郭梅水浒传第16回概括16回是旧水浒传第16回概括的第几回?

征方腊是水浒第几回?_百度知道
征方腊是水浒第几回?
速度,,,作业是第99回么
从第111回后都是 一直到119回第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百十二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镇 第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镇神助宋公明 第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采纳率:51%
  第111回——第119回  第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百十二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镇  第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镇神助宋公明  第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关于征方腊,正史上没有介绍且时间上有冲突。 学术界争论激烈,各方面都有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多是宋史以外较可靠的史料,有些甚至是近年出土的材料,说法也各种各样,元修的宋史质量不怎么样,这都难怪。宋江即使真的参加了征方腊,以宋江在真实历史上的地位(36个主要成员,千人左右的规模)也很难在史料中留下痕迹,毕竟宋朝剿灭方腊是派了15万各地军队,这就象现在到解放战争中的某个战场上,在四、五个纵队里找一位营团级干部的名字一样,如果没有立大功,难啊。浙江杭州一带民间确实有武松独臂擒方腊的传说,民间这样讲,总是有原因的------不是小说作者在这一带著书,名气很大,就是这件事情可能真实在当地发生过吧。
从第111回后都是 一直到119回 第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百十二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镇
第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镇神助宋公明
第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收起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方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六回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这几回讲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夺生辰纲的事情。下面是由栏目小编整理的每回读后感第十六回,欢迎查看。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六回【一】
  这几回讲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夺生辰纲的事情。先是赤发鬼刘唐前来献给晁盖的富贵,随后是吴用的舞台,他先是把三阮拉来入伙,随后又有公孙胜前来,然后晁盖又荐来白日鼠,这样,晁盖的梦便应验了,北斗七星加白光。随后便是精彩的智夺生辰纲了。
  话说,杨志为了躲避剪径的强人,于是昼伏夜出,但这可苦坏了那些挑着重担的军健们和娇生惯养的老都头和那俩虞侯了,矛盾油然而生,终于到了黄泥岗上,众将士不撑,任凭杨志毒打。
  这时候,扮作贩枣上的北斗们也取得了杨志的信任,白胜来了,口焦舌燥的军健们一看见酒,当然买酒,杨志的提醒道&惹怒&了白胜,那些枣商也为了赢得杨志的信任,上来抢酒,霎便喝完了一桶,那一桶也被喝了半瓢,并且又天衣无缝的把蒙汗药放入,军健们买了酒,还没解暑,便以撂倒,而杨志也只能眼睁睁的看见吴用将生辰纲拿走,杨志畏罪逃走,随后又和鲁智深称霸二龙山,而张清也知道了谁抢的生辰纲、
  要做成一件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蔡太师的生日调的也是个时候,专拣热天,当时的天正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别说挑担行走,就是走不动,也热得要命。而吴用正是利用这一个天气,利用众人焦舌燥的时来挑酒卖。出国留学网
  地利,欺负这些人不知这是黄泥岗,若这些军士知道了,拼了命他们也不会在这鬼地方待的,话又说回来了,正因为黄泥岗的独特地形,前不着村,后不着地。人和,杨志的行动在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因为,梁中书给了他一个娇生惯养的老都头和两个虞侯,以杨志的身份是管不了他们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同样要有仔细,但是仔细并不代表你就能战胜困难,不如说杨志,我们在别人的合作中,一定要注意和队员的配合,要互相关心,像杨志那样的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和动作是不好的,要互帮互助,以身作则,如果当时杨志能好言劝他们几句,并且能帮他们挑一会担的话,那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软硬兼施。不能压人。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六回【二】
  那个大汉是刘唐,因富户晁盖说这个是他侄子,雷横便放过了他。很快,他们打听到梁中书要带十万贯珠宝路过这里,便找了吴用、三阮、公孙胜、白胜来帮忙。不一会,吴用便想了一条好计策。
  梁中书叫杨志、老都管、两个虞侯和禁军前去送礼。到了黄泥冈,天太热了,于是众军汉在冈上休息起来。
  这时,冈上来了七个贩枣的客人,在这里休息。又有一个汉子挑着两桶酒来了。众军汉见了想 吃,问价,共5贯钱一桶。众军汉正在凑钱,杨志不让他们买,因怕里面有蒙-汗-药。于是贩枣的客人先吃了一桶,付了钱,一个贩枣的偷偷在另一个桶里舀了一瓢,吃了,那汉子立马去夺,另一个又舀了一瓢,还没吃,便被汉子夺去,倒在桶里。杨志见没事,便买了一桶,15人分吃了。
  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中,谨慎小心的杨志步步小心,却不料还是因为一时疏忽而在生辰纲遭劫,这又是为何呢?
  通读《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杨志,虽然决定在炎热难耐的中午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但是在押送过程中,他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人的问题。
  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且不让军健们休息,正因为如此,军健们便不愿听从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这便直接导致杨志在这群人中被孤立了起来,这也是其生辰纲遭劫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之后众人来到了黄泥冈,军健们执意要在此休息,而杨志却依旧要求赶路,这使的军健们更加对杨志不满,这也使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越来越深,致使杨志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时,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出场了,他们利用其内部矛盾,将下手对象定在了那些没有经验的手下人身上。果然不出所料,众军健顺利上当。众人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使杨志不得不同意众人买酒。而炎热的天气和众人的一拥而上,也使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正是因为这半瓢酒,杨志中计了,倒进了吴用等人早已运筹已久的圈套里,也倒进了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至此,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再次回味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杨志这个人虽是精明警惕,谨慎小心,但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带兵,不善于处理自己与其他同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的&蛮横&,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和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才使得所有人无法齐心起来,也最终导致杨志等人在生辰纲遭劫。
  通过这个故事,不难得出,在现在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并且在我们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因方式不对而被孤立起来的情况。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本文来源:/a/2973608.html
下页更精彩:1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15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十回,欢迎阅读!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九回,欢迎阅读!
上回说到水浒第7回,鲁智深和林冲被陷害,这一回又会这样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八回,欢迎阅读!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七回,欢迎阅读!
想了解更多关于四大名著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四大名著读后感栏目编辑推荐
四大名著读后感最新更新
四大名著读后感首页头条推荐回目/《水浒传》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简介/《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不忍自尽,下冈而去。& 做制使失了花石纲,做提辖又失生辰纲,只好投二龙山落草。& 鲁达杀死邓龙在二龙山落草。& 都管,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府尹责成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正文/《水浒传》第十六回
&《水浒传》第十六回&却说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去,如何回转见得去,欲畏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回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有挣扎得起。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那十四个人直到二更方才得醒。一个个爬将起来,口里只叫得连珠箭的苦。老都管道:“你们众人不听杨的好言语,今日送了我也!”众人道:“老爷,今事已做出来了,且通个商量。”老都管道:“你们有甚见识?”众人道:“是我们不是了。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若还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不得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说道:‘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逼迫我们都动不得。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汁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老都管道:“这话也说得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太师得知,着落济州追获这伙强人便了。”   次日天晓,老都管自和一行人来府该管官吏首告,不在话下。   且说杨志提着朴刀,闷闷不已,离黄泥冈,望南行了半夜,去林子里歇了;寻思道:“盘缠又没了,举眼无相识,却是怎地好?”渐渐天色明亮,只得趁早凉了行。又走了二十馀里,杨志走得辛苦,到一酒店门。杨志道:“若不得些酒吃,怎地打熬得过?”便入那酒店去,向这桑木桌凳座头坐了,身边倚了朴刀。   只见灶边一个妇人问道:“客官,莫不要打火?”杨志道:“先取两角酒来吃,借些米来做饭。有肉安排些个。少停一发算钱还你。”只见那妇人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面炒肉,都把来杨志吃了。   杨志起身,绰了朴刀便出店门。那妇人道:“你的酒肉饭钱都不曾有!”杨志道:“待俺回来还你,权赊咱一赊。”说了便走。那筛酒的后生赶将出来揪住杨志,被杨志一拳打翻了。那妇人叫起屈来。杨志只顾走。   只听得背后一个人赶来叫道:“你那厮走那里去!”杨志回头看时,那人大脱着膊,拖着杆棒,抢奔将来。   杨志道:“这厮却不是晦气,倒来寻!”立脚住了不走。看后面时,那筛酒后生拿条叉随后赶来;又引着三两个庄客,各拿杆棒,飞也似都奔将来。杨志道:“结果了这厮一个,那厮们都不敢追来!”便挺着手中朴刀来斗这汉。这汉也轮转手中杆棒得架隔遮拦,上下躲闪。那后来的后生并庄客却待一发上,只见这汉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道:“且都不要动手!兀那使朴刀的大汉,你可通个姓名。”那杨志拍着胸,道:“洒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青面兽杨志的便是!”这汉道:“莫不是东京殿司杨制使么?”杨志道:“你怎地知道洒家是杨制使?”这汉撇了枪棒便拜,道:“小人有眼不泰山!”杨志便扶这人起来,问道:“足下是谁?”这汉道:“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姓曹,名正。祖代屠户出身。小人杀的好牲口,挑筋剐骨,开剥推斩,只此被人唤做操刀鬼。为因本处一个财主将五千贯钱教小人来山东做客,不想折了本,回乡不得,在此在这里庄农人家。却才灶边妇人便是小人的浑家。这个拿叉的便是小人的妻舅。却才小人和制使交手,见制使手段和小人师父林教师一般,因此抵敌不住。”杨志道:“原来你却是林教师的徒弟。你的师父被陷害,去了。如今见在。”道:“小人也听得人这般说将来,未知真实。且请制使到家少歇。”   杨志便同曹正再到酒店里来。   曹正请杨志里面坐下,叫老婆和妻舅都来拜了杨志,一面再置酒食相待。饮酒中间,曹正动问道:“制使缘何到此?”杨志把做制使使失陷花石纲并如今失陷了梁中书的生辰纲一事,从头备细告诉了。曹正道:“既然如此,制使且在小人家里住几时,再有商议。”杨志道:“如此,却是深感你的厚意。只恐官司追捕将来,不敢久住。”曹正道:“制使这般说时,要投那里去?”杨志道:“洒家欲投梁山泊去寻你师父林教师。俺先前在那里经过时,正撞着他下山来与洒家交手。王伦见了俺两个本事一般,因此都留在山寨里相会,以此认得你师父林冲。王伦当初苦苦相留,俺却不肯落草;如今脸上又添了金印,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因此,进退两难。”曹正道:“制使见得是,小人也听得人传说王伦那厮心地偏窄,安不得人;说我师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不若小人此间,离不远却是地面,有座山唤做,山上有座寺唤做。那座山生来却好里着这座寺,只有一条路上得去。如今寺里住持还了俗,养了头发,馀者和尚都随顺了。说道他聚集的四五百人打家劫舍。那人唤做‘金眼虎’。制使若有心落草时,到那里去入伙,足可安身。”杨志道:“既有这个去处,何不去夺来安身立命?”   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得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你是那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杨志叫道:“你是那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不回说,轮起手中禅仗,只顾打来。杨志道:“怎奈这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在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杨志暗暗地喝采道:“那里来的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得住他!”那和尚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杨志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那和尚道:“你不是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的?”杨志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那和尚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杨志道:“不敢问,师兄却是谁?缘何知道洒家卖刀?”那和尚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杨志笑道:“原来是自家乡里。俺在江湖上多闻师兄大名。听得说道师兄在里挂搭,如今何故来这里?”鲁智深道:“一言难尽!洒家在大相国寺管菜园,遇着那豹子头林冲被高太尉要陷害他性命。俺却路见不平,直送他到,救了他一命。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这直娘贼恨杀洒家。分付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洒家,却得一伙泼皮通报,不曾着了那厮的了;吃俺一把火烧了那菜园里廨字,逃走在江湖上,东又不着,西又不着,来到孟州十字坡过,险些儿被个酒店妇人害了性命:把洒家着蒙药麻翻了;得他的丈夫归来得早,见了洒家这般模样又见了俺的禅杖戒刀吃惊,连忙把解药救俺醒来,因问起洒家名字,留住俺过了几日,结义洒家做了弟兄。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甚妻母夜叉,甚是好义气。一住四五日,打听得这里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洒家特地来奔那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和俺,又敌洒家不过,只把这山下三座关牢牢地拴住,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不想却是大哥来!”   杨志大喜。两个就林子了,就地坐了一夜。杨志诉说卖刀杀死了牛二的事,并解生辰纲失陷一节,都备细细说了;又说曹正指点来此一事,便道:“既是闭了,俺们住在这里,如何得他下来?不若且去曹正家商议。”两个着行,离了那林子,来到曹正酒店里。杨志引鲁智深与他相见了,曹正慌忙置酒相待,商量要打二龙出一事。曹正道:“若是端的闭了关时,休说道你二位,便有一万军马,也上去不得!似此,只可智取,不可力求。”鲁智深道:“叵耐那鸟,初投他时只在关外相见。因不留俺,厮并起来,那厮小肚上被俺了脚点翻了。却待要结果了他性命,被他那里人多,救了山上去,闭了这鸟关,由你自在下面骂,只是不肯下来厮杀!”杨志道:“既然好去处,俺和你如何不用心去打!”鲁智深道:“便是没做个道理上去,奈何不得他!”曹正道:“小人有条计策,不知中二位意也不中?”杨志道:“愿闻良策则个。”曹正道:“制使也休这般打份,只照依小人这里近村庄家穿着。小人把这位师父禅仗戒刀都拿了;却叫小人的妻弟带几个火家,直送到那山下,把一条索子绑了师父。小人自会做。却去山下叫道:‘我们近村开酒店庄家。这和尚来我店中吃酒,吃的大醉了,不肯还钱,口里说道,去报人来打你山寨;因此,我们听得,乘他醉了,把他绑缚在这里,献与大王。’那厮必然放我们上山去。到得他山寨里面见邓龙时,把索子拽脱了活结头,小人便递过禅杖与师父。你两个好汉一发上,那厮走往那里去!若结果了他时,以下的人不敢不伏。此计若何?”鲁智深,杨志齐道:“妙哉!妙哉!”   当晚众人吃了酒食,又安排了些路上干粮。次日,五更起来,众人吃得饱了。鲁智深的行李里都寄放在曹正家。当日杨志,鲁智深,曹正,带了小舅子并五七个庄家取路投二龙山来。晌午后,直到林子里脱了衣裳,把鲁智深用活结头使索子绑了,教两个庄家牢牢地牵着索头。杨志戴了遮日头凉笠儿,身穿,手里倒提着朴刀。曹正拿着他的禅仗。众人都提着棍棒在前后簇拥着。到得山下看那关时,都摆着强弩硬弓,炮石。小喽罗在关上看见绑得这个和尚来,飞也似报上山去。多时,只见两个小头目上关来问道:“你等何处人?来我这里做甚么?那里捉得这个和尚来?”曹正答道:“小人等是这山下近村店家,开着一个小酒店。这个胖和尚来我店中吃酒;吃得大醉,不肯还钱,口里说道‘要去梁山泊叫千百个人来打此二龙山!巴你这近村坊都了!’因此小人只得将好酒请他;灌得醉了,一条索子绑缚这厮来献与大王,表我等村邻孝顺之心,免得村中后患。”两个小头目听了这话,欢天喜地,说道:“好了!众人在此少待一时!”两个小头目就上山来报知邓龙,说拿得那胖和尚来。邓龙听了大喜,叫:“解上山来!且取这厮的心肝来做下酒,消我这点冤仇之恨!”小喽罗得今,来把关隘门开了,便叫送上来。杨志,曹正,紧押鲁智深,解上山来。看那三座关时,端的峻;两下高山环绕将来包住这座寺;山峰生得雄壮,中间只一条路上关来;三重关上摆着炮石,硬弩强弓,苦竹枪密密地攒着。过得三处关闸,来到宝珠寺前看时,三座殿门,一段镜面也似平地,周遭都是木栅为城。寺前山门下立着七八个小喽罗。看见缚得鲁智深来,都指手骂道:“你这秃驴伤了大王,今日也吃拿了,慢慢的碎割了这厮!”鲁智深只不做声。押到佛殿看时,殿上都把佛来抬去了;中间放着一把虎皮交椅;众多小喽罗拿着枪棒立在两边。 《水浒传》第十六回&少刻,只见两个小喽罗扶出邓龙来坐在交椅上。曹正,杨志,紧紧地帮着鲁智深到阶下。邓龙道:“你那厮秃驴!前日点翻了我,伤了小腹,至今青肿未消,今日也有见我的时节!”鲁智深睁圆怪眼,大喝一声“撮鸟休走!”两个庄家把索头只一拽,拽脱了活结头,散开索子。鲁智深就曹正手里接过禅仗,云飞轮动。杨志撇了凉笠儿,倒转手中朴刀。曹正又轮起杆棒。众庄家一齐发作,并力向前。邓龙急待挣扎时,早被鲁深智一禅仗当头打着,把脑盖劈作两个半,和交椅都打碎了,手下的小喽罗早被杨志搠翻了四五个。曹正叫道:“都来投降!若不从者,便行处死!”寺前寺后五六百小并几个小头目惊吓得呆了,只得都来归降投伏。随即叫把等尸首扛抬去后山烧化了。一面检点仓廒,整顿房舍,再去看看那寺后有多少物件;且把酒肉安排来吃。鲁智深并杨志做了山寨之王,置酒设宴庆贺。小喽罗们尽皆投伏了,仍设小头目管领。曹正别了二位好汉,领了班家自回家去了,不在话下。   却说那几个厢禁军晓行午住,赶回北京;到得梁中书府,直至厅前,齐齐都拜翻在地下告罪。梁中书道:“你们路上辛苦,多亏了你众人。”又问:“杨提辖何在?”众人告道:“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自离了此间五七日后,行得到黄泥冈,天气太热,都在林子里歇凉。不想杨志和七个贼人通同,假装做贩枣子客商。杨志约会与他做一路,先推七辆儿在这黄泥冈上松林里等候;却叫一个汉子挑一担酒来冈子上歇下。小的众人不合买他酒吃,被那厮把蒙汁藉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杨志和那七个贼人却把生辰纲财宝并行李尽装载车上将了去。见今去本管了,留两个虞候在那里听候捉拿贼人。小人等众人星夜赶回,来告知恩相。”梁中书听了大惊,骂道:“这贼配军!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举你成人,怎敢做这等不仁忘恩的事!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随即便唤书吏写了文书,当时差人星夜来济州投下;又写一封家书,着人也连夜上东京报与太师知道。   且不说差人去济州下公文。只说着人上东京来到府报知,见了太师,呈上书札。看了大惊道:“这班贼人甚么胆大!去年将我女婿送来的礼物打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年又来无礼,如何!”   随即押了一纸公文,着一个亲自赍了,星夜望济州来,着落府尹,立等捉拿这伙贼人,便要回报。且说济州府尹自从受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札付,每日理论不下。正忧闷间,只见长吏报道:“东京太师府里差府干见到厅前,有紧紧公文要见相公。”听得大惊道:“多管是生辰纲的事!”慌忙升厅,来与府干相见了说,道:“这件事下官己受了梁府虞候的状子,已经差缉捕的人跟捉贼人,未见踪迹;前日留守司又差人行礼付到来,又经着仰尉司并缉捕观察,杖限跟捉,未曾得获。若有些动静消息,下官亲到相府回话。”府干道:“小人是太师府里心腹人。今奉太师钧旨,特差来这里要这一干人。临行时,太师亲自分付,教小人到本府,只就州衙里宿歇,立等相公要拿这七个贩枣子的并卖酒一人,在逃军官杨志各贼正身。限在十日捉拿完备,差人解赴东京。若十日不获得这件公事时,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上一遭。小人也难回太师府里去,性命亦不知如何。相公一信,请看太师府里行来的。”   府尹看罢大惊,随即便唤缉捕人等。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道:“你是甚人?”那人禀道:“小人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太守道:“前日黄泥冈上打劫去了的生辰纲,是你该管么?”答道:“禀复相公,何涛自从领了这件公事,昼夜无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虽是累经杖责,到今未见踪迹。非是何涛怠府,实出於无奈。”府尹喝道:“胡说!“上不紧,则下慢!”我自进士出身,历任到这一邵诸侯,非同容易!今日,东京太师府差一干办来到这里,领太师台旨∶限十日内须要捕获各贼正身完备解京。若还违了限次,我非止罢官,必陷我投走一遭!你是个缉捕使臣,倒不用心,以致祸及於我!先把你这厮远恶军州,雁飞不到去处!”便唤过来,去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空着甚处州名,发落道:“何涛!你若获不得贼人,重罪决不饶恕!”何涛领了台旨下厅,前来到里,会集许多做公的,都到中商议公事。众做公的都面面相觑,如箭穿嘴,钓搭鱼腮,尽无言语。何涛道:“你们闲常时都在这房里赚钱使用;如今有此一事难捉,都不做声。你众人也可怜我脸上刺的字样!”   众人道:“上覆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得?只是这一伙做客商的必是他州外府深旷野强人,遇着一时劫了他的财宝,自去山寨里快活,如何拿得着?便是知道,也只看得他一看。”   何涛当初只有五分烦恼;见说了这话,又添了五分烦恼,自离了使臣房里,上马回到家中,把马牵去后槽上拴了;独自一个,闷闷不已。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何涛道:“你一知。前日太守委我一纸批文,为因黄泥冈上一伙贼人打劫了梁中书与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金珠宝贝,计十一担,正不知甚么样人打劫了去。我自从领了这道,到今未曾得获。今日正去转限,不想太师府又差干办来,立等要拿这一伙贼人解京,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府尹将我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只不曾填甚去处,在后知我性命如何!”老婆道:“似此怎地好?却是如何得了!”   正说之间,只见兄弟何清来望哥哥。   何涛道:“你来做甚么?不去赌钱,却来怎地?”何涛的妻子乖觉,连忙招手,说道:“阿叔,你且来厨下,和你说话。”何清当时跟了嫂嫂进到厨下坐了。嫂嫂安摆些酒肉菜蔬,烫几杯酒,请何清吃。何清问嫂嫂道:“哥哥欺负人!我不中也是你一个亲兄弟!你便杀,到底是我亲哥哥!便叫我一处吃盏酒,有甚么辱没了你?”阿嫂道:“阿叔,你不知道。你哥哥心里自过活不得呢!”何清道:“哥哥每日起了,那里去了?做兄弟的又不来,有甚么过活不得处?”阿嫂道:“你不知。为这黄泥冈上前日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打劫了北京梁中书庆贺蔡太师的生辰纲去,如今济州府尹奉着太师钧旨限十日内定要捉拿各贼解京;若还捉不着正身时,便要刺配远恶军州去。你不见你哥哥先吃府尹刺了脸上“迭配**州”字样,只不曾填甚么去处?早晚捉不着时,实是受苦!他如何有心和你吃酒?我却已安排些酒食与你吃。他闷了几时了,你却怪他不得。”道:“我也地听得人说道,有贼打劫了生辰纲去。正在那里地面上?”阿嫂道:“只听得说道黄泥冈上。”何清道:“却是甚么样人劫了?”阿嫂道:“阿叔,你又不醉。我方才说了。是七个贩枣子的客人打劫了去。”何清呵呵的大笑道:“原来恁地。既道是贩枣子的客人了,却闷怎地?何不差精细的人去捉?”阿嫂道:“你倒说得好。便是没捉处。”何清笑道:“嫂嫂,倒要你忧,哥哥放着常来的一班儿好,闲常不睬的是亲兄弟!今日才有事,便叫没捉处。若是教兄弟闲常捱得几杯酒吃,今日这伙小贼倒有个商量处!”阿嫂道:“阿叔,你倒敢知得些风路?”何清笑道:“直等亲哥临危之际,兄弟或者有个道理救他。”说了,便起身要去。阿嫂留住再吃两杯。那妇人听了这   话说得,慌忙来对丈夫备细说了。何涛连忙叫请兄弟到面前。何涛陪着笑脸,说道:“兄弟,你既知此贼去向,如何不救我?”何清道:“我不知甚么来历。我自和嫂子说耍。兄弟何能救得哥哥?”何涛道:“好兄弟,休得要。只想我日常的好处,休记我明时的歹处,救我这条性命!”何清道:“哥哥,你别有许多眼明手快的公人,管下三二百个,何不与哥哥出些气力?量一个兄弟怎救得哥哥!”何涛道:“兄弟休说他们;你的话眼里有些门路,休要把与别人做好汉。你且说与我些去向,我自有补报你处。——正教我怎地心宽!”何清道:“有甚去向!兄弟不省的!”何涛道:“你不要怄我,只看同胞共母之面!”何清道:“不要慌。且待到至急处,兄弟自来出些气力拿这伙小贼。”阿嫂便道:“阿叔,胡乱救你哥哥,也是弟兄情份。如今被太师府钧帖,立等要这一干人,天来大事,你却说小贼!”何清道:“嫂嫂,你须知我只为赌钱上,吃哥哥多少打骂。我是怕哥哥,不敢和他争涉。闲常有酒有食,只和别人快活,今日兄弟也有用处!”何涛见他话眼有些来历,慌忙取一个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说道:“兄弟,权将这银子收了。日后捕得贼人时,金银赏赐,我一力包办。”何清笑道:“哥哥正是‘,闲时不烧香!’我若要哥哥银子时便是兄弟勒哥了。快把去收了,不要将来赚我。哥若如此,便不说。既是哥哥两口儿,我行陪话,我说与哥,不要把银子出来惊我。”何涛道:“银两都是官司信赏出的,如何没三五百贯钱,兄弟,你休推却。我且问你:这伙贼却在那里有此来历?”何清拍着大腿道:“这伙贼道我都捉在便袋里了!”何涛大惊道:“兄弟,你如何说这伙贼在你便袋里?”何清道:“哥哥只莫管,我自都有在这里便了。哥只把银子收了去,不要将来赚我,只要常情便了。”   何清不慌不忙,却说出一番话来。   有分教:郓城县里,引出仗义英雄;梁山泊中,聚起擎天好汉。   毕竟何清说出甚么来,且听下回分解。 &
赏析/《水浒传》第十六回
“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是中国民众并不陌生的一句话,它本出自《论语》,是由孔老圣人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但耐人寻味的是,它后来却成了许多大字不识只知杀人放火的草莽人物的人生信条。   水浒世界里的梁山好汉也信奉这个,他们中的很多是一见之下,义气相投,便结为兄弟,这正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最好注脚,不仅如此,有些好汉还明确讲出了这句话:第二回中,盘踞少华山的跳涧虎陈达带人马要攻打华阴县,来史家庄借路,陈达见到史进,开口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可当时史进还并没有和他“皆兄弟也”的兴趣,反而出马交手捉住了他,不过最终倒是不打不相识,他们还真是成了兄弟;又如第四十四回,石秀对萍水相逢便“赐酒相待”的戴宗、杨林表示感谢时,杨林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还有第四回中,鲁达对热情款待的赵员外表示“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时,赵员外说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在书中也爱的赵员外算是一个“准好汉”吧。)……还有不少好汉讲不出这话,但结交结拜、称兄道弟却也是家常便饭。于是便有不少人以为水浒世界真的是在鼓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人平等的理想,把这当作水浒世界的一条重大精神。   例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的英译本《水浒传》于一九三三年出版时,即把书名改为《皆兄弟也》,对此,鲁迅先生在《给姚克的信》中表示了看法:“近布克夫人(按:即赛珍珠)译《水浒》,闻颇好,但其书名,犬皆兄弟也’之意,便不确,因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鲁迅先生的话是深刻的。   实际上,“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仅限于好汉级别内部的。你可以相信宋江和李逵、和武松是兄弟,也可以相信武松和菜园子张青、和施恩是兄弟,但这绝不意味着李逵和被他一拳打得吐血的店小二、武松和卖水果的乔郓哥、史进和他的庄客是兄弟,甚至鲁智深和被他救护的金翠莲父女间也不是,那是恩人与受恩者间的关系,所以他们重逢鲁智深时,极为虔敬地分别“插烛也似拜了六拜”“倒地便拜”,兄弟之间哪用如此?   王学太先生在《中国流民》一书中,曾就此分析说:“《水浒》虽然到处以兄弟相称,很多萍水相逢的好汉,一见如故,,但这并不普施于所有人。贪官污吏不必说,他们是水浒英雄的打击对象。就是许多无辜的平民也常常死在好汉们的板斧或朴刀之下,他们心中决不会产生半点兄弟之念。因此,‘兄弟’这个称呼仅仅是给予能够互相救助的自己人,或有可能加入自己的群体的游民的。换句话说,就是属于自己帮派或有可能属于自己帮派人的。”   正与在下看法相近。梁山好汉固然有锄强扶弱的一面,但他们还有更为强烈的蔑视众生的心理,这一点,在下将在后面分说。   此外,即使梁山大寨内部,也决非人人平等的理想国。首先好汉与数万计喽罗间就不能说“皆兄弟”:第二十回林冲火并王伦、晁盖占据梁山后,派人下山去打劫客商,满载而归后,且看梁山大寨是如何论秤分金银的:“众头领看了打劫得许多财物,心中欢喜,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   对这种分配制度,民国时期学者萨孟武先生在《水浒与中国社会》中分析道:“他们(按:指梁山众头领)的经济生活是筑在喽罗制度之上。但是喽罗又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奴隶不同,不是用‘汗’来生产主人的生活用品,乃是用‘血’来略掠别人的生活品,以供主人之用。”   这话让人听着不太舒服,毕竟梁山好汉不是坐享其成,他们作战是身先士卒的,但这话中又确实有合理成分。另外,第四十七回中交代,杨雄、石秀上山后,晁盖拨定两所新屋让他们居住,又“每人拨十个小喽罗伏侍”,杨、石二好汉与伏侍他们的小喽罗恐怕也谈不上“皆兄弟也”。   也许下面一处叙述可以称得上触目惊心,在第二十回中,黄安率官军征讨梁山军败,大批士卒被俘,梁山“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的分拨去各寨喂马砍柴,软弱的,各处看车切草。”这算什么?军用奴隶?普通兵丁还不都是下层出身,受命差遣,不得已而为之,一旦被捉,全成了这种奴隶或准奴隶(注意他们并不是被收编做战斗人员),有何“阶级感情”可言?有些学者是很乐于将梁山描述成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的,谁知这乌托邦背后一样有残暴和压迫。   其实即使是好汉内部,也决非如一般想象的那样兄弟友爱、亲如一家,虽然书中在一百单八将大聚义后说“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但列位看官真的相信小旋风柴进、大刀关胜会和白胜、鼓上蚤时迁拍着肩膀亲如兄弟吗?一般儿兄弟相称只是令人陶醉的表面现象,实际上至少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分出了两个等级。   再看具体的排座次。鼓上蚤时迁屡建奇功,却排名倒数第二,大刀关胜一个打了败仗的降将却高居第六,就连白日鼠白胜这样的酒囊饭袋也排在时迁前面,还不是因为他资格比时迁老?其实还有比白胜更酒囊饭袋的的人物,此人不用远找,宋江的弟弟铁扇子宋清便是。白胜好赖还有些功劳,智取生辰纲时他的比较出色的表演起了重要作用,江州劫法场之役他也是个参与其事的头领,梁山大排座次后,给众好汉分配职务,白胜是“军中走报机密头领”,大概是负责侦察、联络的吧,总还不是个白吃饭的。而宋清哪有半点功劳?排座次前后,两次安排职务,都是“排设筵宴”(也许宋江也知自己这个弟弟草包一个,所以才给安排一个不用上阵无生命危险的后勤美差?)但就是这位铁扇子宋清,却在七十二地煞中排第四十,总排名第七十六。没羽箭张清的两个副手花项虎龚旺、丁得孙位居其后。他们原是官军将领,论武艺肯定当在宋清之上。梁山泊初建时的元老宋万、杜迁、朱贵也排在他的后面,至于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更是远在其后。要论身手,大概有三五个宋清也靠不到顾大嫂的身前吧?但宋清既然是总头领宋江的弟弟,排在这个位置,众人也便不觉有何不妥了--倒是我们这些代人抱不平的现代读者多事?   所以,不要过于相信“四海之内皆兄弟”。它有真实的一面,在好汉自由地闯荡江湖时,他们往往会因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便“皆兄弟也”。但是一旦都上了山,组织成一个类似帮会的集团,等级便必然要建立,权力的分配也就开始,而分配权力排座次则从来就是中国人的一门大学问。   也许上述关于排座次的议论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更准确,即水浒故事的讲述者是真诚地希望在他的水浒世界里缔造出一个温暖而又平等的梁山泊的,而且是真的相信已经缔造出来了。但是一旦落笔到排座次,那些久已无形地沉积在他心中的古老的价值信条就在起作用了,悄悄地瓦解了他那初始的人人平等的梦幻,于是一张座次表便传达出他始料不及的丰富的信息,成为了解某些社会历史观念的一把重要钥匙。当然,它也说明了,“四海之内皆兄弟”,那其实只是个美好而不可能全然实现的梦幻。
回评/《水浒传》第十六回
一部书,将网罗一百八人而贮之山泊也。将网罗一百八人而贮之山泊,而必一人一至朱贵水亭。一人一段分例酒食,一人一枝号箭,一人一次渡船,是亦何以异于今之贩夫之唱筹量米之法也者。而以夸于世曰才子之文,岂其信哉?故自其天降石碣大排座次之日视之,则彼一百八人,诚已齐,悉在山泊矣。然当其一百八人,犹未得而齐齐臻臻,悉在山伯之初,此是譬如大珠小珠,不得玉盘,散落,无可罗拾。当是时。殆几非一手二手之所得而施设也。作者于此,为之踌蹰,为之经营,因忽然别构一奇,而控扭鲁、杨二人,藏之二龙,俟后枢机所发,乘势可动,夫然后冲雷破壁,疾飞而去。呜呼!自古有云良匠心苦,洵不诬也。   鲁达一孽龙也,杨志又一孽龙也。二孽龙同居一水,独不虞其斗乎?作者亦深知其然,故特于前文两人出身下,都预写作关西人,亦以望其有乡里之情也。   虽然以鲁达、杨志二人而望其以乡里为投分之故,此倍难矣。以鲁达、杨志二人,而诚肯以乡里之故而得成投分,然则何不生于关西,长于关西,老死于关西,而又必啮枥而至于斯也?破闲啮枥以至于斯,而尚思以“关西”二字羁之使合,是犹以藕丝之轻,絷二孽龙,必不得之数耳。作者又深知其然,故特提操刀曹正,大书为徒,曹正贯索在手,而鲁、杨孽龙帖尾,不敢复动。无他,天下怪物自须天下怪宝镇之,则读此篇者,其胡可不知林冲为禹王之金锁也?   顷我言此篇之中虽无林冲,然而欲制毒龙,必须禹,所以林冲独为一篇纲领之人,亦既论之详矣。乃今我又欲试问天下之读《水浒》者,亦尝知此篇之中,为止二龙,为更有龙?为止一锁,为更有锁?为止一贯索奴,为更有贯索奴耶?孔子曰:举此隅,不以彼隅反,则不复说。然而我终亦请试言之。夫鲁达、居珠寺,他日固又有武松来也。夫鲁达一孽龙也,武松又一孽龙也。鲁杨之合也,则锁之以林冲也,曹正其贯索者也。若鲁、武之合也,其又以何为锁,以谁为贯索之人乎哉?曰:而不见夫鲁达自述孟州遇毒之事乎?是事也,未尝见之于实事也,第一叙之于鲁达之口,一叙之于张青之口,如是焉耳。夫鲁与武即曾不相遇,而前后各各自到张青店中,则其贯索久已各各入于张青之手矣。故夫异日之有张青,犹如今日之有曹正也。曰:张青犹如曹正,则是贯索之人诚有之也,锁其奈何?曰:诚有之,未细读耳。观鲁达之述张青也,曰:看了戒刀吃惊。至后日张青之赠武松也,曰:我有两口戒刀。其此物此志也。鲁达之戒刀也,伴之以禅杖,武松之戒刀也,伴之以,此又作者故染间色,以眩人目也。不信,则第观武松初过十字坡之时,张青夫妇与之饮酒至晚,无端忽出戒刀,互各,此与前文后文悉不连属,其为何耶?嗟乎!读书随书读,定非读书人,即又奚怪圣叹之以钟期自许耶?   杨志初入曹正店时,不必先有曹正之妻也。自杨志初入店时,一写有曹正之妻,而下文遂有折本入赘等语,纠缠笔端,苦不得了,然而不得已也。   何也?作者之胸中,夫固断以鲁、杨为一双,锁之以林冲,贯之以曹正,又以鲁、武为一双,锁之以戒刀,贯之以张青,如上所云矣。然而其事相去越十余卷,彼天下之人方且眼小如豆,即又乌能二三百纸,而得知共文心照耀,有如是之奇绝横极者乎?故作者万无如何,而先于曹正店中凭空添一妇人,使之特与张青店中仿佛相似,而后下文飞空架险,结撰奇观,盖才子之才,实有化工之能也。   鲁、杨一双以关西通气,鲁、武一双以出家逗机,皆惟恐文章不成篇段耳。   请至末幅,已成拖尾,忽然翻出何清报信一篇有哭有笑文字,遂使天下无兄弟人读之心伤,有兄弟人读之又心伤,谁谓稗史无劝惩乎?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4:46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16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