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非半农word一行只能写几个字生几个孩子

半农半X生活,你喜欢上了吗
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由自己来掌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被时间左右!
  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发挥天赋特长!是的,那就是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
  所谓“半农”,就是由自己来耕种土地,生产能够自给自足的粮食和蔬菜。不会再为了五斗米而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但是,又不想脱离社会,过隐居的生活。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资金过生活,赡养父母,培养子女。
  所谓“半X”,就是每个人那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就是您最擅长做的那个事情。或者您最喜欢做的那个事情。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所以被称为X。
  没有人会不希望把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事业结合起来,据说,那是最幸福的事!
  在日本,已经有人在实践中找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且成功地发展了十几年。如今,这种生活方式正跨越国界,向更广泛的地区传播。并已成为继乐活之后新发展起来的最彻底的可持续的生态生活。
  仔细研究后您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我们中国最传统,最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耕读文化的再现。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就是在这种耕读文化中不断地发展和传承的。晴耕雨读,男耕女织,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化是深深地扎根在泥土之中的,离开了泥土,养分就会断绝,生命力就会终结。
  在经历了几百年工业文明洗礼的西方社会里,有一些精英和先知先觉者突然意识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向自然学习才是人类应有的态度。其实,中华民族智慧的先祖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诫过我们天人合一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多么精辟的论述啊!
  回到现实中来,人们突然发现我们走的太远了!我们已经严重背离了祖先的教诲!
  回归自然,吃自然的食物,吃本地的食物,吃应季的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健康。我们说要尊重自然,可是我们天天在吃化学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毒食物。据说我们现在所吃的大豆,包括很多大豆制品,例如色拉油等,都是转基因食品。谁能说清转基因食品对于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子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没人说得清楚!
  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为了我们家人的健康,我们愿意放弃城市里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疲于奔命的生活!我们希望回归自然的怀抱,在青山绿水之间,找一处桃花仙境,一边自己耕种足够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和水果,并且自己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以保证没有污染。一边实践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在回报社会的同时,收获自己应得的报酬,实现自己的价值!
&&& 例子:
陈统奎生于1980年,时政记者,海口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创会理事长
  2008年春节,当我(陈统奎)从上海回海南老家过年时,惊喜地发现,政府搞“村村通工程”,山路变成水泥路了。猛然间,我想起小时候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政府已圆。第二个梦,则说来惭愧了,我没有当上经济学家,而是当了一名时政记者。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梦想让我辗转反侧。最后得出的答案是,记者也能改变家乡,我可以伶俐口舌,游说四方,整合资源,将人、财、物导入小山村,导演一出“山乡巨变”的现实剧。
  2009年9月,我到台湾参访桃米生态村,考察台湾“社区营造”理念和工作方法,遇到一对夫妻记者——廖嘉展和颜新珠,他们放弃台北的繁华,放下笔杆子,创办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与当地居民一起将一个垃圾村打造成台湾生态社区典范,如今一年接待游客量超50万人次,光旅游这一块营业额就有1亿多新台币。受震撼的我,于当年11月回老家组建“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带领乡民创建博学生态村。
  近2年下来,我带领村民修了海南岛第一条山地自行车赛道,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开建了民宿,蜂蜜产业也走上品牌化之路……很多朋友看了都问,你到底是在当记者还是当村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送了一顶帽子给我,叫“知识返乡青年”。
  正如“半农半X的生活”的提倡者日本人塩见直纪所言,“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贡献社会”。我认为,我目前是“半农半记者的生活”,支持我们的人当中,有的是“半农半IT”、有的是“半农半金融”、有的是“半农半作家”……你呢?你愿意支持我们的乡建梦想吗?
二十世纪曾经是“制造”、“增加”的“加法时代”,结果是给社会及个人平添了多余的赘肉,导致各种社会文明病的产生。
  如今,社会确实应该走向一个“减法时代”。
  但是我们应该减去多少?做完减法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日本作家盐见直纪提出“半农半X”是生活减法的答案。
  对于盐见直纪来说,“半农半X”是“把时间一半花在自己认同的耕种方式、栽种自家粮食上,另一半从事有薪的工作”,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和理想工作齐头并进的生活方式。
  虽然生计收入微薄,但是心灵收入丰富,它是解决现今社会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最理想的途径。
  “加法时代”已给人们造成了太多心理和身体负担,“半农半X”一提出就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迅速在日本和台湾盛行起来,虽然对“半农半X”的理解有各自的偏重,但很多人纷纷身体力行,比如台湾的“漂鸟运动”、“谷东会”等。
  无论程度如何,体现出的是人类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成都也不例外,从古至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让这个城市的人一直就有着一种田园情结,更何况近年来政府对城乡统筹的建设规划,“半农半X”似乎早以一种生活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福州白领的“半农半X”生活
屋前屋后种满了花,养狗看家,背靠青山面朝小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有一畦地糊口,一份感兴趣的工作。7年来,48岁的福州人“老团长”(网名),每到周末就过着这样“半农半X”的生活。
  所谓的“半农半X”,是日本作家盐见直纪提出来的一个观点。是指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另一方面从事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联结(X),回归人类本质的平衡生活。
  到闽侯乡下租块地
  例子二:平日是白领周末变农民
  上周六,记者见到“老团长”的时候,他正在地里摘毛豆,穿着露脚趾的解放鞋、脸上淌满了汗水,旁边还放着&一把锄头。而菜地里种的那些毛豆,成熟的果实沉甸甸地压满了枝头。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里所描述的那悠然自得的生活。而为了追求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老团长”已经坚持了7年。
  “老团长”是省里一家机关单位的白领。2005年,“老团长”和几个朋友合伙在福州闽侯白沙镇租了十多亩地种菜,从此开始了周末下乡种菜的生活。那块地位于一个山坳里,地面上长着齐人高的草,车只能开到一半,剩下的路都要靠徒步行走。
  地租下来了,接着就要开垦荒地。“我一个朋友听说我在乡下种菜,马上给了我5000元钱,说让我供给他们家一年的青菜,我到现在也没实现他的愿望。”“老团长”笑着说。
  最初的几年,“老团长”和队友们每周也都上去干活,但活儿多数是一些锄地、挖草根、搬砖头之类的,光是除草就会干得全身酸痛。
  那时候,他们还闹了笑话:花了600元钱请了农民来砍了草,没想到两个月后草又长起来了。“农民见了我,表情都很怪异,心想这傻帽又是来烧钱的。”“老团长”说。
  但是因为缺乏经验,他们种的一些蔬菜都被虫子啃成了“网兜”。租给他们地的农民,看他们每年都颗粒无收,都不好意思收他们租金。
  因为这样,和“老团长”一起的几个朋友,都逐渐放弃了,只有“老团长”坚持了下来。
  辛苦种出“有机蔬菜”
  终于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直到2008年,小农场才初见成果,“老团长”请了几个农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亲自指导,当年收获了很多木耳菜、毛豆、丝瓜等等,掰下来的新鲜玉米能装满整个冰箱。此时他才体会到了劳作的乐趣。&
  种菜是件繁琐的事,“老团长”说,做个“半农人”也要每个周末都去农村,除草、除虫、浇水施肥,干不完的活儿,手上磨出了老茧,腿上也被草刮出了血痕,就只能照应自家的一块地。有人提议他们的有机农场规模化,“老团长”引用当地农民的一句话告诉他们:“农民都种亏钱了,我们种菜就是娱乐。”
  “其实床铺大的一块地方,就能够种出三口之家吃一年的绿叶类青菜。”“老团长”说,他每周都会从农场带菜回到城里,这样就不用去菜市场买蔬菜了。
  不过,要在这床铺大的一块地方种有机蔬菜,也是一件难事。
  “有机蔬菜地如同孤岛,当周围所有的菜地都在打药,就你的菜地清高,那虫子就都会跑到你的地里来。”“老团长”总结说。为了防虫,他们把小苗放在密封的环境中培养大一点,然后才种在地里,使用防虫网,偶尔还下地用手抓小虫。尽管下了这样的苦工,有机菜跟农药菜比起来,“还是瘦弱得跟后娘养的孩子”一样,“老团长”调侃道。&&&&
  坚持当“周末农人”
  拒绝电视和电脑
  这个无名的农场,如今已经有了两间砖头小屋,屋门口用鹅卵石砌了几个小桌子,建造了旱式厕所。这里至今拒绝电视、拒绝电脑,甚至做饭都是用柴火,砖头小屋颇有田园风格,里层刷成黄色和粉色,屋子里有桃树做的衣架,还有坑坑洼洼不想搞平整的墙。“我老婆以前不爱来这里,觉得虫子满地爬十分可怕,现在逐渐习惯了,还帮忙除草种菜。”老团长的语气颇为得意。
  “半农半X”不是单纯地想吃有机菜,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老团长”说,阳台上种菜体会不到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
  如今,在山里的老砖头屋,“老团长”正在紧锣密鼓地挖着鱼塘,准备过几天放几条草鱼进去,收养了一条断了前腿的狗看家护院,还想养几只鸡鸭,让大家一起来体会农人的苦与乐。
  “有机”生活需要坚持,“老团长”同时也希望一些家庭农场的爱好者,能和他一起交流“半农半X”的生活。
&&例子三:
&新华网上海6月27日电(记者 王淑娟)6月24日,上海一个普通的周末,但在很多“现代农夫”、热衷健康食品的消费者和志愿者的眼里,却因为在“上海创智天地”举办的一场“上海农好农夫市集”
而变得与众不同。
&&&&这个市集最大的亮点是,生产者们集体承诺“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激素和添加剂”,他们“有对土地、自然和农耕文化的热爱”。而消费者们则为了能吃到健康的、无添加的、没有化肥农药的食品,愿意付出比普通菜市场上贵一倍甚至好几倍的价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农好农夫市集”上热卖的原生态食品有从崇明生态农场运来的新鲜番茄、生菜、黄瓜,从海南生态村远道而来的纯天然荔枝蜜,还有来自闵行生态农庄的西瓜……但实际上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摊主并不是地道的农民,大部分都是来自上海各行各业的白领们。
&&&&“平时在办公室里头是白领,到了周末就成农夫了。”这群“现代农夫”们自称为“半农半X”生活者。
&&&&“半农半X”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开始兴起,一提出就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到底要怎么样才能算是半农半X一族?所谓“半农半X”就是一边亲手栽种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食物,一边从事能够发挥特长和天赋的工作,以保证固定收入,并维持与社会的联系。
&&&&一位日本作家强调,“半农半X”只是一种概念,过以自己为主角的新生活。不见得就非要搬到乡下居住,在市区寻找一片农田,或者在家中开辟阳台菜园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陈帅俊,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名80后金融工作者。而下班以后,他的白领身份就转变成了“上海梦田农庄”的农场主,是一名典型的“半农半金融”生活者。
&&&&“不施化学农药、不用除草剂,这些在获得健康食物的同时,也能真正回归自然,保护环境。”
2009年开始,陈帅俊和他的父母就在崇明坚持用露天种植的方式种植有机蔬菜。他们的农场用人工捉虫代替喷农药,用农家肥代替使用高效的化学肥。当地有很多的农民听说他们不用化肥、不喷农药、不撒除草剂都说他们傻,甚至不相信他们真能种出蔬菜。
&&&&“其实这些蔬菜的卖相都不如菜市场上好,很多绿叶菜上面还有很多“虫眼”,卖的也比普通菜市场上的贵,但我还是愿意买。”
市集上的老客户杨小姐对记者说,她去考察过陈帅俊的农场,从土壤就可以看出真的不用化肥农药。“而且吃了之后会发现,这些菜比菜市场上买的有味道多了。”
&&&&事实上,有机种植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高,陈帅俊的农场目前就还处于亏损状态。但上海有很多像陈帅俊这样推崇“自然农法”的“现代农夫”们,他们把这小小的农庄当做了梦想试验田,也对这种“半农半X”生活乐在其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半农半x的生活
原标题:半农半x的生活
老赵有两个名片,一个是真名,平时工作用,另一个自称赵半农,因为受到一本书《半农半X的生活》的影响。每个假期或者周末,他回到家乡的小农庄干活,锄草、翻地、播种……然后带一些健康的蔬菜、鸡蛋回家,儿子比同龄孩子知道更多的野草和虫子的故事。而在此之前的每个周末,总是被奢侈大餐、KTV狂饮、消费、电脑微博等“占据”。这些行为让人得到即刻的欢愉后,却是无尽的落寞。现代人面对着环境污染、食物危机、心灵不安等诸多问题,变得焦躁不安,充满恐惧。《半农半X的生活》的作者——日本人塩见直纪认为,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贡献社会。他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证实城市人过上半农半X的生活,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老赵希望能够有一群人一起过“半农半X”的生活,首先他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孩子愿意过这样的日子,然后是周围的朋友。但习惯了在饭店吃完碗一推、只想吃菜不想劳动的城里人,骨子里还是等着有人伺候。去农村生活,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名词解释所谓“半农半X”,就是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农);另一方面从事能够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结(X)。目的是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而回归人类本质的平衡生活。链接当个农夫,你准备好了吗?1.到农村适度劳作才能平复心灵。2.拿起锄头时,必须放下你的身份。3.用你的专长为农民做点贡献。4.如果真的要消费,购买那些真正地产的食物,你的消费决定你是在保护还是破坏乡村。5.不要想得到所有,比如兼具五星级酒店的舒适和纯自然的美景。6.务必带上孩子,那会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7.农村是创作的天堂,你可以在那里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的艺术梦想。文/Leo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半农半X的生活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194字 数:12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大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4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赫哲族渔民过上“半渔半农”新生活_新华每日电讯
赫哲族渔民过上“半渔半农”新生活
日 07:48:5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6版
【字号 】【】【】【】
  新华社哈尔滨7月20日电(记者许正)在今年黑龙江夏季“禁渔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渔业村的赫哲族渔民岑军忠却更加忙碌,“一家人都忙着照管田里的庄稼,今年长势不错,看样子能有个好收成。”
  位于我国东北角一隅的街津口是赫哲族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街津口紧邻黑龙江,世代在这里居住的赫哲族渔民“靠水吃水”,捕鱼曾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在街津口土生土长的岑军忠同样具有高超的捕鱼技艺,但这个30多岁的渔民却不再把打鱼当作自己的“正业”。“打鱼也分‘大年’和‘小年’,黑龙江一般分春秋两季作业,一个季节一万多元的收入,有时还不太稳定。”岑军忠说。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转产后,700多亩土地成了岑军忠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多年的辛苦经营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殷实。
  “半渔半农”已经成为街津口乡许多赫哲族渔民的真实生活写照。“赫哲族渔民会打鱼,但现在渔业市场有时也不景气,光靠打鱼还过不上富裕的日子。”同江市渔政局局长佟殿纯说。
  佟殿纯介绍,还有一些渔民,在禁渔期和冬季漫长冰封期期间,进入到城市中成为打工者,“他们中很多人肯吃苦,同样获得不错的收入。”
  如今,走入街津口乡的渔业村,映入眼帘的是赫哲族村民家家户户宽阔整洁的院落,院中既有垫高的储粮仓,还有晾晒在一旁的渔网。
  不再“靠水吃水”并不意味着赫哲族渔民将完全“脱水”。事实上,街津口乡的赫哲族渔民仍保持着打鱼的积极性,国家政策也为他们的渔业生产提供保障。现在,渔民们的渔船不仅可以得到保险,每年还能获得政府提供的几千元不等的补贴。
  但对于渔民岑军忠而言,打鱼更是一种沿袭祖辈的传统和习惯,“赫哲族渔民打鱼的传统和习惯不会改变。好的传统还需要继续发扬。”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