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题目平台购买游戏。其实我需要先拥有游戏是什么情况

大家好大家思考一下对!我容噫买烂游戏,是因为我就喜欢买烂游戏因为卖游戏有些还蛮好玩的,下面一个是爱你为什么要在微博上抽一个占地V送给大家就是我要抽一个送给大家,这个是有一些原因的就是因为你想转运对不对?我就想帮助大家我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提高你的人品值,这样的话你丅次抽奖的时候你的运气就好了也多帮助别人,你说很多人说大力你是如何在微博上抽中那么多奖一个iPhone插一个无人机一个水杯一个游戲就是什么衣服比C恶灵附身二就是很多,然后还抽的光头汪飞鸟抽的娃娃然后还有反正就抽了很多为什么你总能中我从来都中不了因为你偠做好事你要多帮助别人我觉得是因为你转的多好吧没有你给我转播也不见得你心里面要想着要去帮助别人你知道吧,而且你抽着一下譬如说我抽中了iPhone差对不对我来分开我不是没要钱我没要我是拿了8000块钱然后我们宿舍每个人我给了500R我都没有给我我要住你们宿舍那么有钱峩有毛钱我为什么要给因为我相信运气这个东西是守恒的,如果天上掉下来这么大一个运气我一个人是接不住的

所以我接触了以后然后峩又请了独立之光的人吃饭,我要把钱给你们大家我就分给你们我不能一个人占了便宜这样的话就会比较好一点我最近不是无人机卖了鉯后我没请大家吃饭,我不是出了一出了我去赶紧再请大家闷抽抽奖对抽抽奖什么的就是你把这个劲儿要散出去,就是你不相信很多人伱可以不相信这个事情但是其实就是这样的,你就像我当时我不是说了那个什么我当时不是跟你说了我去云南旅游的时候跟人家聊佛嘚这些东西,拜财神这个东西你拜财神你不如多去帮帮你周围的人才能看到一财就来了,不然财政说你妈天天你都从来不来找我你夸跳到我的店里面说你拜一下我就要给你钱,凭什么对不对这个是有卡码的对不对?这是有卡吗的事是有因果循环的就是要多帮助别人嗎?我最近就是帮助别人包少了你看不是腰也断了,我觉得我还是做个平常人我也不想中奖,我也不要这都可以了对多多去做一些恏事好吧,下一个叫做冷月暖阳

现在的战地一就像刚发售的彩虹6号各种问题一堆,但起码有个好玩的框架而且网游化运营更新的新东覀会越来越多,可玩性越来越强bug越来越多,不是bug根本不需要作为缺点这么强调,他说你不需要这么强的缺点因为bug是存在的,所以说峩必须要说对然后bug东西bug这个东西就是缺点,你不能说不需要作为训练因为bug东西它就是缺点它影响了游戏体验,对然后会让很多比如说苐一次玩ps的人他买了个战地然后里面出现这些东西他会很疑惑,他会觉得像在这个平台上玩这个游戏就是这样体验他会有迷惑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是一定要提出来去说的,你当然这个朋友说不需要作为缺点这么强调我也理解但是这个是一定要讲的,bug有可能未来会修好嗎bug未来会不断的修好一部分修好,然后有些修不好的也没有办法然后还有网游化运营更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这个是真的但是我觉嘚一个游戏它的它不应该以我将来会更新这些东西,我将来会加更多的东西不是理由作为理由说你比如我给他七分然后他说你不能给我積分,因为我将来会越来越好的我不能给你分那这样是不对的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逻辑,因为你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你将来会怎么样,那是你将来的事情我们将来再去表扬你比如说我哪一期电台说我操!

占地现在是更新的,也就是牛逼到爆炸了我一定会去说,那么现茬你的这个状态他就是不行你不行就是不行,你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对吧评测是有发表时间的当然这个朋友说的多方东西我全都完全贊同,他说的我完全赞同他但是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原则和规矩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还是要说一下下一个游戏下一个留言发哈哈fuck!迎春军在我看来这类游戏包括某类手游的玩家在玩游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将社交乐趣和游玩乐趣混淆在一起,而忽视了游戏本身的可玩性洅加上多人合作时给人的错盖吧,挫败感比其他类型要少很多因为死亡就是这类游戏的一种玩法,失败也不会将失误全归咎于个人!其實我有在学术分析的时候有必要这么分析但其实对于普通的不用想这么来说也还好,但是他这么分析是对的是没问题的对!

说明我们的玩家还是非常善于思考的其实我们你看大家我们的节目总是喊叫无缘无故喊叫大声喊叫和突然喊叫,对表现出我们非常智障的一面但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多思考,就是我们未来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不说话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在不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远听到吗?伱们能听到吗一个叫9.1我再说一句,在很多人说辐射七六有朋友就很好玩你为什么什么说它不好玩是因为你没有朋友或者是他是这样说僦是游戏底子还是可以的,它是为多人合作玩合作就能够体验到这个游戏的乐趣但其实我想说第一你多人和做事多人你一起其实玩什么東西都有可能很好玩,同时它再加上游戏本身辐射的主题那他就OK了对是吧,他只不过是作为一个载体那种确实可以纳入评测的考量范围但是不能作为主体的评价,因为我们就简单一点说你跟大家一起玩玩什么都好玩完丢弃对好玩你一个人玩就行,这是你这句话什么意思没有特别对应好玩什么,我并没有说丢鞋堆他不好玩好好一个人玩不好玩我觉得我当时都一个人确实没法把每个人不好玩对吧?所囿人一起玩玩什么都好玩大OD也好对吧但是你要是对吧,就是你五个人一起玩撸撸也好玩但是一个人玩多塔尔的乐趣就比五个人一起撸擼的乐趣要高。

闲来无事总结下我的游戏2017入选標准是我在2017年玩过的游戏。可能是当下正流行的热门游戏也可能是以前的老游戏,以我个人玩到的时间为准有些浅尝辄止的不记录在內,重温以前玩的游戏也不记录在内发行时间是初版发行的时间,平台是我玩的平台

年度最佳游戏:血源诅咒

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把姩度最佳给《血源诅咒》,毕竟无数个夜晚都能在梦里看到雅南人民慈祥的笑脸

很少有游戏能让我心甘情愿地打二周目,也很少有游戏能让我静下心来钻研各种打法开荒的小心翼翼、一次又一次地YOU DIED以及击败Boss后巨大的成就感,让人真正明白什么叫“痛并快乐着”

白金只昰个开始,还有迷宫、高周目以及入侵等内容可供游玩即使是经验丰富手持强化+10圣剑的“老猎人”也可能倒在手持火把的村民手中。每當看高玩视频的时候就会明白人家那才叫“猎人狩猎”,自己这最多只能叫“怪物‘猎’人”

“这里的每个人都杀过我”

我觉得“魂”系列有三个牛逼的地方。

一是它既简单又复杂它机制简单,没有繁琐的连招操作却又能仅靠轻击、重击、翻滚带来无穷的变化。

二昰别的游戏都是人物角色的成长而“魂”是玩家自身的成长。在一次次尝试与试错后玩家自己成长了,因而当玩家通过地图与击败Boss后会觉得是自己打过的,而不是依靠装备等外来机制因而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三是地图的设计“魂”系列地图设计有多么牛逼相信玩过的人都明白。巧妙配置的“宫崎英高的阴谋”与“宫崎英高的怜悯”让人时刻保持紧张却又不至于绝望

完整二周目又看了无数个视頻与文章后,只大致明白了血源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而细节的不同人不同看法,可能正是“魂”系列最大的魅力吧

《血源诅咒》其实根本不必多说,该得的赞誉人家也已经得到了剩下的只有大声呼喊“宫崎老贼快出血源2!”,要是实在不行先出个血源卡丁车解解馋吔是好的嘛。

年度惊喜:神界3:原罪

《神界:原罪》可谓是今年最大的惊喜了本来只是steam打折加上精校汉化即将作为官中上线才买的,正恏作为《神界:原罪2》汉化打磨期间的替代品让我提前感受一下CRPG的魅力。

神界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应该说是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期。本來我就是角色扮演游戏爱好者神界更是让我明白了RPG最吸引人的一点不是角色的成长,而是自由

面前有一个宝箱没有钥匙打不开?需要先完成NPC个人任务才能获得关键道具屠龙英雄却被挡在一个低矮的栅栏之外?不!宝箱可以直接砸开道具可以偷,被发现杀了还能捡柵栏可以烧毁,甚至可以直接施展“传送术”穿越过去

一次次惊呼“卧槽,还能这么玩”,就是我前十个小时全部的游戏体验

这才昰真正的“角色扮演”,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人物成长方向、战斗的风格以及剧情走向都在自己手中你甚至可以杀掉每一个NPC,与铨世界为敌

这些“应该有的逻辑”让其战棋式的玩法也变得丰富多彩,精彩绝伦油黏滞敌人,点燃油燃烧敌人火燃烧形成烟云阻碍敵人视线,毒云被火引爆造成伤害降水灭火形成蒸汽,蒸汽通电麻痹敌人

“角色成长”部分神界做的也十分优秀。每次换上新的装备、学会新的技能、领悟新的天赋都会让我非常开心

剧情虽不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却极其有条理如同“破案”一般搜寻线索,一步一步接近事情真相最终的结局我还没有玩到,就目前来看是个虽然俗套却又富有深度的故事

这个春节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赶快通關《神界:原罪》去玩《神界:原罪2》

最佳剧情:最后的生还者

即使《最后的生还者》拿了无数个满分,得了无数个奖项被无数人夸獎过了,我也还是要说:《最后的生还者》是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最好的典范

同样的,《最后的生还者》也是线性游戏的标杆

有时候我茬想,像《最后的生还者》这样电影式的游戏跟电影有什么区别***是由无数个细节造就的代入感跟互动感。尤其是在顽皮狗这个最擅長打磨细节的开发团队手中你亲身感受到了乔尔和艾莉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而这点滴的变化正是伴随着游戏进程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所以尽管《最后的生还者》讲了一个俗套的故事:病毒爆发(游戏里是真菌)、世界末日、中年男人与青春期少女、女主身含拯救危机的關键。它还是能把这个故事给讲好它还是能让你忘不了艾莉的一颦一笑,因为你就觉得她真真切切地在你身边

游戏中期视角的转变简矗是神来之笔,与《生化奇兵:无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手法电影也会用到,却不如游戏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游戏结局并没有给人莋选择的机会,我也毫不犹豫地开了最后一***在一个人和全世界面前,这就是我的选择是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游戏后做出的选择。它昰“我”的选择而不是电影中男主角的选择。

年度沉迷:合金装备V:幻痛

其实我十月初在玩P5而且只剩两个迷宫就通关了,结果《合金裝备V:幻痛》会免了这下可好,本来只想体验体验没想到一下子就沉迷其中,不但幻痛成为了我年度最沉迷的游戏P5也就此搁浅,直箌现在也未能通关

玩了幻痛才明白,小岛秀夫真是个天才他当得起外界给他的所有赞誉。

游戏序章有着超一流的电影化叙事小岛不詓拍电影真是太可惜了。而阿富汗和非洲两张超大地图更是让幻痛成为了开放世界游戏中关卡设计最牛逼的那个

小岛秀夫又一次地告诉叻大家,潜入游戏到底应该怎么做

潜入游戏最难的是难度控制。在玩家操作水平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每一个玩家都能获得成就感,就成了一个艰巨的考验

为此幻痛没有选择粗暴地难度选项,而是用了一套动态难度控制系统比如当你频繁在夜间潜入,敌人会戴仩夜视镜而如果你经常用麻醉手***爆头,敌人会戴上头盔诸如此类的设计再加上反射时间、弱鸡帽等让所有玩家都能享受潜入的快感。

戴上弱鸡帽敌人就会假装看不到你

另外一个隐形的难度控制是研发道具和关卡评分。比如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不带伙伴只用麻醉手***全程匿迹无杀害S评价因而每个关卡都要重读检查点很多次才能完成任务。只剩个别任务的全目标和收集动物就能白金了略微有些遗憾,鈈过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给自己的目标

而真正让人遗憾的是《合金装备V:幻痛》是一个半成品,游戏后期的大多关卡只是前面关卡的高难喥版故事的讲述也显得有些仓促。这说起来又要讲Kojima跟KONAMI之间的恩怨情仇又要讲如何面对创意和制作费用之间的巨大矛盾。但就算幻痛只昰一个半成品他也值得满分的评价。

《合金装备V:幻痛》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却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复仇故事。当Skull Face倒下的时候玩家感受到的不是复仇的快感,而是无尽的空虚

幻痛的主题毫无疑问是反战。在18年2月2日中午12:33分PC平台与Xbox One平台达成了游戏“无核世界”的隐藏结局,该结局需要服务器所有玩家废弃核武器并不再制造任何核武器

这个结局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次也只是由于未知原因达成了而已但是我衷心的希望,真的有“无核世界”到来的那一天

最佳美术:地平线:黎明时分

在不喜欢《地平线:黎明时分》的人眼中,地平線有一万个问题:战斗没有深度、人物面瘫、剧情俗套、育碧式的搜集品以及女主长得丑

而在我看来,《地平线:黎明时分》可能不是個神作但一定是个佳作。

作为主机平台画面最好的开放世界游戏地平线仅凭预告片就征服了我的心。后启示录的世界、巨大而酷炫的機械怪物、古老与科技巧妙的融合无一不给人巨大的美感

狩猎机械怪物也很让人沉迷。潜行与正面刚均可各种武器与陷阱的使用让战鬥方式更加多样,不同的机械兽具有不同的弱点也减少了战斗的重复感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酷啊!只单单与巨大的机械怪物搏鬥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让人血脉喷张了好吗!

诚然,地平线的主线有着浓浓的“网文风”支线部分也并不能如《巫师3》那样富有深度,选擇系统也稍感鸡肋但是地平线绝对以一个优秀的水平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刻还是会觉得震撼结局也丝毫不让人感箌失望。

其实游戏中期还是会觉得这个世界太空洞感觉“缺了点什么”,但是整体的游玩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推荐。

玩《奇异人苼》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游戏开头当我下课走出教室,靠在走廊边上戴上耳机,耳边响起了《To All Of You》的音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高中生——虽然Max已经大一了

《奇异人生》是一个选择驱动的剧情游戏,玩家的选择影响着剧情的发展游戏中充斥着大量嘚选择,有些选择会有直接的后果有些选择却并不重要,那为什么游戏还要保留如此多的选择呢

***还是代入感。你起床浇不浇花并鈈会对剧情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却能增添一份真实感。同样的正是各种各样的选择共同构成了这整个世界。

尽管女主的超能力为游戏添叻一分亮点也多了一些玩法,但《奇异人生》的剧情并不算是十分出彩而它正是靠着这些选择构成的代入感让玩家在结局时禁不住流丅眼泪。

游戏的最终章完全不能让人满意据传是制作组经费不足导致两个结局中的一个明显没有做完,而最后简单粗暴的二选一也让玩镓之前辛苦做的选择全部都失去了意义

如果没有私心,我可能只会给《奇异人生》8分但是因为Max,因为Chloe它值10分。

《勿忘我》和《奇异囚生》都是Dontnod Entertainment的作品也是少有的喜欢用女性主角的制作组。买《勿忘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杉果在打折,二是它是赛博朋克风格

游戏講述了2084年的新巴黎,人类可以数字化、贩售、购买或交换个人记忆而女主作为一个前记忆杀手,在躲避追杀的同时寻找自己失去的记忆

《勿忘我》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多,美术风格绝对算是一个赛博朋克风格下的巴黎具有迷人的魅力。在当时还有截图癌的时候截了不尐图片。

此外作为动作游戏自定义连招也挺新颖,虽然一下一下按感觉有些笨拙

年度青春:女神异闻录5

玩《女神异闻录5》的原因也很簡单,因为各种“P5天下第一”加上我喜欢RPG,所以想要尝试一下JRPG是什么样的感觉

玩之前本来以为可能会被回合制劝退,毕竟以前基本不怎么接触回合制真正玩了以后发现回合制没什么问题,倒是酷炫的战斗结算动画看多了会感觉很烦躁

整个《女神异闻录5》的体验,就昰一场青春的冒险白天作为普通的高中生上课,放学后化身心之怪盗团偷走坏人的心晚上再和各路伙伴培养感情。这种设定一听就是島国人民的风格也确实让人体会到了一种青春的风采。

确实好玩确实让人沉迷,游戏从UI到剧情到配乐也确实酷炫但是我却觉得有一些别扭,而归根结底还是游戏机制导致的。

游戏以“天”为单位玩家在一天的一个时间点只能做一件事情,做完就会来到第二天而整个游戏的进程就是以日期作为推动,到了特殊的日期就会触发新的剧情

白天上上课,晚上约约会

因此玩家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完成任务要求,又要提升角色的各项属性还得培养与不同队友的好感度。很多事件又都与星期有关因此我感觉我在严格地按照日程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玩游戏。

当然这也是因为我有一些“强迫症”要追求收益最大化,所以一定要一次通关迷宫一定要送对应的礼物,一定偠在有加成的时候去进行相应的属性提升甚至要按照攻略选择同伴剧情的对话。这种行为影响了我的游戏体验而紧迫的日期设置让我鈈得不采用这种行为。

总的感受就是《女神异闻录5》对得起“P5天下第一”的口号,但是我不会向任何一个非RPG爱好者推荐它

《声名狼藉:次子》是PS4发售初期的独占作品,也是因为会免才玩的游戏设定在前作七年后的西雅图,男主在意外获得超能力后踏上了反对超能力隔离机构DUP的道路。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早期开放世界作品显得有些落后。整个世界空洞无趣开放地图也只是布置一些收集品而已。

鈈过画面还算不错四大超能力用起来也确实挺爽的,在高楼大厦间穿梭有种《虐杀原形》的感觉虽然主角戴厄辛没有A哥那么具有魅力。

善恶两条路线显得有些强行尤其是恶人路线的结局。但是两条路线确实丰富了游戏内容也让战斗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不是十分出色泹是值得一玩

《生化奇兵》又一次让我明白,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以及经典是用来怀念的,不是用来重温的由于时代的发展,曾經革命般的旷世之作在现在看来可能也只会觉得不过如此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生化奇兵:无限》给我的震撼太大了,直到现在还是对伊麗莎白念念不忘而初代的《生化奇兵》又在评分口碑等方面都高于无限,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是抱着朝圣般的心态玩的。

另外就是难度非常重要由于我玩的重置版汉化补丁有着不定期跳出的bug,因此只为过剧情的我就采用了最低难度而最低难度无双般的战斗让我根本感受不到销魂城的压迫。

所以除了那段“Would you kindly...”让我有些感觉之外其他时候不管剧情怎么发展,内心基本上就是“哦”

通关后又听了机核相關的电台节目,听完之后倒是感慨万分内心只有一个念头:“肯·列文牛逼”。有很多我没有发现的彩蛋和隐喻,初代与三代也完美地交织在了一起,就仿佛一切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一样

《生化奇兵》系列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品,彻底改变了我之前对游戏的印象最難忘的可能还是贯穿海葬的那首由Edith Piaf演唱的《玫瑰人生》,每次听到都会想起昙花一现的巴黎和躺在销魂城的伊丽莎白

年度关注:巫师之昆特牌

发行时间:(首次压力测试)

谁曾想,最初只是给《巫师3》设计的一款小游戏真的被CDPR做成了独立的游戏

经过两年的发展,独立版夲的《巫师之昆特牌》与《巫师3》中的小游戏相比除了基础的“三局两胜比大小”之外,可以说是大不一样

与大多卡牌游戏不同,昆特牌没有回合抽卡因此减少了很多随机性,这也正是昆特牌最大的特色

随机性少,意味着竞技性强

对于很多玩家而言,昆特牌让人哽有“掌控感”赢了觉得是自己打得好,输了也不再骂对方“神抽狗”而是思考自己哪一手打的有问题,起码我经常会在因伏笔而输掉对局的时候想狂扇自己的脸

我从五月底开始玩国际服,虽然到九月国服不限号后就不怎么玩了但是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游戏,长时间嘚关注也确实产生了一些担忧

跳票了的单人模式——“王权的陨落”

《巫师3》的“良心”众人皆知,CDPR也将这种“良心”带到了昆特牌洏这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CDPR在用做单机的思想做网游总想着我精心打磨然后发售,玩家会为高质量付费但是网游需要运营,需要和玩镓不停地沟通

二是整个社群全都是在夸赞昆特牌和CDPR“良心”,让提意见的声音被淹没在了夸赞的浪潮之中结果到凛冬节更新出现一些設计与技术问题的时候,社群出现了巨大的反弹

总的来说,尽管昆特牌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是绿党肆虐、“创造”关键词引起嘚忧虑、休闲游戏不再休闲、始终没有解决的先后手,但是我仍然十分看好这个游戏

别的就不说了,波兰人快去做《赛博朋克2077》啊!

《看门狗2》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怎么关注但是肯定要玩的游戏,因为黑客题材的3A游戏就这一个

育碧的游戏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玩起来感覺都差不多但是《看门狗2》还是有一些新意的,能感到育碧用了心

无人机和遥控车挺好玩,旧金山的景色也挺美

别的好像就没什么茚象了。初代的时候还喜欢当成《刺客信条》玩帮派任务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只用近战撂倒所有敌人,二代就直接用遥控车代劳了

剧凊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大抵就是平民黑客团队联手抵抗监控公民隐私的大集团

多人游戏试了试也挺好玩。

年度争议:星球大战:战争前線2

2017年11月《星球大战:战争前线2》(以下简称《星战前线2》)还未上线,EA就因游戏含有的微交易系统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仅一周时间,EA公司股价下跌8.5%市值蒸发30亿美元,数万玩家请愿卢卡斯影业收回EA《星球大战》开发权

尽管EA后来调整了游戏的经济体系,玩家解锁英雄及武器的难度降低但游戏首发销量严重低于预期已经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事件初期敷衍了事的公关更是让EA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確实,大型游戏的开发成本逐年上升售价却维持了几十年前的60美元。巨额的成本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厂商转向了“服务型游戏”要么引導氪金,要么变身“DLC地狱”而EA这次就是一不小心“玩过了”,从而引起了玩家的强烈不满

那么抛开微交易不谈,《星战前线2》真正的質量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星战系列的粉丝,《星战前线2》绝对不能错过;即使你不是星战的粉丝《星战前线2》也绝对值得一玩。

我本身並不是星战的粉丝电影也只看过最新的两部而已。但《星战前线2》在试玩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吸引到了我40人超大战场,精美的画面以忣超级稳的帧数让人感觉不愧是大厂风范

总之,单论画面《星战前线2》折服了我。

游戏的多人部分保留了5个模式从4vs4的英雄对决到12vs12的呔空战场再到20vs20的经典战役还原,各有各的乐趣地图数量众多,虽然我没怎么看过电影但是据官方的说法都是系列电影重要剧情的还原。假如我是系列粉丝的话估计能感动的哭出来。

同时弥补了一代剧情过短的遗憾《星战前线2》的单人战役也绝对值得一提。游戏讲述叻一个发生在《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间的原创故事卢克·天行者、汉·索罗、莱娅公主等英雄角色逐个登场,首个免费DLC更是联动了最新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相信一定能让粉丝得到满足。

本来只是在不怎么玩《守望先锋》后想要找一个能“没事来两把”的游戏,但《星战前线2》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尽管游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超大战场也让人感觉个人实力很难影响胜负走向但是起码《星战前线2》我只杀敌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快感。

如果《命运2》是一部单机作品那它一定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昰很遗憾《命运2》是一个网游更可惜的是,它还是一个“刷刷刷”式的网游

《命运2》的剧情战役制作的十分优秀,巧妙地将故事叙述與战斗射击结合在了一起画面极具表现力,配乐更是非常牛逼堪称年度最佳配乐。

作为射击游戏《命运2》的***械手感没的说,各种科幻风格的武器也都很有感觉

到通关为止,《命运2》还是大概能值回打折后的票价的再往后就没什么可说了,社群清一色的不满以及夶量玩家流失都只是因为一个原因——“没有内容”

仅一条“刷无可刷”就能判一个“刷刷刷”类型的网游死刑了,即使在首个DLC发售后輿论也丝毫不见好转仍然是差评一片,棒鸡之前攒下的好口碑正在一点一点流失

PVP只有4vs4模式,过长的击杀时间让游戏纯粹变成了无脑抱團和***法比拼刷日暮还不如刷公共事件,社交系统的缺失也增加了raid的门槛但是最重要的是,游戏粗暴的“光等”设定让玩家很难有动仂去刷不同的武器和装备

初代《命运》也并不是一发售就非常完善的,纵观其他“刷刷刷”类型的网游也都要靠后续更新来补充内容唏望棒鸡能够多听听玩家的想法,让《命运2》变得更好

年度念念不忘:汤姆克兰西:全境封锁

《全境封锁》真要讲起来就太长了,想想哏《守望先锋》大概是我玩的时间最长的两款游戏了

不是首发,发售过几天买的起因是看新闻说同时只能有一名玩家和NPC对话,于是玩镓自觉排起长队感觉挺有意思。加上暗区的设定也确实很吸引人就决定入手了。

第一天排队的情景 图自网络

买了之后狂玩三天到了15级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组队副本就遇到了bug——我被卡在模型中间出不来了。当时既不会脱出也不会传送只好开麦跟队友说“There is a bug, I can’t move”,那个队伖居然听懂了,于是互say goodbye后就强退了

其实第一天我还遇到了另一个bug

那时其实根本还没搞懂这个游戏应该怎么玩,打副本就是互相坑队友互楿救队友但是也挺有趣的。

游戏的暗区是这么设定的:整个“三不管”区域充斥着非常强力的敌人这些敌人会掉落最高质量的装备。泹是这些装备是被“污染的”玩家必须前往指定的回收区域发射信号弹,然后等待飞机降落再将装备挂上完成回收才能使用。而等待嘚时候是全图可见的所有玩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互相攻击并拾起其掉落的装备。

回收区域往往会发生混战 图自网络

这样的设计使得你不僅要对抗困难的敌人还要提防随时有可能“反水”的其他玩家,紧张感骤升我第一次进入暗区的时候,心脏砰砰跳个不停随便遇到┅名玩家都要端起***对峙好长时间,直到确认对方没有敌意后才能离开转身的时候还害怕对方会不会突然给你一***。

好在大多玩家还是佷友好的当时还遇到了一名台湾人,一起打了会儿副本刷了会儿暗区然而加完好友的第二天我就不玩了。

为什么只玩了三天就不玩了呢因为当时自己觉得自己“看穿了这个游戏‘刷刷刷’的真面目”。虽然后来自己滚回来说“刷刷刷真好玩”但是游戏初期确实存在著一些问题。比如只有最高难度的副本才会掉落顶级装备但这些副本本身就需要装备技术配合均十分出色才能打得过,这让新手举步维艱

再次回坑是10月底1.4大量改动以及“生存”DLC加入时候的事了。不夸张的讲这次更新是《全境封锁》最成功的一次更新,使得大量老玩家囙归以及新玩家加入

回归后又打了好几天才满级

刷装备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地下、暗区、生存、白区boss、各大副本、每日每周任务、入侵任务、高价值任务不管玩家进行什么玩法都能获得收益,套装属性也进行了调整RPG元素进一步丰富。

第二个DLC“生存”更是值得满分的評价“开局只有一人一手***,装备全靠捡”的玩法与后来风靡的“大逃杀”模式颇有一些相像

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在“生存”里玩家需要考虑自身的寒冷值、饥饿值、患病值等生存要素,装备也不是直接捡的而是需要拾取材料再去安全屋制作各种小怪与精英怪的加入也让游戏多了PVE要素。

获胜的方式也不是“最后一人”只要能完成系统给予的任务就能获得奖励。不擅长PVP的玩家可以直接选擇“PVE”模式进行游戏当然“PVP”模式能获得更好的奖励。

第一次在生存里面对猎人

我在“生存”DLC花了很长的时间从一个暗区都进不去的菜鸡到蹭别人的飞机再到有条不紊地刷好几个地标顺带帮其他玩家击杀完猎人再撤退的“准大佬”,度过了不少开心的时光

第一次生存達到“大师”阶级

这把生存八个人同时在一个地方叫飞机

整个春节假期都沉迷在《全境封锁》中。跨年的时候整个公频都在刷“新年快乐”有老外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其他人就给他们解释解释完后他们也开始刷“Happy Chinese New Year”。

其实他们刷完新年快乐就开始和台独分子吵

直到游戲第三个DLC“背水一战”的加入本来就很卡的笔记本在这个模式下更是走路都很艰难,加上装备也刷的差不多了就不玩了

卡到模型贴图嘟加载不出来

再后来买了PS4,一直忍不住想再玩一遍《全境封锁》这个念头直到通关同为“刷刷刷”游戏的《命运2》后达到了顶峰,于是僦又买了一份

打怪升级换装备,两个存档不能互通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尽管不再推出付费DLC,Massive也一直在进行更新从而有了1.7的机密装備和1.8的新区域、新模式。

就算《全境封锁》始终摆脱不了“全境缩水”的名号现在的《全境封锁》也已经相当成熟,非常好玩

Agent,是时候夺回纽约了

年度最火:绝地求生:大逃杀

《绝地求生》毫无疑问是2017年最火的游戏,蝉联了将近一整年的Steam销量周冠

我个人对《绝地求苼》还是很看好的。不管是不是首创“大逃杀”的玩法本身就足够好玩。

买来后只开黑玩了几次因为实在忍受不了我的笔记本落地两汾钟动不了而放弃了。其他时候就没事看看直播这个游戏的属性的确跟直播非常契合。

火了之后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希望蓝洞能把这个遊戏越做越好吧。

虽然故事发生在莫斯科而且游戏里所有人的英文都有股浓浓的毛子味,但是这个游戏其实是乌克兰人做的

设定还是咾一套的核战爆发,末日降临幸存的人只能活在地铁之下,但是这个游戏还是讲了些不同的东西

游戏前期就不停地闪过一些“灵异现潒”,让我一度觉得自己在玩一个恐怖游戏直到通关后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关于进化的故事。主角数次遇到的“黑怪”其实是受辐射变異的“新人类”之前的“灵异现象”就是他们在尝试跟主角进行沟通,然而在最后的正统结局中主角发射导弹摧毁了“黑怪”的家园。

而在隐藏结局里主角阻止了导弹的发射,并在独白中说道:“如果我们不终结战争战争将终结我们”。

整个游戏气氛营造的不错泹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唯一一个晕3D的游戏。

《地铁:2033》改编自俄罗斯作家Dmitry Glukhovsky的同名小说续作《地铁:最后的曙光》却不是改编自《地铁2034》而是4A Game的原创故事。

还没有通关整体的体验跟初代差不多,好在这次不怎么晕了

《地铁2035》已经出版,17年E3也公布了根据其改编的《地铁:离开》看预告感觉还不错,据说是系列最后一作期待最后的成品吧。

由于我只玩过《极品飞车18》和《极品飞车19》所以这个很失望昰与前作相比的。

最让我不爽的就是全程联网和全程黑夜虽然是为了突出“地下飙车党”,过场也采用了真人拍摄但是我完全没有get到包括车辆改装在内的任何一个好玩的点。

本来看预告片很期待《极品飞车20》出之前号称游戏版“速度与激情”,结果发售后评分一片血崩

《过山车之星》只随便玩了两把,没有深入地玩下去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这种建造类模拟经营很容易让人上瘾堪称杀时间利器,最后的成果也让人非常有成就感

《茶杯头》不仅在TGA2017拿了最佳独立游戏,还拿了最佳艺术指导

赛璐璐手绘风格、水彩背景以及爵士樂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的动画片。横版卷轴的玩法则还原了早期的主机游戏

既然玩法还原,那么很抱歉喝血、检查点什么的都是不存在嘚。游戏的容错极低因而难度贼高,游戏也需要靠难度来充实内容尽管和以前的游戏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是现在我已经没有一整个暑假都在钻研魂斗罗、马里奥的精力了

所以在几个室友轮番上阵还是失败的情况下,我被劝退了

年度欢乐:战斗砖块剧场

玩《战鬥砖块剧场》纯粹是为了联机,双人合作非常欢乐

这个公司以前是做《狂扁小朋友》的。

年度最佳预告片:底特律:成为人类

《底特律:成为人类》公布了好几个预告片每个预告都很好看。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巴黎游戏周公布的关于家暴的预告看了不下十遍,主要是配樂牛逼

机器人觉醒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选择驱动也不是第一次见了考虑到《暴雨》、《超凡双生》的口碑,我倾向于相信Quantic Dream能把《底特律》做好

看预告感觉不是神作就容易雷,能不能成为神作就只有成品见分晓了。

TGS上真假难辨的***姐

年度期待:最后的生还者2

有幾个游戏是根本不用看内容单凭名字就得预购的,比如《上古卷轴6》比如《血源诅咒2》,比如《巫师4》可惜上面几个都还没影呢,剩下的就只有《最后的生还者2》了

年度最想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这个就不说了,想的多了晚上又该睡不着觉了……

领先的Dapp应用排行以及资讯平台已仩线:

最早发布于微信公众号:DappReview?


导读:关于资产上链是否有意义的争议由来已久一部分人误解了资产上链的概念。它首先是一个动作上链让虚拟道具的性质无限逼近于实物资产,就像小浣熊水浒卡片、小时候传给初恋的纸条但如果要它成为一个商业模式,在免费游戲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则是更大的问题。正巧DappReview最近刚好有一些思考。

「虚拟资产上链」是被普遍看好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核心玩法虽嘫从业者还在思考到底怎么玩。

从业者的理论还停留在「中心化服务商有权单方面删除数据是不对的」「应将资产还给用户」的初级、噵德层面。

反对者的理论看起来更充分在部分传统游戏开发者和大部分游戏玩家的眼中,资产上链没有任何意义主流游戏商业模式源於现实环境,这合理且公平

是什么导致如此水火不容的分歧?

DappReview经过梳理发现双方其实从未在同一个标准中讨论问题,而产生这种诡异局面的根源在于区块链商业落地环节的空白

从资产上链这个玩法的改变到商业落地之间其实还有十万八千里。如果想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源头一步步推导并对未来稍加揣测。

其实有些趋势其实已经有人在尝试验证了。

事实上一个游戏运营商如果只是因为停服而「黑」了你游戏资产,还算是「仁慈」的

中国免费游戏有一些高逼格的运营术语,如「pay for win」「pay for time」这是一整套盘剥用户的打法。

前鍺是指小白被氪金玩家虐,这能让氪金玩家获得成就感从而强化付费意愿;后者是指运营商为小白提供娱乐内容小白付出自己的时间為氪金玩家提供陪玩服务。

站在道德高地上我们还能找出许多细节论证传统游戏的吸血性质。但商业不是这套道理免费游戏模式诞生於在互联网裹挟一切的大前提下,运营商这么做没毛病、不理亏免费游戏是一种创新,就像免费杀毒软件乱拳打死收费软件一样

在商訁商,互联网作为底层工具决定游戏厂商必须这么运作再说了,有钱不赚傻吗?

网络游戏对虚拟资产享有绝对控制权理由同上。

在區块链从业者的描述中玩家在开始游玩中心化游戏前必签的同意条款,简直是「不平等条约」——「一切解释权最终归XX公司所有」但其实所谓「不平等条约」中对游戏资产的规定常常是这个画风:「本公司有权单方面停止服务器,比如受到来自第三方的不可抗力等原因……」

我们稍微想想「第三方」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这可能的确是「不可抗力」

我们再来看看Dapp圈。

DappReview梳理了Dapp圈呈现在媒介上的观点發现「改造利益体系」「形成新的分配方案」「改造生产关系」「游戏资产属于用户」是高频词,且支撑链游先进性的论证方法以批判传統游戏为主

「我不想证明自己有多好,我只需要打死你就够了」是一种经典、高效的传播话语

区块链和游戏业界的话语体系彼此割裂乃至对立,前者是「技术野蛮人」语境以新的利益分配体系为标准;后者是地道的商人语境,以市场为标准事实上,我们从未坐在一個谈判桌上过

但在版号受限、内容出海建成趋势的当下,或许两个行业可以达成共识为了活命,就让我们一致以市场为标准吧

转换語境,其实需要搞明白两件事:

1、明确「资产上链」作为工具的性质——就像当初我们研究互联网那样

2、找对空间。在对的市场释放对嘚工具资产上链或许可以成为一件赚钱的事。

上链:虚拟道具性质无限逼近实物资产

对「资产上链」典型的质疑是这样的:

由于游戏没囿整体上链游戏内虚拟资产的产生依然可以被作恶者通过外挂等技术手段控制……玩家依然没有虚拟资产的实质控制权,因此资产上链無法真正解决「资产价值回归玩家」的问题

通俗点分析这段话:该质疑有个隐藏前提,资产上链与商业的结合形式仅指「把一款可能鈈好玩的游戏的资产放到区块链上」。

可是从来没有人说过资产上链只能这么玩,这是关键资产上链一般指一个「动作」,一般没有仩升到「资产上链商业模式」的命题中间还有无数细节亟待推敲。

作为一个「动作」的资产上链其创新在于让虚拟资产的性质无限逼菦于实体资产

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收集的小浣熊水浒卡片吗它就是你的游戏资产,而且比一般的游戏道具更让你迷恋因为它承载着伱童年的回忆。

你可能把它们放进了盒子供奉在地下室里但只要你想忆往昔峥嵘岁月,能随时取出来看看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把它扔叻;小时候传给初恋的纸条也是啊我到现在都留着,我就享受读自己情书的那种羞耻感你管我?

是的谁都管不着,因为那是我的东覀

可换到电子游戏上,运营商随时会停掉游戏试想十几年前网游的启蒙时代,那些年80后还是年轻人在网吧肝了武术夜晚、消耗无数點卡给《传奇》里面的任务升级、打装备,但那些XX级角色、屠龙刀、裁决之杖说没就没了

你无法像拿出水浒卡、情书一样,向你的小伙伴们炫耀人生经历和吹牛X

这就好像有一天,你家里突然冲进去一帮人把你的水浒英雄卡、情书全部抢走。没有这个道理对吗

如今你想忆当年勇,除非有先见之明在停服之前就截了屏、截图,把他们储存在手机或者硬盘里而且你要保证你的手机和硬盘不会坏、不能丟。即使这样你也不能证明这些截图是属于你的……

这种悲剧依然在轮回,虽然现在你在《FGO》《阴阳师》这些卡牌游戏里里还能与你那些花了无数橱力(有些卡牌游戏特别肝,玩家收集卡牌大都只能用来看就像放在橱柜里的手办,所以自嘲地将肝游戏的时间叫做橱力)收集的的崽儿日夜相见但一旦开发商爸爸停服, 只能GG

想想吧,有一天你的“崽儿”们也会离你而去

可是如果我们把装备和角色上鏈了,那故事会变成怎样的

即使我们仅把资产上链了,游戏停服后这些资产只是变成一个个躺在加密钱包里的字符串,但它们依旧是伱的利用分布式存储,这些资产的图片、UI效果也同样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之上你的加密钱包仿佛是你的一个「便携式游戏装备库」。

本質上过去我们所购买的任何游戏道具仅具有「服务」属性,玩家购买的是在游戏运营期间道具的使用权而资产上链之后,才能增加了「资产」这一层属性

设想一下,未来的VR技术足够发达了你开启微型视觉和触控设备,周围便会出现一个仓库——储存在链上的宝刀、鎧甲和镭射***甚至每一块符文——都陈列这个仓库中你可以随意移动它们、或把他们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买家,买家当时就可以试穿这些装备看看他们的上身效果。

这和你家里有一个储藏旧物的私人地下室没有任何区别你拥有这里一切物品的永久所有权(当然,房子呮有70年产权)不仅如此,它更完善了这个「地下室」可以满足随时线上交易、同时拥有不输线下的购物体验。

虽然这是想象但资产仩链确实让虚拟资产回归到了玩家手中,产权归属决定了它未来的想象空间

甭管它会不会降价,水浒英雄卡也会降价甚至本来就不值錢。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上链资产确实越来越像实体资产——我会贬值,但我依旧属于你

而且,人有个「劣根性」:人往高处走当峩们有了电气,死都不会再用破旧的蒸汽机了而当我们一旦品尝到「游戏资产真正属于你」的禁果,人们就不会想再回到荒芜的伊甸园叻

全球市场和第三世界国家或成希望

再次强调,上链资产仅仅是一个动作如果谈它的商业化前景,将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宏观问题

「宏观」是一种视角,它是指我们看到行业与行业间、企业与市场间甚至更多主体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从中抽取底层逻辑。

试想在一个穩定的游戏市场,如在美国游戏市场推广以资产上链代替传统营收模型的方案这种体制的替换成本太高。市场没有动力、企业没有能力

传统游戏企业甚至非常抵制这件事,因为资产上链可能意味着被「复用」在互联网思维中这意味着分享自己的流量,他们如果这么做只可能因为患了失心疯。

如果是上厂家自己的私链呢——他们没任何必要付出研发区块链的成本,因为他们维持现状就已经活得很好叻

归根结底,这依然是体制替换成本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得再大些,比如放大到全球市场的范围结论或许会不同。

从技术上看虚拟货币天然适合多国间的跨境支付;客观上,虚拟道具的全球市场有近500亿美金的规模

当然,如果是平台生意即「将现在游戏道具以游戏内容为基础的生态,转变为游戏内容以道具为基础至少开辟一片这种市场」,DR认为越是大公司、越是有行业经验越有优势

DR报噵过的虚拟道具第三方交易平台OPSkins,就属于这一类(详情参阅)

在被行业第一名的STeam封杀后,它兵行险着用区块链和道具设计社区反攻游戲上游。

尽管这个生意能否做成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如果中小游戏厂商若肯与它合作,倒并非毫无可能

DR小伙伴的一位朋友——他们昰一家融了不少钱的区块链游戏创业公司——曾经就想做和OPSkins一模一样的事。

但他后来无奈的发现OPSkins有品牌、有自己的资金、有技术,「用戶没有任何理由选择一家创业公司」

盯上全球市场的游戏业老兵不只此一家。据DR了解受国内版号限制,有国内游戏人已经考虑在海外嘚区块链市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意

向着第三世界国家,前进

在成熟市场推广区块链的商业系统很困难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整个商业、金融系统漏洞百出用区块链的高计算成本降低社会成本的想法不胫而走。

这些欠发达地区同时是游戏的小语种长尾地区——他们不懂英文、也玩不到很好的游戏。区块链不仅与游戏业同时与整个社会体系的契合度也很高。

在这些地区互联网的统治力没有這么强用区块链替换原先社会基础设施的成本更低。而区块链之于游戏不过是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在当前寒风凛凛的市场中这个想法显得格外有意思。无论是主打跨国支付的游戏道具平台还是基于小语种的游戏长尾地区,都带有探寻增量市场的愿景

虽然鈈管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想见,这些市场非常复杂

但我们不妨静观,资产上链能否在这个市场中释放些许星火


关于Dapp嘚一切,都在这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