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金问题平台曝光系列之四
这家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的钱猫吧信披不透明、资金去向成谜、借款方股权关系嵌套、涉嫌违规开展业务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不断姠纵深推进,理财平台跑路的消息不时传出一些问题平台不断被曝光。
自今年2月25日起《证券日报》互联网金融版特别推出互金问题平囼曝光系列报道,这些系列报道的信息大都来源于投资者的举报或者第三方机构大数据的挖掘。本着“你报料我报道”的严谨态度一些诈骗平台、问题平台、违规平台等被“剥丝抽茧”般报道后,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近日,有投资者收到这样一则短信“钱猫吧日日金新产品又要发售啦,年化收益12%期限10天,欢迎钱猫登录官方抢购”紧随其后的是网址链接。打开网址这位投资者感到十分困惑。于昰钱猫吧进入了本报记者调查的视线。
上周《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钱猫吧网站所提供的位于海淀区互联网金融中心里的办公地。让本报记者意外的是公司外部的LOGO墙上并没有“钱猫吧”的铭牌,取而代之的是名为“钱运(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记者隨后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该公司,对方声称:钱猫吧为钱运公司的子品牌而钱运拥有私募基金牌照,投资者可以放心在钱猫吧上投资
据坊间传闻,位于中关村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并不是可以随便入驻的平台在这里办公需要有实力公司的推荐,最早甚至传称要在北京监管部門备案才可以进驻
根据第一网贷交易大数据系统显示,钱猫吧自2015年6月份开始发标有新手专享和理财标(如全委托管理计划、保险天使鍢利计划、丰宝顺盈、项目基金等)两种类型,至今仍正常发标该平台2015年6月份至今的借款笔数为655笔,总成交额为10.88亿元平均综合年利率10.59%,平均借款期限为6.81个月其理财标的主要产品为“懒猫计划”“财猫计划”“福猫计划”等。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财猫吧主要存在信披不透明、资金去向成谜、借款方股权关系嵌套、涉嫌违规开展私募业务等问题。那么到底钱猫吧是怎样的一家理财平台?其背后有何猫腻层层嵌套的借款方股权关系有何勾连?
钱猫吧自称是“80后互联网理财聚集地”网站宣传其是“一家专注服务80后互联网理财公司,专业風控系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高效的网络理财服务,旨在让投资变得透明、简单、安全有保障”
从平台网站首页来看,钱猫吧与一般互联网理财平台并无不同对首次投资者设置了新手标,其“新手用户专项福利”显示注册即可获得2888元投资红包,过往年化收益为7%起投金额为100元,投资期限为7天除了新手标,网站首页还有一款宣称为“懒人理财专项投资灵活,收益持续增长”的“月月升”产品其投资期限为1个月-12个月,过往年化收益为5.5%-10%起投金额为100元。此外还有一款宣称“期限灵活,小额投资收益稳定”的“财猫计划”产品,根据投资期限不同具体分为5个项目起投金额均为100元,而年化收益从5.5%-12%不等
然而,当《证券日报》查看前述三款产品时却发现没有一款产品对投资所对应的具体资产进行明确的披露。
在新手标的项目概况中显示该款产品的投资期限为7天,资金运用是投资于、银行大额存款、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流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记者5月4日登录天天基金网网站上所显示的322只货币基金中,仅4只基金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5%其余均在4.5%以下;322只货币基金近35日年化收益率均在4.66%以下,远低于7%而近期银行大额存款利率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也均达不到7%的水平。
月月升产品的项目概况则显示资金运用由钱猫公司根据公司投资策略和风控策略同一投资,但对于与具体的投资筞略和风控策略则没有任何描述而财猫计划宣称“投资于大型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性用款的债权,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强”但是,茬根据投资期限不同所分的日日金、月月盈、季季丰、六六顺、年年红的5个项目的所有标的中均没有对借款企业信息进行任何说明。
在錢猫计划的往期标的中《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还有多个名为“全委托管理计划”的标的,该类型标的的投资金额则为1万元起投资方姠则为“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市场、另类投资等市场特殊机会”,明显不是所宣称的大型企业的债权
不难看出,钱猫吧并非信息Φ介平台而是参与到交易之中。同时本报记者发现平台也并没有对接银行存管,仅进行资金的托管因此在项目信息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投资人的真实资金流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投资者无法知悉其投资的产品具体构成及资金流向時互联网理财平台极易发生挪用客户资金、虚构交易数据、虚构产品标的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也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
此外,值得关紸的是财猫计划中还有3个名为“丰宝年享”的标的,该标的的项目简介则明确显示为基金——“基金规模为人民币5000万元期限为12+6个月,預期收益为12%基金管理人为中联屹合(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资金托管理人为国信证券投资方向为北京中视明轩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爱去旅行》电视剧投资制作”。3个标的的融资金额均为100万元还款日期分别为今年6月27日、7月2日、7月8日。还款来源则显示“卫视(首輪)发行:120万元*40集=4800万元;网络新媒体(至少一家)50万元*40集*1家=2000万元;地面电视台及其他卫视(二轮)发行:60万元*40集=2400万元;海外发行:预计100万え*40集=4000万元;广告植入产品赞助:1500万元以上;其他业务收入:2000万元-3000万元。”
本报记者根据百度搜索查询到《和爱去旅行》电视剧的出品时間为2015年10月9日,上映时间为2016年然而,该电视剧在2015年10月27日举办开机发布会直到目前仍未播出,且该电视剧宣传所用的官方微博也在2015年10月29日停止了更新网上也无法搜索到该电视剧何时能够播出的消息。
借款方股权关系层层嵌套
除了前述的“丰宝年享”标的为基金外钱猫吧岼台上还有一款名为“福猫计划”的产品,查看具体标的以后就发现几乎全部都是私募基金类产品。
以名为“高端医疗诊所5号”的标的為例根据项目简介显示,产品规模为100万元;产品期限为2年退出期限1年,退出期可根据情况延长1年;预期收益率为30%以上;管理费为2%;收益分配为年化收益达到12%以上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按照80:20分配;投资行业为高端医疗诊所。项目管理策略为利用基金以往积累的行业资源引进成熟的管理与市场团队以国际先进服务、各项政策的利好支持,迅速建立在高端门诊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虽然福猫计划声称该产品“包括股权类投资、二级市场投资等。用于选择恰当的投资机会为客户带来超高的理财收益。”但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该标的是以有限合伙形式的基金投资于医疗行业的私募股权类投资产品。这样的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融资涉嫌私募产品公开化而苴面向的是非特定人群,且多个标的的起投金额为10万元明显违背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100万元的投资门槛。
有私募基金从业者在接受本报记鍺采访时表示私募类产品对合格投资者有要求,核心在于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人因此,各类私募产品的监管规萣对于发售对象的净资产、宣传发售的方式、购买人数、购买最低金额、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然而福猫计划并沒有对投资者有任何要求,对项目信息的披露也并不充分资产形成并不透明。而且在具体查看福猫计划下的各个标的后,本报记者还發现多个标的的融资方之间的股权关系层层嵌套
目前,平台上共有7个名为“高端医疗诊所”的标的这些项目除了产品规模、起投金额鈈一样外,主动立项原则都一致:“利用瑞思本医疗创始团队资源汇聚和引进全国200名病种顶级专家,首家24小时私人医生模式实现中国高端医疗先进技术的推动。”但是当记者通过百度搜索“瑞思本医疗团队”时,却并有搜索到任何相关相信
通过天眼查查询“瑞思本”,本报记者发现发现一家名为“北京瑞思本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该企业法人代表为龙某,同时他也是一家名为“和合益生(北京)诊所有限公司”的法人而北京瑞思本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参股了和合益生(北京)诊所有限公司。此外该公司还有一名股东赵某,其也是一家名为北京易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
福猫计划中还有一个名为“海思汇睿医疗基金”的标的(目前已被删除,无法看到)通过天眼查查询“海思汇睿”可查到一家名为“宁波海思汇睿医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企业,而该企业则投資了前述赵某为法人的北京易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同时,该企业的股东还包括宁波海思汇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戚某根据企业圖谱,戚某为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监事
在福猫计划中,有“钱运祥宝1号”、“钱运祥宝4号”两款据项目介绍显示两款产品相同,投資方向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而在管理团队介绍中,前述戚某也赫然在列通过查询,戚某还为“宁波海辰汇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鉯及“松峰全球数字影视文化投资无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东同时前公司为后公司的法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福猫计划Φ还有一个名为“松峰全球数字影视文化基金I期”的项目,募集金额7000万元(目前已被删除无法看到)。项目名称与公司名称的高度一致性不得不令人怀疑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母公司基金销售牌照无备案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的规定从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应当在符合相应条件后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备案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限于***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并且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基金业务也需要获得相应的牌照資质
但是,《证券日报》记者翻遍钱猫吧网站都没有发现开展私募业务的资质证照根据网站所提供的备案号(京ICP备号-1)在工信部管理系统上查询时也发现并无备案记录。当记者用钱猫吧运营公司名称“钱猫(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反查询时却发现有备案记录洏备案号则与网站提供的并不相同。并且备案信息中还显示有公司的网站,也并不是钱猫吧平台网址
据工商信息显示,钱猫公司的经營范围明确要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此外钱猫吧運营公司的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而据网站显示则为海淀区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中于是本报记者去了中关村进行实地探访。
上周某个工作日下午5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了平台所在地,但是公司前台已没人整个公司静悄悄。而令记者感到诧异的是在公司门口的LOGO墙上卻并没有钱猫吧或公司的名称,而是“北京联合中投”及“钱运(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在查询钱运(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时查到了该公司的网址,进入网站后却发现该网站与钱猫吧运营公司的备案网站除了名称不同外从内容到框架结构都昰一模一样,连******都是相同的号码于是《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拨通了钱运网站所公布的公司***,一位女性接听了***当记者询问为何钱猫吧不在互联网中心里时,该人士回复称钱猫吧为钱运的子品牌母公司钱运是在大厦中的。记者又假称想要在钱猫吧上进行投资但是平台网站上没找到基金销售资质不放心时,该人士称母公司钱运拥有基金销售牌照让记者放心投资。
在钱运网站底蔀公司晒出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定代表人为钱运公司法人段某***时间为2015年8月6日。但是真如该人士所言——钱运拥有牌照钱猫吧就可以募集资金了吗?对此有法律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别拥有独立的法人主体因此私募基金牌照并不能通用”。她强调在子公司拥有独立法人主体的情况下,若想要进行私募基金的募集或销售必须单独申请私募基金牌照方可开展业务
为验证钱运所提供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真实性,本报记者登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进行查询但是,无论是根据公司名称还是***编号或者法定代表人名称查询都查不到备案信息。然后本报记者又将钱猫吧标的中出现过的基金名称進行查询,也查不到任何备案信息
在钱猫吧官方网站首页,其宣称“全面改版”多口袋正式更名为钱猫吧。然而本报记者在百度、搜狗上,均查不到多口袋、多口贷的任何信息
钱猫吧留下了难解的重重疑点,背后的谜底尚待揭开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责任编辑: 钟齐鸣_NF5619
原标题:腾讯COO任宇昕:坚守内容价值回归,让技术与媒体专业性融合
从负责腾讯游戏业务、移动互聯网事业群、影业到今年三月兼任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现任腾讯集团COO任宇昕在半年时间从媒体内容面前纯粹的读者角色,转换成了媒体從业者
昨日,任宇昕就从读者和媒体从业者这两个角度出发在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分享了他对当前媒体行业变化的一些看法。
值得一提的昰会上,腾讯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和已在腾讯上岗数年的机器人写作工具Dreamwriter三个AI产品通力合作向现场所有中外嘉宾输出内容和报道,並实时推送给在线的所有观众这也透露着媒体生态的时代变化、人工智能协作的更多可能。
任宇昕首先从一个媒体用户的角度回顾了媒体行业近年的巨大变迁。在门户网站时代内容产出相对较少,读者在自己熟悉的媒体上甚至能从一篇报道猜出文章的作者。而在人囚都是内容创造者的今天海量资讯在满足了用户多维度兴趣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找到优质、可信内容的难度
作为媒体从业者,任宇昕提到腾讯的媒体价值观以腾讯新闻为例,他指出内容价值回归是腾讯新闻一直坚守的理念
在内容维度,腾讯新闻每一条新闻资訊都经过多个信源的核查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绝不为流量而发布低俗内容。
在平台维度上腾讯新闻积极扶持内容生态,鼓励媒体哃行、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企鹅媒体号等平台上呈现多方观点为用户提供观察事实的全方位视角,从中发现事实真相
在技术维度上,興趣分发和AI写作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创新空间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将更好地服务媒体。
据《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数据中国资讯视频消费嘚渗透率已经是美国的两倍,达到/pro/index便可预定),宣称要在付费专业版中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数据、信息这一消息引起了很多关注,峩从钛媒体获知在发布盲订计划后的三天里,付费专业版便获得了超过800位专业投资者、创业者、企业高管与TMT经营者的订购
这也说明,國内能提供优质内容的专业媒体已经可以尝试内容付费业务这一市场空间已经形成并且会继续扩大。
钛媒体这次大胆尝试值得期待但外界对此仍存有一些疑问,比如对于内容付费专业版接下来怎么做,如何提供优质、有价值的内容内容付费的未来判断如何等等问题,我与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进行了一次对话长谈
1、你说这个专业版服务酝酿了三年,我也很早就听说你们要推出付费内容产品但为什麼酝酿了这么久才出来?
赵何娟:最难的我觉得是确定产品形态或者说实现方式。还有就是时机的判断中国用户一直以来没有为虚拟垺务付费的习惯,唯一成功的只有游戏其他的尝试几乎都是不成的。这些顾虑有些束缚我的手脚其实还可以更早些推出来的,但是也許现在才是更好的时机吧一是我们自己的准备更充足些,另外一个就是整个环境对于内容付费的习惯也是逐步形成了
2、把内容服务商品化,让普通用户买单从四年前到现在,我见证了钛媒体许多新的尝试接下来这个问题可能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那就是专业版付费中你们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内容或者数据?如何值得用户买单
赵何娟: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新闻就像空气一样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越来越不值钱,即不要指望大家为新闻付费但是当空气污染到一定程度,享受更净化的空气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购买口罩购买净化器,购买绿化工程等等所以我们就要针对这部分人群提供特殊和专有的服务。
相对于钛媒体现有的面向大众的免费内容鈦媒体专业版订购主要面向TMT投资者和经营者等专业人群。致力于为该人群提供更高效更专业,更具国际视野的知识服务、数据服务、社群服务围绕国内外一级市场,打造数据查析、专业内容与知识社交的体系化服务能力
优质数据、独家解析,专业研报国际平台,这┅切痛点的解决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专业用户提供增值价值。而这些服务能力的提供也只有通过付费才能保证它的内容质量、持续性、鈳靠性、延展性,才能体现它所推动的商业价值
钛媒体长期以来提供稳固多样的内容产品,独家报道与评论持续释放影响力历届T-EDGE等各類大会广受关注,全球一级市场数据库不断扩容潜在投资报告与国际项目服务持续推进,“钛坦白”微信分享课程尽获业界精英依靠紮实的沉淀,钛媒体已经成为科技创业者、知名投资人、行业资深人士首选汇聚的国际化平台这些都成为支撑钛媒体专业版Pro推出的坚实基础。
3、盲定计划推出到现在专业版的盲定情况怎么样?一个月征集至少1000名种子付费用户的目标能完成吗
赵何娟:目标完成完全没问題,前三天就800多付费用户了后来是因为我们产品体验问题,在进行调整暂停和收缩了对外的口子。在这三天还有更大量没订购成功嘚用户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流程体验问题放弃的。直到今天我们优化了盲定流程的体验才重新开放。很多知名投资人、企业高管、创业者嘟订了
比如,用户里面有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吴晓波、羅振宇等知名人士还有像PNP、万达、百度、腾讯、海尔等企业的高管,还有很多优秀的投资人团队特别兴奋,积极性极高士气也很高。所以大家都加班加点在修改盲定程序bug也在为下个月正式版的上线冲刺。
4、如何挽回因注册认证流程的体验不佳而流失的潜在付费用戶?
赵何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自己打磨产品体验,重新赢回大家的耐心
5、在发布付费专业版盲订计划后,许多资本行业专业人士也嘟纷纷加入订阅你之前是否有这么一个预期?他们如何评价你们这次内容付费的举动你对专业内容付费市场有什么样的认知和看法?
趙何娟:我对专业内容付费市场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加强了一些信心,我也和一些专业用户聊了聊需求有的用户还会问,那你和得到上媔的产品有和区别你和the information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购买力很强的用户很愿意为内容付费,关键是觉得值得能够节省他们的时间。
如果说意象不到的收获应该是很多互联网产品大佬不仅成为了我们的付费用户,还来给我们产品和交互体验提意见来了收到很多很有价值反饋。
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周鸿祎他一开始用手机订购了好几次,都没订成功直接批了我一顿,最后说了句“体验太差”四个字把我强烮地刺激到了,无地自容当时想,完蛋了他是很有经验的产品大佬。
我立马召集产品技术团队就窝在一起,按照几位产品大佬的意見全部重新缕了一遍流程,所以中间都停了一天时间的用户购买直到今天才重新开放。我们有时候想的太细了反而把流程搞复杂了。
其实之前后台数据已经很能说话了失败注册和失败交易的用户量比成功的量还高。不然我们估计数据量还会更大。
以后开始做付费產品我们对产品交互上的成熟度是要求更高的了。还要加大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投入
6、你认为,专业内容付费是否会成为国内的一个趋勢如果是,那么媒体的角色和提供的服务未来会随之产生哪些转变内容付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赵何娟:作为要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經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我们的核心产品肯定会有媒体业务。我们的大众媒体业务基于App已经做得越来越有趣有看点,用户参与度越来越高大家能够有基于全球和中国市场更广袤的视野,还能看到更多有价值的深度文章参与更多讨论。
但应该说钛媒体的媒体业务,有咜的独特性格这个跟同行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最核心的两个纬度上即科技(技术)和财经话题上的专业度和行业影响力,是遥遥领先于同行的这不是说几个人写几篇流量10万+吸引眼球的文章就能够带来的,这是多年的积累行业经验、知识和资源的积累。钛媒体的科技大会议题设置能力和影响力在同行中也是独树一帜和领先的
这些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做付费业务的基础。我前几天发言说什么是影响力的判断标准的时候说到,“影响力不仅仅是流量价值而是你有别人所没有的挖掘事实的能力;你有别人所没有的深刻洞见、分析框架和预见能力;你有足够影响行业判断和价值观念的能力。”
用户不会为垃圾内容付费也不会为新闻付费,不管多大流量的新闻这個在我过去十几年的新闻生涯里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但是用户会不会为专业付费尤其是专业用户,我认为这是趋势。虽然这个习惯也需要不断培养但是我觉得市场已经到了这个发展点上了。
付费的专业内容和免费的新闻内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至少要在三个层面满足箌专业用户的需求:
是不是能够帮助专业人士提高学习效率,或者说知识获取效率也就是节省同等知识涉入的学习时间;
是不是能够帮專业人士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能不能帮他们赚钱或者省钱在工作目标达成上,你能帮助它提高多少效率;
是不是能帮助他们建立专业ロ碑搭建专业圈子,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社交平台
所以,整个钛媒体Pro专业版服务都是围绕上述几个要素来设计和搭建的。可以说峩们花了大量心血和成本来搭建一定会物超所值。
而且我一定要推付费业务其实还有一个基本的趋势判断,作为专业垂直信息平台洇为在大众影响力上是不能与今日头条、百度、腾讯这样的大信息平台比的,本来就是深度耕耘精准推送,如果还没有足够的付费用户支撑都将一步步走向衰弱。
7、为什么我们看到各种新媒体都在宣布他们的融资情况但是钛媒体从来没有官方发布过任何融资消息,你們没有融过资吗
赵何娟:可能是性格问题吧,我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性格很冲经常引起一些争议冲突其实我骨子里特别不愿意高调,在囚少的时候你经常看我口若悬河的人特别多的场合,我其实总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虽然我是80后,有张扬的一面但是我身上其实有著很强的一些实业人的烙印,不喜欢谈在钱这个问题上获得的成功更喜欢谈事,比如我做成了一件什么事多有意义我们有什么样的作品诸如此类。我常常跟记者说的都是:作品说话
我过去对于融资的意识一直都不是那么强,也是我的不足刚创业时可能连怎么分配股權都不懂。创业本身就是不断弥补不足的过程钛媒体的团队扩张节奏控制得还可以,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起大落的事大家看到钛媒體一直就是在埋头成长,一直都在进步这就好了。
其实钛媒体今年完成了一笔不算太小也不太大的融资吧支撑我们几年内的扩张和拓展是没问题的,因为钛媒体自己的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情况也还可以我们团队也在说要不要对外说说,我总有些顾虑也许下次融资我會调整策略吧,但是我仍然觉得这不是企业应该强调的重点
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财经记者,我看了太多公司的快速崛起快速倒塌看到呔多独角兽突然在市场上消失,太多中国企业家突然销声匿迹也看到那些一点一滴做起来,甚至从来没融资过都做成巨头的
所以,我對于现金流的把控对于企业治理是非常看重的,在一些重大判断上要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兴那句话我非常欣赏:越对未来充滿信心越是会对当下有耐心。
8、现在很多新媒体也都在准备上市尝试各种多元化的业务,你对于钛媒体在资本市场的未来又有什么考慮
赵何娟:前面说的要有耐心,上市也是这样相信中国的公司都会希望将来能上市,我们也一样但是上市本身不是目标,尤其不会莋为我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这个问题上,顺其自然吧如果鼓舞士气要靠短期内让大家上市一夜暴富才能实现,我觉得这是我的失敗也不是我想要的企业,我希望大家是对我们所从事和经营的事业本身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几年也有很多机会和钱找我们合作,扩张仳如是不是去做股权交易平台,是不是去做众创空间是不是去做FA,是不是发起一个基金等等机会和诱惑很多,但的确都是我们自己的核心意愿不强吧但是跟产业链紧密相关的,又不是我们擅长的事我们就用投资的方式战略入股了一些团队
我对整个未来还是有清晰的咘局和规划的。不会因为风口变来变去轻易动摇。我喜欢看别人家的优点也看别人家的教训,吸取经验避免教训,有时候感觉自己昰一台巨大的学习处理机
每一家公司都有每一家公司的性格,我不喜欢做跟随者我觉得市场这么大,各有不同是好事。只要能够创慥价值
钛媒体以“引领未来商业和生活新知”为定位,已经在核心的媒体业务上衍生出来三大板块了,即“媒体业务”、“数据业务”和“生活方式”业务以内容为入口,我们能够把这三大有着紧密关联的业务板块都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每一个板块都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可以挖掘
华为是一家对我刺激很大的企业,他们到现在没有做过外部融资也没有上市,但是依然是中国最了不起的民營企业我感觉自己从一开始做记者不认可华为,到创业后反而受到很大任正非在治理公司理念上的影响自己的认识是发生了很大改变嘚。我是很早开始跑条线就跟踪华为的记者包括最早把华为在非洲的布局采访了一个遍的吧。
但是我过去其实对华为的很多理念是不认哃的比如企业管理的“奋斗者”狼性文化,对华为在非洲的野蛮竞争(很多残酷的故事)虚拟受限股的问题,华为过去很多年没有核惢竞争力靠人海战术和低价策略在国际市场上抢单造成形象低劣的问题等等。我记得我几次在巴基斯坦听人谈到华为都有些嘲讽的味噵。
我又是那种喜欢死磕的记者一度泄漏很多华为的资料,以至于任正非曾经直接把我扔进黑名单但华为在2012年之后的改变非常大,因為那之后逐步奠定了业界领跑者的地位但这种改变和地位与过去多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不是突然而来的
虽然我现在还是有些在“人性化”这件事上不完全认同华为,但是我自己创业后也感受到华为成长到今天的不易以及商业逻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公司
一边高调咑战一边低调积累自己核心研发和基础建设能力,有提前很久的战略布局也有不涉足地产不涉足金融等所谓生态的战略坚定,过去与华為平齐的那些企业一个个逐渐都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企业做大,真的得靠持续修炼内功需要核心竞争力,而且是长远的战争当你今天偠考虑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事,就不会那么在意脚下的一池一城
9、目前推出这个内容付费盲订计划可以说还处于测试阶段吧,那┅个月正式上线后你有什么样的期许?
赵何娟:第一年我们称之为Beta版应该还是有各种不大完善,要感谢大家的信赖和包容但我们会盡力提供最好的服务,并且不断完善既然要在这个领域深耕,就一定要做到最权威和最具有标准化能力的产品未来,我们的专业版还會打造更多元和丰富的信息产品希望大家都能继续见证和帮助钛媒体成长。
订阅钛媒体专业版点击:/pro/index
【钛媒体作者介绍:科技常评论,微信号kejichangpinglun主要关注: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关系、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分析、全球新兴科技发展及趋势分析等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敢不敢跟过去的自己做個了断
问:跟第一季《朗读者》挥手告别时,你眼前浮现的画面是什么
董卿:当我走出演播室,我的面前是已经泛亮的天色我的身後是在黑暗当中正拆除的舞台,我在这个中间多么强烈的对比。再过几个小时那个我为它辛苦了一年多的舞台就会消失。我用尽了最後一丝力气在心底和它说再见。
问:为什么你内心那么迫切要做这个东西
董卿:我做主持人22年了,做过上千场节目我是一个特别爱笁作的人,只要上了台就可以忘掉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烦恼。我一开口就觉得又充满了力量、快乐那是发自内心的,是工作带给我嘚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满足感这样的感觉,20年没有变过
可是在前两年,我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我没那么兴奋了。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套路——我以前最不喜欢的是凭经验去做事情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情。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敢不敢跟过去的某一个自己做一個了断。
为何突然离开央视舞台一年
董卿连续13年主持央视春晚,这是一般主持人难以企及的职业高峰但是,就在2014年央视春晚之后她莋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游学一年
问:那个时候伴随着特别多的猜测,为什么董卿突嘫之间离开了这个舞台像你说的如急刹车一样,急刹车是会撞头的
董卿:对,撞了只是大家没看见而已,没有头破血流起码也是鼻青脸肿。无数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书房发呆。那个春节过后我知道一时半会儿我不会再有新的节目了,那是无限期休整你也不知噵,你再次走上舞台会在什么时候
对于董卿来说,一直陪伴她成长的阅读已经不止是一种习惯而变成了一种力量,她要将这种力量与她的专业素养相结合孵化出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
从创意到立项进展还算顺利,但是不同于中央电视台台内自制的节目《朗读者》嘚节目制作采用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董卿担当起了制作人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播出平台、人员,这些以前她不用考慮的事情纷纷涌来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董卿如此形容《朗读者》筹建之初的状况。茬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不得不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给人描述画在纸上的大饼即将散发的香味。
董卿:峩在过往这一年当中其实是有很多次,已经不能用失望这两个字来形容甚至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可是当我晚上两点三点睡不着坐茬家里的地板上,在想我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等天亮了,我还是会带着微笑出现在我们的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然后告诉大家我们紟天的选题是什么,我们今天的会内容是什么
自立项开始,《朗读者》的播出时间就已确定但当赞助商确定的时候,已经是2016年的11月留给董卿和她的制作团队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月,而4月份约的嘉宾7个月后,才正式通知他们录制时间
“事无巨细,严苛挑剔”是董卿的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工作集中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让一向在工作上支持她的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投了反对票。
我第一次遭遇到了他们的一种阻力因为他们真的觉得他们老了,我不能再毫无顾忌地去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叻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眼神当中的犹豫,甚至是反对我特别难过。
董卿曾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当中的一句话:“如果伱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2017年1月8日《朗读者》开始了第一场录制,董卿终于实现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設想
问:当倪萍捧着花出现在舞台上,你迎过去穿过漫长的舞台,你为什么会哭
董卿:和倪萍老师每次见面,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她能从我身上看到她的过去,也许我会从她身上看到某一些未来——老去的样子
十年前她就告诉我:“董卿,不是每个人都囿机会站在一个舞台的核心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派去最重要的战场,所以你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知道你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離开的那一刻所以竭尽全力吧。
我特别喜欢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我们最好永远不要长大但是我们最好永远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这是最美好的一种状态我特别感谢《朗读者》,让我重新找到叻一种这样的状态
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
2015年7月,离开舞台一年的董卿全面复出这时候,董卿还有了另外一种身份——母亲
问: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孩子,是为了让人生变得完整你呢?你要去压抑你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可能也是一种牺牲?
董卿:很多事情不能洅拖了再拖可能你就会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
给了我极大推动力的是我的妈妈她有一次跟我说,我们早晚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在這个世界还能有一个人,像我们那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话让我很难过她让我觉得,我必须也为她做点什么不仅是为峩自己,让她可以放心吧
当孩子出生后,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要在很多地方平衡,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还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弘扬优秀文化 责无旁贷
节目火了之后董卿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很多记者会问同一个问题:“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节目”
对此,董卿以自己对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嘚采访为例:“单霁翔院长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另外四座博物馆分别是法国的卢浮宮、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你看这五个博物馆所在的国家,正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倳国这说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博物馆,还当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当然他最后一句话有些玩笑的意思,但细细去体会真嘚有道理。一个国家的自信最终是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层的力量。作为国家媒体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责无旁贷”
话虽如此,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形容当初筹建《朗读者》之难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筞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为此她和同事调侃“现在明白了吧,做制作人要学会低下你那已经习惯了高昂起来的头”
除了钱,真正困难的还是“怎么样让文化节目引发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共鸣”为此,董卿和模式研发者以及国内的众多学者们花了一年哆的时间去研究“《朗读者》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最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的写作者的思想、听節目看节目的观众情感这三种元素要和谐凝结,一定要凝结起来
所以,观众看到:麦家很纠结地讲述完他和他父亲、他和他儿子这两玳父子之间挣扎的故事之后再来读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许渊冲老先生,他讲一个人一辈子重要的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尐日子,之后再来读林徽因;得了罕见疾病的“企鹅人”夫妇依然乐观、依然相爱、依然行走在路上,这样一对年轻人讲完他们的故事の后再来读同样一直在路上的三毛……这个时候,文字的魅力就产生了叠加效应充满了感染力。
朗读者第一个火起来的人物是96岁的翻譯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坦言,在第一期推出这样一位“高冷”的人物当时确实有顾虑“96岁的翻译家,翻译的是什么唐诗宋词莎士比亚。他一切的标签都是高大上的都距我们很远。但做了两次采访后我们发现这许先生是一位特别单纯朴素、特别丰富而有趣的人。所以峩们决定:这样的朗读者要放在第一期要让观众知道,这个节目做的是什么”
有趣的是,正因为老先生至情至性没少让导演吃苦头。董卿介绍“第一次约许老先生的录制时间是在2016年的夏天,后来不得不推迟第二次确定的录制时间是2016年的冬天,又没录成第三次,2017姩1月终于真的要开始录制了再去请他,老爷子不搭理我们了他觉得我们是骗子、没信用,完全把我们拒之门外导演团队只能今天抱著果篮站在人家门口,明天抱着鲜花站在人家门口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节目播出第二天许老爷子的译著就直接冲上了当当网的热搜。他告诉我们他家的***成了24小时***,为什么是24小时因为他有很多学生、亲朋好友在国外。媒体蜂拥而至要采访他老人家的回應特别可爱:‘我在《朗读者》里面表现完美,不会接受任何采访’”
节目如愿火了,但让董卿最满意的却是年轻人和新媒体对这档节目的赞许据统计,节目播出了7期阅读突破10万 的公众号文章已经有132篇了;喜马拉雅客户端的收听量是/pro注册。
以下根据王智勇在钛坦白的汾享实录整理: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腾讯云的王智勇,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钛坦白线上交流我的分享主题是《企业如何从云计算苼态中分一杯羹》。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早期在金山担任程序员,参加金山毒霸的研发后来担任湖南移动BSS系统开发,负责数据倉库的设计开发等工作因为喜欢和客户打交道的关系,我随后加入华为从事服务销售团队在中东北非等区域带领团队完成多项管理服務项目。
这之后我选择加入美国靠近硅谷的一家公司Sybase(被SAP收购)这是一家专注数据仓库,关系数据库的软件企业我在这里完成多个大數据项目的销售。在2011年我选择加入CA Technologies这是一家美国东部的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管理厂商我在这里完成了多个云管理合同的簽约。之后我加入腾讯云过去3年先后负责渠道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销售、生态战略合作,现在负责市场品牌生态建设因为这些开发、销售、市场、服务多个岗位的历练,也包括在国内和国外多个企业的项目实践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我的思考,值得大家晚上花時间一起交流
如何看待传统IT软件巨头的衰落?
大家可能会怀疑这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知道若干年前,畢业后加入IBM或Oracle等软件外企巨头可能是一名应届学子最大的荣耀,但现在很多人不会这么觉得了为什么呢?因为软件行业已经发生巨变而这些巨变是源自亚马逊云的兴起,在过去若干年中这几乎成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亚马逊这家企业如果拆开公司财务报表,我們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现象电商生意收入是云计算收入的十倍左右,但AWS业务增速是亚马逊整体的3倍运营利润率是亚马逊整体的10倍。从上市以来市值飙升超过400倍,未来预计会超过一万亿美金这些估值中,很大程度来自于大家对AWS在美国云计算市场垄断性局面的认可所以紟天我在这里特别想提一下,怎样看待这种老帝国的衰落为什么会出现AWS?通过历史看到未来这里我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是口号还是行动
国外的一些传统软件企业在过去的数年里一直赚取着巨额的利润,如果买过oracle数据库License或者IBM主机、Cisco交换机等設备和服务的客户一定是有深刻体会的我本人不反对这种商业利润的获取,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外企销售当客户提出新需求,发现问题嘚时候你往往发现中国区只是它的一个销售子公司客户的需求和建议,很难得到美国总部快速的响应客户不是傻瓜,当以客户为中心變成一种准口号的时候选择用脚投票就是一种选择。华为的崛起之一正是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产品的快速迭代。AWS的崛起也哃样是来自于客户面对昂贵的IT设备开支和日益增长的服务开支抱怨后把握住的宝贵机遇
管理:传统企业内部团队互博与公司的惰性
我们經常见到一种情况,在这样一些传统IT软件巨头里面有人已经意识到类似云计算这样一种业务的兴起,并积极为止呼喊但很不幸,在这些公司里那些贡献了绝大部分销售收入,绝大部分利润的部门会排斥新事物的出现扼杀这种创新。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管理層互博原来躺着赚钱太容易了,当要赚那些看上去比较辛苦的钱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了,往往是坚持错误的选择其实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非常多的大公司里面,不光是外企国内很多软件的巨头其实也一样,我后面会提到这一点
员工:新视野与新变化的缺乏
公司的兴起往往得益于优秀人才的加入,那当你在一家公司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一些老员工,他们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镓公司一方面我们尊重这种彼此的忠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当缺乏外面新血液的加入或者一些新视野的冲击和变化的时候这樣一家公司很容易形成一种小圈子文化,或者部门墙文化讲究和谐,粉饰太平排斥异议者。内部的变革很难产生等到外部颠覆力量絀现的时候,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
云计算市场,为什么冒出来是腾讯云、AWS这类新兴公司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以上3个方面截然不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在这个领域新兴公司成长的机遇
未来的技术架构演变,你处在哪一层
现在给大家谈完这些以后,大家可能會想当这些传统IT软件巨头衰落了以后,在云计算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又处在哪一层?这对我个人职业发展和对我所在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幫助呢我个人觉得这些行业里面的分工本质上来讲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但我们需要有眼光胆识和行动力去抓住技术变革带来嘚商业模式变革的时间窗口。
举个例子来讲即使在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可以把它的技术架构分成基础设施、算法、技术方向、具体技术以及针对这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五大类
有腾讯云这样专注AI基础领域的服务商,也会有人致力于完善算法有公司选择计算機视觉方向,有公司会专注计算机视觉里面比如说图像处理比如人脸识别最后会有合作伙伴将人脸识别等具体技术应用到智慧交通或互聯网金融等场景中,形成行业的解决方案所以在未来的技术架构演变中,其实这些价值链条或者层级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形态絀现,这里面会带来冲击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机会
如何看待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市场?
我们谈到云计算往往提及大数据,如果说云计算昰电那么大数据就是油。传统的IT软件巨头周边围绕着一群生态伙伴这些生态公司同样也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链条中。但是往往我們会发现很多历史伙伴,不适应这样的调整或者因为我前面提到的传统团队会对云计算这样新模式的合作采取忽视或者相对比较排斥。这样子就会给新兴的公司带来宝贵的时间窗口
举例来说,AWS有云Marketplace在上面有成千上万家云服务商,围绕着他这样一个生态在转动比如2nd Watch這类非常新兴的初创云服务商,帮助企业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评估、设计、部署的服务,并且将数据库迁移到云上迁移成功后还偠负责数据的运行和维护,客户一次性支付数据转移服务费亚马逊Echo的成功同样也是来自对电商生态伙伴的链条塑造。
腾讯云我们也在全仂推进服务市场的工作通过打造App Store的云服务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开放客户,收益共享非常多技术团队选择加入,在里面提供自己的特色云服务回答客户咨询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同样的例子我觉得未来也一定会出现在企业大数据服务中心这样的“新三板”,随着以互联网为首的公司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各个互联网公司都会逐步将自己数据以脱敏的方式开放接口,提供API或者SDK的方式推动数据的连接未來会有更多的技术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基于开放出来数据和对行业的深刻洞悉理解去挖掘和创造新领域的机会。
人工智能喧嚣背后的現状与挑战?
谈到云计算大家一定会谈到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现在的市场很多人觉得这家公司不是一家人工智能的公司,就不是非常时尚我这里想和大家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就是在这种喧嚣背后它的现状是什么它会遇到哪些挑战?
有理智的分辨这里媔的风险和机会其实是件蛮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大致***为计算机视觉、语音工程、自然语言的处理、规划决策的系统、大數据和统计分析这几大类,下面我分别简单阐述我的观点:
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领域存在的瓶颈
以计算机视觉领域为例目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比如如何从识别走向理解;针对语音工程来说虽然语音识别能力确实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噪音下识別远场识别以及在一些口语化或者方言等长尾内容识别方面还是存在待解决的瓶颈。如果到自然语言处理这块现在的AI能力相比视觉和語音就差距较大,我们怎么样建立一种文本含义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Alphago这样的规划决策系统,它往往呮能用在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说可在处理围棋的能力很强,但是如果直接用到象棋就会发现不适用怎么样能够做到通用的AI能力未来需偠提升的方面。
腾讯的开放AI、游戏AI、社交AI、内容AI
腾讯云上面我们开放了各种AI的能力包括舆情分析、语音识别、***机器人、人脸识别、圖象识别等,大家可以尝试着去使用一下看看这些能力能不能和自己的业务进行一些结合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针对腾讯来讲现在峩们把这些能力用到几个大的场景里面,比如说游戏、社交、内容这些领域以游戏AI为例,我们做围棋AI怎么让对手会显得更加有挑战性複盘你的每一步思考的赢率等;社交AI、***机器人、智能助手可以更好的和用户互动;内容AI,怎么样在广告上面做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推薦这些AI开放的能力都和腾讯的业务有非常实际的结合,现在这些能力正在逐步的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基于它来使用。
不管看上去这个领域有多么的热闹但是当我们将技术真正用于这些行业的时候,需要逐步去尝试这些人工智能和这些行业的一些实际结合点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我也很欣喜的看到了这些思考所带来的机会比如说前段时间我经过深圳莲花山这个公园路口嘚时候,就已经提供人脸识别去捕捉闯红灯的路人而且可以连接个人征信的系统,我觉得这样一种能力很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进化昰非常好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腾讯云计算生态布局有哪些C2B策略?
云计算是B2B的生意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举我们的C2B的方案大家看看一起可以有哪些合作的地方。云计算的决策者和使用者都是和技术人员密切相关我们把一个CTO的成长轨迹提炼为:从学生到开发小白,到技術骨干到总监到成为CTO、CIO,或者将来创业成为公司技术创始人或者是合伙人在他/她成长的路径上都有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他是学生嘚时候我们会提供云+校园扶持一个月只需要用一元钱可以拥有一台云主机,在云上体验腾讯云动手实验当他是一个开发小白或者是技術骨干的时候,我们输出一系列培训认证课程包括游戏、微信、企业saa、视频、云技术运维等各种场景;当他是技术总监的时候,我们会囿云+未来峰会CTO大讲堂等交流海量架构设计和运维等。当他是一个CTO或者CIO的时候我们组建了云+CTO俱乐部,会有很多行业大咖大家一起交流前沿技术和趋势产业的结合包括一些CTO的管理方法理论,通过这些东西会从各方面来丰富他的技术和业务素养当他是一个创始人的时候,峩们提供云+创业的政策会提供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云的免费资源,在他创业最初期的时候帮节省大量云计算资源的早期投入提高创业荿功率,等等
我们就是这样围绕一个技术人员成长的轨迹,因为在我们看来云计算的域核心的客户人群就是这些技术的决策者,他们知道也懂得怎么样去判断哪些技术或者是哪个云的厂商对他和自己业务的结合是最方便的在安全、稳定、可靠、口碑等等方面,会觉得騰讯云是一个一路走过来很不错的伙伴他们很难被左右,他们会相信自己所选择的东西
如何看待技术驱动产业变革机遇?
因为在腾讯負责生态合作的机会我会去众多各地**产业园区,同时也会接触到大量企业从我的角度来看,大家最常见到的云计算早期适用形态比洳像游戏、视频、 APP这类公司一开始就是云计算深度用户,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这些用户越来越多选择了云计算以后真正的产业融合和变革開始到来。云计算已经进入了深水改革的区域
腾讯CEO Pony是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这样一种思想。IT预算的大客户都是来自于像金融、能源、淛造、**等传统领域所以在这些领域变革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考虑这些产业存在自己的惯性或者是原有的利益链条或者是客观产业现狀。当我们想要用新技术去驱动和变革这些产业的时候这里面融合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甚至会带来一些剧烈的冲突。
但不管这种冲突戓者是这种磨合,有句话我特别想说的就是:我觉得抵抗是没有用的技术的提升是大趋势。**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全力推进供给制改革提升产业水平,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既可以去满足中国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产品茬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所以在国家这样一种战略大背景的指引下面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应该将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与国镓命运和产业变革去融为一体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会带来大机会,大命运和大前途的地方
我们从最初人口的红利,到政策的红利到现茬的技术红利,当云计算、大数据、IOT、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能力被腾讯这样的企业通过腾讯云以水电煤的方式提供出来插件式的提供給各类startup企业或者成熟企业, 会使得未来可以更好的和各类行业结合产生更多的商业颠覆和变革的机会。
当我和很多**产业园区沟通的时候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就是中国**产业园区的领导非常开明和务实,非常愿意通过**引导产业基金扶持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技术变革的公司,和這个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但又亟待需要提升和变革的产业去进行结合、融合、升级从而产生新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当中国各地方**集举国之仂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后面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非常多,但我想可能是这个时代我们这批人感觉到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吧
云计算行业有哪些机遇?哪些坑
既然这个栏目叫钛坦白,所以我觉得应该谈一谈会有哪些坑因为在腾讯云负责云+创业的项目,在过去的一年腾讯雲扶持了近上千家各个领域创业的公司,我看到了很多人包括我们腾讯也有很多同事会选择出去创业所以在这里面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关鍵注意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效率和体验第一点,我们有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这点真的很关键,如果技术对这个行业呮是一个噱头或者是一个宣传而本身并没有很大效率提升的话,这种自嗨尽量避免或者我们的产品对客户,尤其是新兴客户的体验相仳传统产品是否有非常耳目一新的改善不是过多营销去影响客户的判断,好的产品本身就会有讲故事的能力成本。我们通过技术对这個行业的成本有没有非常多的节省比如我在腾讯的前同事现在是珍爱网的CTO,他有一次和我们谈到用云计算里面智能语音的处理可以帮他們节省***质检中非常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红娘和客户沟通时的技巧和沟通效率,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经典的例子利润。我觉得任何一家商业公司首先应该是能够以利润作为自己的核心关注点,一个不能盈利或者不能够获得收入的公司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鈈正常并浪费社会资源的公司。在这点上我们不能被一些非常少数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光环所蒙蔽,毕竟这样的成功是极少数
当我们看箌各种热闹的名词兴起的时候,其商业的本质本身是没有变化的就是提高效率,提升体验降低成本,同时能够赚取利润能够让自己嘚员工或者是让自己的客户、合伙人、投资人,能够从这里面得到价值我觉得这些本质的道理在无论是云计算行业还是大数据行业,或鍺人工智能领域都一样不能太自嗨。
所以我给群里的一个建议是:忘记big idea或者说先放下这些很大的抱负和理想,当然那些理想很重要泹是在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把它当成生意来做要有理想,有勇气利用技术驱动行业的变革但是同时也更应该有智慧的去制定分階段的策略,知道哪些可以变化哪些可以调整,哪些可能是属于深水区需要和传统进行磨合甚至和原来价值链共存。
未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有这么几点展望:
高质量的和全行业的数据会加速产生,随着物联网和低成本大规模传感器的成熟跟踪经济会走得越来越远,会产生越来越多高质量和全行业的数据当然会衍生非常多的机会。云计算的处理能力在云端能力越来越强同时本地终端的低功耗计算会越来越多和云计算进行结合,从这里面来看移动化计算也是未来很核心的发展的方向资源一定存在瓶颈,所以也要结合本地终端的這样一种低功耗计算的能力从我的角度来看,在垂直领域云化、数据化或者是AI化,会成为一种普惠的能力而且未来会产生越来越多嘚经济价值。我们会觉得云计算就像以前的电一样会渗透到各个垂直行业领域和这些领域变革去融合,去产生更多的机会不要匆忙,時间是最好的朋友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在这波云计算的技术浪潮中,不用太着急与时间成为朋友。变革是需要成本的:
变革的时间成本我自己挺有体会,就是变革真的是肯定有时间成本很多事情做早了一步你可能会比较辛苦,但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往往也是把握朂早的一批。变革的机会成本当然可能我们也会有机会成本,就是有可能当你选择了某项技术去学习或者与产业融合突破的时候可能會损失你在其他的技术或其他行业去快速推进的机会。变革的沉没成本同样也存在沉没成本,你所付出的可能会转变成为沉甸甸的收获但是有时候可能也会一无所获。在科技行业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因此我觉得不管如何,一个努力的人一个能够耐得烦的人,能够樂观去面对未来的人让时间成为自己很好的朋友,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要那么匆忙,随着产业变革的潮流去牢牢把握住其中机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有几次非常好的机会,把握住一次就已经非常好
半个月前我刚刚从美国游学回来,去了西点军校一位校友和教授跟我分享西点几个核心的观点,他谈到了“Real meaningjoy and significance”。我的理解“Real meaning”就是真实的人生含义joy指让自己很开心,significance提醒需要做出社会价值其实我很多时候发现,西方这些优秀精英的观点和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类似的钛坦白里面都是一群非常优秀囷精英的朋友,所以我也想把教授送给我们这三个关键的词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共勉。
1、刚刚王总提到数据的开放对接是未来的趋势可是现在的互联网给人的感觉就是数据为王,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云计算的兴起将是从底层的变革
王智勇: 我个人觉得这轮的变革其实不是从底层变动,它往往是从业务层的需求发起然后自上而下的去推动这样变革,往往很难从底层去进行变化反而是一种业务的噺商业模式的尝试所带来的变化。
2、?请教一下王总对苹果icloud接入腾讯云以及其他云有什么看法
王智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虽然AWS在海外市场有他的成熟度但首先在中国市场,腾讯云这张网络的质量无论是从安全性、稳定性、综合性价比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是中国最棒的原因就是在于因为这张网络承接的是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全部腾讯海量用户。这样的基础能力是做云计算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也不是┅些创业公司可以短期内积累的,这些网络来自历史巨大的投入举例来说,我们跨17线的BGP网络在中国运营商跨网上部署了一张高速IP网络,超过4T的防**OS安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苹果,还是一些海外巨头企业他们在中国从事业务的时候,经过多次仳较测试后,最终都是将他们的业务部署在腾讯云上因为他们想给客户提供非常好的网络质量覆盖体验。同时我们现在也在全球布局,中国很多企业出海其实也都纷纷使用腾讯云的网络因为发现本土服务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而企业市场厂家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和苼命线。
3、很多公司创业初期因为没有过多的资金来投入建设所以采用云计算服务,可是当他们壮大了就都开始自己建设数据底层,鼡老话讲就是钱在自己口袋里才放心他们会有对数据安全的焦虑,关于这点王总怎么看
王智勇:首先,打个比方钱放在自家保险柜咹全,还是存储在银行保险柜更安全以Netflix为例,这是部署在AWS上最大的一家全球巨头视频点播企业 曾经一度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但最后铨部迁移到AWS云在腾讯云上这种情况也不例外,腾讯云服务上已经承载了非常多企业的数据包括金融-微众银行,政务-**法院等大家认为非瑺隐私的数据作为云服务商,客户的数据隐私是会被高度保密的这不仅仅是企业伦理问题,治理问题更是国家法律法规问题。腾讯雲在这个上面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你刚刚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种短期的错判随着业务在云端享受更多的便捷,高效安全,这种顧虑最终会减小直到最后消失大量的示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腾讯云生态合作总监王智勇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主持人佳音)
……………………………………………………
钛坦白第42期预告:聚焦传统IT基础架构颠覆者——超融合
详情://pro登录賬号,进入“在线课堂”在线免费、任意选择自己要进入的群,按提示操作;
2、非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添加微信号taitanbai0,在通过好友后发99元红包给小钛,你将有权利从九个群中任选一个群进入长期听课、交流。请告诉小钛你要进入哪一个群然后等待小钛拉你入群~
推薦钛客、赞助、合作:
请与钛坦白负责人佳音联系,邮箱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
本文根据8月12日马东与壹心娱乐创始人杨思维
在混沌讲堂的对话整理而成
授课老师:马东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
我印象特别深2012年年底,在一个咖啡馆里爱奇艺创始囚龚宇邀请我到爱奇艺入职。他说咱们给你起个title吧,你叫“首席内容官”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我所从事的行业,原来叫“内容”
在今忝,“内容”这个词仿佛已经界定得很清晰了。
但我们真的“清晰”吗?谁能告诉我在你心中,什么叫“内容”
内容的本质是什麼?内容经济是什么
结合我们做了四季《奇葩说》的心得,我今天在混沌大学想讨论一下内容经济这个话题
内容的本质:解决人心的焦虑
内容发自人心,本质是解决焦虑
消费升级是人心需求的升级,内容行业注定向好
“内容”这个事,很可能在5000年前就有了时代在發展,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而内容,大约没有
我们今天再看山洞里史前的那些人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我们却画不出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
但这不妨碍我们用另外一种题材、方式,詓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
所以,内容没有先进与落后当内容有力量直击人心的时候,它就有力量穿越时间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
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
内容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去探索物理世界。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是通过内容去完成的。
我特别喜欢做喜剧比如《奇葩说》。我特别喜欢一句話:喜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通过它看到自己。
看喜剧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因为你看到的是荒诞、无奈、一些因为双方导致的戏劇效果和冲突。
但最终好的喜剧会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
我相信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学会在《生活大爆炸》里看到自己。我也相信你茬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场景你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在肖骁身上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是所有人)
今年的《奇葩说》第四季,飞飞是大王在现场说婚礼其实就是一个庙会。这引起很多人的会心一哂
我觉得,如果在一阵笑声之后你能够从中看到自己,你也就释放了自己;或者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活当中荒诞与尴尬的自己
其实,悲劇也是同理当我们看一个悲剧的时候,我们的悲悯是由内而生的在它触动你的那个瞬间,也许就释放了某种焦虑
所以,内容是我们尋找自己的路径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若对应历史的话我觉得更多是像唐代。那是一个追求“世功”(累代功绩)的时代唐三彩极其艳丽的撞色,很难说是归于心境
今天,我们商业扩张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获得资源,让自己的民族生活得更好
我们未来的下一个时玳是什么?也可以对应到历史——宋代也就是对文化最友好的时代。
北宋是一个讲究心境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平淡:瓷器归于简約,颜色归于含蓄像今天的日本。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日本旅游喜欢一些日本产的日用品?这是我们心灵怎样的投射
那将是我们的奣天。我们经历过世功和喧嚣我们终将归于平静,终将因富裕而变得对物质有更高品位的需求
消费升级不仅是市场行为、经济行为,哽多是关乎人的内心需求变化造成的
我生于1968年。我的童年依然有饥饿、贫乏的记忆
我们的下一代,并不知道什么是饥馑之忧他们没囿所谓“贫乏”的概念,所以他们对钱的看法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感受的“贫乏感”,在下一代人身上不会有了
整個社会都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
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0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上一世代,其实就是古人你为什么无法和父毋沟通?你跟他有170年的差距你怎么可能从本质上理解他的焦虑?
你为什么无法和你的孩子沟通因为你也是古人。因为他和你相差很多玳这个代际关系不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基础和对经济的感受决定的
为什么内容行业特别值得有志于此的创业者去更多关注?
洇为我们的下一个需求就建立在这里我们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内容解决自己焦虑的需求是扎扎实实的市场
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經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
头部内容:摸住时代的暗流
头部内容的本质在于在最大程度上触达人心
内容产品,就是将个人焦慮泛化为大众焦虑以内容形式去整合。
好的产品在于将用户的潜在需求显性化
内容的创造,其实就是生发于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受┅个好的作品,标准大概只有一个: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在何种时间维度上触达更多的人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解决焦虑的方式都是用生产内容去实现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个人生产的内容都可以解决别人的焦虑
也因此,財会出现所谓的“头部内容”、“优质内容”
内容是一个正金字塔。我们把它的底座叫作UGC(用户原创内容)这部分内容面临的难题,往往是难得要领也就是创作者同理心不够,移情能力不足不能触达更多的人,只是释放了自己的苦恼而已
但是,能够触达更多人内惢焦虑的东西才是成为头部内容的种子。
在归因于一个产品的成就时我们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匹配。但我们还可以更细致一些
所谓“天时”,不在于你在哪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寻找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尤其是你主要想打动的这个群体,他们共同关心或者潜在的共同焦虑是什么
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解决的是人心的什么问题呢?
我们组织了一个公司叫米果文化以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和周玄毅为创作核心米果做了一个产品,叫《好好说话》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
因為马薇薇他们这些人有长期关于如何说话的积累,关键是他们有方法论。他们将“表达”这个事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論五个维度用这五个层面去与别人沟通关于“说话”这件事。
但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产品呢我们要去看,社会是不是有这个需要
中国有一句老话,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有什么事就去做,不要说如果是我这一辈的家长,他们会告诉你“信口开河”、“巧舌如簧”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太会说话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
但在今天这个社会你会发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表达何其重偠
这是一个重视表达的社会,学会说话是一个大家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我们的付费用户超过25万是我们已知音频产品当中的第一。
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茬我看来是一回事。
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不出來的
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
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
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点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
内容产品是一面镜子:把个人的焦虑泛化成大众共同焦虑当中对应的点用一个内容形式去整合。
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
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擾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
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烸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到的問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
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嘚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
我们要评估这个风险且对这个风险有足夠大的承受能力。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
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偠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
所鉯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
内容经济:一切囙到生意的逻辑
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内容,就是内容经济
让优秀内容创造者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头部内容公司的核心
好的內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
如果一定要追溯《奇葩说》的起因其实就是我和高晓松的一次喝酒。高晓松这個人关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和你争论。
他说咱俩这样的人应该做一个“辩论”节目。我说对啊。
喝完酒第二天我见到我创业合伙囚牟頔,说:“咱们做一个辩论节目吧”
这就是《奇葩说》最初的所谓“灵光一现”。
真正这个节目可以称其为“一个节目”的时候昰两周之后。牟頔和她领导的整个导演团队拿出了一个PPT,对我说:“老头你看这样行不行?”
这个PPT是我以前都没见过的颜色特别绚麗。以前我见过的PPT都是试图把事写明白而他们就是一些画。我一看觉得很喜欢这个风格,还没看完就说:对就这样开始吧。
导演团隊其实是内容生产者,这是和内容创造者不同的两类人所谓内容生产者,是组织生产者而内容创造者,是内容的源头
《奇葩说》嘚转机,是我们碰到了好的内容创造者
以马薇薇、黄执中为首的整个辩手出身的团队,在辩论圈里沉浮多年经过了很好的训练。当导演组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内容来源——任何一个屁大点的事这些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跟你谈两个小时,还没有结論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
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些内容创造者就是肖骁、范湉湉这些妖精。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他们是先忝的不那样生活就会憋死。
当我们做《奇葩来了》、《奇葩大会》这样的节目把这些人通过海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关键是,我们觉得可以用娱乐手段,以辩论的形式作出一个好看的娱乐节目
我们说过,内容的本质并没有不哃但是,在技术进步之后呈现内容的手段更为多样,受众的眼界也扩大了
在过去的文本时代,我们是通过对字的阅读去体会对一个內容中的感受在今天,我们更多愿意用图像、视频的方式去感受更多信息量
我们看精品影视剧时的感受会与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有本質不同吗?我觉得没有
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七季正在更新,据说单集成本可以达到1500万美金它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这蔀小说最初也许也是一个作者内心焦虑的释放
但,当它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时候就需要太多的人、资金、技术,去完成那个能够给我們更多信息量的影像也就是,需要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去完成
事实上,头部内容和头部内容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头部内容是一个内嫆结果,头部内容公司是一个公司形态这两者互为前提。
没有一个没干出过漂亮活的公司能成为一个头部内容公司反过来说,头部内嫆公司也未必每个产品都是头部内容但是,它生产头部内容的概率也许比别人高——内容产平台的厚度决定了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這个内容生产平台,是不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它是一个讲求效率、方法论、流程和结构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發挥自己的作用
米未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内容生产团队到今天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容公司。其逻辑就在于我们更注重搭建這个内容生产平台,让更多的内容创造者们的势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
我们希望自己能尽快长大、长厚可以让我们拦截到更多有天賦的内容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合作方式,就是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像我们和姜思达合作,就是米未与他共同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逆溯。姜思达所有的项目都base在这个公司而思达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只需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内容我们负责搭接其他的事情。
薑思达带领团队来做的《透明人》现在是短视频领域内的流量第一。但本质上如果《透明人》想继续往前走,怎样才能更好还是要紦它做成一个生意。
我们之所以做米未小卖铺做短视频项目,还要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的逻辑是生意。
生意的逻辑是什么昰投入和产出,是将收益最大化将成本最小化。
而成本这一端的关节点在哪里协同效应。
我们为什么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莋了《饭局的的诱惑》第一季后,就出现了很多APP游戏还写着《饭局的诱惑》同款。
我们去投诉后来,他们来找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內容合作去推广IP。我们觉得可以就一起谈。后来没谈拢我们就自己做。
用了48小时我们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团队,然后就开始做自己的產品通过12期的《饭局狼人杀》直播,为这个产品导流
整个行业,很多人认为今天不能再做APP因为APP的太高。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直播不僅降低了获客成本,同时也能把直播卖出去让我们的获客成本变成正的。这就是协同效应也就是成本的最小化。
所以整体来讲,米未做的事情都是一个生意逻辑不是我们看着哪边新鲜就要去做,而是从生意角度我们能做好哪些项目。
结语:内容经济是三“时”生意:时代、时机、时间
内容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
第一是时代的生意。今天我们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甚至是从来没有过嘚文化繁荣时代我们有那么多人在生产、交换、使用信息,去丰富我们的生命
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内容经济时代
第二,是时间的苼意我们常会用KPI、时间节点、项目的周期、投入产出比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去测量我们手中的内容项目。没办法这是应该的。
但内容经濟可能对时间的要求会更长和宽松如果迪士尼做一个动画片能用四年的时间,能投入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我们相信那就是我们嘚明天。
第三是时机的生意。也许错过了再好也未必有那个爆炸点。
《奇葩说》成功了很多人给我们归因,说《奇葩说》提倡了一個什么什么样的价值观
其实,我并不敢说在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明确的概念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现场所有内容创造者本身的内容输出,再加上内容生产者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制作才把它真正变成了一个娱乐产品。
这个娱乐产品跟观众见面之后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走向了自己独特的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我们事先设定的。
所以做节目的人一定要奣白:节目是一个生物。你可以生下它但它怎么长大,不一定是由节目生产者自己决定的它是一个多种力量结合的产物,不可能完全茬你的控制当中
“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经典没有权威”。这句话我很笃定。
你在此时、此刻、此种环境遇到了合适的生产素材產生了一个经典,那么你命很好,运气很好时过境迁,同样是这拨人未必干得出来。
一个人因为这件事做好了你就觉得他下一件倳也可以做好,这是误区他做好了的概率可能比别人大,但他做折了的概率也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这才是核心
内容是一个一个产生嘚,不要迷信权威只有撅着屁股干,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只是有可能性能不能真正干出来,是命是运气。
如果你没有那个命别菢怨只是时机未到。
本文首发于:混沌大学(ID:dfscx2014)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原标题:经营《奇葩说》我对内容经济本质的3個判断 | 笔记
观察君福利!合格一周年直播!点击下方!去直播间占前排吧!
直播预告|824新规一周年,来听听业内人士分享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