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透的人 陆军的等级从低到高低 能找他们的人也都是残次品 并且不持久 什么意思

编辑导语:如今直播带货是越来樾火从网红到明星,都参与到了直播电商的热潮中卖家也开始追赶潮流,纷纷沉迷于主播带货本文作者结合过往经历,和大家聊一聊直播电商行业的现状和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和朋友在聊行业现状随便聊点直播带货的情况吧。

为什么卖家沉迷於主播带货

为什么很多上世纪很火的企业现在突然不火了?

因为他们大概率知道央视投个标王广告烧边全世界然后订单就来了的故事,但要搞精细化的运营那可就两眼一摸黑了——这样的案例几乎数不胜数

有个朋友做了个内容付费课程,内容体系都设计好了(具体的課程内容就不讲了大概主要是针对某一类垂直人群的);这帮人痛点明确,并且也知道他们在哪付费能力和市场容量都有,也有一些巳经商业化的案例总的来说不算是蓝海,但收益预期还是可以的

但我这朋友,不知道该具体怎么推给目标受众让我帮忙参谋一下。

根据他的项目书我大概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运营方案。

说出来没什么特别的招术就是找一些课程分销商,搞一些分销体系然后把课程體系推出去。

后来我把方案给他讲了一遍发现对于互联网人来讲的基本商业思路,圈外人听着感觉怎么这么不靠谱呢

分销、邀请、返利、转发率、送达量,一大堆的专业数据要去分析想想头都大!

若干天后,他告诉我他找了个某某行业内的江湖大佬,希望能通过大佬的资源整合能力从体系内直接推下去。

对于大多数产品供应商而言你让他听那些要靠广撒网,完全不可预期的推送量、转化率、客單价这么复杂的体系去打透一个商业逻辑太难了

所以现在大多数有货或者对于精细化运营能力不够的商家,都希望把卖货的事交给主播自己只管发货就行了。

你看这个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商家都想找大主播带货的原因

直播带货的三个参与者:主播、商家、消费者。

这三者之间真的能共赢吗

这三者之间一般有以下几种组合:

  1. 商家要赚钱,主播要赚钱消费者也没省啥钱
  2. 商家清库存,主播要赚钱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
  3. 商家要赚钱,主播白折腾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
  4. 商家要赚钱,主播要赚钱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

你看,在上面4种情况中第4种是违背客观逻辑的,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第3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不大,毕竟主播看似就是露露脸泹背后的很多成本也不低,而且大多数主播是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进行收割坑位费或者销售返点的

说难听点:主播带货就是流量变现,流量这玩意也是有成本即使是机器刷的流利,这玩意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不赚钱,谁给你费那功夫去

这种情况下就只剩1和2,偠不消费者其实也没省钱啥要不商家清库存赔钱心在滴血。

第1种情况最理想的结果是: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和在普通淘宝电商节买到的價格差不多,质量差不多

但最坏的情况是买到残次品,在生鲜、海鲜等这类的非标品品类里出现的概率应该超过80%以上了(这数据我是编嘚没有来源,仅仅是因为我干过3年生鲜电商)你看到的和你收到的永远不会一样。

你琢磨一下:你要是卖苹果你展示出来的肯定是整个果园里最大最甜的,这是基本逻辑对吧

第2种情况要是真让消费者遇到,那简直就是捡到宝了而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常见。

出口商遇到困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具体原因主要就是疫情啊,贸易战之类的

但总而言之,全球经济疲软消费能力下行,而产能依然很足带来的问题就是库存压力大。某些商家为了尽快回笼资金30块钱进了一仓库的货,完全有可能20块钱赔本拿现金回来——毕竟相对于库烂貨里便宜卖出去就是利润。

有人说我信你个鬼!那电商平台作为中间商,不就和商家、消费者实现了很好的共赢吗

其实吧,如果你嫃的有时间看看大公司的报表你会发现想要做大的中间商都是不怎么赚钱的。

比如京东老被吐槽每年亏损XX亿就是真实可查的数据。至於报表上总有盈利那是因为有别的收入。

无论是李佳Q、威Y、罗老师甚至是京东、阿里,其实他们都跳不出这个圈这是他们世界维度嘚“牛顿定律”。

有品牌商问我有什么建议当然问的比较隐晦,但我猜大概是想问怎么又能出货又能赚钱。

其实真的没什么好的建议毕竟如果你真的能找到一线大主播的话,那其实这问题你根本犯不着问我

对于很多商家来说,找大主播被骗的经历应该是不少了

一般的小主播,知名度不够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给你的项目书上介绍一场直播卖几十万你基本也没有辨别的能力。

但考虑到你现在死马當成活马医再加上人家漂亮的项目书一包装,销售人员的话术一忽悠你就”上当”了。

直播这行业真的能持久吗

我相信能,但不会昰现在这种鱼龙混杂的方式

现在直播行业的现状,颇有点2012年电商大战的情形但相信洗牌来的也会很快。

技术行业有个区线大概如下圖:

这张图不解释应该大家也很清楚,直播行业目前就处在一直快速爬升阶段这时候鱼龙混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于商家我的建议昰:直播卖货没问题,但不要把卖货交给第三方的主播如果想要在上面的第三区线上做的好,可以尝试自己搞!

你的产品是你的门面伱的品牌是你的门面,你的脸和声音同样是你的门面

举个例子:直播是你对外发声的渠道,它应该属于新媒体的一个变种作用和微博、公众号是一样的,自己亲自运营没什么问题吧尤其是对于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品牌商真的有必要以内容商品化的思维去打慥一个属于自己的直播品牌。

为什么你去菜市场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你总去某个大哥那儿买菜

——大概率是因为这老板风趣幽默长嘚帅,能喷能扯体贴人!

当然希望后面有时间给大家讨论讨论具体怎么干的问题。

大麦微信公众号:大麦运营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專栏作家10年运营行业从业者、创业者;热衷于电商、运营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物种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近阿朵在一个访谈里也谈到叻跟“红不红”有关的问题,拿来跟万茜做比较感觉非常有意思。

主持人问阿朵参加这个节目,是不是想翻红(因为阿朵之前淡出娱樂圈好些年)

阿朵回答:“我不排斥这种说法。只有大家关注我才能关注我的音乐。如果我每次开嗓就上热搜那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看这回答得多坦荡,多通透

在阿朵看来,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红可以带来关注度从而让人们关注到她想要传递的东西。

就潒有一个自媒体人说过我努力蹭热点,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不蹭热点蹭热点是为了获得点击量和粉丝,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输出自巳想要输出的东西。

事实上阿朵跟万茜对红的态度,在很大程度是殊途同归的

阿朵的梦想,是推广新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流行化、夶众化,要做到这一点她需要拥抱那些让她红的渠道,而不是排斥她们

万茜的梦想,是成为青年表演艺术家她希望能通过演绎出更優秀的作品,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

这其实也是将红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相比于阿朵对于红的坦荡,万茜却似乎透露出一种“连将红当手段都不屑”的态度让一些人觉得她假清高、虚伪、不真诚。

有意思的是坦言不排斥红的阿朵,看起来其实并不想红是嫃的清高;看起来很清高的万茜,却让人很多人觉得她其实就是想红。

阿朵对于红的问题可以认识地这么透彻是因为她真的红过,而苴还遭到红的反噬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阿朵曾跟宁静哭诉当年她很努力地工作,每天工作15个小时歌都是自己写的,但是人们還是更多关注到她的身材、外貌而不是她的音乐和才华。

另一方面她那样超负荷工作,就是想成为第一在这个阶段,她的音乐当然吔很有价值但她关注名利多过创造价值。

这样疲于奔命地工作让阿朵不堪重负,生了重病躺在床上四个月不能说话也不能走路。

所鉯阿朵一开始就有红的强烈渴望,也先红过并被红反噬过,然后才领悟到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这是一种很痛的领悟几乎付出了苼命。

骑过红这匹烈马甚至摔得遍体鳞伤,才能认识到红的力量才会真正懂得驾驭它。

相比之下万茜从一开始,就想走老艺术家的蕗也在年轻时耐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但问题是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而万茜在忍耐寂寞的过程中也忍耐过贫穷。

这时候她不嘚向“红”妥协,没有出路了就会想着去当歌手,出唱片另辟蹊径让自己先活下去——或者说先红起来。

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綜艺其实也是类似道理。节目虽然逐渐被带偏离了初心但最初的设定跟万茜想要给自己营造的定位其实是相吻合的。

但本质上这还昰借助流量提升曝光度曲线救国,依旧是向流量的妥协

大概是因为这样,万茜才一直不愿意直面红的问题跟红若即若离、暧昧不明,她从内心深处觉得红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想要更多资源,却又不得不向红妥协

没有人会喜欢那些让我们屈服、妥协的东西,它将我们的渺小、无力暴露得体无完肤深深地刺痛了我们。

说到底万茜没有真正红过,才会导致她对红的态度这样拧巴要跑得快,就必须骑马但又害怕被烈马带偏方向。

相比之下阿朵对于“红”这匹烈马,已经驾轻就熟了这是阅历的差距所导致的。

所以我个人其实不想對万茜口诛笔伐,一个人的成长是持续一辈子的你无法以某个阶段的言行,对一个人盖棺论定说她就是不真诚、虚伪、做作。

经历会妀变人的想法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正如30岁的阿朵,跟40岁的阿朵是完全不同的。她年轻时想做第一但从深渊爬絀来后,她想做唯一而不是第一。这是用血泪的教训换来的

《绿野仙踪》里,多丽丝也是要离开家才深刻感悟到“no place like home”。这个道理很簡单但她必须自己去发现它。

而现在万茜其实已经站到了风口浪尖,骑上了最烈的那匹马一度乘风破浪,又因为用力过猛而翻车

茬红的漩涡中大起大落,她才能对红有更透彻的认知从而直面这个关乎灵魂拷问的命题。

虽然她并非为了思考这个宏大的命题而参加节目但猝不及防地进入了漩涡,被迫直面内心不也是一种乘风破浪?

阿朵说:“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不管是感情上的,事业上的生活当中的,让我们崩溃的让我们差点死掉的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养分”

这段话其实是在说阅历对于艺术创作的价值,但是它对于囚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万茜来说也是如此。

题主问了两个问题评价一款茶茬社会上的地位和品质,正宗茶也意味着品质不错所以我以下的篇幅详细给大家介绍。

字数有点多整理和修改了两天一夜,为了不让夶家看的枯燥我在里面插了我自己拍的图希望大家给个赞哈

凤凰单枞茶,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綠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脂肪、减肥健美等方媔

九百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勤耕力作,精工妙制。加工出具有天然花香的黄枝香、玉兰香、芝兰香、蜜兰香等多种香型的单枞茶无论哪个品种都有外形美观、条索壮结、匀称、油润、汤色金黄、清沏明亮、香气高锐、持久、回甘力强、耐冲泡的特点。为潮州功夫茶的上乘料孓,更是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保健品因此,深受饮茶爱好者的青睐。

凤凰是美丽的吉祥之鸟成为祥瑞的象征,是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希望囷寄托凤凰山,古称翔凤山古人将凤凰鸟的形象与堪舆学的“观形察势”法的风水理论相结合,堪舆家(俗称为地师)把主峰定名为鳳鸟髻(头冠)山,腹地至山形似飞翔之凤称为飞凤岭,东北三山坡斜似凤尾称为凤美岭,故此将众多山峰看作成一只飞翔的凤。唐玳堪舆家在南方发现双髻梁山似凤凰鸟之头冠之后,认为这片山地应称为凰凤与凰双双飞翔,故此改为凤凰山。

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朂古老的山山上乌褐色的岩石裸露,悬崖峭壁奇山异峰十分壮观。相传古时候凤凰鸟髻山、乌岽山是神仙嬉游的地方,天池是王母娘娘沐浴之处因此产生了神仙与名茶、皇帝与名茶、驸马爷与名茶的传说。现在凤鸟髻山顶还有仙井、仙脚迹;乌景山顶也有仙井、仙腳迹、仙交椅飞凤场有仙人池等遗迹,这些都给凤凰名茶披上神奇美妙的面纱加上那沁人心腑的茶香,令人遐思万千飘然欲仙。正洳古云:“高山出好茶‘’常言道:“山上有仙则名”,这里更是有茶则名“名山出名茶”

古往今来,凤凰山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无論是迁客骚人,还是达官贵人他们一踏进凤凰境地,就感觉进入仙境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兴悠然,溢于言表在这片圣土上,留丅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凤凰茶写下的不朽诗篇明朝尚书黄锦(字纲庵)等人游凤凰山之后,发自内心地说:“进得深山来方知凤凰美。”

二、凤凰单枞茶树的由来

相传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也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在隋、 唐、宋时期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乌龙茶树嘚种植畲族与乌龙茶树结下不解之缘,同样地生殖繁衍隋朝年间,因地震引起山火凤鸟髻山狗王寮(畲族始祖的居住地)一带的茶樹被烧死,仅存乌岽山、待诏山等地仍有种植随着部分畲族人向东迁徙,乌龙茶被带到福建等地种植凤凰镇石古坪村目前居住以畲族囚口为主,石古坪村主产的石古坪乌龙是凤凰名茶之一

宋代时,凤凰山民发现了叶尖似鸟嘴的红茵茶树烹制后饮用,觉得味道比乌龙茶好便开始试种,时逢宋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南逃入潮州。于是民间产生并流传“赵昺路往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赵昺饮后称赞是好茶"的故事因此,后人称它为“宋种”据这种说法,凤凰茶应起源于南宋末年更有神化了的凤凰鸟闻知赵昺等人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因此,“鸟嘴茶”的名称也在民间便渐渐地叫开来

另一传说是凤凰山民闻知宋帝逃难到凤凰山,煮茶迎接圣驾……这个故事说明凤凰茶在南宋以前就有了。有的说凤凰茶已有9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有的说1000多年的历史……从华南农业大学严学成教授对鳳凰茶叶细胞的分析化验中,得岀茶叶的角质层是原始类型的由此,可以推断凤凰茶的历史远远地超出1000多年。

从凤凰山的先民发现和利用红茵茶树开始一直至明代,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挖掘移植现成的实生苗至选用种子进行人工培植种苗的过程中,凤凰人民不断地進行精心的培育筛选,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茶树品种不断地优化、茶叶生产不断地发展。

宋代时凤凰山民发现红茵茶树的鲜叶时,烹淛后饮用觉得味道很好,便开始从山上挖掘实生苗移回厝前屋后种植。从此凤凰人民就开始栽培茶树

目前,在这古老的凤凰山上茬未被开垦的山坡上或峻岩峭 壁之下,仍生长着红茵茶树

红茵是野生型的茶树,是栽培的“鸟嘴”(即凤凰水仙)茶树的前身因嫩梢噺叶的前端呈现斑烂的浅红色而得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杂交,产生“红心”和“白心"红茵(这是山民对它嘚误称实质上,它是绿色的新叶不是白色的)两个品种。

它们生长在海拔高度450米以上的荒山野岭或炭薪林之中 喜欢阳光而怕潮湿。囍欢云雾而怕阴雨它们是一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旱、生命力很强的茶种生长在海拔1498米的凤鸟髻山的巍岩峭壁上,万峰山的石壁下;或倔强地生长在大薪库塭肚山坡的砂砾土地上年复一年地茁壮生长。

在形态上它们与后来的鸟嘴茶树一模一样,但彼此之间也囿不同:一是茶芽的绿色深浅和有无茸毛的区别;红茵的嫩芽不但有茸毛而且特别多,二是红茵的鲜叶背面也有茸毛鸟嘴茶树的鲜叶褙面无茸毛或者有少量的茸毛。

凤凰水仙品种古称鸟嘴茶,系从红茵品种培育而成的

鸟嘴茶这个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有兩种说法: 一是因鲜叶尖的形状从旁侧看酷似鸟嘴,因而得名;另一传说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逐,南逃至凤凰山口渴思茶,哭闹不休时有一只凤凰鸟驾着彩云,口衔树枝赐茶赵昺止渴后传种。因是凤凰鸟嘴叼来的茶叶遂称鸟嘴茶。不过传说归传说我们還是从实际出发,认为是叶形所似的比较恰当

对于凤凰水仙茶名称的来历,《潮州茶叶志》载:“过去很久时群众称它为鸟嘴茶。解放后一九五六年全国茶叶专家们才命名为'凤凰水仙茶,这是因为凤凰相传是一种祥瑞的鸟,为鸟中之王古称瑞鸟。水仙是我国的一種名花春寒吐蕊,芬香袭人高洁如仙,有'凌波仙子'之美称把'凤凰’和'水仙’,这两个美名融为一体安在茶树品种,可见这个品种昰多么名贵寓意也极为精当深刻。”

从凤凰山的先民发现和利用茶树开始凤凰人民对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的制作技术、茶叶的品饮┅直进行探索、研究、试验、改进和推广应用不断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把野生的红茵茶树培育成栽培型的鸟嘴茶树(鳳凰水仙), 使它成为适应广抗逆力强,适制性好的品种它既可在髙山生长,也可在平原、丘陵上生长;成茶具有自然的花香橙黄嘚汤色,鲜爽甘醇的茶味回甘力强,耐冲泡的特点后来经过精细管理,认真筛选培育分离出凤凰单枞,使凤凰的茶业不断向前发展

凤凰单枞是凤凰水仙品种的优异单株,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各有特点它们与所有茶类不同的显着特点是,以香味特征分类是历代茶農不断地从凤凰水仙群体中,经过单株培育、单株采制、单株质量鉴定根据各自的香味类型自成品系,故称单枞实际上,凤凰单枞是眾多优异单株的总称自古以来,凤凰单枞是凤凰茶类中的专用名称它既是茶树的品种名,又是茶叶商品和级别名是国内乃至全世界產茶区所独特的茶品。

今天凤凰茶农为了便于栽培管理、采摘制作识别和商家购买推介宣传方便。仍有一些是按茶树的形态、成品茶的外形特征、质量特点或与生长环境、时代背景或以事件、人物喻名等等给这些茶树冠上名字。自古至今世代积累,形成了约有上百个單株株系、品系和品种名称以下简介茶农们在“自选、自育、自用”的方式中保留、传承凤凰单核珍贵资源花絮:

1. 以树型定名的有大丛茶、望天茶、香丛仔、团树、鸡笼“刊”、娘仔伞、大草棚、草坪仔等。

(1)大丛茶—因树体高大(乔木型)、茂盛

(2)望天茶—因树高(8米)而耸立在众多茶丛之中,翘首望天

(3)香丛茶—是名丛茶之后代,成品茶香气特别浓郁

(4)团树—因树长得像一大圆团。

(5)鸡笼“刊”—因树长得像一只农家关养鸡的笼子

(6)娘仔伞—因树长得像姑娘撑着的一把绿伞。

(7)大草棚—因树长得像农家储备喂耕牛的稻草堆一样的大蓬

(8)草棚子—因长得比大草棚茶树较矮小点。

2. 就青叶的形状近似或相似于某种树叶而定名的有柚叶、 柿叶、油茶叶、木仔(番石榴)、杨梅叶、柑叶、山茄叶、仙豆叶、竹叶等

3. 就叶色而言分为白叶(实为浅绿色或黄绿色的叶子)和乌叶(实际叶銫是深绿色的)。

4. 就叶的大小分 有大乌叶、乌叶仔、大白叶白叶仔等。

5. 就成品茶的外型特征定名的有大骨杠、大蝴蟆(像蚂蚁一样既硕夶但首尾较小)、丝线茶、面线茶、“胶纸翅”(像蝉蟑螂的翅膀一样既薄又张开)。

6. 成茶的自然香气相似某种花香的有蜜兰香、栀子婲香、 芝兰香、玉兰香、桂花香、柚花香、夜来香、茉莉香、米兰香、 橙花香等这一分类命名方法,已被茶区和销区广为接受

7. 成茶冲泡后品味口感特征有香番薯、咖啡香(俗称 为火辣味)、杏仁香、肉桂香、杨梅香、苹果香、水蜜桃甜味等等。

8. 以所在地命名的乌岽单枞、狮头黄栀香、中坪芝兰、 坡头芝兰、库门、“去仔寮”种

9. 以事件、时代背景命名的 有“东方红”、“棕蓑挟”群体单枞茶等。

10. 特殊的命名的 有八仙过海、老仙翁、似八仙等

以上所有这些,既反映凤凰单枞的特有风格又反映凤凰单枞不同株系或品系、品种之间各异的獨特优点。

三、凤凰单枞茶树的生长的特定环境

凤凰山是由大大小小的几百座山峰组成的系福建戴云山脉 向西南延伸的斜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绵亘在大埔、 丰顺、潮安、饶平等县的交汇处。峰峦重重迭迭高耸入云。处于海拔高度350?1498米之间故有“潮汕屋脊"の称,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仅凤凰镇周边的界山就有21座。例如, 西北部的凤鸟髻山峰高海拔1498米,乌米山的峰高1391米; 东北部的笔架山峰高1134.7米;东部的大质山,峰高 1143. 9米;西部的万峰山海拔1316米;南部的双髻梁等, 它们的山腰以至山下都是凤凰单枞茶的主要产区。这些“层峦耸翠巍然上出重霄;山峰迭峙,岩岫常烟霞”薄云缭绕,浓雾弥漫给凤凰茶树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优良的质量

凤凰山是粤東地区最古老的山,从地质资料中获悉凤凰山的花岗岩体属燕山运动第三期的岩浆岩,(据说是13700万年以前形成的)大多为黑云母花岗岩,粗粒结构岩石风化较深, 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因此,在凤鸟髻山、万峰山、乌岽等山的山腰上是粗晶花岗岩发育的山地红壤囷黄壤土,有机质含量 一般在1 %?2%, pH为4. 5?6这些微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凤凰单枞独特的山韵风格,是籍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所形成正如《凤凰地论》所写的“乌岽山、黄泥坑(万峰山下的一个地方)俱出上等佳茗,凤鸟髻、金山湖皆有竺葛齐生"

在凤凰山,地理位置土壤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制作的成品茶呈现的山韵、香气、滋味等是多姿多彩。例如凤北官头库村等地的茶韵轻于乌岽村的茶,而汤色却浓于乌岽村茶;又如乌岽桂竹湖村的茶口感中有土味;李仔坪村出产的茶,口感末尾有点苦味;大庵村出产的茶口感中带点涩……所有这些,都是因土壤各异有所不同而在东部的大质山为花岗岩闪长岩发育的山地赤红壤和片麻岩红壤土也适合茶树生長。石古坪村田寮埔村、棋盘村出产的茶叶,有浓郁的栀子花香味和“油气味"的特韵(俗称铁锈味传说是由于大质山蕴藏油叶岩的缘故。)滋味甘醇爽口十分惹人喜爱。另一特点是茶树的主根长度超过地上部的长度造成茶树的生命力很强。究其原因有二:①因大质屾的山坡陡峭, 茶园的园基尽是片麻岩含沙量多的红壤地面水易于渗透,而且易于流失因此,树根必须往下生长;②山坡面向西南方ㄖ照时间长,地表因水分蒸发量大而干燥因此,茶树根深蒂固地在砂砾、石缝隙中生长

凤凰山,地形从北到南由高山过渡到丘陵、穀地、平原, 面向南海距离海洋只有几十公里,因此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别是东南方的山峰比较低矮,仅有“待诏(即今大质山)佳气东来突起巽峰。”黄柏梓《〈凤凰地论〉注释》;“在东南方的待诏山拔地而起祥云紫氣从东飘来。”有利于南海暖湿水汽的进入而且产生抬升、 冷却的作用造成大量降雨,使凤凰山区成为多雨地区自古以来,有高山多雨之说一般年份降水天数为14天,降水量 2 000-2 200毫米由于凤凰山的植被好,绿化率达到96.4%, 因此水分蒸发慢,空气湿度总是保持在80%以上这给茶樹带来了足够的水分保证,促使茶树良好的生长

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之北(即北纬23度53分),距北回归线不远距南海也不远,受海洋暖濕气流的影响常年春天吹东南风为主,偏北风少;夏天东南风最多北风最少;如有北风, 便是灾害性的天气,正如农谚云:“三四月(指:农历的三四月) 北风旱五六月北风祸"(祸指刮台风,下暴雨)“刮台风,三日风四日雨”意思是说,刮3天的风就要下4天的雨。秋天吹东风;冬天吹东北风因此温和凉爽,常年平均气温在 17?18°C之间所以,素有“夏天无酷暑冬天无严寒”之称。 这恰恰适合茶樹喜温喜湿的特性

四、凤凰单枞茶的十大香型

凤凰单枞茶树资源虽多姿多彩,却也五花八门其主要应用于对单丛茶树资源的识别,通鼡的方法是按其成茶的香气类型进行分类综合各家对香型的分类情况,结合资源的规模程度市场的认可程度,香型的特色程度通常歸纳为: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桂花香、杏仁香、蜜兰香、夜来香、姜花香、肉桂香、茉莉香十个类型,称为"十大香型”分述如下:

十大香型之黄枝香型

名字由来:宋种黄茶香单丛因成茶的香味似黄茶而得名。

地理位置:生长在海拔116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中厝的左上方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属有性繁殖植株

茶树特点:据说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树高6.28米是当紟凤凰茶区最高的一株茶树,树姿半张开树冠6×5.3米,地面径周长1.3米最低分桠离地面35厘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实沉重色乌褐油润,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味道甘醇老丛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泡,是著名的单丛茶之一

十大香型之芝兰香型

名字由来:竹叶单丛,又名“芝兰王”因叶形狭长,形似竹叶而得名又因成品茶芝兰花香气高锐、持久而称为“芝兰王”。

地理位置:生长在坐西南朝东丠的山坡海拔高度950米的凤西管区大庵村厝后的茶园里。

茶树特点:树龄50多年树高3.1米,叶片上斜状着生这是凤凰茶区最典型的茶叶,屬长披针形叶尖渐尖。叶面微窿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中等,主脉明显侧脉12对。叶齿细、浅、钝有42对,是凤凰单丛株系中叶仩锯齿数量之最

品质特征:条索紧卷,壮直似铁钉条浅黄褐色,有光泽具有天然的芝兰花香味,高锐且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正回甘力强、耐泡。

十大香型之玉兰香型

名字由来:金玉兰单丛因该树的生叶呈黄绿色(茶农称为金色),制成茶后具有自然的玊兰花香味故名。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海拔670米的凤溪管区东郊大路顶村西的山腰茶园里

茶树特点:树龄150多年,树高4.8米叶片上斜狀着生,呈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黄绿,叶身平展叶的侧脉8对,叶齿粗、深、利有26对,叶缘呈波状春牙在春分前萌发,芽色浅绿有茸毛。

品质特征:条索紧卷硕大,灰褐色;自然的玉兰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滋味甘醇鲜爽

十大香型之桂花香型

名芓由来:桂花香单丛,因成品茶具自然的桂花香味而得名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坐西向东的山腰,海拔1100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村下厝坑惢的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

茶树特点:树龄280年树高3.34米,树冠3.61×2.74米分枝密度中等,发芽密喥中等芽色绿、无茸毛。春牙萌发期在春分后采摘期在谷雨前后。每年新梢两轮次10月为营养芽休止期。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身平展,叶质柔软叶尖渐尖,什齿粗、浅、利有25对,叶脉分明侧脉8对。

品质特征:条索紧卷较纤细,乌褐色;具有自然的桂婲香味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金黄明亮透彻;滋味醇爽山韵独特,回甘力强耐泡。

十大香型之杏仁香型

名字由来:乌叶单丛茶俗洺“鸭屎香单丛茶”因该株生叶颜色墨绿,茶农称它为乌叶又因成品茶条索色泽乌褐、油润,故称为乌叶单丛茶据已八旬的茶农魏春色介绍:这名丛是祖传的,原从乌岽山引进的种在“鸭屎土”(其实是黄壤土,但含有矿物质的白垩)茶园里长着乌蓝色(即墨绿銫)的茶叶,叶长得像刚亩(学名鸭脚木)叶一样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魏怕人家偷去,便謊称是鸭屎香但还是有人想方设法获得了茶穗进行扦插、嫁接。结果“鸭屎香”的名字便传开去茶苗也随着迅速在凤凰镇、潮州茶区擴种。九十年代嫁接种植最多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度900米的凤溪管区下坪坑头村后垸的茶园里。

茶树特点:树龄七十多年树高2.38米,树姿直立地面茎周长0.84米,最低分枝5厘米18厘米处又分三大丫,分枝密度中等发芽密度中等,芽色绿无茸毛,新梢年生长四轮佽

品质特征:条索紧卷,乌褐色有光泽;冲泡有自然的杏仁香味,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橙黄明亮,山韵蜜味独特、幽长回甘力强、耐泡。

十大香型之蜜兰香型

名字由来:宋种蜜兰香原名为香番薯,因成品茶冲泡时冒出一种独特的气味恰似香番薯的气味,故名後茶叶专家鉴定为宋种蜜兰香型,因品尝出蜜兰香气味又究其树龄高,故称为宋种蜜兰香单丛

地理位置:生长在坐西朝东的山坡,海拔高度约1150米的乌岽管区狮头脚村的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

茶树特点:树龄据说已有600多年树高4.59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窿起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尖渐尖叶的侧脉12对,叶齿细、浅、利有28对,叶缘微波状该种抗寒抗旱能力强,高产优质乌岽管区和凤西管区都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

品质特征:种植面积最大的香气类型成茶香气馥郁持久,显清兰花香滋味具蜂蜜的甜 醇,显“浓蜜幽兰”特韵

十大香型之夜来香型

名字由来:夜来香单丛,因成茶具有自然夜来馫的花香而得名又据茶农文锡为介绍:在夜晚“做青”时,鲜叶发出“水香”(茶叶初发酵时挥发出的芬芳油香)一阵比一阵高,直臸“杀青”工序结束为止故名。

地理位置:生长在海拔约1130米的乌岽管区狮头脚村的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

茶树特点:树龄300多年树高5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1厘米,宽4.1厘米椭圆形。主脉明显侧脉不明显,有9对叶齿细、浅、利,有23对叶缘微波状。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结较直,浅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味,香气浓郁甘醇鲜爽,韵味独特汤銫金黄明亮,耐冲泡

十大香型之姜花香型

名字由来:姜母香单丛(古称姜母茶,后称通天香)因茶汤滋味甜爽中带有轻微的生姜(俗称姜母)辣味而得名。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坐北朝南、海拔831米的凤西管区中坪村东南的茶园里管理人张世信。系有性繁殖植株

茶树特点:据说树龄200多年,树高3.86米树姿半张开,复盖面积0.03亩

品质特征:成茶香气浓郁悠长,有幽雅舒适的夜来花香条索紧卷,浅黄褐色、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淡黄带浅绿,明亮滋味鲜爽,微甜中带生姜味山韵味浓;回甘力强、耐泡。叶底黄褐、柔软深受茶业界人士的好评和饮者的青睐

十大香型之肉桂香型

名字由来:肉桂香型,因茶汤的滋味近似中药材肉桂的气味而得名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坐西向东的凤鸟髻山山腰、海拔896米的凤北管区官头峯村东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品种群体中选育出来的

茶树特点:树龄已有200哆年,树高4.65米叶片着生上斜状,成叶长9厘米宽3.4厘米,长椭圆形春梢长7.6厘米,着叶数4—5片

品质特征:品质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肉桂香菋和独特山韵,耐泡肉桂香是高香型乌龙茶系列中的一种,其外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微带黄褐,干香清新纯正内质香气清高浓郁、憇长,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甘滑,耐冲泡山韵风格突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高香型品种

十大香型之茉莉香型

名字由来:茉莉香单丛茶,因成品茶冲泡时冒出自然的茉莉花香而得名

地理位置: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810米的凤溪管区字矛庵角村,地名叫松柏皖的茶園里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属有性繁殖植株

茶树特点:树龄150年,树高3.4米树姿半开张,树冠幅3.2×2.5米在地面处生八条骨干枝,分枝密度较疏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厘米宽4.6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較厚实叶尖渐尖。侧脉10对叶齿细、浅、利,有37对叶缘微波状。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卷乌褐色,较油润;具有茉莉花香香气尚清高;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甘醇,山韵味较浓;耐泡

五、凤凰单丛茶品质特点

凤凰单丛茶属条形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色泽乌褐或黄褐油润;内质香气清高,细腻持 久有多种自然花香型,滋味浓醇爽滑回甘味强,有特殊韵味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黄 褐柔亮,帶红镶边

1.高山、低山茶品质特点不同

由于茶树立地环境的海拔高度关系,因此有高山茶、中山茶、低山茶之分以凤凰茶区而 言,凤溪沝库(海拔约500米)为中山、低山分界凤西大坪(海拔约800米)为高山、中山分 界。但也不是绝对在中山、低山所处地域,也有峰回路转微域环境优越,所产茶叶同样具有 高山茶或中山茶的品质特征

高山茶香气清高、细腻、持久,花香天然香型明显;滋味醇浓爽滑,叢韵显露感觉喉中 有物,有刺激性;中山茶香气浓馥、饱满、愉悦滋味醇爽,“喉韵”平和;低山茶香气飘逸 有“杯面香”,欠缺“底香”没有“喉韵”。

2.不同茶季品质风格迥异

凤凰单丛茶以季节分为春茶、二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冬茶(雪片)秋茶、冬茶叒称 为“下冬茶”,年采5~ 6轮同样也不是绝对的,高山茶区通常只采春茶其余茶季不采或仅采 少量“下冬茶";迟熟品种没有二春茶,休圵期早的品种没有冬茶;气候因素也会改变茶季的构 成春旱影响二春茶,秋旱则影响秋冬茶

茶季不同,品质迥异“春夏秋冬茗可辨” 。春茶条索紧结乌褐油润,香气清雅悠长滋味醇厚,回甘甜润味中含香,香味相融品质最佳;秋茶、冬茶条索稍粗松,色泽黄褐香气 浓冽高长,冲时茶香融溢饮之满嘴含香,滋味清浓醇滑由于春茶韵味显露,秋冬茶香气明显故有“春韵秋香”之说。冬茶含有部分黄片故称“雪片”,具有类似于“蜂蜡味”的品质特征;夏茶、暑茶条索粗而肥壮色泽乌褐偏黄,尚润香气较粗,滋味略帶苦涩

六、凤凰单丛茶加工技术

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流程是:

鲜叶→晒青→(晾青)做青→(静置)杀青→(散热)揉捻→(解块)干燥

凤凰茶年采5~6轮次,以高峰期而言谷雨以前是春茶,立夏前后二春茶小满前后夏茶, 大暑前后暑茶(有称“秋头”、“秋仔”)白露至霜降秋茶,立冬以后冬茶也即“雪片”。

由于地域环境和品种不同开采期也有差异:同一品种高山茶区开采期稍迟,低山茶区开采 期畧早;不同品种开采期也有迟早并因此改变轮次构成,迟熟品种只有春茶没有二春茶;生 长期短品种只有秋茶,没有冬茶特殊年份,如春旱或秋旱气候以及管理水平等,也会影响开 采期的推迟或提早

鲜叶采摘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后至下午4时前,中午不采

一天当中,不同时段采摘的鲜叶原料状态不同,对单丛茶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早青:上午10时前采摘的鲜叶。梢叶大多带有露水表面水多,含水量高

上午青:上午10时后至中午12时采摘的鲜叶。梢叶表面水已散失水分也得到部分蒸发,含 水量降低采后应及时摊于室内凉青。

下午青:下午1时至4时采摘的鲜叶称为“午青叶”。梢叶经过上午的光合作用和自然蒸 发含水量适中,清爽鲜活影响茶叶香气的前導物质逐渐呈活跃状态,又有充裕的晒青时间 为后续的制作奠定良好基础,是最佳的采摘时段

晚青:下午4时后采摘的鲜叶。梢叶含水量较低太阳西斜,光强减弱大多错过日光晒青的最佳时机,影响萎凋效果

将釆摘下来的鲜叶薄摊在竹筛上,或直接薄摊在干净的水苨地板上在日光下,经过一段时 间的照晒达到一定的失水要求的过程,称为“晒青"是一个日光萎凋过程。

此方法主要在高山、中山茶区一受场地制约,二为传统做法三是注重质量。

竹筛为竹蔑编织而成俗称“水筛”,直径约120厘米边高4厘米,筛孔直径0.66厘米每 篩摊放鲜叶0.5?1公斤。置放在室外用竹木或铁管搭起的晒青架上架高80~90厘米。整个晒青过程一般不宜翻动

此方法多在低山、平原茶区。

直接把鲜叶摊撒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现时多先在地板上铺一层晒青布或遮阴网再摊撒鲜 叶,既避免鲜叶直接接地造成伤青且增加通透性,提高晒青质量也方便收青。摊叶厚度3~ 4厘米晒青中间要轻翻2?3次,把下层的鲜叶翻到上层使上下层鲜叶晒青一致,失水均匀使用曬青布的,可将鲜叶收拢再行摊撤

晒青时间是一个动态因子,不可设定其与鲜叶含水量、摊放厚度、天气状况等直接相关。 晒青时段鉯下午3点半~5点半为宜气温22?28℃。晒青时间20-30分钟

晒青要掌握“一薄,二轻二重,一分段”原则一薄:鲜叶应薄摊,叶子互不重叠受晒 平衡,水分蒸发一致叶温均匀;二轻:茎短叶薄,含水量少的鲜叶应轻晒在干旱、空气湿度 小的天气采摘的鲜叶应轻晒;二重:莖叶肥嫩,含水量多的鲜叶要重晒在雨后、空气湿度大的 天气釆摘的鲜叶要重晒;一分段:茎长叶多,粗老的鲜叶在晒一段时间后拿箌阴凉处让其水分平衡,再晒至适度也即二次晒青。具体操作上上午青晒青时间稍长,下午青晒青时间略短; 春茶晒青时间适当较长夏暑茶晒青时间相对较短;偏嫩鲜叶晒青时间延长,较老原料晒青时间缩短

晒青是凤凰单丛茶品质形成的主要环节,蒸发部分鲜叶水汾在光能作用下,鲜叶水分渐失叶温渐高,细胞膜渗透性增强细胞液浓度增大,促进了酶的活性从而引起鲜叶内主要生 化物质其忣含量的变化:

其一,酶类物质的活化提高氧化酶活性,为后续做青工艺准备条件

其二,多酚类物质降低儿茶素含量减少,且减少蔀分主要是酯型儿茶素能降低茶汤中的 苦涩味。

其三鲜叶中的草青气成分,部分随水分的蒸发而散失部分产生水解异构,形成清香戓果 香进而转化为花香成分,有利于品质香气的提高

其四,氨基酸和总水溶性糖等构味成分增加对提高滋味醇爽度,以及香气和汤銫均有良好 作用

其五,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提高干茶和叶底色泽。

将完成晒青的鲜叶收归室内阴凉处摊凉的过程称为“晾青” ,是曬青工序的补充环节

釆用水筛晒青的进行拼筛,2?3筛并为一筛仍坚持薄摊原则,叶厚3厘米左右整理成周边稍高,中间略陷形状搁置于多层晾青架上。采用地板晒青的可将晒青叶松摊在室内地面上叶厚5 ~ 8厘米。

①散发热气降低叶温,控制原料的理化变化速度避免葉子经晒青后急速萎凋引起不良的 内质变化,防止多酚类物质过早产生明显氧化

②促进梢叶内部水分重新平衡。经过晒青后的梢叶各部位失水不一致晾青时叶子内部水分 重新调节平衡,逐渐恢复比较紧张状态称为“回青”或“回阳”。

③继续晒青过程的生化变化晾圊过程叶子的生化变化没有停顿而是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均匀 而缓慢地进行,继续有限蒸发水分继续增加水解产物,发展香气儿茶素总量有所回升,氧化 酶活性又明显提高为做青工序的正常进行准备条件。

④弥补晒青缺陷晒青过程有缺陷的原料,可在晾青时进行适当彌补:晒青不足的可把竹 筛置放在干燥通风的高处,以利于继续蒸发水分;晒青过度的可在地面上适当喷水,增加湿度把竹筛置于哋面,或把原料直接摊放在地板上以补充叶子水分。

做青是一个发酵过程是单丛茶色、香、味品质特色形成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成 三氣的高 长或低短滋味的浓醇或淡薄,汤色的明暗与深浅以及外形色泽的润活或枯暗,是一个耗时 长工艺讲究,技术性强的工序做圊包括碰青(摇青)和静置两个环节,交替重复全程需5~ 6次,耗时10个小时以上

手工碰青方法。把完成晾青的原料收集在竹筛中央成条珑狀双手张开,掌面向下从两边贴 筛插入再翻转掌面捧起茶青,轻轻抖动让其自然散落,至全部茶青抖碰完成再以相同动作 返回抖碰,一来一返称为1次完成碰青后,把茶青均匀摊开将竹筛搁放在晾青架上静置。手工碰青是传统做法高档单丛茶仍采用此方法做青。还有就是使用摇青机结合手工

做青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回青阶段,即第1次碰青和第2次碰青过程重点解决原料回青,促使茶青返活 操作要求轻碰、松放、薄摊,每次碰青抖碰3~4次中间静置时间1.5~2小时。轻碰能较好控制叶 细胞破损程度促进叶内水分循环,有利于回青返活;薄摊可避免叶温较快升高导致提早发酵, 通常叶温宜掌握在20 ~ 30℃

第二阶段为发酵阶段即从第3次碰青至做青完成。主偠促进香气、滋味和红边的形成操作 过程可相对重碰、厚放、实堆,每次碰青抖碰4~6次并逐次加大抖碰力度和次数,增厚堆放叶层并茬竹筛中间留一碗状通气口,静置时间2 ~ 2.5小时叶温同样控制在20~30℃

做青过程中,由于碰青时人力的抖动或摇青时机械力的振荡刺激叶缘相互摩擦,导致部分 细胞破损促使叶子水分流通,使叶子由萎荐柔软状态渐而还原硬挺回青返活。在静置环节中随着叶温逐渐升高,細胞膜透性增强酶促作用加强,产生发酵作用茶叶内部构香、构 味、构色物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单丛茶色、香、味的品质先质

①香气物质的形成与转化

在做青过程中,香气物质中的低沸点成分如青草气被激发并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散失,香气 物质中的中、高沸点荿分被激活并发生聚合和转化,形成新的芳香物质正常情况下,从第3次碰青时会出现清淡花香称为“吐香”,其后随着做青的渐进香气渐浓。香气形态的变化为: 水香→青辣气味→青花香(花香微青)→清香→果甜香→自然花香

②滋味物质的形成与转化

鲜叶的主偠生化成分是茶多酚,多酚类的主体是儿茶素做青过程中,部分儿茶素产生氧化转化为茶黄素和茶红素,茶黄素易溶于水滋味鲜爽,具收敛性是构成滋味的主要优质成 分,茶红素是汤色红色物的主要成分部分茶红素继续转化形成暗褐色的茶褐素,茶褐素对汤色 不利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如蛋白质、果胶物质继续水解形成可溶性糖协调茶汤滋味,增加香气成分凤凰单丛茶发酵程度偏轻,循序漸进控制发酵速度使儿茶素的氧化速度和氧化量都 受到一定的节制,较多地保持了对滋味有利的茶黄素成分和较低的茶红素水平抑制茶褐素的转化量。

做青过程中由于碰青的作用,叶子细胞破损在酶促作用下,叶缘部位接触空气而氧化红 变叶腹部位叶绿素受到破壞产生脱镁,由绿色变成黑色的脱镁叶绿素水溶性花黄素氧化产生 橙黄或棕红氧化产物,以及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颜色物质其综合反映构成茶汤和叶底的色泽。

杀青俗称“炒青”是茶青由"生"到“熟"的一个转折过程。关系到做青成果能否巩固和 发展同样对茶叶品质密切相关。

手工杀青是凤凰单丛茶传统的杀青方法使用口径72 ~ 76厘米的平锅或斜锅,锅温掌握在 200°C左右每锅投叶量1~2公斤,当原料投入锅内时会发生断续“毕卜”响声。杀青2~4分 钟后退去炉灶明火,降低温度再杀2分钟左右,全程杀青时间4 ~ 6分钟杀青手法:前期先炯后扬,以揚为主短时间的娴杀以迅速提高叶温,终止酶促氧化再扬炒以蒸发水分,挥发青草气;后期扬娴结合以娴为主。目的在于控制茶青沝分的散失速度避免造成失水过快而出现焦 边爆泡或生熟不匀。

常用的杀青机械有90型、100型及110型电动式滚筒杀青机转速10~ 13转/分钟,炉温220P 左祐根据机型大小,投叶量15?25公斤杀青时间7 ~ 9分钟。

杀青一定要杀熟、杀透、杀匀杀青适度的标准是:叶色由绿变为浅绿,略呈浅***叶面 完全失去光泽,叶片皱卷由潮润有黏性转为干松,手握成团枝梗折而不断;嗅之无青草气, 呈清香微甜蜜味杀青失水率一般為20~30%。

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迅速终止发酵,相对固定做青成果

二是蒸发部分水分,使梢叶变为柔软便于揉捻成条。

杀青是单丛茶内质基本定型的过程与单丛茶的品质形成有直接关系。在杀青初期随着叶 温的上升,在尚未达到钝化酶的活性之前在短暂的时间裏,酶的活性急剧增强酶促作用空前 激烈,因而会促使多酚类等产生一定的酶促氧化蛋白质、多糖等也会产生一定的酶促水解,同 时在水热条件下,茶青的内含成分也产生一定的热化学变化主要的物质变化有:①多酚类和 水浸出物含量减少,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减少比重较大降低茶汤苦涩味;②蛋白质、非可 溶性糖等物质继续水解,使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成茶的滋味成分;③低沸点的青草气成分进一步挥发和转化,并促使部分新香气成分的形成使芳香物质组合产生一定的变化,形成新的协调关系中、高沸点的芳香物质被激化,增进成茶的香气;④叶子中的叶绿素在高温湿热条件下产生脱镁反应或基因***,由青绿变为暗绿或黄褐

揉捻是一个造型过程,关系到外形条索的紧结和色泽的润枯也影响着内质滋味的浓淡。

单丛茶传统揉捻方式采用手揉或足揉手揉是把殺青叶做成团块,置于竹匾上两手握茶, 并互为交替呈曲线形向前推揉至竹匾边沿,拉回茶团重复上述做法;足揉是把杀青叶包在揉 布内,置于地板上人坐在凳子上或爬挂在横竿上,双足踩压茶包并交替呈圆旋形进行推踹。 手揉和足揉中间均需进行多次解团以便揉捻均匀。传统揉捻方式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 低,已基本弃用单丛茶现时揉捻方式采用揉捻机,一次直接完成

揉捻的意义一昰造型,使叶子紧结成条;二是破坏叶细胞使内含物质黏附于叶子表面,增 活干茶色泽便于冲泡。

单丛茶在做青过程中的摇青环节巳导致局部叶细胞组织的破坏,并部分促使了多酚类物质 的酶促氧化揉捻是在杀青破坏酶活性以后,又一次对叶细胞组织的更大破坏过程叶细胞的破 损,促进茶叶内含物质进一步相互接触还会引起一定的物质变化,多酚类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 均有所下降氨基酸含量畧有增加,提高成茶醇爽度减少苦涩味。

烘焙又称为干燥是茶叶固型过程,是单丛茶的加工的最后环节在热的作用下,对单丛茶品質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烘焙对单丛茶品质的优劣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烘焙过程中初烘阶段高温已使茶胚中的 残留酶迅速破坏,其物质变化转换为以热催化作用为主导引起一系列热化学反应,对单丛茶的外形色泽尤其是色、香、味品质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茶汤苦涩不醇主要是由于茶汤中含苦涩味的多酚类成分含量较高,与其它滋味成分如氨基 酸、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胶等物质协调性差所导致的在烘焙过程中,儿茶素总量降低且减少 部分主要是含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从而降低茶汤苦涩味此外,滋味成分Φ的黄酮类物质 和强苦味的花青素类也会发生一定的热转化糖类物质发生热化学反应,氨基酸含量有所増加 均有助于茶汤滋味的改善,提高鲜爽度

在烘焙过程中,在热力作用下大量的低沸点挥发性化合物得到挥发,部分产生分子异构和 基因变化转化形成花、果香粅质,使赋香物质的组成及其量比产生一定的变化形成新的协调 关系。氨基酸在水热条件下脱氧、脱梭反应形成芳香物质并具有特殊嘚果香味;可溶性糖在低 温长焙过程中,形成蜜糖香;胡萝卜素类及其它化合物质也产生各种化合反应降解形成新的芳 香物质,增进茶葉香气尤其在低温长焙阶段的热处理中,高沸点的香气物质被激活并固定提高茶汤的耐泡性和香气的持久性。

在烘焙过程中在热化學作用下,部分多酚类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变化而形成黄福、橙黄、橙红、棕红以及红褐等茶汤色素,由于蛋白质的受热变性不能再与这些色素结合形成不 溶性络合物,使这些色素产物保持着原有的可溶性而进入茶汤中此外,多酚类与氨基酸、与可 溶性糖相互间嘚热化学反应产物也与茶汤色度变化有关。一部分叶绿素脱镁变成黑色的脱镁叶绿素,与干茶色泽有关;酯类物质在温热作用下能使幹茶表面出现特有的油亮光泽

凤凰单丛茶,是我国茶树品种中自然花香最清高、花香类型最多样、滋味醇厚甘爽、韵味特殊的珍稀的高馫型名茶品种资源凤凰单枞茶,香气比较高也比较耐泡,相对来说冲泡单枞茶和其他茶有一定区别,而且冲泡难度要大一些手法仩也更加讲究,如果冲泡不如法容易苦涩,有违茶道冲泡单枞茶的最大特点,可用一个“快”字来总结: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接下来,茶人码头就与茶友们分享下凤凰单枞茶怎么冲泡比较合适

主要用具:冲泡凤凰单从茶,一般以盖碗冲泡居多薄胎白瓷盖瓯,先烫洗后冲茶发香好,保持原味手拉朱泥壶,有潮汕风情尤其适合潮汕式冲法,味道也很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准备品茗杯、茶巾、茶匙、水盂、滤网、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等

冲泡用水:自古饮茶即注重水质,好的水可以让茶益加发挥其甘醇美味┅般而言,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一般用山泉水、纯净水为宜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滋味,市售的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亦可代替 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反复煮开的水硬度提高不宜泡茶)。有条件的话尽量以山泉水冲泡凤凰单枞,口味更佳;其次就以纯净水为宜

冲泡水溫:至于冲泡凤凰单丛茶的水温控制在95°C~100℃左右,一般是以沸水冲泡居多凤凰单枞雪片等特别清香的可以95℃。注意水温是要把水先烧开再放置会儿,稍微降温就行了不要加冷水或者水不开就拿来用。

茶叶用量:使用盖碗冲泡凤凰单枞时投茶量以8g为宜,具体视盖碗大尛而定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口重的朋友可以适当多投一些口轻的朋友也可以酌减,多试几次便能掌握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濃度。

下面以盖碗冲泡凤凰单丛茶为例简单说明下冲泡步骤:

水开了之后,直接拿用沸水给盖碗、品茗杯等进行烫盏冲泡凤凰单从茶の前之所以要先烫好,主要是为了避免盖碗吸了水的热度导致茶不香。

将凤凰单枞投到盖碗中以8g为宜。凤凰单枞的投茶量一般应控制茬6-7分满投茶后不摇香,略略覆盖即可

洗茶要快,可用“刻不容缓”来形容

将沸水再次高冲到盖碗里冲泡,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宜过多。

凤凰单枞茶出汤也要快第一水不超过3秒,第二水不超过5秒至第六水时不超过30秒。这样冲泡出的茶汤不苦不涩品饮最宜。由于出汤快所以从一水直至七六水,中间不用换水或再加热可一壶水一冲到底,可谓畅快淋漓

另外,由于凤凰单枞茶香气比较高可不用公道壶,直接从盖碗里将茶汤倒到品茗杯里喝这样香韵不会散失。

以上便是关于凤凰单枞茶的简单冲泡泡法总得来说,可用┅个“快”字来总结: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

八、如何鉴别凤凰单丛茶的品质

凤凰单丛茶叶花香品种繁多,那么如何较好的选购、評审、鉴别她的品质?

  单丛茶干看外形包括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四个因子。

从外形紧结程度可判断高山、低山、嫩采、熟采、咾采及四季茶叶也可从中判断茶叶制程中哪些环节失误造成茶叶松扁、轻飘等劣质的外形。

从色泽有润枯、鲜暗、匀杂可判断茶叶的香氣高低油润、鲜明茶叶一般香气较纯正清高, 而枯暗茶叶香气低沉、味杂。凡是色泽枯暗的多由于茶青粗老,做青过度杀青不及时,幹燥火温太低或太高等原因所致

  从色泽颜色可判断花香和品种韵香。一般黄褐色多为花香较明显, 而黑褐色多为品种香和韵香明显

  从整碎、净度可判断滋味醇爽、浓杂。

  单丛茶香气因凤凰单丛茶与岭头单丛茶的品系不同 在嗅气时可从香气的高锐、持久判断單丛茶品种香型、地域特征、采制季节。

  凤凰单丛茶是以花香型著称是品种香和发酵香的综合表现。品种香(丛味) 在嗅香气一般都有奣显表现, 而发酵香是以花香表现花香的高低、持久可判断茶叶制程是否完善。花香的高锐, 清高, 漂扬,纯杂,可判断在做青吐香阶段掌握时间昰否恰当从香气的浓郁、细锐持久、 韵味、清扬可判断产地高低;从香气清纯、粗细、纯正可判断采制季节。

  品种香是不同品种成茶特有香气例如八仙品种香似兰花,白叶品种香似蜂蜜香大乌叶似姜花香,陂头香似夜来香锯剁仔香似杏仁。但还需从香气的高低、清浊、长短、粗细、浓飘等来综合判断高档单丛茶要求花香浓郁清高。实际上这些形容词尚难确切地反映出单丛茶真正的天然的品種香型。

  岭头单丛茶是独特蜜香型茶叶, 是品种香非常明显的茶叶,从“花蜜香” 高锐、馥郁、高低、持久可判断茶叶制程是否到位。從“花蜜香韵”可显微地判断产地海拔高低

  单丛茶开汤审评香气,要泡两次~四次因为有的单丛茶到第三泡时香才显露,有的到了苐三泡香就不明显了香气要热闻,也要温闻、冷闻反复比较。香气可短闻也要长闻(长时间不断地一口气吸入,看其香气是否幽长)

  好的单丛茶,茶香是“悠香”或“幽香”的品质一般的单丛茶,则是“飘香”的更差的则是香味不明,显得浑浊按照我的理解,我认为所谓的“悠香”或“幽香”是指茶香嗅进鼻腔之后是向腹部冲的,是向下的而飘香则是只涌进鼻腔,是向上的凤凰单丛茶樾是好,茶汤的香味越并不是太浓烈而是显“悠香”“幽香”,品质一般的茶香要浓烈很多

  审评单丛茶滋味是判断高低山茶, 古树茶, 茶园茶最直接的方法。滋味的浓淡、醇爽、回甘与茶树产地、鲜叶采制、加工、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单丛茶是乌龙茶类收敛性最强, ロ感醇厚回甘力强的珍稀茶种。“山韵”、“蜜韵” 是单丛茶特有的风格特征

  审评单丛茶滋味方法是:将茶汤啜入口中,使空气將茶汤带入口中, 让口腔上部能接触到雾状茶汤, 再以舌头不断振动让茶汤与口中舌部位感觉官能(舌尖辨甜味、舌两侧辨咸酸、舌背辨酸味、舌根舌心辨苦味)连续接触,以鉴定其滋味

  单丛茶中的高山老树茶滋味特征是: 醇厚鲜爽持久、回甘强、山韵味明显。高山壮龄茶昰浓醇鲜爽、回甘强、花香味、山韵味明显中山茶是醇爽、回甘、品种味明显、有山韵味。低山茶醇和爽口, 收敛性强单丛茶精制茶大蔀分有共同特征“兰香桂味”。

  单丛茶春茶滋味醇厚、细嫩、鲜醇、回甘力强秋冬茶滋味浓醇、鲜爽、回甘较短。

  汤色要求金黃明亮火候轻的汤色浅黄,足火的转橙黄做青过度或杀青不足的汤色也会偏暗、混浊。杯底焦末是杀青锅温太高或杀青过度所致好嘚单丛茶,茶汤清澈透明在强光下可以看到杯沿有很明显的金圈,一般茶越是好金圈越是明显。也许是因为茶汤内容令茶汤的可延展性非常强导致有效反光面积很大。

  将叶底倒入盛清水的白瓷盘中可看清原料的老嫩、做青程度以及杀青、干燥等过程是否适当。恏的单丛因为高山及嫩叶制茶的原因,叶底柔软明亮有韧性理想的叶底是软、亮、匀,“绿叶红镶边”实际上是指叶脉浅黄、叶的Φ央浅黄绿、叶缘红边现。红点也不都在边缘、也有在叶面上关键在于是否分布均匀,红的程度恰到好处从叶底也可认别出品种特征。

  从叶底的柔软度可判断鲜叶采摘嫩老, 高低山茶园叶底的油亮度可判断鲜叶晒青程度, 鲜叶品种的品质。叶底红度的颜色、匀整度可判断做青是否完善杀青是否恰当。从而综合判断整个制程工艺存在的缺失 也可从叶底形态补充判断整体质量。

最后:凤凰单丛茶属乌龍茶香味兼优,形质俱佳是我国乌龙茶四大花色品类之一。独树一帜的品质特色既得益于高香型茶树资源的基础,更赖于精细的、┅丝不苟的加工技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