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s-IS—LM模型推导式的基本含义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濟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汾析
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
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的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濟的影响
该课程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应能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經济现象和问题
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并为深入理解其它经济和管理类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
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由于宏观經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個量分析方法
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
宏观经济学中涉及的模型较多
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从微观分析方法向宏观分析方法转变
宏观经济学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它涉及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出与产出的增长和波动、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与汇率及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等

重点研究影响消费和投资、工资和物价变动的决定、货币和财政政策、国际收支和汇率等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


分别是: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踐;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八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