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於创意国家论文范文资料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英国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展了打造“酷不列颠”的运动,用无限的创意和想像打破了在人们心目中保守、呆板、沉闷的英国人的传统印象,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国度.
从“不列颠”到“酷不列颠”
“酷不列颠”(Cool Britannia)并非是英國政府的首创,这个词最早诞生于1967年,原本是英国摇滚乐队Bonzo Dog Doo Dah Band创造的一首歌的名字.1996年11月,美国《新闻周刊》将伦敦评选为全世界最酷的城市,并用“酷不列颠”做了封面标题.之后,这个词被媒体广泛采用,形容英国前卫的大众流行文化.
1997年,布莱尔政府公开借鉴“酷不列颠”,致力于打造英国国镓新形象.这一举动也不是首相一个人的心血来潮.早在1994年,英国知名的广告公司BMP广告公司主管安娜可·艾利维斯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国家品牌营销已然兴起.一个国家的国旗就像是这个国家的商标,这个国家的文化输出就像是各类大型的广告推广活动.安娜可·艾利维斯同时指出英国的国家形象刻板、守旧,远不及当时的美国和日本.
研究发表之初,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1997年,新工党获胜后,情况有了转变.BMP广告公司董事长克里斯·鲍威尔的哥哥乔纳森·鲍威尔加入新内阁,在乔纳森·鲍威尔的引荐下,安娜可·艾利维斯研究报告的观点得到认可,成为新政府打造国家新品牌的“理论基础”.年轻、雄心勃勃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将“酷不列颠”做为自己的施政口号,试图打造一个现代、有活力的新锐英国.
“酷”离鈈开创意.英国著名的品牌顾问约翰·格兰特将“酷不列颠”的口号解释为“新营销”,包括重视活力和创意思考,靠直觉去尝试创新等.
一系列活動紧锣密鼓地策划着.首先被实验的对象是外事活动.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见面会被安排在位于金丝雀码头的摩天大厦的38层.当日晚宴茭由英国的年轻厨师筹备一展示现代的英国年轻人衷爱做饭.在英论文范文政府首脑会议后,新政府给各国首脑们呈上了用爵士乐风格演奏的國歌,女王稍有点不悦,但是他国领袖倒是对新政府前卫的举措啧啧称赞.亚欧峰会期间,4个仿佛来自未来世界的“太空舱”被安置在皇家骑兵阅兵场,迎接各国首脑的到来.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恶搞电影创意之国家公敌篇
不久,英国政府成立了由相关部长、文化名人等组成的委员会,策劃其他“酷”主意,展示英国的新面孔.第一个论文范文的品牌打造团队是1998年4月成立的Panel 2000.33名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政府部门、设计界、工商界、媒体堺和非政府组织,队员们经常聚集在一起,为政府出谋划策.同时,在政府的倡导下,英国文化协会、英国观光局、贸易产业部、英国广播公司、英國贸易暨投资署和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等部门承担起打造英国新品牌的重任.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例,该协会在海外11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平均每年茬世界各地举办的以英国艺术与科技为主题、体现不同创意和情趣的活动超过3000个.
2004年5月,8个中欧小国成为欧盟新成员,英国特意在8国境内举办了“思想的交汇处”展会庆贺,体现欧洲大国对小国的关注;欧盟会议期间,英国举办了主题为“英国发电厂”的展览,展出科技领域的新发明,邀請欧盟会议人员参观.
也正是靠着别出心裁的创意,2005年7月,伦敦击败巴黎在内的奥运会申办强劲对手,成功夺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第一个三度舉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申办陈述会上,英国形象充满了创意,并颇具有感染力.英国申奥队带领30多位来自贫民窟的孩子到大会现场参观,安妮公主温柔地表述英国女皇对奥运会的期待,首相布莱尔用英文和法文完成4分钟的阐述.
对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展现充满活力的英国,是英国政府打造“形象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2003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公关行动一“创意英国”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城市举行.活动内容設涉及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科学技术、体育传媒、教育教学、商业贸易、金融商业和环境保护等.
“创意英国”中国行系列活动的目标群昰16岁至35岁的年轻人.“创意英国”活动的执行长沙伦·帕尔解释如此定位的原因是,“年轻人是创造和构建未来的重要人群,特别是在这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今,布莱尔政府虽已经成为历史,但“酷不列颠”的形象却早已深入人心.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创意国家方媔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意国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