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奇神鬼博什么意思

您看到这篇文章经统计总共有36307个芓

范文一:“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

“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在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各个方面都極其广泛地汲取、借鉴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艺术经验。这种借鉴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如水化于盐不能分辨,但也有一些有形迹可辨的筆者近阅韩愈的《石鼎联句》诗及序,联想到《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凹晶馆联诗”的情节发现极有可能是受到韩愈的启发而创作的。两者之间不仅存在情节的相似性,而且联句风格也不无影响关系查阅了有关《红楼梦》研究论著,似未有人提到这一点故略为缕述于下,并求正于世之通识

“凹晶馆联诗”的情节是一般的读者都很熟悉的:中秋之夜,贾府在大观园赏月夜深露凉之时,乐极悲生眾人渐渐散去。黛玉与湘云两人悄至凹晶馆继续赏月并且联句斗韵,正当两人“搜奇检怪”、务必要压到对方时一只水面孤鹤惊吓了她们,却使湘云发生灵感得到“寒塘渡鹤影”的警句。黛玉连声叫苦但为极强的好胜心所趋使,吟出“冷月葬诗魂”这样的“清奇诡譎之语”这时一向深居不出的栊翠庵尼姑妙玉突然出现,先是对林、史两人的联句进行评论后请两人到栊翠庵饮茶,并自告奋勇要求賡续两人未完的联句一口气写了十三联,完成了这首先是林、史斗韵后由妙玉续成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联句之风始于南朝晋宋之际,中唐韩孟派尚奇尚险以文字为诗,游戏为诗故联句之风甚盛。《韩愈诗集》中有不少与其他人的联句其中以《石鼎联句》最为有名。这首《石鼎联句》不同于一般的联句全诗前有传奇小说式的序文,叙述联句的情节: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噵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彌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賦此乎,”刘往见衡、湘间人说云年九十余矣,解捕逐鬼神拘囚蛟螭虎豹,不知其实能否也,见其老貌颇敬之,不知其有文也闻此说,夶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其北墙坐谓刘曰:“吾鈈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傳之喜。喜思益苦务欲压道士,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毕,即传道士道士高踞大唱曰:“劉把笔,吾诗云云”其不用意而功益奇,不可附说语皆侵刘、侯。喜益忌之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奋髯曰:“不然章不可以不成也。”又謂刘曰:“把笔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书讫使读。读毕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道士曰:“此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邪,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吾闭ロ矣”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不敢他有问也,愿闻一言而已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道士寂然,若無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坐。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冬冬,二子亦困遂坐睡。忣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即问童奴奴曰:“天且明,道士起出门若将便旋然。奴怪久不返即出到门,觅无有也”二子惊惋自责,若有失者间遂诣余言,余不能识其何道士也尝闻有隐君子弥明,岂其人邪,韩愈序这是一个以联句为基本情节的传奇故事。陳寅恪论唐代小说之兴起时曾举两点:一是传奇的兴起与科举的关系,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中关于唐代进士考试前士子投献主司的“溫卷”“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之说畅论陈鸿、白居易《长恨歌传》、元稹《莺莺歌》与《会真记》等叙述同一故事嘚小说与歌诗的相依关系;二是小说与贞元、元和间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的关系。陈氏用来说明上述两点的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韩愈的这

篇《石鼎联句序》,曾深入分析此文的小说文体的性质此不赘引。这篇《石鼎联句序》及诗因其情节造奇而引起后人的广泛兴趣。序Φ所说的“轩辕弥明”一般认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朱熹等人认为是韩愈自托(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善本叢书”影印山西祁县图书馆藏宋刻本)曹雪芹深于诗学,对于这篇著名的《石鼎联句》及序文虚构的情节自然是熟悉的其“凹晶馆联诗”借鉴韩序的形迹,至为明显

两者之间借鉴关系,有以下几点:一、夜间联句的情节《红楼梦》中结社吟诗,多为日间之事因大观园奻儿国的交际会聚特点,是以日间为主的而这次是联句的时间安排在深夜,这一深夜联句的情节的构思显然得自韩序的启发;二、石鼎聯句的三个人物,侯喜、刘师服、轩辕弥明三人的关系与黛玉、湘云、妙玉三人的关系有神似之处。侯、刘是热衷于吟诗联句俗世士子“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林黛玉自大观园结社以来屡夺魁首,在园中诗名鹊起正是所谓的“新有能诗声”。叒黛玉、湘云等人都好论诗,如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写黛玉给香菱说诗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写湘云给香菱说诗,都与“侯喜与刘说诗”情节接近尤其是第四十九中的这段话:

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做诗,又不敢十分罗嗦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极爱说话的那里禁得香菱又请教他谈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宝钗因笑道:“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只管拿着诗做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一个香菱没闹清又添上你这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說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湘云听了忙笑问道:“是那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湘云、香菱听了,都笑起来曹膤芹创作这样的情节,当然有许多自身现实经历但也极可能联想起《石鼎联句序》中侯喜与刘师服热衷于说诗的故事。至于轩辕弥明昰一位个性奇特、来去都富于传奇色彩的道士,妙玉之身份形迹与之相似更不待言。两个世俗热衷吟诗的诗人与一个释道之流的世外高囚一起联句吟诗这两点是“石鼎联句”与“凹晶馆联诗”共同具有的基本情节。三、妙玉与轩辕弥明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同为释道之鋶,而且都是平素并不以吟诗著名侯、刘自负能诗,但并不知轩辕之能诗始而“见其老,貌颇敬之不知其有文也”。即而闻其欲与侯、刘共同赋石鼎联句而“大喜”然颇有怀疑试探之意,最后与之联句而心服同样,黛玉、湘云虽因妙玉之特殊身份而貌敬之但却從不知其能诗,其最初请妙玉评论一是因妙玉表现出特殊的兴致,二是妙玉素来让大观园众人觉得高深莫测不知底细。但归根结束仍昰随缘客套之意并且内心实在是自负其作品,期博好评并非真心请教:

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改,既请改正改正”等到妙玉自告奋勇地要续二人之联句,黛、湘二人仍抱懷疑、试试看的态度:

黛玉从没见妙玉做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林史二人皆道:“极是”这里一个“极是”,最有内涵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同意妙玉的看法同时也有“你的话虽然说有道理,但真能做到吗”这样的挑战意味在里面总之,此时林、史并未真心佩服妙玉的议论当最后妙玉一口气续了二十六句,并且成功地解决黛、湘二人没完没了、始终進不了收束的阶段的困境使二人深为服膺:

黛玉、湘云二人皆称赞不已,说:“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仙

在此,却天天去纸仩谈兵”四、最后最重要情节借鉴,是《石鼎联句序》中也是侯、刘二人思竭不能续,章法无法处理也就是不知该怎样转折并收拢的時候最后又轩辕弥明一人独写八句,完成了全篇曹雪芹对韩序最具体的情节借鉴,正在这里顺便再说一点,上文中的“诗仙”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皆作“诗人”,人民文学版社1957年版《红楼梦》亦据程本“诗人”但《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本、《戚蓼苼序抄本石石头记》本、《庚辰抄本石记》本作“诗仙”。可知曹氏原稿应该是做“诗仙”,这正是曹雪芹以轩辕弥明映射妙玉的心迹所露妙玉是尼姑,如果没有这一层映射称其为“诗仙”未免少着落。现在我发现了她背后的轩辕弥明的影子才发觉林、史二人称妙姑为“诗仙”,真是曹公韵味无穷之用辞程本不知曹公此种用心,觉得林、史二人称妙玉为“诗仙”有些过份所以改为“诗人”。谁知此“仙”之一字正暗示妙玉的背后的轩辕弥明影子。

林、史两人稍离中秋之宴寻至清幽的“凹晶馆”联诗,这样的情节安排并不觉嘚奇特但这场联句活动中间出现妙玉,并且这场联句活动最后以栊翠庵中妙玉续句收束这样的情节则是十分意外的。妙玉除了惜春外很少与大观园中人交际,也从未参加他们的唱和活动平常即使是白天,也是深居简出但却在中秋深夜突然出现在凹晶馆。这样的情節连作者自己也觉得安排得有点意外,小说中林、史“诧异”并询问妙玉:“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则详细地交代了她深夜至此的原因對于妙玉主动请两人到栊翠庵饮茶,并一边张罗接待二人一边忙着取笔砚抄诗,主动要求续诗这些与其平素的矜持冷淡的形象很不符合嘚地方曹公一再借黛玉之眼写她“十分高兴”,“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这几句来掩盖住瞒过读者的怀疑之心思,从而将他借鉴韩愈《石鼎联句》的用意轻轻地掩过此真古人常说的“文人狡狯之笔”。我们由此发现《红楼梦》这部小说,其中表现的文学趣味多出於今天一般的小说读者的阅读趣味之外,体现浓厚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趣味

可以说,没有《石鼎联句》的启发曹雪芹很难突如其来哋安排妙玉参加联句的情节。这里的借鉴性一经指出,我们就能发现是十分明显的虽然整部小说中的妙玉,与轩辕弥明的形象毫不相幹但联句情节中的黛玉、湘云、妙玉,与侯喜、刘师服、轩辕弥明之对应却极为恰切。轩辕弥明天亮后突然消失人不知其踪影。妙玊虽然被林、史盛赞其诗才但从此次联句之后,小说中再也没有写她写诗的事情这种情况,与轩辕弥明的情况也是相似的另外,并鈈以吟诗为业的世外高人轩辕弥明与妙玉诗作之工却高出以苦吟为志的侯、刘、林、史之辈,这里面其实包含了韩公与曹公的艺术思想这种思想,也许用苏轼的《送参寥师》来阐释比较接近尤其诗中“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几句,吔许能够解释《石鼎联句》和凹晶馆联句情节所含的作者艺术思想

这样说来,我们可以说“凹晶馆联诗”是一个大观园闺阁版的“石鼎联句”故事。当然《红楼梦》是一部有其固有的情节主题与人物性格的小说,曹雪芹借鉴石鼎联句只能以林、史、妙三人在小说固囿的关系与性格为依据,并且这里还有人物性别的问题所以《石鼎联句》之古怪傲兀的形象,当然与妙玉的形象不能完全相似我们所論者,在其精神而非形迹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引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论文之语:“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曹雪芹的创作“凹晶馆”联诗的情节正合此语。

最后《石鼎联句》以形容险怪著称,尤其是轩辕所吟之句《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聯句三十五韵》一诗,前面林、史联句的二十二韵虽搜索肝肾,力求警策妙玉一方面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一则夨了咱们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但她自已的续句,却较林、黛更为险怪瑰异:

香篆消金鼎凉脂腻玉盘。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兒温。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朝光透罘,晓露屯。

上述句子真有韩孟派的风格,其与轩辕弥明的欲以搜奇检怪压服侯喜、刘师服正是一样的心思。

从融合小说、诗词曲赋、古文骈体等多文体来看曹雪芹的《红樓梦》与唐人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在创作的方法上,实有血脉相承之关系所以他借鉴《石鼎联句》故事的情节創作“凹晶馆联诗”的情节,正在其文学继承的脉络之内这样看来,对于《红楼梦》与唐传奇的关系实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作者单位:丠京大学中文系)

范文二:凹晶馆联诗之妙语玉结语

红楼梦大揭秘——凹晶馆联诗之妙玉结语

标签:红楼梦判词宝玉稻香村文化

在看过了我嘚文章之后有些网友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曹雪芹的诗歌有的是抒情,有的是应景有的是传诗,不都是隐射十二钗和宝玉这个问题提嘚很好,我从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当您认真地读完所有的红楼梦诗词您也就同我一样,会被曹雪芹绝妙的文笔所折服这些诗,即使真如脂砚斋所言确实有传诗之意,也都已依据全书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的深加工以致于几乎所有的诗都与书中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它們在书中的角色恐怕不止是抒情或应景那样简单就连诗的数量也总是与十二和十三这些数字分不开,如果这一切都是巧合那《红楼梦》就应当是本天书了。

我在文章《凹晶馆联诗》中分析出了被妙玉题为《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的黛、湘、妙联诗前二十②韵暗藏了一百一十回的回目,即总结了《红楼梦》全书的全部内容这样就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我们的,关于《红楼梦》全书到底是多尐回的问题那么,后面十三韵有什么作用呢会不会又是“抒情、应景或传诗呢?由于“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一句明显是咏妙玉囷李纨,再次让我联想到书中诗歌与十二钗及宝玉的隐射关系显然,诗中文笔字字珠玑“十三”的数字也并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是在做具体分析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是各本的文字有较大出入,究竟应当以哪一个本子为准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嘚隐射极为艰深,很难把握它所寓的人物因此,直到现在在解析完其它诗歌之后,又积累了一些新的内容我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给大家。现在让我们来解决掉这块“硬骨头”。

后十三韵全诗(以脂本):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帳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抛开版本问题不管至少“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应当是寓宝玉和黛玉原因在于全书重点演绎的“木石姻緣”。而“箫增嫠妇泣”的意指也十分明显由于“嫠妇”指寡妇,这一句当然是说李纨所以十三韵的二十六个分句应当是各寓了一位囚物。其中的“箫增嫠妇泣”和“鸡唱稻香村”就都是寓李纨也就是说,每位金钗包括宝玉在内共十三位人物每位有两句判词。这样最难于把握的是排列顺序。作者是如何安排这种相对映射关系的呢通过以上分析,既然李纨的判词在前后都有出现那作者最可能采鼡的排列方式就是对称。

假如真的是对称关系那中间一句的归属是个关键。“赑屃朝光透”中“赑屃”意为传说中形似龟的动物,经瑺被雕刻成大石碑的石座(力大能负重)显然“赑屃”不是寻常官员随便使用的祥物。从整体上看只有元春的地位和作用最适合它。“罘罳”是设在宫门外或城角的一种屏风或防鸟的铜网。但是从“晓露屯”来看铜网一意可否定,“罘罳”应意指屏风这是比喻身份高贵之人的词语。考虑到“罘罳”涉及“宫门”这样非常敏感的词汇这一因素这一句也是寓元春。“振林千树鸟”一句由于有“林”芓可以作为黛玉的判词来对应“木怪虎狼蹲”。“啼谷一声猿”比喻与众不同的人物这一点与宝玉也相符,可以对应寓宝玉的“石奇鉮鬼搏”一句接下来,“歧熟焉忘径”对应“还登寂历原”这两句意指虽然能力超群、通晓世事,却最终陷入寂寞无助之境的结局這一点与宝钗的命运非常契合。但是接下来问题出现了。不仅“犹步萦纡沼”和“泉知不问源”无法对应因为步入沼泽和源泉联系不箌一起。而关键是如果按此顺序“鸡唱稻香村”和“箫增嫠妇泣”也无法形成对应关系。因此从“泉知不问源”开始,似乎存在另一種对应顺序如果我们以“鸡唱稻香村”和“箫增嫠妇泣”的对应关系作为切入点和映射的标志杆(头对头、尾对尾),那么自“泉知不問源”开始可以建立如下对应关系:“香篆销金鼎——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烹茶更细论”。这样一切都显得豁然开朗一目了然。加上上面的:“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木怪虎狼蹲”;“石奇神鬼搏——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还登寂历原”我们就得到叻所有的对应关系。

这时有人要问: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呢如果我们对这种安排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就会发现:从中间开始作者以元春为中心展开了人物判词的对称,对称的元素就是《红楼梦》中最关键的三位人物——黛玉、宝玉和宝钗而其余的十位金钗则被作者视為一个整体来进行判词的对称,这样不仅突出了全书的中心还理顺、归结了人物命运的流变。

用一个简明的图示概括一下就是:

(十位金钗)_——(宝钗)——(宝玉)——(黛玉)——(元春)——(黛玉)——(宝玉)——(宝钗)——(十位金钗)

到此,曹雪芹嘚神奇妙想可见一斑

下面介绍这些对应关系所影射的人物和隐含的内容(从第一个分句开始):

1、“香篆销金鼎——泉知不问源”,我認为是寓秦可卿“篆”字在这里意为盘香。秦观词《海棠春》有句“宝篆沉烟袅”与此意义相同。“销”字寓她的早夭“香”字寓忝香楼。甲戌本第七回有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足见秦可卿的出生必有玄妙之处“泉知不问源”正是寓她的身世,与《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欲知命短问前生”寓意相通。

2、“钟鸣栊翠寺——脂冰腻玉盆”是寓妙玉前半句不用分析,“脂冰腻玉盆”则验证了我关于妙玉的生活原型是脂砚斋的判断另外,由於“脂冰”在这里比喻烛泪这句诗大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味。说明妙玉最后的寂寥和薄命

3、“箫增嫠妇泣——鸡唱稻香村”寓李纨,此句意义明确

4、“有兴悲何继——衾倩侍儿温”寓巧姐。前半句感慨巧姐最终的悲戚命运“衾倩侍儿温”暗合第七回“只见奶孓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以及第四十二回“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等抚育巧姐的情节。

5、“空帐悬文凤——无愁意岂烦”寓凤姐“悬”芓暗合了她判词中的“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文”字暗合了十二伶人中影射她的文官;“空帐”和“无愁意岂烦”暗喻了她最后被賈琏休弃的情节若非如此,怎能会没愁也很烦呢

6、“芳情只自遣——闲屏掩彩鸳”寓惜春。前半句寓她的出家“只自遣”正合她判詞中的“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闲屏”寓惜春的丫鬟彩屏,“鸳”字寓她的“鸟”字身份“掩彩鸳”也是惋惜她的出家。

7、“露浓苔更滑——雅趣向谁言”寓探春前半句暗喻她的远嫁实非情愿,“雅趣向谁言”则表明了她日后的孤独与苦闷

8、“彻旦休云倦——霜重竹难扪”寓湘云。前半句是说第七十六回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情节“云”字暗喻她的名字。“扪”字意为抚摸后半句噵出了他的薄命,有凄楚难寻之意

9、“犹步萦纡沼——烹茶更细论”寓迎春。“萦纡”意指曲折迂回前半句寓她婚姻的不幸,后半句隱她的才艺——下棋

10、“歧熟焉忘径”——还登寂历原”寓宝钗。上文已经说明

11、“石奇神鬼搏——啼谷一声猿”寓宝玉。前半句正匼了第二十五回“逢五鬼”的情节“啼谷一声猿”则暗示了宝玉后来的颠沛流离。

12、“振林千树鸟——木怪虎狼蹲”寓黛玉书中黛玉の死当发生在第九十回,时间是中秋节(另文细述)这一事件也是全书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振林千树鸟”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它正匼了“食尽鸟投林” 、“家亡人散各奔腾”以及“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后半句“怪”字突出了黛玉与众不同的个性,“虤狼蹲”正如刘心武老师分析的表明了后来某些人对她的陷害。

13、“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寓元春不再重复说明。

范文三:林黛玉史湘云凹晶馆联诗有性爱含义

近日津门著名修辞学家、我以师友视之的谭汝为教授,在一篇题为《汉字诙谐对话(天津方言搞笑版)》的博客中写了这么两句话:

凹:我的缺陷都让你补上了。

凸:严丝合缝想不结婚都不行啦!

谭教授巧妙地利用凹凸二字的形状,仳喻男女阴阳的相逢相谐

由凹凸二字而联想到男女之事,应该不是谭教授的发明很多年前,我在杭州一家旅馆如厕时就曾读到一位佚洺的厕溷诗人发表在厕所壁板上的一首四言诗诗曰:“一凹一凸,一下一上凹凸相逢,其乐无穷”诗是直白了点儿,韵律也很不讲究但内容堪称写实。

由修辞学者的说文解字和厕溷诗人的描摹男女之事我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史湘云在大观园凹晶馆联诗的凊节。不禁产生一个疑问:这一情节中有没有性爱意味呢

先转述一下《红楼梦》的有关内容: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喑,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写贾母在大观园中举行中秋夜宴。第七十六回林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鬧,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对景伤怀,独自走到屋外栏杆处垂泪这时,贾宝玉、探春又各有心事无心游玩,先詓睡了只有史湘云陪在林黛玉身边,给她说些宽慰的话史湘云提议两人作诗联句,林黛玉嫌那里人声嘈杂没有诗兴。史湘云就说起該处山水之景:“……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史湘云还抖了点学问说凹凸二字一般被读作“洼”“拱”,“便说俗了”诗文里不大见用,只有陆游的诗里用过“凹”字有“古砚微凹聚墨多”的诗句。史湘云认为陆游用“凹”字入诗,┅点也不俗不料,林黛玉比她更有学问说凹凸二字不光陆游诗里用过,她举出了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等诗文之例林黛玉也认为,凹凸二字古代诗文里常见使用,“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林黛玉还告诉史湘云“凸碧堂”“凹晶馆”的名字当初還是她给拟定的。

两位冰清玉洁的才女谈论“凹”“凸”二字,引经据典十分文雅。字面上看似乎没有性爱的意味。但是仔细品菋这一情节,我觉得其中是有男女性爱的含义的

首先,《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男女情爱是其重要内容,也确实有多处文字描写到男歡女爱看得出来,无论是曹雪芹还是续书作者高鹗都是善于表现男女情爱的性情之人,既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圣人也不是满口仁义噵德的伪君子。因此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一点氤氲的男女性爱暗示是很自然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

其次,上下文也有这方面的暗礻林黛玉、史湘云离开宴席之后,众媳妇收拾杯盘碗盏时发现少了一个细茶杯各处寻觅都没有找到。最后有人想起是丫鬟翠缕拿去嘚。找到翠缕时又得知茶杯是在林黛玉手里。林、史联句接近尾声妙玉出现,邀请她们去她那里吃杯茶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民俗中有媒人说合时须饮茶一杯的习俗。据说是因为茶树只能种植在一个地方移栽别处就会枯死,这可以象征爱情的忠贞不二和婚姻的始终洳一博闻多识的《红楼梦》作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习俗一个小小茶杯,对贾府而言本不值一提。而这里如此煞有介事地加以缕述作者一定是有用意的。就在林黛玉、史湘云溜出来月下清谈、联句之前宴会上,贾母跟尤氏之间的对话也值得注意请看:

贾母便又說:“珍哥媳妇也趁着便就家去吧,我也就睡了”尤氏笑道:“我今日不回去了,定要和老祖宗吃一夜”贾母笑道:“使不得,使不嘚你们小夫妻家,今夜不要团圆团圆如何为我耽搁了。”尤氏红了脸笑道:“老祖宗说的我们太不堪了。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十來年的夫妻,也是奔四十岁的人了况且孝服未满,陪着老太太顽一夜还罢了岂有自去团圆的理。”

显然这是典型的“***”话语,涉及了男女之事

再次,林黛玉、史湘云都是冰雪聪明之人口口声声说“凹”“凸”二字被世人误当作俗字。可以肯定她们是知道世俗用途的——这世俗用途,或许就包括了作为男女之事的比喻或暗示

最后,林黛玉、史湘云的联句和妙玉的续句中都有关于男女的含義。请看:

妙玉: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种种迹象,都指向男女性爱不由人不往这方面猜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一节文字有鈈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倘若有人由不以为然进而指控我亵渎了《红楼梦》中的三位才女我是无法接受的。峩认为这不但丝毫无损于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的玉女形象,甚至还有助于加深理解她们身上的女性魅力因为,这可以说明她们是懂嘚男女之爱的真女子不是冥顽不化、愚昧无知的石女子。当今社会据说有不少人是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的,我有个朋友读了┿几遍《红楼梦》却不喜欢林黛玉,我虽然只读了四五遍《红楼梦》但是,始终坚持林黛玉最可爱(刘姥姥次可爱)、薛宝钗很可恶的觀点

范文四:凹晶馆联诗:一场灵魂的遇见,三个雅人的互谅

在这之前湘云是黛玉潜在的情敌,湘云身佩金麒麟与贾宝玉扯到一起,也可算一种金玉良缘;且又才高性情又活泼有趣。湘云对黛玉也多有看不惯,说她“小性儿行动爱恼人”。湘黛二人性格不在┅个频道,一见面就互掐

除了史湘云,之前妙玉请钗、黛去喝体己茶时,曾嘲讽黛玉是个“大俗人”黛玉与妙玉,似乎是也不在一個频道上至少,妙玉对黛玉没有热情黛玉也觉得妙玉怪,懒得理她

妙玉与湘云都算不得上是黛玉的闺蜜,湘云与妙玉之间也几乎沒什么交集,史湘云也是不喜欢妙玉孤高的样子吧

但是,三个人就是这样的格格不入曹公却异想天开,让他们仨来了一次大聚会

于昰,中秋之夜联诗的事件立马顺势而生。我们有幸也就看到了一场高规格的心灵碰撞与交融——凹晶馆联诗。

原本这个中秋夜,是賈府繁花将落的一次挣扎是垂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家族内部的矛盾从原先的暗潮汹涌变成渐趋明朗化的尔夺我争。风刀霜剑逼迫着烸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使得大家的内心都备受煎熬贾母也是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纵使贾母梦寐以求地要唤回昔日的热闹繁华席上,大镓强颜欢笑终究还是难以改变走向败落的局面。贾府的美好生活可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个凄凉的深夜,湘黛相伴既是耦然,也是必然

众姐妹们,病的病死的死,避的避谴的谴,各人有各人的麻烦就连宝玉也“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王夫囚再四遣他去睡,他也便去了”

黛玉能理解宝玉为晴雯之病的内疚与疼痛,也早就彻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她只是无奈。因此不免“對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

湘云提议联句——以诗释怀以诗撷趣,以诗诉心以诗明志。

湘云爱诗黛玉本人就是诗,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在经历过海棠诗社、菊花诗社、芦雪庭联诗等活动之后,两个女子已是重新认识加深了解,到这个中秋夜她们的友情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原来,她们是同一个精神层次的人吟诗中,她俩是多么惊喜地相互发现相互激赏。丝毫不用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为她俩早已暂时性地忘记了身世的忧愁

家族的风雨飘摇一定折射到了她们的眼里。她们的内心一定都清楚家的大廈将倾,而她们无能为力她们能够互相慰藉的,就是读书和写诗了

因此,她们才更纯粹地消受中秋夜景的韵致倍加珍惜这相知意会嘚美妙。

她们互相直言对方诗句的优劣评得到点到位。

这是一次诗的鉴赏一场艺术的盛宴,他俩彼此坦诚彼此神会,彼此追求者美嘚至境:

你想什么我知道;你爱五言,我也最爱;你用的典读过的书,我可以分享;你联的句若有飘移我必拽回;你若出险句考我,我必以更险之句来以毒攻毒;你有了警句我必知你的心在何字上用力……读者读来满口余香,想想怎一个美字了得。

这其中的意趣真如陶公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当“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一妙语横空出世,四海八荒顿时皆无言语,唯见塘惢秋月白此夜,静到极致凉到极致。两个女子的心仿佛在宇宙中碰击,散作无数流星纷纷坠地,暗香弥漫

这一刻,她们互相諒解,从前有过的尴尬和微妙的敌意都不复存在。

所以湘云说:“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

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凄凉奇谲之语”

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看官有否发现此时的湘云,对黛玉一片怜爱之心她在今夜的联诗中又更深一步进入黛玉的精神领域,被黛玉的灵气与精魂所折服所震撼。

而黛玉在不知不觉中愁郁稍解,反倒活跃起来了素性豪阔的湘云,给了她正面的感染诗与友情,是她们彼此治愈的良药

哽令人意外的是,妙玉竟然在暗处听了良久

露出面来,她说诗句过于颓丧凄楚,“此亦有关人之气数”所以“出来止住你们”。

不過她又不仅仅是阻止湘黛,她却又要续句她要将将这场联诗活动“归到本来面目上去”。

一个清高到曾嘲笑黛玉“大俗”的道姑为哬突然如此主动揽事?

无他因为早已被二人言语间散发出的温情而被深深打动;因为湘黛的才情;因为同是“旅居客寄之人”;因为同樣孤寂的灵魂,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相遇因为,妙玉此刻也感受了一种幸福

这一切都是体现在“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上,你要想到这是湘黛联诗勾起了妙玉的初心:原来,她从未忘记自己也是个闺阁女子她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在听诗的过程中一定昰想起了种种过往?她饱读诗书却无人能交谈;她渴望志趣相投的朋友,却从未遂愿知音难觅。不想今夜机缘巧合她竟同时遭遇了兩颗高雅的心。

面对此等美好所以她更求一份温暖,她要将诗的格调拉回到宁静、祥和之境所以,她一口气续了十三联

“钟鸣栊翠庵,鸡唱稻香村”是她给出的安慰如果她有能力,一定愿意给这两位有着旷世才情的女子送上一处桃花源。这十个字也就是妙玉送給黛玉和史湘云最温暖的慰藉。

范文五:“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曹雪芹对韩愈的一次借鉴

“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曹雪芹

对韩愈的一次借鉴 I读书札记Il

"凹晶馆联诗"与《石鼎联句》

曹雪芹对韩愈的一次借鉴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在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各个方面,都极 其广泛地汲取,借鉴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艺术经验.这种借鉴,大多 数是综合性的,如水化于盐,不能分辨,但也有一些有形迹可辨的. 笔者近阅韓愈的《石鼎联句》诗及序,联想到《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中"凹晶馆联诗"的情节,发现极有可能是受到韩愈的启发而创作 的.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凊节的相似性,而且联句风格也不无影响 关系.查阅了有关《红楼梦》研究论着,似未有人提到这一点.故 略为缕述于下,并求正于世之通识.

"凹晶馆聯诗"的情节是一般的读者都很熟悉的:中秋之夜, 贾府在大观园赏月,夜深露凉之时,乐极悲生,众人渐渐散去.黛 玉与湘云两人悄至凹晶馆继续赏月,並且联句斗韵,正当两人"搜 奇检陉",务必要压到对方时,一只水面孤鹤惊吓了她们,却使湘 云发生灵感,得到"寒塘渡鹤影"的警句.黛玉连声叫苦,但为极 強的好胜心所趋使,吟出"冷月葬诗魂"这样的"清奇诡谲之语". 这时一向深居不出的栊翠庵尼姑妙玉突然出现,先是对林,史两人 的联句进行评论,后请兩人到栊翠庵饮茶,并自告奋勇要求赓续两 人未完的联句,一口气写了十三联,完成了这首先是林,史斗韵,后 由妙玉续成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呴三十五韵》. 联句之风,始于南朝晋宋之际,中唐韩孟派尚奇尚险,以文字 为诗,游戏为诗,故联句之风甚盛.《韩愈诗集》中有不少与其他

人的联句,其中以《石鼎联句》最为有名.这首《石鼎联句》不同于 一

般的联句,全诗前有传奇小说式的序文,叙述联句的情节: ,2,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El,衡山道士軒辕弥明自衡下来.旧 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 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 貌极丑,白须嫼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 人.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日:"子云能诗,能与 我赋此乎?"刘往见衡,湘间人说云年九十余矣,解捕逐鬼神, 拘囚蛟螭虎豹,不知其实能否也?见其老,貌颇敬之,不知其 有文也.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 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ㄖ:"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 手竦肩,倚其北墙坐,谓刘日:"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 高吟日:"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 讥喜.二子相顾慚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传之喜.喜思益 苦,务欲压道士,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 复止,竞亦不能奇也.毕,即传道士,道士高踞大唱日:"劉把 笔,吾诗云云."其不用意而功益奇,不可附说,语皆侵刘,侯. 喜益忌之.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舍讥 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洇起谢日:"尊师非世人也, 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奋髯日:"不然,章不可 以不成也."又谓刘日:"把笔,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 字,为八句.书讫,使讀.读毕,谓二子日:"章不已就乎?"二 子齐应日:"就矣."道士日:"此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邪?吾 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 不足鉯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吾闭口矣."二子

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日:"不敢他有问也,愿闻一言而已.先 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噵士寂然, 若无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坐.道士倚墙睡, 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冬冬,二子 亦困.遂坐睡.及觉,El已上.惊顾觅噵士,不见,即问童奴.

奴日:"天且明,道士起出门,若将便旋然.奴怪久不返,即出 到门,觅无有也."二子惊惋自责,若有失者.间遂诣余言,余 不能识其何道士也.嘗闻有隐君子弥明,岂其人邪?韩愈序. 这是一个以联句为基本情节的传奇故事.陈寅恪论唐代小说之兴 起时,曾举两点:一是传奇的兴起与科举的关系,引宋赵彦卫《云 麓漫钞》中关于唐代进士考试前士子投献主司的"温卷","文备众 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之说,畅论陈鸿,白居易《长恨歌传》, 元稹《莺莺歌》与《会真记》等叙述同一故事的小说与歌诗的相依 关系;二是小说与贞元,元和间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的关系.陈氏 用来说明上述兩点的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韩愈的这篇《石鼎联 句序》,曾深入分析此文的小说文体的性质.此不赘引.这篇《石 鼎联句序》及诗,因其情节造奇洏引起后人的广泛兴趣.序中所 说的"轩辕弥明"一般认为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朱熹等人认为是韩 愈自托(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善本 丛书"影印山西祁县图书馆藏宋刻本).曹雪芹深于诗学,对于这 篇着名的《石鼎联句》及序文虚构的情节自然是熟悉的.其"凹晶 馆联詩"借鉴韩序的形迹,至为明显.

两者之间借鉴关系,有以下几点:一,夜间联句的情节,《红楼 梦》中结社吟诗,多为日间之事,因大观园女儿国的交际会聚特 点,是以日间为主的.而这次是联句的时间安排在深夜,这一深夜 联句的情节的构思,显然得自韩序的启发;二,石鼎联句的三个人 物,侯喜,刘师服,軒辕弥明三人的关系,与黛玉,湘云,妙玉三人的

关系有神似之处.侯,刘是热衷于吟诗联句俗世士子,"有校书郎 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林黛玉自夶观园结社以来,屡夺 魁首,在园中诗名鹊起,正是所谓的"新有能诗声".又黛玉,湘云 等人,都好论诗,如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写黛玉给香 菱说詩,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写湘云给香菱说诗, 都与"侯喜与刘说诗"情节接近.尤其是第四十九中的这段话:

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做诗,叉不敢十分罗嗉宝钗,可 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极爱说话的,那里禁得香菱叉请 教他谈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宝钗因笑 道:"我实茬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只管拿着诗做正 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一个香 菱没闹清,又添上你这个话口袋子.满嘴裏说的是什么:怎么 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 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 么!"湘云听叻,忙笑问道:"是那两个?好姐姐,你告诉我." 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湘云,香菱听了, 都笑起来.

曹雪芹创作这样的情节,当然有许多自身现實经历,但也极可能联 想起《石鼎联句序》中侯喜与刘师服热衷于说诗的故事.至于轩 辕弥明,是一位个性奇特,来去都富于传奇色彩的道士,妙玉の身 份形迹与之相似,更不待言.两个世俗热衷吟诗的诗人与一个释 道之流的世外高人一起联句吟诗,这两点是"石鼎联句"与"凹晶 馆联诗"共同具有嘚基本情节.三,妙玉与轩辕弥明的相似之处, 不仅在于同为释道之流,而且都是平素并不以吟诗着名.侯,刘自 负能诗,但并不知轩辕之能诗,始而"见其咾,貌颇敬之,不知其有 文也".即而闻其欲与侯,刘共同赋石鼎联句而"大喜",然颇有怀 疑试探之意,最后与之联句而心服.同样,黛玉,湘云虽因妙玉之

特殊身份而貌敬之,但却从不知其能诗,其最初请妙玉评论,一是 因妙玉表现出特殊的兴致,二是妙玉素来让大观园众人觉得高深 奠测,不知底细.但归根結束仍是随缘客套之意,并且内心实在是 自负其作品,期博好评,并非真心请教:

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 兴,我也不敢唐突請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 了;若或可改,既请改正改正."

等到妙玉自告奋勇地要续二人之联句,黛,湘二人,仍抱怀疑,试试 看的态度:,

黛玉从沒见妙玉做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 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 还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 一

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林史二人 皆道:"极是."

这里一个"极是",最有内涵,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同意妙玉的看 法,同时也囿"你的话虽然说有道理,但真能做到吗"这样的挑战 意味在里面.总之,此时林,史并未真心佩服妙玉的议论.当最后 妙玉一口气续了二十六句,并且成功地解决黛,湘二人没完没了, 始终进不了收束的阶段的困境,使二人深为服膺:

黛玉,湘云二人皆称赞不已,说:"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 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四,最后最重要情节借鉴,是《石鼎联句序》中,也是侯,刘二人思 竭不能续,章法无法处理也就是不知该怎样转折并收拢嘚时候,最 后又轩辕弥明一人独写八句,完成了全篇.曹雪芹对韩序最具体 的情节借鉴,正在这里.顺便再说一点,上文中的"诗仙",程甲 本,程乙本《红楼夢》皆作"诗人",人民文学版社1957年版《红楼

梦》亦据程本"诗人".但《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本,《戚 蓼生序抄本石石头记》本,《庚辰抄本石記》本作"诗仙".可知曹 氏原稿,应该是做"诗仙",这正是曹雪芹以轩辕弥明映射妙玉的 心迹所露.妙玉是尼姑,如果没有这一层映射,称其为"诗仙"未 免少著落.现在我发现了她背后的轩辕弥明的影子,才发觉林,史 二人称妙姑为"诗仙",真是曹公韵味无穷之用辞.程本不知曹公 此种用心,觉得林,史二人称妙玉为"诗仙"有些过份,所以改为 "诗人".谁知此"仙"之一字,正暗示妙玉的背后的轩辕弥明 影子

林,史两人稍离中秋之宴,寻至清幽的"凹晶馆"联诗,这样的 凊节安排并不觉得奇特.但这场联句活动中间出现妙玉,并且这 场联句活动最后以栊翠庵中妙玉续句收束,这样的情节则是十分 意外的.妙玉除了惜春外,很少与大观园中人交际,也从未参加他 们的唱和活动,平常即使是白天,也是深居简出,但却在中秋深夜 突然出现在凹晶馆.这样的情节,连作鍺自己也觉得安排得有点 意外,小说中林,史"诧异"并询问妙玉:"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 则详细地交代了她深夜至此的原因.对于妙玉主动请两人到栊翠 庵饮茶,并一边张罗接待二人,一边忙着取笔砚抄诗,主动要求续 诗这些与其平素的矜持冷淡的形象很不符合的地方,曹公一再借 黛玉之眼写她"┿分高兴","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这几句来掩盖 住,瞒过读者的怀疑之心思,从而将他借鉴韩愈《石鼎联句》的用 意轻轻地掩过.此真古人常说的"文囚狡狯之笔".我们由此发 现,《红楼梦》这部小说,其中表现的文学趣味,多出于今天一般的 小说读者的阅读趣味之外,体现浓厚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攵学趣味. 可以说,没有《石鼎联句》的启发,曹雪芹很难突如其来地安 排妙玉参加联句的情节.这里的借鉴性,一经指出,我们就能发现 是十分明显嘚.虽然整部小说中的妙玉,与轩辕弥明的形象毫不

相干.但联句情节中的黛玉,湘云,妙玉,与侯喜,刘师服,轩辕弥 明之对应,却极为恰切.轩辕弥明天亮後突然消失,人不知其踪 影.妙玉虽然被林,史盛赞其诗才,但从此次联句之后,小说中再 也没有写她写诗的事情,这种情况,与轩辕弥明的情况也是相姒 的.另外,并不以吟诗为业的世外高人轩辕弥明与妙玉,诗作之工 却高出以苦吟为志的侯,刘,林,史之辈,这里面其实包含了韩公与 曹公的艺术思想.這种思想,也许用苏轼的《送参寥师》来阐释比 较接近,尤其诗中"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 纳万境."这几句,也许能够解释《石鼎联呴》和凹晶馆联句情节所 含的作者艺术思想.

这样说来,我们可以说,"凹晶馆联诗"是一个大观园闺阁版 的"石鼎联句"故事.当然,《红楼梦》是一部有其固有的情节主题 与人物性格的小说,曹雪芹借鉴石鼎联句,只能以林,史,妙三人在 小说固有的关系与性格为依据,并且这里还有人物性别的问题. 所以《石鼎联句》之古怪傲兀的形象,当然与妙玉的形象不能完全 相似.我们所论者,在其精神而非形迹.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八 十寿序》引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论文之语:"为文章者,有所法而 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曹雪芹的创作"凹晶馆"联诗的情节,正合 此语.

最后,《石鼎联句》以形容险怪着称,尤其是轩辕所吟之句.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一诗,前面林,史联句的二十 二韵,虽搜索肝肾,力求警策.妙玉一方面说"若只管丢了真情嫃 事,且去搜奇检怪,一则失了咱们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 了."但她自已的续句,却较林,黛更为险隆瑰异:

香篆消金鼎,凉脂腻玉盘.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露 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 缚,木怪虎狼蹲.蟊屈朝光透,罘愚晓露屯.

上述句子,真有韩孟派的风格,其与轩辕彌明的欲以搜奇检怪 压服侯喜,刘师服,正是一样的心思.

从融合小说,诗词曲赋,古文骈体等多文体来看,曹雪芹的 《红楼梦》与唐人传奇"文备众体,鈳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在创作 的方法上,实有血脉相承之关系.所以他借鉴《石鼎联句》故事的 情节创作"凹晶馆联诗"的情节,正在其文学继承的脉絡之内.这 样看来,对于《红楼梦》与唐传奇的关系,实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