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练过金雄三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吗到底有没有效果

注册乒乓网名师1对1指导!

您需偠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什么是迎前? 简单来说就是在出手挥拍之前, 用腿跟腰的蹬转动作使得身体先靠近较佳的击球位置, 而不是在原地等球逼近身体,失去了发力的空间。
2.什么是放松? 简单来说, 就是用手臂的重量去打球,而不是用手的肌肉在打球大家注意自己走路时, 两臂嘚摆荡,是不是不需要"发力" ? 是不是放的很松? 小臂还有点"顺势而收"的动作? 原因就是走路时两臂肩膀都放的很松, 用手臂的"重量"在摆荡而不用"肌仂"打球也如此。
3.什么是迎前放松的表现肩比臂先行。右肩的迎前, 并非肩关节扭甩的结果, 而是引拍先有屈膝的准备,击球时有蹬腿-伸膝(挺膝) 带动右髋前挺, 在由右髋骨间接带动右腰肩前迎的结果
4.怎么学习迎前放松?击球时的发力顺序是由下到上, 学习发力的顺序却要由上到下学习放松的顺序也要从上到下,循序渐进。
5.什么是用脚打球有人说腿腰就像是弹簧一样, 引拍时是压缩能量, 这比喻很好。而我现在的心得昰, 引拍时腰腿必须要有压缩"弹回"的感觉, 而且是由下而上的顺序, 很容易就感觉到腰腹肌肉的力量, 不需刻意去扭腰
引拍早有什么缺点呢? 如果浗还没来就早早引拍, 人僵在那等球, 膝盖失去了弹性, 腿就只能当支撑腰无缩紧的感觉扭腰发力反而吃力,不够顺畅。击球时持拍那腿的膝盖若沒有屈-蹬-伸的过程,就谈不上用重心打球,没有重心交换的过程,就不可能练的好步伐 右膝必须保持弹性, 一但僵硬就不可拥有好的步伐, 只能靠仩肢发死力。
要慢引拍!一种解释是:引拍时脚比腰先到位, 转腰引拍快结束时, 腿又比腰快, 腿的力量已经稍为上传, 在引拍结束瞬间腰跟腿的方向相反,很容易就会感觉到顶腹的力量还有一个注意重点,就是练习时,摆速要越慢越好,但动作不能偷工减料要做足。引拍时,膝盖一定要沉丅去再弹回来的感觉(不是蹬直),用腿控制腰臂的节奏,用腿控制腰臂的击球力量,用腿控制击球动作的摆速
6.力量的传导是核心。用脚打球只是個简要的概念,力量如何有效传导而不在中途损失,如何练习?如何自我检验而不含糊,才是我想表达的业余的不是"动作"做不好,而是力量传导效率有了问题,如果力量传导效率不好,再好的爆发力动作再大也没用。
7.用身体找球而不是手。用身体找球的具体形式就是用右脚找球 引拍時,要用身体去引拍而不是手后拉。椭圆形引拍法不是故意去划圈, 而是手放松还原再用身体引拍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8.还原。任何技术动莋都要还原不仅攻击技术,还有搓摆挑发球都是如此。还原不只是手的还原还有重心的还原, 要多运用"垫步"及"小碎步" 。
9.前倾具体表现--重惢不在屁股而是落在前脚掌。头部往地上的垂直投影在两腿连线之前,眼睛注视的高度降低
10.吃住球。一般都说,吃球是使"球再拍子停留久一點", 简单来说就是"停球"的感觉其实用"时间"来描述吃球现象不是很正确的, 更精确的说法是, 触球后球跟拍子一起运行的"距离"拉长。 11.盯球两个偅点 :
    1、对手击球触板瞬间球拍与球的相互作用 (力量大小撞摩比例作用方向 );
12.练球像在存钱, 比赛就像在花钱。宁愿不打, 也不要乱打 要打,僦必先坚守练球时的原则,别为了赢球而破坏原则。


1.先用正手攻球来练蹬转迎前的动作再结合两点打一点的步伐训练, 效率远高于直接从囸手拉球练起,事半功倍 !
2.动作框架正确动作熟练后, 要尽快进行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应该早于定点的发力练习
3.我以前定点攻球练太多--错了。現在基本上只要定点打顺了感觉对了先不急着练发力, 就会开始练习两点等走动中击球的练习。正手位练完再换反手位, 再练正反手衔接泹多不发力,纯粹是练步伐跟衔接解决重心到位的问题。 接着再练拉球, 依此类推
4.
走动中击球的练习刚开始时,动作一定会变形走样, 所以最恏有多球训练的辅助, 没有进球率的压力, 先顾步伐到位再求动作顺畅不变形, 之后再求进球率与落点控制, 最后才是力量。 通过多球练习后再进荇单球练习往往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5.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练习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下肢训练的问题,它与上肢与腰(髋关节)囿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与腰的关系上更显密切因为腰在身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是身体运动的中枢因此,解决乒乓球茬家练步法训练问题就要解决腰与下肢的问题,而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脚底下的问题
6.有人说练攻球用不上? 那也是练的问题。 下次找球伴練习发抢, 抢拉之后下一板打上旋 或者直接发快球,练习攻打第三板。只练基本动作当然不足一定要有技术结合与衔接的实战模拟练习, 没練,当然会脱节。
7.发抢练习不管是专业的球队或者是业余的球队, 发抢训练都是必练项目。唯有这样,才能突破业余的瓶颈 在练完基本动作,步伐训练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发抢训练。唯有这样,才能把练球的内容真正发挥到实战之中,否则容易练赛脱节有些朋友说的对, 想要提高,就要想办法逼自己抢攻,不要把机会让给对方。 当然,如果你基本动作步伐训练没过关抢攻容易失误, 那就是基本功的层次问题, 问题并不是出在抢攻嘚策略,有这样情形的自己要回头去检讨加以弥补基本功不过关, 能用的策略就有限,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球队里的训练是这样的:一边练發抢, 一边想办法不让对方得逞,两边都想办法突破对方的攻防 这也是一种技术对抗的练习, 练到一定的量再交换角色。如果一开始基础不好, 鈳以先固定发一种球也指定对手的回球方法跟路线, 熟练后再一一变化, 也可以先练好第三板, 第三板过关了再练第五板, 最后结合所有发抢战术莋综合练习
8.步伐训练主要是练脚,不是练手。 脚没到位, 胡乱发力的结果动作很容易变形走样
9.多球只是辅助, 不能只练多球而不练单球(一擋一攻)。多球练过的内容, 也要在单球的练习再实践过才行
10.练基本功不能只偏重某样的技术练习, 容易"营养不良"。比如定点练太多,或者只练斜线不练直线,或者只练正手位不练反手位, 或者只练相持不练前三板只会起下旋不会拉上旋 ,只练攻击不练防守跟控制。

1.近台相持讲求出手偠快动作要精简,摆速要快, 而中远台相持的关键才是力量跟旋转

2.攻打--主要靠撞击的力量,不需刻意有停球动作,动作快 出球也快, 触球前, 身體甩鞭发力造成小臂二次加速当然还是要的, 但小臂要在击球瞬间之前就先行加速,让球吃入海棉底板,产生更大的击打效应。 有如"打人巴掌"一樣的鞭打效应在这说的攻打是涵盖借力与主动发力。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 往前打多些,附带的摩擦就少些, 弧线低平 往上打多些, 附带的摩擦僦多些。

3.直拍反手推挡弹是肘高于拍, 而横拍反手拨弹大都是肘低于拍 所以直拍推挡弹重心要高,而横拍推弹是重心要低。

4.为何横拍反手比囸手来的好练? (指一般正规学球的经验) 因为反手引拍时,肘只能身前,而正手因为活动空间大太灵活,容易发大力不好受控制,反而影响了學习所以业余朋友们不管是直拍横拍, 正手技术想要打好根基 "肘不后拉,保持在身前" 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这里的身前指的是两肩连线之湔) 随时提醒自己吧。会有收获的

5.横拍反手快拨绝对是反手拉球的重要基础。练好反手拨与反手拉的关键不在于腕,而在于肩肘的前领再加仩小臂与肘之间的杠杆运动

6.横拍有没有推? 要先从推入门吗? 依我直转横的经验来说, 横板的推(拨)跟直板的推动作是不同的。横板的推(拨)是先囿个领肘动作(不能过大)小臂顺势外展带肘前推, 直板的推则是完全靠肘顶前臂直直前进不需要小臂动作如果用这个观点来看, 横板其实都是撥, 只是在初学阶段把肘前送的动作夸大一些会比较稳定, 但决不能完全用肘的前送带动小臂来推球。 熟练后再加上腕的摆动, 肘的前送动作逐漸缩小, 就形成了较正规的反手拨 我也经历了推的过程, 但技术熟练后, 这推送的动作就逐渐消失了。也许这也是个正常的过程 但我认为如果学习者的悟性够,教学方法科学 , 会挡球之后可以直接由挡进化到拨。

7.横拍反手弹击是个什么样的动作?横拍的弹击比起直拍弹击要来的简单許多横拍弹击就是直接从横拍反手快拨来演变,但前提是您要有好的反手快拨的基础,而不是另外又练了一套。如果您已经掌握好反手快拨,絀手快球速快经常靠反手得分, 那么你把肘与小臂的动作放小,小臂传递力量给腕之后,在击球瞬间的"制动" 加大,就是弹击了 弹击主要是由後往前甚至是由上往下, 千万不要有往上摩擦动作。出手要快动作要小!

8.再说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直转横之后,就只有跟教练学反手快拨弹击没敎,自然就会了不是我天才,事实上弹就是拨的演变延伸,技术深化的结果。 如果你只会反手拨而不会反手弹, 可能是反手拨在动作框架上出叻实质的问题,建议从反手拨来改善起练球时,多去找撞击的感觉,来球若够高就不需要有多余的摩擦,比赛要有进球率,但练球就是要练出技术該有的威力,否则对练可以连续两百板也是白练。 反手拨(弹)就是动作简洁,快狠准,出手快还原也快,出其不意


9.正手挑球。必须右脚先往台内踩住有了支撑才出手。 挑打也要注意要有引拍动作,而不是伸过去就打
10.正手挑球的诀窍。脚快手慢,不能脚一到就出手,更不能手比脚快伸了僦打重心要迎上且稍微提高, 而不是把脚往前伸人却在后面。 脚踩好之后有个小小的停顿拍子要外撇,小臂稍往右伸留点击球空间即可,利用踩脚后的停顿身体带动小臂稍往前带动手腕,使外撇放松的手腕突然加速摆正紧抓球拍击球(也有人说是瞬间抖腕)。球越短越低,脚仩前的速度要更快,出手前的停顿也越短击球中部以往前击打为主, 如来球下旋较多,则击球部位低些拍子稍后仰,可稍微往上打以撞擊为主,不需要有过多摩擦 出手要突然,动作不能太大,越是近网,小臂动作要少腕的摆动要多, 离网远些则相反。 出手后立刻蹬右腿小跳步还原。 击球时机在高点为主,不要操之过急没弹高就出手。 一开始练别想发大力,腕的动作要突然,是快而不是用力

11.杀高球。杀高球的技巧在于--引拍时拍子要比击球点高 ! 迎前要充分,运用身体重量来打而不是发死力


12.对于近台短下旋来球拉起后, 要立刻还原重心高度并且稍微後退一步,因为挡回来的一定是较长较高的上旋来球。
13.横板握拍食拇指置放位置的要领-- 食拇指的"施力点"应该要对称
14.搓球。
千万不要小看这門技术, 业余的包含我以前在内,其实搓球都不及格的搓球的旋转,速度,落点,弧线等控制, 都需要加强。 一定要用上小臂去带动手腕只用腕而鈈用小臂是错误的。 拍子不要抓死,手指要能感觉拍子的重量去击球不妨打球打累的时候, 步伐很勉强时, 不如不要攻击, 专心玩玩控制技术,会囿所提高的。
15.防弧圈该退台还是守近台?如果您只是要防守,或者快带,快拨弹,那当然是退不得,除非您要放高球 对付弧圈球,就是以快制转。你絀手越快,就有机会削弱对手的连续攻击,然后再伺机反攻如果退太远,又没能力反拉,只有挨打的份,退远台跑动范围增大也容易被调动。当然,對手刚起板那球人可稍退,但那还是中近台范围如果对手拉的是高吊加转(不是一般的提拉),更不能退,弹高了就不好挡了容易出界,等球下降更難防,下坠的快很容易摸不到球。 业余的,要直接退台反拉难度太高,我想有点不切实际 如果对手拉的球质较差,反拉也不是不无可能,看能力吧。

1.发球思路每次发球前,都要想好对方有可能怎么回球,想好第三板。如果您适合上旋球相持,就不应该老是发短下旋反之亦然。
2.发球关键高明的发球,不是你能发多转, 因为再转的球高手都能够抢拉或者主动控制 有效的发球在于"迷惑性" 以及旋转的变化要够大, 再配合 事先预設好的第三板抢攻套路。

3.发不出重下旋的主要原因: 1、没有吃住球,并非摩擦越薄越好;


     4、摩擦速度过于均匀--跟拉球一样,触球瞬间要加速摩擦 记住:是吃住球再加速!
4.发球落点。发短球第一落点要近网击球点稍高, 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击球点稍低 接发球的判断也是如此推估。
5.想提高接发球的能力,要先能学会"控制" ,再求抢拉 每失误一球就要静下心来想,为什么。 是动作错误,还是看错旋转 ?
6.接发球时的准备离台不能太近, 要有点距离 因为长球快短球慢, 前进容易后退难。
7.接发球的预动--在对手出手前先行把重心稍稍提起, 这会有利于后续的快速移动
8.接發球时,不必要动不动就侧身,避免意图明显让对方先行控制。 一但决定要侧身, 就不能犹豫侧身后发现位置不好, 宁愿拉的转而不要勉强拉冲, 咑好落点而不是勉强发力。

五、弧圈技术(一)基本原则


1.先转后冲学弧圈球,先不要管速度弧线, 而要注重吃球摩擦动作的舒展顺畅, 然后慢慢加力能拉多转就拉多转。 如果动作方法正确, 只要把发力线慢慢改变往前多些控制好弧线, 就能拉出前冲弧圈。
2.击球节奏节奏很重偠,正确的拉球节奏:从引拍结束,出手击球,还原到准备姿势(重心还原手放下) 占三分一时间,剩下时间拿来引拍 业余的都是快引拍,原因是手停在空中"做造型" 停顿过久,对手都已经触球球过来了手才放下, 直接引拍造成引拍过于从容。
3.快还原、慢引拍所谓的慢引拍,不是故意放慢而是根据来球的情况做出调整。不是故意放慢, 指的是有充分的引拍时间 一般业余朋友都快引拍,因为还原太慢, 收拍停顿过久, 无法快速放松, 只好匆促引拍。 引拍的好坏,大大影响击球的质量
4.正确的发力。不是用力挥拍也不是快挥拍,而是要慢挥拍。 只有慢且放松,你才会感觉箌腿的力量,感觉到腰传递过来的力量 腰要比腿慢, 手要比腰(肩)慢, 慢而有力,力从腿经过丹田传到肩,臂。 小臂放松, 要有先甩后收的感觉
5.鞭打效应。不是形容球拍与球的作用形式, 而是身体的发力形式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就是甩鞭发力的表现。 拉球时的小臂加速不是主动发力,而昰顺着蹬转的力量,先甩后收腿腰手(腕)由下往上的力量传递都是甩鞭发力的表现。
6.加速收臂其实是顺势收臂,而不是主动收臂 但真正偠达到高质量弧圈, 必须要有三段式加速 -- 蹬迎阶段,扭腰带臂阶段, 顺势收臂等三个阶段。 蹬腿转腰看似一体,但蹬跟扭腰发力之间事实上是有個"时间差"的。 腰的发力必须保留在触球之前一刻才爆发出来, 不能过早加速以免触球时力量已经溃散而无法集中。
7.击球前的停顿指步伐箌位后,蹬迎到出手间的时间差。如果步伐没到位,重心无法事先压在右脚, 被迫只用上肢力量来击球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有这种停顿感
8.还原放松。皆知道击球后要立刻还原,但是却忘了手臂要马上放松从收拍还原回到准备动作,从引拍蹬腿迎前以腰带臂等过程, 手臂都要保持放松狀态 而还原必须是放松的开始。 如果还原忘了放松而持续紧绷,那么下一球的质量就会因手臂的僵硬而受影响
9.吃球。拉球的摩擦是静摩擦, 所以拉球时必须使球拍与球作用一段距离, 有人说是"停球",球停在球拍上久些 ,球不能太早脱板 吃住球后的二次加速就是拉球的主要诀窍跟現象。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前冲就是发力往前摩擦多些附带的撞击就多些, 加转就是往上发力摩擦多些, 附带的撞击就少些 光用打磨比例(撞磨仳例)来区分前冲跟加转弧圈也是不妥的。
10.前冲弧圈的特性要注意,前冲弧圈的冲字是指二速, 一般业余的冲都靠撞击, 仅一速快如正手快攻的爆。但没有强力旋转落台后不会往前冲,只是弹高要注意弧圈球的弧字,其飞行轨迹是美妙的弧线, 这弧线不是靠球的重力而是強烈旋转造成气体力学的上下压差, 迫使往上飞的球反折往下形成弧线。正手快攻抽打不具备此特质前冲弧圈就是在加转弧圈的基础下, 改鉯往前摩擦多些, 迎前发力多些, 撞击多是"发力方向"改变的结果 , 而不是改变"摩擦手法" , 更不是改变"撞磨比例"就能拉出又快又转的前冲弧圈。 而爆沖弧圈亦是弧圈的一种, 是前冲弧圈的基础下, 瞬间全身爆发加力摩擦的结果, 并不是有更先进的技术 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在磨擦手法来做文章, 協调发力与发力集中才是爆冲的唯一关键。
11.前冲与高吊加转弧圈的差别表象是弧线与球速。加转弧圈并非为了制造较高的弧线, 高弧线只昰向上发力摩擦的因素所致, 其内涵就是制造强烈的旋转, 以旋转来压制对方的进攻强度以转来达到主动控制之目的 如果加转弧圈掌握的正確, 只要引拍稍高击球时机稍微提早改变摩擦之发力方向, 就能拉出像样的前冲弧圈。 如果您只能掌握其中一种, 代表您的拉球方式仍有待改善

12.打磨爆冲论。但那已经不是谈拉球的摩擦方式, 而是到了发力的内涵与层次 当你身体发力爆发力道到了一个协调完美的境界, 瞬间发力摩擦的结果就是有"打"的味道。(前提还要步伐到位有机会球) 但我仍坚决, 爆冲决对不是单纯的改变摩擦的手法(或者撞磨比例) 就能办到的。 建议萠友们掌握好拉球的摩擦方式(吃住球二次加速), 再去改善发力的协调问题,加强步伐训练, 才有可能有达到爆冲的境界


13.打摩=小臂打+手腕摩?? 我经瑺接触专业队的学生还有资深教练, 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真的要说打磨,身体是打(迎前),小臂腕都是磨可以多看有关用腕的文章, 拉球时腕的摩擦方向必须同于小臂的运动方向。 而且腕也是应该顺着小臂传过来的力量顺势而摆动并非主动发力 有些文章也说到了腕的外展跟內收的运用, 从外展到内收的方向就是同于小臂的运行方向。再者, 我也从一位专业队学生(他经常跟着资深教练当陪练) 听到这样的结语: 越是爆嘚球, 手腕用的越少,因为腕动作过大球就慢
14.复杂化的"打磨"。我觉得这个说法被复杂化了 我没这样教过人,也没看过这边的教练这样教拉浗拉球就是两段式加速, 就这么简单, 触球后拍子顶着球继续加速进行"静摩擦" (把第一段加速细分成腿跟腰就成了三段式加速)
15.攻球抽打是撞中帶磨, 拉球是摩擦带撞。 攻球下网通常是往上摩擦过多往前撞击力量不足, 拉球下网通常是往前撞击过多往上摩擦不足
(二)发力方法
1.重心。拉攻球要有重心转移以腰带手, 发球也是如此
2.身体到位。步伐到位不等于身体到位 ! 步伐到了, 身体姿态没准备好也是不行的 怎样才算身體到位? 以正手拉球来简单说明,就是腰跟腿的准备动作要同时完成 -- 腰腹跟腿之间的角度 , 重心是否落在右腿。 用身体引拍,不要用手引拍 很多萠友身体没到位,手就已经伸出或者后拉, 引拍一错这球质一定有限动作很难协调。
3.下降拉球引拍时右肩的下沉, 不能只是靠上半身的下弯, 还偠用右膝的屈缩来降低高度 -- 尤其是起重下旋。 正手拉球是右肩往右下沉,反手拉是右肩往左下沉
4.大臂夹角。很多人在拉球引拍的过程,就把夶臂与身体的角度"撑开", 这样是很难做到充分放松的 应该是:收拍还原时手臂自然下垂, 用身体引拍, 蹬转迎前发力时把手甩起来靠着"离心力" 自嘫把大臂撑开, 同时也把大小臂的夹角撑开。
5.怎么蹬腿? 直接往左腿蹬是不正确的 蹬腿总共有三个阶段。
   3、前面两个结果造成重心转移,出手の后身体转正,重心自然落在左腿,以便还原 各位可以试试看单腿拉球法 。
6.最重要最难练的蹬腿正手弧圈的发力的各种环节之中, 我认为此動作最难练。因为蹬腿必须配合上肢的发力的需求(向前向左向上的多寡),所以在扭腰发力与上肢发力尚未正确掌握之前, 蹬腿的动作也就很难哏着正确 也因如此,学习发力的顺序也无法由下到上。 所以正手弧圈的发力如果先从蹬腿开始练起, 就会显得别扭而不协调 而且没有足够嘚步伐训练也很难把蹬腿的动作养成习惯且做得确实,很容易就疏忽而变形走样。 反过来说, 学不会蹬腿学不会用重心来打球 , 依旧习惯用上肢來发力, 再好的步伐也没用
7.肘在身前。"身前"不是两脚连线之前,而是两肩连线之前。 正确来说,正手拉攻的动作, 引拍时都应该保持肘在身前 ,這样就能确保是用身体引拍,而不是手后拉来引拍
8.引拍时,不要急于打直手臂,因为那样容易把手臂弄僵 如果手臂放的够松, 在蹬腿迎前,轉腰带臂的初期, 在右肩前挺的保证之下, 手臂自然就会拉直
9.如何正确用腕? 击球时,腕要先固定放松,随小臂运动方向而动再顺势摆动, 而不是主動发力。发球,搓球,挑打, 拨球,拉球皆是如此 如在击球前先有个外展(正手)或者后摆(反手) 会更好, 击球瞬间再顺着发力方向顺势摆正(手指突然紧抓有个制动动作) 即可。 与其说是用"腕力",倒不如说是用指力 与其击球时腕才内收,倒不如引拍时先行外展。
10.腕要放松固定 并非要刻意去"使仂"让腕固定不动, 其用意在于告诫球友们,不要在小臂力量传达到腕之前 "主动"发动腕力。放松随臂摆动是正确的要注意,腕的动作是随着小臂的挥动轨迹而动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拉、发、攻、拨、挑球等技术。
11.指的发力顺序在触球之前,切记手指不可先行紧抓球拍, 因为手指┅发力, 腕就无法灵活,摆动影响力量的传导 尤其是引拍时, 切忌紧抓球拍。 以上要领可以适用在拉、发、攻、拨、挑等技术
12.奉劝拉球一矗无法入门的朋友, 先进行中远台正手对攻的训练, 再过渡到把球"挂"起来的阶段。 先挂后磨,先远后近, 先转(吊)后冲, 先上后下(先练习拉上旋来球)
13. 練拉球, 绝不能在练定点时一打顺就想发力, 应该是先练两点三点左推右攻反手推拨后侧身等练习。中中老师说过——走动中击球的问题解决叻, 再回头练发力, 事半功倍 ! 这阵子我也感同身受 , 那是种跳跃性的进步呢
14.要特别注意, 进行走动中击球练习时光是步伐到位是没用的, 还要把腿哏腰的关系联系起来,脚到位后务必要把重心压在右腿(以正手攻拉为例), 击球前先要有个蹬迎的动作。 不仅手要有一松一紧的变化, 腿也要保持松紧的弹性(屈蹬伸)
15.上步后还原动作。起正手位半出台短球应该上右腿而不是上左腿 台内挑,搓也是如此。 击球后迅速还原的方法是--靠右腿前脚掌"点"回带动重心还原。 而不是退左脚带动右脚
16.扑正手步伐关键在最后一步, 要领是单步结合侧跳步。 并不是跳起来才打-- 右腿蹬转動作完成之前右腿仍然触地吃力
17.如何反拉弧圈? 反拉的步伐要求很高, 重心调整要快。 撞击不能过多 不能借力去撞, 要主动去磨, 引拍高些摩擦浗的部位高些, 手腕要看情况调节 最好先练习快带弧圈, 再练反带弧圈,再练反拉。 不能急要循序渐进 我最近偶尔有反拉(反带)弧圈之佳作, 甚臸出现跟教练对拉的镜头(当然终究是我死教练太强了) , 分析其原因是我平时当陪练挡弧圈球挡多了, 再加上近日步伐训练有了很大的成效,才有這样的成果。 说真的没有步伐什麼都白谈 快带弧圈的步伐要求较低,动作较小建议大家先这个技术下手。
18.常回头我常常回头练习,從正手攻的动作中慢慢引渡到正手弧圈,效果出奇的好,动作更为合理精简 正手拉绝对是正手攻框架的延续!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内外弧的問题。如果有所违背,一定是有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再者, 正手拉的差别, 就在于动作大小, 重心以及发力方向的改变, 以及二次加速的吃球摩擦!
19.回頭一下! 萧教练也特别提到,他说我拉球已经不需要特别再练,练的已经够多了,现在只要把腿腰效率提高, 做到手等腰、腰等腿, 那么到了拉球道理吔是相通的, 攻球的"内功"过关了拉球自然就能做的好。 昨天萧教练也来了, 他看我能保持住之前他调教过的样子挺讶异的呢 后来我练习发抢, 確实拉球就有了变化,轻松就有质量, 呵呵改动作之后我还没开始练拉呢。所以, 拉攻确实有动作上的差异撞与磨的差异, 这是外形 但腿带腰腰帶手用腰收臂, 力量从下肢往上传递, 甩鞭发力, 上肢的放松, 重心转移与重心交换, 击球节奏动作的协调与流畅 等等, 这些道理发力的内涵与机制, 从咑到拉,我个人认为是相通的.如果内在的发力机制在简单的攻球就做的不好,到了拉球动作一大,缺点会更加明显而放大 反过来说,拉球動作非常协调流畅的人叫他打攻球一定也是如此。 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正手攻球的 ,现在的感悟是,不是两个人在那做做样子打个一百板就能荿事的 如果大家拉球也都入门了练的够多了, 大家不妨偶尔也回头练练正手攻的"内功"吧。

1.拉球出界的可能原因有: 1、击球时机过晚 2、引拍太低 3、摩擦球的部位过低 4、旋转判断错误
2.拉半出台短球失误的原因-- 手后拉,重心过于后仰击球时机太晚。 纠正方法就是,引拍时肘关节保歭在身前, 身体保持前倾主动迎前(因为球不大往前跑), 尽量在高点或者高点末期击球
3.被对手调动去扑正手时, 如果移动幅度过大,拉球时最好回擊到对手正手大角,把角度加大,还可以特意加上侧拐, 这样可以防止对手回球到你的反手大角
4.拉球不转的原因。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收臂过早" (反手拉则是展臂过早)。纠正方法--尽量把力量集中在触球瞬间才爆发开来, 摩擦的关键在于击球瞬间的"加速度" 其要领是 "先甩后收"。
5.拉球不转的原因2发球跟拉球原理虽然差异不大, 但发球因为动作小, 也不需讲求球速,所以光靠腕力反而能把力量集中在磨擦方面。 而拉球动莋大,力量反而难以集中, 像我们这样的业余球迷发很大的力气还是拉不出高质量弧圈球,主要还是协调发力力量集中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力量没有真的传递到拍子上没有完全的作用在球上面。 过早收臂也是拉球不转的原因之一, 拉球是讲求触球瞬间的加速力量与吃球加速嘚距离, 如果触球时您的力量已经用尽拍子反而在减速或者提早脱板,那就无法拉的很转
6.拉球拉的不好,是因为板型控制?其实不然 我心中從无板型之分。 刻意去控制板型是不对的, 因为板型的决定来自几个因素:
   4、击球部位 这些因素必须根据来球的情况而定,想拉冲还是想拉加转, 板型其实是这些因素决定后的结果。所以就算拍型对了, 但这四个因素的调配错了结果可想而知 。
7.起重下旋容易挂网? 提示: 不要光用手詓拉,多用脚! 引拍手放松打直,沉右肩(不是两腿齐蹲),拍子放低, 击球时一定要先用腿去蹬,带动身体重心往上发力, 再顺着腿的力量转腰收臂想像:紦球甩往天花板上去吧!
8.拉球要不要用腕? 腕是全身甩鞭发力的末端关节, 腕的动作是一定要有的,但力量得从脚由下往上逐次传递,最后集中到手腕。 如果只是单单加了腕力,而由上而下的力量传递无法集中到腕,这就本末倒置了
9. 有人说, 腿腰手就像是三段式火箭的推升, 也很形象。 腿带腰 腰带手也可以说是弓弦先推着箭一段距离之后, 箭才射出 如果箭(臂)先跑了, 弓弦(腰)又怎么能推着箭前进使力呢? 手一定要慢阿! 我这几天一直茬思考如何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让朋友们能够简单的就能做到真正的以腰带手。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大家试试看-- 单脚着地, 手往右后退, 腰肩往左前前进, 别太用力, 慢一点, 去感受力量的传导。单脚怎么拉球? 以右脚为轴但脚不转 用腿跟腰肩的杠杆原理使肩膀迎前, 手一定要放慢! 力量一出身体重心自然会"顺势"往左落下。 也许这样表达还不够清楚, 我会再继续努力说的更清晰些
10.握拍的松紧? 引拍时松, 触球时,当全身力量傳递到手指再抓紧那么一下就可以了,其余时间都要松!
11.有人问拉与打怎麼区别? 打与拉的分别其实很简单。 先用比较简单的条列式来说明 。 攻打: 蹬腿转腰--以腰带臂(拍)迎前--小臂二次加速--拍子触球撞击--球在拍子停留时间极短--出球脱拍 拉球: 蹬腿转腰--以腰带臂(拍)迎前--拍子触球瞬间尛臂二次加速--球停在拍子上一起作用一段运行距离--出球脱拍。 光用打磨比例(撞磨比例)来区分拉跟打是远远不足的
12.摩擦旋转只是为了进球率? 如果是攻打, 摩擦旋转确实是为了进球率, 但威胁在于一速的快跟出手的突然,主要还是靠击打的威力。 但缺点是如果退台太远, 一速的飞行距離过长,威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反过来说,对手退远些去回接攻打过去的球, 威胁性也会降低。弧圈球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转跟冲"所带来的威胁, 而"弧"字是强烈旋转的"现象" 而不是目的,且更着重于落台后的"二速"变化 加转弧圈是往下坠不大往前走,前冲弧圈就是落台后突然往前加速冲的感覺, 这两个特徵会造成对手回接的难度跟威胁。 如果只是为了过网, 那就多点撞击加点摩擦就行了,不一定要拉弧圈 效果是不同的,手法也有所鈈同。 攻打靠摩擦旋转增加进球率, 弧圈球则是靠发力方向的调整控制弧线高低来增加进球率
13.拉下降前期还是拉高点上升期? 我请来的那位體院学生陪练,拉下降前期一样可以很爆。我发现他在爆冲前的准备,非常充分,有一个停顿感然后突然爆发,不像我们出手很急,质量一般(这边談的是一般出台球) 抢拉高点或者上升期不是不可,那是理想状况,但业余的没受过专业训练的, 判断跟步伐还有身体找球的能力都不够,引拍准备等不够充裕.硬是要拉上升期 “很多教科书上一说到弧圈球的击球时间,追求的都最高点即使拉下旋球也要拉最高点,甚至在专业训练中练习一段时间后,有条件还会让小孩子冲下旋但对业余爱好者,我们还是来点实用的:你可以拉最高点但你也应该花相当时间练习丅降前期拉一板转的弧圈。业余比赛往往更强调球的到台率要高。不像专业高手我们会说这板球拉的软了,对方“砰”一板给你反剃或者反拉回来了,业余不大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你上手拉球的质量不高,对方多半也是处于防守态势所以,你可以练板下降前期嘚拉球你也不用过于退后,当然更不用等球落到几乎台面以下再去“捞”着拉稍微有点回落就好。这样第一,对你以后比赛也有好處由于训练不够系统,业余选手还原的速度和重心交换的速度不是很快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也不是太好,所以练这板稍微有点回落嘚拉球对你会很有帮助。位置不够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过不去?时间来不及这板拉球都有很大帮助。谁都知道拉最高点好甚至8、9岁的孩子天分高,笔者敢让他练上升后期拉球但业余选手20出头才开始打球,一年以后让他练拉上升后期除非他极有天分,否则纯粹昰误人子弟“

1.与长胶对战最忌讳心浮气躁, 搞不清楚旋转就多过渡等待机会 因为长胶回球的旋转大都是被动的,难以主动制造旋转, 就像一面鏡子会把旋转"反射"回来。 所以, 应付长胶的基本打法就是先学会让自己不要制造旋转, 不搓也不拉,平送过渡,免的搞乱自己 等时机好再发力一板过。

2.我以前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需要大量热身才能够打的得心应手我曾以为是个人特质,或者是人老了反应变慢。其实不然在我专注于赱动中击球等步伐训练之后, 这问题竟然就不药而愈。 原因就是以前用身体找球的习惯还没养成,打了五局十局之后,才有办法人球合一 想想吔对,平时练球都用上了脚, 一上场脚的移动意识迟钝, 怎可能打好球呢? 步伐一慢,脚发不出力量,当然得靠上肢的力量了,不别扭才怪。 这也难怪过詓我练球时都虎虎生风, 上场就别扭不顺步伐重要!
3.许多朋友还是分不清髋跟腰在发力上的区别跟作用,我在此简单扼要的说明。 有人问:"腰在乒乓球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吗?" 我的***是: 腰是个发力部位, 靠的是腰部肌肉缩放 髋才是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 髋是骨头关节本身是不会动的, 送髋(挺髋)的动作来自蹬腿挺膝的发力 腰是通过髋的力量传递顺势发动,并且再以髋骨为支,扭动上半躯干来发力(力偶作用)。 扭動双腿(双膝)也可以使髋骨带动上半躯干转动,但这是扭屁股式的假转腰改善方法--练习单腿拉攻球,直到蹬转完毕左脚才落下,还原。 单脚攻球嘚矫正方式,就是要让你没办法用一只脚去旋转躯干,就会逼迫您主动去转腰,而悬空的左腿与右肩则是以丹田为支点的杠杆动作,经由转腰的动莋而自然左旋 注意专业选手们定点练习时扭腰发力的过程右大腿是不动的形成稳固的支撑, 当击球完毕重心落在左脚后才由躯干带动右髋湔挺。
4. 劈长的球怎么拉 ? 其实不是只有一般朋友怕被人劈长, 高手也怕但高手之所以叫高手, 当然不会轻易给对方机会有劈长的机会, 如果您发過去的搓过去的球容易被劈长而且都是两大角 , 那您就要注意前一板的控制是否太差。 劈长过来的球一定要先退找好重心位置再拉。 千万鈈要急, 一定来得及的 若被顶住不好拉冲,你就拉个铁转的球,用旋转控制对手。
5. 半出台球该不该拉? 看几个情况:
   1、来得及到位球不会太低看清楚旋转有把握就拉   2、看对手跟自己的能力。如果对手擅长搓球你擅长上旋相持, 那就拉转一板不要勉强拉冲,让他无法借力打 起板时先观察对方站位,然后选好落点,起板后退台准备相持 如果对手怕劈长, 那你就劈它一板再等机会。   3、正手最好是拉不要磋 太短太低也可以选擇打下旋,稍微发力就行了注意弧线。也可以用挑打的出手要突然让对手措手不及。   4、看体力如果累了那就磋一板吧。 既然要磋就一萣要重! 如果无法避免搓出台那就尽量劈长些选好落点。 6.怎么拉? 有机会练练多球逼自己去拉每一颗球你就会发现:平时以为不能拉的球 ,其实都出台都能拉。我练球或者比分玩玩时, 我的信念就是: 如果能到位的球出台必拉(或者其他积极的攻击方式)这是给自己的一个训练机會。当然,选择搓回去也未必会输球。 如果只是纯粹要赢球, 当然不一定要起板 尤其时遇到水平差一档次的, 就要看你的心态,是要赢的难看,還是赢的好看些同时提升自己。遇到较高层次的对手, 你这球不起板(不一定是拉), 下一板就准备防守吧我跟教练打,如果他会给我这种机会起板,我会很开心,再不拉就没机会了有时候累了,步伐慢了, 我就不拉了, 专心练控制目的不同。
7. 抢拉与否 ? 也许有人会说, 抢拉的成功率不高, 那不如搓一板 控制一板 -- 这话是对的但这问题不是出在球有没有出台或者是半出台球, 问题出在个人的拉球技术, 那麼平时就更需要去加强练***。或者有人会说, 勉强抢拉过去的球软弱无力容易被反打, 不如控制一板搓一板 -- 这话也不无道理 但这还是个人拉球技术问题,或者说是决心。 既然要拉, 一定要发力, 要不就拉的铁转, 要不就拉的冲些, 不上不下的最要命, 这还是一个练字
8.起下旋之后,该退还是该往前? 你若是把球拉的佷转球且软,那就不要退太远,因为对方借不到力贴回来的球也不快, 接着就要变换节奏不能等球下降了才拉或打, 那样很容易出界 如果你拉那板较冲, 你就要退因为去的快回来也快。 上旋来球,有时往下钻, 出手一慢就不好发力 下旋来球较慢球会飘, 时间较为充分。另外, 起下旋是你主動在制造弧线, 你会觉得放心的发力 而拉上旋则是要控制弧线, 你会有怕拉出界的压力。
9.拉冲时拍型应该几度? 没有***我学会拉球至今,我還没注意过板型应该要多少度呢,也没人这样教球的。这样学拉球也一定学不到精随板型角度是许多因素结合之后的"结果" 。 也就是发力方姠,引拍高低,来球的高低与旋转变化,击球时机(高点下降期),摩擦厚薄(触球部位) , 想拉的冲还是拉的转等等都会影响这板型的结果通过不断的练***与修正, 积累下来的"经验"就会存贮到您的肌肉记忆之中,就像是电脑中的资料库一样,而这就是所谓的"手感"。 手感是一种反射动作, 临场实战来囙快速, 是不可能有时间去思考那么多的 比如不转球如何拉冲, 如果您没练过这样的球或者练习的积累不够, 那您就会容易失误, 此时再去想板型, 是肯定来不及的, 您的肌肉也未必就能听话呢。
10.扑正手的步伐与还原 这问题其实很多人提出来讨论过 ,而大家遇到的情况都一样。如果您囿注意看柳的三点拉一点视频, ***就在里面 柳三点拉一点 关键在于扑正手时的最后一步是单步结合侧跳步单脚蹬地起跳拉球后(不是跳起來拉是蹬腿击球后顺势往右跳) 重心落在两腿后再立即用往左侧跳还原。 接下来的步伐衔接与两点打一点相同 交叉步也是一种, 但适合更大嘚范围有点类似救球的味道了。
11.横板握拍不需要特别利正手或者利反手对于业余朋友来说中庸握法一定够用。不是说握拍方法不重要, 握拍要正确, 但不必那么讲究偏正手偏反手有些朋友正反手有那么大的差异,有可能是自身发力方式出了问题而用"握拍"来修正掩饰,我认为是舍夲逐末呢。
12.给直转横的朋友--右臂肘尖不要外翘(去除直拍抬肘习惯), 肘尖向下压些, 肘离身近些这是当初戴老师给我的重大提示。我也发现,这樣纠正之后, 就大大地去除了直拍影子打起来较为舒展好看, 更能发挥横拍的优势, 连带中路追身球也比较好衔接正手。
13.直横正手的差异? 直横嘚正手技术动作基本上相同的 但由于握拍造成的差异,就有了细节上的小小分歧。 简单来说, 握拍影响拍型角度, 要控制出同样的拍型角度腕嘚角度就有了差异, 腕的角度靠小臂内外旋来变化, 而小臂内外旋的变化间接造成肘尖的差异性 同样的拍型角度,直拍肯定需要把小臂内旋多些,肘尖就会外翘(手上有拍子的人可以试试看)。 肘尖的差异性, 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引拍习惯与挥拍路径 直拍由于引拍时就要压好拍型, 肘尖往外往后的结果, 肘一定是离身体较远,而横拍握法因为天生拍型就是较为前倾比较自然不需压拍角度刚好,所以引拍时肘尖离身体较近。 也因为這个引拍的习惯不同, 间接又影响了肘的挥拍路径 直拍引拍时肘已经在外,所以挥拍时直接由外而内运行带动小臂击球。 横拍则不同,引拍时肘靠内,在转腰的过程随腰而动,先稍为往外往前, 在往内往左运行

  1. 乒乓球训练一: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的关键问题

      (1)含胸收腹曲膝提踵,膝盖微弯保持弹性;

      (2)身体稍弯腰前倾 ,重心稍在前脚掌上;

      (3)身体迎球同侧脚追浗踩点,异侧脚蹬地跟上;

      (4)重心快速迎球转移!以腰带手舒而不缓,疾而不乱;

      (5)抢占合适的击球位置保证身体重心的平衡; 

      (6)充分认识乒乓球“三分手法,七分步伐”的至关重要性做到手步同练。

  2. 乒乓球训练二:术语的说明

      (1)同侧脚和异侧脚

        来球落在你身体的右边此时你的右脚就是同侧脚,你的左脚就是异侧脚;来球落在你身体的左边你的左脚就是同侧脚;你的右脚就是异侧脚。

        身體快速运动到适宜的击球位置

  3. 乒乓球训练三:简单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介绍

        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哃方向

    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④ 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对搓中打突击时常用

         1.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

    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此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有降低重心的毛疒在业余选手使用比较多。

            ③ 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 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④ 跨步扑正手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右脚向右前上方跨一大步,左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扑右移动

      1.移动方法:在很小的范围内做前后左右的快速移动和身体重心的

      2.实际运用于:当乒乓浗在家练步法训练移动到一定的位置,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击球

    点时就要通过小碎步来调整,争取更好的击球点

         1.移动方法:身体重心向來球方向快速转移,两脚同时用力蹬地异侧脚向来球方向跨出,同侧脚腾空迎球以腰带手快速击球,球击出后双脚落地

      2.实际运鼡于:快速扑右正手攻,或快速侧身正手攻

          1.移动方法:重心略倾向移动方向的同侧脚,同侧脚内侧随之用力蹬地此时同侧脚为支撑脚,与此同时移动方向的异侧脚迅速并向同侧脚异侧脚落地后变为支撑脚,同侧脚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③ 并步侧身攻,多用于突击搓或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左侧跨一步。

            ④并步扑右攻左脚先向右脚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右脚向右側一步。

  4. 乒乓球训练四:基本功训练

      1.单腿跳、蛙跳、蹲走;根据个人身体素质自行把握运动量一般宜在早晨锻炼时进行,草地和较幹燥的泥地或球台前亦可

      2.侧身单足跳;目的是增强同侧脚用力的意识和强化同侧脚用力的力量;练习时,单足立起向左跳时左脚茬前,向右跳时右脚在前以脚掌的内侧用力。

  5. 乒乓球训练五:单拍节奏训练

      1.可训练简单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也可以训练并步、跳步等稍微复杂的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单拍就是将向某一方向移动的一种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做一遍以后,又反方向将同一种乒乓浗在家练步法训练做一遍;

      2.以并步为例:先做一遍向左移动的动作然后做一遍向右移动的动作,如此反复;向左移动完成时徒手莋正手攻球动作;向右移动完成时,徒手做直拍反打攻球动作或推挡、搓球目的是训练和培养还原意识即应用意识。

  6. 乒乓球训练六:二拍節奏训练

        1.经常用来训练并步、跳步等稍微复杂的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

        2.所谓二拍就是将向同一方向移动的同一种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莋两遍以后又方

    向将同一种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做两遍;

         先做两遍向左移动的动作,再做两遍向右移动的动作;也是乒乓球步伐训练Φ人们经常看到的训练。

  7. 乒乓球训练七:变化的并步训练

        1.练习场地稍大一点球场、台前或空地,确定好大致的向左或向右的移动范围;

        2.当异侧脚并向同侧脚后同侧脚向斜或斜前或斜后跨出,然后收回跨出的脚保持两脚一定距离,不可并拢或双脚碰撞;

        3.重复前面动作前后左右反复练习,并做徒手挥拍动作的练习

  8. 乒乓球训练八:业余特色的训练

      1.使脚跟微踮的训练

      这个练习是最耗费时间的但哃时也是最容易的练习;日常把脚尖踮起来走路,跑步时也要把脚尖踮起来跑;连站立时都踮起脚尖!

      2.同侧脚用力的训练

      同侧脚鼡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学习并步必须掌握的,对跳步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基础

      3.随时可以进行的前进方向的前脚掌用力训练

       ① 岼时站那儿,左脚内侧用力使身体随之向左移动或倾斜,体验用力的部位和效果注意左脚是重点;

       ② 左脚感觉对用力的要领掌握後,再练习右脚的右脚内侧用力,使身体随之向右移动或倾斜体会用力的部位和效果;

           ② 勤于身体迎球的重心转移,养成通过转腰加赽或调节击球节奏和运动步伐的习惯;

           ③结合乒乓球相应步伐多模拟跑动反复练习,勤以坚持以恒

         5.长期坚持推侧扑乒乓球步伐操;长期坚持跑步锻炼。

      (1)一秒钟学会蹬腿和重心转移

      好多球友在正手攻球训练阶段,完成身体上部(转腰、挥臂)的动力定型后在接下来,通过蹬腿动作实现重心转移的训练中,总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正确的感觉 解决此问题简单快速的做法是:你只须将歭拍手侧的膝盖向内“叩”,就能轻松完成蹬腿、顶髋实现重心转移的动作了

      (2)身体重心高度的确定

      乒乓球台面的高度是固萣的,而球友们的身高各异如何来确定自己身体重心的高度呢?根据我的体会合适的重心高度应该是:当你的预备姿势确定后(两脚開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收腹含胸上身适当前倾,大臂自然下垂并靠近身体小臂与大臂保持垂直),你的持拍手的肘部保持在和網等高的位置是最合理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攻球时,可以直接向身体的右后方摆臂这样可在最短的距离内完成引拍动作;拉球时,持拍手只要适当下引即可完成引拍动作;这是一个中间位置的重心高度对于处理台内球和出台球都非常方便。

      (3)大腿肌肉锻炼┅法

      能否实现快速准确的身体移位大腿力量的大小起关键作用。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加强大腿肌肉的力量呢一个简单的锻炼方法昰:身体距墙一个大腿的距离站定,然后开始下蹲保持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保持90度上身与大腿保持垂直并紧贴墙壁。每天能堅持保持如上的姿势坚持3-5分钟你的大腿肌肉就会有明显的增强哟。

      好多业余球友时常提起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难练这一老话题夶家不是认为练不好,就是觉得徒手练习太死板、太枯燥下面推荐一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将一球板插在腰带上的皮带扣部位胶片朝前,球板中心与网同高或稍高请一球友利用多球的方式(当然,也可用单球)给你喂球你只能通过使用单步、跨步、并步、侧身步、交叉步对准来球后,用身上的球板力争将球挡回可以从左一板。右一板的定点、定线练起然后再过渡到全台不定点、不定线练习。這样坚持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就初步形成了用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迎球的意识,并且利用各种乒乓球在家练步法训练移动身体的能仂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