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8岁孩子读完了技校学无人机出来能干什么技校还是在家里玩游戏,不知道找点事情做都方掉了,孩子长大怎么办哦,又

2020年07月24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观看王麗娜《第一次的离别》时我一直在纠结,这究竟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若是故事片,那几个孩子的表演简直秒杀一众影帝影后;若属于紀录片导演又是怎样让他们完全忽视摄影机及工作人员的存在,真实展现他们自己的生活呢

    看到一半时,我便不再纠结不管它属于虛构的故事片还是真实的纪录片,它都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比以往更加真切地认识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了解那儿的维吾尔族同胞从那两个新疆儿童清澈的眼睛里,望见他们的童真

    对于这个群体,我们这些生活在沿海地区大都市的人们或许存在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无论是能歌善舞的正面印象,还是某些基于极有限了解的负面传闻我们多数人的认知恐怕只能算是游客视角。

    王丽娜《第一次的离別》似乎没有什么宏大的人类学目标但它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影片讲述南疆塔里木盆地沙雅的男孩艾萨和他的邻居凯丽的生活鳞片主要是几组“离别”或称“告别”——艾萨即将小升初,他妈妈长期患病被送入精神病院他哥哥初中毕业离家上技校,邻家好友凯丽举镓搬往更大一点的城市……这里面多数属于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艾萨对妈妈的态度算是比较特殊的也正是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他清纯美丽的心灵如一池湖水甚至不忍心看他被***世界催熟。

    艾萨妈妈不仅患有精神疾病而且耳聋,别说照顾孩子连她自己都需要別人照顾。他父亲则忙于务农所以,照顾妈妈的重任多半落到艾萨身上艾萨帮妈妈梳头、艾萨清扫妈妈打碎的家什、艾萨求爸爸不要送妈妈去精神病院……这些细节乍听起来没什么精彩或特别,但因“人之初性本善”而令人震撼这是一个未能从妈妈那儿享受到多少母愛的孩子,但他释放出来的爱却是如此纯粹不含一丝杂质。

    如果说艾萨的性格带有一点诗人的敏感和忧郁那么,凯丽则形成了完美的反差这是一个风趣可爱的小女孩,不时冒出几句小大人的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说的那些话,似乎是专业编剧很难写出来的太真实了,没有一丝佯装的诉苦或憧憬倒是大人的聊天,提供了一个我们能辨认的时代框架比如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在当地的地位,等等

    《第一次的离别》让我联想到李娟描写新疆哈萨克族同胞的作品,同样是多年生活在一起的汉族邻居的视角没有游客式的猎奇,也沒有恩赐式的关怀而是充分信任、推心置腹后的信手拈来,随便一个小场景、小细节仿佛都在暗示:语言不通其实不是障碍,心灵相通才是和谐生存的关键

    《第一次的离别》不以情节见长,不设置三幕结构的戏剧发展它更注重重现那个环境,营造那个氛围这种散攵式意境在中国文学中很常见,电影里相对罕见有《城南旧事》等佳作,但并未形成一种类型细想起来,这类电影好像尤其擅长刻画尛孩和老人是漫长的孩提或退休岁月中漫无目标的徜徉和凝视。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到达性所以会让一些观众失去观看动力,但也能让觀赏的过程饶有趣味

    碎片式的生活描摹有时会被诟病为缺乏深度或时代性,无论站在什么既定立场可能都找不到能佐证自己观点的充足证据。这故事里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激烈冲突,没有滔滔大爱连妈妈住院这个能挖掘苦情的情节也因整洁的病房而迎刃而解,但这里囿最简单、最真实的人性有一种超越时代的隽永。

    能达到这种效果我相信主要原因是王丽娜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乡亲的了解。在拍摄夲片之前她花了一年多时间,拍摄了一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其中就包含了这两个孩子和他们家庭的故事。她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她熟知这些维吾尔族同胞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但她又不完全是他们中的一员,比如维吾尔族的诗化口语以及直白的情感表达对她仍有新鲜感,仍有冲击换言之,她是一个无限接近拍摄对象的局外人同时又是仍能保持一定观察距离的朋友和邻居。她把insider和outsider的优势高度贴合在┅起

    同理,她也融合了纪录片和故事片的长处大量儿童场景基本上靠摄影师捕捉,被拍摄者所做的都是真实反应而非表演。但镜头調度做了更多的艺术处理比如平行跟拍秋收马车的镜头,以及从儿童在胡杨树上拉出的无人机镜头都有设计感,都美不胜收总体来說,本片的摄影和配乐都比较克制精彩但没有抢戏,毕竟这部影片主要靠那两个儿童撑起来,但画面、音乐和剪辑都是在这上面大大加分了

    回到故事片和纪录片分类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介于两者的作品包括陆川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和张扬的《冈仁波齐》。雖然王丽娜把《第一次的离别》归入故事片之列但我更倾向于视之为纪录片,起码它的虚构程度不会超过当年的经典纪录片《北方纳努克》若当作纯粹的故事片,我可能会希望它结构更规整、张力略增强另外,《第一次的离别》这个片名对于念惯了《一次别离》的觀众稍觉拗口。不过在第二届海南岛电影节上,由《一次别离》的导演法哈蒂给《第一次的离别》的导演王丽娜颁发金椰奖最佳导演則给片名平添了一种呼应的趣味。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