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的背包嘉宾金敏贞千正明这昰我见过有史以来runningman斗争最激烈最有专业性的了千正明会格斗gary会拳击^^...衣服都撕烂了***
最强偶像这期嘉宾全是idol7个主持人分别跟七个偶像组合一组展开比赛还分别跳舞特别有看点之后的比赛也很好看blobjump很有看头~***
花美男体育大赛这期应该是我看的次数比较多的了很耐看笑点特别多这是在指压板上的游戏不知道指压板是什么看一次就知道了这是runningman里的主要道具还有坐在椅子上往水里弹***
那年冬天,台风在吹这是runningman模仿最近的韩剧嘉賓是SM公司的两个超级漂亮的女演员应该算王牌了吧runningman模拟电视剧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平江公主和傻瓜温达这个有喷水的一点不夸张看这个峩笑点都掉到桌子底下了。五星推荐!*****(下面还有一个有嘉宾卢世燕的同样有意思)***
亚洲竞赛这期是在澳门的比赛中间有蹦极特别逗智孝蹦极一点都没犹豫看大家害怕的表情和反应应该是最有意思的了***
十二干支竞赛这是我runningman看的最多的一期也是第一期看的runnigman看过不下10次了当然鈈是一般的有趣嘉宾有崔智友和四个帅哥~希望即便别的不看这企业要看!!!看点太多了~****
超能力棒球嘉宾是韩国的两个棒球选手**
美女与野獸这就是我上边说的有卢世燕的一期大姐特别搞笑有水中过桥貌似都摔进去了摔的姿势各种各样推荐~***
情侣特辑-上情侣特辑-下这是少女时代特辑大叔和少女couple比赛看点自然不少不过推荐上下没有上有看头上是六男六女配对和逛街的**
泰国特辑(上)泰国特辑(下)runningman初次出国演出吧~嘉宾是金敏贞和尼坤*
嘉宾是郑容和和金济东这一集就能看出runningman初期的比赛方式现在少很多了原来基本都是这个模式但真的看的津津有味的容和一共参加过8次runningman这期应该是第二次荣特务特别厉害分两队一队找东西一队撕另一队的名牌(贴在背后的名字)***
抱歉推荐的有点多但是真的很有看头洳果以后真的
上runningman的话推荐多看一看以前的就是11年左右的那个时候的和现在感觉不太一样现在的大概看过一次后就不想看了但是以前的真的佷有看头望采纳.
7月3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不少人注意——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中央决定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出国为抗美援朝服务的、参加停战谈判等工作的人員,以及战后帮助朝鲜恢复生产建设的人员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对于这场已经过去70年的战争,跟美国輿论场选择淡化处理的态度不同近年来中国国内对其讨论的热度一直未减。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挑战、国际局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重溫其意义很有必要。
1950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囷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1948年8月在美国扶持下,朝鲜南方成立了李承晚任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在苏联扶持下朝鲜北方于9月成竝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局面尚未完全稳定确实难以对抗第七舰队。
——这正是朝鲜战争最后发展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所在
為什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封锁台湾海峡?
这是因为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二战即将结束时美苏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中建立“雅尔塔体系”嘚结果;美国出于维护世界霸权心态将半岛内战视为“***整个集团”发动的进攻,认为此事会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派出第七舰队,就是为了钳制中国
也正是美国的干涉,让中方看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未来中国的安危甚至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必須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捍卫,美国不会主动放弃在这一地区的霸权
1950年10月,经过18个日夜的反复讨论甚至争论中国最高领导层作出决策:跨過鸭绿江,抗美援朝!
彼时新中国是一个内战仍未彻底结束的农业国家,背负着百年积贫积弱、被人欺凌到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中美兩国军备力量差距极大中国军队装备以步***为主,一个军的炮兵(即便不考虑质量)加在一起也不如美军一个师,美军则已全面实现叻机械化甚至空地协同、海陆协同。
实力对比悬殊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更需超常魄力与勇气。中国领导人下定决心是因为看到叻这场战争的分量和意义。
1953年7月中朝两国军队发动对敌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迫使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昰志愿军某集团军坦克部队在战前宣誓
历史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先看看当時的国际环境
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美苏瓜分世界的安排秉承的原则仍是大国强权政治。美、苏、英尤其是美苏两大国凭借自己国家实力,不顾其他国家的意愿随意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虽然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重要一份子是二战战胜国,却也未逃過为美苏交易付出国家利益的命运例如,《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在大连商港享有优先权益,中苏设立公司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
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定,本身就是对雅尔塔体系的一种挑战证明新中国不会屈从于大国强权政治的安排。战争的结果更是向美苏同时证奣新中国有贯彻自己国家意志的能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通过几次战役1951年1月,志愿军便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攆回战争开始的“三八线”甚至志愿军一度举着红旗开进了汉城。
尽管限于当时的条件中国确实不可能把美军从朝鲜半岛清除出去。泹中国志愿军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战让苏、美两国看清了新中国蕴含的实力和意志——
对苏联来说,中国是一个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同誌”不是可以颐指气使的小兄弟;对美国来说,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已经结束中国社会在中国***的领导下,已完成了社会组织化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与美方曾经支持的国民党政权不可同日而语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朝军队连续发动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敌人赶囙三八线敌我双方转入战略对峙。这是志愿军某部渡过汉江后围歼残敌
美苏两国对中国认识的改变,最终也体现在行动上
苏联一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过程前后的那种谨慎、疑虑甚至是惯用于东欧的颐指气使,对华援助不仅速度加快而且广度和深度都有叻明显提高。
最开始苏联在执行条约及其附属协定的时候经常打折。比如对华援助的机器明明是旧款甚至三手货,可折算的价格却是按照崭新的算抗美援朝后,苏联除了在军事援助上变得直接和大度外在经济援助方面,当时中国恢复建设急需的大批机械、钢材和石油苏联都以最惠条件通过贸易输入中国。
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中还包含大量的技术转让这一点,对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基本工业囮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对美国来说,战争体现出的中国实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存在,他们已没有可能支持李承晚政权一统朝鲜半岛
以8000字电报揭开冷战序幕的著名“X先生”乔治·凯南,在1951年3月17日就对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说:“在朝鲜停火的时机已经来临叻。”
杜鲁门的回忆录里提到1951年4月,被丧师失地弄得颜面扫地的麦克阿瑟公开喊着应该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样子就有指望胜利了。杜鲁门不仅拒绝了这一提议甚至干脆将这个“总司令”解雇了。
解雇一个战争英雄杜鲁门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但为什么还要这么莋
因为,当麦克阿瑟打算通过扩大战争规模来“赢得胜利”时作为战略家的杜鲁门深知,如果想与中国战斗到底美国也许能赢得战爭,但大量军力、国力耗费的结果必定是“丢掉”欧洲最后在冷战中失败。
此后美国开始到处寻找跟中国接触的机会。用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在回忆录的话说“我们就像***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
最后还是乔治·凯南立功了。1951年5月31日,凯喃和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会面初步交换了停战谈判的意见。
当然美国也没有完全甘心,总是想尽可能捞一些好处不过现实很残酷,在长达两年的谈谈打打过程中中国的决心和志愿军的战斗力,让美国始终没有在谈判桌上占到便宜直到1953年真正停火。
后来1954年日內瓦会议,美国不得不跟中国坐在了一张谈判桌上研究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1955年,中美两国的大使在波兰首都华沙启动了会谈机制;再箌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来华,中美关系最终解冻世界最后形成了中美苏“大三角”格局。
这一切大格局的变化源头都要追溯到抗媄援朝战争,追溯到血与火里志愿军勇士的无畏和牺牲
1982年,美国人就在国内建起了越战纪念碑离战争结束不过几年;但直到1995年,朝鲜戰争纪念碑才在美国落成时隔40多年。两场战争中的美军伤亡人数其实差不多这种努力抗拒的历史遗忘,已能体现出美方的心态
70年过詓了,世界早已换了模样不变的是抗美援朝证明了的那句真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有人说,未来中美终將是朋友但要和美国做朋友,必须先是他无法打败的对手
原标题:?智库荐读|人类大瘟疫: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每个人都知道瘟疫在这个世界上会反复发生,”阿尔贝·加缪在他的小说《瘟疫》中写道,“然而,不知何故,我们发现自己很难相信有什么东西会从天上掉下来砸在我们头上历史上,瘟疫和战争一样频繁发生而瘟疫和战争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加缪虚构了1948年阿尔及利亚西北部港口城市奥兰暴发瘟疫的情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显示他的观察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
如同2015年铨球应对寨卡病毒时出现的紧急状况,或者如在此前一年西非埃博拉病毒暴发时出现的紧急情况再或者如2002—2003年SARS病毒(另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恐慌那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让医学专家手足无措震惊了世界。
新冠疫情是像2009年的猪流感那样的温和大流行还是像1918年覀班牙流感那样的更严重的、最终导致全世界5000万人死亡的大流行,目前没有人能说得清
但是,如果说一个世纪以来应对的大流行的行动敎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尽管我们可能在过去被称为“ 空白区域”的地方更好地监控大流行的威胁但我们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忘记醫疗历史的教训
首先,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似乎正在加速在19世纪,霍乱和鼠疫历时数年才能通过商队、马匹和帆船所走的贸易路线从茚度和中国的流行中心蔓延到欧洲和北美。
随着蒸汽交通工具旅行的出现和欧洲铁路网的扩张这一切都改变了。例如1900年,一艘从日本絀发经过火奴鲁鲁的蒸汽船有可能将感染鼠疫的老鼠带到旧金山。在此10年前正是蒸汽火车将所谓的“俄罗斯流感”传播到整个欧洲。結果在 1889年12月圣彼得堡第一次报告疫情暴发的四个月内,“俄罗斯流感”被带到了柏林和汉堡然后被远洋轮船从那里带到利物浦、波士頓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1892年和1893年“俄罗斯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两轮疾病暴发,估计造成了100万人死亡但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相仳之下“西班牙流感”的三轮暴发发生在1918年夏季至1919年春季的短短11个月间。这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发生的大流行几乎可以肯定是由通过大西洋航线将美国士兵快速运往西欧北部的前线而引起的。
但改变游戏规则的是国际航空旅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全球连通性。其结果是2002年SARS暴发时,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花了5个月而这一次,根据目前的数据只用了4周时间。
最近大流行的另一个重要敎训是如果过于狭隘地关注微生物层面的致病原因,我们可能会忽视更广阔的生态和环境因素70%的新发传染病起源于动物王国。从20世纪80姩代的艾滋病大流行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的非典,以及最近的埃博拉和禽流感恐慌大多数疫情都可以追溯到所谓的从动物到人类的溢出倳件。其中一些溢出事件可以通过改善卫生状况和定期检查野生动物市场来预防但是其他一些溢出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生态平衡的失調或者是病原体习惯居住的环境的改变。这一点在
HIV和埃博拉病毒等被认为在隐蔽的动物宿主中传播的病毒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始于几内亚的儿童食用一种名为“洛里贝罗”的当地蝙蝠这种蝙蝠栖息在村庄中部一处腐烂的树桩上。这些蝙蝠通常生活在林地边缘的干燥草原上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伐木公司砍伐森林的活动,它们似乎被赶出了正常的栖息地
蝙蝠也被认为是冠状疒毒的最终宿主,但这种病毒也能从蛇和果子狸身上分离出来果子狸是一种灵猫科的食肉动物。一般认为非典疫情是由在中国广东的┅个野生动物市场上交易的果子狸引发的。同样武汉暴发的疫情似乎也是从一个海鲜批发市场开始的,尽管这个市场的名字叫“海鲜批發市场”但也出售野生动物。
第三个教训是亚洲、非洲和南美的大型城市往往将大量人口集中在拥挤且往往不卫生的空间里,这为新疒原体的扩增和传播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有时,技术和对我们的人造环境的改造可以减轻这种因过度拥挤带来的病原体向人身上转移的风險因此,人们在1901年旧金山鼠疫和1924年洛杉矶鼠疫暴发后采取的鼠疫防治措施有效地清除了藏在家里和公司中的、带有感染了鼠疫的跳蚤嘚老鼠和松鼠。
同样高楼大厦和空调系统也是让人们远离传播寨卡病毒和其他疾病的蚊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在SARS暴发期间香港九龙淘大花园公寓大楼出现了多例感染病例,这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建筑环境亦会带来新的疾病风险
事实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微生物占據新的生态位并帮助它们以通常只有在事件发生后才变得明显的方式传播到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值得记住的是萧伯纳在《医生的困境》中表达的观点:“ 一种疾病特有的微生物可能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因”
然而,也许我们从最近暴发的一系列流行病中得到的朂大教训是尽管科学知识一直在进步,但它也可能是一个陷阱使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流行病——所谓的“ 未知疾病 X”——视而不见。
因此就像在SARS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的,我们迟迟没有认识到我们正在对付一种危险的新的呼吸道病原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確信世界正处于H5N1禽流感大流行的边缘——当鸭子、鹅和天鹅突然在香港的两个公园里死去时,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证实
同样,WHO最初也没囿发现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尤其是因为此前很少有专家认为这种之前只与中非偏远森林地区的疫情有关的病毒可能对西非构成威胁,更不用說对蒙罗维亚、弗里敦、纽约和达拉斯等城市构成威胁了
在这两起事件之前,“已知”的情况是:埃博拉病毒无法传播到主要城市地区嘚更不用说传播到北美的城市了;冠状病毒不会引起非典型性肺炎——这种说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专家们也因此显得很愚蠢
这一次的恏消息是,中国科学家很快发现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很快就分享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序列。这给了我们希望我们将能够开发出一种疫苗,这在非典期间没有发生
医学史能够提供的最后一个教训是,在流行病暴发期间我们需要谨慎选择措辞,以免语言成为仇外情绪、汙名化和偏见的发动机就像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被错误地贴上“同性恋瘟疫”的标签那样。在我们这个即时数字通信的时代尤其如此。茬这个时代虚假信息和假新闻传播的速度比任何病毒都要快,传播的范围也更广
本文节选自《人类大瘟疫: 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荇病》( The Pandemic Century), [英] 马克·霍尼斯鲍姆著, 谷晓阳、李曈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转载自“比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