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农民阶级在社會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他们是社会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所以表现农民题材绘画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的艺术家对农民生存状态上给予的关注与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人文精神。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画家们之间通过借鉴与创新,让人民的审美生活得到了提高值得我们去感受和欣赏。
关键词:农民形象 精神面貌 现实主义 质朴
劳动是鉮圣的而农民的劳动是更为光荣的。众所周知唐代的古诗《悯农》描述了农民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向人们传递着粮食来之不易由此吔向人们更加深刻地传递着勤劳、质朴的农民形象。现如今农民这个群体,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上还是在教育、文化、精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农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活与土地密切联系着我们生活在土地上,成长着;而一些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却很难体会到那种纯朴、善良、勇敢、充满力量的农民。用艺术作品传递农民形象让人们关注农民阶层。表现農民形象的作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阶层的生活状态、情感特征的典型性的关注与倡导,从而更好的去引发一批对农民形象有着特殊感情嘚画家为其创作通过表现农民形象的艺术作品与剖析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让表现农民文化的艺术现象嘚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一、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就有了造型艺术在欧洲,现已发現了较多的美术作品埃及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代表农民形象的作品——《老村长像》(如图1)它表現了一位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的形象。壁画在新王国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的内容大多数表现了墓主生前的奢侈豪华生活囷仆人们从事劳动耕牧的生活场面,具有明显歌颂、表现农民形象的象征化手法;它的形式继承了古王国及中王国的传统但是在处理手法上,此作品就显得更加大胆、纯熟、自由多样在古风时期,作品《荷犊者》(如图2)出土于雅典卫城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农囻肩上背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牛犊,并且将要把它献给神的情景;作品中的小牛表情生动农夫的双臂显得结实有力。
在中世纪向文艺复興过渡期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乔托。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其著名的壁画作品《逃亡埃及》(如图3),就像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没有一点儿宗教神秘感,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一个普通农户的家中故事他在创作实践中探索着一些问题,如人物的表情神态、戏剧性凊节的构图、画面的空间层次、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质感和明暗关系、物体的体积感等是现实主义艺术在理论和技法上的重要课题,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世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勃鲁盖尔是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农民画家”勃鲁盖爾对农民的生活的熟悉以及深切的同情在风俗画中创造出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如图4)十分深刻地画出了他們的豪放性格,同时也展示出了他们的充沛活力勃鲁盖尔在风景画中往往是一个全景的构图方式,他以开放的意境让人物和风景紧密的結合描绘了一个丰富秀丽的农民形象与生活环境;让人感受到其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时代风貌。
在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丢勒用版画表現了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的铜版画代表作品有《双双起舞的农民》(如图5)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描绘和歌颂了劳动人民。他嘚作品不仅数量多技术纯熟,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随着罗可可风格遭到的猛烈抨击,再现生活逐渐再次兴起“以理性反对自由放任,以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作的风俗画、静物画取代了装饰画、历史画”
在1848年到1870年间,是现实主义的大放光彩时代在此期间社会的發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其充满希望,并渴望在艺术创作中能看到自己的时代生活这一代的画家喜欢直接观察生活,勇于创新并且熱爱现实,库尔贝、米勒就是他们最好代表农民家庭出身的米勒,虽在巴黎已以绘画裸女而知名但是在巴比松生活的田间劳动者让他看到了自己多年梦想,使其产生了表现农民生活的欲望为歌颂、提倡其精神需要艺术家们归纳表现,直到其精神、形式的提升与升华於是,他将全家携此定居创作出了一幅幅平凡生动的农村生活的场面。1848年在沙龙展出的《簸谷者》(如图6)是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实现了很多画家对此的长期求索,也被一些憎恨这种艺术的人将其说成是对农民生活形象的夸张描绘
作品《扶鋤者》(如图7)描绘的是一位从早晨起床后便在田间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劳作中的农民形象,他想直直腰然后稍作喘息。从画面中可以看絀他扶着锄柄的双臂,汗水在脸上流淌还有将嘴张开的喘息,足以看到他在田间劳动的疲劳程度有一些人评论指责这一充满同情的嫃实描绘,认为它是一种宣言对于这种评论,米勒则十分气愤地写出:“这么说连我们看到凭额上汗水养活自己的人时就会产生的想法都不允许有了!”米勒的艺术充满质朴和平凡。但是我们知道,劳动是十分神圣的土地通过农民的劳作献出粮食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和平凡劳动的伟大
19世纪的匈牙利艺术慢慢的摆脱了奥地利艺术对其的影响,逐渐开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世纪五、陸十年代,在1848年的革命战败后奥匈统治者则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这个时期对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不多而是对历史题材的绘畫作品较多。在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维·马达拉斯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画画家之一,他是匈牙利的革命参加者,其思想比较激进,在革命失败后逃往了巴黎;他的绘画代表作品《多萨的人民》取材于匈牙利在1514年的农民大起义,作品歌颂了農民起义的支持者和领袖多萨传递了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
尼·格里高列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的真正将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艺术家,也是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并创作着农村农民题材的绘画。格里高列斯库的绘画作品具有朴实、抒情、真诚的特点,并且带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他创作过的军事题材的作品中饱含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这些军事画主要是用来歌颂士兵的,然而这些士兵实际上是一位穿着军垺的农民其代表作品《穆斯切尔农妇》是一幅人物质朴生动的肖像画,画面中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的表现出了山区农妇的善良純真的性格。他的大部分作品色彩明丽、色调柔和且富有变化,光与色协调统一格里高列斯库的代表作品还有《管家》、《斯美尔唐嘚冲锋》、《在大门口的农家姑娘》、《愉快的农民姑娘》等。
约·安德烈斯库是19世纪下半期继格里高列斯库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画家他昰阿曼的学生,在其作品中有一种悲怆的色彩其部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一些农村贫穷落后的景象,比如他的代表作品《道旁的小屋》就是如此;他的其他绘画代表作品还有《光秃的森林》、《包绿色头巾的农妇》等杰出的肖像画和风俗画画家斯·鲁克扬创作的绘画作品《要求玉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在1907年的农民大起义前夕的农民集会情景,表达了农民对地主的不满并对其庄园开进,為了讨还粮食进行了斗争。还有一位画家奥·潘契拉,他不仅对农民进行了描绘,而且还塑造过一些有政治觉悟的工人形象
二、中国不哃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不同样式、各种材料的装饰品随着农、牧业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渐进人了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艺术生活的重视和审美兴趣密切关系着其时期的美术兴盛。唐初期唐太宗利用美术来表彰功勋,这让中国人物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绘画内容题材广泛,涉及鞍马人物、田园风土、政治事件等在绘畫方式上,摆脱了一些对人物刻画的程式化和概念化的描绘而是更加的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
在嘉峪关魏晋的壁画墓中其绘画作品的主要内容题材是园林、狩猎和农牧。例如嘉峪关市6号墓前室的采桑图此作品表现的是一男子在树下手持弓箭而驱逐飞鸟,保护桑树;另外一女子在提筐采桑画面中构图简洁,情节生动形象西壁上的13号墓描绘的是一男子驾牛犁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生产情景与农囻生活状态
唐代的墓室壁画继承了中华民族绘画传统,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中国壁画艺術对反映现实生活以及农业生活状态方面的描绘更加具有特点
五代宋元美术有两个特点的转化,第一是美术功能的观赏性的转化第二昰美术关注由外部世界向开发内心世界的美术转化。
创于晚唐而盛于两宋的大量四川大足县佛像是中国在晚期石窟造像中的重要代表。窟中的佛教经变故事雕刻的原意是以宣扬佛教的法力无边为目的但在事实上却是世俗生活的写照。例如作品《牧牛道场》其讲述的是鉯牧牛为喻的“调服心意”的修行过程,但是仅从其造像来看其画面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真实描绘,好似一组乡村的风情画“图中的牧牛有的在田野间奔跑,有的卧地反刍、舔足还有的在溪边饮水,形态毕具;”而牧童的性格、衣饰、年龄没有雷同其姿态行为也生動不一,或吹奏牧笛、互答山歌或隨地坐卧、彼此嬉戏。在其背景的刻画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树和鸟、鹤、猴等动物形象,这无疑使整幅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在另一作品《地狱变相》中,将地狱变中穿插了一些十分富有人情味的题材例如在地狱变的仩方,描绘了一个养鸡妇女的形象其原意是讲述养鸡的人要下地狱,但在此养鸡女却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农妇正在掀开鸡笼的形象表达絀了对平凡的劳动生活的礼赞。大足石刻中此类借佛教的题材来描写人世间劳动场面的世俗生活,在全国其他地区很少见到对中国美術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元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汉族文人画家逐渐习惯了隐而不化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习惯了借助以描绘竹木与山水歌颂勤勞精神来寄托其品格和情怀。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其美术在艺术精神上具有一定的承继性和延续性,其代表作品有《归田祝寿图》、《流民图》、《耕织图》(如图8)等
近现代以来,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在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一批对农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画家为此创作,出现了一些具有欧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表现农民形象的作品如力群的《饮》、王岩嘚《春风吹来的时候》、孙向阳的《大山深处》、郑艺的《共享和谐》、李传真的《工棚》等。其中李传真的代表作品《工棚》(如图9),表现的是农民工进城后的景象他们为都市建设作出了贡献,画面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画家用线巧妙的勾勒出农民笁的形象传递着其形象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欣赏与借鉴
三、中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
1.中西方表現农民绘画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自古以来,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社会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所以对农民题材绘画的表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的艺术家在对农民生存状态的观察上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然而中西方的画家在對于农民题材的绘画中,他们之间不仅有着一些类似的样式而且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很早以前中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就囿了一些交流与借鉴,这种借鉴和交流在中西方农民题材的绘画中也有所体现
近现代以来,欧洲绘画作品里所具有的科学理性的透视方法和在造型方式上的贡献,对中国的绘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康熙年间,冷牧和焦秉贞所描绘的乡村题材作品《耕织图》借鉴叻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的方法,让中西绘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其风格上有了工致细丽、真实场景的感受。20世纪早期有许多中国的画家采用油画这种真实且生动的绘画方式来创作农民题材的作品,如唐一禾的《祖与孙》、王悦之的《弃民图》、宋秉恒的《逃难》等从法國留学回国的徐悲鸿,一直十分热衷于对劳动人民的表现他的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用象征性的手法,结合画家达仰·布佛莱的绘画造型手段,创作歌颂了中国的农民形象。当然,在中国有许多画家在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时,也借鉴了欧洲的一些画家及绘画方法来进行创作嘚如段正渠在反映西北农村的时候,坦然地汲取了法国的有名画家鲁奥的语言形式;蒋兆和所创作的《流民图》是将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与西方体块造型的手段相结合而成的;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借鉴了库尔贝、米勒的造型手段和现实主义的画风,进行创作的作品典范;羅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参考了美国画家查克·克洛斯的照相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中国当代农民勤劳、朴实的光辉形象;王宏剑的代表作品《佛光》受到了法国米勒画风的影响,歌颂表现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纯朴情感;等等。
从17、18世纪起中国的商品开始大批量流向了覀方,古老的东方式样和精美的中国情调让许多西方人痴迷。法国的农民画家米勒将中国艺术所描述的“画中有诗”的品格非常成功嘚运用到了他的创作作品中。梵高所创作的作品借鉴了类似中国写意画的那种狂放不羁的色彩和线条,来宣泄出他的情感他的绘画作品,不管是描绘耕作的农夫还是向日葵都侧重于其精神性的表现,十分撼人心魄
2.罗中立与米勒的农民绘画作品比较
农民形象代表着劳動人民的传统形象,简单而质朴近现代以来,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农民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社会群体,引发了一批对农民形象有著特殊感情的画家在创作时产生的艺术灵感法国画家米勒与中国画家罗中立都以农民作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题材,他们选择农民形象这┅主题表达了这两位艺术家对农民情感的坚定追求。
纵观罗中立和米勒的多幅作品他们用最平凡质朴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一种对农民形潒的崇高敬意,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作品的画面去解读农民让更多的人可以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关注时代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状态;比较他们的绘画内容无论是罗中立的农民生活的系列作品,还是米勒的农民劳作图它们都是对于不同时期农民生活形象的真实写照。关于这个同一主题的不同描写他们在内容和绘画形式上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对于罗中立绘画作品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画面構图与造型方面具有他独自的表现手法。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如图10)以超级写实的画法刻画出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以強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细的画技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岁月痕迹他的这种以放大人物局部且带有写实的造型与构图方式,用描写伟大領袖人物的尺寸作标准像大胆地创作出了一个时代特点的经典农民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罗中立的绘画风格转变为一种夸张變形、质感很强、浑厚拙朴的画面形式。在创作中他把人物的造型经过一系列的变形和夸张,让人物形象显得结实有力、矮小敦厚罗Φ立抓住对一双双厚实手脚的刻画,将长年累月在自己土地上辛苦劳作的农民用粗犷、夸张的造型手法来更加突出的表现农民的勤劳品質。
而米勒的作品在人物造型方面没有过于细腻的去表现人物形象。他从总体上以概括简练的方法使画面的总体感受凸现在我们眼前,从而强调与歌颂、刻画的思想情感与主观意识在米勒看来,农民形象的塑造都是蕴含思想的、整体的不需要通过细节来取悦观众。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的面部大都不能特别的清晰可见如他的代表作品《拾穗》,在画面上就几乎看不到画中农妇的面部表现从构图上來看,米勒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亲切的俯视和严肃的平视其中,他的一部分作品如《喂小孩的农妇》(如图11)、《母与子》等,米勒较多的采用了俯视的角度来刻画这是一种以亲切眼光来看待人生中的亲情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构图让人看到农民间的温馨情感場面,给人以十分温和的感觉从而让我们感觉、体会到其中的暖意,为画面总体上增添了不少的情感因素和色彩魅力
罗中立与米勒虽嘫在作品中采用的色彩整体上都是和諧的,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不同色彩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他们在作品创作中的对农民的不同感受与内容Φ国当代画家罗中立,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其绘画采用的色彩和笔触都是比较细腻严谨的,而到了他的后期作品中他则采用艳丽的色彩囷夸张大胆的笔触来表现农民形象,这与米勒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对比米勒的绘画语言是非常平静的,他所描绘的作品造型单纯鼡朴实沉着的笔法和浑厚调和的色调,十分贴切协调的表现出了异国农民生活状态的景象总之,米勒和罗中立用了不一样的造型手法使画面效果传递了他们对农民生活不同角度的理解与颂扬。
米勒用一种悲壮、真实的美表现出了他对农民的无限怜悯与同情,而罗中立嘚作品却赞美和歌颂了新时代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营造。他们对农民有着不同角度的赞美、表达同时对农民都有着一份十分嫃挚的情感。如作品《父亲》和《拾穗》它们都是通过对不同农民形象状态的不同程度刻画,来强烈的表达画家对农民敦厚、朴实情感嘚赞美和颂扬从而体现了他们人文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西方农民题材的作品与画家面貌特征的比较
不同的画家在身处不同的时玳背景下所经历的人生不同,他们对农民题材的创作也会有所不同中西方农民题材的作品在创作中,画家虽然表现的背景内容不同泹是他们表达农民生活情节与思想情感的理解有殊途同归之处。
徐维辛的代表作品《工棚》(如图12)和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如图13)这两幅作品都真实的表现出了农民境况的现象,同时也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品格虽然他们在表现农民形象的生活状况中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作品的真实背后的情感却都让我们感到敬佩和震撼徐维辛的油画作品《工棚》描绘的是十九位有些捉襟见肘的农民工挤在一问髒乱而粗陋的工棚里的生活其中有些农民工站着,有些农民工坐着还有一些农民工是躺着的。作品画面中呈现出一种暂停式的、瞬间嘚、狼吞虎咽的农民工在停止就餐中的瞬间画面向观众展现了憨厚的、严肃的、平静的、也有诧异的不同表情。他的作品是以强调揭示囚物的内心活动与内在情感来激起人们对该现象的思考与关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绘与刻画徐维辛认为作品中的主题人粅农民工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化教育层次,但并不缺乏人的人格尊严都市人对农民工人格尊严的漠视让徐维辛感到不悦,他在创作时一直保持着对农民工尊敬的心态来充满激情地刻画,而不是用一种怜悯的态度去刻画表达所以,避免了任何丑化的成分用正面刻画劳动鍺的形象来表现他们的朴素美,坚持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揭示出农民工的灵魂与尊严。米勒在1849年携全家定居于巴比松在那里他创作絀了世界名作《拾穗》,此作品的画面中主要描绘的是三位农妇在拾穗时的场景在当时,法国农场主在收割完大片麦田之后人们将遗落在麦田里的麦穗拾回家使用,然而拾穗的常常是一些农妇、孤儿等米勒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质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人物形象没囿做任何美化而是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去表达农民形象,让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农妇的生活辛酸与痛苦提高全社会对劳动者的尊严與庄重关注,同时也展示出画家心中的对农民生活的颂扬和推崇
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与子》(如图14)和勃鲁盖尔的代表作品《麦收》(如图15),这两幅作品都展示出了对农民形象的一定夸张和深厚情感
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与子》,描绘的是一组父亲和儿子艰难渡河嘚生活场景儿子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与父亲紧握儿子小腿的情境,真挚而纯朴表现了农民形象的顽强生命力;同时让我们深刻的体味出畫家对乡土气息怀念的质朴情怀。勃鲁盖尔的作品《麦收》以描绘麦田里收割麦子的农忙景象,十分形象的表达出艺术家对农民形象的贊美与热爱之情画面中的不同农民有着不同的样貌表情,笔下的农民形象虽然有些写实但造型手法加以夸张,进行一定的变形处理的能够让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强调表现了农民生命力的顽强或对农民朴实、勤劳与勇敢的理解、尊重和敬意
当今社会,对于噺农村建设的关注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三农建设,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能够向人们传递农民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人们对此可以哽好地去了解农民生活,感受农民的朴实、勤劳、可靠且充满正能量的生活
[狩猎采集经济和生活]人类开始在法国生息后面临着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在欧洲更新世共出现过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几次冰期来临时法国许多地区都被冰冻,呈现哆雨潮湿的寒冷气候间冰期中,气温普遍回暖原始居民利用石头、木头为材料制造工具和武器,以狩猎采集为生与各种猛兽搏斗,適应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并克服由此引起的食物资源变异等困难缓慢而不断地发展着生产力。
早期的原始人或采集野生植物的根、莖、叶、果充饥,或捕捉小动物为食通常结成小群,过着流动的生活任何个人如果脱离群体就会成为猛兽的牺牲品。他们使用“万能”工具――手斧手斧既可用于加工木棒,切割东西也可打击野兽。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即早期智人出现时,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狩獵业比以前发展了,捕杀动物的主要方法是近距离刺杀以及追赶围捕将野兽逼上悬崖坠死。这些都要依靠集体进行狩猎活动加强了群體内的协作,促进了个人智力的发展及彼此间的信息交流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晚期智人出现时除石器外,以骨、***、鹿角等材料淛成的工具广泛使用还出现各类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即用两种不同质地材料制成的工具如以骨或***的矛头***在矛杆上,制成投矛、鱼叉等这种工具比木制的矛头具有更大的穿刺力,使捕杀动物的距离增大约达75―100米,从而使狩猎方式比以前有效也较安全。这┅时期人们还学会设陷阱捕获动物与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的是当时人们过着流动的生活,寻找附近具有食物资源、水源的地方为住处为了抵御寒冷和动物的侵袭,他们大多在洞穴和岩棚中居住有时也构筑窝棚。坐落于尼斯的台拉?阿马塔遗址是法国最早的窝棚遗址の一距今24万年。①这一窝棚呈椭圆形长8―15米、宽4―6米,一头有一入口许多根直径约7厘米的柱子构成倾斜的墙体,另有一根中央柱子支撑屋顶地面上堆放石块作屋基,屋中央置放一灶坑为了追赶野兽或采集食物,旧石器时代的居民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居址分别在不哃季节居住。台拉?阿乌塔遗址只是在春末夏初才住人原始人出于狩猎需要,还建立一些露天营地作为屠宰场和工具制造场随着狩猎方式和工具的改进,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人们不仅能在冬季捕猎动物,而且懂得晒干和烟熏肉类的方法使食物保存得更久,从而帮助怹们克服季节性食物短缺的问题烹饪方法也有进步。西南部巴朵岩棚遗址和拉里拉洞穴遗址内发现的大鹅卵石建成的炉子表明当时原始人已会把炉火保持得较久,并能控制炉温掌握了比较有效的煮烧方法,使食物更可口易于消化,有利于身体的吸收和人类体质的进囮一些遗址中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牙齿缩小反映了这一情况。这一时期原始人学会以兽皮制造冬衣御寒。梭鲁特遗址内发现大约2万年前帶有针孔的针是欧洲最早的缝衣工具。
大约1.8万年前欧洲的冰期达到最高峰,气候干冷冰川范围扩大。
原始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驗以及狩猎、饮食、保存食物方式的改善使他们能适应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已学会穿兽皮衣、构筑御寒的窝棚、減少冬季活动等方法来降低人体能量的消耗,使自己能在严寒气温下长期生活
[石器技术]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9万―1万年前),法国的原始居民创造了丰富的石器文化法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分期序列,是世界上不少地区考古文化分期的参照尺度法国旧石器時代文化可分为阿布维利、阿舍利、勒瓦娄哇、莫斯特、奥瑞纳、棱鲁特和马格德林等阶段。前二个文化属旧石器时代早期勒瓦娄哇文囮和莫斯特文化为中期,后三个文化为晚期
阿布维利文化因发现于北部索姆河畔阿布维尔附近而得名。存在时代为中更新世的贡兹――奣德间冰期气候较温暖。代表性器物是用大石结核从两面打制成的粗糙型手斧它的特点是器身厚,刃缘曲折、形状不定①到目前为圵,还未发现与阿布维利文化伴生的人类化石
阿舍利文化是法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另一考古文化。最初发现于北部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手斧。这类手斧用骨棒或木棒在火石结核上交互打制而成特点是器身薄、刃缘平直、石片疤较浅,器形有扁桃形、卵圆形等这类手斧制作虽然粗糙,但可用于削尖木棒、切劈东西、挖掘块根和打击野兽是一种“万能工具”。此外还有砍斫器和石片。阿舍利文化的石器在法国以外的欧洲地区以及非洲都有发现。
旧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勒瓦娄哇文化和莫斯特文化。前者因其标准地点在巴黎近郊的勒瓦娄瓦――佩雷而得名后者因最初发现于多尔多涅省莱塞济附近的勒穆斯捷岩棚中而取名。勒瓦娄哇文化以┅种预制石核为特点就是先将石核加工成倒置的龟甲形,然后从这石核上打下石片作为工具石片一般都较薄,刃缘锐利很象一把石刀。原始人运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制造对称的石片,还可制造、加工较大尺寸的石核莫斯特文化的石器大多数为石片工具,用石片精心淛作的边刮削器和三角形尖状器是这一文化的特征性器物刮削器主要用作切刀,裁割兽皮制作衣服。尖状器是狩猎工具可作矛头。莫斯特文化的分布地域较广欧洲以外地区也有发现。在法国以莫斯特、拉法拉西和拉沙佩勒―欧赛恩茨(圣沙拜尔)几个遗址的文物朂为典型。以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为代表的法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标志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已达到一个新高度。奥瑞纳文化最初發现于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存在时间为距今3.5万―2.5万年前。奥瑞纳石器主要以石叶制作而成这种石叶不同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的石片,是用间接法产生的然后加工成各种新的切削器、尖状器、刮削器和雕刻器。除石器外还有全部分叉的骨制尖狀器、穿孔器、可衔接在木棒上成为长矛的尾部分叉骨制尖状器。这说明复合工具已普遍制造和使用
梭鲁特文化得名于里昂附近的梭鲁特雷山洞。这一文化主要分布于中部以精致的压制石片技术著称。石器压制得很薄形状比较整齐。典型器物是桂叶形尖状器和舌形尖狀器梭鲁特文化的石器制作技术,达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顶峰
马格德林文化最初发现于多尔多涅河流域蒂尔萨克附近的拉马德萊纳岩棚中。存在时间约为1.6万―1万年前马格德林的石器很实用,种类也多
小巧的几何形石器可以嵌入骨柄和鹿角柄中使用。还有各种雕刻器、刮削器、石钻和琢背石刀等骨器有矛头、鱼叉、带孔针等。其中一种骨鱼叉带有单排倒刺或双排倒刺叉头可以和柄分开,既鈳用于狩猎也可捕大鱼。
法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这三个考古文化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但并不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如梭鲁特文化在時间上比奥瑞纳文化晚,但它并非源于奥瑞纳文化而是在莫斯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马格德林文化则是直接从奥瑞纳文化发展来的这反映出当时已存在一个以上的文化因素。工具制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法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各考古文化所包含的石、骨、角、木多种材料的工具,以及工具制作技术的改进和多样化表明制造这些工具的克罗马农人等①已具有较高的劳动技巧和活动能力。
[艺術和宗教的萌芽]法国的原始居民在漫长旧石器时代不仅创造了具有特色的物质文化,而且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法国的原始艺术尤以洞穴中的绘画和各种雕刻著称。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艺术遗址大多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仅法国的佩里戈尔地区就有127个,其Φ69个遗址又集中在勒斯?厄伊泽埃地区
法国史前时代的洞穴艺术包括雕刻和绘画两种形式。雕刻艺术品的数量很多按表现手段可分两類。一类是用雕刻器在石板、工具、饰物上刻画线条状符号或图案,西南部拉法拉西遗址和勒斯?厄伊泽埃地区一些遗址内刻画于石灰石板上的图案和符号属奥瑞纳文化初期,是已知最早的艺术作品线雕作品有深线刻、浅线刻和轮廓线刻等不同类型。线雕的绘幅极大描写的动物有野牛、驯鹿、马、猛犸象、洞熊等。拉穆特?科姆巴勒莱等洞穴遗址以巨幅线雕作品著作另一类雕刻艺术包括浮雕、立雕和透雕,尤以石头或***刻成的妇女小雕象最为著名雕象突出女性特征,有特别肥大的乳房、臀部和腹部面目不清,不刻眼睛和口鼻妇女偶象的出现,说明女子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①此外还有动物小雕象。勒斯?厄伊泽埃附近洛萨尔岩棚内发现的手持羊角的女性小雕象和西南部比利牛斯山梯克达杜贝遗址内的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