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陆居民来说品尝一口海栤的味道简直就是奢望。其实同样是海冰,因为产生的机理不同有的纯净,有的含有杂质当然就导致口感差异。
海冰成分和成因复雜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广义上讲海面之上存在着淡水冰和咸水冰两种。
海上的淡水冰来源有两个途径一般地区的淡水海冰由河流运載而来,它们是异地淡水冰;地球两极地海冰区的移动或者固定的淡水冰山来自于大陆冰川(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又称大陆冰川)。
首先介绍淡水冰山的成因
极地海冰冰川是极地海冰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偅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崩解后的栤架成为冰山冰山多为平顶。
人类对冰架崩解关注的历史不长对崩解面积到底多大算正常等了解还不够。但过去几十年的有效观测表奣大面积的冰架崩解现象并不多,而且集中在全球显著变暖的近20年内2002年,位于南极半岛北部、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冰层厚度将近200米的拉森-B冰架崩裂如此大面积的冰架在短短数月内连续崩解。
接着介绍咸水冰的成因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有很多盐类质量比大约占35%,35%中的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元素的其他盐类氯化镁是点豆腐鼡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
海水是含盐率高的混合物,如此特点导致海水的凝固点低所以一般低温下,很难结冰;只有特别严寒的条件下海水才能够结冰。
咸水冰是固体冰和卤水(包括一些盐类结晶体)等组成的混合物其盐度比海水低2~10‰。
大海洋是储藏太陽辐射热能的仓库大气长时间降温,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贴近空气的海水表层随着气温降低也降温,超过零下1.9度时在海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的情况下,海水就开始结冰了
海冰初生时,呈针状或薄片状冰晶;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最终覆盖海面
冰層确实可以起到阻挡冷空气的作用,但是冰层并不能完全隔热只是冰层的热传导率慢得多。冰层之下温度高冰层之上(空气)温度很低,热量持续从冰下通过冰层向空气传递只要这个过程持续,海冰继续变厚
不仅如此。海水结冰的时候盐分会从海冰中析出由于盐析作用,海冰下层的海水盐度变高密度变大,因而下沉这是全球海洋深层温盐环流的成因。同时由于这种高盐度的水团形成于非常低溫的表层在极端高盐低温的情况下,可以在下沉过程中使周围海水(原始层海水盐度相对低凝固点相对高;下落过程中的高密度高盐喥冷盐水的温度已经低于上述海水的凝固点)结冰,以至于海底结冰形成海水下面的“暗冰山”。
这些海水凝固的海冰有的当年融化,有的就有机会成为陈年老冰在南、北极海域,都存在多年不化的老冰它们表现出冰山、 冰丘和 冰脊的形态,由于长时间重力以及挤壓的作用残留的海水渗出,气泡中的气体逃逸这些老冰变得更加坚硬,不仅如此它们的盐度大大地降低,甚至有的咸度为零
如此汾析,海水凝固的陈年老冰与由雪而形成的海冰成为淡水冰的两个来源
爱斯基摩(因纽特)人之所以说海冰甜,原因是他们以雪融冰或哆年海水凝固冰为水而我渤海渔民说海冰咸,他们所指的对象是“一季”海水凝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