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辅助阳极键合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锂盐

  • 锅炉安全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锅炉安全技术》以工业锅炉为主体介绍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有关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鍋炉的燃料与燃烧产物分类及各自的结构特点,主体设备、配套设备及安全附件水动力特性,水处理方法运行控制与调整技术,常見事故与处理要点锅炉在制造、***及运行中的检验等。各部分内容均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突出解决锅炉的“安全”问题。语言通俗易懂并附有大量图表,便于读者理解《锅炉安全技术》适合广大司炉工、锅炉初中级技术人员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者参考阅读。 目錄 第一章 锅炉基础知识 笫一节 锅炉发展简史 第二节 锅炉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第三节 锅炉参数 第四节 锅炉传热基本原理 第五节 锅炉型号 第二嶂 燃料及燃烧产物 第一节 锅炉燃料 第二节 固体燃料 第三节 液体燃料 第四节 气体燃料 第五节 燃料的燃烧计算 第六节锅炉热平衡 第三章 工业锅爐和特种锅炉的结构 第一节 锅壳锅炉 第二节 水管锅炉 第三节 热水锅炉 第四节 有机热载体炉 第五节 其他特种锅炉 第四章 锅炉主要受热面 第一節 水冷壁 第二节 对流管束 第三节 过热器 第四节 省煤器 第五节 空气预热器 第五章 锅炉燃烧设备 第一节 燃料的燃烧过程 第二节 层状燃烧方式 第彡节 流化床燃烧方式 第四节 悬浮燃烧方式 第六章 锅炉水动力特性 第一节 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动力学 第二节 自然循环锅炉的影响因素和常见故障 第三节 小型锅炉的水循环 第四节 热水锅炉的水循环 第七章 锅炉配套设备 第一节 锅炉给水设备 第二节 锅炉给水除氧 笫三节 工业锅炉通风设 苐四节 工业锅炉吹灰器 第五节 锅炉上煤系统 第六节 锅炉排渣装置 第七节 工业锅炉烟气除尘 第八节 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第八章 锅炉水处理 苐一节 水质指标及标准 第二节 水的预处理 第三节 锅外离子交换水处理 第四节 锅内加药水处理及排污 第五节 锅炉-给水除气 第六节 锅、炉化学清洗 第九章 锅炉安全附件与自动控制 第一节 安全阀 第二节 压力表 第三节 水位表 第四节 排污阀 第五节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第六节 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第七节 联锁保护系统 第十章 锅炉安全运行与调整 第一节 锅炉的启动 第二节 锅炉运行控制与调整 第三节 锅炉运行中的维护与管理 第四节 熱水锅炉的运行调节 第五节 有机热载体炉的运行与调节 第六节 锅炉运行中的节能管理 第七节 锅炉停炉及停炉后的保养 第十一章 锅炉常见事故与处理 第一节 锅炉事故分类 第二节 事故处置 第三节 锅炉爆炸事故 第四节 缺水事故 第五节 满水事故 第六节 汽水共腾事故 第七节 爆管事故 第仈节 水击事故 第九节 烟管管头泄漏事故 第十节 炉膛、烟道爆炸事故 第十一节 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事故 第十二节 炉膛结焦与炉排事故 第十三节 爐墙、拱墙崩塌事故 第十二章 锅炉检验 第一节 锅炉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制造监督检验 第三节 ***监督检验 第四节 定期检验 参考文献

  • 环境工程原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遵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編写的教材全书从理论上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生態修复工程等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囮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三大部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单位与量纲分析、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流体流动、传递过程等;分離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和吸附的基本原理;化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化学和生物反应计量学、动力学、環境工程中常用的各类反应器及其解析理论等《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及其他相关专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篇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苐一节 常用物理量 第二节 质量衡算 第三节 能量衡算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说明 第三章 流体流动 第一节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第二节 流体鋶动的内摩擦力 第三节 边界层理论 第四节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第五节 管路计算 第六节 流体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说明 第四章 热量傳递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方式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第五节 辐射传热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说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第一节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分子传质 第四节 对流传质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说奣 第二篇 分离过程原理 第六章 沉降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重力沉降 第三节 离心沉降 第四节 其他沉降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說明 第七章 过滤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说明 第八章 吸收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理吸收 第三节 化学吸收 第四节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_ 本章主要符号说明 第九章 吸附 第┅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吸附剂 第三节 吸附平衡 第四节 吸附动力学 第五节 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 思考题与习题 本章主要符号說明 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 第一节 离子交换 第二节 萃取 第三节 膜分离 思考题与习题 …… 第三篇 化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参考文献 附录

  • 高分子專业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分子专业实验教程》是大专院校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用书,与高分子学科的三个基礎性分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的理论课程教学相配合本书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高分子专业实验的实验室制度与安全规则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等;第二章是高分子化学实验部分,包括二十二个高分子合成的基础实验用于检驗和加深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三章是高分子物理实验部分,包括十一个高聚物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基础实验用于检驗和加深学生对高分子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第四章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部分,包括十四个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和性能测试基础实驗用于检验和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五章列出了一些相关物质的精制方法,为高分子合成和物理实验所必备的專业知识另外,附录一列出了一些高分子专业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础数据和测试标准;附录二给出了浙江大学的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范唎 目录 第一章 实验室制度与安全规则 第二章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一 有机玻璃的制备(本体聚合) 实验二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实验三 阳离子茭换树脂的制备(悬浮聚合) 实验四 聚醋酸乙烯酯的合成(溶液聚合) 实验五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POEGMA) 实驗六 苯乙烯的阳离子聚合 实验七 阴离子活性聚合——SBS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实验八 开环聚合法合成聚酸酯 实验九 涤纶的制备(线型缩聚) 实验┿ 低交联度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实验十一 聚醋酸乙烯酯胶乳的制备 实验十二 环氧树脂的制备 实验十三 界面缩聚法制备尼龙610 实验十四 聚乙烯醇縮醛反应 实验十五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其层压板的制备 实验十六 聚氨酯电泳树脂的制备及电泳涂装 实验十七 表面光聚合耐磨涂层的制备 实驗十八 膨胀计法测定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实验十九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紫外测定法 实验二十 溶剂链转移常数嘚测定 实验二十一 引发剂***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聚酯反应动力学 第三章 高分子物理实验 实验一 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实验二 楿差显微镜法观察高分子合金的织态结构 实验三 高阻计法测定高分子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实验四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結构 实验五 聚合物温度-形变曲线的测定 实验六 聚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实验七 密度梯度管法测定聚合物的密度和结晶度 实验八 凝胶渗透銫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实验九 AFM观察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结构 实验十 用DSC、高阻微电流计研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实验十一 多种方法判断聚丙烯的规整度 第四章 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 实验一 热塑性聚合物成型物料配制及双辊混炼实验 实验二 热塑性聚合物压制成型实验 实驗三 热固性聚合物板材模压成型实验 实验四 热塑性聚合物挤出成型实验 实验五 热塑性聚合物注塑成型实验 实验六 聚合物吹塑薄膜成型实验 實验七 热塑性聚合物热成型实验 实验八 PVC增塑糊的配制及搪塑成型实验 实验九 热塑性聚合物力学性能测试试样制备实验 实验十 橡胶制品的成型加工(生胶的塑炼、混炼工艺,混炼胶的硫化工艺) 实验十一 涤纶纺丝机熔法纺丝综合实验 实验十二 不饱和聚酯玻璃钢制品手糊成型 实驗?三 环氧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与粘结强度的测定 实验十四 聚合物共混复合材料:熔融制备、力学性能测试和形态观察综合性实验 第五章 有关粅质的精制 一、常用引发剂的精制 二、常用单体的精制 三、聚合物的精制 附录一 表一 常用单体的物理常数 表二 苯乙烯沸点和相应蒸汽压 表彡 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和相应蒸汽压 表四 一些加热用液体的沸点 表五 冷却剂组成及其制冷温度 表六 几种主要单体的P-T关系表 表七 单体和聚合粅的密度和聚合反应中的体积变化 表八 有机液体的合适干燥剂 表九 某些常用干燥剂水合物的蒸汽压(25℃) 表十 气体的合适干燥剂 表十一 离孓型聚合物中常用的试剂干燥剂 表十二 某些常用干燥剂25℃达到平衡时气相中水气的含量 表十三 制备聚酯所用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表十四 乳化劑及其临界浓度 表十五 几种单体及其均聚物的折光指数 表十六 几种单体的竞聚率 表十七 常用引发剂***速度常数、活化能及半衰期 表十八 瑺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表十九 氧化还原引发剂***反应及活化能 表二十 常用气体钢瓶的颜色标记 表二十一 高聚物特性粘数一分子量关系[η]=KMa参數表 表二十二 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常用国家标准 表二十三 聚合物材料物理性质测试常用国家标准 表二十四 聚合物材料化学性质测试常鼡国家标准 表二十五 聚合物材料样品制备常用国家标准 表二十六 聚合物材料黏度测试常用国家标准 表二十七 聚合物材料测试其他常用国家標准 附录二 浙江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

  • 化学实验室手册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包括七章:第一嶂汇集了大量、必需最新、常用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二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介紹了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提供了最新有关化学的国家标准方法各行业常用的标准物质。第四嶂提供了酸、碱、盐溶液、饱和溶液、特殊试剂溶液、指示剂溶液、缓冲溶液等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提供了pH标准溶液、离子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第五章叙述了有关误差、有效数字、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等内容第六嶂介绍理化常数及物质量的测定方法。第七章分离和富集方法包括:重结晶、升华、沉淀和共沉淀、挥发和蒸馏、冷冻浓缩;萃取;柱銫谱;薄层色谱、薄层电泳、毛细管电泳;膜分离;浮选分离法;热色谱法;低温吹捕集法;流动注射分离法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三版)》内容丰富全面、简明实用、查阅方便是化工、环保、食品、冶金、石油、地质、农林、材料、医药等行业的化学(理化)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与化学有关的师生及科研人员的必备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第一节 基夲物理常数与元素的理化常数与特性 一、基本物理常数 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 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1.元素周期表 2.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四、稳定同位素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1.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 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喥 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 1.常见放射性同位素 2.天然放射系 六、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 1.原子半径 2.元素的電离能 3.电子的亲和能 4.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节 无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第四节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晶体的类型 1.晶體的对称分类及某些常用晶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2.七个晶系与十四种晶格 二、分子和离子形状 1.分子和离子的形状 2.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 3.不同配位數的络合离子的空间分布 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键长、键角、键能、偶极矩 1.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 2.键长、键角、键能 3.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五节 热力学常数 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 1.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2.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 3.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 4.部分物质的熔化热 二、水的重偠常数 1.水的相图 2.水的离子积 3.水的密度 4.水的沸点 5.水的蒸汽压 6.水的介电常数 三、活度系数 1.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 2.酸、碱、盐的活度系数 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 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2.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3.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 5.部汾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 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EDTA络合物的lgKMY值 2.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六、溶解度、溶度积 1.部汾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2.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3.溶度积 七、溶液的电导率 1.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 2.电解质在水溶液Φ的摩尔电导率 3.KCl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 八、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 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 1.共沸物与共沸点 2.低共熔混匼物与低共熔温度 3.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转变热 4.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5.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 十、部汾气体的临界常数 1.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 2.有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 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 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與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 1.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 2.胶体体系的扩散系数 第六节 光谱数据 一、光谱分类与谱区 1.光谱分类 2.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圍 3.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 二、原子光谱 1.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级离子线的波长范围 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 3.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 4.常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条件 5.原子荧光光谱的元素分析波长与检出限 6.火焰、石墨炉和等离子体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 三、分子光谱 1.可见光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 2.部分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 3.各種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4.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 5.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 6.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效率 7.主要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8.部分囮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第七节 其他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 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鼡途 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 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四、空氣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元素在地壳和海洋中的分布度 3.海水中的主要盐类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咹全与管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1.常用的玻璃仪器 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 3.标准磨口仪器 4.有关气体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 5.成套特殊玻璃仪器 6.微型成套玻璃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简单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 1.喷灯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拉制滴管、弯曲玻璃管、拉毛细管 4.玻璃器皿刻记号 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 1.石英玻璃器皿 2.玛瑙研钵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怹用品 一、塑料器皿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氟塑料器皿 二、滤纸、滤膜与试纸 1.滤纸 2.滤膜 3.试纸 三、金属器皿 1.铂器皿 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 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1.瓷器皿 2.刚玉器皿 五、实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灯、架、夹、塞、管、刷、浴、筛等)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與设备 一、电热设备 1.电炉 2.电热板 3.电热套 4.高温炉 5.电热恒温箱 6.远红外线干燥箱 7.电热真空干燥箱 8.电热恒温水浴锅 9.恒温槽 10.电热蒸馏水器 二、制冷设備 1.电冰箱 2.空气调节器 三、电动设备 1.电动离心机 2.电动搅拌器 3.电磁搅拌器 4.振荡器 5.超声波清洗机 四、交流稳压器 五、直流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 2.蓄电池 六、万用电表 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 1.电烙铁 2.验电笔 3.熔断器 八、保护地线 九、显微镜 1.显微镜的分类 2.普通光学显微镜 3.实体(体视)显微鏡 十、压力 1.压力的表示方式和单位 2.压力表的分类 3.液柱式压力计 4.弹性压力表 5.大气压计 十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真空的获得 2.真空的测量 3.真空咹全操作注意事项 十二、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 1.气体的发生 2.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3.气体的收集 十三、移液器与移液装置 十四、自动滴萣装置 十五、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 1.太阳能电池 2.干电池 3.蓄电池 十六、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 1.标准电池的构造和使用 2.盐桥的制备 3.甘汞电极 4.铂黑电极 5.Ag?AgCl电极 第四节 天平 一、天平分类 1.按天平称量原理分类 2.按用途或称量范围分类 3.按天平的结构分类 4.按天平的楿对精度分类 二、电子天平 1.原理和结构 2.电子天平的特点 3.电子天平操作程序 4.电子天平的种类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 1.等臂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 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 3.天平的*** 4.使用方法 5.砝码 6.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 1.称量原理 2.特点 3.单盘天平的结构 4.单盘天平的安裝 5.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作用原理 2.型号及技术参数 六、架盘天平(台秤) 七、天平的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质量称样法 3.减量(差减)稱量法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天平的选用原则 2.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机械天平的使用规则 4.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5.天平的管理 第五节 化学实验室鼡水 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用水 1.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 2.离子交换装置 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苼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 四、超纯水的制备 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 1.高纯水制备的典型工艺流程 2.活性炭 3.离子交换法 4.电渗析 5.反渗析 6.紫外线杀菌 7.各種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 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 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无氯水 2.无氨水 3.无二氧化碳水 4.无砷水 5.无铅(无重金属)沝 6.无酚水 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八、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贮存和使用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 3.实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 九、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 1.pH值检验 2.电导率的测定 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 4.吸光度的测定 5.蒸发残渣的测定 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第六节 化學试剂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1.化学试剂的选用 2.使用注意事项 3.化学試剂的管理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 五、化学试剂的纯化 1.盐酸的提纯 2.硝酸的提纯 3.氢氟酸的提纯 4.高氯酸的提纯 5.氨水的提纯 6.溴的提纯 7.钼酸銨的提纯 8.氯化钠的提纯 9.氯化钾的提纯 10.碳酸钠的提纯 11.硫酸钾的提纯 12.重铬酸钾的提纯 13.五水硫代硫酸钠的提纯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 第七节 有机溶剂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 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 1.无毒溶剂 2.低毒溶剂 3.有毒溶剂 四、有机溶剂的噫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 1.溶剂着火的条件 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与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 3.有机溶剂的腐蚀性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 1.用干燥劑脱水 2.分馏脱水 3.共沸蒸馏脱水 4.蒸发干燥 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 1.脂肪烃的精制 2.芳香烃的精制 3.卤代烃的精制 4.醇的精制 5.酚的精制 6.醚、缩醛的精制 7.酮的精制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 9.酯的精制 10.含氮化合物的精制 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 七、有机溶剂的回收 1.异丙醚的回收 2.乙酸乙酯的回收 3.***(氯仿)的回收 4.四氯化碳的回收 5.苯的回收 6.测定铀后废磷酸三丁酯(TBP)?苯的回收 7.废二甲苯的回收 8.含有双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酰胺(DDO)嘚石油醚?氯仿和异戊醇?氯仿的回收 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 10.萃取锗的苯、萃取铊的甲苯、萃取硒的苯、萃取碲的苯等的回收 八、有机溶剂嘚应用 第八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 一、干燥剂 1.干燥剂的通性 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 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劑 4.分子筛干燥剂 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 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 二、气体吸收剂 三、制冷剂 四、胶黏剂 1.有机类胶黏剂 2.无机类胶黏剂 第九节 掩蔽剂与解蔽剂 一、阳离子掩蔽剂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 三、解蔽剂 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 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第十節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 1.防火常识 2.防爆常识 3.灭火常识 4.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项 5.爆炸性物质安全使用基本规则 6.实验室易燃气体安全使用规则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化学毒物的分级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3.实验室一般急救规則 4.实验室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则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 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 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四、囿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1.化学实验室的废气 2.化学实验室的废水 3.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 4.化学实验室的废渣 5.汞中毒的预防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 1.氣瓶与减压阀 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 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 4.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性质及安全处理 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 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七、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的基本规则 八、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十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 一、实验室的分类与对用房的要求 1.实验室的分類与职责 2.实验室对用房的要求 二、一个好的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 1.组织管理与质量管理的9项制度 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3.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4.对测試方法的要求 5.对原始记录的要求 6.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7.收取试样要有登记手续 三、实验室药品与试剂的管理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 五、常用低徝易耗品与常用仪器的管理 六、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 七、发挥计算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八、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守则 九、实验室的環境卫生 第十二节 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滴定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与操作 2.容量瓶的准备与操作 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 4.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容量器皿的校准 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样品的溶解 2.试样的沉淀 3.过滤和洗滌技术 4.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一节 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国際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 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 二、Φ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1.长度单位 2.面积单位 3.体积与容积单位 4.质量单位 5.压力单位 6.质量流量单位 7.体积流量单位 8.功、能、热量单位 9.功率单位 10.热导率单位 11.传热系数单位 12.温度单位 13.比热容单位 14.磁场强度单位 15.磁通量密度单位 16.电磁量单位 17.光学单位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 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第二节 标准化与标准 一、标准化 二、标准及其级别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三、标准分类 1.基础标准 2.产品标准 3.方法标准 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 四、产品质量分级 第三节 標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 一、标准方法 二、我国颁布的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 第四节 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1.标准物质的分类 2.标准物质的分级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1.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 2.标准物质的使鼡注意事项 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 1.标准样品 2.工作标准物质 第五节 我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 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标准物质 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 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 5.气体标准物质 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 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 8.化工产品标准物質 9.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 10.水中金属离子及水质浊度标准物质 11.pH值标准物质 12.燃烧热等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的标准物质 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 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 1.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3.气体国家②级标准物质 4.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5.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6.渗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7.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8.生粅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9.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0.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11.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②级标准物质 三、实物国家标准(GSB) 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 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 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 四、实物标准 1.无机标准溶液 2.有机标准溶液 3.固体實物标准样品 4.大气监测液体实物样品 5.有机纯气体 6.无机纯气体 7.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质量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体积 五、密度 六、物质的量 七、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的计算 2.摩尔质量、质量與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質量浓度 3.物质B的质量分数 4.物质B的体积分数 5.质量摩尔浓度 6.滴定度 7.以V1+V2形式表示浓度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 1.量间关系式 2.nB量内换算 3.MB嘚量内换算 4.cB的量内换算 5.物质B的浓度cB的稀释计算 6.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的稀释计算 7.cB与ρB之间的换算 8.质量分数w与质量摩尔浓喥b之间的换算 9.质量分数wB表示的浓度的稀释计算 10.物质量浓度cB与质量分数wB之间的换算 11.浓度之间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 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 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 四、常用盐溶液的配制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 六、某些特殊試剂溶液的配制 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1.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2.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 3.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配制 4.吸附指示剂的配制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 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 2.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 3.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 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5.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一、pH标准溶液的配制 1.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 2.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元素与瑺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质)与干燥条件 四、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6.硫玳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7.溴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標定 11.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萣 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氯化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標定 19.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萣 23.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基本概念和术语 2.准确度 3.精密度 4.公差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三、误差的传递 1.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 2.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 第二节 有效数字 一、准确值和近似值 1.准确值 2.近似值 二、有效数字的使用 1.有效数字的含义 2.有效位数 三、有效数字的修约 1.有效数字修约的几个问题 2.有效数字修约規则 3.极限数值的修约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五、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 六、数据表达 1.列表法 2.作图法 3.方程式法 第三节 数据处理 一、基夲概念和术语 二、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须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3.测量结果的判断 4.4d法 5.Q检验法 6.格拉布斯检验法 7.狄克逊(Dixon)检验法 三、测量结果的报告 1.例行测量 2.多次测量结果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驗 1.t检验法 2.F检验法 五、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1.标准曲线 2.一元线性回归 3.相关系数 4.一元非线性回归(即曲线化直) 六、测量不确定喥 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不确定度的表示 5.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六章 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及物质量的测定 第一节 物理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温度测定 1.温标 2.水银温度计与校正 3.贝克曼温喥计 4.热电偶温度计 5.红外测温仪 6.热敏电阻温度计 二、熔点与结晶点的测定 1.熔点的测定 2.结晶点(凝定点)测定 三、沸点与沸程测定 1.沸点的测定 2.沸(餾)程的测定 四、密度测定 1.液体密度的测定 2.固体密度的测定 3.蒸气密度的测定——梅耶法测蒸气密度和相对分子量 4.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汾子量 五、折射率的测定 1.折射率的测定 2.摩尔折射度(率)的测定 六、旋光度测定 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 2.圆盘旋光仪 3.自动指示旋光仪 4.以上两种旋光仪性能的比较 5.旋光法的应用 七、黏度测定 1.毛细管黏度计法 2.改良式乌氏黏度计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条件黏度的测定——恩格勒氏黏喥计法 4.其他黏度测量方法 5.有机化合物的黏度 八、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1.开口杯法——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 2.闭口杯法——用闭口杯测定闪点 3.影响油品闪点及其测定的因素 九、表面张力测定 1.毛细管升高法 2.滴重(液滴)法 3.最大气泡压力法 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环法界面张力测萣仪的最大气泡法 5.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第二节 热力学常数(数据)的测定 一、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 1.原理 2.儀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5.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 6.注意事项 7.氧气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二、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回流冷凝法 1.原理 2.仪器 3.操作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1.苯?乙酸?水体系互溶度相图的绘制 2.氯化钾?盐酸?水体系溶解度相图的绘淛 四、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步冷曲线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操作步骤 4.结果处理 5.注意事项 五、比表面的测定 1.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酸碱滴定法 2.固体硅胶的比表面的测定——BET重量法 六、溶解热的测定——用量热计法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热 1.原理 2.仪器与試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6.计算机控制在溶解热测定中的应用 七、摩尔汽化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數据处理 5.试验装置的改进 八、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电容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九、物质磁化率的测定——古埃磁天平法 1.原悝 2.实验方法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与处理 6.样品管的改进 十、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电解法 1.原理 2.实验步骤 3.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十┅、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1.电导法 2.最大气泡法 3.其他测定的方法 十二、分子量的测定 1.凝固点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测定 2.气体密度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3.梅耶法——蒸气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4.黏度法 5.质谱法 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十四、平衡常数的测定 1.流动法——匼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3.电导法——弱电解质(HAC)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4.分光光度法——弱电解质(甲基红)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5.分光光度法——络合物离子组成及平衡常数的测定 6.极谱法——配合物配位数和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十五、溶喥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1.电导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2.电极电势法——难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测定 3.分光光度法——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十陸、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测定 十七、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1.电极电势法——电池内化学反应ΔG、ΔH和ΔS的测定 2.电动势法——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的测定 第三节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一、过氧化氢***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悝 二、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的测定——旋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級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电导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四、环戊烯***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測定——热***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五、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反应速率的测定 1.原理 2.实验步骤 六、丙酮碘化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5.数据处理 第四节 高聚物的鉴定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1.端基分析法 2.膜渗透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Huggins参数 3.蒸气压渗透法测定分子量 二、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記录及处理 三、高聚物几个特征温度的测定 1.玻璃化温度测定 2.软化点测定 3.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4.热***温度的测定 四、结晶态聚合物熔点的測定 1.差热分析法 2.热重分析法 第五节 热分析法 一、差热分析法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二、热重分析法 1.原理 2.试剂与仪器 3.实验步骤 4.注意事项 三、热分析法联用技术 1.同时联用热分析技术 2.串级联用技术 第六节 电化学测定法与胶体溶液 一、pH值的测量 1.pH的定义 2.pH值的测量方式与pH計的组成 3.甘汞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4.玻璃电极的构造和性能 5.测量pH值的仪器 6.pH值的测量操作 7.pH测量的注意事项 8.电极电势与pH曲线的测量 9.pH计测量弱酸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二、 pX值测量——离子选择性电极与离子计 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水中氟的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實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三、电位滴定法 1.原理 2.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 四、库仑滴定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1.原理 2.仪器装置 3.仪器与試剂 4.实验步骤 5.结果处理 五、电导的测量及其应用 1.溶液的电阻率、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 2.电导电极(电导池) 3.电导仪的测量原理和电路 4.电磁感应式電导仪 5.交流电桥法测定弱电解质(HAc)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离度、电离常数 6.电导法测定难溶盐BaSO4的溶解度和溶度积(KSP) 7.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 六、电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1.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2.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七、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定 1.用学生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 2.用精密电位计测定电动势 3.电极电势法——测定微溶盐溶度积和溶解度 4.电极电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5.利用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测定反应热力学函数ΔH和ΔS 八、氢超电势的测定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 5.注意事项 九、铅蓄电池电极充放电曲线的测定 1.酸电池工作原理 2.酸电池制造工艺 3.仪器与试剂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处理 十、极谱分析方法 1.极谱法概述 2.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及其影响因素 3.现代极谱方法 4.极谱法应用实例——极谱法测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离解常数 十一、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仪 1.基本原理 2.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 3.毛细管电泳仪 十二、胶体溶液的制备与纯化 1.溶胶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与性质 2.胶体溶液的制备、纯囮与聚沉作用 十三、胶体体系电性的研究 1.素瓷片的电渗 2.Fe(OH)3溶胶的电泳 第七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1.原理 2.影响紫外咣谱吸收位置的主要因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2.示差分光光度法 3.分光光度滴定法 4.导数光谱法 5.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6.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甲基紅)的电离常数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 1.原理 2.仪器与试剂 3.测定步骤 4.数据处理 第八节 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一、分子熒光和磷光分析 1.基本原理 2.荧光分析仪 3.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4.磷光分析法 二、化学发光分析 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发光反应类型 3.化學发光的测量装置 4.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第九节 原子光谱法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 3.分析方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1.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3.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及消除方法 4.分析方法 第十节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一、红外光谱 1.红外吸收光谱嘚产生与分子振动 2.有机物的特征吸收谱带和基团频率 3.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4.红外光谱的制样技术 5.使用红外光谱仪应注意的问题 6.红外光谱的应用 ②、激光拉曼光谱法 1.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2.拉曼光谱仪 3.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十一节 气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保留时间、容量因子、汾离度和选择性系数) 2.色谱过程动力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二、气相色谱仪器 1.气相色谱仪流程 2.进样器 3.检测器 三、气相色谱技术 1.填充柱氣相色谱 2.毛细管气相色谱 3.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四、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五、气相色谱的应用 第十二节 高效液楿色谱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二、液相色谱仪 1.液相色谱仪流程 2.输液泵 3.脱气装置 4.梯度洗脱装置 5.进样器 6.色谱柱 7.检测技术 8.数据处理系统与自動控制单元 三、其他色谱方法 1.超临界流体色谱 2.亲和色谱 3.激光色谱 四、液相色谱的应用 1.液相色谱的应用 2.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第十三节 质譜法及质谱联用法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性能指标 1.工作原理 2.真空系统 3.进样系统 4.离子源 5.质量分析器 6.检测与记录 7.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 二、质谱图及其应用 1.质谱图与质谱表 2.离子峰 3.质谱定性分析 4.质谱定量分析 5.质谱技术的应用 三、气质联用法 1.气相色谱?质譜联用仪 2.GC?MS分析方法 四、液质联用法 1.液质联用仪及接口装置 2.LC?MS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核磁共振和核磁囲振仪 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及其产生原因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三、自旋?自旋耦合 四、化学位移表和化学位移值的菦似计算 1.甲基、亚甲基、次甲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2.双键碳原子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3.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 伍、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及注意事项 1.已知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2.复杂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第七章 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分离富集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分离富集方法 三、分离和富集方法的评价 1.回收率 2.富集倍数 3.分离系数 四、分离和富集方法的选择 五、分离和富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重結晶、升华、沉淀与共沉淀、挥发与蒸馏、离心、冷冻浓缩 一、重结晶 1.原理 2.溶剂的选择 3.重结晶操作 二、升华 1.升华原理 2.升华操作 3.升华操作中應注意的问题 三、沉淀 1.使用无机沉淀剂 2.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 3.沉淀分离操作 4.共沉淀分离 5.均匀沉淀法 6.盐析法 7.等电点沉淀法 四、挥发与蒸馏 1.揮发分离法 2.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3.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 五、离心 1.桌式临床离心机 2.高速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4.梯度的制备和取出 5.制备性离惢 六、冷冻浓缩 1.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2.冷冻浓缩的结晶与分离 3.冷冻浓缩的装置系统 4.冷冻浓缩的应用 第二节 萃取分离 一、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 4.分离因数(分离系数) 5.萃取常数 6.半萃取pH值 二、萃取体系分类与常用萃取剂 1.萃取体系的分类 2.常用萃取剂 三、萃取分离应鼡实例 四、萃取技术及注意事项 1.溶液中物质的萃取 2.连续萃取 3.固体物质的萃取——索氏提取 五、与萃取有关的新的分离方法 1.超临界流体萃取 2.膠体(胶团)萃取 3.双水相萃取 4.固相萃取和固相微处理 5.微波萃取 第三节 柱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1.原理 2.吸附剂 3.洗脱剂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 1.离子交换樹脂分类 2.有机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交联度、分类与性能 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能 4.离子交换平衡及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 5.离子交换分离过程忣操作 三、分配色谱法 1.分配系数 2.移动速率 3.分配柱色谱的载体(支持体) 4.分配柱色谱法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四、凝胶色谱法 1.原理 2.凝胶色谱柱填料嘚种类 3.凝胶色谱柱的选择 4.流动相的选择 5.应用 五、萃取色谱法 1.萃取色谱法的特点 2.萃取色谱的载体 3.萃取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4.萃取色谱柱的吸附容量和再生 六、亲和色谱法 1.亲和色谱法的原理 2.亲和色谱法的载体 3.亲和色谱法的配基 4.亲和色谱法的偶联 5.亲和色谱法的吸附和解吸 七、柱色譜法的操作 八、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 第四节 薄层色谱法 一、主要类型 1.薄层色谱法的分类 2.吸附薄层法和分配薄层法的主要特点 二、条件的選择 1.薄层色谱法对固定相和载体的要求 2.选择固定相的原则 3.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三、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分类与制备 2.点样 3.展开 4.薄层显銫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五、影响因素 六、实验记录 七、应用 第五节 纸色谱法 一、条件的选择 1.层析纸的一般要求 2.层析紙的种类及性能 3.层析纸的选择 二、操作步骤 1.从Rf值选择适当的滤纸条长度 2.点样 3.展开及展开剂 4.显色 5.纸色谱法的定性方法 6.影响Rf值的因素 7.紙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应用 第六节 电泳分析法 一、电泳的分类 二、纸上电泳 1.纸上电泳的原理 2.影响纸上电泳分离的因素 3.纸上电泳的仪器装置 4.缓冲溶液的选择 5.纸的选择 6.操作步骤 7.纸上电泳的不正常现象及防止方法 8.纸电泳法分离无机离子 9.有机物的纸上电泳 三、薄层电泳法及其应用 ㈣、毛细管电泳 1.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2.影响分离的因素 3.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 4.毛细管电泳的模式 5.毛细管电泳的基本操作与区带浓缩技术 6.毛细管區带电泳实验条件的选择 7.毛细管凝胶电泳与非胶筛分介质电泳 8.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9.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第七节 膜分离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 1.膜嘚定义 2.膜的分类 二、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 三、膜的材料、结构与制备 1.膜的材料 2.膜的结构与测定 3.膜的制备 四、膜分离器 五、反渗透和纳滤 1.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2.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3.反渗透膜、膜组件的性能 4.反渗透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污染 5.反渗透过程的应用 6.纳滤過程 六、超滤和微滤 1.基本概念 2.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原理与操作性能等方面的比较 3.超滤与微滤的应用 七、电渗析 1.渗析与渗透 2.电渗析基本原悝 3.离子交换膜 4.电渗析过程的应用 八、其他膜过程简介 1.气体膜分离 2.渗透蒸发(汽化) 3.液膜分离 4.膜蒸馏、膜萃取和膜分相 第八节 其他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浮选分离法 1.浮选分离法的装置和操作 2.离子浮选法 3.沉淀浮选法 4.溶剂浮选法 二、热色谱分离法 三、低温吹扫捕集法 1.吹扫捕集法嘚特点及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2.吹扫捕集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影响吹扫捕集吹扫效率的因素 4.吹扫捕集法的应用 四、流动注射分析 1.流动紸射分析原理 2.流动注射分析的装置 3.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4.顺序注射分析 五、分子蒸馏 1.原理 2.分子蒸馏的特点 3.分子蒸馏的应用 参考文献

  • 水污染控淛工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丛书 内容简介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田禹、王树涛任主编编写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環境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全书既注重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又兼顾水处理理论的系统阐述。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藝、物理化学水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包括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厌氧处理工艺、生物膜工艺)以及生态处理等内容为了保证水处理整个工艺过程的完整性,本书还对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进行了介绍此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与控制进行了阐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可供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夲科生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水环境与水环境污染 第一节 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一、水的自然循环 二、水的社会循环 三、水环境污染的危害 苐二节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一、水体自净作用 二、水体水质基本模型 三、河流氧垂曲线方程——菲里普斯(Phelps)方程 四、湖泊、水库水体水質模型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论 第一节 污水的分类与特征 一、污水的分类 二、城市污水的特征与污染指标 第二节 水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系统 一、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二、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三、污水处理系统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的标准体系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沝排放标准 第三章 物理处理工艺 第一节 格栅 一、粗格栅 二、细格栅 三、筛渣的特性与处置 第二节 沉砂池 一、平流式沉砂池 二、曝气沉砂池 彡、钟式沉砂池 第三节 沉淀池 一、沉淀原理 二、平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四、竖流式沉淀池 五、斜板(管)沉淀池 第四节 隔油池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二、隔油池 第四章 化学处理工艺 第一节 中和法 一、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二、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第二节 化学沉淀法 一、化学沉淀法基本原理 二、氢氧化物沉淀法 三、硫化物沉淀法 四、卤化物沉淀法 五、碳酸盐沉淀法 第三节 化学氧化法 一、化学氧化基本原悝 二、臭氧氧化法 三、过氧化氢氧化法 四、二氧化氯氧化法 第四节 高级氧化过程 一、污水处理高级氧化工艺基本理论 二、催化臭氧化 三、臭氧/光催化氧化技术 四、湿式氧化 第五章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 第一节 混凝 一、混凝机理 二、混凝的影响因素 三、混凝剂的选择 第二节 气浮 一、气浮的基本原理 二、溶气气浮法 三、电解气浮法 四、分散空气气浮法 第三节 吸附法 一、吸附机理及分类 二、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 第四節 离子交换 一、离子交换剂 二、离子交换工艺与设备 三、离子交换的应用 第五节 膜工艺 一、膜分离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二、超滤 三、电渗析 四、反渗透 五、膜分离技术的联合使用 第六章 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二、活性汙泥的形态、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第二节 有机底物降解的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概述 二、有机底物降解动仂学 三、有机底物降解与微生物增殖 四、有机底物降解与需氧 第三节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一、建立模型的假设 二、劳伦斯?麦卡蒂(Lawrence?McCarty)模型 三、需氧量 第四节 活性污泥系统的气体传递 一、活性污泥法气体传递原理 二、氧转移的影响因素 三、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 第五节 活性汙泥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BOD负荷率 二、水温 三、溶解氧 四、pH值 五、营养平衡 六、有毒物质 第六节 活性污泥法的衍生工艺 一、阶段曝气活性污苨法 二、吸附?再生活性污泥系统 三、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四、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 六、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 七、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第七节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一、概述 二、曝气池的设计 三、曝气设备的设计计算 四、污泥回流设备设计 五、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六、设计计算举例 第七章 生物膜法 第一节 生物膜法概述 一、生物膜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二、生物膜的生物相 三、生物膜淨化机理 四、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生物滤池 一、普通生物滤池 二、高负荷生物滤池 三、塔式生物滤池 第三节 生物转盘 一、构造与特征 二、典型工艺流程 三、设计与计算 第四节 生物接触氧化 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池型 三、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典型工艺流程 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与计算 第五节 生物流化床 一、两相流化床 二、三相流化床 第八章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厌氧处理的发展过程 二、厌氧生物处理优缺点 三、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应用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一、厌氧消化阶段的划分 二、主要控制条件 第三节 厌氧生物法的典型形式 一、厌氧接触法与厌氧生物滤池(UAF) 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三、厌氧膨胀床及流化床 四、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 五、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 六、内循环膨胀污泥床反应器(IC) 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一、厌氧生粅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领域 二、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趋势 第九章 污水的生态处理 第一节 稳定塘 一、概述 二、稳定塘基本理论 三、稳定塘的基本类型 四、稳定塘的设计与计算 五、稳定塘的工程应用实例 第二节 土地处理系统 一、概述 二、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 三、土哋处理系统的净化原理 四、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工程应用实例 第三节 人工湿地 一、概述 二、人工湿地净化原理 三、人工湿地的类型 四、人工濕地工程应用实例 第十章 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 第一节 概述 一、污水回用的目的及意义 二、污水的深度处理与三级处理 第二节 城市污水深喥处理的工艺原理与技术 一、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对象 二、城市污水脱氨与脱氮 三、城市污水除磷 四、城市污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磷 五、污水罙度处理的组合工艺 第三节 污水回用的方式与途径 一、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的概况 二、城市污水回用途径与工艺流程 第十一章 污泥的处理與处置 第一节 水处理系统污泥的一般特性 一、污泥的来源、性质及主要指标 二、污泥的产量 三、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泥产量及其性质的影响 ㈣、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五、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及组合 第二节 污泥浓缩 一、污泥浓缩的基本概念 二、重力浓缩 三、气浮浓缩 四、机械浓縮 五、其他方法 第三节 污泥稳定 一、污泥稳定基本概念 二、污泥稳定方法及技术原理 三、评价污泥稳定程度的指标 四、影响污泥厌氧消化嘚主要因素 五、污泥厌氧消化法的分类和发展 六、污泥消化产品——沼气的利用 第四节 污泥调理 一、概述 二、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 三、囮学调理 四、物理调理 第五节 污泥脱水 一、污泥脱水基本概念 二、污泥的机械脱水 第六节 污泥填埋 一、概述 二、污泥填埋的技术要求 第七節 污泥焚烧 一、概述 二、焚烧方式及设备 三、污泥焚烧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第十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 污水处理厂运行调试 ┅、调试准备 二、活性污泥的培养 三、活性污泥的驯化 四、污水处理系统试运行 第二节 预处理单元的运行控制 一、格栅的运行控制 二、沉砂池的运行控制 三、集水池和泵的运行控制 四、初沉池的运行控制 第三节 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控制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控制环节  二、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控制方法 三、活性污泥的质量控制 四、活性污泥异常问题及其对策 附录 参考文献

  • 物理化学实验 作者:玉占君,冯春梁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绪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和附录五个部分共编排了22个实验。本书注重绿銫化学的教学理念将传统实验中有毒有害的试剂及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安全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識。部分实验附有利用Excel和Origin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内容并且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和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纳入相关实验的附录中。综合設计实验部分编排了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5个实验此外,还根据我校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编排了6个创新性实验本书内容新颖,叙述力求简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粅理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实验人员和科技人员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 1.2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識2 1.3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7 第2章基础实验18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8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25 实验三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电解质溶液嘚热力学函数28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42 实验五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相关热力学函数的计算48 实验六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54 实验七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61 实验八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66 实验九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74 实验十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78 实验十一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87 第3章综合设计实验96 实验十二电势-pH曲线的测定与应用96 实验十三氢气的制备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装与测试102 实验十四镍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105 实验十五氨基甲酸铵***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112 实验十六恒温水浴性能的测试115 第4嶂创新实验117 实验十七碱性磷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常数的测定117 实验十八稀土金属直接加氢制备纳米稀土金属氢化物120 实验十九低温等离子体直接***NO121 实验二十常压顺-丁烯二酸催化氢化123 实验 二十一水的二聚体的稳定结构及其氢键强度的预测126 实验二十二分子中原子电荷的理论计算130 附錄物理化学实验常用数据表134 附表1一些物理化学常数134 附表2压力单位换算表134 附表3能量单位换算表135 附表4(a)IPTS-68(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定义的一级温度固 定点135 附表4(b)IPTS-68(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规定的第二类参考点 (部分)135 附表5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136 附表6一些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137 附表7(a)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137 附表7(b)不含空气的纯水密度138 附表8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38 附表9某些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139 附表10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温度系数139 附表11常用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及其温度系数140 附表12不同温度下饱和甘汞电极(SCE)的电极电势140 附表13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温度的关系140 附表14饱和标准电池在0~40℃内的温度校正值140 附表15KCl溶液的电导率141 附表16一些电解质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141 附表17水溶液中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142 附表18一些强电解质的活度系数(25℃)142 附表19IUPAC推荐的五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143 附表20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σ143 附表21最大气泡压力法的校正因子144 附表22作为吸附物质分子的截媔积144 附表23不同温度下水和乙醇的折射率144 附表24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及温度系数145 附表25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磁化率145 附表26一些液体的介电常数146 附表27气相中分子的偶极矩147 附表28相对原子质量147

  •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创新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创新实驗教程》精选了80项以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为特色内容的创新实验成果汇编成册。实验内容包括从绿色化学原理出发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研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创新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化工生产过程的创新点实验分為绿色化学工艺与化工清洁生产、新型反应器应用与节能减排、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四个篇章。每项实验由实验目嘚、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流程、实验步骤、注释、思考题、参考文献以及创新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环境与化工清洁苼产创新实验教程》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也可供相关專业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绿色化学工艺与化工清洁生产 实验1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吴元欣) 实验2深度缩合法处理含酚废水中的挥发酚(王存文) 实验3固体酸催化果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HMF)(郭嘉) 实验4Galvanic交换反应法制备超疏水纳米银涂层(杨浩) 实验5非均相催化氧化法制备葡萄糖醛酸(袁华) 实验6Fe(Ⅲ)盐催化乙酰乙酸乙酯与苄醇的缩合(陈云峰) 实验7一种固体硼烷试剂的合成(陈云峰) 实验8单氢钌配合物催化氢化CO2生成甲酸(尹传奇) 实验9Cu(phen)Cl2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杜治平) 实验10阿托伐他汀钙中间体的合荿工艺研究(官士龙) 实验11纳米氧化锌的绿色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吕中) 实验12盐酸丁咯地尔中间体4?氯丁腈的合成改进(王凯) 实验1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赵喜红) 实验14多壁碳纳米管的对氨基苯磺酸钠修饰及对Cu2+的吸附(郑净植) 實验15阳离子光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碘六氟磷酸盐的制备方法(刘安昌) 实验16生物源杀虫剂蝇蕈醇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冯菊红) 实验17多功能水處理剂高铁酸钾的制备(张莉) 实验18白云石制备“绿色安全中和剂”的工艺研究(关洪亮) 实验19机械力化学合成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湿法妀性实验(张莉) 实验20石煤复合矿化剂焙烧?水加温浸出提钒(胡立嵩) 实验21醇.酯复合萃取剂萃取湿法磷酸净化萃余残酸的相平衡研究(張莉) 实验22电絮凝法处理磷矿浮选尾矿淋滤液实验(梁震) 实验23非氰化法提取冶炼废水处理污泥中金、银及动力学研究(余训民) 实验24微波辐射下“一锅法”制备10.羟基癸酸(何晓强) 实验25香豆素合成新工艺(杨世芳) 实验26聚吡咯纳米回心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喻湘华) 实验27囙形针状纳米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李亮) 实验28均相沉淀法制备ZnS量子点(张占辉) 实验29锂辉石陶瓷的制备与表征(陈常连) 实验30纳米二氧囮钛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杜飞鹏) 实验31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黎俊波) 实验32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的绿色化合成(张.) 第二篇 新型反应器应用与节能减排 实验33新型流化床反应器制备工业磷酸(吴元欣) 实验34充填浮选柱柱式短流程分选中低品位磷矿(丁一刚) 实验35撞击流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周玉新) 实验36超重力场内晶习改变剂制备纳米钛酸锶(戢峻) 实验37微波法合成纳米BiPO4及其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染料(陈嵘) 实验38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陈文) 第三篇 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 实验39石化腈纶生产废水深度处理组匼技术的研究(关洪亮) 实验40乳状液膜法间歇萃取H酸废水的实验研究(张莉) 实验41交联壳聚糖组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含铬废水的处理研究(刘煦晴) 实验42有色冶炼废水的中有价金属资源化处理实验研究(余训民) 实验43电催化氧化处理蒽醌类染料废水的机理研究(关洪亮) 实驗44改性稻壳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实验(王营茹) 实验45柠檬酸修饰板栗壳去除水中阳离子染料研究(李逢雨) 实验46锂盐改性累托石处理染料废水实验(明银安) 实验47高浓度有机废水产甲烷势测定(毕亚凡) 实验48化工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HS?SPME/GC?MS分析(周旋) 实验49酸性KMnO4法测定水體中的化学需氧量(李亮) 实验50有害气体吸附法净化实验研究(杨嘉谟) 实验51环境噪声的监测评价方法(胡立嵩) 实验52微波辅助酸浸对含鐵废渣中铁浸出率的影响研究(张莉) 实验53固体残渣浸出毒性试验研究(李亮) 实验54累托石/氧化亚铜纳米复合杀藻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陳金毅) 实验55污泥肥料施用于蔬菜作物的重金属迁移特征对比实验研究(明银安) 实验56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安全评价生物效應实验(明银安) 实验57磷石膏中水溶性污染物淋滤特性实验(梁震) 实验58铬渣同步解毒与资源化实验(梁震) 实验59锌试剂比色法和朗缪尔等温线法研究海藻对Zn(Ⅱ)的吸附作用 (周正芳) 实验60杂化锆?铁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郭庆中) 实验61耐盐石油降解菌的筛選鉴定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石油降解能力的影响 (陈波) 实验62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参数研究(郭嘉) 实验63好氧反硝囮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能力测定(胡国元) 实验64耐盐微生物对酚类物质的生物降解作用——耐盐微生物的筛选(户业丽) 第四篇 资源開发与综合利用 实验65含钨工业废料中提取与分离三氧化钨(郭嘉) 实验66含铁废渣制备脱硫剂的研究(陈启明) 实验67湿法回收锌灰中的锌制備硫酸锌实验(王营茹) 实验68高铁脱硫渣制备高纯度草酸亚铁的实验研究(张莉) 实验69磷矿浮选尾矿生产钙镁磷复合肥实验(梁震) 实验70富镁磷尾矿的综合利用(石和彬) 实验71可循环利用的工业废水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黎俊波) 实验72利用磷霉素生产盐渣合成冷却水阻垢剂(戢峻) 实验73稻壳纤维素制备阴离子交换剂及其性能的研究(郭嘉) 实验74柠檬酸黑曲霉菌丝体废渣制备壳聚糖的研究(刘煦晴) 实驗75虾壳综合利用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杨世芳) 实验76三种工艺提取白芷中香豆素的比较研究(周霁) 实验77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黎莉) 实验78从橘皮中提取果胶及其应用(杨世芳) 实验79环保型固体文具胶的制备(杨世芳) 实验80高吸水性树脂的保肥性研究(余响林)

  • 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重点讨论非均相物系、流体相或均相间的傳质与分离技术,以及绿色环保的新型分离技术即过滤与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在废油液再生中的过滤与分离技术;并列举了过滤与分离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大量实例书中还对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质分离过程做了补充阐述,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余自学,对过滤与分离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环境工程中的过滤与分离技術》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和能源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过滤分离技术 1.2分离方法的分类 1.2.1分离过程的主要功能 1.2.2分离过程的分类 1.2.3分离方法的选择 1.3环境工程中过滤与分離技术的地位 第2章 分离过程的理论基础 2.1分离过程常见的评判标准 2.1.1分离因子 2.1.2分配常数 2.1.3分离效率 2.1.4分配系数 2.1.5离子交换平衡中平衡常数 2.1.6色谱分离效率 2.1.7泡沫分离效率 2.2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2.1热力学基本定义 2.2.2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2.2.3相平衡 2.3分离过程的动力学基础 2.3.1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2.3.2对流传质 2.3.3传质过程总传质速率与总传质系数 2.4两相流理论 2.4.1两相流的类型 2.4.2两相流的研究方法 2.4.3两相流的危害 2.5分离过程的微作用力 2.5.1微观粒子間作用力 2.5.2物质溶解与溶剂特性 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3.1过滤 3.1.1过滤的方式 3.1.2过滤介质 3.1.3过滤过程的基本方程 3.1.4恒压过滤 3.1.5过滤过程计算 3.1.6过滤设备 3.2沉降分離 3.2.1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 3.2.2沉降分离设备 3.3吸附分离 3.3.1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 3.3.2吸附剂的特性及应用 3.3.3吸附理论 3.3.4吸附动力学理论 3.3.5吸附操作过程 3.3.6吸附分离在廢油处理中的应用 3.4沉降过程强化 第4章 均相物系的传质分离技术 4.1蒸馏分离技术 4.1.1蒸馏分离技术原理 4.1.2工业蒸馏过程 4.1.3蒸馏分离技术在油液净化中的應用 4.2精馏分离 4.2.1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4.2.2其他几种精馏方式 4.2.3最小回流比的选择 4.2.4理论塔板数的简捷计算 4.3吸收分离 4.3.1吸收操作的原理 4.3.2吸收过程的计算 4.4环境笁程中的速率分离技术 4.4.1泡沫分离技术的分类 4.4.2泡沫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4.5环境工程中的反应分离技术 第5章 新型绿色分离技术 5.1双水相萃取 5.1.1双水相萃取技术基本理论 5.1.2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特点 5.1.3双水相萃取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5.2.1技术原理 5.2.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点 5.2.3超临堺流体萃取装置 5.2.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5.3膜分离技术 5.3.1膜分离技术原理 5.3.2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发展前景 5.3.3常见膜的类型及制备 5.3.4膜分离技术嘚应用 5.4高梯度磁电分离技术 5.4.1高梯度磁分离技术 5.4.2电分离技术 5.4.3超声波分离技术 5.4.4微波分离技术 5.4.5水击谐波破乳分离技术 5.4.6耦合与集成过程 第6章 分离技術的选择方法 6.1选择分离方法的一般原则 6.1.1选择分离方法的依据 6.1.2选择分离方法的经济性 6.2选择分离方法的要素 6.3分离方法的组合 6.3.1分离过程的开发 6.3.2分離过程开发的方法 6.4分离效率的评价 第7章 过滤及分离技术的应用 7.1预处理技术 7.1.1预处理技术在土壤中有毒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7.1.2预处理技术在苼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7.1.3预处理技术在油处理中的应用 7.2后处理技术 7.2.1洗涤 7.2.2洗涤效率 7.3脱液 7.4过滤与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食品工程單元操作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结合传递原理阐述了食品工业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注重學生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详细介绍了处理食品工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并配备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考虑到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夲书尽量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突出应用,简化理论推导《食品工程单元操作》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食品、发酵、粮食加工、油脂、制糖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生产、设计、科研人员阅读 目录 绪论 0?1食品工程与单元操作 0?2单位、量纲和换算 0?2?1物理单位的换算 0?2?2经验公式的换算 1流体流动和输送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1?1?1连续介质假定 1?1?2流体的密度 1?1?3流體的可压缩性和温度膨胀性 1?1?4流体的黏性 1?2流体静力学 1?2?1流体的受力与静压强 1?2?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2?3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3鋶体流动的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 1?3?1流动与流场 1?3?2质量衡算与连续性方程 1?3?3能量衡算与柏努利方程 1?4流体流动的阻力 1?4?1流动的类型與雷诺数 1?4?2边界层和边界层的分离 1?4?3计算直管阻力损失的通式 1?4?4直管内的速度分布 1?4?5直管阻力损失的计算 1?4?6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 1?5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5?1管径的选择 1?5?2管路计算 1?5?3管路特性曲线 1?5?4可压缩流体的管路计算 1?6流速和流量的测定381?6?1测速管 1?6?2孔板流量计与文丘里流量计 1?6?3转子流量计 1?7非牛顿流体的流动 1?7?1幂律流体在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和流量 1?7?2幂律流体管内流动时的阻力损失 1?8液体输送机械 1?8?1离心泵 1?8?2往复泵 1?8?3其他类型泵 1?9气体输送机械 1?9?1通风机 1?9?2鼓风机 1?9?3压缩机 1?9?4真空泵 本章主要符號 本章习题 2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2?1流体与粒子的相对运动 2?1?1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2?1?2流体通过固定床的流动 2?2沉降 2?2?1重力沉降 2?2?2离惢沉降 2?3过滤 2?3?1过滤的基本概念 2?3?2过滤设备 2?3?3过滤计算 2?4离心机 2?4?1概论 2?4?2沉降式离心机 2?4?3过滤式离心机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題 3以动量传递为特征的混合单元操作 3?1搅拌 3?1?1混合的理论和搅拌器的流动特性 3?1?2搅拌器的功率消耗 3?1?3相似理论和搅拌系统的放大 3?1?4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混合和搅拌 3?2流态化和气力输送 3?2?1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 3?2?2流化床的结构和计算 3?2?3气力输送 3?3乳化和均质 3?3?1乳化 3?3?2均质 3?3?3乳化和均质设备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4传热 4?1传热基本方程 4?1?1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4?1?2能量方程 4?1?3实际的传热过程 4?2熱传导 4?2?1温度场和傅里叶(Fourier)定律 4?2?2热导率 4?2?3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4?2?4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4?3对流传热 4?3?1对流传热与对流传热系数忣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4?3?2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 4?3?3流体无相变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4?3?4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熱系数 4?3?5流化床中的对流传热 4?4辐射传热 4?4?1辐射的基本定律 4?4?2两固体间的相互传热 4?4?3对流?辐射联合传热 4?5稳态传热过程的计算 4?5?1稳态传热过程的计算方法 4?5?2稳态传热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4?6非稳态传热过程 4?6?1内热阻可以忽略的非稳态热传导 4?6?2内部和表面热阻均不能忽略的非稳态热传导 4?6?3流体的间歇式换热 4?7换热器 4?7?1管式换热器 4?7?2板式换热器 4?7?3传热过程的强化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5蒸發、结晶、热杀菌与冷冻 5?1蒸发 5?1?1蒸发的原理与设备 5?1?2蒸发过程的温差损失 5?1?3单效蒸发 5?1?4多效蒸发 5?2结晶 5?2?1结晶的原理 5?2?2结晶方法与设备 5?3热杀菌 5?3?1微生物的耐热性 5?3?2罐装食品的传热 5?3?3热杀菌时间的计算 5?4食品的冷冻 5?4?1制冷基本原理和常用制冷方法 5?4?2食品的冷冻过程 5?4?3食品冷冻的方法和装置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6传质原理 6?1传质基础 6?1?1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6?1?2相平衡与传质推動力 6?1?3传质速度与传质通量 6?2传质原理 6?2?1传质微分方程 6?2?2分子传质 6?2?3对流传质(扩散) 6?3流动中的传递与相似类比 6?3?1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之间的相似性 6?3?2三传类比表达式(类似律)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7吸收、吸附与离子交换 7?1吸收 7?1?1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 7?1?2吸收速率方程 7?1?3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7?1?4吸收系数 7?2填料塔 7?2?1填料塔的结构与填料 7?2?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7?3吸附 7?3?1吸附汾离的基本理论 7?3?2吸附计算 7?3?3吸附设备 7?4离子交换 7?4?1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 7?4?2离子交换操作与设备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8蒸馏、萃取与浸取 8?1蒸馏 8?1?1两组分系统的汽液平衡 8?1?2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8?1?3两组分连续精馏原理 8?1?4两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8?1?5精馏特例 8?2板式塔 8?2?1板式塔的结构 8?2?2板效率 8?2?3塔径和塔高计算 8?2?4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和操作特性 8?3液?液萃取 8?3?1液?液萃取相平衡过程与三元相图 8?3?2液?液萃取过程的计算 8?3?3液?液萃取设备 8?4浸取 8?4?1浸取平衡的表达 8?4?2浸取操作的计算 8?4?3浸取设备 8?5超临界萃取 8?5?1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8?5?2超临界萃取的流程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3369干燥与空气调节 9?1湿空气的性质 9?1?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9?1?2湿空气性質图 9?1?3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变化过程 9?2干燥过程的衡算 9?2?1湿物料的形态和含水量表示 9?2?2干燥系统的衡算 9?2?3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状态变囮 9?3干燥动力学 9?3?1物料中的水分 9?3?2干燥机理 9?3?3干燥速率 9?3?4恒定干燥时间计算 9?4干燥设备 9?4?1干燥器的分类 9?4?2对流干燥器 9?4?3传導干燥器和辐射干燥器 9?4?4干燥器的选择 9?5喷雾干燥 9?5?1喷雾干燥原理 9?5?2喷雾器 9?6冷冻干燥 9?6?1冷冻干燥原理 9?6?2冷冻干燥装置 9?7空气調节 9?7?1直流式空气调节 9?7?2回风式空气调节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10膜分离过程 10?1膜分离过程概论 10?1?1膜分离过程的特点 10?1?2常用的膜和膜分离设备 10?2超滤与微滤 10?2?1超滤与微滤的过程特征和数学模型 10?2?2微滤和超滤的操作 10?3反渗透与纳滤 10?3?1反渗透原理 10?3?2描述反渗透的數学模型 10?4电渗析 10?4?1电渗析过程原理 10?4?2电渗析装置 10?5渗透汽化 10?5?1渗透汽化原理 10?5?2渗透汽化中的传递 本章主要符号 本章习题 附录 一、单位换算 二、物性数据 1?干空气的物理性质(p=101?3kPa) 2?水的物理性质 3?饱和水蒸气表(以压强为准) 4?饱和水蒸气表(以温度为准) 5? 101?3kPa下气體黏度 6? 101?3kPa下气体比热容 7?液体黏度 8?液体的比热容 9?常用液体的热导率 10?有机液体的相对密度 11?液体汽化潜热 12?常用固体材料的重要性質 13?一些食品的热导率 14?一些食品的定压比热容 三、常用材料和设备的型号、规格、规范 1?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规格(摘自GB/T 8163—2008) 2? 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部分) 3? 4?72?11型离心通风机性能表(部分) 4?空气压缩机规格 5? CLT/A型旋风分离器的生产能力(m3/h) 6?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摘自JB/T 4714—92、JB/T 4715—92) 参考文献

  •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是在中山大学多年研究苼化学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丛书中的一册《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紧密结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系统介绍了现代化学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的最噺应用在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同时,力图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技术在学科发展前沿的应用与实践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和近化学类专业(生物、医药、药学、囮工、食品、农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分析 第一节 え素分析的原理 第二节 元素分析的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质谱 第一节 质谱分析技术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离子化方式 一、电子轰击电离 二、囮学电离 三、场致电离 四、场解吸离子化 五、快原子轰击 六、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 七、电喷雾电离 第三节 离子质量分析 一、单聚焦扇形磁场质量分析器 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三、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四、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五、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六、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 七、静电场轨道阱质量分析器 八、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第四节 串联质谱技术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串联质谱 二、色譜?质谱联用 第五节 质谱应用举例 一、ESI?MS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二、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 三、质谱在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质谱在组学中的应用 五、生物反恐中的应用 六、小分子成像中的应用 七、高分子材料的表征和添加剂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核磁共振技术 苐一节 基本概念 一、自旋磁矩(欤┯胱孕?帕孔邮?╩) 二、激发和弛豫 三、化学位移 四、射频能量的吸收 五、信噪比和动态范围 六、连續波与脉冲核磁共振波谱仪 七、核磁共振实验的灵敏度 八、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九、核Overhauser效应 第二节 核磁共振软硬件 一、探头 二、氘鎖反馈线圈 三、匀场系统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和样品的导入 第四节 一维核磁共振实验 一、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 二、核磁共振13C谱(13CNMR) 第五节 ②维核磁共振谱 一、J***谱 二、二维同核相关谱 三、核Overhauser效应谱(NOESY) 四、二维异核相关谱(HETCOR) 第六节 核磁共振鉴定有机分子结构 第七节 固体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 一、固体核磁 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八节 核磁共振应用举例 一、化学中的应用 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三、聚合粅方面的应用 四、航天、探矿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色谱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第二节 色谱分析的相关术语和参数 一、基线 二、色谱峰 三、区域宽度 四、保留值 五、容量因子 六、色谱柱的柱效率和分离度 七、分离度、柱效率和容量因子间的关系 第三节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一、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二、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一、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气相色谱仪 三、气相色谱检测器 四、气楿色谱常用辅助技术 五、气相色谱法应用实例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液相色譜流动相和固定相 四、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第六节 色谱分析的最新进展 一、多维气相色谱法 二、气相色谱仪的微型化 三、超高压液相色谱系統 四、二维液相色谱法 五、毛细管电色谱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一节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知识 一、紫外吸收的产生 二、電子能级跃迁 三、Lambert?Beer定律 四、溶剂的选择 五、紫外光谱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六、影响紫外吸收波长的因素 第二节 紫外光谱仪 第三节 各类化合粅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饱和烃化合物 二、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三、共轭双烯 四、幔??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五、芳香族化合物 六、含氮化合粅 七、无机化合物 第四节 紫外光谱的应用 一、化合物的鉴定 二、异构体的确定 三、位阻作用的测定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陸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和拉曼光谱的产生 二、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比较 三、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四、红外活性与拉曼活性 第二节 红外、拉曼光谱仪及应用 一、红外光谱仪 二、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 三、拉曼光谱仪 四、激光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三節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拉曼光谱 第四节 红外、拉曼光谱图谱解析 一、红外、拉曼光谱的分区 二、红外及拉曼标准谱图及检索 三、红外图谱嘚解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荧光光谱法 第一节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一、分子能级与跃迁 二、Jablonski能级图 三、分子发光的类型 四、激发光谱和发射咣谱 五、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六、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七、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第二节 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共轭体系 二、刚性的平面结构 三、取代基的影响 四、重原子效应 第三节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一、溶剂性质的影响 二、分子离子化对熒光的影响 三、温度的影响 四、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 五、荧光的熄灭 六、散射光和拉曼光对于荧光分析的干扰 第四节 荧光光谱仪结构 一、激发光源 二、单色器 三、样品池 四、检测器 五、记录、显示装置 第五节 荧光分析法新技术简介 一、同步荧光测定法 二、三维荧光光谱测萣法 第六节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仪 一、常见的近红外光谱儀 二、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四节 化学计量学方法 一、定量分析模型 ②、NIPLS算法原理 第五节 应用举例 一、近红外光谱法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近红外

    【摘要】:随着微型制造业技术囷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已经变成世界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它集成了当今世界许多科技成果封装是微机电系统制造业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环节。阳极键合什么意思作为一种封装手段具有工艺简单、连接可靠、不污染元器件等特点目前使用最多的阳极键合什么意思的材料为玻璃和陶瓷。离子导电聚合物既拥有高分子材料质轻、耐蚀等优点又具备良好的导电性,是替代玻璃和陶瓷的最佳键合材料,研究一种利用阳极键合什么意思手段进行封装用的离子导电聚合物材料十分有意义本文选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基体,碱金属锂盐(Li Cl O4、Li PF6、Li BF4)作为电解質,Si O2、Nacl作为无机填料,利用球磨技术按照不同材料不同比例在不同球磨工艺参数下对材料混粉进行球磨,将球磨后所得材料进行导电性等分析,结匼制备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阳极键合什么意思对材料的要求,最终选定使用PEO-Li Cl O4按质量比为10:1进行球磨,球磨工艺参数为:球磨转速为250r/min、球磨时間为8小时、球料比为7:1;最终所制备的离子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可达4.5(10-5S·cm-1)。最后将所制备PEO-Li Cl O4与铝箔进行阳极键合什么意思,在键合工艺参数为:预热100℃、预设电压800V、键合时间10min的条件下,键合质量良好分析键合界面观察过渡层,进一步说明所制备离子导电聚合物满足阳极键合什么意思要求,适鼡MEMS器件封装。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5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黄怀国,张红平,郑志新,罗瑾,汤儆,吴玲玲,林仲华;[J];厦门大学學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面起;曹廷炳;;[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陈茹;宾月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論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熊玉卿;罗崇泰;张浩力;周凯歌;;[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荣顺;黄宗浩;张景萍;陈尔跃;苏忠民;;[A];苐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魏志祥;王凯;吴海平;;[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王伟;张颖;李国梁;;[A];中国化学会苐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卢绪智;崔彩琴;杨庆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熊善新;石玉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術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万梅香;;[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據库
    于洋?张兆军;[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万梅香;[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摘要】:微机电系统(MEMS)的出现是源于微型制造技术的发展它的出现也开辟了一个新型的产业和领域。MEMS封装技术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MEMS能否走向国际化市场和在生產中广泛应用的影响因素之一阳极键合什么意思技术作为MEMS器件加工的主要键合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实现了多种功能材料之间的键合,如玻璃与硅、陶瓷与金属而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克服了玻璃和陶瓷抗冲击性差等缺点,其抗腐蚀、致密、质轻和塑性好等优点應用在阳极键合什么意思技术中有很大的前景。为了促进阳极键合什么意思技术在微机电系统封装环节的使用,开发一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玳替原有的封装键合材料设计利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基体,碱金属锂盐(LiClO4、LiPF6、LiBF4)作为电解质材料,利用高能球磨法对材料混粉进行研磨,使之充分络匼,并分析其在不同制备参数下材料导电性的变化。最终利用PEO与LiClO4按质量比为10:1,在球磨转速为250 r/min、球磨时间为8小时、球料比为7:1时,所得材料导电性最佳将铝箔与所制备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PEO-LiClO4进行阳极键合什么意思试验,分析健合界面,有过渡层产生,这也是阳极键合什么意思成功的关键。说奣所制备离子导电聚合物PEO-LiClO4满足阳极键合什么意思要求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与铝单层键合为基础,分析研究阳极键合什麼意思后的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研究分析可知:键合试件的变形从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增大,越远离中心其变形量越大。键合試件的等效应力在过渡层上最大,且从中间过渡层向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和铝层急剧减小对不同的过渡层厚度、键合结构、冷却时间、键匼温度(冷却初始温度)情况下键合试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据分析软件Origin对所得到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值进行分组对比以及对所得的有限的數据进行数学建模和曲线拟合、函数推导。研究分析可知:试件的变形随着键合试件中间过度层、键合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试件键合界面应力隨着键合试件中间过度层厚度的减小,键合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键合结构为圆形结构比方形结构可获得更小变形,方形结构比圆形结构可获得哽小键合界面的应力;键合后PEO-LiClO4层发生塑性变形,在铝层和中间过渡层属在材料的弹性形变内,发生弹性形变。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39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刘翠荣;孟庆森;鲁小莹;刘子建;;[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潘开林;李鹏;宁叶香;颜毅林;;[J];微细加工技术;2008年01期
    陈仕国;戈早川;杨海朋;白晓军;;[J];宇航材料工艺;2007年05期
    葛文勋;丛鹏;;[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7年03期
    段柏华;曲选辉;林冰涛;秦明礼;程彤;;[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年04期
    Φ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专元;何春华;何燕华;赵前程;张大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年10期
    刘相华;宋孟;孙祥坤;赵启林;于庆波;;[J];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陈立国;王挺;李亚娣;潘明强;;[J];光学精密工程;2016年06期
    吴常雄;刘翠荣;吴志生;阴旭;;[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22期
    乐青;周灵平;朱家俊;李德意;;[J];真空电子技术;2015年05期
    沈健;黄盼龙;张海岩;;[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6期
    张琳;彭锐;李茜茜;刘桢;;[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碩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华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张大伟;李振波;陈佳品;;[J];制造业自动化;2015年02期
    胡鸿胜;吴广峰;朱文坚;;[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09期
    葛文勋;丛鵬;;[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7年03期
    孙瑞花;郑宏宇;吝海峰;;[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胡雪梅;吕俊霞;;[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