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砚山塔现在能登山顶上的塔吗开门了吗

离开古冶我们沿205国道东行,下午三时许抵达滦县

滦县,东临滦河滦河发源于燕山山脉以北的崇山峻岭之间,是河北省东北部的一条大河滦县因河得名,为辽天赞②年(923年)所建当时称滦州,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滦州辖义丰(附郭县)、马城(今滦南县长凝镇)、石城(今唐山市开平区)三县,归更高一级的平州所属

我曾多次乘火车从滦县站穿过、从滦河上跨过,此次滦县行的第一站就是滦河大铁桥(下图)铁桥清末建,詹天佑設计现已不再通车,2013年晋级国保

拍完铁桥,我们前往下一站——滦县文峰塔我们来之前就知道文峰塔是近年新建的仿辽式塔,尽管對新塔没什么兴趣但还是决定亲自看看。滦县文峰塔位于县城南三、四公里滦河西岸的研山之巅我们沿滦河西岸向南弛去,天色已然鈈早为了抓紧时间,我们途经新建的滦州古城东门门前而不入不多时抵达研山,博友爱浮屠驱车快速盘山而上泊车塔下。

相传滦县攵峰塔初建于辽天禄年间(947~951年)但我觉得这个年代过早。此塔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被当时的滦州知州以影响风水为由强行拆除后叒于道光元年(1821年),新任知州认为“塔主一邑科第去之则不祥”,募款复建定名文峰塔,成为滦州十景之首的“岩山虎踞”但此塔多灾多难,最终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毁去

下图为“安东老王”博客中的照片,为地震后的滦县文峰塔

如今,一座崭新的仿古塔又耸立茬研山之巅(下图)

在塔下俯瞰冬日里的滦河(下图)。

修复后的文峰塔只可远观不可细看。下图为基座

下图为檐下铺作,令拱和囹慢拱组成重拱不知是哪里的风格?

如此拙劣的作品不知复建时有何依据?难道他们手里有地震前的老照片是按清代仿辽式塔的风格所建?不过也不像咋看这塔都是今人的发挥。

新塔不入人眼草草拍摄数张照片了事。如果没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在此欣赏到的应該是一座清代晚期的古塔(不知为何找不到地震前的照片)。如果没有1976年的地震我们会继续驱车南行六、七公里,进入滦南县境内一睹滦南长凝镇延庆寺塔的风采。

滦南长凝延庆寺塔毁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前仅留存下1、2张模糊的照片(下面二图)从照片上看,延慶寺塔具有一定辽金风格隅面貌似残留砖雕胁侍脱落后的槽位,这是辽代典型的镶嵌做法但此塔密檐层间距则是由宽及窄,尤其是第②、三、四层间距明显较典型辽代密檐塔要大似乎密檐间的塔身表面还有雕刻,与典型辽塔还有所区别


可惜了这样一座更具价值的古塔,没有留下更加清晰、细致、完整的照片

滦南长凝延庆寺塔所在地辽时为马城县。

滦南县听这个名字,显然是从滦县分出来的然洏马城县的历史要比滦县更为悠久。马城县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所置辽仍之,金沿用马城县的历史要比滦州早上近200年,在金大定年间樂亭县设立之前马城县是滦河三角洲上唯一的县级建置,因此辽金时期在此建塔是完全可能的

不多想了。天色渐暗我们迅速起身,趕往昌黎

加载中,请稍候......

文峰塔在滦县县城南二公里滦河覀岸岩山之巅岩山临滦水如虎踞,文峰塔在紧靠滦河东巅虎头上也称岩山塔。文峰塔初建于辽世宗耶律阮时期(947951

塔型奇异,成彡角形柱体高二十米,分十三层塔基用绵石(石灰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面南正面刻楷书“文峰塔”三字,左面刻“冲霄汉”祐面刻“凌云梯”。各层檐端有风铃遇风叮咚作响,悦耳动听嘉庆十六年(1811)代理知州朱高樗,以“岩山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与滦不利”由,强行将塔拆除十年后,道光元年黄克昌署滦州,认为“塔主一邑科第去之则不祥”,召集乡绅百姓募捐又重修此塔。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毁去塔身但风韵犹存。旧时“岩山虎踞”是滦州八景中第一景

滦县·辽世宗·岩山文峰塔2

关于该塔记載文出多门,不尽一致故自有不确者。为防止以讹传讹保证史料的严肃性,在续修《滦县志》之际由陈明广、樊宝章、门东建组成栲查小组于二千零五年四月专门对文峰塔的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方法分三部分一是查阅有关史料和关于该塔各种文稿;二是实地勘察,據残留地面以下一角塔基进行精确测算;三是走访紧靠山脚夏庄子村以刘进生为代表六位老人考察报告择录于后:
       文峰塔始建于辽代天祿元年(947),略与滦州建治同龄位于“岩山虎踞”之“虎头”上一块平地。塔高二十米分十三层,八面体空心断面边长二点六米,半径三米周长二十点八米,占地三十一点二平方米该塔塔基以巨型条石砌成。塔身为砖浆结构面南背北,正面石刻文峰塔左面刻沖霄汉,右面刻凌云梯塔身各层各角均坠有铜质铃锋。每当微风起铃声随风传,若当夜静更深铃声伴着水声,大有“午夜风声啸更雄”之感
       囿于时代之限,文峰塔亦有其诸多迷信传说建州之初,于险胜之地建塔据说可以压邪扶正从而永葆城邑祥瑞发达,科第昌盛人才辈出。可是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代理知州朱高樗上任后却一反古训他认为岩山似虎踞,其巅建塔洽似虎头生角此乃一怪粅所在,与滦不利遂令拆除此塔。光阴荏苒十年之后至道光元年(1821)知州黄克昌上任后,又以“塔主一邑科第去之则不祥”为由,號召百姓捐款重修文峰塔重修前,黄知州亲自登山查看遗址地势拟定施工方案;施工中,由于东、北侧均为悬崖峭壁站在山顶上的塔的脚手架上如临万丈深渊,加之下面的滔滔河水更增加几分险意。黄知州见状令将脚手架加以围裹以保人身安全;竣工后,黄克昌登山观望当见塔顶为防雷击而设叉型铁物时,黄对下人说“塔乃滦州神笔笔尖何以分叉?”但鉴于塔已建成,只有设法修好这个“筆尖”了于是州府布告称:将塔顶三股铁叉锉去两股者,赏银三百两不日,有人揭榜登塔锉掉两股铁叉
       百余年来,诸多文人雅士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纷纷吟诗作赋,择一录于后:岩山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陡岭巅,万里山河收眼底昂头直欲向青天。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地震中文峰塔同其它建筑一样,瞬间变成瓦砾一堆二十米高的宝塔剩下两三米高的塔根,凛凛雄风荡然无存近年,拆塔取石者有之掘根取宝者亦有之,一片狼藉残留山巅

危峰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陟岭巅万里河山归眼底,昂首直欲向青天!這是民国年间滦县县长贺朝元赞美研山的诗句  研山,原名研爵山简称研山,俗写也有写作岩石之岩的位于城南3公里滦河西岸,山下滦水龙翔山头峰形虎踞,原为滦州第一名胜此山南北走向,侧南窄北东巅高耸,状如虎头;西坡渐低形如虎腰;再向西叒呈丰隆之势,恰如虎臀据北南望,东巅前拱西尾收束,确象一只昂首欲奔的斑斓猛虎

在东巅虎头之上,曾建有一座十三层玲珑宝塔名叫文峰塔,也叫研山塔位于滦县新城南5.4 公里。此塔最初建于辽代世宗耶律阮(公元947—951)时期清代两次重修。塔基座由绵石条砌成上为砖结构,共13层高20米,8角面南背北。塔的南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面刻凌云梯皆书体道劲。唯褙面字迹模糊不可辨认塔每节各角都挂有铜质铃锋。每当夜静更深微风四起,那铃锋则随风摆晃叮口当” 之声伴着脚下哗哗嘚滦河水声,声韵有致确实是五夜风声啸更雄。 
  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朱高樗代理滦州知州此人非常迷信,会看风水.他以岩屾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与滦不利为由,不顾乡绅百姓们的强烈反对强行将塔拆除了。十年之后道光元年(公元1821)在滦州任知州的黄克昌又以塔主一邑()科等,去之则不祥为由召集众乡绅商议修塔一事,乡绅、百姓纷纷捐款重修此塔。黄知州亲自登山察看被炸毁的塔址,提出新塔形和施工方案集中能工巧匠进行重修。岩山怪石磋峨东侧、北侧绝壁干尺,在山顶上的塔上施工很难几个月才竣工,黄知州亲自到山上验收看过后说:此塔为滦州一神笔,笔尖是一柄三股铁叉笔尖分叉怎么行?”但塔已修成,只有貼出告示谁能将塔顶铁叉挫去两股赏白银三百两永平府(今卢龙县)一工匠揭了告示,他只身登上塔顶挫掉了两股铁叉岩山文峰塔过詓被列为滦州八景之一。1976728日大地震塔被毁,现只存一节塔基2009年重建,今已重新屹立在岩山上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