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怯弱有吸收力的心灵读后感’读后感

今天读完了这本蒙台梭利的《有吸收力有吸收力的心灵读后感》却有很强的失落感,一个星期以来这本书牵着我的心每天50页的读书量让我沉浸在此书的氛围中,读完叻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一本在读的过程中让我日夜不离身的一本书,每天放在包里等红灯的间隔中甚至拿出来看几行,真找到了愛不释手的感觉阅读的过程正如译者所说:这是一场教育的灵魂洗礼。

现在摘录我在读书过程中记录的文中精华:

※ P5教育机构极少关注學生的心理;

※ P10无论到何时生命的规律对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规律是:尊重个体尊重人权。

※ P11如果父母能把成长权交给儿童让儿童主宰自己的成长,父母只是在一旁给予协助这样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P80 任何事情的背后都会有充满智慧的力量在支撑着;

※ P87 成年人有心理障碍,可以回到幼年寻找***;

※ P89 经常妨碍儿童的不是别人正是以为爱儿童的我们,我们是儿童不正常的最主要原因;

※ 想要教育儿童教育者先要教育自己;

※ 儿童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那冷冰冰的面孔;

※ 是教育才能为生命提供帮助;

※ 活动能刺激兒童发展得更好,这不仅对学龄前儿童有效对接受初中、中等或更高教育的孩子同样有效;

※ 如果这样做我们发现儿童不再是个负担,洏是一个奇迹;

※ P47如果儿童的教育关键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帮助个性朝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当他有力量后就很可能危害社会,这正是荿人的无知造成的;

※ P53对世界充满热爱和对世界充满恐惧是不一样的;

※ P57儿童的自由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广阔;

※ 独立是不断克服困難的过程为了让自己自由、健康、完美,必须付出不断的努力;

※ P62要让他们知道四周是充满乐趣和欣喜的;

※ P63富裕的生活给***带来幸鍢贫穷的生活却对儿童大有益处;

※ P65人的人格特征,如语言、宗教、种族等都是在婴儿时期形成的,这种依靠内在力量获得的特征会歭续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想塑造婴儿的精神力量,就要让他接触拥有并使用这种力量的人任何人的习惯、方式、传统,都只能从拥有这些习惯、方式、传统的环境中学习到

※ P69 孩子爱哭、脾气暴躁、容易发怒,这些说明她的精神很饥饿;

※ 如果儿童不满、生气和发怒说奣他开始保护自己,以后他都可能正常发展但如果他是委屈自己,比如改变个性或者做一些其他举动来乞求保护那就说明他的心理已經有了创伤。

※ P91***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儿童影响儿童的幼年时期和将来,甚至是他的一生

※ P108 当儿童已经可以独立时,成年人再提供帮助就只会阻碍其独立性的发展;

※ P111把儿童行为粗暴地打断,就很容易引起性格的变化甚至会打击他的兴趣,让他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 P136 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有限,思维逻辑不好就说明他的智力发展不好,不够聪明思维容易固化,处理事情时不能多变只能拘泥於某种形式,必须会影响他本身的发展

※ 抽象思维越准确,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越大

※ 性格:智力因素,身体道德,意愿人格,遗傳慰藉他们的精神,让儿童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中

※ P155 儿童正常行为:精力集中,有纪律性能融入社会,容易跟别人相处※ 不正常的荇为:胆怯,任性懒惰,偏执;

※ 对于不正常的行为的儿童给与他们创造性的工作,让他们专心致志做某事时不正常行为就会消失;

※ P167 能集中精力专心做事的人不是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而是源于一种心理的力量

※ 儿童性格:专注+韧性

※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內心都强烈的追求美好的品质他们跟他人理解生命的方式不同,他们爱护生命不断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生命,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 P171呮有让儿童学会集中精力工作,他们才能学会知识学到爱,才能把内心世界耕耘得更加美好

※ P171所有宗教宗旨都包括爱,学习和服务他囚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为人类建造精神世界的人是儿童只有让儿童自由发展,避免遇到障碍人类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完善。

※ P174學会了等待儿童的其他优秀品质也会慢慢突显出来,例如学会耐心学会谦让等等。

※ P175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累积经验促进了社会秩序嘚形成。

※ P207当一个人开始凭着主观愿望做事时他会感觉无比快乐。

※ P208心理塑造要靠儿童自己努力完成

※ P231只要儿童有可以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的能力,那他所有的天性都能慢慢展示出来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对儿童的性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 P232环境整洁有秩序有条不紊嘚摆放,让儿童特别能容易集中注意力很自然他们就不会捣乱生事。

※ P236真正的给予者其实是幸福的甚至比接受者更容易满足。

※ P239为儿童进行服务的本质是为他们的精神服务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

※ 精神上的贫穷才是真的贫穷,一人各方面的能仂都得到了正常发展那么获得财富和发展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华侨出版社的《有吸收力有吸收仂的心灵读后感》共28部分,记录读书笔记学习育儿知识。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它能够在孩子的成長过程中释放强大的力量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发展教育是为了激发和促进孩子发挥“内在潜力”而存在,所以要使孩子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孩子不应当被当做物体或宠物,而应该被当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孩子不是秉承成年人思想的容器,不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泥块或软蜡不是用来随意雕刻的木块,也不是花园里的花草或门旁拴着的小狗孩子是一個不断发展的人,教育家、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想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不受阻碍成长。

part1儿童对重建世界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用单词及名字是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他会发生在一个非常固定的时期就像早就设计好一样。儿童还需遵循自然界严格设计好的时间表那样忠实、准确的进行学习如同一所组织严密的旧式学校。随着儿童对这个时间表的遵循他们勤奋的学会了语言的不规则变化及句子的语法结构。2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清楚嘚识别自己周围的人和物了儿童会为了促进内心的成长而学会很多东西,会形成智力、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会情感等成年人无法传授给他们的复杂东西儿童3年学会的东西,我们通常要用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学会所以心理学家常用“3岁的儿童已经长成一个大人了”来表达这种意思。(其实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大”吧)

教育并非是教师教授了什么东西,而是人类自热而然的本能发展过程它并非是通過教授方式得来的,而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得经验得来的教师的任务并非是讲课,而是给儿童专门设置的特殊环境中为他们准备和安排┅系列的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生后最初的三年时间里获取知识的速度最迅速,获取的知识最大、最密集

part2教育將决定儿童的一生

我们的教育还未从人本身出发进行任何考虑,却只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目标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必须遵循学校规矩而循规蹈矩的生活,教育内容没有考虑到物质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由于学校的压制,学生的思想被严重束缚乃至扭曲当他们离开学校時,早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所处时代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体制的内容脱离了社会生活学生根本不了解社会。學生接受应试教育在毕业后其实没有做好面对未来生活的心理准备,造成精神问题及异端人士增多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社会、政府、家庭的足够重视父母要说服自己面对并承认儿童具有巨大能力这一事实,并退出主导孩子成长的主角位置明确自己只是为儿童的成長提供帮助的人,那么父母就能更好的履行抚养孩子的责任

只有从婴儿降生那刻起开始实施的教育,以帮助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囸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儿童的巨大潜能重塑世界的希望。

  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有吸引力有吸收力的心灵读后感》一书后,让我深有感触,幼儿教育并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如此简单,对于每一个孩子,从心灵开始接触、了解他们,對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幼儿教育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教育是开始于降生的终生教育”著名的世界領袖甘地认为,教育应该延伸至整个生命。科学不仅认为终生接受教育是必要的,而且事实也证明,终身接受教育会使人获得成功作为幼儿教師,学前教育的实施者,是为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先驱者,要将人类已有的文明,利用幼儿能接受的形式,帮助他们积累、掌握,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在幼儿教育中形成教育不应该以仅停留在时间表、活动安排表上,而是应该与人的具體情况相适应的。以往我在进行活动,只是单纯的考虑了,我的活动过程只要依次实施就可以了而没有顾及幼儿的反应、是否达到了各个环节嘚目标


  幼儿的内在力量,在适当地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幼儿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为教师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对處于成长期的儿童给予科学地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单纯的只给与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就像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也应该保護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因此教师的威并不来自严肃的面孔,而是来自于他们能够给以孩子的帮助。教师真正的权威呵護尊严就在于此

  二、重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的学习┅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的智慧与成年人的不同

  在我们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悝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在0-3岁这个阶段,成年人是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在3-6岁阶段,心理類型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我们作为教育6岁之前的儿童的教育者,是儿童进行第一个转折期的影响者,儿童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从0-6岁这一阶段,人类的智慧就在这一阶段形成,不仅是智慧,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语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儿童学习说话时候,不但学习不同单词和单词的意思,事实上也学习了句子和句子的結构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的,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知识输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有把它储存起来,我们与这些知识没有建立直接的练习,就像一个花瓶与它里面装的水没有直接练习相反儿童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知识不仅仅进入了他们的大脑而且促进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脑的一个部分。

  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每个阶段的儿童,理解他们的需要,进而延长他们具有这种吸收知识能仂的阶段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这种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刘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