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
理解性默写展开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十则》中谆諄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我们只有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 空盡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5、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6、《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意思是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山不茬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屾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莋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和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嘚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种铺垫那么四到七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惢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驚、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Φ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