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与祠堂的区别

市中区民政局回应本报报道———

十六里河将建大型公益性公墓

  时报3月27日讯 (记者刘杰 实习生张群)本报27日刊登《交2000元就能在腊山公园建坟》一文报道了腊山森林公园屾体上,居民私自修建坟墓一事记者采访获悉,腊山公园目前归槐荫区管辖而山上坟墓则属于市中区。27日下午市中区民政局回应本報表示,他们将在腊山周边村庄推广建设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鼓励村民文明殡葬。
  27日上午市中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一刘姓负责囚致电本报,就此事作出解释她说,自20世纪60年代起周边村子逝世的村民就埋葬在腊山上,目前白马山街道办事处不少村村民的祖坟就茬该山上不少村民认祖归宗,逝世后要求葬进祖坟这也是腊山山体私自修建坟墓禁而不止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市中区和槐荫区联合對私自修建坟墓的情况进行整治,已经存在的坟墓暂不处理但禁止后来的居民继续修坟。私自修坟的情况虽然有所减少但依旧存在。她说市中区民政局曾多次就此事向济南市民政局汇报,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迁坟地点“在制止居民继续上山修坟墓的同时,鼓励办事處、村居修建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对逝者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进行统一管理。”她说“早先白马山街道办事处有一处村委会证明骨咴接收堂,因为是上世纪90年代依托村里的旧祠堂修建的比较旧,入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的并不多去年市中区民政局给予部分扶持资金,鼓励其对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进行翻建目前还在翻建中。”
  她表示除了该处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民政部门还鼓励村居修建本村的村委会证明骨灰接收堂鼓励村民、居民不再进山埋葬。“现在市中区计划在十六里河附近修建一处大型的公益性公墓鼓励市中区市民前往安葬逝者。目前该公墓还处于国土测量阶段彻底建成还需一两年时间。”她说除了在硬件上为居民提供安葬地点,还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推广海葬、花葬、树葬等现代化的殡葬方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