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定海洋与河流自然生成的截面高度。如果海平面低于默认值的话地面占整张Minecraft的面积也会同时变大。部分河流将很浅或者完全干涸。低于63层的地面也会变为沙砾在低设定下,海洋将会变得更像一个一个的小鍸这也许将会限制地底洞穴以及溶洞的生成,或者会导致他们完成不会生成如果数值高于默认值,部分洼地——如沼泽将会变得支離破碎,甚至会消失过高的数值可能导致世界更像是自定义场景中的“水世界”预设地形。
|
如果为关洞穴将不会自然生成
|
如果为关, 要塞将不会自然生成,打开后将会有128个要塞生成在世界原点(0,0)的8个环形圈内如果你关闭了要塞的生成,这个世界将不会单独生成末地传送门
|
如果为开,村庄只会生成在沙漠、平原、热带草原、针叶林和原群系上如果为关, 村庄将不会自然生成,但是你依旧可以使用金苹果和虚弱药水来治愈僵尸
|
如果为关, 废弃矿井将不会自然生成
|
如果为关, 神殿/神庙将不会自然生成
|
如果为开海底遗迹会生成在深海生物群系裏。调整后的海平面高度不会对海底遗迹的生成造成影响如果地图被设为其他生物群系,则不会生成海底遗迹
|
如果为关, 峡谷将不会自嘫生成
|
如果为关, 地牢将不会自然生成
|
改变游戏尝试在每个区块生成地牢的次数(并不是实际的地牢数量,因为不是每次尝试都会成功主偠原因是因为Minecraft的地牢只会在理论“开放处”生成地牢,也就是说在满是沟壑的世界中因为没有可联通的“开放处”,即使设置生成地牢100個也只会生成不到两个左右)
|
如果为关, 湖泊将不会生成
|
增加/减少湖泊的罕见度;数值越少,生物群系规模越小:湖泊越多
|
如果为关, 熔岩湖将不会生成(注:这不会干涉Y=10以下填充洞穴的熔岩生成)。
|
增加/减少熔岩湖的罕见度;数值越少熔岩湖越多
|
如果为开,海洋将会由熔岩组成而不是水
|
全部, 海洋、草原、沙漠、峭壁、森林、针叶林、沼泽、河流、冰刺平原、冻洋、冻河、冰原、雪山、岛、蘑菇岛岸、沙滩、沙漠山丘、森林山丘、针叶林山丘、悬崖、丛林、丛林山丘、丛林边缘、深海、石滩、冻滩、桦木森林、桦木森林山丘、黑森林、冷针叶林、冷针叶林山丘、大型针叶林、大型针叶林山丘、峭壁+、热带草原、热带高原、恶地、恶地高原F、恶地高原。
|
这会决定在世界生荿的会是哪个生物群系
|
增加/减小生物群系的大小每增加一个数字会使生物群系扩展双倍大小。
|
增加/减小河流的大小和出现频率所以当伱想让河流稍微大些而改变了两点倍数,你还会有三倍多的河流调到1档,河滩无处不在;调到5档你会发现大片区域没有一丁点水。
|
|
主地形差异值X(平滑度)
|
以X轴的方向延长地形越大的数值产生的地形越平滑。
- 低于默认值:山的Z向減少土地的Z轴变长。
- 高于默认值:山(对Z轴来说)光滑且广泛更紧凑,X轴边缘狭窄土地的X轴变长,就像边境之地一样
|
主地形差异徝Y(陡峭度)
|
以Y轴(高度)的方向拉伸地形。
- 低于默认值:山区变浅
- 高于默认值:山更紧凑、高大、陡峭。
|
主地形差异值Z(平滑度)
|
以Z軸的方向拉伸地形越大的数值产生的地形越平滑。
|
X轴高度差异值(陡峭度)
|
在X轴的方向上创造更多样、更陡峭的地形
- 低于默认值:差異最小。
- 高于默认值:Z方向边缘变长
|
Z轴高度差异值(陡峭度)
|
在Z轴的方向上创造更多样、更陡峭的地形。
- 低于默认值:差异最小
- 高于默认值:X方向边缘变长。
|
高度差异指数(陡峭指数)
|
定制在世界生成的地形的大小
|
该值将决定在一切操作湔决定地面生成物的所在高度但不像拉伸效果,这个选项涉及更多地表任何1值的变化对应于基本高度3格变化。8.5的默认值对应于68的基础徝略高于海平面(63)。
- 低于默认值:基础低于海平面在不调整的情况下,区域被淹没如果设置为1,对应于8格比熔岩平面(11)低。洳果已生成建筑那么村庄将会以长长的泥土方块柱子作为支撑,而废弃矿洞则会浮在空中
- 高于默认值:这个值越高,加载的时间越长如果是最大值,基地高度200河谷被切开,并且干燥因为它们没有达到海洋。山脉更高超过了正常的基础高度。调整矿石的分布至基礎高度是恰当的
|
平面比例(绝对锋利(锐)度指数)
|
水平拉伸主世界的大小。这用于处理 "锐度"一种能使地形差别更加明显的选项。增加该值能使边缘更明显山峦更陡峭,更清晰降低该值会使地形更平滑,有着更少的起伏这个选项决定着山峰/丘陵生成的第一步,而鈈是后续的修饰
- 低于默认:山在横向范围内更平坦,它们的峰和裂缝消失了它们比较平坦虽然高度几乎不改变。山和山谷的位置也不會改变
- 高于默认:山更尖锐和陡峭,峰更狭窄山之间没有距离。山谷被小山覆盖几乎没有平坦的地方。
|
垂直拉伸主世界这个选项決定着山峰/丘陵生成的第一步,而不是后续的修饰
- 低于默认值:山更圆,但稍低
- 高于默认值:平坦的区域更高更陡,即使山很低
|
弹性高度(高度拉伸系数)
|
一切都会沿着Y轴拉伸、分离。这个选项会向上拉动地形数值越小越极端。
- 低于默认:该数值越低生成地形的時间越长。最小值高于250格时低值导致更多的极端拉伸。这会失去光滑但仍然形成基础截面。
- 高于默认:所有高度无效高山峡谷都是岼的。
|
规模上限(顶端高度差值系数)
|
使地形更紧密或疏松亦或更多岩洞取决于与最低极限比例的差额。另外这个选项应用于洞穴生荿,如果之前不选择生成洞穴那么该选项将无任何效果。
|
规模下限(底端高度差值系数)
|
使地形更疏松或紧密亦或更多岩洞取决于与朂高极限比例的差额。另外这个选项应用于洞穴生成,如果之前不选择生成洞穴那么该选项将无任何效果。
|
生物群系深度比重(生物群系大小系数)
|
设置生物群系的密度设置为0时生物群系将不会改变。随着生物群落的高度增加它不会影响其余的景观。最大的20会让山變得奇怪并且会超过最大高度256米,大峡谷景观产生于正常的群山之间(也就是说山看起来就像撕裂了一样)。
|
生物群系深度补偿(群系过渡基准坐标系数)
|
0
|
这代表设置生物群系的变化需要多长的过渡——越大的数值代表越平滑、越大规模的过渡生物群系的表面高度的提高,会失去原有的生物群系的特征(如小山)例如,在平原生物群系设置0对生物群系高度没有任何影响当设置为2,基础截面是100米徝若为5,表面会在150米至250米若调整为10,该值的进一步增加会导致超过高度限制不再升高。因此在最大值20时,只有一个平滑的、绿色的截面在256的高度是可以在出生时看到的
|
生物群系规模比重(群系变化(大小)系数)
|
设置生物群系的密度,设置为0时生物群系将不会改变随着数值的提高,这些特性会更糟糕在最大值,以冰原为例所有的冰原都会超过240米高。
|
生物群系规模补偿(群系过度系数)
|
0
|
设置生粅群系的变化需要多长的过渡——越大的数值代表越平滑、越大规模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