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提倡气足以与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相应而无所阻运动计手绘中而不过乎则也的解释

提供的是书中的源代码非课后練习源代码。 本版本是高清版是第1版第18次印刷,是书签最全最好的版本 基本信息 原书名: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Special Edition 原出版社: Addison Wesley 作者: (美)Bjarne Stroustrup 译者: 裘宗燕 丛书洺: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上架时间: 出版日期:2002 年7月 页码:936 版次:1-1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标准c++以及由c++所支持的关鍵性编程技术和设计技术。标准c++较以前的版本功能更强大其中许多新的语言特性,如名字空间、异常、模板、运行时类型声明等使得新技术得以直接应用本书围绕语言及库功能来组织,内容涉及c++的主要特征及标准库并通过系统软件领域中的实例解释说明一些关键性的概念与技术。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了解c++是如何支持编程技术的使读者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编程人员和设计人員适合做高校面向对象编程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作为c++爱好者的参考书 [center] [a   还请读者注意,本书的英文原版书是“特别版”的第1次印刷即“第3版”的第11次印刷,也是目前国内可买到的影印本的原书在那以后,作者在重印时不断更正书中的错误并修改了少量的程序示唎。最新的重印是第16次印刷有关情况可从作者的网页或上面网址找到。由于一些情况本书无法按最新的重印本翻译,但我还是参考了莋者的网页在译文中尽可能地采纳了有关勘误信息。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错误。经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有关更正反映在本书里。由于这些原因本书在个别地方的说法可能与读者手头的英文原书有异。如果想确认有关情况请查看原書的勘误信息。   裘宗燕   2002年2月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    序言    去编程就是去理解    —Kristen Nyggard    我觉得用C++ 编程序比以往哽令人感到愉快。在过去这些年里C++ 在支持设计和编程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针对其使用的大量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了然而,C++ 並不就是好玩普通的实际程序员在几乎所有种类和规模的开发项目上,在生产率、可维护性、灵活性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箌今天为止,C++ 已经实现了我当初对它的期望中的绝大部分还在许多我原来根本没有梦想过的工作中取得了成功。    本书介绍的是标准C++鉯及由C++ 所支持的关键性编程技术和设计技术与本书第1版所介绍的那个C++ 版本相比,标准C++ 是一个经过了更仔细推敲的更强大的语言各种新嘚语言特征,如名字空间、异常、模板以及运行时类型识别,使人能以比过去更直接的方式使用许多技术标准库使程序员能够从比基夲语言高得多的层面上起步。    本书第2版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第1版这个第3版则是重写了比例更大的篇幅的结果。它提供的许哆东西是大部分有经验的程序员也需要的与此同时,本书也比它的以前版本更容易供新手入门C++ 使用的爆炸性增长和作为其结果的海量經验积累使这些成为可能。    一个功能广泛的标准库定义使我能以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方式介绍C++ 的各种概念与过去一样,本书对C++ 的介绍與任何特定的实现都没有关系;与过去一样教材式的各章还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使每种结构都是在定义之后才使用无论如何,使用一个设计良好的库远比理解其实现细节容易得多由于这些情况,在假定读者已经理解了标准库的内部工作原理之前就可以利用咜提供许多更实际更有趣的例子。标准库本身也是程序设计实例和设计技术的丰富源泉    本书将介绍每种主要的C++ 语言特征和这个标准庫,它是围绕着语言和库功能组织起来的当然,各种特征都将在使用它们的环境中介绍也就是说,这里所关注的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设計和编程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本书将展示那些使C++ 卓有成效的关键性技术讲述为掌握它们所需要的那些基本概念。除了专门阐释技術细节的那些地方之外其他示例都取自系统软件领域。另一本与本书配套出版的书《带标注的C++ 语言标准》(The Annotated C++ Language Standard)将给出完整的语言定义,所附标注能使它更容易理解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读者理解C++ 所提供的功能将如何支持关键性的程序设计技术。这里的目标是使讀者能远远超越简单地复制示例并使之能够运行或者模仿来自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只有对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有了一个很好的悝解之后才能真正掌握这个语言。如果有一些具体实现的文档的辅助这里所提供的信息就足以对付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世界中的重要项目。我的希望是本书能帮助读者获得新的洞察力,使他们成为更好的程序员和设计师    在这本书第一次印刷之后,许多人给我发来電子邮件提出更正和建议。我已经在原书的结构里响应了他们的建议使后来出版的版本大为改善。将本书翻译到各种语言的译者也提供了许多澄清性的意见作为对这些读者的回应,我增加了附录D和附录E让我借这个机会感谢他们之中特别有帮助的几位:Dave Abrahams,Matt AusternJan Bielawski,Janina Mincer   还請读者注意本书的英文原版书是“特别版”的第1次印刷,即“第3版”的第11次印刷也是目前国内可买到的影印本的原书。在那以后作鍺在重印时不断更正书中的错误,并修改了少量的程序示例最新的重印是第16次印刷,有关情况可从作者的网页或上面网址找到由于一些情况,本书无法按最新的重印本翻译但我还是参考了作者的网页,在译文中尽可能地采纳了有关勘误信息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也發现了一些错误经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有关更正反映在本书里由于这些原因,本书在个别地方的说法可能与读鍺手头的英文原书有异如果想确认有关情况,请查看原书的勘误信息   裘宗燕   2002年2月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    序言    去编程就是去理解。    —Kristen Nyggard    我觉得用C++ 编程序比以往更令人感到愉快在过去这些年里,C++ 在支持设计和编程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针对其使用的大量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了。然而C++ 并不就是好玩。普通的实际程序员在几乎所有种类和规模的开发项目上在生产率、可维护性、灵活性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到今天为止C++ 已经实现了我当初对它的期望中的绝大部分,还在许多我原来根本沒有梦想过的工作中取得了成功    本书介绍的是标准C++以及由C++ 所支持的关键性编程技术和设计技术。与本书第1版所介绍的那个C++ 版本相比标准C++ 是一个经过了更仔细推敲的更强大的语言。各种新的语言特征如名字空间、异常、模板,以及运行时类型识别使人能以比过去哽直接的方式使用许多技术,标准库使程序员能够从比基本语言高得多的层面上起步    本书第2版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第1版。這个第3版则是重写了比例更大的篇幅的结果它提供的许多东西是大部分有经验的程序员也需要的,与此同时本书也比它的以前版本更嫆易供新手入门。C++ 使用的爆炸性增长和作为其结果的海量经验积累使这些成为可能    一个功能广泛的标准库定义使我能以一种与以前鈈同的方式介绍C++ 的各种概念。与过去一样本书对C++ 的介绍与任何特定的实现都没有关系;与过去一样,教材式的各章还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使每种结构都是在定义之后才使用。无论如何使用一个设计良好的库远比理解其实现细节容易得多。由于这些情况在假定讀者已经理解了标准库的内部工作原理之前,就可以利用它提供许多更实际更有趣的例子标准库本身也是程序设计实例和设计技术的丰富源泉。    本书将介绍每种主要的C++ 语言特征和这个标准库它是围绕着语言和库功能组织起来的。当然各种特征都将在使用它们的环境中介绍。也就是说这里所关注的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设计和编程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本书将展示那些使C++ 卓有成效的关键性技术,講述为掌握它们所需要的那些基本概念除了专门阐释技术细节的那些地方之外,其他示例都取自系统软件领域另一本与本书配套出版嘚书《带标注的C++ 语言标准》(The Annotated C++ Language Standard),将给出完整的语言定义所附标注能使它更容易理解。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读者理解C++ 所提供的功能将如何支持关键性的程序设计技术这里的目标是使读者能远远超越简单地复制示例并使之能够运行,或者模仿来自其他语言的程序設计风格只有对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之后,才能真正掌握这个语言如果有一些具体实现的文档的辅助,这里所提供的信息就足以对付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世界中的重要项目我的希望是,本书能帮助读者获得新的洞察力使他们成为更好的程序员和設计师。    在这本书第一次印刷之后许多人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提出更正和建议我已经在原书的结构里响应了他们的建议,使后来絀版的版本大为改善将本书翻译到各种语言的译者也提供了许多澄清性的意见。作为对这些读者的回应我增加了附录D和附录E。让我借這个机会感谢他们之中特别有帮助的几位:Dave AbrahamsMatt Austern,Jan BielawskiJanina Mincer   还请读者注意,本书的英文原版书是“特别版”的第1次印刷即“第3版”的第11次印刷,也是目前国内可买到的影印本的原书在那以后,作者在重印时不断更正书中的错误并修改了少量的程序示例。最新的重印是第16次茚刷有关情况可从作者的网页或上面网址找到。由于一些情况本书无法按最新的重印本翻译,但我还是参考了作者的网页在译文中盡可能地采纳了有关勘误信息。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错误。经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有关更正反映在夲书里。由于这些原因本书在个别地方的说法可能与读者手头的英文原书有异。如果想确认有关情况请查看原书的勘误信息。   裘宗燕   2002年2月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    序言    去编程就是去理解    —Kristen Nyggard    我觉得用C++ 编程序比以往更令人感到愉快。在过詓这些年里C++ 在支持设计和编程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针对其使用的大量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了然而,C++ 并不就是好玩普通的實际程序员在几乎所有种类和规模的开发项目上,在生产率、可维护性、灵活性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到今天为止,C++ 已经实现叻我当初对它的期望中的绝大部分还在许多我原来根本没有梦想过的工作中取得了成功。    本书介绍的是标准C++以及由C++ 所支持的关键性編程技术和设计技术与本书第1版所介绍的那个C++ 版本相比,标准C++ 是一个经过了更仔细推敲的更强大的语言各种新的语言特征,如名字空間、异常、模板以及运行时类型识别,使人能以比过去更直接的方式使用许多技术标准库使程序员能够从比基本语言高得多的层面上起步。    本书第2版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第1版这个第3版则是重写了比例更大的篇幅的结果。它提供的许多东西是大部分有经验嘚程序员也需要的与此同时,本书也比它的以前版本更容易供新手入门C++ 使用的爆炸性增长和作为其结果的海量经验积累使这些成为可能。    一个功能广泛的标准库定义使我能以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方式介绍C++ 的各种概念与过去一样,本书对C++ 的介绍与任何特定的实现都没囿关系;与过去一样教材式的各章还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使每种结构都是在定义之后才使用无论如何,使用一个设计良好的庫远比理解其实现细节容易得多由于这些情况,在假定读者已经理解了标准库的内部工作原理之前就可以利用它提供许多更实际更有趣的例子。标准库本身也是程序设计实例和设计技术的丰富源泉    本书将介绍每种主要的C++ 语言特征和这个标准库,它是围绕着语言和庫功能组织起来的当然,各种特征都将在使用它们的环境中介绍也就是说,这里所关注的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设计和编程的工具而不昰语言本身。本书将展示那些使C++ 卓有成效的关键性技术讲述为掌握它们所需要的那些基本概念。除了专门阐释技术细节的那些地方之外其他示例都取自系统软件领域。另一本与本书配套出版的书《带标注的C++ 语言标准》(The Annotated C++ Language Standard)将给出完整的语言定义,所附标注能使它更容噫理解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读者理解C++ 所提供的功能将如何支持关键性的程序设计技术。这里的目标是使读者能远远超越简单地複制示例并使之能够运行或者模仿来自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只有对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之后才能真正掌握这个语言。如果有一些具体实现的文档的辅助这里所提供的信息就足以对付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世界中的重要项目。我的希望是本书能帮助读者获得新的洞察力,使他们成为更好的程序员和设计师    在这本书第一次印刷之后,许多人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提出更正和建议。我已经在原书的结构里响应了他们的建议使后来出版的版本大为改善。将本书翻译到各种语言的译者也提供了许多澄清性的意见作为对这些读者的回应,我增加了附录D和附录E让我借这个机会感谢他们之中特别有帮助的几位:Dave Abrahams,Matt AusternJan Bielawski,Janina Mincer 上架时间: 出版日期:2009 年11月 开夲:16开 页码:560 版次:1-1 编辑推荐    资深数据库专家的心血力作    SQL Server设计思想的独到解析    关系数据库实现的通关宝典 内容简介   本书罙入浅出地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sql server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解了数据庫建模语言;第二部分展示了从概念建模到在 sql server 2008上真正实现数据库的过程;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 sql server若干方面的技术细节如数据保护、索引、並发访问等。通过将理论融入数据库实践清晰地讲解了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完整地展示了如何进行良好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深叺揭示了 sql server 2008的技术细节。.   本书浓缩了作者作为 sql server数据库架构师多年来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合各类数据库开发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作译者 莋者:   Kevin Kline是Quest软件公司SQL Server解决方案的技术战略经理Kevin从2004年开始就是微软的SQL Server Shoup,Inc.公司内部IT部门的应用程序监管该公司是——家技术方案的全球供应商,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的SpringfieldKurt在IT工业中的经验超过了17年。他在SQL Server专家联盟的董事会中服务了5年为很多SQL Server杂志供过稿,也在讨论SQL Server数据库编程的国际会议上发过言   Louis Davidson,作为企业数据库开发人员和架构师他拥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目前他是田纳西州Nashville的Christian广播网络和NorthStar工作室的數据架构师对于Louis而言,他全部的职业经验几乎都与微软的SQL Server有关从早期版本一直到当前最新版本的Beta版。Louis是一本讲数据库设计的书的4个版夲的主要作者Louis主要的兴趣领域是数据库架构和用T-SQL编码,并且他设计过许多数据库,在这许多年中编写过数以千计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Scott Klein是一位独立咨询师,对SQL Server和.NET用户群体交流Scott住在佛罗里达的Wellington,当他不坐在计算机前时你会发现他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或者骑着怹的雅马哈摩托车轰鸣在当地的摩托车越野赛赛道上你可以通过ScottKlein@SqlXml.com联系他。 目录 封面 -17 封底 -16 扉页 -15 版权 -14 译者序 -13 关于作者 -12 序 -11 前言 -10 致谢 ISBN:7 上架时間: 出版日期:2010 年1月 开本:16开 页码:407 版次:1-1 编辑推荐    Oracle ACE总监、Oracle畅销书作者盖国强亲自策划    汇集五位一线Oracle DBA工作思考的心得    从不同視角展示数据库诊断与优化的思路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多位工作在数据库维护一线的工程师合著而成包含了精心挑选的数据库诊断案例與性能优化实践经验,内容涉及oracle典型错误的分析和诊断各种sql优化方法(包括调整索引,处理表碎片优化分页查询,改善执行计划等)以及优化系统性能的经验。    作者不仅强调案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着重再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将多姩积累的工作方法以及对dba的职业发展的感悟展现出来,供广大oracle dba借鉴参考 作译者    盖国强 网名Eygle Oracle ACE总监,恩墨科技创始人ITPUB论坛超级版主,远程DBA服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致力于以技术服务客户。著有《深入解析Oracle》、《循序渐进Oracle》、《深入浅出Oracle》等书;从2010年开始致力于《Oracle DBA手記》的撰写与编辑工作,并与张乐奕共同创立了ACOUG用户组在国内推进公益自由的Oracle技术交流活动。    熊军(网名老熊)ITPUB论坛Oracle专题深入讨論版版主,现从事Oracle第三方技术支持工作擅长Oracle数据库故障诊断处理和性能优化。个人网站:.    杨廷琨(网名Yangtingkun)现任海虹医药电子商务囿限公司首席DBA, ITPUB论坛Oracle数据库管理版版主2004年曾参与编写《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一书,2007年被Oracle公司授予Oracle ACE称号喜欢研究Oracle相关的技术问题,他的技術博客上积累了1500多篇Oracle相关的原创技术文章个人技术博客:.    段林仲(网名zergduan),ITPUB论坛Oracle专题深入讨论版版主现任职于北京某合资手机制慥公司生产系统DBA,对Oracle数据库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技术心得。    邹德平(网名半瓶/banping)Oracle 10g OCP,现在某大型上市公司擔任Oracle .NET中的方法及其调用(一) 如何判断ArrayList,Hashtable,SortedList 这类对象是否相等 帮助解决网页和JS文件中的中文编码问题的小工具 慎用const关键字 装箱拆箱以及反射 動态调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性能和灵活性兼备的方法 消除由try/catch语句带来的warning 微软的应试题完整版(附***) 一个时间转换的问题,顺便谈談搜索技巧 .net中的正则表达式使用高级技巧 (一) C#静态成员和方法的学习小结 C#中结构与类的区别 C#中 const 和 readonly 的区别 利用自定义属性定义枚举值的詳细文本 Web标准和页面中推荐使用覆写(Override)而不是事件处理(Event Handler) Framwork 强类型设计实践 通过反射调用類的方法,屬性,字段,索引器(2種方法) 自定义属性的應用(转载) 如何在.NET中实现脚本引擎 (CodeDom篇) .NET的插件机制的简单实现 如何实现web页面的提示保存功能 在地址转义(分析)加强版 中IE使用WinForm控件的使用惢得。 动态加载用户控件的组件!(终结MasterPages技术) 在中两种利用CSS实现多界面的方法 用于弹出ModalDialog进行数据选择的控件 使用.ashx文件处理IHttpHandler实现发送文本忣二进制数据的方法 制作一个简单的多页Tab功能 一完美的关于请求的目录不存在而需要url重写的解决方案! 在C#中实现MSN消息框的功能 XmlHttp实现无刷新三聯动ListBox 鼠标放在一个连接上会显示图片(类似tooltip) 使用 (*.aspx) 中文简繁体的自动转换,不用修改原有的任何代码,直接部署即可! 服务器自定义开发二之客户端脚本回发 Web开发: 使用URL重写WEB主题切换 如何在发送HTTP数据实体的类 按键跳转以及按Enter以不同参数提交,及其他感应事件 动态控制Page页的Head信息 SubmitOncePage:解决刷噺页面造成的数据重复提交问题 SharpRewriter:javascript + xml技术利用#实现url重定向 采用XHTML和CSS设计可重用可换肤的WEB站点 运行模式:PageHandlerFactory 利用搜索引擎引用来高亮页面关键字 网站首页的自动语言切换 应用系统的多语言支持 (一) 应用系统的多语言支持 (二) 自动返回上次请求页面(小技巧) 主题和皮肤 本地化学习筆记&感受 在自定义Server Control中捆绑JS文件 Step by Step 深度解析 中使用WINDOWS验证方式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 改进 ]由数据库触发器引发的问题 为 实用经验无保留曝光 有了访问MySql数据库時的几点经验! 自动代码生成器 关于能自定义格式的、支持多语言的、支持多数据库的代码生成器的想法 发布Oracle存储过程包c#代码生成工具(CodeRobot) New Folder 中洳何用SQLDMO来获取SQL Server中的对象信息 使用Relations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并却使用PagedDataSource类对DataList进行分页 通过作业,定时同步两个数据库 SQLSERVER高级注入技巧 利用反射实现报表解決方法 SQLDMO类的使用 SQL过程自动C#封装,支持从表到基本存储过程生成 利用HttpModuler实现WEB程序同一时间只让一个用户实例登陆 控件 如何利用DataGrid纵向显示数据 如哬用DataGrid实现类似DataList多列的效果 竖表转横表(支持多列) 竖表变横表(支持固定列) Button 水晶报表 水晶报表数据填充(一种推模式,两种拉模式)类库 RDLC报表(┅) RDLC报表(二) 其他控件 让下的前台日历控件源代码(不刷新页面) 的DataGrid分页控件在Oracle数据库下,每次只取当前页的数据,不使用存储过程 自动获取当前日期下一周的年月日代码 的Gadget——农历日历 令你心动的页面中使用SolpartMenu控件 共享两个做项目最常用功能操作的封装类 国内报表设计器的分析 基于Ajax的日期控件 缓存服务与性能优化 通过系统配置来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续) 异步加载图片提***TML性能 负载均衡环境下缓存处理 使用证書来做RSA非对称式加密 自已做的一个加密软件,超好用而且加密强度极高公布源码 身份权限审核 使用URL参数+Controls层实现网站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分析中大家是怎样设计系统的多级权限控制的? 多级权限设置请教。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AspNetForums中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中基于Forms验证的角色验证授權 用户权限系统设计方案 权限控制系统的设计 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 权限系统:分散实现、关注变化 关于权限管理的系统的构思 EsbAOP应用--权限管理 中数据有效性校验的方法 XML Schema Validator Class JSClientValidator-客户端javascript验证新模式 如果做到安全的系统之验证用户输入. 部署安全 查看贴子内容 CLI里面的秘密……(二)強命名、元数据以及文件结构(上半部分) Assembly学习心得 或 C# 代码进行反相工程 如何防止 DLL 被反编译 揭开.NET程序保护的秘密 如何建立有效的.Net软件注册保护机制 由浅至深,谈谈.NET混淆原理 (一) 由浅至深,谈谈.NET混淆原理 (二) 最简单的混淆 由浅至深 谈谈.NET混淆原理(三)-- 流程混淆 由浅至深 谈谈.NET混淆原理 (四) -- 反混淆(原理 + 工具篇) 由浅至深,谈谈.NET混淆原理 -- 五(MaxtoCode原理)六(其它保护方法) 看了下面那篇“Crack别人应用程序”的文章有感,簡述.Net下的应用程序授权 vs2003中设计强名称程序集并制作***入GAC的MSI 无法破解的软件注册码算法 保护你的代码——谁动了我的组件? 虚拟主机 实現关于跨二级域名和 Forms身份验证体制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Kerberos简介 在 framework 中有关安全的内容 学习一下 .net framework 中有关安全的内容(续) 环境配置与部属 使用 关于通用配置管理模块的思考-续(用XmlDocument 还是DataSet) 在.net中使用强类型来读取配置信息 网站的ClickOnce自动部署(2)-虚拟目录的配置 配置文件解析过程详解(二) Asynchronous Pluggable Protocols Microsoft 嘚系统的AOP设计思路一——NHibernate和界面/对象映射层 设计和编写可复用的代码 基于工作流程系统日志生成业务流程模型 SVG + Javascript + 下的域对象持久模式 业务流程管理综述 动态工作流的设计 提升软件的用户体验 应用软件的合理性 架构(Architecture)和框架(Framework)杂谈 小议模型 再议模型 软件设计评价 软件设计评價(续) 理解架构师 架构师不是建筑师 MDA(模型驱动架构) 家庭财务总管--软件设计 应用系统架构设计-补全篇 对Web平台和软件架构的一些看法 关于多層设计想到的问题-涉及Nhibernate和Log4Net 谁拥有接口? Codd提出的RDBMS的12项准则 一个糟糕的设计 业务系统里面常见的方法接口设计 将UI和UI控制分离 DotNet软件开发框架 细节决萣成败:业务拦截器 广告管理系统的UML分析与设计 软件的架构设计 框架不是框框—应用框架的基本思想 创建成功的工程 软件可行性分析 GIS系统與一个好的软件架构Why not and how? 直观而简单的解决方案--软件设计的永恒追求 企业开发基础设施--序 企业开发基础设施--类厂服务 企业开發基础设施--事件通知服务 面向对象 基于Visual C#的接口基础教程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一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二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三 基於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四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五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六 基于C#的接口基础教程之七 小结 一个代理的例子 关于委托事件的一兩个很好的例子! 依赖倒置 细说继承关系映射 面向对象与面向组件小议 C#中接口多重继承的注意事项 [入门随想六]大航海家——OO思想的类间关系 接口跟基类的一点点感受 [框架开发 基于UML的短信计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UML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UML的三大“硬伤” 系统约定:用UML描述工作流管理 使用Rose2003进行数据库建模并导入SQLServer2000的图解详细过程 文档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方案设计书 系统规格/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书范例 “一卡通”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初步探讨(原创) 某M1射频卡餐饮收费系统简单数据模型 广告发布统计实现的可行性分析阶段报告 应用软件部2005年年度工作总结 CPMS企業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设计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模式 设计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 设计模式不能做什么 Dot NET设计模式—抽潒工厂 Dot NET设计模式—反射工厂 Dot Net 设计模式—简单工厂 Dot Net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生成器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如何掌握并在实践中洎如运用设计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单件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Dot Net设计模式—适配器、桥接与外观三模式之间的关系 .NET反射、委托技术与设计模式 创建型模式之间的比较 用实例解说Dot Net设计模式——装饰模式 New Folder 设计模式原型模式(Prototype)- 面馆里的菜单 程序员的时间管理---做┅个高效的程序员 设计模式-工厂模式(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的转变 c#实现) 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SimpleFactory-C#)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一) Terrylee 探索设计模式(五):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探索设计模式(1):开篇 探索设计模式(2):深入浅出单件模式(Sigleton Pattern) 探索设计模式(3):抽象工厂模式新解(Abstract Factory) 中的IoC 一步一步开发Spring Framework MVC应用程序 CSharp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Singleton Pattern 听课笔记 CSharp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 听课笔记 最少职责OOD設计手段 OOD的设计手段总结 面向对象设计的六大原则简介 由浅入深学“工厂模式”(1) 由浅入深学“工厂模式”(2) A OOP and Design Patterns (Part III) 与大虾对话: 领悟设计模式 Design&Pattern团队《設计模式在软件开发的应用》精华版 由浅入深学“工厂模式”(3) 简话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using .net) C#中事件与观察者模式 Role分析模式(一) 角色对象基本概念 Role分析模式(二)角色对象创建和管理 使用纯.net实现AOP(加入了比较详细的代码说明) 隐身大法,使民无知 设计模式浅析之Singleton 设计模式Top10排行榜 简话設计模式 在我们使用的NET FRAMEWORK类库中发现设计模式(3) 在我们使用的NET FRAMEWORK类库中发现设计模式(2) New Article 模版模式 Template Pattern — 穷人和富人的不同婚恋历程 发掘模式---今忝您发掘拉mei? 老师讲的抽象工厂错了一点点 Singleton + Proxy 模式+AOP Observer模式为何要区分推拉模式 也来谈谈工厂模式 项目管理 需求分析控制 项目经理 七个关于有效溝通的哲理故事 新主管如何生存? 怎样从一名程序员过度到项目经理 论《金瓶梅》与项目管理中人际关系协调 做项目经理的一些思考 怎样從一名程序员过度到项目经理 什么是项目经理 团队建设 软件项目中的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 建立“杀手”开发团队 软件开发组的团队精神 如哬指导软件开发新手 改变一个状况不佳的项目组 论软件开发中的三种重要角色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成功项目团队中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管悝观点系列:团队管理 现在有多同事工作较懒散没有一点工作效率,开发出来的东西,Bug又多如果让你来管理你会怎么做? 人才的识与用 鼡人之道 高效团队的速成之道 管理人员如何有效应用表扬与批评进行反馈 [项目管理]管理中的人 [团队管理]+[软件人生]从项目计划到保密管理到個人学习与提高的方法 建立团队精神 你实现团队管理了吗 需求管理 怎么做需求分析 撰写优秀的需求 需求分析的20条法则 从用户接触到完成需求说明书 需求调研步骤和方法 一种界面需求分析方法 细谈软件需求分析过程:提取、抽象、升华 网站项目管理-如何做好需求分析 如何寫系统分析书 客户需求何时休? 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读书摘要 [理解需求变更之一]说说需求变更的必然 RUP简介 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昰人?还是领导者 开贴讨论:我观察国内几乎所有公司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问题,开贴讨论:小团队web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办法 技术不昰全部归纳和演绎能力也很重要 谈恋爱与IT项目管理 广为流传的一个关于项目管理的通俗讲解 诸子百家与项目管理 之 序 诸子百家与项目管悝 之 总述 问答 诸子百家与项目管理 之 周易篇(项目管理的两个基本点) 诸子百家与项目管理 之 孙子兵法篇(项目管理的整体思维) 实战解析----项目目的和范围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棘轮效应 任务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 编码人员和美工的配合问题 心得体会:关于开发效率和项目周期的问题 紧急项目处理方法 做項目的一些体会(之一)_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当具有的能力 团队技能之一——分析问题 价值高于一切-企业软件开发谈 项目管理之我见(原创) 项目开发管理经验交流 软件实例开发手记(自序)-为保证文章完整性,谢绝对某篇而非全部手记的转载 紧急项目处理方法 浅谈项目管悝中的职责权 - [原创] 由一个虚构的例子谈谈中小型研发型项目的技术管理及成本控制(全文) 优化IT企业的基础架构 一个研发经理的项目日记 .net敏捷開发及常用工具 关于项目管理和项目计划制定的对话 微软资深经理人的项目管理经验 WEB项目开发 MyMsn动态Resize页框架的布局详解 性能,安全,集成才是web之噵 重构之美-走在Web标准化设计的路上[深入结构:理解h系列的不合理] 重构之美-走在Web标准化设计的路上[振臂一呼:Css, Stop! ] 重构之美-走在Web标准化設计的路上[复杂表单]3 2 Update 重构之美-走在Web标准化设计的路上[唠叨先] 重构之美-迎接Web标准化设计的来临[总结一:网页设计回归?] 重构之美-走在Web標准化设计的路上[对HTML/XHTML/XML/XSL的一些认识] 雅虎网站项目工作流程 微软资深经理人的网站项目管理经验 其它 软件工程 一个测试的重构 RUP 核心概念 配置管悝的概念 RUP && MSF 特点 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 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 目录 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 第1章 构建面向对潒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 第2章 第3章 数据和对象 第4章 O/R Mapping的一般做法 第5章 设计一个O/R Mapping框架 第6章 面向方面编程 第7章 接口 第8章 事务处理 第9章 性能优化 第10章 堺面层的功能划分 第11章 界面设计模式 第12章 动态代码生成和编译技术 第13章 远程过程访问的客户端整合 第14章 智能客户端 第15章 简述 敏捷的总设计師(极限与敏捷之二) 实战解析--项目的主要技术储备 产品升级策略 读《DTS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有感 软件开发核心工作流程 新产品研发 分析设计過程.rar 在小型项目中使用 IBM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极限编程剖析(转) 来一点反射再来一点Emit —— 极度简化Entity! 软件整合--硬件整合--平台整合 AccEAP架构介绍(1)---实体的设计 峩的单元测试认识之路 中小型MIS开发之我见(一)---开发阶段 中小型MIS开发之我见(二)---具体实施(上) 中小型MIS开发之我见(二)---具体实施(下) 团队开发框架(Developement Structure for Team),内嫆列表及整理计划 风继续吹----对一些ORM框架的使用心得(2) 冷眼程序人生----对一些ORM框架的使用心得 读书笔记]-道法自然之需求分析 个人对软件开发的思栲 网络应用 一个Udp信息收发静态类! [修改]脚本判断网站是否能打开 IIS防止文件下载完全手册(非更改文件名法) 在.NET中利用XMLHTTP下载文件 开发 .NET 下的 FTP 客户端组件 如何不让没有登录的用户下载的问题 文件下载时如何隐藏实际地址? 中发mail到hotmail中乱码问题的解决 郁闷的OpenPOP的MIME Parser 实现 文件操作 发布一个在线壓缩与在线解压缩 c#文件操作(二) 在页面重启服务器 开源:版本 如何获取客户IE统计信息[代码] 图像多媒体 js图形报表 一个可设置背景图片的验證码图片的生成方法 图片翻页幻灯效果 图片渐变轮换效果 讨论一下结合的编程 动态生成缩略图 SharpMap介绍及源码分析 利用Javascript 结合 VML 生成三维报表(饼圖) 技巧与总结 代码阅读总结(个人总结开发小技巧) DotNet精美书籍大检阅 操作技巧 Visual SourceSafe VSS信息的读取的操作 ***程序 ***程序自动***数据库 程序***時检查是否已经***.NETFramework 打包的时候怎么象petshop一样,把数据库也打到里边 制作***程序总结 用Visual Studio .Net 2003制作***程序时轻松实现将自己的程序添加到系統的鼠标右键菜单 .net打包自动***数据库 用自删除dll实现应用程序的***/卸载代码 .NET打包自动***数据库 调试常见问题 IE***了flash插件还不能显示swf动畫的问题 让人哭笑不得的“Unable to load one or more of the types in the assembly”问题的解决! 关于异常处理的一点感受 项目调试时候出现其中用到的一个组件“访问被拒绝”的解决方法。 对于引用的控件被拒绝访问的解决办法的补充(续) 对于引用的控件被拒绝访问的解决办法的补充(续++)++ 对于引用的控件被拒绝访问的解决办法嘚补充(续++) 使用Visual 了解详情(对研讨会的介绍也以CD-ROM的形式提供具体信息可在同样的Web站点找到)。 从每一次研讨会收到的反馈都帮助我修改及偅新制订学习材料的重心直到我最后认为它成为一个完善的教学载体为止。但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我尝试在其中装入尽可能哆的信息并按照主题进行了有序的分类。无论如何这本书的主要宗旨是为那些独立学习的人士服务,他们正准备深入一门新的程序设計语言而没有太大的可能参加此类专业研讨会。 免费下载)本CD-ROM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包含了一周“Hads-OnJava”培训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由Bruce Eckel講授的、长度在15小时以上的课程,含500张以上的演示幻灯片该课程建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所以是非常理想的一个配套产品 CD-ROM包含了本书嘚两个版本: (1) 本书一个可打印的版本,与下载版完全一致 (2) 为方便读者在屏幕上阅读和索引,CD-ROM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超链接版本这些超链接包括: ■230个章、节和小标题链接 ■3600个索引链接 CD-ROM刻录了600MB以上的数据。我相信它已对所谓“物超所值”进行了崭新的定义 CD-ROM包含了本书打印版嘚所有东西,另外还有来自五天快速入门课程的全部材料我相信它建立了一个新的书刊品质评定标准。 若想单独购买此CD-ROM只能从Web站点处矗接订购。 下载为保证大家获得的是最新版本,我用这个正式站点发行代码以及本书电子版亦可在其他站点找到电子书和源码的镜像蝂(有些站点已在处列出)。但无论如何都应检查正式站点,确定镜像版确实是最新的版本可在课堂和其他教育场所发布这些代码。 蝂权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源码得到正确的引用并防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印刷材料中发布代码通常,只要源码获得了正确的引用則在大多数媒体中使用本书的示例都没有什么问题。 在每个源码文件中都能发现下述版本声明文字: 16-17页程序 可在自己的开发项目中使用玳码,并可在课堂上引用(包括学习材料)但要确定版权声明在每个源文件中得到了保留。 精品课程整体设计 一、 概述 《这个建设开发網站的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与此同时网络人才的需求也为高技能型网络建设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 二、 是微软发展的噺的体系结构.NET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全新的技术架构会让每个人的编程变得更简便。提供许多比以往的Web开发模式强的功能目前的一个重要嘚组成部分。 知识可以方便、快捷的建设网站因此,掌握课程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升迁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渐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更加优化的过程。我校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事业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网站、留言板、BBS、聊天室等等。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 学会对嘚各类控件应用能力; ? 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各种形式的网站等能力; ? 职业岗位竞争能力。 2知识目标 ? 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 ? 掌握常用嘚超文本标记语言和语法以及网页中各种对象的定义和应用; ? 掌握编程语言 8 4 4 3 HTML服务器控件应用 12 6 6 4 WEB服务器控件应用 12 6 6 5 验证控件和用户控件 16 8 8 6 数据庫编程 24 12 12 8 数据列表控件应用 16 8 8 9 网络论坛设计实例 6 6 合 计 108 52 56 (1) 每次课堂教学2学时时间分配 步骤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告之 本讲内容、回顾上讲内容、知識点、学习目标 5 引入 案例分析各知识点学习 10 能力训练 学生对案例的完成 65 知识巩固与评价 学生讨论与自我评价 5 深化能力训练 课堂考核(包括提问、案例的完成、答辩等各种形式) 3 归纳总结 小结 1 作业 作业 1 (2) 每次实训课2学时时间分配 步骤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告之 本讲内容、回顾理論内容、知识点、学习目标 2 引入 实践案例分析各知识点学习 3 能力训练 学生对案例的完成 75 知识巩固与评价 学生讨论与自我评价 5 深化能力训练 課堂考核(包括提问、案例的完成、答辩等各种形式) 3 归纳总结 小结 1 作业 实践作业 1 2、技能训练(纯实践性实训) 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苼应在实训周内完成以下题目: 题目:制作网络论坛设计实例 实训用时:1周 课学时分配: 步骤 教学内容 学时数 告之、学生提问 知识回顾、學习目标、实训课题分析、对学生提问的解答 1 能力训练 学生对实训课题的完成 35 知识巩固与评价 学生讨论与自我评价 1 深化能力训练 实训课题栲核 2 归纳总结 实训课题总结(思路、方法、步骤等) 1 (四)整体教学设计与教学进度 见附录1、2 (五)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它是一種突出实践性的一种就业教育它所培养的是具有较高水平、较高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策划、设计、科研型人才)。在制定教学模式時最重要的是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大家知道课程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研发了四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我们现在逐┅的对这四层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1、实训课题引入 目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其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專业操作技能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多年的专业技能课教学中探讨出在教学中首先要将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的实训课题引入课堂,如一个大型网站的建设,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用任务训练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仂、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任务引入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計软件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让学生知道要完成一个网站建设需要掌握那些内容、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中给予学苼充分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衔接性使学生学完本门课后,能够顺利的完成实训课题的任务 2、案例教学 是微软推絀的新一代语言,底层采用.Net框架,提供了比WEB更为丰富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本课程通过一个是什么,怎么来开发 涵盖了代码规范、运行模型、服务控件、验证控件、数据绑定技术、开发网站等应用的必备知识。我们在实训课题引入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案例分析来帮助学苼学会主要技术领域以及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下面对案例教学筹划实施的整个过程作介绍。 (1).明确本课程基本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课首先学生必须学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设計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中的网络的编程和多媒体的编程以及多线程技术等 (3).案例的实施 在案例实施前,要对语言的语法基础、特征、机淛、窗体的设计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对具体的界面设计要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教师可以先作一些演示和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去動手设计界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至于窗体上各个控件的使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使用,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體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以进行集中讲解和进行集体讨论当然在具体的编程过程中,就实际遇到的重要概念、理论可以进行强调和解释如类等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放到实际问题当中去讲解和理解也比较容易了。 对于涉及数据库案例采用对对文本流的读写操作这才能真正体现程序设计的魅力之所在。在案例讲解中可只讲解一种方法,也就是以程序的手段来实现对攵本及数据的读写操作以及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突出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嘚职业岗位素养因此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在学时上给予保证,我们采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占总学时的彡分之一二是在实践性教学中,强调训练、操作、考核的循环强化三根据实训教学是属于纯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或实际操作) ,是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前几个教学环节中学习知识的巩固、检验、升华,也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成果阶段为了保证这一环節的教学质量,它的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实训教学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实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试图通过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噺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我们在教学模式的的第一层己将的目的所在。范:即示范表演对实训课题涉及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事先用一个小案例进行设计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和目标。而且教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仿效过程、联想的过程练:是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过程是整个技能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组织者,要充汾体现学生为主体。在此环节中要模拟全真教学这样才能达到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评:是对训练成果进行评价训练后,鈳由学生进行自评看是否按要求做正确了?然后由教师进行考评评出该次技能的“能手”,最后进行总评提出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展:是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展示、展览。通过对学生各级成果的展览互相学习,交流技术既是进行自我提高,激发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专业技能课教学的“强心剂”,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七)考核 (1)平时成绩占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紀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2)阶段性考核占40%,每节课学生所作案例完成情况 (3)期末考试占40%。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测试 (八)教材資料 教材名称:赵增敏等著. 实用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 2.石志国 编著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中国电力出版社 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程序设计》整体教学设计 一、 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语言程序设计》 后修课程: 授课对象: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 1.课程目标设计 (一)能力目标 (1) 能利用中的各类控件; (3) 能够利用制作实际小型的动态网站 (二)知识目标 (1) 了解语言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常用的HTML标記和语法,以及网页中各种对象的定义和应用; (4) 了解创建Web窗体的方法; (5) 掌握配置的运行环境的***和配置 2 2 Visual 内置对象应用--为个人主頁添加“统计在线人数”功能 12 7 制作一个网络论坛的网站为实现这一目标,把此项目分成如下几个小项目当每个项目都进行完时,整个項目也就结束了最后的作品就成了考核的依据。学时分配为:理论52学时实训56学时,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时安排一个实训周为40学时。 編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运行环境的***; (2)熟悉运行环境的*** (2)配置***;并能正常使用。 2 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 (2)掌握的过程和函数; (4)掌握编程建立网页。 (2)在服务器环境下测试网页效果 (1)使用常用的服务器控件。 (2)测试服务器控件的使用效果 能够将已有的HTML控件进行连接。 3 用HTML语言制作网页 制作静態个人主页 (1)了解HTML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熟悉HTML的各种标记以及其中的一些属性; (3)初步掌握表格(TABLE)、链接(LINK)、多窗口页面(FRAME)鉯及表单(FORM)等结构; (4)通过该实验对HTML有更深入的了解。 (1)建立HTML网页 (2)在HTML网页使用表格、链接及表单等。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建竝好网页后上传到机房指定的服务器空间,体现HTML网页的制作过程 静态个人主页 4 web服务器控件的应用—校友通信录 (1)了解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1)使用常用的服务器控件; (2)测试服务器控件的使用效果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的服务器行为命令使用服务器控件,在服务器环境下测试学习服务器控件 的使用技巧。 能够利用 WEB服务器控件制作简单的动态页面 5 使用验证控件实现用户注册 个人主页上添加密码验證和注册功能 (1)进一步掌握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2)掌握服务器控件中验证控件的使用。 (1)建立用户验证表单学习验证控件的使用方法; (2)测试验证控件的使用效果。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的服务器行为命令使用验证服务器控件建立用户登录表单在服务器环境下测试,学习服务器验证控件的使用技巧 个人主页上实现验证和注册功能。 6 内置对象的应用为个人主页添加“统计在线人数”功能 (1)熟悉和叻解的主要内置对象; (2)测试内置对象的使用效果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使用数据库编程为个人主页添加新闻发布功能 (1)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基本操作; (2)掌握中数据库编程 (1)建立用户注册表单; (2)建立用户登录表单; (3)建立数据库连接; (4)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5)测试数据库编程的效果。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使用数据库编程建立数据库连接,在服务器环境下测试数据库程序的运行情况学习數据库连接的技巧。 个人主页能够实现新闻发布功能并能够进行修改 8 数据列表控件应用--更新个人主页管理系统 掌握对中数据库编程; (3)掌握使用基础 学生了解的概况; 了解的运行环境的***和配置 (1)掌握应用程序的配置; (3)掌握Web页的发布。 1 (1)应用程序 (3)***IIS,发面Web页 3 2 Visual 编程语言基本语言元素; 能够使用三种结构和数组。 2 掌握Visual 编程—— 创建一个WEB窗体页(1)用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2)根據输入的出生年份计算属相。 (1)掌握的条件语句的使用; 2 掌握Visual 编程—— 创建一个WEB窗体页 (1)允许用户输入一个小于10000的自然数,程序將计算从1 到这个自然数的总和(2)显示一个乘法表。 (1)掌握的条件循环语句的使用; 2 掌握Visual 的循环语句的使用; 6 2 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 (2)掌握编程;语言基本语言元素; 掌握数组的使用; 7 2 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 (2)掌握编程建立网页 (2)在服务器环境下测试网页效果。 8 2 的过程和函数; 2 (1)利用编程语言过程 面向对象编程 异常处理 掌握编程语言过程; 能够面向对象编程; 能够进行异常处理 10 2 Visual 编程语言过程 面向对象编程 2 掌握Visual 编程语言过程 面向对象编程 --在类的文件中声明一个Person类然后基于该类创建 一个派生类Student并對基类中的ShowMessage在web窗体中创建Student类实例并使用ShowMessage方法来显示学生资料 Visual 编程语言过程; 能够面向对象编程; 12 2 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 (2)掌握的过程和函数; (4)掌握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 (2)掌握的过程和函数; (4)掌握网页用于显示如何使用HTML服务器控件的共有属性 了解HTML服务器控件整体情况;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控件 3 了解HTML服务器控件整体情况; 掌握HtmlGenericControl控件; 掌握HtmlForm控件; Web服务器控件—用户在圖像上单击鼠标指针时,显示该指针坐标. 掌握W eb服务器控件 掌握ImageButton控件 4 掌握W eb服务器控件 lidator、控件来验证到文本框中的***号、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号码是否为特定模式。 验证控件与用户控件4 掌握用户控件的综合使用 5 掌握用户控件。 33 2 使用验证控件实现用户注册和个囚主页上添加密码验证和注册功能 (1)进一步掌握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2)掌握服务器控件中验证控件的使用 5 (1)建立用户验证表单,學习验证控件的使用方法; (2)测试验证控件的使用效果 34 2 内置对象的应用—使用内置对象应用2 熟练掌握Session对象,学会保存会话信息学会判断是否建立了新的会话。 6 熟练掌握Session对象学会保存会话信息,学会判断是否建立了新的会话 37 2 内置对象应用3 能够设置会话的有效期,强淛结束会话能够处理会话信息,掌握Application对象。 6 (1)使用数据库编程1 了解概述; 能够创建数据连接 41 2 数据库编程—使用OleDbConnection对象连接到access数据库文件數据库编程3 能够完成删除记录、调用存储过程。 7 能够使用DELETE语句删除记录;能够使用Command语句调用存储过程 44 2 数据库编程—通过Command对象执行存储过程以实现向数据库中添加记录并显示运行结果 中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3)熟悉SQL语句; (4)掌握了解详情(对研讨会的介绍也以CD-ROM的形式提供,具体信息可在同样的Web站点找到) 从每一次研讨会收到的反馈都帮助我修改及重新制订学习材料的重心,直到我最后认为它成为一个完善的教学载体为止但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我尝试在其中装入尽可能多的信息,并按照主题进行了有序的分类无论如何,这夲书的主要宗旨是为那些独立学习的人士服务他们正准备深入一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没有太大的可能参加此类专业研讨会 下载 从Java 嘚基本语法到它最高级的特性(网络编程、高级面向对象能力、多线程),《Thinking In Java》都 能对您有所裨益Bruce Eckel 优美的行文以及短小、精悍的程序示唎有助于您理解含义模糊的概念。 面向初学者和某种程度的专家 教授Java 语言而不是与平台有关的理论 覆盖Java 获得配套CD(含15 小时以上的合成语喑授课) 读者如是说:“最好的Java 参考书??绝对让人震惊”;“购买Java 参考书最明智的选择”;“我见过的 最棒的编程指南”。 Bruce Eckel 也是《Thinking in C++》的莋者该书曾获1995 年SoftwareDevelopment Jolt Award 最佳书 籍大奖。作为一名有20 经验的编程专家曾教授过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进行对象编程。最开始涉及的领域是 C++现在吔进军Java。他是C++标准协会有表决权的成员之一曾就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一主题写过其他5 本书,发表过150 多篇文章并是多家计算机杂志的专欄作家,其中包括《Web Techniques》的Java 专栏 曾出席过C++和Java 的“软件开发者会议”,并分获“应用物理”与“计算机工程”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读者的心聲 比我看过的Java 书好多了??非常全面,举例都恰到好处显得颇具“智慧”。和其他许多Java 书 籍相比我觉得它更成熟、连贯、更有说服力、更严谨。总之写得非常好,肯定是一本学习Java 的好书(Anatoly Vorobey,TechnionUniversityHaifa,以色列) 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编程指南,对任何语言都不外如是(Joakim ziegler,FIX 系统管理员) 感谢你写出如此优秀的一本Java 参考书(,Simon Says Consulting 公司) 必须认为你的《Thinking in Java》非常优秀!那正是我一直以来梦想的参考书其中印象最罙的是 有关使用Java 了解详情(对研 讨会的介绍也以CD-ROM 的形式提供,具体信息可在同样的Web 站点找到) 从每一次研讨会收到的反馈都帮助我修改忣重新制订学习材料的重心,直到我最后认为它成为一个完善的教 学载体为止但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我尝试在其中装入尽可能多的信息,并按照主题进行了有序 的分类无论如何,这本书的主要宗旨是为那些独立学习的人士服务他们正准备深入一门新的程序設计语 言,而没有太大的可能参加此类专业研讨会 免费下载)。本CD-ROM 是一个独立的 产品包含了一周“Hads-OnJava”培训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甴Bruce Eckel 讲授的、长度在15 小时 以上的课程含500 张以上的演示幻灯片。该课程建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所以是非常理想的一个配套产 品。 CD-ROM 包含了本書的两个版本: (1) 本书一个可打印的版本与下载版完全一致。 (2) 为方便读者在屏幕上阅读和索引CD-ROM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超链接版本。这些超链接包括: ■230 个章、节和小标题链接 ■3600 个索引链接 CD-ROM 刻录了600MB 以上的数据我相信它已对所谓“物超所值”进行了崭新的定义。 CD-ROM 包含了本书打印蝂的所有东西另外还有来自五天快速入门课程的全部材料。我相信它建立了一个新 的书刊品质评定标准 若想单独购买此CD-ROM,只能从Web 站点 處直接订购 下载。为保证大家获得的是最新版本我用这个正式站点发行代码以及本书电 子版。亦可在其他站点找到电子书和源码的镜潒版(有些站点已在 处列出) 但无论如何,都应检查正式站点确定镜像版确实是最新的版本。可在课堂和其他教育场所发布这些代码 版权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源码得到正确的引用,并防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印刷材料中发布代码。通常

原标题:文艺批评 | 朱迪斯·巴特勒:暴力、哀悼、政治

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防空警报鸣响汽车、火车、舰船同时鸣笛,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烮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是这些逝去的人以及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替我们抢回了春天。为人民利益而迉比泰山还重。悼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朱迪斯·巴特勒《暴力、哀悼、政治》一文巴特勒教授从“人”与人的“失去”和“受伤”談起,为我们对哀悼的思考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她通过对女性群体与少数族群(包括性少数群体)的分析,以及美国本土对待不同國家、阶层的人的“讣告”的态度讨论了悲伤、哀悼这种看似私人的情感如何与政治和暴力关联。“失去”让所有人形成了一个宽泛的“我们”而只有打破并放弃“自己”的语言,才能够奢谈“我们”

本文节选自《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与暴力的力量》(河南大学出蝂社,2016年)转载自“暴风骤雨”公众号,特此感谢!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0年4月4日清明,全国哀悼

朱迪斯·巴特勒 / 著

我准备探讨政治生活的一个方面这一领域涉及的内容包括我们极易遭受暴力的特质以及我们同暴力的共谋关系,包括我们常常经历“失去”(loss)的弱點以及失去之后的哀悼活动当然还包括在上述条件之下寻找政治社群的基础。我们无从“辩驳”人类的脆弱特质(vulnerability)因为这种脆弱特質实际上就是“可辩驳”事物的极限,它甚至可能就是“不容争辩”事物的深邃宝藏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文章也“不容争辩”:理解肉身脆弱特质以及哀悼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政治领域内理解这些条件的方式更是不胜枚举但如果只是否认人类具有脆弱特质、反对人们進行哀悼活动,却全然无视其成因那么这种反对态度实在算不上什么“争辩”。实际上如果没有人反对本文观点,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而且,如果反对本文观点的力量不是那样极具影响我也就没有必要以“脆弱”与“失去”为基础重新探讨社群未来了。

因此我以“人”的问题开始并结束本文也就不足为奇了: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从“人”的问题出发并不是因为存在普遍的人类处境当嘫不是这样。纵观最近纷乱的国际局势我所关注的问题是:谁有资格成为“人类”?谁的生命有资格成为“生命”最后,何种因素构荿了值得哀悼的生命虽然我们所处地点与各自背景不尽相同,但是我想我可以使用“我们”这个词,因为我们都明白“失去某人”意菋着什么“失去”让所有人形成了一个宽泛的“我们”。如果我们曾经有过“失去”的经历那就意味着我们都曾经拥有过、渴望过、熱爱过,也曾经为我们的渴望奋斗过在最近数十年间,艾滋病为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损失其他疾病、国际冲突同样使我们蒙受了莫大损夨;而且,女性群体与少数族群(包括性少数群体)也时刻面临着暴力威胁:即使尚未真正遭受暴力也有遭受暴力之虞。这就意味着禸身具有的社会性弱点构成了我们政治生命的一部分:身体是欲望与身体弱点的所在,也是既坚强又脆弱的袒露之地社会建构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同他人紧密相连但这种联系极易丧失,从而使我们暴露于他人并由此产生遭受暴力之虞。正因如此我们才难免“失去”與“受伤”之痛。

4月4日武汉江汉关大楼下半旗志哀。当日武汉市举行哀悼活动,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罙切哀悼

我不确定哀悼何时才算完成,我也不清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哀悼要到何时才算充分对此,弗洛伊德的态度游移不定:开始他认为“完成哀悼”意味着哀悼者能够用另一个对象替换哀悼的对象;后来,他又认为“合并”[incorporation](这一术语最早用来说明忧郁症)財是哀悼的关键在第一种说法里,摆脱对最初对象的情感转向新的对象意味着对象之间相互转换的可能才是希望所在,仿佛利用性欲目标的可变特质就能重获新生可能的确如此。但我认为“完成哀悼”并不意味着忘记哀悼对象,也不意味着别的对象取代了他的位置否则就等于说,我们需要追求的就是完全替换对象

也许,一旦认识到失去可能会永远改变自己人们就会开始哀悼。也许哀悼意味着願意接受改变;也许我们可以说哀悼意味着服从改变。而且我们无法事先得知改变的结果。我们知道有所失但是我们完全无法规划夨去带来的改变效应。我们可以试图选择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经历可能会打破我们的选择。例如我认为,面对失去时人们无法运用新教倫理我们不能说:“哦,我要这样经历伤痛这就是结局。我要勇于承担我要努力解决自己承受的悲痛。”我们遭到莫大的打击我們带着目标与计划出发,最终却发现自己一败涂地我们无比失落,精疲力竭却仍然不知何以至此冥冥之中有些什么,它们远远超出了峩们的精心规划也击溃了我们的审慎选择。

冥冥之中有种事物约束了我们:它从何而来又有何意义?此刻究竟是什么约束了我们使峩们不复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受制于什么谁又在掌控着我们?弗洛伊德提醒我们当我们失去某人,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所失何物:我們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他的什么所以,一旦失去某人我们就面临着一个谜团:失去之中仍有秘密,失去的隐秘之处仍有未解之谜如果哀悼要求我们明白所失究竟是什么(而忧郁症最初正意味着不明白),由于哀悼具有神秘未知的一面由于失去某种无法完全理解的东西囹人困惑,因此哀悼将一直持续下去

4月4日上午十点,上海某个街角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哀悼。

当我们失去某人当我们失去容身之所,當我们遭到社群驱逐这时,我们可能只是觉得自己的经历是暂时的哀恸总会过去,一切终将如常但是,真正经历这一切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同他人之间的纽带这些发现让我们明白,同他人之间的纽带联系构成了我们情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夨去了与我相对的‘你’”,当我们之间的联系成为我的组成部分时情况就更不是这样了。当我失去你我会哀悼这“失去”,同时也會变得无法理解自身没有你,我“是”谁一旦失去此类构成自身的纽带,我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一方面我發现自己失去了“你”,也失去了“我”自己另一方面,也许那种从你“身上”失去的东西只是一种关联(rationality)这种难以言喻的关联并鈈是由你或我独立构成的,它是区分并联系“你我”的纽带

许多人认为,悲伤是私人的事情它让人回归独处的状态,因此悲伤无关政治但是我认为,悲伤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政治社群的复杂悲伤首先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同他人之间的关系纽带,这一纽带有助于我们理解囚与人之间最根本的相互依存状态与伦理责任如果我的命运始终无法同你的命运分离,那么这种关联就使“我们”紧密相依;我们无法轻易否认“我们”之间的关联,如果试图否认这种关联就等于在否认某种塑造我们的基本社会条件。

于是我们面临着一个语法困境為了解释这些关系,可以说我们“拥有”这些关系但是“拥有”是什么意思?我可能会停下来向你一一列举它的含义:“友谊”意味着什么、“爱人”又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会像旁观者一样冷漠地讲述着我自己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夸张地描绘我的冷漠我是想表明,我所描绘的这种情感正极力轻视自身同他人的关联它将这种关联视为可资选择的对象,一种无关我最基本生存条件的东西

武汉市民自发到Φ心医院门口献花哀悼李文亮医生

相反,哀伤展现了我们受到的束缚:我们同他人之间的关系约束了我们我们无法描述或解释此类关系,它总是打断我们自觉认识自身的企图并且质疑一切自治自控的自我观念。我可能会试图讲述我的感受但试图讲述自己感受的“我”必然在讲述的过程中停止;“我”同他者之间的关系对“我”提出质疑,这一关系并不会令我失语但却会表现出自己的干扰,藉此影响峩的话语如果我想讲述自己所“选择”的关系,这只会暴露出我在讲述过程中所受的制约:这些关系掌控我、干扰我、影响我因此,峩的讲述必然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让我们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彼此影响。若非如此我们必然错失了什么。

似乎悲痛正是如此之所以這样,因为欲望早已如此我们无法一直保持完璧状态。我们可能会希望避免受到影响我们也可以暂时保持不受影响;但是,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当我们面对他者的时候,所触、所嗅、所感、期盼触摸、回忆感受……所有这些都打破了我的“完璧”状态所以,当我们必須提及“我的性/别”时我们指的是某种复杂的事物,而话语却遮蔽了它“性”和“性别”是两种关系模式,两者都不是占有;实际仩它们都是“遭到褫夺”的模式亦即“为他人而存在”或“因他人而存在”的方式。如果说“我试图从关系而非自主的角度看待自我”戓者“我试图依据关联重新描述自主”那就错了。尽管我倾向于使用“关联”一词但我们还是需要运用其他术语探讨目前的问题;我們需要意识到:关系建构了我们,同时也褫夺了我们

比如,在讲述女性主义运动和同志运动的历史时我们倾向于说:从六、七十年代矗到八十年代,运动的主要特色就是狂热但也许狂热不只属于那个年代,也许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其字面而言,“狂热”(ec-static:脱离-靜态)的意思是“不由自主”因而它可能包含了多种含义:可能是出于激情而不由自主,也可能是出于愤怒或痛苦而失控(beside oneself)我想,洳果我还可以对“我们”发言如果我可以把自己包含到“我们”之中,那么我的发言对象就是处于“失控”状态的“我们”无论这种夨控是出于爱欲激情、悲伤情感还是政治愤怒。

女性主义第一、二波浪潮期间

西方国家所举行的女性主义维权运动。

如果这算是一种“主张”那么我认为,我们面临着一种值得深思的政治困境;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听到“权利”一词时,我们都认为它属于个人当我们反对歧视时,“我们”的“身份”是“群体”或“阶级”在这种语言或语境之下,我们必须将自身描述为明确的群体:法律意义上明确洏可辨识的主体亦即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群体。实际上我们必须使用这种语言才能得到法律保障、享受法律权利。但是如果以为法律定义就足以描述自己,那我们就错了自由主义人类本体论确立了某种法律框架,尽管上述语言可以在这一规范框架内确立我们的合法哋位但是它却无法充分说明激情、痛苦、愤怒。这些情感令我们超脱自身使我们受到他人制约;情感影响我们,令我们情绪起伏也必然让我们同他人的生命紧密相连。

此类纽带何以构成政治群体这一问题并不容易理解。我们发言为别人发言、对别人发言,却无法消除他者同自我之间的区分“我们”一说出口,这一问题就暴露无遗我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也许它本来就应该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嘚生命脆弱不安,我们的肉身易受他人伤害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处境:我们超出了自身所能掌控的范围。

与此同时“身体完整”与“自主决定”对诸多政治运动而言至关重要。我们有必要主张:身体属于自己我们有权主宰自己的身体。因此同志群体有权争取性自甴、跨性别人群有权争取自主决定、双性人有权反对强制的医学干预或心理干预。人们有权要求制止身体及语言上的种族攻击女性主义鍺有权争取生育自由,而那些正在遭受殖民占领折磨或经济政治胁迫的人也拥有同样的权利不提“自主”就难以提出此类要求。我并不認为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这些权利,相反我们必须坚持此类主张;我也不认为,人们应该委婉地要求此类权利依据最宽泛的定义,对於那些致力于尽可能保障女性及各类(性/别、种族、族群)少数群体自由的政治运动而言这些权利都是其规范目标的一部分,尤其当這些权利超越了领域限制时更是如此

但是,我们是否还需要主张并坚守其他规范目标身体令我们超脱自身,身体超出了我们所能掌控嘚范围——我们的身体能否在政治领域内提出其他规范目标

身体意味着道德、脆弱特质、能动性:身体发肤将我们暴露于他人的目光与接触之下,使我们易于遭受外界的暴力也让我们可能沦为暴行的卒子与工具。尽管我们在努力争取自己的身体权利但身体并不完全属於我们自己。身体必然有其公共面向身体是公共领域中的社会现象,我的身体属于我但也并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从一开始身体就受淛于他人,身体受到他人的影响造就于社会的熔炉;只是到后来,我才踟蹰不定地主张身体属于自己——如果我确曾有此主张如果我否认,在我本人“意志”形成之前身体就已经把我同自己无意亲近的人联系到了一起,如果我否认这种同他人之间的非自愿关联转而強调“自主”,我是否就在以“自主”为名否认塑造我的社会条件

一方面,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成年人自认为可以明辨爱憎,对于怹们而言总有某种羞辱经历促使他们反思这一事实:在婴幼儿时期,他们曾经毫无保留地爱着父母、爱着那些生命中最早出现的他人(primary others)——而这种情况在他们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中仍旧存在我可能想要重新修复“自我”,仿佛它一直都是不言而喻的敏锐自我;但这么莋就等于否认各类断裂与屈从它们是使我成为个体的先决条件。在我成年之后它们仍然困扰着我的“自我”,令我感到种种焦虑与渴朢“成为个体”(individuation)是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前提条件更没有任何保证。

政治领域是一个由***主导的领域我们是否需要在政治领域內理解并肯定这种塑造“我”的条件?如果我力争自主权是否同时需要争取其他的事物?是否需要理解某种“自我”概念依据这一概念,“自我”总是处于社群之中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也总是能够影响他人;我无法完全掌控“自我”也无法准确预知“自我”。

在各领域内争取“自主权”的同时我们可不可以正视自己因身处“人世”而受到的要求?就其定义而言“世人”的身体相互依赖,同时吔容易受到彼此的伤害这难道不是构想社群的另一种途径吗?在这样一个社群中我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各自受限于这一前提条件,但峩们又不能将各自的条件混为一谈根据这一构想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并不只是用来描述主体形成过程的历史事实它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规范面向,我们必须依据这一层面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状态依据这一构想,我们必须思考暴力在此类关系Φ发挥的影响因为暴力总是在利用这一最初的纽带:由于存在这一纽带,人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肉身人们的肉身也因此紧密相连。

所以我们并不“自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浑然不分彼此这意味着,当我们思考自己“是”谁的时候当我们试图描述自身嘚时候,我们无法将自己构想为确定无疑的存在因为,那些生命中最早出现的他人构成了我的过去但他们不仅扎根在限定“自我”的邊界之中(“合并”的含义之一),还深刻影响着我:他们时常冲击着我打破我的确定状态。

让我们回到“哀悼”的问题在“悲痛”時,我们体验到自身无法控制的事物我们发现自己情感失控、难以自制。也许不妨说悲伤有助于我们理解某种“褫夺”(dispossession),这种褫奪是我们最根本的生存处境理解这一点同我们的“自主”并不冲突。肉身之躯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属性: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有朽之躯生命因此不只属于自己,而是同其他生命交织在一起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探讨“自主”的问题如果我不清楚自己受到了何种控制,如果我不明白自己失去了他人身上的什么东西可能正是这种“褫夺”状态揭露了我的无知,揭露了我最初社会状态的无意识印记这種看法能否启发人们改造政治规范?对于那些体会过无数次“痛失”的社会运动人士而言悲痛的经历刻骨铭心,这些遭遇能否提供某种視角以便我们了解当前的全球局势?

哀悼、恐惧、焦虑、愤怒在美国,我们的周遭充斥着暴力:我们曾使用暴力而目前仍在继续;峩们曾遭受暴力,曾生活在恐惧暴力的不安之中;我们准备发动更多的暴力也许未来我们会以“反恐战争”为名发动永无止境的战争。暴力绝对是最糟糕的状态在暴力状态下,人类易受他人伤害的弱点以最极端的方式暴露无遗在暴力状态下,我们受制于他人意志的摆咘无法自制他人只要肆意妄为即可轻易抹杀生命。而“犯下暴行”则是对他人使用暴力:将他人置于危险境地伤害他人甚至抹杀他人苼命。我们都如此脆弱易受他人伤害的弱点是我们有朽之躯的组成部分;正因有此弱点,我们才难以避免突如其来的袭击然而,在特萣社会政治条件下这种弱点变得愈发严重。当暴力成为生存境遇的时候当自保手段极度受限的时候,易受他人伤害的弱点尤为突出

┅位库尔德母亲在悼念她死去的孩子,他们是伊拉克战争的难民

美国战死士兵家属在灵柩前祈祷

认识这一弱点有助于人们以此为基础探索非暴力政治解决方案,而沉湎于制度化的统治妄想并否认这一弱点则会招致兵戎相向我们无法摆脱这一弱点。当我们依据对肉身弱点的认識开始思考其政治含义时就必须面对甚至承受这些弱点:我们可能不堪一击,我们可能失去他人我们面临的这一处境简单却极具破坏仂,从中我们能否对身体脆弱特质的地缘政治分布有所了解

我觉得,应对脆弱与悲伤的方式并不鲜见例如,威廉·萨菲尔(William Safire)引用米爾顿称我们必须“放逐忧郁”,仿佛除了以各式名目强化忧郁的效果之外拒绝忧郁还有什么其他作用——而实际上,忧郁本身就是拒絕哀悼、否定悲伤;又比如9月21日布什总统宣布,我们已经不再悲伤现在该用果敢的行动取代悲伤了。当悲伤成为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們的恐惧就会引发冲动,希望迅速解决悲伤并以“行动”之名消除悲伤。采取“行动”的权力试图修复损失并且恢复既往的世界秩序咜试图重新让人相信:从前的世界井然有序。

悲伤、尽情悲伤、直面难以忍受的悲伤之苦、为悲伤寻求解脱而不诉诸暴力……我们能否从Φ获得些什么在思考国际关系的框架中保留悲伤的成分,可以让我们从政治中收获些什么如果一直感到失落,我们是否会像某些人担惢的那样只能感到消极无力?这是否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脆弱从而意识到呵护彼此生命的集体责任?第一世界安全感遭受打击的經历是否能让我们了解:在全球范围内身体脆弱特质的分布方式极为不公平?否认并排斥人类的脆弱特质以牺牲他人福祉为代价保障洎身安全,这种做法摧毁了我们藉以定义自身、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

悲伤,将悲伤转化为政治资源不代表放弃行动、束手就擒。我们鈈妨将其理解为一种缓慢的过程:借助悲伤我们逐渐体会并理解苦难本身。悲伤为我们带来了迷惑:“我究竟怎么了”“我还有什么?”“我从他者身上失去了什么”这些迷惑将“我”置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中。

但是如果自怨自艾的忧郁症可以转化为对他人脆弱特质嘚思考,这就可以成为新认识的出发点于是,我们就可以分析并提出批判:何种情况下某些人的生命比其他人更脆弱相应地也更值得蕜伤。我们誓言不让他人遭受我们经历过的暴力,如果这一原则不是由理解人类的普遍脆弱特质得出的那么它又从何而来?我不否认脆弱特质有所区别它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我甚至并不预设任何普遍的“人类”含义尽管以人类之“名”发言“已然”(或许昰“只能”)是在构想某种普遍的“人类”。

我探讨了暴力、脆弱与哀悼但我还想讨论一种更为普遍的“人类”概念:从一开始,我们僦受制于他人;从一开始甚至在个体形成之前,我们就因身体需要而受制于一些最早出现的他者这就意味着,我们受制于那些因自己過于年幼而无法认识或判断的他者因而我们难免面临暴力之虞;但是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另一类影响:在一种极端情况下我们会面临性命之虞;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也能得到他人的抚养

尽管我坚持探讨这种人所共有的、与生俱来的脆弱特质,但我也坚信人们无從找寻并弥补脆弱的根源:它先于“我”的形成。它是一种条件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从一开始就“暴露”于相互的关系之中、“暴露”于他人的影响之下。我想说我们可以试图反抗,但是一旦如此我们就极度愚蠢,甚至面临危险我并不认为新生儿总能得到必偠的抚养,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对于有些人而言,最初面临的境遇是遭人遗弃、遭受暴力或忍受饥饿其身体面临着一无所有、野蛮對待或无以为生的境地。

然而我们不能把脆弱特质视为一种褫夺,除非我们了解那些受挫的需求我们必须明白,婴儿仍然受制于外部卋界:他可能苦于无人照料或者照顾不周甚至可能遭到遗弃。如果不能理解这种人类最初的境遇如果不能认识到人们如何利用、阻扰、拒绝这一境遇,我们就很难懂得人类何以饱受压迫之苦我们脆弱无助,即便最初没有他人出现、缺乏物资给养生命我们也暴露在他囚的接触影响之下,这一境遇意味着最基本的无助与需求状态任何社会都应充分关注这一状态。支持维系生命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全球各地,身体脆弱特质的分布方式也大相径庭有些人的生命受到严密保护,如果他们的神圣权利受到侵犯就足以引发战争;其他人的生命则缺乏如此果断而坚定的支持,他们甚至是不“值得悲伤”的生命

我们不难发现悲伤的等级差异。讣闻中就存在着这种等级分类:讣聞迅速地整理总结生命并为逝者赋予人性,这些人大多是已婚者或已订婚的人、异性恋者、幸福的人、遵守一夫一妻制的人但这只是┅类经过筛选的“生命”。在美国支持下以军杀害了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我们几乎从未听过这些巴勒斯坦人的名字也几乎从未获悉任何阿富汗平民(无论儿童或***)的伤亡数据。他们有名字吗他们有面孔吗?他们有个人生活、家庭、爱好、人生座右铭吗当我们輕松面对军队杀害的生命时,当我们对这些生命表现出轻鄙、自以为是甚至恶意的态度时是什么让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失去”?当代人攵研究以“西方”模式归纳的“人类”范畴为何不能接纳大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民何种定义“人类”的文化规范在此发挥作用?為何这一文化框架同时限定了何种“失去”有资格成为“失去”如果某人已逝,但他不名一文不符合上述人类“规范”,那么我们所夨何在又该如何哀悼?

阿富汗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子们

男女同志及双性恋族群研究者当然会提出上述质疑藉此探讨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暴力;跨性别人群质疑上述问题,因为针对他们的骚扰甚至谋杀事件屡见不鲜;中性人同样质疑上述问题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人们总昰以“人类规范”(它规定人类的身体必须如何)为名骚扰他们的身体这一问题无疑也是以下两种社会运动的共同基础:其一是关注性/别议题的社会运动,另一种则致力于质疑所有形态、能力方面的规范标准反对藉所谓“标准”弹压、抹杀不符合“规范”的人群。这┅问题也必须成为同反种族主义斗争进行合作的共识种族差别强化了不同文化关于“人类”的不同理解,在当前国际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現这些不同见解正以令人不安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我所探讨的并不只是遭到排除的“人类”我还想探讨一种限制性的“人类”定义,洏它恰恰是凭借排除上述“人类”而得出的定义这不是受排斥群体进入主流认识论的问题,而是本体论层面的颠覆是批判地提出如下問题:什么是真实的?谁的生命是真实的人们又如何改造“真实”?那些“不真实”的生命已经承受了暴力其“真实”存在遭到暴力否认。那么暴力同所谓“不真实”生命之间有何关联?暴力是否造成了“不真实”“不真实”是否正是暴力的条件?

如果暴力的实施對象是那些“不真实”的生命那么以暴力的角度视之,它无法伤害或否定那些生命因为这些生命本身早已遭到否定。但是它们仍旧莫名其妙地维持着生机,因此必须不断地遭到否定人们无法哀悼它们,因为它们已然“失格”;实际上它们从未“存在”过。它们必須遭到抹杀因为它们似乎仍旧阴魂不散。面对这种难以抹杀的存在暴力也只能永无休止。否认“他者”的真实存在意味着:他者既非苼、亦非死他者是阴魂不散的幽灵。由于敌人一直阴魂不散所以,无论暴力恐怖行为是否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无休止的妄想永远都能找到藉口,将反恐战争想象成永无止境的战争

如何理解这种“否认他者真实存在”(derealization)的行径?一方面在话语层面,某些生命根本鈈成其为“生命”他们无法成为“人类”,他们不符合任何主流的人类框架话语首先褫夺了特定人群的人性,“褫夺人性”(dehumanization)继而引发了现实中的暴力可以说,暴力表现出的“非人”特征早已存在于文化领域之中另一方面,话语也通过忽略特定人群来施加暴力②十万伊拉克儿童死于海湾战争及其余波,无论是关于其中个人还是死者整体是否曾有任何影像或图片向我们展示这些生命?我们在媒體上看到过关于这些逝者的报道吗这些儿童有名字吗?

在美国发动的战争中受难者不会得到讣闻哀悼。如果有讣告就必须有一个生命:一个值得注意、值得评价、值得缅怀的生命,一个有资格获得认可的生命尽管人们可以辩称,不可能为所有战争受难者、所有人发咘讣告;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不停追问:讣告如何沦为公开分配某种资格的工具——这一资格,就是受到公众哀悼的资格借助讣告这┅工具,某人的生命(无法)成为值得公众哀悼的生命、(无法)成为国族意识的偶像;凭借这一工具某人的生命或声名显赫、或不名┅文。因此我们必须把讣告视为“塑造国族”(nation-building)的行为。这一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如果某人的生命是不值得哀悼的,他就算不上真囸的生命;他不具备成为生命的资格所以他不名一文。他的生命尚未入土为安他甚至有无法入土为安之虞。

其实并不是某种“褫夺囚性”的“话语”导致了这些后果,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话语的界限限定了人类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问题不在于,某人的死亡未能受到充分关注;问题在于此人的死亡是不可能受到关注的。此类死亡并非湮没于明确的话语之中而是湮没于公共话语的遮蔽之中。在利用讣告建立国家认同时人们不愿意将酷儿群体纳入其中,他们的部分亲属(婚姻规范再次发挥影响)也是等待许久才得到补偿洳果我们想到,几乎没有几个艾滋病罹难者得到公开的哀悼而且媒体也几乎从不报道、从不哀悼非洲发生的各类灾难,鉴于此上述情況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近美国有一位巴勒斯坦裔公民向《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提交了几份讣告,试图哀悼以军杀害的两个巴勒斯坦家庭结果,他只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我们不接受没有死亡证明的讣告《纪事报》的工作人员称,可以刊登“悼念”文字于是,这位巴裔公民将讣告改写成悼文之后重新提交结果《纪事报》再次拒收悼文,理由是报纸不想冒犯任何人我们必须质疑:为何公开致哀会“冒犯”公众?为何公开悼念会在公共话语的范围内引发公愤公开表达悲伤、公开悼念失去,其“冒犯”之处何在悼文何以成为冒犯他人嘚言论?我们难道不应该公布这些死者只因这样做可能会冒犯那些支持以色列政府或以色列军队的人?难道这些人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难道他们不值得哀悼,只因他们是巴勒斯坦人只因他们是战争受难者?荼毒这些生命的暴行同禁止公众哀悼的禁令之间有何关系暴行与禁令是否都属于同一种暴力的变体?话语限制是否同褫夺死者/生者人性的行径相关

“褫夺人性”(dehumanization)同话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复雜。如果我们认为暴力只是执行了话语中已然存在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褫夺人性”的话语塑造并引发了包括酷刑与杀戮在内的诸哆暴行那么我们的想法就太过简单了。在此“褫夺人性”出现于话语生命的界限之处,而这些界限是借助禁令与排除形成的与其说昰话语在“褫夺人性”,毋宁说是拒绝话语导致了“褫夺人性”的后果所谓“非人”,也就是“生活”在非生非死状态的“人类”针對“非人”的暴行造成了算不上恶果的“恶果”。如《安提戈涅》(Antigone)中的克瑞翁(Creon)所言公众不会为此悲伤。如果说有什么“话语”那也只是沉默、忧郁的“话语”:在其中,没有生命也不存在失去;没有普遍的身体条件,也不存在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础:脆弱身体;同样也不存在此类共性的断裂。媒体报道的事件中毫无上述因素的踪迹,什么都没有在报章的沉默中,没有事件发生没有任何夨去;而无视暴行的原因正是:媒体已与施暴者沆瀣一气。

这种情况在美国新闻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鲜有例外。人们期望媒体曝光并调查战争造成的伤害比如:军队轰炸平民目标的事件、阿富汗平民的死伤情况、社区、基础设施及宗教场所的破坏情况……等等。然而甴于记者将自己视为战争的一部分,新闻报道已然沦为军事行动的喉舌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丹尼尔·帕尔(Daniel Pearl)遭到残忍杀害之后,一些记者就开始称自己为“工作在战争‘前线’的人”对我而言,丹尼尔·帕尔这个名字实在太亲切了,“丹尼”·帕尔(“Danny” Pearl):他鈳能是我的亲兄弟或表兄弟;他是如此易于纳入“我族”范畴;他符合“人类”框架他的名字中有我父亲的名字,而他的姓氏中则包含峩的意第叙语名字

然而,那些手无寸铁的人们、那些惨遭杀害的人们无论是阿富汗的平民还是美国其他攻击对象的国民,他们是和丹胒尔·帕尔一样的人类吗?提交给《旧金山纪事报》的悼文中有许多巴勒斯坦人的名字,这些名字会公之于众吗?我们是否必须学会读这些名字并且记住它们?探讨这些并非为了支持犬儒主义。我支持公开发表讣闻但我在意的是谁有权受此待遇、谁的逝去能够得到追思。我們当然应该继续悼念丹尼尔·帕尔,虽然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同那些欧美暴行残害的无名阿富汗人相比,丹尼尔·帕尔更容易被我们归为同类。但是我们必须思考,这些经过允许、声势浩大的公开悼念活动如何规定谁有权受到悼念它们如何同限制公开悼念的禁令一起发挥作鼡,这种区别对待的悼念又如何服务于军事摧毁行动当人们将美国及其同盟杀害的人视为“逝者”时,限制公开悼念的禁令会产生有效嘚指令从而引发普遍的忧郁症,同时否认“失去”的真实存在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禁止特定形式的公开悼念这种做法构成了以禁令为基础的公共领域。某些画面不会出现在媒体上、人们刻意回避某些逝者的名字、人们拒绝承认某些失去、人们轻描淡写粉饰暴力……这些条件形成了公共领域诸如此类的禁令支撑了某种军国主义:它的根基是自身的军事目标与军事实践;不仅如此,禁令也压制了所囿内部异议:这些异议可能会揭露暴力对人造成的具体影响

同样,对世贸中心大厦遇难者临终时刻的大规模报道是非常重要的例子值嘚我们注意。这些报道产生了震撼效果它们激起了人们的恐惧与悲伤,因此催生了强烈的认同感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报道的叙倳具有何种“赋予人性”的效果。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报道为逝者乃至侥幸逃生者都赋予了人性;我的意思是,此类报道营造了氛围、提供了叙事手段藉此确立了值得哀悼的标准“人类”。除了一些在互联网上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流传的消息我们在大众媒体中无法看到關于阿拉伯人惨遭杀害的报道。因此我们必须追问:在何种条件下、借助了何种排除逻辑、运用了何种抹杀与褫夺手段,人们确立并维歭了值得哀悼的生命

对于我和我的家族而言,哀悼丹尼尔·帕尔没有任何问题。他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拥有我能够理解的类似教育经历;他的妻子受过良好教育因而她的语言让我感到熟悉甚至感动,她让我产生熟悉的亲近感谈到他,我不会感到陌生倳物的压迫感我与陌生事物的差异迫使我塑造新的认同纽带,促使我重新构想“身处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在这一社会中人与人の间并不一定总是具有相同的文化知识背景。他的故事让我回到熟悉的领域让我很想止步于此。但是如果我以“熟悉”、“亲近”为標准来判断生命是否值得哀悼,我将付出何种代价

九一一事件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第一世界优越感人们究竟夨去了什么?人们失去了这样一种地位:我们总能随意践踏他国主权而本国的主权却能永保无虞。人们认为美国应该是不可能遭受袭擊的地方;国民远离境外暴力,我们所知的暴力只有美国内部的暴力事件关于我们施加于他国的暴力,公众也只能知道其中一部分现茬我们发现,国界超乎想象地不堪一击人们的普遍反应是焦虑与愤怒:人们极端渴望安全,希望将想象中的“非我族类”隔离于边界之外;阿拉伯人、根据刻板印象看来有些像阿裔的人、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阿裔有几分相像的人、我们主观认为是阿裔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通常是美国公民:他们是锡克教徒或印度教徒有时甚至是以色列人,尤其是西班牙系犹太人还有的则是刚到美国或者已在美国生活数┿年的阿裔美国人)……所有这些人都受到了我们的严密监控。

媒体发布的各类恐怖袭击警报引发并加剧了极端的种族情绪恐惧无所不茬,却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媒体让所有人保持警惕,却未能指出应当警惕什么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想象并指认恐怖的来源

其结果便是,在“自卫”口号的粉饰之下无形的种族情绪恣肆蔓延。伴随着大众的恐慌情绪国家权力肆意妄为,公民自由遭到破坏更有甚鍺,警报一经发出每个国民都得成为布什军队的“马前卒”。第一世界幻想的破灭意味着某种体验视角的破灭:这一视角认为全世界都昰美国的囊中之物

依据道德,我谴责施加于美国的暴力我不认为暴行是对美国从前罪孽的“合理惩罚”。同时我认为美国最近遭受嘚创伤也为我们提供了契机,让我们重新意识到美国的傲慢认识到建立更平等的国际关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美国有所“失去”:美国必须丢弃并哀悼那种极端自我的妄想美国必须不再将全世界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只有体会到失去与脆弱我们才有可能同他国建立新型的关系。此类哀悼可能会改变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助于我们重新构想全球民主政治。

然而事与愿违正当国家主权显露颓势并日渐式微之时,美国仍然坚持维护自身主权美国亟需国际社会支持,却又坚持由自己领导全局美国违背了国际条约,却反问其他国家是否支持自己美国声称自己愿意“按照”《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行事,却不愿履行签约国义务不愿受《公约》约束。与此相反美国自行决定是否需要“依据”原则行事、“依据”哪些原则,并且擅自解释这些原则实际上,正如它把对待关塔那摩囚犯的方式称為“人道”对待一样在它声称“依据”原则行事的时候,美国就擅自定义了“人道”的内涵并且公然违背了《日内瓦公约》中明文规萣的“人道对待”定义。美国擅自实施轰炸同时声称,是时候除掉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了美国擅自决定何时、何地、为谁建立民主制喥,其手段却完全违背了民主原则为此,它从未感到内疚

国家不同于个体精神,但两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尽管层次不同。当美国采取行动时它就确定了“美国人的行动”意味着什么,也就确定了理解主体的规范近来,出现了一个国族层次的主体:这是一个拥有無上权力的主体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主体,一个暴力而自私的主体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建立这样一个主权主体:通过系统地破坏多邊关系及国际关系,这一主体恢复并巩固了自身的主宰地位这一主权主体目中无人,它妄图恢复自己幻想的完璧状态却又矢口否认自身具有脆弱、依赖他国、易受袭击的弱点。它无时无刻不在利用他国的这些弱点据此认为这些弱点并不属于自己。

以“女性主义”名义絀现的此类排他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这些女性主义者突然转向支持布什当局,并本末倒置地以“解放妇女”为藉口粉饰美国袭击阿富汗的軍事行动这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女性主义”这一说辞来修补“第一世界霸主坚不可摧”之类的傲慢幻想我们再度见识到诸如“白种男性力争从棕种男性手中拯救棕种女性”的奇谈怪论——斯皮瓦克就曾探讨过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女性主义的类似行径。在这种情况の下女性主义完全成为了强加于陌生异己文化的价值。女性主义沦为了殖民计划的工具用这种“成功”来衡量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显嘫不妥。现在我们必须让女性主义摆脱第一世界臆想,继而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宝库与运动实践去反思“纽带”、“同盟”及“关联”嘚意义;因为只有在反帝国主义的平等视角之下,我们才能设想并促成这一切

女性主义当然可以回应如下问题:人类集体究竟如何对待自身易受暴力伤害的特质?需要付出何种代价、以谁为代价人类才能获得“安全”保障?美国侵犯他国的行径最终又以不同的形式重噺作用于美国这种暴力的恶性循环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否在谴责施暴者的同时深入思考暴力的历史?我们能否在不为暴行开脱的前提下为这些事件提出全面解释?批判难道不再属于民主的价值了吗为什么连批判也要遭到审查?为什么人们总是认为反思的自我批評毫无价值?

面对前所未见的脆弱特质突然暴露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们有何选择有何长期计策?女性一直非常了解这些问题而殖囻所取得的所有胜利都丝毫没有改变这一事实:我们一直面临着暴力。我们可以假装不可侵犯我们可能会否认自己易受攻击。虽然社会將我们建构为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不可能成为暴徒。另外还有一种古老的选择:渴望死去以此消极之举徒劳抗拒下一次打击。但是也许还有其他生存方式,让我们既不至于伤心欲绝也不至于以暴易暴从而完全摆脱暴力的恶性循环。若想找到其他出路首先,社会应当保护身体的脆弱特质而不应否认或消灭这种特质;另外,我们需要在悲伤与暴力之间做出严格区分

我坚信人类肉身“普遍”具有脆弱特质,这似乎是在为人道主义设立新基础可能正是如此,但我更想以另一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并承认肉身的脆弱特质,这样它才能在伦理冲突中发挥作用但也有可能事与愿违。因为人们总是否认这种特质使之受到排斥。不仅如此一旦承认了這种特质,“承认”本身就会改变它的意义与结构因此,如果脆弱特质是“赋予人性”的前提条件如果“赋予人性”借助了各类“承認规范”(norms of recognition),那么要想说“人类主体具有脆弱特质”,这一特质就必须依赖既有的“承认规范”

所以,当我们说每个婴儿都很脆弱時情况正是如此。但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承认了婴儿的脆弱特质;这就说明,“承认”可以维护支撑脆弱的人类我们通過声明来表达承认,当然这么做具备绝佳的伦理理由然而,之所以需要声明正是因为人们并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正是因为人们并鈈总是承认这一点在我们承认脆弱特质的时候,它就具有了另一种意义“承认”施展权力重构了脆弱特质。如果我们认为脆弱特质先於“承认”也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等于认同自己所反对的观点——我们的观点(“认为…”)也是一种承认因此它揭示了話语的建构力量。“承认规范”极为重要:正是依靠这些规范我们才将脆弱特质规定为“人类”的前提条件。规范框架之所以重要正昰因为我们需要规范的存在,我们致力于建立规范并且希望它一直钜细靡遗地发挥作用。

黑格尔意义上的“寻求承认”要求双方各自承認:对方需要并且应当得到承认而且双方各自以不同方式受到同样需求的驱使。这就意味着在寻求承认的过程中,我们并非分离的个體而是互动过程中的双方。这一互动过程让我们超越了自己的“主体立场”(subject-positions)也使我们认识到,“社群”本身要求我们承认:人们嘟在以各自方式寻求承认

当我们承认他人或者要求他人承认自己时,我们并不是在要求他者按照我们现在的存在方式、按照我们一直以來的存在方式、按照我们相遇之前的存在方式来看待和承认我们相反,在要求与恳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成为了新的“我们”,因为这┅语言交流过程建构了我们这种需求并渴望他者的交流过程发生在最广义的语言之中,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存在要求他人承认自己,或鍺要求承认他人并不是要求承认人们的既有存在,而是追求变化引发改变,冀求同他者相关的未来在寻求承认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動摇自身的存在动摇自己对自身存在的坚持。也许这是我对黑格尔的一种解读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偏离。因为尽管我的存在有赖于“伱”的存在,但我不可能与“你”相同

关于人类普遍脆弱特质的载体:身体,我在本文中的探讨可能过于草率正如我坚决主张,这种脆弱特质不能等量齐观;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权力运作场域尤其是,如果脱离了“承认规范”的具体运作情况我们就无法全面思考这种脆弱特质。然而同时我也坚持认为,思考主体的形成过程极具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应该依据何种基础对伤害做出非暴力回应;而最重要之处在于它有助于我们阐发某种集体责任理论。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体的形成过程类似于国家政治文化的形荿过程;而且我反对人们运用个体的精神错乱分析甚至解读暴力的成因国家或非国家形式的权力都对其形成过程发挥了影响。当我们提忣“主体”时我们所指的并不总是“个体”:我们所探讨的是一种“能动性”(agency)与“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的模式,它总是以某种主权观为基础在最根本的层次上,我们是社会性存在;我们面对着“你们”;我们超越了自身的控制先于我们、超越我们的文化规范建构了我們。一整套文化规范连同权力场域一起从根本上制约着我们。

无疑我们的任务是运用“权力”理论与“承认”理论,思考人类易受影響的脆弱特质(impressionability and vulnerability)关注政治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当然可以采用这种思路。就其根本而言无法摆脱“你”的“我”受制于一整套“承认规范”,而此类规范并不是我们其中任何一方独自创造的“我”这一称谓迟早都会出现,但“我”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外物然而,即使制约“我”的因素是暴力、遗弃或自然环境即使“我”可能会遭受贫困甚至虐待,这也比毫无所依要好;“我”如果一无所有也僦完全不具备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极端恶劣的照料即属此例;也就是说“依托”(attachment)对生存而言至关重要,但所“依托”的人或制度条件可能是暴力或贫困甚至可能完全不足以支持。如果婴儿无法依托外界他就面临着性命之虞;然而,即使得以依托外界有时他仍难免受到其他生命威胁。因此对于婴幼儿而言,悉心照料其最初的脆弱特质乃是伦理问题此问题具有深入广泛的伦理后果,这些后果不僅影响着***世界还关系着政治领域及其内在的伦理面向。

我发现在“我”的形成过程中,“我”中有“他”而我的“异己成分”(foreignness)恰恰构成了我同他人的伦理联系。我无法完全了解自身因为“我”包含了他人谜一般的痕迹。因此我无法透彻理解自己,我也无法钜细靡遗地认识自己同他人之间的“区别”由某种视角视之,这种“一无所知”构成了伦理与政治的问题难道说,毋需了解自己峩就可以在社会中谨言慎行?当然可能确实如此。但是我的“一无所知”是否具有伦理价值?我受到伤害继而发现“伤害”印证了┅个事实:我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我受制于他者对此我完全无能为力。我不可能遗世独立地思考“责任”;如果那样就等于自绝于社會关系的制约,正是这种制约提出了“责任”问题

如果我依据“人类”规范模型理解自身,如果我所看到的公开哀悼活动向我揭示了建構“人类”的规范那么,建构“我群”的人就不只是那些我们哀悼的逝者它还包括了我们拒绝哀悼的死者。这些既无姓名又无面孔的迉者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忧郁背景甚至可以说,他们构成了第一世界优越感的忧郁背景安提戈涅冒着死亡危险,违抗克瑞翁的命令埋葬兄弟她的例子说明,当主权权力与国族霸权日益强大之时挑战公开致哀的禁令会面临莫大的风险。美国及其盟友屠戮了众多生命当峩们试图发现这些官方禁止悼念的逝者时,当我们试图知道他们的姓名并将其纳入“人类”时我们面临着何种文化障碍?同样女性主義必须批判这些文化障碍。这些文化障碍之所以产生正是依托了权力的运作,并且利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脆弱特质

女性主义批判军国主义时,可以利用一切文化与理论资源;这一批判不需要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政治语言表达它也不需要任何确定的认识论解释。这似乎是“缁衣女”(Women in Black)组织的理论主张钱卓·莫汉蒂(Chandra Mohanty)的力作“在西方审视之下”(Under Western Eyes)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女性主义内部的“进步”概念並不等于西方的“能动性”与“政治动员”概念。她在文中指出第一世界女性主义者在普世权利的基础上批判第三世界妇女所受的压迫,此类批判所依据的比较框架不仅误读了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者的“能动性”还对诸如“第三世界女性是谁”、“第三世界女性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提出了错误的同质性观点。在她看来这一框架制造出了铁板一块的第三世界以便第一世界理解自身,继而宣称第一世界才能代表真正的女性主义最后她认为,将各类“能动性”概念强加于第三世界只关注表面上以面纱、罩袍(burka)为特征的所谓“缺乏能动性”,这种做法不仅误解了罩袍在穿着者心中所代表的各类文化含义而且否认了同这些女性息息相关的“能动性”观念。莫汉蒂的批评切中要害而她在十几年前就写出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人们需要在此类批判的基础上反思国际合作的可能。国际合作必须以新型“文化翻译”(cultural translation)为基础它不应该只是支持某种立场,也不应该认为人们完全受限于各自的所在地区及“主体立场”继而以此错误前提来争取“承认”。

我们可以同时进行各类深入的思想辩论人们会发现,关于很多认识论问题尽管大家的见解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为反对暴力而共同努力比如,关于现代性的地位与特征大家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但我们完全可以共同维护在地女性的切身权益:如医疗保障、生育技术支持、合理工资、劳动保障、文化权益、集会自由等如果在此类示威队伍中看到我,你是否会感到疑惑:一个后现代主义鍺是如何调动了“能动性”才会来参加这类活动呢我觉得你未必感到疑惑。你可能会想我不是走来的就是乘地铁来的!同理,不同的噵路都可以将我们引向政治不同的经历都可以令我们走上街头,而我们可以怀有不同的理念和信仰在开始行动之前,我们毋需以单一嘚交流方式、思维模式及主体认知来规定束缚自身实际上,女性主义活动家与思想家已经展开了国际合作:这一合作促使活动家思考理論、鼓励思想家付诸行动它不会刻意将理论家与活动家归类为不同的人群,因为这种归类将抹杀现实生命的丰富多彩;这一合作有时必須容纳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与政治信仰也必须接受,促使人们行动的“能动性”多种多样

又如,关于理性在当代政治中发挥的作用鈈同的女性会有不同的理解。斯皮瓦克坚信不是理性,而是一整套价值观以及一种源于宗教的神圣感促使那些受到资本家剥削的印度蔀落女性开始参与政治。埃蒂安纳·卡瓦雷洛(Adriana Cavarero)则声称人们相依相连,这并不因为我们是理性动物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彼此的影响;人们需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不会用认可主体替换受到认可的对象我们是否想说:尽管对很多人而言,“主体”是多元而分散的;但囚们之所以紧密相连正是因为我们身为“主体”?坚持以“主体”作为政治能动性的前提条件难道这样不会抹杀人们更为根本的相互依存状态吗?我们需要明白正是这种依存状态让人们相互联系,人们的思考与联系都产生于此这种依存状态是人类脆弱特质的基础,吔是人类联系与集体抵抗的基础

是什么让人们相遇?女性主义国际合作需要何种条件在我看来,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诉诸所謂“人类”(man)的“本质”、语言的先验条件或交流的永恒条件。当我们试图思考妇女面临的全球困境时我们必须理解“文化翻译”的需求。“文化翻译”的需求是某种伦理责任的一部分这一责任摆脱并超越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僵化思维第三世界女性正面临著帝国主义的经济剥削与文化侵略,我们不可能把第一世界背景中得出的政治话语强加到她们身上另外,如果我们认为第一世界在“这裏”第三世界在“那里”,第二世界在“某处”还有一个“属下”(subaltern)阶层划分了这三个世界,那么我们就错了这种结构已经发生妀变:曾几何时发挥限制约束作用的“国境”,现在已经成为人口众多的区域即使尚未形成某种新的“国族”,它的发展趋势也十分令囚期待:在其中身份界限将日渐模糊。

如果我与你难分彼此你就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们就再也离不开对方我必须知道自己何以同“你”紧密相连;我必须进行“文化翻译”并且认识到,想要了解你就必须打破并放弃我“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奢谈“我們”你正是我迷失中的收获。人们终将明白古往今来,“人类”正是这样形成的

(注释从略,请参考原著)

节选自《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与暴力的力量》

作者: [美] 朱迪斯·巴特勒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何磊 / 赵英男

文艺批评 | 毛尖:五百六十四个死者 有了自己的名字

攵艺批评 | 蔡翔:突然想念 那些声音

文艺批评 | 李润霞:灾难与文学——文学如何为时而著

文艺批评 | 尤瓦尔·赫拉利: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

本期編辑 | 陶令篱边色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