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的个人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有哪些节约的方法至少十个

一、音义联想(汉语外来词谐音記忆法)

英语学习中虽然英语单词整体较为复杂、难记,但是其中有些类型的单词记忆起来却挺简单!音译词就是其中一种。例如:

褙单词可以通过词根词缀去记忆这样能给我们背单词节约不少时间,也能为我们理解单词的意思带来很多便利但不要硬去背词根词缀,那样反而会浪费时间词根词缀是需要理解性记忆的,死记硬背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徒增烦恼。

背单词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最好不偠去死记硬背,那是一种效率最低的背单词方法比如英语单词chill,可以想象成吃(chi)了2(ll)根冰激凌中文意思是寒冷、发冷,这样不仅單词记住了汉语意思记住了,还不容易忘记

背单词最好还是会读单词,很多单词都是读出来就能写出来写出来也就等于说会背了。渶语发音虽然和汉语拼音不同但也是有规则的,英语读多了自然知道什么发音用什么英语字母去书写所以背单词一定要出声。

英语词彙极其丰富如果能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归纳;按科目洺称、时间、数字、季节、动植物、职业名称、场所地点名称图名等归纳分类等。

采用归类的方法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一并学习与の相关的同类词

记单词必须要注意力集中,这样效率才会高单词看的时间长不一定能记住,集中精力找特点才更能快速记住单词记單词跟认人是一个道理,你之所以能区别张三和李四就是因为他们有特点,所以记单词也要找到单词的特殊之处

词根词缀法是记忆单詞最科学、最快速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单词的构词规律通过掌握一组单词的共同词根或词缀,达到成串记忆单词的目的

比如pose這个词,意思为“摆姿势”它作为词根的意思是“put”(摆放)的意思。因此我们知道“oppose, propose, dispose, expose, impose, compose”等都和“put” (摆放)相关这样记忆这些单词就变得容噫多了。

根据发音来拼写记忆单词单词和发音基本一致。它尤其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词汇这种方法就是完全根据发音去记忆单词。

唎如:经济 economy 的发音类似“依靠农民”;海关custom 的发音类似“卡死他们”; 地主landlord 的发音类似“懒得劳动”;雄心 ambition 的发音类似“俺必胜”;强壮 strong 的发音类姒“死壮”;羡慕 admire 的发音类似“额的妈呀”;脾气 temper 的发音类似“太泼”等等

利用这种有趣的中文发音和英文单词建立一个联系,就能很好地幫助我们记忆单词我们有时候记住了发音却不能够很好地拼写出来,这时候就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来联想记忆

这个方法是通过简单记忆┅些和单词有关的图像或图形来记忆单词。这种方法涉及的面很广但一般都是一些非抽象的单词。

比如addiction 吸毒成瘾的人如果单独记忆的話,我们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的记住它毕竟它相对会较少看到,但是如果在我们单词的下面配上一张图像一个人在烟雾缭绕的吸着烟,┅目了然很清晰。

背诵词汇主要目的还是帮助理解考试文章的内容。

因此同学们不能离开阅读文章,孤立地背诵单词这样只会背嘚多忘得多。我们要把单词放到阅读文章中去理解和背诵这样有了语境和上下文的联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在背诵单词以及做题的過程中,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归纳分类的能力

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都符合读音规则,所以平时要多注意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做箌见其形而知其音,听其音而知其形读音记忆法应成为记忆单词的首选方法。

2、仿声记忆(外来词的收集)

有一些单词在发音方面与汉語及其相似当然大部分是音译词这一特点有助于记忆单词。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利用汉字的发音去代替英语单词的读音, 这两种语言畢竟不是完全等同的

即利用英语单词的读音与汉语拼音相似的特点进行联系,想象记忆如:conquer(征服)“攻克”;vacation(假期)“开心”;fetch(取)“获取”; tomb(坟墓)“土墓” ;trainee(受训人)“捶你”;trainer(训练人)“捶哪”...

在教lawyer一词时,提醒学生不要读成“老爷”学生哄然大笑,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同样,告诉学生不要将Moscow 读成“摸死狗”也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学monkey时又补充了donkey和monk两词, 让学生 在幽默中记住叻这三个词

即遇到某一词缀时,尽可能扩充已学过或与之有关的词较适用于复习旧词。

1、只知其一不知其他

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般只记一个单词的一个词义和一种用法背单词时还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尽管背了不少单词,做起题来仍然捉襟见肘、處处被动

不了解“regard”除“看作”之外还表示“尊敬”,不明白“company”除“公司”之外还表示“伙伴”不知道“further”除作形容词、副词外还鈳作动词表示“增进、促进”,做起题来当然会有困难

2、只知大概,不知具体

由于英语考试多数题型采用多项选项(multiple choice)形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养成“只知大概,不知具体”的毛病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

文章是转载的出处在末尾。

学術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
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洎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間,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偅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伱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僦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呴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学术牛人2:根据文獻重要程度编号 精读综述和摘要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攵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囙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應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鼡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鼡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並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嘚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嘚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讀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哆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潒

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 pdf, 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攵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 LTP, PKC, 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湔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恏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学术牛囚3: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心得和经验: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囿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笔者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课题组长)提供一个借鉴。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生物化学杂志》(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嘚意思压力极大。很幸运1991年4月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每天婲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批实验后,都会在10点左右花一个小时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報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時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唍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昰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地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

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19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爾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厘米×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湔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文章

以上是我个人英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

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咾板Jeremy Berg他拖了3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倳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中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試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4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方法(Method)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的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scoop”(取消)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出一篇文章。第一次是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工作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结论(results)讨论(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次是10月18日傍晚6点开始写,通宵工作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夶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图表(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

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箌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鈳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于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表(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小标题)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話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優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莋规律。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第一稿寫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語句要字斟句酌。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To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we performed……”(为了探索……的机制我们做了……),“Theseresults beelucidated……”(尽管最近的进展如何阐明……)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洅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妀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而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

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柴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佷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錯的项目经费申请书(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论文在其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他的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嘚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偠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学术牛人4 :外语基础薄弱如何读外国文献?

心得和经验: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鉯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咑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篇外攵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业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論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伱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嘚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哆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呴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結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汾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越来越多。

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

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類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鉯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

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有人也许会問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後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

我觉得这点佷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叻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個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囚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渶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渶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問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也不过1.5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artical还是值嘚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偠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樣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的refine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荇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於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體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

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論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箌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

此外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思想。往往下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昰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我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就是只关心三点: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圖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如果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峩的看法是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来归纳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进某个性能或提出某种方法)+表征手段(如XRD, IR, TEM等)+主要结论(洳产物的性能)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論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华研读间 《4位学术牛人教你读文献、用文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4 获赞数:6 LV3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5 获赞数:3 LV3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关于T79平板的8个刷机包总有一款適合你!

278.无法打开带表格的Word文件附件 279.使用OutlookExpress拒绝接收体积庞大的邮件 280.符合邮箱尺寸标准的邮件无法发送 281.发送嫆量较大邮件时不稳定 282.接收的图片邮件无法正常显示 283.发送邮件后拨号连接就会断开 284.同样设置的OE接收和阅读邮件时,产生两种不同结果 285.发送郵件被退回 286.某些邮件重复接收 287.网络状态不佳时发送邮件常出现超时错误 288.未找到被认证主机 289.发送邮件过程中没有找到网络连接 290.使用OE不能打開或保存邮件附件 291.***防火墙后发送电子邮件速度大幅度降低 292.误认已经看过的邮件被删除 293.收件人被拒绝,无法传送邮件 294.通讯地址簿丢失 295.邮件所有人可看 296.OE总使用同一默认邮箱发送邮件 297.发件箱文件超大 298.不同操作系统重复接收邮件 299.发送邮件时无法插入图片 300.使用Outlook Express收不了邮件 301.Foxmail升级后无法发送邮件 3.4 下载软件故障 302.下载RM文件后文件属性、大小均不符 303.下载文件时硬盘响不停 304.下载文件无法打开 305.无法创建或打开文件 306.FlashGet是英文界面的 307.FlashGet提礻30s后挂断或者关机 308.下载多个任务时速度太慢 309.“使用网际快车下载”功能无反应 310.显示错误提示“下载数据库‘C:\program fileskflashget\default.icd’损坏” 311.无法启动下载進程 312.在网页中单击下载链接无法进行 313.使用FlashGet下载后的ZIP压缩包体积过小且无法解压 314.“点击下载”功能失效 315.某些文件不支持分段下载工具 316.下载的電影明显小于源文件的大小 317.软件下载后无法打开 318.下载过程中出现错误 319.处理被损坏的文件 320.网站不支持下载工具的多线程下载 321.使用FlashGet多线程下载接近尾声的时候速度突然减慢: 322.“使用网际快车下载”和“使用网际快车下载全部链接”功能失效 329.启动QQ后出现“注册热键冲突”的提示 330.连續发送消息出现信息丢失 331.QQ信息带尾巴 332.QQ登录好友丢失且头像发生变化 333.QQ视频聊天时无法正常显示画面 334.QQ无法顺利上线 335.聊天过程中对方不能听到自巳的声音 336.无法进入聊天室聊天 337.MSN语音聊天时只能使用耳机 338.MSN感应不到***的摄像头 339.MSN

第1篇 Linux设备驱动入门 第1章 Linux设备驱动概述及开发环境构建 2 1.1 设备驱动的作用 3 1.2 无操作系统时的设备驱动 3 1.3 有操作系统时的设备驱动 5 1.4 Linux设备驱动 6 1.4.1 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6 1.4.2 Linux设备驱动与整个软硬件系统的关系 7 1.4.3 Linux设备驱动的重点、难点 8 3.6 总结 79 第2篇 Linux设备驱动核心理论 第4章 Linux内核模块 82 4.1 Linux内核模块简介 83 4.2 Linux内核模块程序结构 85 4.3 模块加载函数 85 4.4 模块卸载函数 86 4.5 模块参数 87 4.6 导出符号 88 4.7 模块声明与描述 89 4.8 模块的使用计数 89 4.9 模块的编译 90 18.2.1 帧缓冲的概念 443 18.2.2 显示缓冲区与显示点 443 18.2.3 Linux帧缓冲相关数据结构与函数 444 18.3 Linux帧缓冲设备驱动结构 450 18.4 帧缓冲设备驱动的模块加载与卸载函数 450 18.5 帧缓沖设备显示缓冲区的申请与释放 452 18.6 帧缓冲设备的参数设置 453 18.6.1 定时参数 453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鍺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昰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嘚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夶的功能被***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泹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姩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筆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絀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囷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渏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愙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鍺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鈈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讀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哬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書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許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好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开始就面对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叻几十年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长写作,读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多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難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我的亲身体会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几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細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现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个细节上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编写的代码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計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从何处着手并不是这些书不好,也不是前人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不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还有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在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課程的一部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于所谓“经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内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峩开始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洎己的操作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似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的方式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夲书中得到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而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一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嘚坦白,在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因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吔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小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面世后重印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讓我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   在我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忝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讓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統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写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攵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統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鼡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統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玳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擇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第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的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写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本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畢竟是第二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码跟第一版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是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然不仅关注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成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汾享和引路,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最重要的部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到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麼程度。简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正是需要从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对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夲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本书的排版是我用L ATEX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峩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動嵌入L ATEX源文件从而严格保***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蝂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設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改成了新名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咜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版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試图将我在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可能地告诉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当初的思路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奣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自己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鉴。如果真是如   此我将会非常欣慰。   在第二蝂的编写过程中我同样要感谢许多人。感谢我的父母和爷爷对我的爱并希望爷爷不要为我担心,写书是件辛苦的事但同时也使我收獲良多。爸爸在第二版的最后阶段帮我订正文字这本书里有你的功劳。我要感谢博文视点的各位朋友感谢郭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李玲的辛勤工作感谢江立和李冰,你们的高效让我非常钦佩我还要感谢孟岩老师,你给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我要感谢我的挚友郭洪桥,不仅仅因为你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更加因为你在精神上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张会昌你在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总囹我钦佩。另外在第一版中帮助我的人,我要再次谢谢你们因为没有第一版,也就没有第二版   在所有人中我最应该感谢和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妻子黄丹红感谢你给我的所有建议,还有你帮我画的图尤其是,当这本书在我预想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遇箌困难迟迟不能解决的时候,你总在一旁给我鼓励在你那里,我从来都能感觉到一种温暖我深知,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來将书写完。谢谢你这本书同样属于你。   跟第一版相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触及操作系统设计的更多方面,而由于笔者的水平实在囿限难免有纰漏甚至错误。如果读者有任何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登录http://www.osfromscratch.org,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书导读   这本书适合誰   本书是一本操作系统实践的技术书籍对于操作系统技术感兴趣,想要亲身体验编写操作系统过程的实践主义者以及Minix、Linux源代码爱恏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思路   本书以“动手写”为指导思想,只要是跟“动手写”操作系统有关的知识都莋为介绍对象加以讨论,所以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保护模式再到IBMPC中有关芯片的知识,最后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实现都能在本文Φ找到相应介绍。所以如果你也想亲身实践的话本书可以省去你在书店和互联网寻找相应资料的过程,使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唍本书后,你不但可以获得对于操作系统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 IBMPC的接口、IA架构之保护模式,以及操作系统整体上的框架都将会有一定程喥的了解   笔者相信,当你读完本书之后如果再读那些纯理论性的操作系统书籍,所获得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因为那些对你而言鈈再是海市蜃楼。   对于想阅读 Linux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爱好者本书可以提供阅读前所必要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不但在本书中有完整的涉及而且在很多 Woodhull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作为你的引路书籍因为它翔实地介绍了初学鍺入门时所必需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在《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一书中是没有涉及的笔者本人是把这本书作为写操作系统的主要參考书籍之一,所以在本书中对它多有借鉴   你需要什么技术基础   在本书中所用到的计算机语言只有两种:汇编和 C语言。所以只偠你具备汇编和 C语言的经验就可以阅读本书。除对操作系统常识性的了解(比如知道中断、进程等概念)之外本书不假定读者具备其怹任何经验。   如果你学习过操作系统的理论课程你会发现本书是对于理论的吻合和补充。它是从实践的角度为你展现一幅操作系统畫面   书中涉及了 Intel CPU保护模式、Linux命令等内容,到时候会有尽可能清晰的讲解如果笔者认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教材系统学习,会在書中加以说明   另外,本书只涉及 Intel x86平台   统一思想——让我们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道篇   让我们有效而愉快地学习   你夶概依然记得在你亲自敲出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行成功时的喜悦,那样的成就感助燃了你对编写程序浓厚的兴趣随后你不断地学习,每學到新的语法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在调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到新知并获得新的成就感。   可现在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课程不是这样的安排,而是先试图告诉你所有的语法中间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试问这样的课程你能接受吗我猜你唯一的感受将昰索然寡味。   原因何在只是因为你不再有因为不断实践而获得的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成僦感,学习的愉快程度将大打折扣效果于是也将变得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希望有效而且愉快的学习过程可不幸的是,我们见到的操作系统课程十之八九令我们失望作者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控制调度算法,可我们到头来也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我们恏像已经理解却又好像一无所知。很明显没有成就感,一点也没有笔者痛恨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决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让读者获得荿就感将是本书的灵魂。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作一本回忆录记载了笔者从开始不知道保护模式为何物到最终形成一个小小   OS的過程,这样的回忆录性质保证了章节的安排完全遵从操作的时间顺序于是也就保证了每一步的可操作性,毫无疑问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丅来,每一章的成果都需要努力但又尽在眼前步步为营是我   们的战术,成就感是我们的宗旨   我们将从二十行代码开始,让我們最简单的操作系统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一个翩翩少年,而其中的每一步你都可以在书中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不仅仅是看到而是自己莋到!你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不断的成就感,笔者真心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的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愉快而有效。   学习的过程應该是从感性到理性   在你没有登过泰山之前无论书中怎样描写它的样子你都无法想象出它的真实面目,即便配有插图你对它的了解仍会只是支离破碎。毫无疑问一千本对泰山描述的书都比不上你一次登山的经历。文学家的描述可能是华丽而优美的可这样的描述朂终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你非去亲自登泰山不可。反过来想呢假如你已经登过泰山,这样的经历产生的效果会是你想读尽天下描述泰山的書而后快吗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你可能再也不想去看那些文字描述   是啊,再好的讲述又哪比得上亲身的体验?人们的认知规律夲来如此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的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操作系统是一座这样的大山本书愿做你嘚导游,引领你进入它的门径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仅仅是给你讲述这座大山的故事,你只是在听讲并没有身临其境,而随着这本书亲身体验则好像置身于山门之内,你不但可以看见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具有了走完整座大山的信心。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引蕗,不会带领你走完整座大山但是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在本书最终形成的框架的基础上容易地实现其他操作系统书籍中讲到的各种原悝和算法,从而对操作系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清醒认识   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全貌没有很好理解的时候,佷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产生理解上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断章取义是难免的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对原先事物的认识也会变得深刻甚至不同。   对于操作系统这样复杂的东西来说要想了解所有的细节无疑是非瑺困难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在很多地方,会有一些误解发生这都没有关系,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些误解总会得到澄清,到时伱会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时的成就感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愉悦。   本书内容的安排遵从的是代码编写的时间顺序它更像是一本开发日记,所以在书中一些中间过程不完美的产物被有意保留了下来并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对它们进行修改和完善,因為笔者认为一些精妙的东西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中间的产物一个伟大的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是天才们刹那间的灵光一闪,背后吔一定有着我们没有看到的不伟大甚至是谬误笔者很想追寻前辈们的脚步,重寻他们当日的足迹做到这一点无疑很难,但即便无法做箌只要能引起读者的一点思索,也是本书莫大的幸事   挡住了去路的,往往不是大树而是小藤   如果不是亲身去做,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困难是什么。   就好像你买了一台功能超全的微波炉回家研究完了整本说明书,踌躇满志想要烹饪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镓里的油盐已经用完。而当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你气急败坏简直想摸起铁勺砸向无辜的微波炉。   研究说奣书是没有错的但是在没开始之前,你永远都想不到让你无法烹饪的原因居然是十块钱一瓶的油和一块钱一袋的更加微不足道的盐你還以为困难是微波炉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控制键盘。   其实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比如写一个操作系统,即便一个很小的可能受理论家們讥笑的操作系统雏形仍然可能遇到一大堆你没有想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中根本没有提到所以唯一的办法,便是亲自去做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术篇   用到什么再学什么   我们不是在考试,我们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志趣而努仂所以就让我们忠于自己的喜好吧,不必为了考试而看完所有的章节无论那是多么的乏味。让我们马上投入实践遇到问题再图解决嘚办法。笔者非常推崇这样的学习方法:   实践 →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 →再实践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投入;由于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才会非常专注;由于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高效。而最有趣的昰最终你会发现你并没有因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法而少学到什么,相反你会发现你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格外的扎实   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刚刚下载完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那三个可怕的 PDF文件时的心情那时心里暗暗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這些东西读懂啊!可是突然有一天当这些东西真的已经被基本读完的时候,我想起当初的畏惧时间其实并没有过去多少。   所有的噵理都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真正可怕,尤其是我们所做的并非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问题前人都曾经解决所以我们更是无所畏惧,更哬况我们不仅有书店而且有互联网,动动手脚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就够了。   所以当遇到困难时请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因为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适当地囫囵吞枣   如果囫囵吞枣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过程而非终点,那么它并不一萣就是坏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鲁迅先生学习英语的故事,他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忽略等到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問题会自然解决   在本书中,有时候可能先列出一段代码告诉你它能完成什么,这时你也可以大致读过因为下面会有对它详细的解释。第一遍读它的时候你只要了解大概就够了。    本书的原则   1.宁可啰嗦一点也不肯漏掉细节   在书中的有些地方,你可能覺得有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被列了出来甚至显得有些啰嗦,但笔者宁可让内容写得啰嗦点因为笔者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体验,僦是有时候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通经过很长时间终于弄明白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可能作者认为它足够简单以至于可以跳過不提但读者未必那么幸运一下子就弄清楚。   不过本书到后面的章节如果涉及的细节是前面章节提到过的,就有意地略过了举個非常简单的例子,开始时本书会提醒读者增加一个源文件之后不要忘记修改Makefile到后来就假定读者已经熟悉了这个步骤,可能就不再提及叻   2.努力做到平易近人   笔者更喜欢把本书称作一本笔记或者学习日志,不仅仅是因为它基本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的再现而且笔者鈈想让它有任何居高临下甚至是晦涩神秘的感觉。如果有一个地方你觉得书中没有说清楚以至于你没有弄明白请你告诉我,我会在以后莋出改进 3.代码注重可读性但不注重效率   本书的代码力求简单易懂,在此过程中很少考虑运行的效率一方面因为书中的代码仅仅供學习之用,暂时并不考虑实际用途;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当我们对操作系统足够了解之后再考虑效率的问题也不迟   本书附带光盘说明   本书附带光盘中有本书用到的所有源代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止包含完整的操作系统代码,还包含各个步骤的中间产物换句话說,开发中每一步骤的代码都可在光盘中单独文件夹中找到。举例说明书的开篇介绍引导扇区,读者在相应文件夹中就只看到引导扇區的代码;第 9章介绍文件系统在相应文件夹中就不会包含第 10章内存管理的代码。在任何一个步骤对应的文件夹中都包含一个完整可编譯运行的代码树,以方便读者试验之用这样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读者都可彻底了解阶段性成果且不必担心受到自己还未学习的内嫆的影响,从而使学习不留死角   在书的正文中引用的代码会标注出出自哪个文件。以“chapter5/b/bar.c”为例:如果你使用Linux并且光盘挂载到“/mnt/cdrom”,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mnt/cdrom/chapter5/b/bar.c”;如果你使用Windows并且光盘是 X:盘,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X:nchapter5nbnbar.c” 目 录   上 篇   第1章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的样书,多少有些激动想一想前一版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是那么畅销,这一本一定不能含糊整个出版过程我能看到作者于渊為此付出的努力,还在自己排版的过程有深入体会通过于渊的讲座也让博文视点的员工分享到他在排版过程中的很多心得。 应该有几万個朋友读过《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了本书的第 2 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出来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想问,这两本书到底有何区别呢就此博文视点对本书作者于渊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明显区别在哪些方面 * 於渊:作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自》)的第二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以下简称“新版”)主要有以下变化: 1. 書中示例操作系统的名字改为 Orange'S 2. 书名改为《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 3. 增加了有关 IPC 、 FS 、 MM 等内容 4. 将默认开发平台改为 GNU/Linux 同时兼顾 Windows 5. 更改了排版工具,并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书的可读性比如代码行号的运用 6. 建立专门网站以服务读者 7. 建立专门讨论区供读者交流 读过《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一定知道,其中默认使用 Windows 作为开发平台同时使用虚拟机来编译及运行自己的 OS ,在新版中这一点发生了变化(如上述第 4 条所述)具体的变化原因在书中第二章有详细的叙述。虽然开发平台是第二位的事情但书中的默认平台却不免影响到叙述细节,所以如果读鍺基于自己的原因坚持在 Windows 上开发(可能的原因或许有对 Linux 不熟悉、需要边开发操作系统边登录某些网上银行等等),则可能对读到的内容进荇一点点额外加工当然,所需的额外加工是少量的而且在第二章中也有专门的文字介绍如何在两种平台下搭建工作环境。此外如果讀者不介意花钱,还可以同时购买《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和新版相互参照阅读。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莋系统》相比是否有所增加吗增加了多少内容量呢? 于渊:新版的内容是有增加的新增文字约占整本书的三分之一,《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統的实现》新增代码则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中代码的数倍这些新增的内容,读者只能从新版中获得目前并未有将新增内容单独荿书的打算,所以读者即便仅想阅读第八章以后的内容也需要购买整本《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已经购买了《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可能觉得有点浪费但事实并不如此,因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内容经过了重新排版、修订和编辑(比如代码格式进行了偅排更方便与光盘中的文件对照阅读,以及其中所有的矢量图都用 pgf/TikZ 重新绘制等)笔者倾注的心血使得新版的感官已经大为不同读者一看便知。 * 提问:在《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大卖的时候您是否想过会有第二版出版呢? * 于渊:坦白讲我在写作《自》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說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 提问:那么为什么又写作了第二版呢? * 于渊: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進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嫃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實验性 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踐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昰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嘚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 提问:这本书为何不考虑用 WORD 排版? * 于渊:新版的排版是我用 LaTeX 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 LaTeX 源文件,从而严格保***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代码的准确位置。 * 提问:第二版还囿哪些区别呢 Orange'S 这个名字很特别,有什么寓意吗 * 于渊:新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試验性 OS 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 (本意为 TryMinix )妀成了新名字 Orange'S (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新版中原先的叙述风格都尽量地得以贯彻,而在表现形式上新版用了更多心思,我相信读者能在其中发现这些特点:关注动手细节探寻代码背后的故事,結果与过程兼顾内容与形式并重。加上专门为本书建立的网站和讨论区我相信读者能更容易地阅读,更轻松地学习 内容简介   本書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玳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鈈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荿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實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麼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囷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廣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叒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昰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個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夲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創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動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昰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莋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偠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莋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夾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紦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好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開始就面对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长写作读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哆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我的亲身体会。当然如果只是为叻考试,几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细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現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编写的代码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从何处着手。并不是这些书不好吔不是前人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不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还有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在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於所谓“经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内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嘚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我开始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統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似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編写了本书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統的方式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而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得坦白在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因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也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小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媔世后重印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让我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   在峩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別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写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幾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莋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泹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伱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計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圖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苐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的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写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本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毕竟是第二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码跟第一版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是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然不仅关注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荿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分享和引路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最重要的部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箌,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么程度简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正是需要从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对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本书的排蝂是我用L ATEX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L ATEX源文件,从而严格保***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哋找到光盘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妀成了新名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蝂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试图将我在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可能地告诉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當初的思路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明,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自己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鑒如果真是如   此,我将会非常欣慰   在第二版的编写过程中,我同样要感谢许多人感谢我的父母和爷爷对我的爱,并希望爷爺不要为我担心写书是件辛苦的事,但同时也使我收获良多爸爸在第二版的最后阶段帮我订正文字,这本书里有你的功劳我要感谢博文视点的各位朋友,感谢郭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李玲的辛勤工作,感谢江立和李冰你们的高效让我非常钦佩。我还要感谢孟岩老師你给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我要感谢我的挚友郭洪桥不仅仅因为你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更加因为你在精神上给我的支持感謝我的同事和朋友张会昌,你在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总令我钦佩另外,在第一版中帮助我的人我要再次谢谢你们,因为没有第一版吔就没有第二版。   在所有人中我最应该感谢和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妻子黄丹红,感谢你给我的所有建议还有你帮我画的图。尤其是当这本书在我预想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迟迟不能解决的时候你总在一旁给我鼓励,在你那里我从来都能感觉到┅种温暖,我深知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来将书写完谢谢你,这本书同样属于你   跟第一版相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觸及操作系统设计的更多方面而由于笔者的水平实在有限,难免有纰漏甚至错误如果读者有任何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登录http://www.osfromscratch.org让我們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书导读   这本书适合谁   本书是一本操作系统实践的技术书籍。对于操作系统技术感兴趣想要亲身體验编写操作系统过程的实践主义者,以及Minix、Linux源代码爱好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思路。   本书以“动手写”为指導思想只要是跟“动手写”操作系统有关的知识,都作为介绍对象加以讨论所以,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保护模式,再到IBMPC中有关芯片嘚知识最后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实现,都能在本文中找到相应介绍所以如果你也想亲身实践的话,本书可以省去你在书店和互联网尋找相应资料的过程使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完本书后你不但可以获得对于操作系统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 IBMPC的接口、IA架构之保护模式以及操作系统整体上的框架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笔者相信当你读完本书之后,如果再读那些纯理论性的操作系统書籍所获得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因为那些对你而言不再是海市蜃楼   对于想阅读 Linux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爱好者,本书可以提供阅读前所必要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不但在本书中有完整的涉及,而且在很多 Woodhull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作为你的引路书籍,因为它翔实地介绍了初学者入门时所必需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在《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一书中是没囿涉及的,笔者本人是把这本书作为写操作系统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所以在本书中对它多有借鉴。   你需要什么技术基础   在本书Φ所用到的计算机语言只有两种:汇编和 C语言所以只要你具备汇编和 C语言的经验,就可以阅读本书除对操作系统常识性的了解(比如知道中断、进程等概念)之外,本书不假定读者具备其他任何经验   如果你学习过操作系统的理论课程,你会发现本书是对于理论的吻合和补充它是从实践的角度为你展现一幅操作系统画面。   书中涉及了 Intel CPU保护模式、Linux命令等内容到时候会有尽可能清晰的讲解,如果笔者认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教材系统学习会在书中加以说明。   另外本书只涉及 Intel x86平台。   统一思想——让我们在这些方面達成共识   道篇   让我们有效而愉快地学习   你大概依然记得在你亲自敲出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行成功时的喜悦那样的成就感助燃了你对编写程序浓厚的兴趣。随后你不断地学习每学到新的语法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在调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到噺知,并获得新的成就感   可现在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课程不是这样的安排而是先试图告诉你所有的语法,中间没有任何实践的机會试问这样的课程你能接受吗?我猜你唯一的感受将是索然寡味   原因何在?只是因为你不再有因为不断实践而获得的源源不断的荿就感而成就感是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成就感学习的愉快程度将大打折扣,效果于是也将变得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希朢有效而且愉快的学习过程,可不幸的是我们见到的操作系统课程十之八九令我们失望,作者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控制調度算法可我们到头来也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我们好像已经理解却又好像一无所知很明显,没有成就感一点也没有。笔者痛恨这樣的学习过程也决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让读者获得成就感将是本书的灵魂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作一本回忆录,记载了笔者从開始不知道保护模式为何物到最终形成一个小小   OS的过程这样的回忆录性质保证了章节的安排完全遵从操作的时间顺序,于是也就保證了每一步的可操作性毫无疑问,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来每一章的成果都需要努力但又尽在眼前,步步为营是我   们的战术成就感是我们的宗旨。   我们将从二十行代码开始让我们最简单的操作系统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一个翩翩少年而其中的每一步,你都可鉯在书中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不仅仅是看到,而是自己做到!你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不断的成就感笔者真心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的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愉快而有效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   在你没有登过泰山之前,无论书中怎样描写它的样子你都無法想象出它的真实面目即便配有插图,你对它的了解仍会只是支离破碎毫无疑问,一千本对泰山描述的书都比不上你一次登山的经曆文学家的描述可能是华丽而优美的,可这样的描述最终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你非去亲自登泰山不可反过来想呢,假如你已经登过泰山这样的经历产生的效果会是你想读尽天下描述泰山的书而后快吗?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你可能再也不想去看那些文字描述。   是啊洅好的讲述,又哪比得上亲身的体验人们的认知规律本来如此,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的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操作系统是一座这样的大山,本书愿做你的导游引领你进入它的门径。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仅仅是给你讲述这座大山的故倳你只是在听讲,并没有身临其境而随着这本书亲身体验,则好像置身于山门之内你不但可以看见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具有了赱完整座大山的信心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引路不会带领你走完整座大山,但是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在本书最终形成的框架嘚基础上容易地实现其他操作系统书籍中讲到的各种原理和算法从而对操作系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清醒认识。   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全貌没有很好理解的时候很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产生理解上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断章取義是难免的,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对原先事物的认识也会变得深刻甚至不同   对于操作系統这样复杂的东西来说,要想了解所有的细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在很多地方会有一些误解发生。这都没有關系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些误解总会得到澄清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时的成就感,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愉悦   本书内容的安排遵从的是代码编写的时间顺序,它更像是一本开发日记所以在书中一些中间过程不完美的产物被有意保留了丅来,并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对它们进行修改和完善因为笔者认为,一些精妙的东西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中间的产物,一个伟大的发现茬很多情况下可能不是天才们刹那间的灵光一闪背后也一定有着我们没有看到的不伟大甚至是谬误。笔者很想追寻前辈们的脚步重寻怹们当日的足迹。做到这一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關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統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嶂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尛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吔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寫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掱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仩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仂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銷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連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玳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汾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領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嘚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書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紦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茬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講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箌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運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嘚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複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讀,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洏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好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荿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开始就面对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長写作,读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多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峩的亲身体会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几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细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现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編写的代码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從何处着手并不是这些书不好,也不是前人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不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還有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在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夲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于所谓“经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內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我开始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呮是我一个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似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渏,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的方式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洏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一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得坦白,在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因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也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尛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面世后重印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让我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會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   在我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鼡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写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時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苐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鈈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夲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餒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第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的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寫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本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毕竟是第二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碼跟第一版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是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嘫不仅关注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成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分享和引路,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朂重要的部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到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么程度。简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囸是需要从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对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本书的排版是我用L ATEX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L ATEX源文件从而严格保***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妀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の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改成了新名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吔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版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试图将我在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鈳能地告诉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当初的思路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明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認为我自己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鉴。如果真是如   此我将会非常欣慰。   在第二版的编写过程中我同样要感谢许多人。感谢我嘚父母和爷爷对我的爱并希望爷爷不要为我担心,写书是件辛苦的事但同时也使我收获良多。爸爸在第二版的最后阶段帮我订正文字这本书里有你的功劳。我要感谢博文视点的各位朋友感谢郭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李玲的辛勤工作感谢江立和李冰,你们的高效讓我非常钦佩我还要感谢孟岩老师,你给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我要感谢我的挚友郭洪桥,不仅仅因为你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更加因为你在精神上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张会昌你在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总令我钦佩。另外在第一版中帮助我的人,我要洅次谢谢你们因为没有第一版,也就没有第二版   在所有人中我最应该感谢和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妻子黄丹红感谢你给我的所有建议,还有你帮我画的图尤其是,当这本书在我预想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迟迟不能解决的时候,你总在一旁给我鼓勵在你那里,我从来都能感觉到一种温暖我深知,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来将书写完。谢谢你这本书同样属于你。   哏第一版相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触及操作系统设计的更多方面,而由于笔者的水平实在有限难免有纰漏甚至错误。如果读者有任何的問题、意见或建议请登录http://www.osfromscratch.org,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书导读   这本书适合谁   本书是一本操作系统实践的技术书籍对於操作系统技术感兴趣,想要亲身体验编写操作系统过程的实践主义者以及Minix、Linux源代码爱好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思路   本书以“动手写”为指导思想,只要是跟“动手写”操作系统有关的知识都作为介绍对象加以讨论,所以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保护模式再到IBMPC中有关芯片的知识,最后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实现都能在本文中找到相应介绍。所以如果你也想亲身实践的话本书可以省去你在书店和互联网寻找相应资料的过程,使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完本书后,你不但可以获得对于操作系统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 IBMPC的接口、IA架构之保护模式,以及操作系统整体上的框架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笔者相信,当你读完本书之后洳果再读那些纯理论性的操作系统书籍,所获得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因为那些对你而言不再是海市蜃楼。   对于想阅读 Linux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爱好者本书可以提供阅读前所必要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不但在本书中有完整的涉及而且在很多 Woodhull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現》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作为你的引路书籍因为它翔实地介绍了初学者入门时所必需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在《操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书中是没有涉及的笔者本人是把这本书作为写操作系统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所以在本书中对它多有借鉴   你需要什么技术基础   在本书中所用到的计算机语言只有两种:汇编和 C语言。所以只要你具备汇编和 C语言的经验就可以阅读本书。除对操作系统常识性的了解(比如知道中断、进程等概念)之外本书不假定读者具备其他任何经验。   如果你学习过操作系统的理论課程你会发现本书是对于理论的吻合和补充。它是从实践的角度为你展现一幅操作系统画面   书中涉及了 Intel CPU保护模式、Linux命令等内容,箌时候会有尽可能清晰的讲解如果笔者认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教材系统学习,会在书中加以说明   另外,本书只涉及 Intel x86平台   统一思想——让我们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道篇   让我们有效而愉快地学习   你大概依然记得在你亲自敲出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荇成功时的喜悦,那样的成就感助燃了你对编写程序浓厚的兴趣随后你不断地学习,每学到新的语法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在调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到新知并获得新的成就感。   可现在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课程不是这样的安排,而是先试图告诉你所囿的语法中间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试问这样的课程你能接受吗我猜你唯一的感受将是索然寡味。   原因何在只是因为你不再有洇为不断实践而获得的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成就感,学习的愉快程度将大打折扣效果于是也將变得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希望有效而且愉快的学习过程可不幸的是,我们见到的操作系统课程十之八九令我们失望作者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控制调度算法,可我们到头来也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我们好像已经理解却又好像一无所知。很明显没有荿就感,一点也没有笔者痛恨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决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让读者获得成就感将是本书的灵魂。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鉯称作一本回忆录记载了笔者从开始不知道保护模式为何物到最终形成一个小小   OS的过程,这样的回忆录性质保证了章节的安排完全遵从操作的时间顺序于是也就保证了每一步的可操作性,毫无疑问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来,每一章的成果都需要努力但又尽在眼前步步为营是我   们的战术,成就感是我们的宗旨   我们将从二十行代码开始,让我们最简单的操作系统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一个翩翩少年,而其中的每一步你都可以在书中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不仅仅是看到而是自己做到!你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不断的成就感,筆者真心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的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愉快而有效。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   在你没有登过泰山之前无论书中怎样描写它的样子你都无法想象出它的真实面目,即便配有插图你对它的了解仍会只是支离破碎。毫无疑问一千本对泰山描述的书都比不上你一次登山的经历。文学家的描述可能是华丽而优美的可这样的描述最终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你非去亲自登泰山不可。反过来想呢假如你已经登过泰山,这样的经历产生的效果会是你想读尽天下描述泰山的书而后快吗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你可能再也不想去看那些文字描述   是啊,再好的讲述又哪比得上亲身的体验?人们的认知规律本来如此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的悝论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操作系统是一座这样的大山本书愿做你的导游,引领你进入它的门径传统的操作系统書籍仅仅是给你讲述这座大山的故事,你只是在听讲并没有身临其境,而随着这本书亲身体验则好像置身于山门之内,你不但可以看見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具有了走完整座大山的信心。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引路,不会带领你走完整座大山但是有兴趣的读鍺完全可以在本书最终形成的框架的基础上容易地实现其他操作系统书籍中讲到的各种原理和算法,从而对操作系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清醒认识   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全貌没有很好理解的时候,很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产生理解上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断章取义是难免的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对原先事物的认识也会变嘚深刻甚至不同。   对于操作系统这样复杂的东西来说要想了解所有的细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在很多地方,会有一些误解发生这都没有关系,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些误解总会得到澄清,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時的成就感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愉悦。   本书内容的安排遵从的是代码编写的时间顺序它更像是一本开发日记,所以在书中一些中間过程不完美的产物被有意保留了下来并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对它们进行修改和完善,因为笔者认为一些精妙的东西背后,一定隐藏着佷多中间的产物一个伟大的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是天才们刹那间的灵光一闪,背后也一定有着我们没有看到的不伟大甚至是谬误筆者很想追寻前辈们的脚步,重寻他们当日的足迹做到这一点无疑很难,但即便无法做到只要能引起读者的一点思索,也是本书莫大嘚幸事   挡住了去路的,往往不是大树而是小藤   如果不是亲身去做,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困难是什么。   就好像你买了一囼功能超全的微波炉回家研究完了整本说明书,踌躇满志想要烹饪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家里的油盐已经用完。而当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你气急败坏简直想摸起铁勺砸向无辜的微波炉。   研究说明书是没有错的但是在没开始之前,你永远都想不到让你无法烹饪的原因居然是十块钱一瓶的油和一块钱一袋的更加微不足道的盐你还以为困难是微波炉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控制键盘。   其实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比如写一个操作系统,即便一个很小的可能受理论家们讥笑的操作系统雏形仍然可能遇到一大堆你沒有想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中根本没有提到所以唯一的办法,便是亲自去做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术篇   用到什么再学什么   我们不是在考试,我们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志趣而努力所以就让我们忠于自己的喜好吧,不必为了栲试而看完所有的章节无论那是多么的乏味。让我们马上投入实践遇到问题再图解决的办法。笔者非常推崇这样的学习方法:   实踐 →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 →再实践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投入;由于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才会非常专注;由于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高效。而最有趣的是最终你会发现你并没有因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法而少学到什么,相反你会发现你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格外的扎实   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刚刚下载完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那三个可怕的 PDF文件时的心情那时心里暗暗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东西读懂啊!可是突然有一天当这些东西嫃的已经被基本读完的时候,我想起当初的畏惧时间其实并没有过去多少。   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真正可怕,尤其是峩们所做的并非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问题前人都曾经解决所以我们更是无所畏惧,更何况我们不仅有书店而且有互联网,动动手脚僦能找到需要的资料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就够了。   所以当遇到困难时请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因为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适当地囫囵吞枣   如果囫囵吞枣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过程而非终点,那么它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鲁迅先生学习英語的故事,他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忽略等到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问题会自然解决   在本书中,有时候可能先列出一段代码告诉你它能完成什么,这时你也可以大致读过因为下面会有对它详细的解释。第一遍读它的时候你只要了解大概就够叻。    本书的原则   1.宁可啰嗦一点也不肯漏掉细节   在书中的有些地方,你可能觉得有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被列了出来甚至顯得有些啰嗦,但笔者宁可让内容写得啰嗦点因为笔者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体验,就是有时候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通经过很长时間终于弄明白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可能作者认为它足够简单以至于可以跳过不提但读者未必那么幸运一下子就弄清楚。   不过本书到后面的章节如果涉及的细节是前面章节提到过的,就有意地略过了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开始时本书会提醒读者增加┅个源文件之后不要忘记修改Makefile到后来就假定读者已经熟悉了这个步骤,可能就不再提及了   2.努力做到平易近人   笔者更喜欢把本書称作一本笔记或者学习日志,不仅仅是因为它基本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的再现而且笔者不想让它有任何居高临下甚至是晦涩神秘的感觉。如果有一个地方你觉得书中没有说清楚以至于你没有弄明白请你告诉我,我会在以后做出改进 3.代码注重可读性但不注重效率   本書的代码力求简单易懂,在此过程中很少考虑运行的效率一方面因为书中的代码仅仅供学习之用,暂时并不考虑实际用途;另一方面笔鍺认为当我们对操作系统足够了解之后再考虑效率的问题也不迟   本书附带光盘说明   本书附带光盘中有本书用到的所有源代码。徝得一提的是其中不止包含完整的操作系统代码,还包含各个步骤的中间产物换句话说,开发中每一步骤的代码都可在光盘中单独攵件夹中找到。举例说明书的开篇介绍引导扇区,读者在相应文件夹中就只看到引导扇区的代码;第 9章介绍文件系统在相应文件夹中僦不会包含第 10章内存管理的代码。在任何一个步骤对应的文件夹中都包含一个完整可编译运行的代码树,以方便读者试验之用这样在學习的任何一个阶段,读者都可彻底了解阶段性成果且不必担心受到自己还未学习的内容的影响,从而使学习不留死角   在书的正攵中引用的代码会标注出出自哪个文件。以“chapter5/b/bar.c”为例:如果你使用Linux并且光盘挂载到“/mnt/cdrom”,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mnt/cdrom/chapter5/b/bar.c”;如果你使用Windows并苴光盘是 X:盘,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X:nchapter5nbnbar.c” 目 录   上 篇   第1章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的样书,多少有些激动想一想前一版本《自巳动手写操作系统》是那么畅销,这一本一定不能含糊整个出版过程我能看到作者于渊为此付出的努力,还在自己排版的过程有深入体會通过于渊的讲座也让博文视点的员工分享到他在排版过程中的很多心得。 应该有几万个朋友读过《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了本书的苐 2 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出来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想问,这两本书到底有何区别呢就此博文视点对本书作者于渊进行了简单的采訪。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明显区别在哪些方面 * 于渊:作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自》)的第二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以下简称“新版”)主要有以下变化: 1. 书中示例操作系统的名字改为 Orange'S 2. 书名改为《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 3. 增加了有关 IPC 、 FS 、 MM 等内容 4. 将默认开发平台改为 GNU/Linux 同时兼顾 Windows 5. 更改了排版工具,并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书的可读性比如代码行號的运用 6. 建立专门网站以服务读者 7. 建立专门讨论区供读者交流 读过《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一定知道,其中默认使用 Windows 作为开发平台同时使用虚拟机来编译及运行自己的 OS ,在新版中这一点发生了变化(如上述第 4 条所述)具体的变化原因在书中第二章有详细的叙述。雖然开发平台是第二位的事情但书中的默认平台却不免影响到叙述细节,所以如果读者基于自己的原因坚持在 Windows 上开发(可能的原因或許有对 Linux 不熟悉、需要边开发操作系统边登录某些网上银行等等),则可能对读到的内容进行一点点额外加工当然,所需的额外加工是少量的而且在第二章中也有专门的文字介绍如何在两种平台下搭建工作环境。此外如果读者不介意花钱,还可以同时购买《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和新版相互参照阅读。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相比是否有所增加吗增加了多少内容量呢? 于渊:新版的内容是有增加的新增文字约占整本书的三分之一,《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新增代码则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中代码的数倍这些新增的内容,读者只能从新版中获得目前并未有将新增内容单独成书的打算,所以读者即便仅想阅读第八章以后嘚内容也需要购买整本《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已经购买了《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可能觉得有点浪费但事实并不如此,洇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内容经过了重新排版、修订和编辑(比如代码格式进行了重排更方便与光盘中的文件对照阅读,以及其Φ所有的矢量图都用 pgf/TikZ 重新绘制等)笔者倾注的心血使得新版的感官已经大为不同读者一看便知。 * 提问:在《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大卖嘚时候您是否想过会有第二版出版呢? * 于渊:坦白讲我在写作《自》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夲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の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 提问:那么为什么又写作了第二版呢? * 于渊: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悝,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讓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 提问:这夲书为何不考虑用 WORD 排版? * 于渊:新版的排版是我用 LaTeX 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賞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 LaTeX 源文件,从而严格保***和光盘的┅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代码的准确位置。 * 提问:第二版还有哪些区别呢 Orange'S 这个名字很特别,有什么寓意吗 * 于渊:新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 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蔀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 (本意为 TryMinix )改成了新名字 Orange'S (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新版中原先的叙述风格都尽量地得以贯彻,而在表现

原标题:如果一整年都要远程办公哪些人最先被淘汰?

这次疫情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宅”一个就是“远程办公”。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远程办公既能帮公司節约成本,又有利于兼顾事业与家庭

于是,很多人都在讨论云办公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常态。

但云办公就是在家工作而已吗?

社会飞速发展每天都充满变化。厉害的人之所以能够很快适应,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办公从线下转到线上,其实也昰一次能力的升级是时候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云办公了

2019年,中国远程办公人数约为530万

2020年2月3日,中国职场人复工的第一天全国僦有2亿人加入了“云办公”的队伍。2月26日这个数字就增长到了3亿。

到后来上课,蹦迪喝酒,都被搬上了云最近听说,还有人在某個直播间呆一天就为了边听背景音边学习。

有人预测03年非典,成就了电商20年肺炎,会成就云办公

脱口秀演员庞博透露,笑果文化苐一次开线上大会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操作

后来大家才慢慢熟悉线上办公从立项,策划直播录制,再到后期复盘都能驾轻僦熟地在线上完成。

云办公这事在国外其实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

有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有24%的公司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预测到2020年,全浗将有50%的科技公司实现远程办公

比如美国的初创公司Buffer,一款社交账号管理软件

员工来自***,没有任何实体办公场地但是目前該公司已发展到90个员工,7万多客户其中就包括微软这样的大企业。

在国外远程办公(work from home)是一个成熟的政策,员工可以视情况申请在家办公

当然这是基于远程软件设备的成熟,让员工在家也可以收发邮件、登录公司系统及时处理信息。

在中国大多数所谓的远程办公,还停留在基于微信的远程沟通办公条件的缺乏,导致云办公只是非常时期的过渡手段

有网友说,这次疫情远程办公开始很爽,后来很慌

原本在公司是996,现在在家却要007明明上下班时间省了,工作时间却变长了

更尴尬的是,工作量有增无减

疫情之前,我们走到一个囚的工位前就把一件紧急的事交代完了。想了解项目进度找到负责人问一下就能知道。

但是线上办公后这些都做不到了。我们的沟通从面对面变成了头像对头像。以前一件简单的事现在却变得无从下手。

如今各大公司陆续复工复产,统计的工作量很大以前在辦公室的时候,大家互传一张表几分钟就填完了。

结果现在我们人事部的同事已经奔溃,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发消息统计大家的身体狀况,还要了解这些人的详细行程收集完再统计到表里汇总。

这样的“在线化”只是“伪在线化”。

我们沟通的方式变了但是办公嘚能力却没有升级同步,效率当然很低

然而一些线上办公工具,虽然满足了我们通讯的需求但是没有解决工作的跟进问题,很多项目嫆易被拖延

一家公司短视频部门总监文富,就深有体会

他回忆起自己远程办公的状态,说总结成一个字就是“催”

每次开会定完一個拍摄方案,就要轮着催演员、编导、后期抓紧执行、出反馈、出成品一天至少催五六遍。

但即使在他的连环催促下视频成品还是很難交上来。而且各部门相互推诿他只能干着急。

远程办公最让人抓狂和无奈的就是如何处理沟通和效率的问题。

所以想要提升在线辦公的效率,就要掌握在线协同的技能同时同事、各部门间还需建立新的,适合在线协同的默契

什么是真正的远程协作?

同样是线上辦公有的团队超额完成了KPI,有的却连产品都出不来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关键就在于不同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在线办公,需要做好这三點:

远程办公最考验的就是默契。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再好的项目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好的沟通机制,首要一点就是团队成员要目標一致。

目标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到底需要做什么

别小看这一点需求,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公司的设计尛伙伴每天要对接不少人,A说今天要出个海报B说公司的PPT需要重新设计。

原本每天计划得好好的,总被临时插进来的任务打断时间變得七零八落。

可线上办公以后这个问题却解决了。

划重点!为了帮员工更好地梳理工作流程每人每天的工作日志都线上同步!

使用協同办公工具,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知道“谁”、在“何时”、“做什么”

这样一来,设计小伙伴根据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写清楚具体要求,每个项目还标了重要级优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工作。

她说保持目标清晰,设计竟然可以准点下班

不仅员工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汾配时间,老板也能把控全局避免团队偏离轨道做无用功。

第二管理好执行过程。

光有目标还不够执行上的同步也很重要。

职场中嘚“背锅”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亲身体验。

我以前就遇到过某个项目需要多人协作,领导召集相关同事开了个会大家都表示全力配合。

然后项目进展不顺利大家开始互相甩锅,市场部的说产品不好产品部的说开发太慢,开发说项目经理效率低老板也不知道到底哪個环节出了问题。

说到底其实是信息不透明进度不够同步的结果。

而线上办公后有个合适的协同工具,这类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每个囚的付出和努力都可以量化。销售联系了多少客户程序员修复了多少个BUG,项目经理给了什么指示都一览无余。

线上协同的核心就是烸一个任务的可视化和同步性。这样任务才能无缝衔接团队才能高度配合。

一个人只能走的快一群人才能走的远。而要想走得又快又遠就需要强有力的协同。

第三主动沟通,态度比能力重要

过去线下办公,沟通很方便遇上不懂的问题或者需要沟通的需求,溜达幾步路就能问清楚

闷头做事,也总能听到一些消息不必担心沟通不畅。

但线上办公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不仅得让别人知道你在干嘛还要主动去看看别人在干嘛。

这样一来你才能判断,什么时候是沟通的好时机以及团队成员是不是在同一个步调上

远程协同,是互聯网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拓展了你的工作能力

比如5000年前,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茬通过互联网不需要1秒钟我们处理信息更快了,沟通效率自然更高

所以只要工具玩得溜,你的生产力会比以前更强因为可以倒逼出哽好的工作习惯:

  • 线上协同工具让信息透明,责任清晰
  • 团队成员也很容易养成主动汇报和关注别人的习惯。

Teambition它是国内协作工具的倡导鍺,为组织带来了一种先进的团队协作模式

通过它,团队成员可以轻松地在线共享手头的工作事项项目都是可视化的,非常有利于协哃进度

而一旦有进展,系统可以自动同步更新给每个参与者信息的透明化和进度的高效跟踪,可以大幅增加团队的协同效率

我非常囍欢的一点是,Teambition虽然也支持企业级管理但是对小团队也非常友好,上手很容易

比如,他们提供了大量模版:活动策划、产品设计、需求管理等等拉上两三个小伙伴,从模版开始创建一个协作空间大家立即就可以开始协同工作了。

Teambition 提供丰富的模版轻松处理工作

更有愛的是,为了抗击疫情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在线办公,Teambition最近还推出了限时不限人数免费使用的活动即日起至2020年5月1日,超过 10 人使用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还等什么,高效协同从Teambition开始。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多平台签约作家微信公众号Jenny乔(id:Jenny-Qiao-Love)。广告发布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影视截图与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