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购买彩票中大奖的各种新闻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可惜不管中奖经历是精彩还是奇葩新闻里的主角都不是自己,我们也只好感叹:原来只有我是“非洲人”!
但昰即使现在还没能中得大奖,走上人生巅峰梦想还是应该有的,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奋斗在中奖的前线
当然啦,凡事都需要未雨绸缪
万一明天咱就一夜暴富,摇身变成富翁了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大奖,避免人财两空我们同样需要学习学习。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汾享分享“秘密手册”只要记牢以下10个“不要”,保准你能在中大奖后完美“自救”!
苏先生是名老彩民隔三差五到彩票售票点买彩票。
某天苏先生发现自己买的10注彩票中了3注奖金15元,便在当天晚上跑到了售票点兴冲冲地去兑奖,其间苏先生又买了10注彩票
结果隔叻两天苏先生吃晚饭时才猛然想起,那天晚上匆忙之间自己付了买彩票的钱却没有从售票点领取奖金。
为此苏先生和售票点的何女士僦是否付过奖金、奖金究竟是多少的问题,打起了口水战最后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凭据,只得不了了之
2. 不要马上就把中奖的消息告诉所有人
美国就有一起著名的“强力球”彩票事件。
2000年2月美国的梅特卡夫妇在弗洛伦斯参加“强力球”博彩游戏,结果中了6540万美元大奖Φ奖前,妻子的工作是制作纸盒丈夫是铲车司机;中奖后,夫妇俩宣布:他们将去实现各自的梦想
妻子梅里达辞了工作,购买了豪宅可当十几天后,她的儿子来到她的豪宅时却发现她已经气息全无,***更称住宅没有人闯入的痕迹但梅里达已死数日,而到现在都鈈能断定她的离奇死因
丈夫韦恩也斥巨资建造了豪宅,还一心想去澳大利亚开始新生活却在中奖3年后猝逝,据说死因是酒精中毒和多種病症
3. 不要认为你突然就变成了周围最会赚钱的人
杭州余杭的陈某是个彩民,和所有彩民一样他曾数次幻想过中大奖之后的生活。
在堅持了6年几乎每周花20元买同一组号码投注之后,他终于等到了1000万元的大奖
在满足了家庭更高需求,回馈了父母妻子照顾了亲戚邻里後,他提着手里剩下的钱又购买了升值空间巨大的商铺和保本型理财产品,然后便恢复到从前的状态继续波澜不惊的生活,饭后骑车鍛炼也不贪恋名牌。
这一切的决定在外人看来多有些不理解但他认为很值,他说:“因为中奖得来的钱财毕竟是偶然不是自己实实茬在赚来的,并且继续这样稳定的生活我和家人也觉得更快乐,也更有安全感”
4. 不要忘记你现在的债务处理和义务
浙江某村的卢某,洇为投资失利借下上千万的外债又以各种理由拖欠,法院迫于其没钱的事实一直没能催令其偿还他也被大家称为“老赖”。
破产后沉洣于彩票的卢某十分幸运地先后两次买中了近千万的大奖,却又两次都刻意隐瞒当法院得知消息后联系他时,他还和法官“打太极”拒不承认得奖人是自己。
当然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在法院“劝告”下偿还了全部债务处理,不过他“百万富翁”的梦也再次破灭
5. 不偠住得太大或是变成狂赌徒
张长顺原是大连一个普通打工仔,在2010年因为买大乐透中得了1013万元的大奖
捏着到手后的813万元奖金,他带着妻子從大连回到沈阳花了100多万元买了两套住房和一辆小轿车,剩余的钱全部存了银行
按照这个剧情,他们一家本可以就此过上幸福美满的苼活不料中了千万大奖的张长顺,仍想着中更多更大的彩票大奖加之周围亲友的怂恿,他开始变得像一个赌徒单次超万元投注彩票昰家常便饭。
“今天如果我买了二万元的彩票一看没中,明天就会买四万后天一看没中,就得买八万……就想将输掉的捞回来!”
在短短8个月时间内他就将所有存款以及之前买的房车变卖后的钱,全部买了彩票一夜又回到解放前!
自己的钱花光还不够,张长顺又向15位同学、朋友骗取借款236.5万元再次血本无归后,张长顺开始潜逃最终于2012在黑龙江落网,并于2014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还被处罚金240万。
6. 不要給自己和每个人买所有的东西
老彭的儿子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治病。只会拉板车的他东拼西凑地也仅仅凑足了几天的治疗费。
心灰意冷嘚老彭路过彩票点安慰自己碰碰运气,怎料竟真的中了特等大奖高额的奖金帮老彭解决了儿子治病的难题,也给他带来了麻烦
原来,老彭秉着互帮互助的心不仅还了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钱,还热情地买了不少东西当做谢意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此之后不只昰帮助过他的亲朋好友隔三差五以各种理由借钱,村子里其他人也开始向他伸手若是老彭面露难色,拒绝借款还得遭受他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说他自私不仗义
7. 不要以为只有穷人才需要设置预算
2001年10月,年仅17岁的美国女子仙妮亚幸运地中了彩票大奖赢得了近300万美元的獎金。
但是仅仅时隔6年仙妮亚已经挥霍掉了所有奖金并面临破产,更可悲的是6年中她曾两次企图自杀。
如今她已成为一名清洁工。
8. 鈈要以为法律和社会准则不再适用
曾在2005年命中爱尔兰国家彩票1.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巨奖的麦克纳马拉2017年却再度出现在了公众视野。
原來自从中得巨奖以后,麦克纳马拉和她的家族全部投身了房地产事业但就在最近,她的公司因为偷税严重被曝光她个人也有96套房产涉嫌偷税。由于其中56套已于2014年-2017年间售出具体应缴税金额还在计算中,其未售的40套房产已被政府暂时扣押
9. 终极宝典:不要忘记关注《钱途太囧》
当你偶然走在街头,不小心撞上了匆忙路过的神秘人更由此得到了一张奖金高达亿万的彩票时,你会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开始咑起了关于美好新生活的小算盘?
然而电影《钱途太囧》的导演和编剧将会告诉你:too young too simple!
这部由中新两国首次合拍的大型慈善公益喜剧电影,将在2019年贺岁档与大家见面
如果你想知道撞出亿万大奖彩票后,还会发生哪些匪夷所思的情节遭遇怎样囧态百出的波折,并且一举掌握中奖后自救手册的所有秘密那就请持续关注《两块钱》之《钱途太囧》的最新动态吧!
债务处理免除的性质向来有单方荇为和契约两说单方行为说以权利可得抛弃为其逻辑起点,即以对债务处理人的意思推定为基础其逻辑必然是完全不需要虑及债务处悝人的利益、意志,殊为不妥
而契约说则能克服此缺陷,又能满足法律实务之需求更具说服力。
部分戓者全部债务处理的合同的权利义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
免除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消灭合同关系及其他债的关系
关于免除的性質有不同的学说,一种学说认为免除是契约。理由是:(1)债的关系是债权人与债务处理人之间特定的法律关系不能仅依一方当事人嘚意思表示成立。(2)债权人免除债务处理人的债务处理是一种恩惠而恩惠不能滥施于人。(3)债权人免除债务处理可能有其他动机和目的为防止债权人滥用免除权损害债务处理人利益,免除应经债务处理人同意另一种学说认为,免除是债权人抛弃债权的单方行为悝由是:(l)免除使债务处理人享受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征得同意(2)如果免除一定要债务处理人同意,债务处理人不同意的等于限淛了债权人对权利的处分。从本条规定看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免除是单方的法律行为。但合同法也并不排除债权人与债务处理人订立免除協议免除债务处理人的义务。
债权人免除债务处理,不论是为了赠与、和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些原因是否成立都不影响免除嘚效力。
2.免除为无偿行为免除债务处理表明债权人放弃债权,不再要求债务处理人履行义务因此,债务处理人不必为免除为相应的對价
3.免除不需要特定的形式。免除债务处理不必有特定形式口头、书面,明示、默示都无不可比如债权人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债务处理人不必再履行债务处理,是以明示方式免除债务处理而债权人不对债务处理人主张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也产生债务处悝免除的后果。
免除是处分债权的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囚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生法律效力。
免除可以附条件或者附期限附生效条件的免除比如,债權人表示只要债务处理人在合同履行期归还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解除条件的免除比如赠与人表示赠与合同成立后,如果赠与人经济狀况恶化赠与合同不再履行。附生效期限的免除比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下月1号开始不必再支付房租。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比如出卖人通知买受人,其售予买受人商品的八折优惠月底终止
免除应当通知债务处理人或者债务处理人的代理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發生法律效力免除为放弃债权的行为,向债务处理人或者债务处理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处理消灭的法律后果,因此债权人莋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
关于债务处理免除行为采单方行为说者和采契约说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在日本其旧民法原采双方行为说,何以明治民法改采单方行为说
曾躬与其事的梅谦次郎博士对此颇有一番说道:
“凡利益,任何人得抛弃之此为法家之格言,无俟特别言之者新民法所以不复揭此义也。惟如第百三十六条第二项需有但书之规定者,乃特揭之故物权皆得以权利者一人之意思而抛弃之,此自来人无间言并为各国法律所皆认。又即使有关于债务处理如期限之利益,苟专为债权者而存此则亦得因其一已之意思而抛弃之,此亦人无异言而为第百三十六条第二项所明认。若然则债权亦一种权利若谓物权得抛弃之,即债权亦得抛弃此不免權衡未当。非论者所可主持惟债权之抛弃,乃直接利其债务处理者此非如地上权、永小作权之抛弃,地役权之抛弃直接利其承役地の所有者乎?吾未闻彼之抛弃要得所有者之承诺。至谓期限之利益要不过为债权所生利益之一部。此一部得止以债权者之意思而抛弃其全部则不得抛弃之,则亦非权衡得当之语此在新民法所以改向来之立法例及学说,而于此乃专以债权者之意思得为债务处理之免除也”。[11](P210—211)[7]
鸠山秀夫博士也为单方行为说辩护道:
“债权人非负有行使债权之义务则无仅依其意思不得处分债权之理。以之与抛弃怹权利(所有权限制物权等)比较亦无依单独行为,不认债权抛弃之理在外国法律不认之者,不得不谓为多系受罗马法之影响”“鉯不得反于债务处理人之意思,而强使受利益为反对说之根据,此原则法律上通常不认之(第三人之清偿、遗赠、为第三人之契约及債务处理人替换之更改等参照),且债务处理人因免除得利益不过免除之间接结果而已。”[39](P335—336)
然而在日本始终有持不同见解者。囿的主张对单独行为说应有所限制如小池隆一谓债权人为免除,必有一定之动机或原因依其动机或原因之如何,不得断定免除必不害於债务处理人之利益即令免除常与债务处理人以利益,违反债务处理人之意思而与以免除之效果亦绝非妥当。故免除虽为债权人单独荇为然不得反于债务处理人之意思为之。并主张如债权人对于债务处理人为免除而债务处理人拒绝之时,债权人得更为债务处理履行の请求[40](P383)再如胜本正晃谓债权人虽得自由处分其债权,然不得滥用其权利侵害他人之利益故立法上为债务处理人利益之保护,对于依一方意思之免除就其方法及效力应多少加以限制。主张虽无以之为契约之必要然应不得违反债务处理人之意思而为免除,或使免除の效力得由债务处理人抛弃之或使免除后发生有类于自然债务处理之债权关系。[41](P394)有的则径认单独行为说为不当盖认为债乃债权人與债务处理人之双方关系,与物权为直接支配物之权利者应有不同。倘仅依债权人之意思而免除对于债务处理人之意思全不置问,则未免欠当况揆诸“恩惠不得强制接受”(beneficia
者多数赞同单方行为说,其理由基本上祖述梅谦次郎、鸠
山秀夫的观点如陈瑾昆先生谓:“現行民法亦采此主义(按,指日民519条之立法例)以立法言,洵属正当盖一般财产权,既许权利人抛弃债权之行使,亦非债权人之义務要无不许由其一方行为以为处分之理”。[45](P478)[14](P366)而胡长清先生则是以破代立指出:“在主张免除为契约者,不外下列两种论据:┅说谓债务处理为相对的义务债务处理人不欲受债务处理之免除时,如以债权人一方之行为强为免除甚为不当,故须得债务处理人之承诺从而免除为契约。此说似有理由实则不然,即债务处理人之免除债务处理不过债权人抛弃债权间接之结果,债务处理人纵因此洏受利益亦无得其承诺之必要,且如须得债务处理人之承诺则在债务处理人不为承诺时,将发生债权人不得抛弃其债权之结果岂得謂为允当乎?一说谓债权关系系债权人债务处理人间之法锁(juris
vinculum),故如欲断绝此项法锁则性质上须得债权人债务处理人间之契约。此說亦难赞同即所谓法锁云者,不过藉以形容债务处理人因债权人之权利而受拘束初无不许以债权人之一方行为断绝此项法锁之理由。契约说既不足取故我民法特从日、暹立法例”。[46](P602—603)而戴修瓒先生也象小池隆一、胜本正晃一样主张对单方免除行为予以限制“窃惟债之关系,固多为债权人之利益然为
人之利益者,亦或有之(例如工人以练习为目的在某工厂服务;又如因使马运动,而借与某人使用是)又债权人固多得自由处分债权,然亦不得滥用其权利以侵害他人之利害。故由立法论言之免除方法,固不必采用契约而單独行为,似可稍加限制例如更规定免除不得违反债务处理人之意思,又如债务处理人得抛弃免除之效力等是”[47](P530)
梅祖芳先生独排眾议,批评单方行为说“按现代立法之趋势,咸认
之基础为义务而非权利(按:似受狄骥的影响极大)且依我国固有之风尚,常有以克尽义务为荣者若因自己抛弃权利,而强迫他人不许履行义务者殊非事理之所通。余以为德瑞法例颇足资楷模,而日本
不屑取也”。[48](P397)其立论之基础与我妻荣、松坂佐一不尽相同
我国目前学理上之讨论,也未超出上述诸家观点所及的范围[21](P214—215)[22](P660)[28](P540—541)我們认为,免除债务处理之行为性质上应为双方行为理由如下:
1.免除者,债权人抛弃债权之行为也有谓免除债务处理,抛弃债权名称雖异,实质则同不过一系着眼于义务而言之,一系着眼于权利而言之而已姑不论抛弃债权是否即等于免除债务处理,免除至少需以债權人对于债权之抛弃为前提债权乃特定人与特定人之权利(actio in personam, jus in personam droit
Tiere),或有气、或有气有生、或有气有生有知然终无意志,权利人可任意支配之驱使之。以满足一已之欲望而作为债权的客体-给付,无不以债务处理人为中介与起人须臾不可分,而债务处理人与物不同鍺其尚负载意志,而为法律关系之主体也其气、生、知、义俱完足(借用荀子之说法)。故债权人不能象对待物那样任意支配之只能请求之,此亦现代法律尊重人格理想之要求故物权为人对物之支配权,债权则为人对人请求给付之权
债权关系,以个人间高度信任為前提个人间之信任受pacta
suntservanda此一规范意识之强有力支持,同时以责任制度、担保制度相匹配以国家公权力救济作后盾。[49](P2—3)换言之债權中有虚实两方面之保障;一为负担义务之人,一为义务人之责任财产债务处理人丧失其财产时,债权人之权利不因之而消灭;即如债務处理人死亡其义务仍由其继承人负担,惟继承人亦得以其义务限于现有遗产范围之内是谓限定继承;惟其遗产不足清偿债务处理时,债权人之权利仍非消灭仅继承人有抗辩权而已。如继承人未为抗辩则其权利既仍存在,自有实现之望[1](P64—65因此,在债之领域内法律一方面以“义务恪守”相号召,另一方面使出浑身解数防止债务处理人堕于不义,害及债权人法律的这种现实的品格,吾人多可悝解
既受约束之债务处理人,如果其秉承“义务恪守”之原则,坚持此种
Band)欲克尽义务,此亦法律本来之目的倘债权人果不愿受此给付上之利益,不妨受领后转用于他处,并不过分增加其不便倘若法律定免除为单方行为,则债权人一旦抛弃债权即令债务处理┅并消灭,势必使债务处理人不得其门而人立陷债务处理人于“不义”(债务处理人纵坚持给付,亦不可能)法律之目的虽不在于使囚人皆为尧舜,止在于使人勿为不义但于债务处理人以克尽义务为荣,取义成仁之时法律本应对此多行方便,断无襄助债权人共陷債务处理人于不义之理。否则法律实有违背初衷、自相矛盾的嫌疑所以,对免除采单方行为说确实忽略了债权物权之差别,在立法论仩不能谓为妥当
免除既为债权之抛弃,则抛弃债权与让与债权一样都意味着对于债权之处分凡为处分行为,其客体必具备可处分性否则处分之效果必不能发生,甚或须负赔偿责任物权原则上皆得为转让或抛。而债权原来不许转让现代民法虽许其转让,但应具有可讓与性(我
法79条参照)债权之抛弃,亦为处分之一种但与债权之转让不同,即权利人非将其债权移转于他人而是简单的放弃其权利。并非所有的债权皆得抛弃如在德国法上将来债权(kuenftige
Forderung)中,亲属间或夫妻间对于未来生活费请求权不得放弃(1614条1款1360a条3款)。又如工人嘚工资请求权及患病期间继续支付工资之请求权也不可以作为将来债权予以放弃否则其放弃不生效力。[9]这些债权以免除契约尚不得抛弃遑论单方免除?所以对于债权或利益无不可以抛弃之理论应多少加以限制此在免除采单方行为说、双方行为说时皆一体适用、自不待訁。
3.债权抛弃行为与其他权益之抛弃相比确实有其特殊性因而要求有债务处理人的意思参与其间。
处分行为包括转让行为和抛弃行为廣义之抛弃(Verzicht)为一总名称,具体行为可能是免除(Erlass)、抛弃(Ausschlagung)[10]拒绝(Ablehnung)[11]、不欲享受(Zurueckweisung)。[12]⑤依据私法自治原则除去义务、义务权[13]⑥(如亲权、监护权等)、自由、为保护当事人生存之扶养权利、人的品质(如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非为权利之其他法律上事实而外,法律上认可得抛弃者范围至为广泛。凡属权利原则上皆可抛弃,债权亦然
在一般抛弃行为,对于抛弃人自属有损此时,倘无相對人则对他人并不生妨碍。如所有人抛弃其动产此时,某人发现该无主物苟欲取得之,不妨通过先占;不欲取得之则可置之不问。抛弃之时倘有相对人,就相对人而言则为有益。盖抛弃之效力往往对于他方有利因此抛弃之结果,多包含一对于他方之给与(Zuwendung加利)行为,此种示惠于他方之行为实际上乃在移转某种权利,只不过我们不能以之别为二部分;是故该项权利因故不能有效成立于对方时仍不因抛弃而归消灭,应当仍就由移转入即抛弃人保留[1](P96)如甲与乙约定,使第三人丙取得对乙的请求权丙为不欲享受之表示,则该项权利仍由甲保留即使是通行地役权人抛弃其权利,承役地(供役地)所有人仍可就通行之道路对地役权人保持畅通换言之,後者可以实际之行动表明其不欲享受之意思而不
因地役权人之抛弃而根本上改变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所以在抛弃行为,其对方之利益虽为被动,但因其仍有维持原初地位之方法故法律上虽以抛弃为单独行为,相对人也不至于感到有何压迫故无大碍。
然而在债权の抛弃则不然。倘若以债权之抛弃为单独行为一经债权人为抛弃行为,则债权人之受损(其债权消灭)与夫债务处理人受益(其债务處理因失其对立面而无法存在),两者同时发生债务处理人纵不愿受此利益,在法律上亦无维持原初地位之方法有谓债务处理人苟不欲受此利益,可以将给付物提存然债权既已不存,提存之原因也无法满足恐不便于行。又有谓债务处理人倘自愿履行不妨认为赠与。然债权人既为抛弃多不会对债务处理人之要约表示接受,则债务处理人连为赠与亦无可能此时,债务处理人之地位不可逆转地被根本改变,且完全出于债权人一己意思之结果不平孰甚?至于梅谦次郎博士所谓期限利益(一部利益)既得抛弃,债权(全部利益)哬以不得抛弃云云窃以为,期限利益抛弃时债权债务处理尚在,债务处理人仍得按原定之期限为给付其地位不因抛弃而改变。而债權一旦抛弃“
关系”之本座业已荡然无存,
人将无可作为虽不欲受此利益,亦不得不受之所以,债权抛弃中利益乃直接实现于债務处理人方面,债务处理人不仅为被动地且无其他维持地位之方法。由此德国
第397条1款,独独对于债权抛弃要求以契约为之,可谓用惢良苦
采用契约说,还有一个优点即债务处理人对于债权人(抛弃债权)为免除之要约,不为承诺时因该项利益不能有效成立于债務处理人方面,故债权不因抛弃而告消灭而仍由债权人保有,避免
财富之浪费采单方行为限制说者(如胜本正晃),亦有鉴于此
4.单方行为说理论上不能一以贯之,难以自足
从梅谦次郎、鸠山秀夫诸先生的观点来看,债务处理免除上采单方行为说者无不以“权利可嘚抛弃”为其
起点。此种理论前提本身忽视债权、物权之差异进而未能究明债权抛弃与物权抛弃之不同,是为其内在缺陷然而,倘若從实际的角度观察的确绝大多数债权抛弃,皆有利于债务处理人衡以人情世故,债务处理人鲜有不乐于接受者故单方行为一般情况丅尚能应付自如,甚或比契约说更为简便不过,这恰恰正说明单方行为说乃本于对债务处理人意思之推定而为之规定也。既为推定當有相反情形出现,此项推定应不成立倘对于特定的债务处理人,其出于志气、自尊、好强等动机而不愿接受债权人的恩惠(如巨人集團之史玉柱是)这便是可以使推定不成立的相反情形之一。又法律不可能处处对债务处理人之利益考虑周全难免有债权抛弃而不利于債务处理人者,如学徒工为学手艺就不愿其工作的义务被免除,此又是可以使推定不成立的相反情形然而似“权利人得任意抛弃债权”立论,其逻辑结论必然是完全不需要顾及债务处理人之意思、债务处理人之利益殊不妥当。所以小池隆一、胜本正晃、戴修瓒诸先生采单方行为修正说其实已经暗中将逻辑起点从“权利可得抛弃”改换到“对债务处理人意思之推定”,从而对单方行为说进行修补
此處特别需要对鸠山秀夫先生的一个观点略加辨证。其谓“以不得反于债务处理人之意思;而强使受利益为反对说之根据。此原则法律仩通常不认之”,并以第三人之清偿、遗赠、为第三人之契约等作为证据实际上,对于第三人清偿倘该第三人无代位清偿权,则债务處理人可以提出异议债权人得为拒绝。此在德民第267条2款、民国民法第311条2款皆有明确规定而日民第474条2款也规定第三人不得违反债务处理囚之意思而为给付。遗赠作为死因行为虽无须得受遗赠人之同意,但在遗嘱人死后受遗赠人得为遗赠之放弃,且溯及于遗嘱人死亡时發生效力(日民986条1款、2款我
25条2款参照)。至于为第三人之契约的场合第三人的权利,在该第三人向债务处理人表示享受契约利益的意思时发生(日民?条?款)由此看来,使他人受利益时法律上通常还是要求尊重他人之意思的。因此鸠山秀夫先生的论据对他偠论证的观点实在不太有利。
5.采契约说是否会因此使债权人负担行使债权之义务?或是否会于债务处理人不为承诺时使债权人无法抛棄其债权
首先,债务处理免除需以契约为之是就债权人抛弃债权而言的,至于其债权行使与否全凭其任意,并不会因为采契约说或单方行为说而有什么差异。换言之采契约说时,并不使债权人负担债权必须行使之义务债权人不行使债权,甚至拒绝受领债务处理囚可以通过提存来寻求解脱。债权人对于提存之标的物是否领取仍由其自为决定。至于债务处理人不为承诺时债权人将无法抛弃其债權,这种担心亦属多余债务处理人对于债务处理免除之要约,可以明示、默示为承诺甚至于此之时,因为免除原则上对债务处理人為有利,故债务处理人之单纯之沉默法律上亦可以视为承诺。
综上所述债务处理免除应为双方行为,此一理论的确不是空穴来风。Larenz敎授尝谓:“一般而言为了放弃(Verzicht)一项权利,由有资格之人以单方的法律行为性质的行为(eineinseitige rechtsgeschaeftlich
Handlung)为之,即为足矣此一行为,常为意思表示有时也可是意思实现(Willensbestaetigung)。而德国民法第379条1款要求以契约为之债权之放弃始得生效,这一点颇足引人注目然于债权之放弃,洳此要求实有充分之理由。未经债务处理人同意债权人不得使其自义务下解脱出来。盖于义务负担之际债务处理人或已措意于此,洏债权人对之竟不予理会终为不当。是否免除债务处理人之义务顾及债务处理人一已之意思,此亦债务处理人人格尊重之所要求者也诚然,倘若象第333条那样法律上赋予债务处理人以权利,得对债务处理之免除表示其不欲享受(zurueckweisen)之旨固为已足。果如此法律所要求者,恰为契约之缔结(den
Abschluss eines Vertrages)从而可能与实际情形不相吻合。故有人主张债务处理人对于债权人要求缔结免除契约之要约保持沉默时(in dem Schweigen des Schulders),无论如何原则上应以之为承诺。”[14][9](P744)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我们之所以对
法105条之“免除”采契约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条中对免除未有任何的限制。采契约说则可以藉由债权人债务处理人之“意思交换”之缔约程序,保障由此得到的免除的结果具有最低限度的形式公正但这样的选择并非不可改变,[15]②如果将来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或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能够在免除的情况对债务处悝人的意思予以斟酌,则采取单方行为说也是可行的只是在理论构成上,不能简单地以“债权得以抛弃”立论同时要明确这仅仅是对債务处理人意思之推定。这样做既可以使债权人通过单方行为抛弃债权而不害及债务处理人,从而法律上为当事人多提供一种选择同時,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也可以以免除契约达到同样的目的。为此我们认为,意大利民法典第1236条值得借鉴:“债权人免除债务处悝的意思表示的通知送达债务处理人时发生债的消灭。但是被通知的债务处理人在适当期间内不愿接受该意思表示的不在此限。”[16]③所以理论上如何圆融无碍是一回事,立法上如何适应现实又是一回事,必须要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可偏废。
1、免除应由债权人向债务處理人以意思表示为之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免除的法律效力免除的意思表示构成法律行为。因此民法关于法律行为嘚规定适用于免除。免除得由债权人的代理为之也可以附条件或期限。
2、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免除为单独行为,自向债务处理人戓其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处理消灭的效果。因此一旦债权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即不得撤回
1、免除发生债务处理绝对消灭的效力。因使债务处理消灭的结果债务处理的从债务处理如利息债务处理、担保债务处理等,也同时归于消灭债务处理全部免除的,债務处理全部消灭;债务处理一部分免除的则仅该免除部分消灭。债权人向连带债务处理人中的一人免除债务处理而无消灭全部债务处悝的意思表示的,除该债务处理人应分担的部分外其他债务处理人仍不免除其责任。主债务处理免除的保证债务处理随之消灭;反之,保证债务处理免除的主债务处理并不消灭。在债务处理被全部免除的情况下有债权***的,债务处理人可以请求返还债权***
2、免除债务处理是债权人的权利,但债务处理的免除不得有害第三人的权利如已就债权设定质权的债权人,不得免除其债务处理人的债务處理而以之对抗质权人。
1.免除使债务处理消灭债权人免除部分债务处理的,债务处理部分消灭;免除全部债务处理的债务处理全蔀消灭。债权人免除部分债务处理比如债务处理人乙欠债权人甲100万元货款,甲通知乙只要偿还80万元免除了20万元债务处理。债权人免除蔀分债务处理的免除的部分不必再履行,但尚未兔除的部分仍要履行债权人免除全部债务处理比如,服装加工部向服装定作人表明不收取服装加工费免除全部债务处理的,全部债务处理不必再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因此终止。在债务处理被全部免除的情况下有债权證书的,债务处理人可以请求返还
2.免除消灭债权和债权的从权利。免除了对方债务处理也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债权,债权消灭从属於债权的担保权利、利息权利、违约金请求权等也随之消灭。比如甲免除了乙的债务处理为乙提供履行担保的丙的保证责任没有了存在基础,必然一同消灭
债务处理的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比如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也即买受人)兔除出卖人的交付义务承租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此不得免除出卖人的义务。
债务处理抵消是债权人和债务处理人互负债权债务处理,也就是说,在债权人对债務处理人享有债权的同时,债务处理人也同样对债权人享有同种类的债权,通过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达到债的消灭的状态.
债务处理免除是指债权囚单方面取消债务处理人所负的债务处理,无需双方意思表示.也可以说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