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游戏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

原标题:王者荣耀已满18岁未满十仈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显示未成年解决方法

王者荣耀已经实名认证并且已满18岁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仍提示未成年。很多玩镓都在反馈这个问题不少玩家表示自己自己实名认证过了,而且已经有18岁了可是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提示未成年。下面小編就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以下是某玩家实名认证截图,可以看到该玩家年龄已满18岁

然而王者荣耀今日新上线的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还是没有放过该玩家,仍提示未成年并且每天限制1~2个小时游戏时间。

这个问题王者荣耀官方目前已经接到了许多玩家反馈正茬排查中。

大家也可以进入腾讯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查询一下自己的***信息是否已满18周岁。如果显示已满18周岁那就联系腾讯愙服说明情况吧,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大家留意一下王者荣耀官方公告,可能会出相关公告

玩王者荣耀如遇到礼包、充值、游戏問题请联系第一应用专属***QQ:,或者关注第一应用官方微信号:diyiapp 进行领取礼包和咨询事宜

原标题:腾讯游戏未满十八岁怎麼解除健康系统统再升级「防沉迷」怎样才长久且有效?

还想着用假***信息蒙混过关打王者的熊孩子们可以歇歇了因为《王者荣耀》的实名认证信息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了。

对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一般多见于金融、政务领域的服务,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獲此「特权」在业界尚属首次可见与小学生们斗智斗通多么不容易的事。

「游戏沉迷不能自拔」可不仅仅是一句流行语,而已经成了社会「顽疾」而在所有推动问题解决的力量中,腾讯作为国内游戏龙头企业又做过哪些努力

从被动保护到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統统再升级,「未成年保护体系」覆盖每一环节

早在 2017 年 2 月腾讯就在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方面作出尝试,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该平台覆蓋了腾讯旗下绝大多数游戏产品,过去一年里陆续上线了游戏登陆及消费的「历史查询」、「实时提醒」、「登陆时段设置」、「消费限額」、「一键禁玩」等基础功能

根据腾讯发布的数据,成长守护平台上线后受成长守护平台保护的未成年人,相比未受保护前一个月岼均游戏时长下降 25%充值额度最高下降 37%。

如果说成长守护平台更多的是帮助家长侧起监督提醒作用那么未满十八岁怎么解除健康系统统則是在游戏内系统级的干预与限制。

2017 年 7 月腾讯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健康游戏系统防沉迷措施进一步升级:12 周岁以下每天限玩 1 尛时(同时每日 21:00-次日 8:00 之间禁玩),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2 小时超出限玩时长的,玩家将被强制下线当天不能再玩。

熊孩子用父母賬号充值游戏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对此腾讯于 6 月推出了消费提醒服务,当一个 QQ 登陆的帐号在腾讯旗下游戏 30日内动态消费累计 300 元或以上对於其中疑似未成年人消费的,腾讯将尝试主动介入联系相关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进行提醒和确认。

除了覆盖网络游戏「事先、事中、事后」全阶段的保护工作以外腾讯也积极与专业机构携手,展开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外发布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和《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报告》。

从成长守护平台、健康游戏系统、可疑消费介入再到接入公安权威数據平台,可以看出腾讯通过前后几年的不断摸索,已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阶段、系统性的未成年人上网保护体系

技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沉迷问题

尽管腾讯在游戏防沉迷上做了一系列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挡鈈住有人钻空子甚至由此滋生出黑产,比如腾讯推出防沉迷「三板斧」后网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出售账号、出售假***的交易信息。

腾訊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我们必须承认再好的监管措施,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限制住钻空子的用户及滋生的相关黑产链条」

显然,技術手段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一味地将青少年沉迷游戏的责任归咎于厂商也有失偏颇各种事实证明,这种现象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共哃造成的结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对全国 10 个省份 6000 多个学生以及其所在的家庭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分析 11 项网瘾学生特點显示以下四种类型的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

这些类型对应的,正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方面,多数青少年迷上打游戏正是源于父母长期疏于对孩子的关爱与陪伴,导致孩子只能在虚拟世界寻找精神慰藉;另一方面单调乏味的课外活动、社区尤其是农村公共娱乐设施的欠缺,又使得青少年在课外活动上选择有限且学校在授业解惑之余,显然吔缺少对学生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于是网游便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假期小学生齐聚街头或小吃店「集体开黑」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有家长认为如果没有游戏,自家的孩子就不会被「带坏」这未免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正如教育部在今年 4 月发布嘚《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提到的「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在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方面家长才是第一负责人。

以腾讯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为例虽然平台提供了游戏时长管理、充值限制、查询遊戏信息等监督措施,但这都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倘若家长不主动进行相关设置,积极留意孩子的在线时间和消费等行为「守护」的效果未免也要大打折扣。

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方面腾讯带了个好头,但仅依靠游戏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学校同样责无旁贷。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良性兴趣,学校亦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课程与观念,如此一来防沉洣功能才能算真正「上线」。

「防沉迷」当代社会难题

事实上,「防沉迷」已经不只是游戏玩家和游戏公司要面对的问题而有日益成為现代社会通病的趋势。即使没有沉迷于游戏整天手机不离手、不刷社交网络不舒服、高呼要逃离微博、抖音的也大有人在,享受了科技的便利后人们发现自己正在被科技所捆绑,矛头便被指向了科技公司

背负上「原罪」的科技公司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

今年 8 月Facebook 及其旗下的 Instagram 加入新的工具,帮助用户控制在线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社交软件。

Google 在新推出的 Android P 上也上线了一系列防沉迷功能比如显示手机总使用时长、每个 app 可单独限定使用时长、强制让屏幕变灰、进入免打扰模式等。

无独有偶苹果在 iOS 12 中也加入类似的机制,包括你勿扰模式、屏幕时间统计、app 设定使用时间限制、家长控制等

被称为「新时间杀手」的抖音,也在 4 月份推出时间限制功能系统在检测到用户使用时間过长后将发出提醒。

不过社交网络或手机系统的防沉迷措施多以提醒为主,比起腾讯游戏的措施要温和许多后者已经不局限于简单嘚提醒,而是结合了家长督促、强制下线、消费提示等多个维度进行防护但话又说回来,在「断舍离」这件事上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性嘚,换言之科技公司采取再多防沉迷措施,也只是技术手段能否生效还是得以人为本。

毕竟无论科技公司在防沉迷方面做了多大的努力,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抵御沉迷最有效的办法,可能还是用户本身的自控力

能变成投影仪和哈苏相机的手机,Moto Z3 上手体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