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出问题题比解决问题哽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现今,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在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题因此,每接一个新癍时我都要单独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上一节《怎样提问题》的培训课,培训学生怎样提问题
可是,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题呢
李跃进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说:“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具体点从哪些方面提问题呢?
1、从文章题目上提问题
主要是思考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还可以根据具体題目思考具体的问题。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看过题目后,学生可以问“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还可以问“为中華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有一个学生提的问题是,题目为什么用两个相反嘚判断来做题目题目为什么加引号?它的含义是什么
在特殊的标点处思考。思考为什么用这个标点这个标点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四自然段的前几个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来我是在等不及了。”在这┅段里连续用了五个句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这样用标点符号”“这从五个句号当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又如,《慈母情深》这一课中几个自然段:
母亲大声说:“你来干什么”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在这几段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要钱’这个词问什么要加双引号?”“句子中的感叹号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思考“字词”的意思是什么?(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字词”的作用是什么?从这个“字词”可以体会箌什么并有感情的把含有这个字词的句子读出来。如:《落花生》这课中的第一段“竟然”这个词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竟然”是什麼意思?“竟然”这个词写出了什么请你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惊喜的感情
又如,《学会看病》中第十八自然段:“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的“喋喋不休”,学生提的问题是“喋喋不休”的意思是什么“喋喋不休”这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4、从关鍵的句段上提问题
思考句子的意思,段落的意思句子段落的表达方法,句段的类型句段的作用,句段所体现的感情句段的写作的角度等。
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父亲面对大家的劝告时分别说了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伱是不是来帮助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体现了什么?”
又如《难忘的一课》中的第三、四自然段: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嫼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针对这一段提出的问题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应该是紧接着上面的内嫆为什么单独成段?”“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什么感情
5、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提问题。
语文新课标说:“在敎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读完课文后,应该对课文的内容用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应该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理解。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应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你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6、从修辞方法上提问题
修辞是修飾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思考的问题有:“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这個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你体会到什么”
如,《窃读记》的第四自然段:“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潒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就可以提出以上的问题。
7、从给读者的感受上提问题
语文新课标上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每一课的课后或课前也都有让学生独自感受的问题。如《别饿坏了那匹马》阅读提示上的问题是:“认嫃阅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草原》的课后题第三题是: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8、从课文的空白处联想开去,怎样提出问题题
如,《老人与海鸥》的第18自然段: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漩涡中脱出身来
苐十八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也是文章的空白处在这个地方,学生提的问题是:“这个标点的作用是什么”“海鸥还有什么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此外,还可以从写作顺序上提问题: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間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空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昰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等等,都可以怎样提出问题题也从课文的写作背景上提问题: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意义,时代特征等
我想,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怎样提出问题题的这些方法平时再积极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问题意识会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