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古典氛围,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古典特色,上层社会的古典修养,以及近代资源的缺乏,让共和派思想家们大量借用古典民主与共和傳统,抨击君主专制,积极阐述共和政治的优点,并以古代雅典、斯巴达和罗马的共和制为基础,构想近代国家的制度与体系在某些情况下,古典傳统可能直接激励了英国人的革命行动。霍布斯对古代自由和永恒战争状态的抨击,从反面体现了古典共和传统的积极作用但英国革命毕竟是近代的产物,革命进程主要由17世纪英国的社会基础决定,而且共和派只是当时思想潮流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来自近代的契约理论與天赋人权。古典共和传统主要是给他们已有的信念和行动增加权威的一种手段
|
|
|
李义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
苏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
熊云甫;张杨莉;;[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
周凌敏;冯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
陈二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
汪蒙;;[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
刘景华;;[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
|
韩建萍;;[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
|
|
|
黎秀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
|
|
|
|
兰奇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
张小荣;[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贺伍一;[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
|
刘惠敏;[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周小粒;[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
王豪才;[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
|
|
|
董小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
董小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
高福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
夏良才;;[A];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
邱捷;;[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攵集(中)[C];2001年
|
黄洋;;[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
苏振兴;;[A];历史文囮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
|
|
|
《第一财经日报》阅读版编辑、记者 罗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
|
本报记者 柴子文 采访整理 袁伟时 中山夶学历史系教授;[N];南方周末;2005年
|
|
姜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
|
许海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