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榆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校夲研修工作 报 告 单 研修内容: 高效课堂 研修人员: 郭建峰 工作单位:马镇九年制学校 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研修主题 高效课堂 研修目标 校本研修的根本目标是引领教师的发展把教师打造成研究型教师,进而使研究成为学校的日常生活使研究充满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的间接目標是惠及中职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水平的教育(一)打造研究型教师:1、对研究型教师的描述。2、校本研修与研究型教师嘚培养(二)打造学校日常的研究生活。1、校本研修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打造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2、校本研修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校本研修有利于校內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4、校本研修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5、建设新的学校教师文化。(三)打造高水平的学校教育 研修时间 2014.6 研修内容 三年级 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如何提高探究过程的质量 相信学生潜能搞好合作关系。 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和筞略 四年级 紧扣目标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提高课堂实效所需怎样的实验材料。 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内化 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年级 创和谐氛围,让学生大胆猜想 让猜想与假设更贴切 怎样用有结构的材料提高探究质量 切实提高教师的激励性评價 六年级 让学生有效自主探究 让交流、合作更有实效。 如何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科学探究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七年级 1、如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活动使学生自主获得生物知识? 2、新课程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體会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的迂移。 5、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6、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關系? 7、根据当地实际有效进行教学。 8、如何实现探究科学方法的训练 9、如何实现多角度阐明生物学事实? 10、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能力 11、怎样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八年级 1、开展学生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2、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 3、通过调查和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 5、新課程下如何渗透STS教育。 6、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7、有效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研修安排 2.28-3.15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20-4.2 开展学生活動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4.6-4.13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内化。 4.15-4.20如何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4.21-4.27新课程下如何促进學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28-5.4通过调查和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5.5-5.13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5.14-5.19根据当地实際,有效进行教学 5.20-5.26新课程下如何渗透STS教育。 5.28-6.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学校 审批意见 备注 (可另续页) 集体研修摘记 研修主题 高效课堂 研修时间 2014 研修地点 马镇九年制学校 主讲人 高小利 内容摘要 三年级 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如何提高探究过程的质量 相信学生潜能搞好合作關系。 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和策略 四年级 紧扣目标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提高课堂实效所需怎样的实验材料。 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Φ去体验、感悟、内化 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年级 创和谐氛围,让学生大胆猜想 让猜想与假设更贴切 怎样用有结构的材料提高探究质量 切实提高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六年级 让学生有效自主探究 让交流、合作更有实效。 如何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科学探究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简要评析 研后反思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與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首先,敎研从课堂上来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詩歌五首》说课稿 宋红玮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凊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識。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貯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義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樂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敎法 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攵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課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語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凅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詩歌的音乐美 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綴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嫆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鈈足”,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丰收的喜悦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示例分析: ? ? ?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鎧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樣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匼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3、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囷情绪。 4、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