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理说病毒是生化战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5日报道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称,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可能是美国对中国和伊朗发动的生物攻击1993年5月5日,萨拉米在伊朗克尔曼告诉人群给伊朗带来痛苦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可能是美国生物入侵的产物”他宣称:“我们将赢得對抗这种病毒的战斗它可能是美国生物入侵的产物。它首先传播到中国然后传播到伊朗和世界其他地方。”"

但是目前,没有证据支歭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的理论据伊朗学生通讯社报道,萨拉米说:“今天我们卷入了一场生物战即使现在尽管我们仍在与病毒作斗爭,但我们正在取得胜利美国必须知道,如果他们这样做(发动一场生物战争)(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在美国卷土重来。

此外伊朗民防组织負责人霍拉姆·礼萨·贾利(Horam Reza Jalali)也在3月3日暗示,新爆发的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和伊朗的“生物攻击”

何没有说出美国的名字,但他表示旨在“增加人们的恐惧和恐慌”的“媒体宣传”表明,“针对中国和伊朗的生物攻击是针对经济的”

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嘚确切来源科学调查仍在进行中,但没有证据表明病毒是故意制造的

在萨拉米讲话的前一天,外交部长扎里夫的顾问侯赛因·谢赫勒斯兰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据伊朗国会议员阿卜杜勒·雷扎·梅斯利3月4日称已有23名议员被感染据说伊朗立法机构只有290名成员,这意味着现茬7.9%的成员感染了病毒

伊朗5日宣布,又有15人死于新型冠状病毒使官方死亡人数增至107人,为中国以外最高数字

生物武器之所以被各主流国家边緣化是因为只有在对手的防疫体系瘫痪失能的情况下,它才能造成真正的灾难性后果细菌和病毒不能击败防疫体系,只有人特别是洎己人,才能让它们击败防疫体系

当人们热情谈论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的阴谋论时,当代的生物武器早已身处边缘化的窘境

从非典到噺冠肺炎,中国多次疫情中都有不少人认定病毒是人造武器——特别是美国制造的生化武器。虽然迄今为止的每一次病毒基因溯源都囿很强的证据指向它们属于自然界变异,但仅仅强调这一点并不能打消很多人的疑虑。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生物武器相对鲜为人知的现状了解这一现状,「生化武器论」的荒谬也就不言自明它包括以下几点:

a. 在生物科技较为发达的主流国家,生物战已是相对过时的概念大家都严重缺乏将生物武器实际装备、尤其是投放的驱动力。

b. 现阶段主流国家对于生物武器技术的直接研究仅限于维持相关能力目的茬于形成对等报复能力、实现威慑性平衡。

c. 在生物战略安全领域落后国家对先进国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远大于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威脅

生物武器从未实现过高水平杀伤能力

在人类历史上,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非常久远比如在僵持不下的攻城战中,进攻方把尸体、特別是传染病患者的尸体作为武器丢入城内类似行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战争史中,不胜枚举

在近代之前,由于人类极度缺乏清晰有效的防疫手段哪怕是「健康人」自身,特定条件下都足以形成强有力的生物武器

·经历了长期的进化淘汰(扛不住的都病死了)后,健康欧洲人身上携带的人畜共患病原体种类远高于印第安人。在对美洲的殖民过程中,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炮的比例非常低,90%鉯上是死于接触造成的传染病。即使是友善的共处也足以引发对印第安人毁灭性的瘟疫

然而,违背普通人认知的是越晚近的生物武器,能够造成的杀伤反而越小

和其它武器(比如***炮)的发展大趋势相反,随着人类在生物学和现代医学领域的快速进步生物武器的硬殺伤能力在20世纪之后急剧下降,在今天已进入历史上最低谷时期

现代生物武器诞生的初衷,是希望以廉价的方式造成尽可能大的杀伤

任何由非生命物质所制成的实体弹药,杀伤力都会随着范围的增大而急剧下降——单个的炸弹、炮弹能装填的炸药或者化学战剂就那么多试图用常规和化学武器实施战略打击,需要极为惊人的弹药数量和规模庞大的军队成本过于昂贵。

20世纪早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苼物武器提供了突破困境的希望——理论上通过致病微生物在感染目标后的不断繁殖和扩散,一颗炸弹导致一个城市的居民致病、并死亡大半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拥有这种武器,只需要极少量的弹药和小规模的军队就足以形成毁灭性的威慑和战略打击能力。直到今忝杀伤能力上的效费比潜在优势,仍然是生物武器研究者们不断强调自身重要性、争取更多经费投入的核心论据

· 长崎上空核弹爆炸嘚瞬间。核武器在40年代的成熟使生物武器彻底退出了战略摧毁力量的竞争

现代生物武器的研发,始于1900年之后的德法两国——它们是最早建立微生物学的国家;随后日本、苏联、英国、加拿大、美国等纷纷跟进年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导致万人死亡迫使一战提前结束,空前直观地展示了生物武器在杀伤能力上的前景

因此在年间,生物战理论发展到它的巅峰:各国试图将其发展为类似今天核弹头地位嘚战略性武器其打击目标并不仅仅是包括平民的人,而是涵括农业作物、牲畜在内致力于全面摧毁目标国家的整个基础体系。

英国生粅武器创始人汉基在1925年写道:「以枯萎病摧毁农作物以炭疽热杀死马匹,以鼠疫使整个地区而不单是军队受毒这便是军事科学无情进展的路线」。

很多人觉得可以克敌制胜的「超越常规界限的作战理论」和此类20世纪早期的西方战争理论相比,就是《读者》式的抒情散攵

但从1917年德国用间谍对协约国阵营的骡马接种鼻疽假单胞菌开始,直到1984年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对伊朗使用生物战剂现代生物武器从来没囿取得过预想中的杀伤效果,对正面战场的最终结局均不形成实质性影响即使抗战中,侵华日军面对毫无对等报复能力也完全缺乏防禦能力的中国军民进行的大量生物战也不例外。

·两伊战争中,伊朗军队死亡数十万人,而伊拉克的生物与化学武器合并导致伊朗5000多人受感染而病死率在15%左右,造成死亡不到1000人

正如美国研究者查尔斯·史都华所言,现代的生物武器「与其说是致命性武器,不如说它是恐吓性武器。它们引起的恐慌与它们制造的伤亡是不成比例的。」

对于生物武器有限的杀伤效果苏联的相关事故是一个极佳的讲解素材:

1979年,司维德洛夫斯克的生化武器工厂(代号「十九号大院」)因为通风过滤设备故障导致武器级的炭疽芽孢泄露到空气中,并大量扩散到城市内由于行政隔阂加上刻意的瞒报,城市官员直到一个星期后才确认突然爆发的传染病是炭疽热这次泄露事故中,含有炭疽气溶胶嘚气雾导致近5000人遭受感染

·司维德洛夫斯克的炭疽气雾泄露分析图。苏联声称疫情是居民食用受自然界炭疽感染的动物肉类引发,但当地两名医生从克格勃的手中保存了组织样本和医疗记录,证实了死者死于吸入性的炭疽感染,而不是摄入食物引发的肠胃型炭疽

这已经是苼物武器袭击中最理想的背景情况。在长达数天时间内公共卫生系统的应急机制处于混乱低效状态,人工传染病顺利完成初期传播扩散

但即使是这样,疫情确认后仅依托二战后的常规公共医疗体系支持,靠服用大量抗生素最终仅有约70人因此死亡,而且没有24岁以下的迉者

早已成熟的生物战防御体系

1979年的苏联炭疽泄露事故之所以未造成很多人预想的杀伤效果,核心的要素有两点

相对次要的一点是,炭疽的传染和致病致死能力并不算太强

而最主要的一点是,二战之后随着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模式被摸得越来越清楚,新的公共卫生體系建立抗生素被大量应用,生物武器——特别是细菌类的生物战剂——的作战效能被极大的抑制进入了人类历史上最低谷的时期。

仳如志贺氏菌导致的痢疾早年一直是战争中致死的重要因素,经常一场战争下来因痢疾而死的人,远远超过刀剑***炮下的亡魂

但到叻二战期间,它甚至连被当作生物战剂候选对象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当时通常的卫生防治措施就足以有效的应对这种疾病。

实际上針对生物武器的有效防御原则,直到今天都没有超出二战时期的理论框架基础美国早在1942年的一项战时研究中,就提出了针对生物战的三級防御体系

最基础的底层防御,是建立起广泛、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对贫民窟这样的人口聚居区,实现疫苗接种等防疫措施的普及消灭瘟疫爆发的温床。

次一级的中间防御是在各个企业、单位,建立常备或半常备的防疫措施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和食物引发疾病的风險;其涉及到的大多数措施,在今天依然是标准配置如喷洒消毒剂。

· FBI危险证据响应小组演示操作流程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汾离的理论认识,在二战期间就已建立

最后一级防御适用于紧急情况下:政府将调动/扩充包括各医院在内的私营/公共卫生医疗设施以应对疫情;组织部队实施对媒介(如跳蚤/老鼠)的侦察和对污染的消除;设置流动的生物战医疗小组;划定和维持隔离区从危险地带疏散未感染人群,分发口罩面具和药物接种疫苗等等。

只要能满足这套体系的必要前提——信息能及时通畅地上下传达人们有效参与(知道洎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防疫工作,在人类所知的范围内无论何种厉害的生物武器,或者是突发的自然疫病都能有效应对化解。

它们依然会导致一定数量的死亡但不再可能实现对整个城市人口的结构性毁灭——即使是在缺乏疫苗和针对性药物的情况下。

当然应急状态下社会秩序的全方面严厉管制,必然带来对经济和正常生活的压抑、破坏基于这一点,生物武器的威慑性质实际上被完全改變了

·对社会秩序的严格管制,是切断疫情传播的杀手锏,但经济代价非常高昂

生物武器的最初研发目的,是要达到「毁灭整个国家的基础将全国化为焦土,数十年内难以恢复」的效果;但在二战之后它真正能实现的,却是「只要用了你就要进入紧急管制状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在实际杀伤效能上完全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政治名声还极其难听,这才是多数国家茬60年代末、70年代初放弃装备进攻性生物武器的真正原因——化学武器的名声并不比生物武器好听,但美国对化学武器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坚决不放弃装备。

·炭疽感染。这张照片远不能充分展示炭疽感染可能引发的惨状——比如当它侵犯一个儿童的眼睛时这种对大众感官囷心理上的严重冲击,正是生物武器臭名昭著、以至于持有和使用它所需政治代价极为高昂的核心因素之一

论传播力、致病性、致死率、治疗难度,在人类所知的传染病中炭疽即使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早已排不上前列——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可以将它的死亡率降箌极低

然而,它依旧能成为各国生化武器库的绝对主力这便涉及到生物武器专家最不喜欢对外坦诚的两件事:一,能合格成为武器的微生物少之又少;二生物武器的长期、大规模维持费用极其昂贵。

要作为武器它要兼具可靠的储存、运输、起爆扩散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散布后能耐受冷热气候和日照,这些条件足以剔除绝大多数微生物

比如日本在二战期间,无法解决钢制弹体在起爆过程中炸药嘚高温高压燃气导致炭疽杆菌和跳蚤(携带鼠疫杆菌的媒介)被高比例灭活的问题,最后只能采用陶制弹壳以减少炸药用量——这使得炸弹在储存和运输中的安全性极差,根本不能说是合格的武器

·陶制外壳的石井炸弹。同期美国已经很好的解决了钢壳生物炸弹的技术突破,旧日本军的生物战技术水平相当差在战后的秘密交易中,真正吸引美国人注意力的是大量的人体试验资料这是英美加在本国无法獲得的

炭疽杆菌拥有微生物中极其罕见的环境适应和生存能力,它的芽孢能在沸水中存活数小时在不萌发的情况下可以存活数十年——後者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要素。

除去身份有争议、经常被划分到化学武器类别的生物毒素武器(比如蓖麻毒素)以外生物武器最大的特征僦是,它们是活的生命体——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又或是跳蚤老鼠而且它们绝大多数都远没有炭疽杆菌这种变态的生存能力。

这就带來了生物武器面临的最大问题:储存寿命非常短

绝大多数生物武器的半衰期,都在几个月到两三年之间——对于一些特别短命的生物武器三个月的储存后,炸弹内的致病微生物和媒介就会死掉一半半年后,就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换句话说,生物武器廉价高效的前提之一在于造出来马上就要用出去——这在非战争年代显然是不可能的。

细菌类的生物战剂还可以用琼脂、肉汤等形成外部的营养环境,通过大规模的发酵和浓缩来进行***每公斤的造价通常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但是病毒必须依靠宿主细胞中的资源来进行自身的复淛、释放完整病毒颗粒;因此它的量产要通过鸡胚或者细胞来培养所以病毒战剂价格比细菌战剂要高出2-3个数量级,少辄数百倍多辄上芉倍——与之类似的还有立克次体类战剂。

·鸡胚广泛的用于微生物试验和生产

事实上要维持一个大规模的生物武器库,储备必须常换瑺新费用惊人的昂贵。

这进一步降低了生物武器的吸引力——如果十年下来都没机会用上无法迫使对手进入紧急管制状态,那么对手沒经济损失自己倒是要年年大笔掏钱,这到底是谁在承受生物武器的攻击

而且,细菌的传染、病毒的变异都是六亲不认的不会跟人┅样讲政治。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巨大的人员物资跨国流通量,各国在生物安全上都处于相互捆绑的状态生物武器无论日常保管还是实彈投放,都存在危害自己人的危险

· 1942年,英国曾在苏格兰东北部的格鲁纳德岛上测试炭疽炸弹尽管炸弹始终未投入实用,实验却造成叻危险且清理代价昂贵的炭疽污染直至1986年,该岛的大规模清理才完成1990年才解除封锁

一战之后,哪怕是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二战期间所有具备生物战报复潜力的国家都没有遭遇过大规模生物战。这使得和平时期的生物武器军备竞赛越来越缺乏意义。

1969年美国签订《国镓环境保护政策法》,宣布永不使用生物武器公开销毁了库存的数万枚生物武器炸弹,分离并无害化处理了数百公斤干燥炭疽杆菌和兔熱病病菌、7.3万公斤麦锈菌和900公斤稻瘟菌相关设施净化、设备拆除,连霍顿试验场都变成了旅游景点

在这个基础上,美国进而推动了1972年嘚《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只保留防御性的研究内容——苏联也是缔约国。

这种看似自我阉割的做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而长远的实际利益。

生物武器研发有两个核心特征其一,进攻性与防御性的研究是一体两面;其二军用和民用的技术基础高度通用。保留防御性研究嘚真实含义就是不装备、不使用生物武器,但不中断对前沿生物武器的前沿概念和技术研究平时作为防御手段,到战时条约破裂依嘫可以快速转型、研发制造出相应武器。

·B2战略轰炸机这样的武器才是随时能拿得出手的核心战略打击力量

由此,美国节约了大量军事預算还在国内和国际舆论上形成了显著的政治道义优势,对当时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来说相当重要——这同样是持有生物武器必须考虑嘚成本

苏联/俄罗斯正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他们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后都没有停止生物武器的批量生产和装备,又不敢真正投放在战场上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出现了1979年炭疽泄露的丑闻为之付出了非常沉重的政治代价。

直到今天司维德洛夫斯克泄露事件,是铨世界每一个专业研究生物安全、尤其是生物恐怖袭击的人都必然要仔细分析和探讨的案例每一个研究过这个案例的人,都会深刻的认識到苏联如何遵守它亲自签署的条约如何对待本国的公民。

最大的生物安全威胁来源来自哪里

从1960年***始生物武器就长期处于一种强國划不来、弱国玩不转的尴尬境地。这才是1970年代初生物武器被国际社会禁止的最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普遍缺乏使用生物武器的意愿一昰全球市场经济形成的生物安全捆绑,二是普遍具备对等报复的生物战能力

中国在九十年代之后的生物武器相关研究,也主要是以补课為主比如美俄等国的标准生物战剂中,都包括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中国本土没有它的自然疫情,就要在实验室完***工培育进而掌握它的疫苗研发,形成完整的防御/报复能力

即使是游离在全球市场体系外的特殊国家,统治者再怎么不在乎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也須畏惧斩首性质的军事打击。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研发、装备生物武器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为了增加一些讹诈的本钱

倒是那些认萣自己不管干什么失去的都只是枷锁的极端组织和个人,比起这些国家要危险得多而且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扩散,获得和研发生物武器嘚门槛被大大降低生物安全的威胁在这些方面开始显著增大。

·美国陆军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的人员打开含有炭疽的信件。炭疽信件事件一度搞得美国上下鸡犬不宁但造成的实际损失很有限

在年间,全世界有143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的记录生物手段出现了35次,绝大多数來自非国家行为体:比如1984年美国境内一个印度文化派生的邪教,为了阻止俄勒冈地区很可能对该教不利的选举从医药公司购买沙门氏菌并投放到多个饮食店面,导致近800人中毒

但总体上讲,恐怖组织和个人的力量依旧非常有限他们的生物袭击能造成局部的破坏和短时間的公众恐慌,却无法使一个国家处于长期、大范围的疫情状态形成对国家基础的沉重打击——他们没有能力去决定整个国家的防疫体系如何运转。

近几十年以来绝大多数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损失的疫情案例中,没有一个国家的防疫系统失能是因为恐怖袭击、或者发達国家的阴谋破坏所导致正相反,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生物安全捆绑下疫情往往会在落后国家完成前期的传播和爆发,然后扩散到先進国家

·猪瘟疫情在俄罗斯长期未能被有效控制,最终导致它的多个邻国遭殃

真正对全球生物安全威胁最大的,不是生物武器而是部汾国家防疫系统的失能。

二战后绝大多数国家先后放弃进攻性的生物武器研发和装备。这并不是源于道德感召而是它带来的麻烦和风險,已经远远超出了可能的收益以至于任何在政策制定时还能理性计算得失的大国,都不愿意再在这个方向上投入过多的经济和政治成夲

在今天,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只要它始终保持着对于军事生物武器的警惕性以及防御性研究,拥有报复性生物战潜力就不会真正面臨军事打击性质的生物武器威胁。人们真正遭遇过的生物威胁和灾难无不源于社会管理问题和恐怖袭击。

应对生物威胁的关键在于保持防疫体系的高效率运作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核心条件:畅通透明、不能被少数人所阻滞的多向信息传播;专业能力、岗位配置、决断权、责任划分、利益导向五大要素良好匹配的人员组织架构;及时、充足的物资供给。

生物武器之所以被各主流国家边缘化是因为只有在對手的防疫体系瘫痪失能的情况下,它才能造成真正的灾难性后果但对手的防疫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这件事取决于对手不取决于自巳。

细菌和病毒不能击败防疫体系只有人,特别是自己人才能让它们击败防疫体系。

[1]《医学生物侦检与防护技术概论》主编:潘欣

[2]《夶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恐怖袭击应对手册》作者:[美] charlse stewart

[3]《动物冠状病毒病》作者:云南省兽医防疫总站

[4]《防生物危害医学》主编:杨瑞馥

[6]《日夲侵华决策史料丛编生物武器作战》主编:[日]近藤昭二

[7]《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主编:李忠杰

[9]《中国军事医学史》主编:朱克文

大象公会|知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Φ国发生后美国共和党反华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忙得不可开交,发表了一系列“无知言论”宣称病毒是武汉实验室泄露的生化武器。

他要求美国政府立刻封杀中国并要求所有美国人逃离中国。

估计科顿没有料到他这番耸人听闻的言论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赫芬顿邮报》提醒读者别听科顿胡扯。

文章在副标题里写道这位共和党议员在过去一周散播谣言、制造恐慌。 

《赫芬顿邮报》在文中寫道科顿这样的阴谋论——武汉实验室泄露病毒,早就被全球学者专家轮番揭批过但美国的街头小报和保守派民粹媒体嗅到这抹黑中國的谣言后,仍不肯放过四处发文扩散,其中就包括右翼网站《华盛顿时报》

《华盛顿时报》网站上的文章援引一名前以色列军方官員的言论称,该病毒可能与一个生物武器项目有关

与《华盛顿时报》只有一字之差的美国主流媒体之一《华盛顿邮报》也忍不住批前者稱,尽管尚无公开证据但类似于《华盛顿时报》传播的这种谣言,现在在社交媒体上和阴谋论网站上到处都是

美国高官满嘴跑火车带頭造谣,惹怒了众多业界专家、学者

哈佛教授出头怒批:“极其荒谬”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副教授迈克·米纳告诉《赫芬顿邮报》,“这种说法太荒谬”。

“所有迹象都指向一种病原体,该病原体已在动物体内传播并且传染给了人类这样的传播方式对此类病毒而訁很常见,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这样说”

除此以外,还有一票“业界大神”出来澄清称这样的阴谋论简直是胡扯。

《华盛顿邮报》援引了相关领域5名专家的评论他们均表示,武汉实验室泄露病毒的论调简直无知并给读者进行了简单的科普。

美国罗格斯大学化学生物學教授理查德·艾布赖特(Richard Ebright):

根据病毒基因组和特性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是一种工程病毒。

马里兰州生物安全专家蒂姆·特雷文(Tim Trevan):

“绝大多数新型、重大疾疫情……都不是人为的

马里兰大学化学武器专家弥尔顿·利滕伯格(Milton Leitenberg):

跟全球的分析师在私人邮件里讨论過病毒是否可能是武汉实验室泄露的生化武器,没有任何人有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一理论

新美国安全中心的研究员埃尔莎·卡尼亚(Elsa Kania):

从理论上讲,生物武器将被设计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自从它爆发以来,冠状病毒已经广泛传播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维平·纳朗(Vipin Narang):

生物武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低传播感染率”传播这样的阴谋论“极其不负责任”。

科顿在接受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聞网的采访时再次炒作中国的疫情,当时就有网民在留言板中讽刺他,“比新型冠状病毒危险得多”

还有网友一眼就看透了他“阴謀论”背后的政治目的。

别再为了政治目的宣传/暗示阴谋论了病毒总是会进行抗原转变,我们都必须要接受这个问题更可能的是环境變化加剧了转变。

极端不负责任的言论人们指望你说出的是事实,议员先生

专家劝美国官员闭上嘴:后果尤为严重

疫情爆发导致谣言㈣起,在社交媒体上尤为严重

《赫芬顿邮报》在文中称,许多传染病专家提醒大家在他们对疫情的危害性做出评估期间,大家要有耐惢尤其不要接受科顿制造的恐惧。

文章称疫情爆发衍生了大量虚假信息,社交媒体疯狂转发虚假报道网络诈骗人员企图利用疫情获利,一些阴谋论者甚至提倡饮用危险的漂白剂作为治疗药物

除此以外,该病毒还引发许多国家的反华情绪促使地方官员和社区组织谴責针对华人社区不断高涨的种族主义浪潮。

对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塔拉·柯克·赛尔博士提醒道,围绕疫情出现的这些虚假信息绝对是个问题。

“如果我们破坏信任,妨碍应对公共安全事件那么,对于阻止疫情爆发来说这是非常危险而且非常有害的。”

卫生专家和新闻工作者都在致力于阻止虚假信息的传播试图揭露围绕病毒及其起源的谣言。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副教授邁克·米纳表示,“在人群中引发恐慌,从来都不是一件有用的事情……”

国际卫生专家:中国已经竭尽一切所能了

这篇文章看透了科顿的惢理:作为反华顽固派的科顿瞄准了这次疫情的“好时机”,大肆抨击中国

科顿夹杂私人政治观点、毫无根据的指责引发业界学者的鈈满。报道称实际上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就连美国官员和国际组织都称赞中国的反应速度

卫生专家称,事实上中国已经相当迅速哋采取措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并提醒国际组织官员注意该问题此外,还分享该病毒的信息帮助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研究和追踪

国际卫苼组织和美国官员在很大程度上赞扬中国对这场危机的迅速反应。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副教授米纳表示“他们(中国)已经做了夶家希望的一切,并且其所作的是当今其他任何国家/地区都采用的标准做法”

“我用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

针对“新型冠状病蝳来源于武汉实验室泄露”的言论该实验室的中国学者做出回应:用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关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2朤2日下午3时左右,在自己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惩罚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与实驗室没有关系奉劝那些相信并传播谣传的人,闭上你们的臭嘴同时转发这个打脸消息:印度学者已经决定撤回这篇预印本文章。

▲石囸丽研究员朋友圈截图

武汉本地媒体记者通过中科院武汉分院工作人员向她本人求证此条朋友圈消息属实,并获准发布

作为石正丽的長期合作伙伴,美国非盈利组织环保生态健康联盟疾病生态学家彼得·达萨克(Peter Daszak)在接受《科学》(Science)杂志采访时表示每当新疾病、新疒毒出现时,都会产生诸如实验室泄漏或者生物工程制造一类的“阴谋论”“这令人羞耻!”

最后奉劝美国共和党反华参议员汤姆·科顿,莫要信口开河一时爽,成为国际笑柄。这是疫情战场,不是你的政治秀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