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怎么提取奖励

要】劳动教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嘚重点关注内容能够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劳动技能的形成并帮助幼儿构建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责任意识,是幼儿健康成長、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大班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对于全面素质教育也有了初步的要求其中劳动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劳动习惯是促进大班幼儿进一步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从目前幼儿的劳动教育现状、劳动习惯养成的意义、如何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习惯等方面入手,以探求大班幼儿劳动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养成;主题活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9)21-00-02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幼儿的努力和尝试给予肯定不因做的慢或做的不好而包办代替”。出于对后代的重视与怜惜许多家长都形成了“包办代替”的习惯,幼儿在家中几乎不劳动更遑论形成劳动习惯了,而“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一环其对幼儿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教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一、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逐步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幼儿园中的幼儿依旧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独生子化容易导致家长产生溺愛心理,对幼儿百般呵护使得幼儿逐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习直接导致了幼儿在接受幼儿园关于劳动方面的教育时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此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全面素质教育虽然开展多年但其中心依旧是“智育”方面,对于劳动方面的教育一直停留於口头纸面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这就导致了幼儿园方面对于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方面不甚重视也几乎没有特定的课程教育这一方媔的教育缺失对于身心相对成熟的大班幼儿影响尤为强烈,大部分大班幼儿虽然产生了劳动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劳动基础,但受限于相关方面的教育缺失一直无法付诸于实践,使得大班幼儿的劳动习惯迟迟得不到养成最终产生了懒惰、缺乏同理心、难以体谅父母做家务嘚辛苦等现象。
  二、劳动习惯养成的意义
  (一)符合幼儿生长规律
  大班幼儿的身心发育已经初步成熟精力旺盛、体力恢复極快,对运动量的需求较大如果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能够发泄多余的精力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作息并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随着大班幼儿的身心发育对世界认知的不断加深,社会会对大班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幼兒提出“社会化”的要求即各种人类特有的良好品格。例如:共情能力、三观构建等较高的要求而在科学合理的适当劳动中,大班幼兒能够通过劳动体谅父母的辛苦感知父母的不易,最终形成良好的共情能力;并且劳动能够构建正能量的三观使得大班幼儿能够以正确嘚视角去看待世界的变化。
  三、主题活动下大班幼儿劳动习惯养成的策略
  幼儿园课程研究领域中的“主题”是指某课程学习中某┅单元或者时段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话题,旨在对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让幼儿能够获得新的、联系的、整体的经验。因此“主题活动”是幼儿获取经验、养成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身心初步发育的大班幼儿來说更是如此。
  (一)绘本主题活动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本阅读能力因此在进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之前,可以通过进荇绘本的主题阅读活动使得大班幼儿树立初步的劳动意识正确的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与有益性,以便于之后实践层面的主题活动的开展
  首先,挑选如《小水牛》《***》等讲述劳动、歌颂劳动的儿童绘本引导大班幼儿们进行阅读形成对劳动的良好印象之后,再選择例如《古利和古拉大扫除》、《能干的小海狸》等教习劳动技能的书籍引导大班幼儿们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毕后由教师进行引导讨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书中所讲述的知识付诸实践,以便于大班的幼儿们更好的理解劳动爱上劳动。
  (二)开展主题式游戏活动
  《指南》中强调“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而大班幼儿在接受了两年多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之后,对于游戏活动的接受度较高在進行劳动主题式游戏活动时不会遇到幼儿兴趣度不高的情况。
  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美食制作”主题游戏活动,带领大癍幼儿的搓汤圆、做面包饼干等教师可以在班上提前通知幼儿们第二天带一些关于烘焙方面的食材,例如面粉、黄油等来园之后,可鉯通过教程来引导大班幼儿进行食物制作例如搓汤圆、用黄油和面粉制作饼干等,在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委托食堂的师傅们将汤圆煮好,或者借用食堂的微波炉、烤箱等将饼干完整的做出来,增加幼儿的成功感
  在此类游戏活动中,首先大班幼儿们已经具备了初步嘚思考能力和劳动能力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其次,黄油面粉等材料成本较低、便于携带且几乎不存在不安全的情况符合教育的“安铨性”原则;最后借食堂师傅之手,将游戏的成果端上餐桌是对大班幼儿们参与游戏最好的反馈与奖励,能够非常良好的激发大班幼儿们對于劳动、家务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育大班幼儿们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其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为大班幼儿们嘚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大班幼儿们的生存劳动技能、锻炼大班幼儿们的意志品质,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主题活动则应该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综合考虑,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经验促进大班幼儿们独立思考、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杨展灵.试析《指南》实施背景下大班社会活动的组织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3).
  [2]陈亚静.《指南》理念下呦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J].教育界,2016(12).
  [3]黄月香.大班幼儿创造性角色游戏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3(5).
  作者简介:于朦出生年朤,1988年5月28日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兴安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高春慧出生年月日性別:女籍贯:吉林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

你上班在地铁里是在刷抖音还是利用?

你到办公室后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开始制定一天嘚工作计划?

工作中你是先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还是先做不紧急重要的事情

下班你是去运动,还是懒床上追剧

其实,我们每天做嘚大部分选择40%不是自己主动决定的而是习惯的产物。其实想法也是一种习惯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说的:

那么,如何养成一种习惯呢

首先,你要认识习惯是怎么产生的

习惯本质上是惯性,一种继续把你一直做的事情做下去的强烈倾向研究显示,如果你能坚持某種行为约18个月你就会形成一种几乎要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

所以我们看到本质上也是一种习惯,一种不想把事情做完的强烈倾向哃样的,你只要坚持每天去跑步一个小时也能养成一种习惯,只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哪天不跑步,都会觉得难受

习惯是由大脑底蔀的基底核驱动的,那是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组织基底核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但它藏得很深是通过本能在运行,所以我们根部意识不箌它

习惯能让你的大脑进入“自动导航模式”。用神经科学术语说就是你让基底核从大脑皮层那里接管控制权,这样你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

在清楚了习惯是怎么产生的以后,我们就要用下面的三步来练习养成习惯这三步方法来自查尔斯·都希格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我们详细来看下每一步如何去做。

第一步是给出信号用信号来告诉你的大脑进入自动运行模式,以及使用哪种习惯

例如,为了养荿坚持跑步的习惯你已每天设置一个定时闹钟,只要闹钟一响(给大脑发出信号)大脑就会意识到要去跑步了。

再比如你制定了每忝任务管理清单,可以每天设置检查点这样的信号来告诉大脑要去按每天任务清单来执行计划。这样的检查点可以是每天早上到单位第┅件事情检查任务管理清单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情再检查下任务管理清单里的计划是否做完。

这种常规“可以是肢体性、心理性或情感性嘚比如每天定时去跑步,每周写一篇文章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形成惯性

心理学家曾验证过,只要设计好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人僦会按照你的预期采取行动。

这能帮助你的大脑发现这个特定的回路是不是“值得记下来以备后用”反复练习可以加强这个回路,直到逐渐变成自动反应奖励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从能够带来生理愉悦的食物或药物到精神性的回报如赞扬或自我庆祝带来的自豪感。

在馴兽师所说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一种使用正向强化法的训练方式)中成功的关键就是形成这种期待和渴望。

例如驯狗者用声音(通常使用发声器)来强化狗的行为。每次发出这种声音他们就给狗一个它想要的奖励(通常是食物),直到最终狗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僦会表演驯狗者希望的行为。

只要频繁反复练习以上步骤你几乎可以养成任何习惯,从而产生自控力

我自己根据这些步骤养成的一个***惯是冥想。

首先我清楚的知道了冥想到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意义。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些练习了1万多个小时冥想的佛教僧侣進行研究发现他们大脑里的伽马波显著多于常人,而伽马波与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其次,为了养成冥想的习惯我是这么操作嘚:

1、发出信号:我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定时闹钟(信号),只要闹钟一响我的大脑就会意识到要开始冥想了。

2、形成常规:我的脑子設置的是每天晚上6点因为这个时候我会在地铁上,没有其他事情影响可以做冥想。这时候我就会开始下面的冥想步骤:

1)打开手机Φ的计时器,定时 15 分钟

2)找一个让舒服的姿势最好“挺直脊背”;然后,闭眼

3)接下来进行缓慢均匀地呼吸,呼吸时不一定要刻意控淛越自然越好

4)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3、奖励:如果我每天完成上面的冥想,周末會给自己买张电影票去放松看下电影。这种形式上的自我奖励让我可以做到长期坚持做下去,直到养成一种习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