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起(zǎ)——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謝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夲领,压倒对方泛指:加油。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個“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个(go四声)嘛。”
●莫——别 用法:莫来头。意思是没事
●冇(mó)——没有,冇得。例句:你想啷块?我冇得钱。
●瓜——瓜,“傻瓜”的簡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攵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器——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嘚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喃门——怎样、怎么(使用于绵阳等部分地区)“喃闷起的?”意为“怎么回事?”
●洗白老——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嘟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白喽”“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吹壳子——聊天,摆龙门陣.
●啷们,啷块——咋了怎么了?例句:你啷们(啷块)咯
●把能(lén)——全部,所有例句:他们把能都来咯。
●爪子(zuà zǐ)——“做啥子”的连读
●提劲——1.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2.同"扯皮",即"找茬"之意.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雄起、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幺(yāo)——年龄最小的。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幺儿
●幺幺——姑姑(最小的姑姑)
●巴适——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原来在城头没碰到巴适的”
●苕气——红苕(甘薯)气味,转义为“土头土脑乡下人样子”:“说我们身上苕气打不脱、脚杆是弯的!”
●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
●装神——假装出来的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演戏给别人看。
●龙门阵——聊天摆龙门阵就是进行聊天。
●凶——厉害有夲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歪(wāi)——凶形容一个人很凶。如“你好歪哦我惹不起你。”
●猫——(mēr)凶洳:“那个女的好猫哦,两爪爪(zǎozǎo)就把他整成猫脸”那女的好凶,几下就把他抓成了猫脸
●毛——(máo)火了,怒了如:“你莫把他惹毛了,他猫家伙”你别把他整怒了,他很凶的
●闷丕——(mēn pī)口语,常用与长辈对晚辈,笨蛋的意思。
●梭边边——第┅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梭边边=溜走,逃跑躲开。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铲铲——(chuǎnchuǎn),语气詞加深程度。如:“你笑个铲铲”意思是:你笑个屁。有什么好笑的笑什么啊。
●分分儿钟——几分钟很快;通常意为:稍等一丅、马上的意思。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呡(mǐn)——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拐——这里用“拐”字是同音字借用意义完全不同。错了“拐了,拐了”是“错了错了”“不会拐的”是“不会错”。
●格、嘎——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格是?”(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没有)
●切(qiè)——去例如:“我们一起切。”
●哈(hǎ)——“傻”的四川发音,如:“傻儿师长”,四川人念“哈儿师长”;“哈绰绰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