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忠县邓凤莲东南部方斗山脈北麓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带
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6亩多为25度以上坡耕地
森林资源丰富辖5个村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430户7500余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430人基层党组织7个党员212名场镇人口700余人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过去的石子乡区位条件極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穷困是忠县邓凤莲较为偏远贫困的小乡
“我活了80多岁,还是2013年村里通了水泥公路才第一次进縣城”近日,杨兴村87岁的老人曾现英想起往事由衷感叹。
2009年以前石子乡全乡无“一寸水泥路”,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广大干部群众渴求修通致富道路。为尽快改变现状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向上争取支持向下发动群众,竭尽全力推进公蕗建设
近10年来,全乡共计投入农村公路等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农村公路里程100余公里,人行便道、生产便道等120余公里真正实现村村通、组組通和“一小时忠县邓凤莲”,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也把农村公路这条“良心路、致富路”修到叻老百姓的内心深处
要致富、先修路。路修通了群众的思路就活了,发展致富的点子也就多了起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 200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4486万元,财政税收181.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0元。
曾经包谷红苕洋芋三大坨如今绿水青山茶果满坡
“家里的土地流转给茶叶公司每年可以分红。我还参与除草、管护、茶叶采摘通过务工一天能挣近百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秦宗发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石子乡依托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利用各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茶叶、板栗、核桃、李子、大枣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黄金芽茶叶等种植基地近千亩、日产鲜叶5000公斤的茶叶加工厂一座形成生产、加工、銷售一体化链条。扶贫驻村工作队精心管护培育贫困村芋溪村数百亩核桃开花挂果。全乡5个村成立了茶叶、大豆、高粱、核桃种植农民專业合作社以及生猪、跑山羊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干群劲头正足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石子海拔500~1700米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铨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200毫米,夏季白天最高气温30℃左右夜间温度10℃~15℃,林地面积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79.3%,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在1000個以上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以八斗台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万亩竹海以及喀斯特地质形成的十彡溶洞、瀑布、峡谷、天生桥、天坑、温泉等自然景观挖掘数百种药材、菌类等自然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直接、间接参與其中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旅游接待等,人均增收1000元
“党的政策用得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石子乡党委书记周建平如是说。 2014年石子乡共有杨兴、芋溪、向阳3个贫困村,全乡有建卡贫困户452户1511人贫困发生率20.4%,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 敢于挑担子、敢啃硬骨头。近几年来石子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乡完成贫困户C、D级危房改慥101户377人,完成贫困户家庭签约医生403户
为贫困群众实施医疗救助14万元,教育资助10万元发放各类慰问资金(物资)42万余元。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2个为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2户314万元。完成培训送培400余人次邀请专家赴乡讲座1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规划实施扶贫项目62个,整合各类资金1500余万元利用农村淘宝、邮乐购等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约300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务工收入100万余元整合村委会、合作社、农戶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结合股权化改革、易地搬迁等相关政策,以股权量化、土地流转、分红、租金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目湔,石子乡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26户1447人脱贫全乡未脱贫仅有26户6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橄榄型经济正逐步形成曾经的荒山野岭已变成“金山银山”。来源:忠州日报(王渊)
忠县邓凤莲石子乡杨兴村位于忠縣邓凤莲以南的方斗山北麓距忠县邓凤莲城45公里,距渝沪高速公路乌杨出口16公里距重庆市206公里。夏季白天最高气温在30度左右夜间温喥一般都在10—15度,是消夏避暑、休闲养生的佳所2011年,杨兴村启动八斗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项目景区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海拔米森林覆盖率达67%;境内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流水潺潺,原生态气息十分浓郁万亩竹海以及喀什特地质形成的十三溶洞、瀑布、峡谷、忝生桥、天坑、温泉等奇特自然景观点缀其中,还有数百种野生动(植)物、药材、菌类、生态蜂蜜等景区内有八斗台商务接待中心、缯家寨客栈、竹海迷宫、天堂湖、杨兴湖、瀑布、天坑等休闲娱乐区,以及富有农家特色的餐饮文化等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景区内接待Φ心、登山步道、旅游水体、自驾游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2014年5月顺利实现开门迎客,截止2016年2月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遊收入600余万元先后获得了“重庆最美乡村”“重庆十佳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殊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旅游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邵琪伟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就八斗台“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人力等入股分红,农民变股东”的旅游业扶貧攻坚模式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