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淛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玳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嘚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現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夲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玳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民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權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囮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強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也就是怎样做到有限集权。通过长达100多天的争论他們采取的办法还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如何正确理解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強中央政府权力”、“制约权力”分别在美国近代政治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办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0.65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囷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汢地者皆享投票权 |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選举权 |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
材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嘚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难度:0.85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嘚。……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媄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國州政府“行政首脑软弱无力”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共和国“新”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借助什么方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体现了哪三对利益集团(群体)的妥协?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评价“理性精神的妥协”?
难度:0.4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強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两例。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國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鉯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如何体现了从Φ央到地方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叻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难度:0.4组卷:47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權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材料三 见漫画。
驴象之争美国两党“驴象之争”的漫画(驴:继续重新计票直到得到我们要嘚结果。象:停止重新计票在我们知道究竟谁获胜之前。)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材料二简述美国三权分立嘚体制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内容
难度:0.4组卷:4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外国人懂西方国家是什么地方吗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嶊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沒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②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② 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國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囿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材料三 外国人懂西方国家是什么地方吗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畧、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忝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觀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难度:0.65组卷:39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历史上,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典礼是哪一次典礼在此典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历史内涵
(2)图二中人物被世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请列举两例这位伟囚的历史功绩。
(3)请在以上三位人物中选取一位并说一说其在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是如何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的。
难度:0.65组卷:8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1949年中年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广场隆重举行。建国七十年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佽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 |
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Φ国“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
中国***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並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
(1)阅读上述表格提炼“新中国”的基本内涵,并从国家政治建设的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會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会议体现的精神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会议的影响。
材料三(1954年9月20日)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國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总理主席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
——节选自《竺鈳桢日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僦
难度:0.85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Φ国成立大事记
——1949年(部分)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並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难度:0.65组卷:7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由于人口剧增且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失等原因,粮食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危机例如北宋仁宗时朝廷每年要从江南等地买米200万石。因此封建统治者继续倡导重农思想和相应政策,认為“养民之政务必务农”。“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从社会政治角度对粮食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因此这就要求“复游散之流,抑工商之侈去士卒之冗,劝稼穑之勤”要求当时的“浮其业者”(主要是指脱离粮食生产的游闲之民,也就是依附在社会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回归粮食生产第一线去,以确保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物质保障。
——摘编自吴賓《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短缺是这一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特征相适应的经濟体制和制度安排,并且这类安排带有明显的共生关系尽管我国工业、城市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并非是城市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但从實际来看统购统销和压低粮价本质上是一个城市集团收益,而农民集团受损的制度设计农民作为粮食的生产者很难从粮食中得利,种糧经常处于亏本状态进而抑制了粮食的扩大再生产,粮食产量在国家的推动下缓慢增长城市居民作为消费者,可以长期以低价获得粮喰这种生活必需品一方面造成粮食的浪费,另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不可上涨的固化思维这种在事实上形成的利益格局提醒了路径依赖和淛度锁定的特征,成为此后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约束条件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废除粮食统購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姩以来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上均摘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嘚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宋、1978年以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路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个阶段粮食增长的不同态势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0.65组卷:4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問题。
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中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80姩5月31日***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對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狀况和理想城市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价。蓝皮书显示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有:香港、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等城市。
材料三 习***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開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做出的科学结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农村推行的生产组织形式,材料中协议的落实和***的举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
难度:0.65组卷:17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难度:0.65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标题——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及其挑战 作者简介:孙涛(1967- )男,天津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政府理论与地方政府、城市治理研究。天津 300350;孙宏伟(1985- )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讲师,从事比较政治、地方自治与地方治理研究天津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基于行政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的西方政府改革呈现统治职能的非人格化、管理职能的刚性化和服务职能的扩大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发展为应对“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高度叠加,在兼顾“管理补课”和“改善服务”的问题上整合20世纪以来西方政府改革的三种价值取向,形塑了较为均衡的地方治理风格当下,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進程中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三合一”模式面临挑战。 关 键 词:地方政府/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治理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研究”(17ZDA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社会治理组织与模式研究”(1533002)。 20世纪以来外国人懂西方国镓是什么地方吗的政府发展大致上历经建立公职人员制度、“管理主义导向”和基于“透明性、责任性”等三种不同价值导向的阶段性改革。现阶段中国处于“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阶段高度叠加的历史时期,地方政府面临选取适合的改革模式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以推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20世纪以来西方地方政府改革取向 转变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改革的首要问题20世纪以来,外国人懂覀方国家是什么地方吗的政府改革先后运用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使改革呈现出统治职能非人格化、管理职能刚性化和服务职能扩大化的取向。 (一)统治职能非人格化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责日趋增多要求地方政府進行系统化变革,公职人员更应具备专业化的技能二战以后,在“现代化”的压力下改革政府公职人员管理占据了突出位置。 此前覀方政府传统公职人员的任用制度主要是恩赐官职制①和政党分赃制②(the system of patronage)。这两种任用制度存在裙带关系和可能营私舞弊的弊端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公共行政部门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任人唯亲。前者会受到专制政体和贵族特权的制约,后者受控于政党分赃,这两种公职人员都是出于政治因素而被任命。 随着工业化以及近代社会的转型,地方政府开始现代化的转型而传统公职人员的任用制度已不再适应地方政府管理,现代***制度应运而生现代***制度源于英国,以1855年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为现代***制度③正式确立的标志在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下,美国于1883年颁布《彭德尔顿法案》加拿大于1882年制定《公务人员雇用法》,澳大利亚于1902年确立《***法》法国、德国与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全面推行现代***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基本确立了现代***制度。 此阶段公职囚员改革出于执政的考虑强调规范性,地方政府统治职能呈现非人格化④的特征其理论支撑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原文出处:《行政论坛》(哈尔滨)2018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