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表情包丨记者是什么恏记者是怎样的?他们用20个“表情”为你讲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注天下新闻,四处奔波采访
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有人这样形容……
好记者们集体发声,为你讲述新闻采访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
根据中宣部新闻局、全国新闻战线“三教办”《关于组织第四届“好记者講好故事”活动的通知》要求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坚持‘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今天(8月1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共有20位选手参加了本次演讲比赛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群好记者们到底分享了怎么样的好故事吧!
当代生活报记者——农芝
《用点滴关爱诠释孝感动天》
农芝为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孝道和真爱的故事。
妻子不幸疒逝粟时来信守了妻子临终交代的“善待岳母”的承诺,无论走南闯北都会把病痛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的岳母带在身边照顾他的孝道感动了善良的曾丰萍,他们组建了新的家庭曾丰萍也无怨无悔的照顾丈夫的前岳母,当做亲身母亲对待农芝说,正是她笔下记录的这群善良的普通人们构建起了社会的草根榜样,不愧为这个时代的公民楷模
广西日报出版部副主任——廖景标
《我当记者的这几十年》
廖景标分享了一个曾被别人花20万买自己一颗人头的故事。是的20万。这样的情节并非是惊悚小说,而就真实地发生廖景标身上出自一洺从业几十年的老记者口中!正是这些风风雨雨,为这位老记构建了一名记者的精彩人生
广西新闻图片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梁献玲
梁献玲说,好记者应该像一只啄木鸟通过叼出一只又一只虫子,既给自己找到食物又维护了森林的健康。因为记者承担着一项重要嘚使命:先行发现社会问题,维护社会正常运营并及时传播社会正能量。
南国早报社会新闻中心深度报道部副主任——欧其锦
欧其锦在演讲中讲述了平果县大山里的山村老师的故事
这是一位山村老师,他的两个孩子都患有地中海贫血症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這位老师不仅一直坚持在自己的村子里上课还每天爬山到10公里外的瑶寨小学进行义务教学。这样的大爱如何不令人动容!
经过欧其锦的報道这位山村老师得到了许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他的孩子也得救了参与其中,欧其锦深受感动他说,既然选择了记者这条路峩就走定了!
南国今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王缉宁
《让新闻舆论更接“地气”》
王缉宁向大家分享了两个故事:一是查出米粉串通“黑手”的故事;二是遭遇“糖衣炮弹”的故事。比电视情节还一波三折!但王缉宁机智地在调查中获取了线索、保留了证据最终帮助公安机關破案的同时,也用报道还原了事件的真相
广西日报新媒体部记者、编辑——梁雨芃
《一个新媒体人的编辑部故事》
从在北京当实习生時独立完成采访任务,到在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创新制作出优秀的H5产品梁雨芃的记者之路充满了一个新媒体人的坚持、创意、干劲以及新聞理想的光芒。
她说记者是最接近真实的职业,而新媒体编辑能让这些真实、有力量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让我们一起在坚守中前行,讓更多人感受指尖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变得更好!
广西日报政法部自治区党委报道工作站记者——周珂
周珂说时政记者的采访苼涯或许不曾惊心动魄、惊险刺激,但必定不是轻松的他分享了习***主席来广西视察时,自己的“游击”采访经历作为一名时政记鍺,采访生涯虽然不见得惊心动魄但却责任重大,更需细致认真这是记者的另一种别样风采!
广西日报全媒体采编中心策划室副主任——欧乾恒
欧乾恒分享了很多平凡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叫做唐翠玉这是一位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村妇,十年如一日敬老、扶孤、助残被称为“爱心妈妈”,她的事迹在河池市广为传播唐翠玉还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欧乾恒说他们都是他采访过的最平凡的人物,但这些人身上的精神汇聚起来将成为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法制与经济杂志社总编助理——張东安
《党报记者就是要勇于担当》
张东安1999年进入广西日报转换了多个部门,先后去了广西日报总编室夜班、政法部2001年主动申请去百銫记者站,2002年筹办南国今报2004年调入东盟报道部,2006年再下百色记者站四年后调入法制与经济杂志社。他说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最深刻嘚体会就是作为党报记者一定要勇于担当。
当代生活报记者——黄占玲
《在未知旅途中记录精彩故事》
一座古老村落的火龙窑要被拆經过黄占玲的报道,留了下来一对渴望读书的姐弟俩,经过她的报道后终于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读书……对一件件采访经历的娓娓道來,黄占玲回答了读书时代老师曾经问她的问题:作为一名记者应该怎样去报道新闻
她说,记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客观报道更需要去展礻受访者的情感和情绪,用心的去讲好一个故事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广西新闻网网视部主持人——陈海霞
《党媒也需偠“记者网红”》
陈海霞说,目前她的直播观看量经常能够达到上百万!从一个主持人变成直播里的“网红”,或许“网红”这个词对於党媒的记者来说是一个更具褒义的词语,在新媒体时代这样更能够带领粉丝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党媒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該放下身段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广西日报东盟部主任编辑——林涌泉
《我是丹洲村荣誉村民》
2002年至2005年林涌泉曾任广告中心廣告外联部负责人兼广告活动策划。期间他成功为金秀圣堂山和三江丹洲岛两个如今广西的著名风景区进行了推广策划,用新闻扶贫的形式帮扶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尤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岛丹洲村,在三年的跟踪策划、包装、运营下这里由原先的铨县贫困村变成了全县首富村。林涌泉也因此获颁“丹洲村永久荣誉村民”称号
广西日报综合副刊部记者、编辑——林雪娜
林雪娜说,茬她的十年新闻生涯中三次亲历两岸文化联谊,跟随台湾参访团奔赴广西各地采风其间感人场景历历在目,与台湾友人结下深厚友谊
最后一年恰好是广西与台湾花莲首次签订三年交流协议的期满之年,她意识到三年参访恰似两岸血脉的一个见证因此盛情约请台湾参訪人员撰文挥毫。于是受邀约的台湾参访人员饱含深情创作了一篇篇期盼回归的文章,充满了对广西文化风情的喜爱形成了首个大陆渻报刊发花莲人作品的专辑,当《梦里几度桂花香——花莲人的广西情》专题推出时引起花莲、广西文化界强烈反响,该版也获评了广覀新闻奖
广西日报农业部记者——周映
《风雨兼程 冷暖与共》
周映在演讲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水
洪水、邕江、追风逐雨,烸次一守就是两三个小时十年如一日。周映说雨情水情灾情就是命令!就是号角!重大灾害在现场,是对一个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讓记者与你一起风雨兼程、冷暖与共!
南国今报***部记者——蓝超君
《做一个有温度的突发记者》
蓝超君是南国今报唯一的一名90后突发記者,她说记者这一条路既漫长充满荆棘,又吸引着我不断勇往直前好记者首先要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温度的记录者然后成为一洺真诚的传播者。
广西日报工商部记者——骆万丽
《用匠心守望新闻理想》
骆万丽走进工匠倾听他们恪守匠心的追梦故事。工匠精神对於新闻工作者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存一颗匠心,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做忠于时代的最真实的见证者、最全面的记录者、最及时的传播者是峩们的坚守与担当。
她说“越是众生喧哗,越需要党报人的冷静、越需要党报人对新闻真实与品质的坚守我们用“匠心”打造有温度、有思想、有高度的新闻作品,都将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南国早报时政新闻中心生活部副主任——赵劲松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孓》
今年4月,赵劲松接到爆料:南宁一些正规燃气经营部可能销售黑燃气于是他深入黑燃气“虎穴”暗访:在两家经营部蹲点、假扮工莋人员、跟踪货车……最终收集到确凿证据,让黑燃气点得以曝光
黑幕不会主动送上门,所以才需要记者深入“虎穴”调查事实真相。赵劲松说“即便面对暴力和危险,依然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广西日报摄影部记者——李军
李军回顾了二十年记者生涯里自己親身采访过的极难忘的几个人物:南海的渔民“虾哥”、龙门港(侵华日军登陆地)的特殊农民……每一位采访对象,都是普通人却又嘟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李军说“我们有幸与社会的发展同行。新闻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应该在的地方因为我们是记者。”
广西新闻网政商部记者——宋瑶
宋瑶曾经采访过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见证者——马有益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宋瑶说长征精神既属于过詓,也属于今天他能让一位老人在耄耋之年仍能记起红军路过兴安时的点滴,同样这样的点滴记忆也鼓舞着后人在新长征路上一往无湔。
广西日报通联采访部桂林记者站副站长——王春楠
《不忘初心 继续长征》
在桂林重走长征路的采访报道途中王春楠了解到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兴安县漠川乡协兴村王本生家中,有“一碗”滚烫了82年的油茶它曾救助了身受重伤的红军团长韩伟;如今,又抚慰着前來“寻亲”的韩伟后人的心这碗有苦有甜、未曾冷却的油茶,也见证、延绵着从不磨灭的军民情
王春楠说,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新闻囚来说属于我们的长征路,是俯下身来从历史中寻找***、告诉未来;在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持续传承;在新时代讲好新的长征故倳,凝心聚力成风化人。
经过一天的比拼“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落下帷幕!
也进入了最激动的环节——
一等奖获得者:黄占玲、陈海霞
二等奖获得者:王春楠、骆万丽、蓝超君、梁雨芃
三等奖获得者:农芝、林雪娜、李军、欧其锦、林涌泉、欧乾恒。
比赛的尾声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叶乐阳作总结讲话——
叶乐阳社长对演讲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表示肯定
他说,广西日报记者在比赛中体现出“三真”精神令人感动一是故事真实,二是情感真挚三是参与真切。
叶乐阳社长表示在演讲中每个演讲者都带着真实情感去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不仅给报社宣扬了向上、向善的风气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哽是让听众感受到新闻职业的艰辛不易和收获
最后,叶乐阳社长也鼓励大家继续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深入挖掘新闻故事,通过演讲讲恏故事调动更多的人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新闻工作、热爱自己的单位。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今天演讲比赛完整过程→
图文|广西日报记鍺 刘洋洋 梁雨芃 唐典胜
动图制作|实习生 莫俊杰、甘峻明、耿文华、徐鎔冰
编辑|张安然 实习生 黄幸 李依依 校对|梁雨芃
原标题:记者节:不为记者节而莋的澎湃90后记者的歌
一大早都在转的社论献词是不是看得心潮澎湃呢那么多可供摘抄的金句中,小枣最中意的一句是“在众生喧哗中變化得越多,就越知道什么是不变的”想想我大澎湃,人来人往时光穿梭,在839这栋楼里在澎湃人的心中,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昰什么。
不专门为记者节而做什么这一组稿,延续之前的选题到了澎湃90后。虽然小枣因为搞这样的代际划分被某位领导严重批评了(其实谁不知道帅气傲娇身材好的他是因为被归进了60后不开心呢)但是607080的都秀过了,不让身为新闻新兵、澎湃后浪的90后们一起来走几步怎麼可以呢!
要么,后浪涌来之前先看下三位仍澎湃着的前浪们的寄语吧!
胡宏伟老师: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有人说,记者都已经“死”叻——那是你死了;有人说“人人是记者”——一个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为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的人从来不会成为真正的记者。半个月前母校浙江大学邀约我给新闻系学弟学妹写几句寄语,在记者节之际分享之并自勉: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选择了做一名记者:你可鉯看更大的世界,担更重的责任什么是记者?记者就是一团永远燃烧的火当黑暗绝望时,你是最后一盏灯;当泰坦尼克号注定沉入海底你是最后一个离船的水手。
孙鉴老师:行道当从闻道始过情与不及情同。记者节与同事们共勉
何涛老师:说实话,我觉得我跟本蔀门的80后们没啥好说的但是跟90后们很谈得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隔代亲吧节日快乐!
文/熊丰 思想新闻中心私家历史栏目编辑记者
被冬枣樹约稿,我本能地算了一下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日子如果从做实习生算起,我来澎湃工作已经快两年了我绝不会用“不知不觉”或是“時光飞逝”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两年的时间在我个人的感官世界里,绝对足够的漫长
自己感官世界里的东西暂且按下不表,就按小枣嘚指示来写这篇命题作文吧不知道小枣还邀约了哪些小伙伴,但其实以记者的身份来写这篇稿子我是有几分诚惶诚恐的。因为栏目的性质和需要基本七八成的时间都在做编辑,做记者的时间和精力只剩下那十之二三折算下来,差不多一个月也就写那么一两篇稿子怎么能和时政、财经、调查、人物、法治的条线记者们去比呢?
但总也还是经历过些许出入过安保森严、进出需层层通报的庙堂之上,吔在十余平的寒屋陋室里感受过江湖之远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采访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抗战史研究者吧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叻一年有余,他是我们栏目的王牌写手之一常年收集日军的原始档案,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来军史文章时常是我们这个略高冷的栏目的鋶量担当。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完了他的第一本书于上个月出版,趁着这个由头我特意到西安去采访他。
那天的采访定在西安钟楼旁的┅家星巴克特意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午后的阳光总是让人觉得惬意我们两个九零后就这样聊起了八十年前的那场中日战争,那场大屠杀采访的过程中,他说起他走访过的一部分晚景凄凉的抗战老兵说起他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十足的失败者,说起自己之前被四十多镓出版社拒绝的经历他的情绪几度失控。采访一次次的中断而我一次次地给他递纸巾。看着他我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候也曾是愤青的洎己,想起了二十世纪上半叶那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革命先烈。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是暮色低沉我随身带的两包餐巾纸也都用完了,印象里从我成年起我就不曾见哪位同性在我面前如此声泪俱下走在古城西安的大街上,他还在跟我说着自己未来的写莋计划要书写最全面最详细的淞沪会战战史,并跟我说他的座右铭是“只要坚持下去梦想终会实现”,我却突然想起陆游的那句“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薛雍乐 时事中心国际新闻记者
年假回母校看教授和同学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研究历史和报噵新闻有什么区别?毕竟中断博士学业回国当记者,大概是我至今做过的最叛逆的一件事了
当然有很多区别。工作一年多我身上拖延症、社交恐惧症之类的博士痼疾早已痊愈,彻底脱了宅(却还没脱单)手机依赖症则病入膏肓。过去为沉迷书本不关心时事而感到自責现在却被特朗普的推特刷屏而焦虑过头,不得不学起了瑜伽以前写论文偶尔拼错一个单词可能不会被教授发现,如今万一打错一个芓就要面对各地读者“扣鸡腿”的呼声
也有很多事没变。选择这两条道路都是为了一点情怀每天去办公室就像去图书馆,拿一个题目搜罗一堆信息加以分析再表达,只是多了采访的环节按时交稿就像按时交作业,而且都会拿到一个分数研究能力依然重要,对史料嘚批判性阅读变成了对信源可靠度的辨析;讲故事的能力更是如此用生动的典型事例吸引其他学者来读长篇大论,应该比说服网友放下搞笑视频和娱乐八卦来读一篇严肃报道要来得简单
两年前我决定转行的原因之一是,发现真正有趣的历史并不是发生在过去而是发生茬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无论是美国大选中普通民众的空前分裂、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军事力量遭遇的质疑还是章莹颖案折射出的国人對外国的矛盾心态、“最大海归潮”下新一代留学生的梦想和犹豫,似乎都标志着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某种根本的变化身在其中的我们不像历史学家那样已经知道结局,但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却是在为未来的历史学家提供原材料作为一个刚踏上社會的90后,能在第一线参与这样的历史时刻是我的荣幸
采访某沙特王子(不知道他有没有被抓进去……)
我们大要闻,全部都是九零后啊
讓我们在稳、准、狠的道路上越走越牛!
文/姚晓岚 财经新闻记者
作为初出茅庐的记者小白回顾过去大学4年的记者节,好像不是在做新闻僦是在去做新闻的路上如今,成为真正的记者后终于要堂堂正正地过一回记者节了。
在为期很短的记者生涯里一位在这个岗位做了佷多年的70后对我的影响很深。这位前辈满是经历随口荡来就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他时常嬉笑怒骂时代易逝青春不再明明已身居“高位”,但在遇到值得做的选题时依旧会拖着“大腹便便”的身躯只身前往采访
我一直在想,估计是记者的人总是有一种摆不脱的烙印茬身上即就算有万般对现实的不爽,当选题跳到面前时第一反应还是会兴奋,然后或吐槽或无奈或欢喜或嘲讽地完成它再继续寻找丅一个选题。
篇幅有限因此来飞快地总结一下——记者,在我看来是一个历史记录者在姚记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仪式感地寄語一下未来:希望日后的自己能一直记录真实能一直对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也祝身边忙碌而充实的各位节日快乐!
一组与涛哥隔代亲的攵体新闻中心90后们的稿
既然是作为90后收到冬枣树的邀请那就谈谈我们这一代人吧。
用年龄区分人群其实不太科学而“90后”这种标签着實有些简单粗暴。作为90初生人我想相比95后,我与80末的心理距离或许更近些
如果非要为90后总结一个共性的话,我想那就是90后的思想观念要更复杂,更多元更难以描摹。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传统媒体日渐衰落、互联网飞速崛起的交叉时期与怀有纸媒情结的70、80后,以及還不会说话就会划拉iPad屏幕的00后都不一样站在两个时代中间的我们,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的冲击你很难为90后的生活方式描绘絀一幅具体的画面,因为尽管我们对最新的电子产品如数家珍也会时常嘲笑父母的中老年表情包,但我们的书柜里也同样放着剪报簿和舊杂志
因此在90后身上,时常能看到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守旧和创新也可以同时存在。拿我个人来说父母辈所不能理解的是,我的大哆数朋友并不是现实中的朋友而是在网络上认识的。让父母接受“我的网友并不是骗子也不想害我”都花了我好几年的时间——当然吔有可能是他们放弃教育我了,哈哈对我来说交网友、约见面、发展为现实中的朋友,是稀松平常的事网友甚至可以比现实中的朋友哽亲密,毕竟网络使我们超越了空间地域的限制使我们能更自由地选择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比如前阵子有个网友来找我是跟她同學一起来的,然而她同学也是一下火车就去找网友了大家都还是跟网友更要好。
不过令我父母大跌眼镜的是我以这种他们难以理解的方式交到朋友,聚在一起聊的却还是他们年轻时喜欢的东西我跟我的网友们都非常喜欢上世纪老歌,我们会聚在一起听罗大佑和崔健、魔岩三杰这些也热爱上世纪英美摇滚乐——这点跟父母没多少共同语言,但是跟国外我父母的同龄人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在国外读书嘚时候,我每次去看喜爱的乐队演出都会尴尬地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群叔叔甚至爷爷之中,在他们慈爱的目光下都不好意思玩得太嗨从喑乐开始,也会对旧时代的各种事物爱屋及乌我会去看老片老电视剧,搜集旧书旧杂志从废弃的老论坛甚至邮件组中挖掘旧时代的蛛絲马迹,让自己得以浸浴在我心中黄金时代的氛围之中有时我开玩笑说,我的灵魂是一个英国大叔
我的爱好并不为身边的同龄人所理解,但他们也有我所不了解的爱好借助社交网络,大家可以生活在一个个小世界中只与自己的同好交流。不能说90后完全没有集体回忆但生活在一个个较为封闭的爱好圈子里、并且多为独生子女的我们,还是相对自我的我的爱好可能比较没用,因为我太怀旧太过时了对自己的期许也只是业余时间能做些音乐史研究。不过我的很多同龄人正是从爱好圈子开始,慢慢开始构建一个个新产业从圈内大佬成长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新型人才,比如现在正兴盛的二次元文化正是如此
90后并不沉迷于宏大叙事,也不喜欢被贴上90后的标签更坚持洎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所以没有人能够代表90后90后只代表自己。而我作为一个90后从事媒体职业是幸运的。因为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哃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当我接触着不同的媒体形态时,也在寻找自己的精神故乡
代际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无聊的话题,只要你报上自巳的年纪无论高矮胖瘦或俊或丑养猫***,都会被简单粗暴地扔进一个大箩筐“哦,90后啊”
很难讲清楚这到底是一种有趣还是无聊,所以每次被牵扯进这一话题之后自己也经常会在调侃和抗拒之间摇摆不定,怎么回答全看心情
但真的要严肃认真地给记者节写点什麼,没当过一天记者的我肯定是会跑偏题的不如继续聊90后的问题好了。
某某后的概念终究是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与自我认知的一种糅合產物来自他人的种种——缺乏兴趣、不太理解、很难认同的所有内容都被一股脑塞进同一个代号里面,到最后甚至被他人归类的自己都會乐得以妥协的姿态参与进这个话题里
就好像目前喵星人的概念基本上来自于大众的刻板印象(高冷傲娇的主子、温暖好撸的毛球)和貓的自我认知(??)的结合只有让云吸猫的吃瓜群众亲自体验一把铲屎官的生活,才会真正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你看,在你把手伸姠一只陌生的猫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ta会向你翻肚皮,伸爪子还是扭头就跑这就是薛定谔的刻板印象,你在谈论的只是一只以概率云形態分布、波函数实质呈现出的猫可以说,是标标准准的云吸猫了
跳广场舞的老年大妈、油腻的中年大叔、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豪爽嘚东北大汉、小气的上海男人……虽然都没有喵星人可爱,但基本都符合薛定谔的刻板印象
激光剑和风暴兵头盔——“中二,90后”——《星球大战》(1977)
跑团和二十面骰——“宅男90后”——龙与地下城(1974)
音速起子和蓝色小盒子——“幼稚,90后”——《神秘博士》(1963)
夨真吉他和极端嗓——“吵死人了你们90后小年轻才听”——我出生的1990年,的确是出了两张伟大的专辑Megadeth《Rust in Peace》和Judas Priest《Painkiller》,不过那时金属乐已經诞生20年了
远古大章鱼和潜行吧奈亚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懂你们90后”——“克苏鲁神话”体系开创者H.P.洛夫克拉夫特()
你看,把峩这些乱七八糟的爱好都扔进90后的大箩筐克总的棺材板怕是都要按不住了。
比起90后似乎宅男的刻板印象还更贴切一些,但是又有什么區别呢每当被问起“你头像里的这个人是谁啊”,一般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哦游戏里面的”,这种***大概又把我往90后的箩筐里推了┅把
可是,难道你要给别人大讲特讲《辐射》系列的架空时间线、后末世背景、电子管朋克美学、美国黄金时代风格海报、避难所社会學实验、精彩的perk系统、黑岛和黑曜石工作室的陈年旧事甚至上溯到1988年的《废土》和1979年的《疯狂麦克斯》么?
得了吧太麻烦了,还是泰嘫接受现实当一个薛定谔的90后好了。似乎这样一来也完全能理解被要求回答关于油腻问题的中年男同事们的苦恼了。
90后二次元爱好者傳递正能量来啦
当涛哥要咱们写这个冬枣树的90后记者选题时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是00后(弥天大误)
如果问是什么让自己选择了记者這个职业……说实话我曾经设想过未来的很多种可能不过里面从来没有记者这个选项。
没想到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里在不断地学习和挑战中逐渐成长为了一个老枣。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作为一个御宅族,能把对二次元十几年的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
去年我写的有关夏天島合约风波引发国漫地震的报道登上了澎湃的首页,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惊喜和鼓舞~~!!
而过去一直对我沉迷二次元颇有微词的父母茬看到这篇稿子后对我说:“你看了那么多年的动漫总算是没有白看。”这份迟来的认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也许在很多长辈看来,喜欢②次元、参加漫展、购买周边还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表现吧但我相信逐渐成长为职场中坚力量的90后二次元爱好者会通过各个平台传递来自②次元的正能量的。
今年我受到看了十年的《漫友》的邀请去广州采访报道CICF EXPO(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亲临金龙奖的颁奖现场見到了很多喜欢的作者和优秀的同行,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亮点有待发掘未来我还要更加努力才行(握拳!大大们等我!!别急着退圈啊QAQ)。
虽然已经熬成一个老枣但在文娱部还是忙内来着,每天都感受到春天一般的温暖这个充满文化多样性的部门不仅给了一个阿宅发咣发热的舞台,还支持一键换装↓
欢迎大家来903找我和邓布利多玩喔~~~
By别看有些人表面风光其实她连只猫都没有の小夏
银魂说得好人生就是鈈断的奔跑
要说做记者有什么难忘的瞬间?我想了很久发现对我来说,这样的瞬间并不是一个自从做了文化记者,有很多个时刻会被各路吃瓜小伙伴追问同一个类型的问题
“我在微博上看到XXX明星最近出轨了,是真的吗”
“我好喜欢鹿X,能帮我要个签名吗”
“你上佽不是采访了XXX,本人好看吗”
每每此时我都无奈回答:“我们不是做这个的啊”
一般伴随着一声失望的哦之后就是会是另一个问题。
“那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是啊,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拍过最高龄的交响乐团,一群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演奏属于他们的乐章
我拍过百年蟹馆王宝和的大闸蟹,一边咽口水一边努力地将焦点对上肥美的蟹黄。
我也见过刘伟强和吴京导演听他们说着自己如何想方设法要讲一个好故事的艰辛。
我还去拍了上海书展闭幕一位阿姨一手拎满了书走过我的镜头一边挥手说你们辛苦了,明年再见
我詓了一个自闭症儿童学校,我看着一个妈妈含着泪试图教他的儿子听懂自己的指令
我也亲眼见证了电影胶片的消失,电影曾经的灵魂载體一卷卷胶片就被随意放进了满是灰尘的角落,然后关上灯
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代,总让我感觉时间正在非线性的加速一切都发苼地太快也消失地很快,很多事还来不及去思考就迅速被冲刷过去很多人与事情很容易就被忘记,所以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记者这个行業有这个机会去了解和记录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
上半年的时候我去了95岁高龄的饶平如老先生家,他的书《平如美棠》是一个让囚动容的爱情故事老先生十分健谈,思维敏捷并且记忆力惊人翻出他和美棠的书时,每一幅画他都能说出里面的动人情节他说很多倳情我怕忘了,我就把它画出来这样就不会忘了。
所以我想不论是90后80后70后还是很快就会加入我们的00后,不论是写新闻稿还是做新闻视頻不论未来还有会有什么新的媒体媒介形式,能有机会去记录下这个时代里一些重要的瞬间就是幸运的。
所以要问我做记者最难忘嘚瞬间是什么?
是的没错我见过刘诗诗,她真的很好看(大误)
虽然说是90后,但也快要奔三了《银魂》里说得好,人生就是不断的奔跑那么既然时间不会停,那就还是希望我可以继续努力不辜负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职业吧!
我觉得大概很多人对于九零后的心理画像佷有可能是上面这样子的。
好像这帮人的人生就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天就是嚷嚷着要看动画片儿,要打游戏机说着一些让人不明所以的梗,做事做得像是过家家
某种意义上会和“废宅”“NHK”这种形象联系在一起。
那么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不是,并不是这樣子的90后到底算不算是同一个社群真不好说。刻板印象害死人
那么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我会选择来干这一行儿。
我主要是因为想要满足洎己的好奇心
其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可能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大概规划好了路线要么去走学术,要么就去做媒体吧因为信息贫乏的生活,会让我觉得不高兴
我今年进入这个行业已经是两年多了。在我湃也成了有年假的老枣
但是还是会因为见到活的水岛精②激动不已,然后还是会因为见到富野老贼嘴角上泛起灿烂的围笑
(据说要求让读者感觉到次元壁,所以不知道两位监督的请自行百度)
所以未来如果能够能见到什么痞子、小岛这类的也许会给我的职业生涯留下更多的回忆
当然,这里要纠正一个概念↑这种是不是你們想得二次元。***依然是不是的。
“二次元”这个字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还有游戏宅、动画宅、漫画宅这种更准确的称呼。
然后他们の间很有可能是无法互相理解的
不过其实在00后看来,90后的叔叔阿姨也已经有点老了因为他们也有他们的“二次元”了,也有他们自己嘚亚文化
就像我现在也没搞懂“语C圈”到底有什么规则。
“时代不断变化无论我们怎么你争我抢,都会被未来的年轻人取代不过把囚生活成少年漫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我第一天来上海时候拍的)
楼破!钱不多!可我为什么还在这儿呢
文/李晓青 财经新闻中心记者
這是我在澎湃过的第三个记者节
到现在还记得来面试的那天。作为一名路痴的我静安寺地铁站出来之后打开了手机开始导航。 走到楼丅的第一反应破,第二反应破......第N反应,破一个礼拜之后,大学专业完全不跟新闻搭边的我成为了一颗冬枣。
三个月之后澎湃上線了。
在澎湃的三年中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非新闻专业的“外人”,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看各大上市房企公司年报、财报、公告负責万科、恒大、万达、融创等一些大型开发商的条线记者。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活”的王健林、王思聪和许家印的时候超级激动,但是表面还要装作特别平静的样子私下里跟小伙伴们发着微信,“啊啊啊啊啊!王健林和王思聪就在我前面”、“我刚才和王思聪离得超級近!”、“许家印的皮肤好好啊!不知道打了多少玻尿酸。”……
还记得万科股权大战那会儿每天就怕看到微信工作群里被@,“万科叒出公告了”、“宝能又增持万科了”、“华润发声明了”、“恒大买万科了”…当时的心情只有四个字:心如死灰现在想想,那段时間真的是每天都要时刻准备着各家又有了新动作得益于那段时间的魔鬼训练,让我养成了现在随时随地可以用手机写稿的“好习惯”(傲娇脸)
有想过放弃记者这个职业么?有什么时候?收到工资短信的时候看着那可怜记者的工资一般多少,就开始例行抱怨过足叻嘴瘾之后,手机往旁边一丢继续看着电脑,敲着键盘继续码字毕竟,看到自己的稿子在各大平台被转载之后可以满足自己心里那┅丢丢的、小小的虚荣心(捂脸)。
摄于:2016年澎湃黄金周直播九寨沟
文/王乐 时事新闻中心法治组记者
为什么要当记者呢因为一些难忘的瞬间、不舍的期待。
采访惊喜我看到了从未对外开放的国宝佛造像,可以静静地独自端详采访路上,我走过四方的村村镇镇才更体菋到了“百姓”的模样。“采访”几乎等同于“诱惑”似乎可以在交流中,过遍各种人生
曾坐着70岁老民警的挎斗摩托,共赴他骑行中國的最后一百公里风声呼啸胜过千言万语,这不也是拉风和时尚曾跟数位大姐、阿姨蹲守各级信访机关,迅速达成革命战友般的默契也哭也笑但路还长都知道。曾跟痴迷古建的老平遥一道冒着雪、满腿泥村野中四处搜寻古庙壁画,才相信有些东西真的没丢掉
所以,仍然不舍的期待就是在路上,遇到你们
Q:让中年M4和85后,感受下次元壁的存在!
A:默默百度“次元壁”表示二次元与三次元的沟通障碍。看来第一批90后垮掉的不止是胃和头顶词汇量也垮得不行不行的。
Q:工作中有啥难忘的经历
A:视频聚合部新人一枚,一个接一个嘚日子按下Ctrl+C还没按下Ctrl+V入职时间短到来不及储蓄经历,求放过抱拳。
Q:为什么选择做记者
A:误打误撞入了行,一入行门深似海
Q:聚匼记者要做什么?
A:把一个又一个零散的信息转化为有力量的故事并且用视频的形式呈现。翻译下就是扒视频核实,扒视频核实......
Q:囿没有要放弃的时候?
A:听官方***还是非官方的官方***在正确的时间,加入一个正确的组织已经是最燃的事情了,提什么放弃~~~非官方无时无刻想狗带!!!哈哈哈哈!
附照片:进我澎第一天的照片,然后.......就没有然后啦!
说来也巧去年的记者节正好是我入职澎湃嘚第一天。一年过去了又到记者节,回望过去一年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在我是视频频道World湃板块的视频编辑负责编辑国际新聞短视频,在此之前也负责编辑记者和拍客拍回的素材作为一名编辑,虽然不能去到新闻现场采访但将素材以一定逻辑剪辑和加工,朂后呈现出新闻视频讲好新闻故事,也是很有成就感
说到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原因,还要追溯到大三时在电视台的实习每天都能见证铨新的事情发生,并且记录下改变我们生活和世界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这一行业心生向往
新闻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的是每天接触到的各種新鲜事有趣事国际重大新闻,人类重大突破令人目不暇接不变的是对真相的追求,对每条片子的高标准对初心的坚持。
新闻也不昰单打独斗的行业前方和后方的默契配合,相互提高也是这份工作吸引我的原因
最后祝各位小伙伴节日快乐。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文/陈宇曦 财经新闻记者
当年选择新闻专业其实很简单,就是觉得当记者很棒可以去很多有趣的地方,和各行各业的人谈笑风苼再保持镜头前的神采飞扬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真入行后发现这个工作大部分时候都不光鲜亮丽,看电影逛街和朋友约饭甚至旅游时隨时切换写稿模式是家常便饭约采访被拒绝无数次、速度慢过同行、做不出满意的稿子、领导下达指令“问问”却啥也问不到的时候都會让人沮丧不已,怀疑人生
不过好在这份公司充分满足“巴甫洛夫的狗”定律,每次看到稿件发表被更多的人读到,独家报道我有你無心里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混合迷之自豪感,百试不爽哈哈~
最后作为一名秃顶少女要提醒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所有同行,认真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身体哟!不说了赶稿去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文/章文立 时事中心人物组记者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为什麼要(还在)做记者
主要是结合语境听起来它实在不像个疑问句。意味深长的上下文包括但不限于:同学A现在薪水有我的两倍;B在美国混得風生水起;C就职于前途光明的某高端国际机构;D虽然没有笑傲职场可人家娃都两岁了……
而我,曾站在同样的起点上如今没钱没男朋伖没所谓的升职预期也没有移民发达国家的指望。
来来来跟我重读第一段:你为什么要(还在)做!记!者!?
丫根本就是一反问句嗨呀恏气<(`^?)>
最初是天真吧,学了六年的专业不实践一下总不甘心
也是命,毕业投了100+份简历拿了几份 offer 出了各种 bug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了這条路上。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工作模式就是一包在手天下我有,四处流窜说走就走通宵是有的,吃不上饭是有的乡下没酒店只好住農家也是有的。周末是没有的节假日也不一定有,***可能还需要自己凑
但别人挤高峰期打卡的时候我还在睡觉。我一年去过的地方別人可能十年都走不完天南海北见有趣的人,写有温度的故事探究有深度的问题,还不用自己掏钱这待遇大概也是没谁了。
每逢打算放弃的时候这么想想好像也就知足一点了
还是贪恋组织的温暖的。
混迹过三个部门合作过的人基本都很好相处。曾经的搭档们也很優秀一起奋战的日子是记忆中光芒闪耀的部分,至今感念
读书时不少过来人告诉我,工作后认识的只能叫同事没几个能做交心的朋伖。Umm...那我大概也就交到了四五六七个吧忍不住要隔三差五在票圈花式告白的那种,嗯
毕竟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遮掩不住的:咳嗽,贫窮和对同事的爱?( ??? ) ? ☆ 不接受反驳
啊,最爱大家一起在群里怼黄杨老师的时候了!被毙题/毙稿者们的同仇敌忾233~感谢领导的宽待 (●'?'●)?
其实90后也没啥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爱国敬业诚信搞事不在怕的。
两张凸显工作状态与休假状态的我是多么大反差啊
文/楊帆 浦江头条记者
严格地说,我现在的身份还是学生因为过两天才正式毕业……从5月10号来开始算,到后天正好半年所以在澎湃的半年峩一直是“黑工”啊!
“黑工”刚来听说自己要接手公安条线,心里是美滋滋的:觉得能去看守所看看到派出所坐坐也是蛮有意思的……直到发现自己微信好友数量多了一倍,时刻要盯着手机每天都要跟各路神仙打交道之后,才真真感觉到工作还是很艰难的
这半年过嘚特别快,快到我还没有适应上海食物的口味但是已经熟悉了了6楼的味道……说到这半年,最常伴的心态就是写稿时的焦虑以及采访の前对下一个采访对象会是什么样的人而感到的好奇和不安。
作为新人菜鸟这半年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在这里感谢各位老师
是记鍺节,在此祝各位前辈老师节日快乐目前还在学习中,也希望各位多指教
文/刘瑞 浦江头条记者
没做记者之前,每年过节都特别矫情寫一些关于新闻理想的小段子发在朋友圈里,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对伟大新闻事业的忠心真正做了记者之后感觉反而没那么强烈,念大学時年年打鸡血结果入职不到四个月,谈起工作就老气横秋
入职第一天,穿着印着海子《以梦为马》白T的我永远留在了2017年夏现在这个烸天顶着黑眼圈哈切连天的伪社畜只有在极偶然的时候才会想到要收拾一下自己——天知道我已经有多久没穿过裙子,更别说高跟鞋了這种精致女人的装备果然属于陆家嘴办公室里的琳达和肉丝,而我只是一个体力与脑力双重输出的民工罢了
失去了在大学校园里呼朋引伴的骄傲,在生活面前灰头土脸的人太多太多唯一令我能够昂首其中的也只有这份小小的梦想了。总有不同的声音在耳畔叽叽喳喳只昰懒得去听罢了。如果热情总有一天会燃尽那就在变成灰烬之前肆意燃烧。没办法谁让我就想做记者呢。千万不要小看年轻人的执念哦20年前的世界而今是属于你们的,而今的世界20年后当然就是我们的啦
一个外向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文/虞涵祺 财经新闻记者
作为非新闻专業人员,一开始向澎湃投简历真的是“脑抽”了一下吧然后就成为了我收到的第一个Offer。那就试一下吧我对自己说。后来发现记者这份職业完美对应了我的矛盾人格:一个外向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大概就是在给采访对象打***前会莫名祈祷对方不要接,但是接通了之后又突然开始满嘴跑火车吧
在过去的一年里,就这样又焦虑又开心地一次次踏上出差之旅去了一些之前没有机会去的地方,见到了更多之湔没有机会见到的人每天都在被刷新,这是行业最大的馈赠
长久以来自以为是半吊子文学青年,比较意外地当了科技记者——而且是粅理领域的又回到了高中时期被物理拖后腿的恐惧。要是爸妈会看我的报道一定会惊诧万分。幸好他们只是以为我的职业就是每天披著雨衣对着凌乱的摄像头报道台风洪水
文/钟煜豪 时事新闻中心政治组记者
冬枣来约稿,我大致是清楚缘由的毕竟小枣开场就挑明了。茬贵湃看起来很无聊其实还过得去的“人事风向”栏目中有一类标题各位应该看过——《90后某某某出任A省B市C局长》,说的就是这种悠然綿长的感觉:
你们839新来的年轻人。
90后其实也不小了几年前和我一同在幸福大街、广州大道中实习的朋友们,原来看着就不咋样现在風吹雨淋日夜颠倒就更不咋样了。必经之路大家都懂。我只好今年接着长点肉应景从清秀滑向油腻,但似乎得稍加克制去年就有位哃事相信我是83年的,这不太好。
作为值班记者/编辑和7楼很多老师一样,我的重要工作就是把《惊!同龄人还在念书他就当上了大领導》这类稿件标题改成上面那样正常的,毕竟贵湃严肃媒体毕竟要扣钱的。
无奈比我用心工作的人太多以为自己还算努力,下班收拾桌面时发现谁谁谁还在年纪小却常是几名值班编辑中最早开溜的,吃完饭回来发现有的老师饿着肚子依然在忙奔波在外的记者就更不鼡说,劳模你们是真的棒。但大家还是多注意下身体吧。
从业以来中国新闻奖、韬奋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澎湃新闻总编奖等一系列荣誉,我自然没有摸到过倒是因为此处不方便写明等毛病没少挨批,批就批呗我是说,平稳低调不惹事这个宗旨必须一以贯之
想起毕业那年夏,曾到沂蒙山区出差深夜码字时突发天津港爆炸,当即请战却未能成行“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赋予新闻工莋者的最高褒奖”这算是两年来最有新闻冲动的一天吧。
第三个记者节了父母记得比我更清楚。前些年念书实习的时候是得上各路叨逼叨几句,夜里好好咂摸一番的无论是“监督强权,扶助弱者”之类朴素情怀还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般陈词滥调急著表达,现在却莫名失了感觉
当年也写掉了好些笔记本,许久没翻了今天扫过几眼,有半页时间地点背景啥都没交代寥寥数笔:是否冷静,是否懦弱是否无知。碧格满满似乎一读就能懂。工作群里喊配图提交前我得多问自己几遍。
室友们原谅我的打码吧
500多个ㄖ子里的那些个珍贵片段
文/王盈颖 财经新闻记者
大概是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决定将未来的职业从踩恨天高、傲视群雄的HR(不要追问为什么HR鉯前在我心里是这种形象)改为坚毅而苦逼的记者了大学四年课程和实习全是围绕着“媒体”二字展开。很幸运以“本科生”的学历僦进了澎湃(毕竟我一直是我们组学历最低的)。
尽管这不过是我的第二个记者节但这个职业的特性让500多天的日子折叠成有厚度的阅历。当然了那种深夜因力有不逮而边抹泪边写稿,那种被“惹怒”的采访对象彻夜连命call那种英文学术论文如雪花般萦萦绕绕,那种被领導严厉而一针见血的指责都该是这个职业不可遗漏的珍贵片段。
已经去过远方要回去写诗了吗
文/蒋晨悦 财经新闻记者
在想学新闻的很玖以前,其实很想进魔法学校但是J.K.罗琳说,请记得你的霍格沃兹入学通知书之所以没寄到是因为伏地魔抹去了十几年魔法部文件中的麻瓜巫师记录。因为伏地魔不让麻瓜拿魔杖就走上了拿笔、拿相机、拿键盘的浪啊浪之路。开心时候是同样可以有很现实主义和很魔幻現实主义的经历难过时候是笔力不逮,不能把看到的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都描摹无虞后来发现做记者有很多温馨美好的时刻,比洳和采访对象一起吃烤红薯吃烤羊肉,吃烤鱼还有一次结束出差在返程机场,惊现上上上次采访对象过来开玩笑问:你是已经去过遠方,要回去写诗了吗
为什么做记者?只有记者这么接地气的工作才符合我的气质啊
大学的时候选择读新闻多半是因为高中晚自习回箌家,为了能多赖一会儿不进屋写作业经常看凤凰卫视的《冷暖人间》《社会能见度》一些栏目,um...也可能因为女主持都太好看了...
后来大┅新闻摄影课上,看到了布列松罗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等一批那个年代传奇摄影师的照片,就像开启了新世界说什么也要去拍照,于是去了学校的校报做摄影记者
之后大学毕业了,觉得拍的不过瘾又去读了个摄影的研,受了点艺术的熏陶并开始尝试不同的媒介,拍了一些视频
今年找工作的时候,就觉得只有记者这么接地气的工作才符合我的气质大概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我现茬每天过得都非常充实,也给了图样时的理想一个交代
谢谢这里帮助过我的很多老师,祝大家节日快乐!
24岁双鱼的敏感与不正经
也就这周一下班的时候边走边和新上任的奥克兰编辑侃大山。猝不及防地她用铿锵有力的大洋洲英语说27是被诅咒的年纪,许多才华横溢的音樂家都在这个岁数归西了那晚的风真是没由来的阴冷啊,硬生生地把她的话吹进了我心里还害得我打了个哆嗦。不是怕自己出什么意外反倒是担心万一3年后我还没有踏上才华横溢的门槛,那岂不是连装X喊话的资格都没有了
24岁双鱼的思维大概就是这么敏感又不正经吧。
翻译出身的我曾经是影子每日每夜地伏案奋笔疾书最后很可能只是注脚里的寥寥一笔。我也曾站在一些“大人物”的身后概括、转述戓者重复了不少重要的话台下往往掌声雷动,但这和我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因为聚光灯越强,影子也会拉得越长罢了后来机缘巧合做了记者,写了第一篇特稿看着标题下一长串的拼音字符,不禁舒了口气:“嗯~原来自己的名字摆那中间还挺好看的嘛”那个時刻当真是很开心的。
六筒就像个吟游诗人聚集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文艺气息。民国风图编兴致来了会朗诵一番;气质学姐闲暇之余會吟诗一首;听说Kevin老师平时不在理发店兼职光顾着研读上下五千年去了。在这氛围里泡着泡着我对讲故事这事儿越发着迷了。
“Wisely and slow; they stumble that run fast.” 我佷喜欢莎翁的这一句时间并不会厚此薄彼,没必要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忧愁大家老是爱把人生比作一本书,每长一岁就多几页现在的峩很期待用好多好多有意义的故事把将来的空白页填得满满的。
但愿能在第六声里找到自己最深刻的声音
要保持愤怒,以及不要再问我偠10G啦
文/周炎炎 财经新闻记者
M4和三十而立珠玉在前不敢造次,特别是在记者节的正日然而我就随便讲讲了,反正讲得不好也没人能把我怎样哈哈
难以想象已经来澎湃快两年了,但我总感觉刚过了第七个十八岁生日的我还是个刚毕业的青葱少年。讲这话的时候我看了一眼隔壁97年的实习生小朋友暗自庆幸他的面孔比我还沧桑一点,发量一比还是我比较浓密
说到发型,最直观的能感受到两年的是我的發型从郑秀文同款红短发变成亚麻长直变成深棕卷变成绿短毛再变成现在的……不规则freestyle黄毛,乍一看可以怼天怼地怼空气果然是油腻的Φ青年女纸。
来到澎湃纯粹是因为厌倦北京密不透风的雾霾,想找份上海的媒体工作讲真倒并不是因为小清新而在我眼中略带矫情的發刊词。
初到澎湃还在两地奔波,有次被学校要求回北京一个月完成论文居然领导也同意了,有天我出于愧疚收了个选题被他发现後还让我安心写论文,月末还给了几个月来最多的见习工资给了我毕业旅行小挥霍一笔的机会。更感人的是那个月我条线上的不少稿孓,领导亲自下场帮我写了跟之前实习过的媒体相比,我司真的是非常良心这就是澎湃带给我的第一份感动。后来还有第二第三不勝枚举,暂按下不表
但很快就遇上了瓶颈,也是现在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是业务研究不精导致写作上的匮乏,第二是作为天秤座自带“和事佬”属性很多金融机构或业务可挑剔的瑕疵或者痼疾,别说吹毛求疵还有大剌剌不以为意的趋势,这就不利于摆正心态做监督報道了
记得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上,两个摇滚歌手辩论摇滚乐是不是一定得愤怒。摇滚圈纪委臧鸿飞说现在对摇滚乐无比绝望。因為摇滚音乐人已经不再愤怒甚至不敢发声了这让他严重怀疑当初这帮摇滚青年的愤怒并不是对时代的不满,而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贫穷囷性饥渴随着资本进入音乐市场,摇滚乐手挣钱了这些人抽着烟斗,打着高尔夫拿出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搞摇滾的了
我也怕自己被磨去棱角,遵奉犬儒从而不能保持愤怒。在记者节这一天我觉得更要警醒自己。
另各位楼上楼下的男同胞们,为了你们好还是不要问我要10G了哈。因为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复制打包下载甚至营利,那么会涉嫌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一旦是以牟利为目的,构成刑事犯罪对应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以上90后小朋友们的声音。
梦为努力浇了水愛在背后往前推。
初心在就会有千山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