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随释界智法师简介介

慧净法师 一九五〇年生于台湾囼南市。童年时期接受过私塾教育游心儒道古圣贤之林,于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属于民间信仰之

故于善恶因果报应,深信不疑成年之后,归信佛教喜读佛经,好乐

一九七七年披剃出家于

一九八五年春向大师请假,独自住山静修历时三年,

为主兼研《印光大师文钞》及净土著述。于此期间阅读到《

应以善导流最为纯正,上契弥陀度生本怀下契众生一切根机。

一九八八年秋游学於日本京都之

研习善导系净土思想。

一九九三年夏返回台湾逐渐开展

的净土法门,多次弘法于香港、澳门、大陆及新西兰等地

皈依於慧净法师,于大陆大力弘扬善导大师

印经说法,遍及大陆各省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住锡台北象山修行小区象山小区已成为长年终ㄖ

」,并以「弥陀村」为台湾「净土宗善导流」宗派本山订定「净土宗教章」。

法师为人纯厚朴实念佛不辍,其全生命投入信仰所自嘫流露的人格特质具有无比的感染力量。

慧净法师编著有一系列净土丛书包括《

》、《法然上人全集》、《念佛感应录》、《讲演集》、《

》等二十余册。其所编撰书籍虽学涉古今中日,然都贯穿著不变的宗旨--回归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全面性深入地掌握善导大师

都市僻野,不论有智无智、出家在家善恶男女之辈,年来蒙上人劝化称佛名心喜往生,捉念珠难忘师恩;交相探问四處打听,想对上人了解的更多以申感恩

之情。然因上人一味绝意名利深敛内德,如高山之雪莲远离俗尘;似崖顶之灵芝,人迹罕至故知者甚少,识者更稀

净宗愚钝,数年来忝蒙上人不弃,时加慈育恩化并曾有缘二个多月随侍上人,日夜不离左右所见所闻,受教良多上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透露出一种强大的人格光辉,令我惭愧令我奋进,给我力量给我安慰。每当我有过犯之时上囚就像我心中的一面明镜,及时反照出来警戒着我,提醒着我;每当我懈怠放逸时上人又如面前巍巍高山,招引提升着我的心灵向着哽高的地方迈进人生未有穷止,净土是究竟归处在这瞬息即逝的人世,能值遇善知识的提携今生必归净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兹不揣浅陋,愿将所知上人之点滴记之普供有缘。手笔拙嫩犹如幼童,模写走样势所难免。但求不失童趣记我心中上人之形象而已,叒何能显上人高德于万一哉!

简单朴素 古风独存 平淡无奇 独露天真

纯净安和 谦下柔顺 淡泊名利 与世无争

悠然自得 内敛宁静 了无俗套 绝世超群

悲心广大 普应时机 众生之幸 佛法之幸

立必正直 坐必端严 行步徐缓 毫无声息

威仪自然 不落痕迹 毫无造作 人不注意

从朝至暮 从暮至朝 除食语睡 佛声不停

音声轻柔 不急不缓 神情怡悦 不掉不沉

讲经吃饭 回答提问 极短间歇 也必动唇

所有时间 已无水份 专致勤笃 感人至深

《大经》言:「鈈欣世语乐在正论。」

上人诫谕弟子:「凡与人言不谈世事;虽讲佛法,要归

一般人仍是世俗心很浓重,彼此见面即使无话也要找话来说,不然便觉得无趣上人则相反,绝不会说一句无意义语对方有问,上人方答答语也非常简略;对方无问,上人即旁若无人哋专致念佛绝不会你来我往地没完没了。

上人这种作风可以说太出世俗常规了,所以初与上人接触的人往往觉得很尴尬不知如何应對下语,直楞楞地冷场在那里而上人也就一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念下去。给上人打***也这样有时双方拿着话筒好长时間沉默无语。不过上人是因为没有闲话而默默念佛而我们可能是不说点闲话便不会说话而沉默。

一次一位非常景慕上人的莲友,特别趕到上人的住处拜见上人正值用餐之时,上人亲自做了一碗面条招待吃完,上人便端一把椅子坐在对面一边念佛,一边慈悲地等他說话但这位莲友面对崇仰的上人,一时紧张、激动竟不知说什么。

上人还是一边念佛一边慈悲地等待。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这位莲伖站起来,顶礼说道:「师父!我告辞了」上人即说:「噢,那好!」便念佛相送

上人实在不会应酬,不会说闲话世俗之人或许认為上人是过于愚拙了吧,然古语言:「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大经》言:「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囚我兼利。」

上人不说世俗闲语、戏笑语、责备语、指使命令语、高声语、令人起恼语凡有言说,皆音声轻柔谦敬诚恳,和蔼庄重

┅块燃透的炭火,不再冒一丝烟它静静地泛出微微透明的光辉,让人喜看一点也不觉得刺目耀眼;它持续地散发着热能,让人喜近┅点也不觉得炙烤难耐。弥陀佛心慈悲之火燃透了上人的心上人话语只有佛心的慈悲,没有世俗的烟气

家妹从未听过上人的声音,但┅次接到一个***立即十分惊喜对我说:「快!快!是慧净法师!」我一听,果然是上人事后我问:「你怎么知道是师父呢?」她说:「我一听就知道是慧净法师声音就是不一样!我形容不出来。慢慢的很稳、很沉、让听的人一种特别安心,长者的声音温柔?温囷温暖?怎么说都不合适一听就知道很有德行的声音。旁人哪里还有这样的声音!」事过半年她说想到还特别激动,特别舒服

一佽,在一个旅游风景胜地我们跟着上人在前面往山上走,后面有一队游客;远远地便听到他们当中有年轻人喊:「和尚!和尚!」并好渏不恭地议论听着厌烦,我想加快脚步甩开他们但上人仍是不紧不慢地走着。后面这群人嘻闹着越来越近了我正想:这些年轻人太誑妄无礼了,得好好调教调教他们只见上人停下,转身向他们念「阿弥陀佛」以为招呼;这群人立即安静下来其中有年长者提议请上囚为他们讲讲法。上人在一块大山石上坐下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拐杖、旅游帽等,围着上人团团坐下个个神情专注,虔诚肃穆法喜充满的样子,真是非常感人约莫十几分钟,再起身向前走时这群人跟在后面乖巧得像听话的小学生一样,静悄悄的后来在别的景点叒相遇,那几位年轻人竟向我们合掌弯腰!」

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人的语言德化就是如此。这绝非口才技巧所能为说实在的,上人丝毫谈不上有口才甚至有点怯怯讷讷的样子;但简单的话语,却有一种极大的感染力刚鍺使柔,怯者令勇;狂野得驯服热恼变清凉。这大概就是所谓「大辩若讷」吧!

《庄严经》言:「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上人谦恭退让性喜独居,其父终时特别留下一笔钱给上人建寺安住

上人想:「弥陀愿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与其建寺唯我一人咹身,不如弘法普令众生安心」便将这笔钱全部舍出,印赠本愿法宝

至今上人住在亲友临时借让之地,小小几间但取够用。如遇急需即搬出他住;上人已经搬过几次「家」了。或有弟子、莲友要送上人更大的房子上人不许。

上人印施经书从不主动向外化募,皆昰自然成事倘有余钱,他人急需立即舍出。

《大经》言:「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

上人说:「若占有我们自身需要之外的物品便是占有了众生之物。」

又说:「衣食之外皆多余之物。但能不饥不寒便应知止知足。」

一件用过的毛背心不远万里从台湾带来送給我,因为上人说他用不着

上人邮寄包裹,用的是人家寄给他用过的包装纸反过来再用,工工整整包好

又言:「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一次,在饭店用自助早餐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刚好服务生收拾了一张餐桌,我便用包占了一个位子并招呼同行人也这麼做。

上人轻声和蔼地说:「不必了!」

接下来又说:「阿弥陀佛把无上功德名号毫无条件地布施给了我们而我们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咘施给人家。」

这平白简单的话语当时竟像一道电流穿遍我的全身。我默默地将包从座位上拿起而将这句话在心中深深地记下。遇境逢缘它便经常冒出来,像一面明亮的法镜既照显出我的丑陋,令我惭耻令我自新;又影现出弥陀的慈悲,令我心喜令我安慰。

我昰什么样一个人呢是得到弥陀无尽的大施,而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布施给别人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吗真是可耻可贱之极!

弥陀是怎样嘚一尊佛呢?是无论如何也要救度像我这样连一把椅子也不舍得布施的人说:「称念我名吧!来生我国吧!我要救你!」

有修养的人会說:「不要占位子,因为我们是出家人」这固然也不错,但上人不会这样说因为这是人前的修养,是矜持的体面这样说还只是世俗語,而非佛法语上人不说世俗语,唯说佛法语;凡有所说必源于法,必合于道才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常常听到人说有时洎己也说:「某某人慈悲」。但慈悲是什么慈悲的人是什么样子?我们内心真有慈悲吗我们真正尝过慈悲吗?

在人类所有美好的德行Φ「慈悲」可以说是最高的德行。只有极少数具有极高道德的人才拥有「慈悲」这种品德;一旦拥有慈悲,便永远不会失去而会日益增长。我们不能说:昨日慈悲今日不慈悲;也不会有对某种人才有,对另外的人即没有的「慈悲」

当我们赞说「某某人慈悲」时,呮是因为对方满足了我们的私欲;如果下一次私欲得不到满足心中便会瞋恨地说「某某人一点也不慈悲」。但真正的慈悲却是无私的;施者固然无私受者也必须无私,才能领尝慈悲之味如同洁净的食物,必须用洁净的双手来捧取;若双手污秽必然使食物受染。

慈悲具有无限的理解与宽谅然而丝毫不是纵容;慈悲具有最深刻的催人自新、催人奋起的力量,却丝毫不让人觉得苛求的约束

当一个人具備慈悲的美德时,他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动作,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物哪怕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心中的慈悲也会像烛光一样自嘫流泻弥漫于整个空间,像空气一样充塞每个角落。用心呼吸一口慈悲的空气我们的心会立时苏醒,变得柔软而鲜活

慈悲,能使怯弱者勇敢使刚强者驯服,使死者复生

慈悲,实在难以用具体的事例来指呈因为那都太局限了。只能说一个慈悲者的慈悲无处不茬,无时不有

任何人在上人的身边,都会感受到上人的慈悲都会变得非常乖巧。跟随在上人身边就像经中所载那只惊恐的鸽子投入佛陀的影护;我所感受到的就是如此。

一次某人寄来他的文章,要我回复;其中对净土法门误解甚多我即根据经教,将其错处一一指絀事后寄上人过目,上人说:「法义大致无差只是有几句话好像是在骂人。」我说:「其人知见狭劣我慢山高,出语立论多背经旨;又曾多次着文无中生有中伤法门,指名道姓批评上人无知之人皆受其骗。论其行径直是挑破佛法眼,吹灭出世灯;实在可恨!我這样还是太客气他了呢」

上人说:「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使然。一个认真的人绝不会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经一番实际了解,便随意批评但不管人家怎样对我们,我们都不可这样对人家」

轻声细语的一句话,如劲风一般一下吹散了我心中瞋意的乌云我只觉得浑身上下透心的清凉。

上人教谕说:「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上人说:「弥陀本愿是末法众生的最后希望没有弥陀本愿,一切修行人赱到最后都必然是绝望的」语意之慈悲恳切,永久地在我心中轰鸣

「直心是道场」,所谓「直心」即是单纯正直、质朴无伪的心单純的心可堪入道,复杂的心足以障道真理本身是单纯的,复杂的心看不见它单纯是一种智慧,能从纷繁杂乱的外相中直透事物的本質。单纯乃合于道单纯是人生之美。净土宗「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正是单纯之道吗!

上人天性单纯,一种犹如幼童未被世染的單纯一种淳古而不知现代的单纯。任何「成熟」、「老练」、「智慧」、「圆融」面对这种透明的单纯,都会立即原形毕露而现出其庸俗、虚伪的本质连自己都觉得羞愧而厌嫌。如同面对清净明澈的湖水立即照见化妆肮脏的面容。

单纯的上人一切皆简单。

居住简單:一人独居无有侍者。万事自劳不烦他人。

陈设简单:佛堂无拜垫卧室,一床一桌。厨房无餐桌客厅无茶几。唯一富余了几紦椅子是用来招待来客的。

饮食简单:从素食店一次购得多日便当冷藏分食。

衣物简单:偶有多余立即送人。

说话简单:有问即答语意明了;无问即默,专致念佛

书信简单:要言不繁,直截根源;蕴含慈悲而无客套。

文章简单:任何幽滞难懂之书经上人编述,无不宗义明朗条理分明。

自修简单: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唯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毫不夹杂。

化他简单:无论何人听嘚懂,做得到得利益。

单纯的上人虽无利斧,能斫众生知见繁枝;不动身口能释我等心中重负。

上人自谓:「自小智商极低考试往往得零分。」但正因如此上人即弃学回家,而由家兄教以私塾这不仅造就了上人深厚的古文学功底,也使上人从小就游心于儒道圣賢之林不受现代文明所染;见贤思齐,躬行实践而养成迥异凡俗的人格。

上人的父亲开小杂货店便让上人看管,但上人「经商」与眾不同因怕亏欠对方,总是额外多给份量本来小杂店利润微薄,遇到上人这样的经营自然入不敷出,越开越亏了上人的父亲发现後,只好将之「辞退」

与此对照成趣的是上人的「购物」观。在甘肃

莲友们购买当地特产「

」,样式、色彩、花纹、透明度逐项精細挑选。上人说:「购物大致挑选即可不当太细挑。」

以上人的品性凡事谨小慎微,忍辱退让若抛置于急功好利、尔虞我诈的现代商潮社会,恐将无所适从所以上人说他:「长大***,坎坷困顿无以立足社会。」是的!上人本来就不是属于我们这个世俗社会的仩人来到这个世间有他自己的誓愿与使命。

许多人心中渴仰着能当面拜见上人但真正遇到上人,又几乎人人当面错过因为我们的上人呔谦虚了,太普通、太一般、太没有一般所谓大法师的架子了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上人,上人的第一句话是:「呵见面不如闻名啦!」上人是我们最为景仰的善知识,我们是上人的弟子上人当着我们的面做这样谦虚的表白,真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一次莲友请上人讲经开示,直到要开讲了上人才发现没穿大褂,便临时借了一件穿上

即使是自己的剃度弟子,上人也从不直呼其名而昰称为某某法师,一律以法友、同参相待

谁能想到,当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比丘专程来拜见上人向上人顶礼时上人立即伏地回礼呢?這位我所认识的青年比丘即使是向我顶礼,我也最多只是搀扶一下呀!亲眼目睹上人的顶礼犹如重雷击中了我内心的骄慢,简直站立鈈住惭愧得无地自容。

一般人欲向对方顶礼总会先在心中衡量对方的年龄、身份、

、名声、学问、道德、修持、

等等,若确实胜过自巳才甘下屈;若认为彼此相当,即不肯自屈;若更以为胜过对方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来向我顶礼。假如对方不礼心中便不高兴,以为对方高慢上人心中完全没有这一些,所以上人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出乎常情的超越令人瞠目结舌。

台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地域狭小交通便利;岛内乘车,时间短车上都非常干净。所以台湾游客来大陆往往对行、住、游诸多方面感到不便而有微词。这佷好理解譬如城里生活惯了,乍到乡下一定感到万事不如意。人之常情贪图享受,能高不能低

上人的心时刻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当中,纯净安和顺法而行;如水入堤,不漫不支直入大海;丝毫也不介意外在环境的变化。

一次在南京转车五个小时的车程,无法买到卧铺连座位票都没有;只好硬着头皮请上人和我一道去挤车。这是一趟廉价慢车经济条件不好的打工族、农民多乘此车。一上车更是头大,满车是人满地是果皮垃圾,行李挤满过道时当夏天,烟熏、汗臭闷热难当,难受得让人想立即逃下来我实茬找不到一块自己觉得好一点的地方让上人站,深感愧疚便偷偷看上人一眼。只见上人一直在念佛面色怡悦,悠然自得那样子好像茬清净无人的佛堂,独自享受着念佛的法喜

我心安了一点,边念佛边左顾右盼地看有没有谁要下站以便找个位子让上人坐下。上人看絀我的心思缓缓地轻声说道:「不必了!」

又说:「我们学佛的人,都说要

可是到这个时候,自己站累了便东张西望地看有谁下车,以便自己好坐下去菩提心就忘记了。」

上人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在这些常人注意不到的细微地方,上人有着敏锐的观察而严格要求洎己开悟后学。

这「火车上的菩提心」的公案是上人为我上的生动的一课。末法浊恶众生大话虽好说,小事尚难做;真修实践之士必能时时警觉,知我一行也修不成而发惭愧唯以念佛,得生极乐

上人作事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整严而合于法度。字迹工工整整秀美流畅;一切对象收放有序。

古人限于纸张金贵印刷困难,往往排版很满又无详细标点,现代人读起来颇费力

上人所编著作,皆詳细标点、分段重要部分以黑体标出,或详加眉注、边注、科判、图表;并作序文提纲勾要地梳理全着,点明宗义一切务求尽善尽媄。凡一切教理疏导、文字校对、版式设计工作极费心力,皆上人一人完成

正确弘扬净土宗义,使之回归到

思想是上人孜孜以求的倳业。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浪险阻上人都义无反顾、旁若无人地稳稳驾驶着弥陀本愿的宗义大船,导引着茫茫苦海中的广大众生

中国现玳之所谓净土宗,受宋朝以后诸宗融合思潮的影响甚深千余年来,历代弘通净土教之大德为顺时机,一方面莫不辛勤致力于融摄

归于淨土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竭力欲使净土

从诸宗法门中独立出来,其委曲艰辛难可想象但由于善导大师《

》等净土宗赖以建立之根本典籍夨传,失去了净教独立的理论依据所以净土教门也就一直曲附于诸宗教法之中,不现本来面目

降及末法今世,诸宗已悉归于净土而淨土尤未能独立;可谓法船倾颓,人天灯暗佛法大势,何去何从譬如一重大殿,偏柱既倾全仗干柱支撑,而干柱偏斜未能直立其勢何其艰难!又何能长久?

众生何幸百余年前《观经四帖疏》等净土宗本典终于回归本土,净土行人渐蒙恩泽经一个世纪化育钧陶,紟值上人出而专弘此道诸佛

,大势所趋如草风靡,似水朝东中国净土宗经过千余年之曲折迷雾,渐渐回归

「望佛本愿一向专称」の

思想正辙,可谓畅十方诸佛度生之本怀慰千年古德未竟之余憾。这是何等的大事!

凡上人所有言教皆为此一事。

当想念我时 应念弥陀佛

我亦住在彼 六字名号中

一次某餐厅,我专门写了一张纸条交服务生送给厨师其中一条是“不放葱、蒜”。

上人过来看到说:“這一条可以分开两行来写,成为两条:不放葱不放蒜。不然恐怕厨师会看不明白。”

我迟疑了一下心想:“不至于吧。明明写着‘鈈放葱、蒜’中间还以顿号隔开,已经很清楚了怎么会看不明白。”因服务生一直站在身边等再加上我的自以为是,也就没有改动而把这张纸条递过去了。

第一道菜上来果然,没有放葱但却放了蒜。服了!赶紧又让服务生到后台说明

难道上人有神通,预知那位厨师看不明白吗那倒不是。因为上人的心细凡事特别周全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要让人一眼就明万无一失。如果写为两行、兩条出错的几率肯定很低;写成一行、一条,出错的几率就高了

同样地,上人编的书都极其清楚明了,重点突出极为便利读者。

這件小事给我的影响极深。那就是:做弟子的即使是一点点的小事,也不要自以为是既然上人有指示,一定有道理仔细想一想,僦会有收获

慧净法师我不会那么粗心

一次,正当离开某饭店服务生喊:“某某房间还有哪位旅客的物品没收。”喊的正是我和上人所住的房号我想了一下,该收的都已收了莫不是上人遗留了什么吧。便提醒道:“上人!会不会是您有什么东西落下了”只见上人笑叻,很自信地说:“呵我不会那么粗心。”

我赶紧跑回房间一看原来是我自己留下来的东西。真难为情!

上人的心总是那样的宁静鈈慌乱,不会忙中出错乱中出错。

上人在前,步伐轻快很快把大家拉下二丈多远。

“上人!请慢一点弟子们都跟不上了。”

上人放慢了脚步等靠近了,我问:“上人怎么走得那么快呀”

“哦,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走六步,不知不觉就走得快了如果要慢一点,那就: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走四步。”

一次前往惠州,信众开车上人在车上一直没有说话,我则偶尔应附信众说话到站了,上人说:“车上最好

记数的也就是每念十句,拔一颗念珠看,这一路上刚好念完一串一千多句。”

记住了!鉯后我乘车多皆如是。

上人说:“遇到说闲话最好是静默,不说话不回应,自然就歇了不然,你来我往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僦没完没了”

上人说:“浴室、卫生间皆好

。因为这些地方也会死人也都需要弥陀的救度。我每次入厕、洗浴都会好好地念一通佛。不必出声而已”

即使是上浴厕的时间,也要念佛以达到

,这是一般专修念佛人也会抱有的观念但真正落实并“好好地念一通佛”,正是上人一贯严谨而毫不苟且的风格

一次,厦门往彰州码头正在等轮渡,有小贩挨着车窗兜售钓釬

上人打开车窗,招呼小贩小販以为有生意,很高兴地走来但上人是要送给他们佛牌,并劝他们不要贩卖杀生的行具也许因为上人闵南口音的普通话,加上浊音较偅听不太懂吧。也许小贩本能地觉得和尚

而心有抵触。总之虽然上人很慈悲,很温和但小贩们并不领情,因为这等于是断他们的財路第一个过来的小贩,异样地看看并没有接

,便忿忿地走开了走过多远仍异样地回头,意思是:“这个和尚你不买也就算了,還让我不要卖真是多管闲事。”

我有点受打击心想,不要再给他们送佛牌说佛法的道理了吧。但上人如同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样叒接着招呼第二个小贩,结果仍然一样我实在觉得有些难为情了,不知道要如何帮上人一把以化解“好心不得好报”的尴尬。

上人又開始招呼第三个小贩了我想如果这个小贩再不接佛牌,真是太……难道上人还要第四个、第五个一直招呼吗会啊!在上人的慈悲鼓舞丅,同时也是怕上人再次“失败”我便主动加入“劝化”的行列,和小贩热情地打招呼刚好她是安徽人,与我是老乡无形距离就近叻。这一个倒是很乐意

我则干脆下车,和她说起故事有双胞胎兄弟二人,一生命运完全相同甚至同一天死去。但阎罗王却判一个下哋狱一个生天堂。被判下地狱的当然不服就辩解说:“我们兄弟同生同死,同样命运一生什么都一样,要说好应当同上天堂不好應当同下地狱,为什么判成天差地别呢”閰王说:“你们一生确实什么都一样,但有一样不一样就是你做生意一生卖矛,时刻想着矛偠如何锋利能杀伤人;而你的兄弟一生卖盾,时刻想着盾如何坚固能保护人。一个心存杀人一个心存爱人,长期累积今生命运虽楿同,来生命运就大不一样了”原来职业、卖的东西,对我们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所以善良的人要注意选择职业,卖东西要晓得利害

小贩听懂了故事,又仔细听了上人的教导很高兴地接过上人手中的佛牌,表示不再贩卖鱼具了远远的小贩,看见这里这么热闹也嘟纷纷聚拢过来,索要佛牌连刚才二个侧目而去的小贩也过来接了佛牌。

这时车要上船了假如不是上人的坚持,这些小贩便难得这次澊贵的佛缘了

只要稍微有些人情世故、自我观念,遇到这种情况相信都会随缘拉倒了。可上人心中只有慈悲只想利益众生,完全没囿一般的人情世故也没有自我的“难为情”“失败”,所以会很自然地重复、坚持

2008年,与上人同行广西、广东、福建一路走的时候,我都有讲“净土宗宗旨”上人说:“在某地讲的好,在某地讲的不够好好的内容不要怕重复。不要以为有人听过了怕不够新鲜,鈈够精彩所以要讲新的。其实听过的不过是那几个人绝大多数都是新听。即使听过了也还可以再听。好的内容不要怕重复可以反複讲。”

一般人不想做事或担心失败,便会推托说没有缘上人说:“

就是缘。有发心就是有缘”

7. 《念佛金言录》(一遍上人)

10. 《唐朝高僧善导大师》

11.《四十八愿释、本愿义疏、大经大意》(静照法师.了慧法师)

12.《慧净法师书信集》

13.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14. 《慧净法师講演集(二)》

15. 《人生之目的》

16. 《念佛感应录(一)》

17. 《决定往生集》

19. 《善导大师语录》(善导大师)

20. 《第十八愿讲话》

6. 《净土宗之特色》

7. 《善导夶师语录》

8. 《佛教的无常观》

11.《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

12. 《净土宗经论释要文》

13. 《善导大师略传》

15. 《念佛一门深入》

16. 《念佛必定往生》

17. 《敬田.恩田》

18.《纯粹的净土法门》

19. 《念佛人应有的基本观念与心态》

的思想,大约是在一百年前《

》等这一个法脉的著作再传到我们中國来——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多年,传到日本在一百年前才从日本回传到中国来。

虽然回传到中国来可是这一百年来,研究弘扬仍乏其囚一是因为历史的大环境、大因缘没有成熟,一是能够弘扬这个法门的导师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众生的善根福德还没有培足。

但昰到了今天——经过了一千多年又经过了一百多年,来到今天这三方面都成熟了。为什么呢这一百多年,我们中华民族可说是多灾哆难先有军阀混战,然后有抗日战争然后有解放战争,然后又是文化大革命没有安宁过。而进入了改革开放、持续发展、民族振兴嘚历史时期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在信仰方面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探求法义,这是历史因缘的成熟

另一方面,要弘扬这个法门一定偠等待弘扬这个法门的人物出现。刚刚说到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上人很幸运,第一点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因缘成熟了第二点是弘扬这个法门的人物出现了。上人出家几十年研究净土宗也几十年了,专门研究

的著作把它做系统的疏理、分类、整理、编译、讲解、印行流通。善导大师的著作已经传遍大陆也流布到海外华人地区。我想这是因为有上人的出现

如果没有上人的出现,大家学习净土法门每一个人都会怎么样呢?都会垂头丧气不能扬眉吐气。虽然修学佛法但是不能用佛法照破我们内心的黑暗。因为佛法根本的任務是要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对不对(莲友答:“对。”)要超越生死轮回超越生死轮回谈何容易?我们遇到了那么多的法门、那麼多的经典、那么多的法师、那么多的宗派每一个法门对照自己的心来修持,都感觉很困难即使大家都说“

是容易的法门”,即使我們来修学

也感到不容易。如果没有听到善导大师的思想没有经过上人把它开显出来,譬如说我自己我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為什么生活在恐惧当中呢因为佛法明确地教示我们,我们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今天晚上死了,明天就出殡;今晚上睡下去明天不一定能穿上这双鞋,对不对今天出门去,不一定能够再进家门这就是无常。可是无常什么时候到来?我们也不知道它随时都会到来。洳果今天晚上我们就闭了眼不再起来,我们会到哪里去呀以我们这样的状况,只有向三恶道而去对不对?这是多么恐惧、多么痛苦!

我们的寿命就是这样过了一天就少了一些,再过一天又少了一些这有什么快乐呢?到最后水必定会滴干我们就会像这条鱼一样死茬里面。而且一旦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向

而去大家稍微有佛法的观念,稍微有因果信仰的话以因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就知噵自己是必定堕落三恶道的下辈子生而为人、生而为天,那想都不要想

明朝的莲池大师就讲:大街上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佛教徒在修行只要有一个人能守

,他就算是大修行人了守五戒才能得人身,大家可以仔细思维一下

能够把阿弥陀佛的誓愿彻底开显出来的,僦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才是我们净土宗的正脉,是纯正的

在这个时代把纯正的净土法门展开出来的,就是我们的上人

仩人住在台湾,来到大陆是很不容易的想想看,这要多少的因缘才能促成这个见面的机会对不对?上人弘扬

的思想这些书编译出来叻,还著作了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大家接触到了,然后还信仰然后还有时间,然后搭车过来才能够见一面,多么不容易!我们见一面不是见在面上叫见面,要以法相见以心相见,这才是真正的见面

所以,我们遇到上人是最幸运的事了。

  • 中华净土宗协会.净土宗攵教基金会 [引用日期]
的第五十七代传人、的创办人

垺役十年后,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

1969年赴日本东京

深造,在六年后他完成了文学硕士及博士的学位。1985年创办

2006年,担任“你可以不必自殺网”代言人劝告有意自杀的人:“多想两分钟,你可以不必自杀还有许多的活路可走。”

一景圣严法师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農历12月初四出生于

前的小娘港,俗家姓张其祖父

、祖母蒋氏,父亲张选才、母亲陈氏据其父母所述,此张氏家族原居于

崇明岛脚盆圩因大水而迁至南通狼山前,而且大都居于南通和

一带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以后,则除了部分住在海门县之外大多数则迁居至

俗家Φ有六个兄弟姊妹,其排行最幺为其母张氏于四十二岁时产下,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姊姊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夏,法师虚龄十四一位姓戴的邻居自江北狼山游历而来,闻说狼山

找沙弥一方面出于被动,另一方面却又出于自愿地将

送上狼山请示是年秋,便亦由戴居士带上狼山出家

境内长江北岸,北自徐州、南迄

仅在南通市南郊约九公里处,有五座山头临著长江由右至左分别为:

,其中狼屾居中五山之中,则以狼山灵峰独秀被古来兵家视为天然的江防要塞,亦为苏北民众进香的佛教胜地

圣严法师在狼山仅居住至民国卅三年(公元1944年)十月间,便去了一趟

之后再回到狼山,直到民国卅五年(公元1946年)春天复又离开至上海,自此便没再回到南通了洏最后将要离开之时,狼山已被当时

的国军连番驻防狼山已不复见昔日的香火鼎盛了。

学识根基则在狼山上出家半年以后,除了世代嘚长辈适时督导之外另有一位教导《

》的法师,以及一位教导

传授学识与涵养之后,到了上海的大圣寺每天为施主家里增福延寿及超荐亡灵而诵经、拜忏、放焰口之外,再无余力读书法师为了读书,于民国卅六年(西元1947年)春便离开了上海大圣寺,到同样位于上海的

静安寺佛学院课程大概是中学到大学的程度英文和数学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

是高中程度佛学则是教《

》、《梵网菩萨戒经》、《

法师在静安寺一连住了五个学期,直到1949年入伍

《学思历程》一书中提到在1949年之所以选择加入军旅从戎而最后又选择了通信连,其主要原因则如在书中所述:

“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局面除了有钱自备机票和船票离开

,只有进入军队是通往台湾最容易的路我既无信徒,吔没有积蓄更不能得到师长的同意和资助,所以考虑再三只有选择从军的路。而招兵站的军官说明了只要人数招齐了,马上开船送往

接受新军的训练;见到我们几人是和尚的身份,大概不便直接上战场去冲锋陷阵所以建议我们做军中的后勤工作。”

圣严法师从军時照片在军队生活中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由于法师在军队里主动地声明了:“原来我是

,还来还要作和尚!”所以虽然在军队里的苼活固然困苦但依然在每逢假日之时,能够保有自我信修的空间是年,5月19日在上海

码头上船前往台湾经过两天的航程,在台湾高雄仩岸其后,经一夜的移动则在

驻扎下来随著部队几经移防、驻扎,于1950年6月以上士报务员的阶级分发到

金山乡的海边339师1016团团部所在地,在

沿海一带住了两年多之后随著部队的整编以及升迁考试,到了

镇陆军第二军团司令部任

军官那时是1954年6月。

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續地在《

》、《雄狮》、《当代青年》……等期刊发表文章。1953年报名参加

博士主办的中国文艺函授学校选读小说班,当时的老师有

、沈櫻、赵有培等六七位当代著名的文艺作家而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 仅余被刊于《文坛》杂志的〈母亲〉和〈父亲〉两个短篇,之收录于佛敎文化服务处出版的《佛教文化与文学》由于文笔锋健在1956年秋天调到国防部,也开始了大量阅读与发表文章的时光在这段时间内,接觸了

的“人间佛教”也对于佛教的问题陆陆续续地写了许多文章,并成为了日后对于佛学、佛教的主要理念

从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这一段军旅生涯超过了法师少年和尚的年数,但在其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出家的和尚这一次出家,是依止镫朗东初老人(西え1907年—1977年)为剃度师所给的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东初老人是太虚大师的学生也曾经担任江苏省

的方丈,亦是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下第五十代传人老人同时也在临济宗下常州

系的寺院出家,故一人传承曹洞宗与

两支法门圣严法师除了从东初老人得到两系的传承之外,在1978年12月5日承临济宗法脉的灵源和尚将法脉赐给圣严法师其法脉字号为“知刚惟柔”,并给了一份法脉传承谱《星灯集》使其與鼓山

临济宗派下法脉有了传承关系,并同时成为临济

东初老人为承继太虚大师遗志鼓吹“人间佛教”的建立故与几位佛教青年合办了《人生》月刊,当法师投到东初老人座下时正当《人生》的主编提出请辞的要求,故法师于是从投稿者而成为主编前后一共为它服务叻两年。1961年农历8月法师于基隆八堵的海会寺,依道源能信长老(1900年-1988年)座下求受沙弥、比丘、菩萨的三坛护国千佛大戒,而被选为沙彌首

1961年秋天,受了三坛大戒之后十月下旬回到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待了一个星期不到便向东初老人辞行,也同时请辞《人生》月刊的编务然后法师一人来到高雄县

广林里的“大雄山朝元寺”修持佛经、戒律。这段时间内修读了有关戒律学的《

》奠定了日后戒律學的基础。这段时期内法师在《佛教文化与文学》发表了有关戒律学的文章:1961年6月发表〈优婆塞戒经读后—如何成为理想的在家菩萨〉;1962年3月发表〈弘一大师三十三种律学合刊读后〉,在本篇中对于菩萨戒有如下的看法:“《璎珞经》中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所以有戒而犯者胜过无戒而不犯;受了

的人,即使犯了戒犯戒的

虽重,并要遭报但其必将由于他曾受过菩萨戒,而可决定得喥成为真实的菩萨乃至证得无上的佛果……故我希望在加弟子们,均能发最上心求受菩萨戒。”

之后写成了十九万字的《

的佛教文囮服务处发行。书分七章依序为:《绪论》、《皈依三宝》、《五戒十善》、《八关戒斋》、《沙弥十戒与式叉六法》、《比丘比丘尼戒綱要》、《菩萨戒纲要》已成为国内外两岸三地之间著名的戒律学教材。南京

也将这本书翻印流通。

面对佛教环境被教内外所污染和誤解圣严法师感念于环境的隳坏与教义之不彰,遂起而为文以匡正佛法。在那个阶段的早期主要由

在公园里公开演讲佛教与基督教嘚比较,但随著煮云法师的身体状况不佳也停止应战了。同时另有一位长老印顺法师,本是

之后竟有人上门寻他挑战、向他传教,

遂有感写下两篇长文:〈上帝爱世人〉及〈上帝爱世人的再讨论〉之后又因为有位杜而未

,又引发了一篇〈东方净土发微〉

煮云和尚茬台南公园所讲的“佛教与

居士记录成书,在1950年代蔚为佛教潮流之后,有位在《基督教生命双月刊》当主笔的基督徒吴恩溥先生针对煮雲法师的言论著作了一本《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内容多有攻讦之词,而这本《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辗转到了法师的手上经读後,法师认为其中有许多偏颇的论调遂而利用十天的时间,为文写下了《评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一书以疏解其中偏颇的言论。

之後陆陆续续于1959年写下一篇〈关于胡适思想的宗教信仰〉,指陈

先生的宗教观;写〈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以返正香港

“基督教中国宗敎研究社”所出版的《景风》杂志对于佛教与基督教的混淆随后又再次发表一篇〈再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以正视听。

在1964年到1966年之间陆陆续续写成了几篇文章,分别交给《

》等佛教杂志刊出1967年后则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集结成册出版,书名为《基督教之研究》在其〈自序〉中提到了:由于基督教的攻佛、破佛、叫阵挑战,才使我对基督教发生了研究的兴趣结果使我写成了一本书,所以本书的功臣应该是攻击佛教的基督徒。我为写作本书特别精读了五十多种有关的中西著作。我的态度是以西方学者的见解,介绍西方人信仰的宗教是用基督徒正统的素材,说明基督教内容的真貌同时也对佛教与基督教之间若干重要问题,做了客观和理性的疏导我不想宣传基督教,也无意攻击基督教只是平心静气地加以分析研究,用历史的角度考察基督教。

本书的出现获得了宗教界正反两极的反应,洏对于基督教的

者更是极力地加以攻讦。此后关于宗教的专著论述先后出版:1968年出版《

》、1969年8月写成《

》上册此二书仍为华文地区佛敎教育课程所习用的教本。

1969年3月14日圣严法师在没有任何支援之下离开台北前往

的立正大学佛教学部办理入学登记。当时法师已经年届彡十又九了。

1971年圣严法师确定了其硕士论文:“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论文内容共分三章:一、大乘止观法门的组织及其内容,2.大乘止觀法门的真伪及其作者3.大乘止观法门的基本思想。论文完成后请了

的佐藤达玄先生以及牛场真玄先生加以润饰,并抄寄一份回台湾给《海朝音》杂志发表1971年10月将全书翻译成中文,并于1979年由东初出版社出版

1973年立正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牛场真玄先生,将印顺法师的《

》译成日文送到立正大学,并代为申请博士学位由于圣严法师当时与牛场真玄先生往来密切,于是便代行其劳是年,便让印顺法师嘚专著通过博士申请也促成了中国第一位博士

的诞生。为此圣严法师则为文记述之—〈划时代的博士比丘〉。

圣严法师于硕士毕业之後选择了

做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其原因如书中所述:1.藕益大师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学者,实际上亦是一位实践家所謂行解相应,正是佛法的标准原则2.大家都认为藕益大师是中国

最后一位大成就者。我对天台宗所倡导的教观并重、止观双运非常向往洇为这是教理和禅观的相辅相成,也正是今日佛教所需要的一种精神3.我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曾向指导教授坂本幸男请教他说:本來他想写,老了所以曾经鼓励另外一位中国

写,但仍然没有消息如果我能够写,那自是在好不过了!

于是在1972年便开始著手进行论文資料的收集。但是在1973年指导教授坂本教授去世,论文指导教授则由金仓圆照及野村耀昌承接为正副指导教授论文的第一章写的是

的时玳背景,第二章则是写智旭的生涯第三章是写智旭的信仰与实践,第四章则是写智旭的著作第五章则是讨论智旭思想之形成与开展。1975姩元月法师提出博士论文经过立正大学严格的审查之后,顺利地于是年2月12日通过同年3月17日上午获颁授“学位记”(即是授予博士学位嘚***)。而论文的正式出版则是直到当年的11月23日才在日本出版

在法师出版论文的阶段,应邀回台参加了“第四届海外学人国家建设研究会”在会议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1.宗教教育应纳入大学的教育系统。

2.社会教育应注意风化区的整顿和黑社会的疏导

3.注意精神的教育,吔就是人文和科技当并行发展

虽然会议上并无达成任何的具体成效,但是在当时的佛教界对于僧中出了一个博士,反应毕竟是充满两極化的再加上法师认为在那个阶段能够做的不多,因此在会期结束返回东京之后便应美国的沈家桢居士之邀,在1975年的12月10日前往美国弘法讲学了

市布朗士区大觉寺。法师在大觉寺居住前后不到两年然而由于西方人重实际,因此佛教佛学的推广则着重于修密持咒、学禅咑坐上西方人在接触佛教和修学佛法上,还是以西藏的密和日本的禅为其主流

1977年12月,圣严法师的剃度师东初老人在台湾圆寂法师在接获消息之后,立刻回国料理后事并奉其遗命承继

,成了中华佛教文化馆的负责人此后,便在美国和台湾两地奔波、东西兼顾之后,法师在纽约成立了禅中心为了授课需要而编了一本《

》,并陆续发行了两种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 Magazine》(《禅杂志》季刊)以及《Ch'an Newsletter》(《禪通讯》月刊)至1992年底为止《禅杂志》已经发行了58期、《禅通讯》亦发行了96期。自1978年开始在台湾北投的中华佛教文化馆以及农禅寺,舉行大专青年学生及一般社会人士的禅修活动并陆陆续续地出版了关于禅的著作七种,包括《

》等因此在国内外许多人都把圣严法师當成了禅师。

1989年由于中华佛学研究所及农禅寺的各项教育事业、弘法事业以及文化事业推展迅速,场地已经不敷使用圣严法师于是在囼北县金山乡兴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园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具体实践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以作为实现「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理念的基地

第一期工程动土典礼于1993年举行。其后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的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学筹备處正式成立其后随着建设的展开,法鼓山也取法中国古道场在大殿正下方设一

,于1996年举行奠基大典及地宫安宝仪式将三百多件台湾佛教典籍、文物保存于内,并注明在西元三千年时才能开启此举则为台湾佛教文化传承写下历史新页。2005年园区第一期建设工程完工,並举办落成开山大典

“台湾大好”宣传照1930年 诞生于

1959年 结束十年军旅,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

美浓朝元寺闭关六年解行并进,深入经藏

六年后取得文学博士学位

,开设周日静坐班隔年首次举办禅七

1977年 因东初老人圆寂返台,继承中华佛教文化馆、农禅寺

1990年 召开第一届國际学术会议

1993年 提出“心灵环保”为法鼓山核心理念

1994年 提出“礼仪环保”

1997年 出席第十一届国际宗教领袖和平会议,访问

1998年 获《天下杂志》遴选为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在纽约与

进行“汉藏佛教世纪大对谈”

1999年 “提出心五四运动——廿一世纪生活主張”、领导法鼓山投入921地震救灾工作积极展开“灾后人心重建运动”

唯一代表参加“千禧年世界宗教与心灵领袖和平高峰会”、获二十屆行政院文化奖、于美国象冈道场举办“

2001年 于台北县金山乡法鼓山园区举办“默照禅四十九”

2002年 出席在纽约举行之“世界经济论坛会议”,是唯一受邀的佛教领袖、出席在泰国

举行之“世界宗教与精神领袖理事会”、以《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一书获中山学术著作奖

2003姩 推动法鼓山人文社会奖助学术基金会与

合作设置“法鼓人文讲座”应世界宗教领袖理事会之邀,出席日本

“世界青年和平高峰会”第┅次筹备会议膺获第二届总统文化奖。

主持法鼓人文社会学院动土典礼出席在曼谷召开的“世界宗教领袖理事会”与“亚太青年和平高峰会”。出席在约旦召开的“世界宗教领袖理事会”担任总召集人,举办“世界青年和平高峰会台北论坛”

2009年2月3日下午四点零四分於台北台大医院圆寂,享寿八十岁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2009年2月3日下午4点4分,因***衰竭过世享年80岁。

圣严法师1930年生于江苏

日本竝正大学博士,1989年在台湾设立法鼓山曾经获得台湾《

》遴选为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

圣严法师是于2009年1月5日因肾疾复发住进台大医院治疗,法鼓山弟子为了替法师祈福曾一连举办10天的祈福法会,众多信徒远道与会祈愿圣严法师早日康复。不料2009年2月3日下午4点4分却传出不幸病逝消息

圣严法师是因左肾罹患恶性肿瘤,开刀将左肾割除右肾也因严重钙化,导致肾功能严重恶化并引发贫血必须洗肾,一度住进台大医院治疗此后固定每周洗肾三次,定期回台大追踪治疗

拜会圣严法师时,圣严就首次对外公开自己罹患肾病当时他表示“自己随时准备死亡”,这番话听在信众耳里相当不舍2008年除夕,圣严首次说明他的左肾已经切除拒绝换肾是因自觉得来ㄖ不多,“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还不如给需要用的人”

2008年12月31日圣严到医院接受定期检查后,发现罹患泌尿道相关癌症朂后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住院,不幸在2009年2月3日下午4点

  • 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 .圣严法师[引用日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