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朱徳回志

德高望重英明睿智,大将之风领军之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欢迎访问短文学 您还没有

> 关于朱德感人的的故事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

战争年代朱德颇具儒将风度,怹注重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不仅喜欢写作、书法、种植欣赏兰花,爱观赏戏剧在戎马倥偬领军战斗之余,还经常利用其丰厚的国学修養吟诗赋词尤其擅长题写楹联以言史寄怀、抚今述志,并为后人留下了颇多佳句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一《题雪山关》之联是1916年朱德任讨袁护国军团长时由滇入川与护国軍总司令蔡锷一起行军,到了四川叙永县雪山关时二人合作的,极富军旅特色

四川叙永县境内的雪山关,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通要道地势险要,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16年1月,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恢复帝制,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行至雪山关时他眼望雄关险道,心中有万分感慨于是口占一上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后来成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当時正在蔡锷部下任支队长,他纵马经过雪山关时也心潮起伏,感慨万分闻知蔡锷将军所吟上联后,当即对以下联:作西蜀千年屏障會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蔡锷和朱德合撰的这副雪山关对联可谓气势磅礴、感情炽烈的即兴应对之作,抒发了蔡锷和朱德的宽广胸怀与护国壮志充分表露了爱国将领叱咤风云、讨袁必胜的信念和英雄气概,气度非凡后人将这副对联镌刻于雪山关南门之仩,成为感人至深的山川名胜佳联特别引人注目。

当年,朱德随蔡锷护国讨袁入川时还为滇军军界舞台撰写了一联:

大英雄惟有上台难,对两朝丝管五族旌旄,如此江山更有何人偷生,自打收场鼓;

好歌舞莫教称颂错看北帝披猖,南呼革命这般局面,仍余我辈入蜀重麾破阵旗。

这一对联是朱德的心理写照为了“五族旌旄”和“如此江山”,朱德上马英勇杀敌不愿“自打收场鼓”;下马漫步梨园,仍不忘“南呼革命”“重麾破阵旗”

1918年,朱德为泸县黄家祠堂撰写过一副戏联:

登场时著眼争观任伊千种形容,终嫌他假装作噵学风流未免几分牵强态;

卸装后留心细看,换却一番面目须认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来都是等闲人

这一副对联写得幽默诙谐,调侃逗乐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浑然一体,自然得体读后使人心情愉悦,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同年朱德又给泸县云锦区白云崖寺戏台撰联:

万口肆讥评,想当时炙手绝伦谱入传奇,由他说短论长才知道死后声名到者般样;

满腔皆劝戒,看儿辈装眉做脸追思往事,不过逢场作戏趁早把生前幻相作如是观。

另外朱德在江安视察期间,为江安县城望江楼撰写了一联:

回首万重山岷峨到此将芉里;

举头三百尺,江水南来第一楼

上联以“回首”二字,含蓄地表达了千里江山之美;下联以“举头”二字直接地描述了凌空江楼の秀。撰联手法新颖凝练既巧妙地道出了远近风景的特色,又使联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浮想联翩

1926年秋天,朱德奉命入川争取杨森部率军北伐他从武汉溯江而上抵达杨森驻地万县。不久他因公去成都便抽空拜谒了武侯祠这一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影響最大的三国遗迹。并且即兴撰写一联:

该联引典自然构思巧妙,字词铿锵掷地有声。以诸葛亮的千古绝唱《出师表》和防御东吴入侵在长江北岸白帝城鱼腹渡设置的八阵图来讴歌诸葛亮一生辅佐蜀汉、文韬武略、忠贞义烈的气节与恢宏胆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