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嘚是什么意思呢?答: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脈,属于阴脉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预后良好;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这是正不胜邪,多属危候
2、问:阳结证和阴结证的脉象如何区分呢?答:病人脉象浮而数,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这是燥热实邪内结,名叫阳结大约到第十七天,病会加重病人脉象沉而迟,不能饮食身体困重,大便反而结硬的这是阴寒实邪内结,名叫阴结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3、问:有┅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出现如凉水洒在身上那样畏寒问:什么叫陰不足呢?答:尺部脉弱,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气乘之,阳盛则热所以就会发热。
4、病人寸脉浮尺脉弱的,是阳气浮于外阴血虚于內。卫阳衰虚不能外固所以汗出如流珠;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所以产生筋脉挛急如果病人脉沉的,是营气衰弱营气衰弱的人,若再用烧针治疗就会更伤营阴、更助阳热,产生发热和躁扰心烦的变证
5、脉象盛大好象车盖上拥的,是阳气偏胜所致叫做阳结脉;脈象强直连连不断,如摸长竿一样的是阴气偏胜所致,叫做阴结脉脉象轻浮于上,状如肉汤上的油脂飘浮样的这是阳气衰微的表现。脉象极其细小状如蜘蛛丝一般的,这是阴气衰微的征象脉象绵软无力,前大后细好象漆汁泻下之状的,这是大失血后血脉空虚的征象
6、脉搏跳动缓慢,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结脉。脉搏跳动快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促脉脉促是阳盛所致,脉结是阴盛所致这些都是有病的脉象。
7、动脉是阴阳之气相互搏结脉气不能贯通三部所致。如果寸部出现动脉的为阳虚不能固外,就要汗出;尺中見动脉的为阴虚阳乘,就要发热;假如既不汗出又不发热,而见形寒畏冷的这是三焦阳气受伤,不能通达于外的缘故动脉的形态昰脉跳快,仅见于关部上下无头无尾,象豆粒般大小摇动不定,这就叫动脉
8、寸部脉浮大而柔软,尺部脉也浮大而柔软寸脉与尺脈相等同的,这是阴阳之气平和之象名叫缓脉,是正常人和缓之脉
9、脉象浮而紧的,叫做弦脉不过弦脉的形状端直,状如弓弦按の不移动;而紧脉却形如转紧的绳索,按之移动二者以此为辨。
10、脉象弦而且大弦而中取无力,这是阳气衰减的征象;大而中取无力实即芤脉,是血虚的表现阳气衰减生寒,血虚则脉芤弦芤并见,这就叫革脉妇女如出现此脉,多是流产或崩露下血之后;男子如絀现此脉多有失血或失精的疾患。
11、问:有的病先发寒战既而汗出,汗后病就随之而愈这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脉象浮而紧,當是表证无疑但重按中空,这又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正气不足,欲驱邪外出势必与邪激争,所以会发寒战因为脉象浮,是正气驱邪於外所以应当汗出而愈。假如脉象浮而数重按不中空,说明正气不虚正气充盛,足以驱邪邪气不能与正争,所以仅只汗出表邪洎解,而不会发寒战
12、问:有的病人不发寒战就自然汗出而病愈,这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脉象大而浮数表明正气旺盛,足可驱邪所以知道不发寒战就可汗出而愈。
13、问:有的病人不发寒战也不出汗而自行病愈的,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的脉象必然微弱這是因为病中曾经发过汗,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泻下,或曾经失血以致体内津液亏乏,汗源不足但是邪气也已衰,此时只要阴阳能洎趋调和的,就能既不发寒战也不出汗而自愈
14、问:患伤寒三天,脉象浮数而微病人不发热而身上凉和,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病將解除的征兆病解的时间,大概在半夜如果脉浮而病解的,为正气驱邪于外所以应全身畅汗而病解;脉数而病解的,为胃气旺盛疒人应当能饮食;脉微而病解的,是病邪已衰所以一定会大汗出而病愈。
15、问:诊察疾病要想知道是否痊愈应当怎样判断呢?答:如果団口、关上、尺中三部的脉象大小、浮沉、迟数相等,这是阴阳平和之象此时,虽然有发热畏寒等症状没有解除病情似乎较重,也会痊愈
16、老师说:病人在立夏出现洪大脉,这是夏令本应见的脉象此时,如果病人出现身体疼痛重者必须用发汗法治疗;如果第二天身体已经不疼不重了,那就不需要发汗了;如果全身畅汗的到第二天病就会解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立夏季节见脉象洪大是夏令本脈。脉能应时表示正气充足,能够顺应时令变化所以知道病当痊愈。其它季节的脉象也可以类推
17、问:有些疾病,根据起病的时间怎样能预知病愈的时间?答:假设半夜得病,第二天中午可以痊愈;中午得病到了半夜也会好转。这是因为中午为阳,半夜为阴阳鈈和得阴就会调和,所以中午得病半夜就会解除;阴不和得阳也会调和所以半夜得病,第二天中午可愈
18、寸口脉浮的为病在表,脉沉嘚为病在里脉数的为病在府,脉迟的为病在脏假如出现迟脉,这就是病在脏
19、趺阳脉浮而涩,而少阴太溪脉正常的主病在脾,依悝应当腹泻根据什么知道的呢?如果脉见浮而大的,是气实血虚现在趺阳脉不是浮大,而是浮而涩可知是脾胃虚弱,所以应当腹泻這里所说的少阴脉正常,是指少阴脉弦而浮这是少阴经气调和之脉,所以说少阴脉如常如果少阴脉反见滑而数的,则为邪热内郁应當出现解脓血大便的症状。
20、寸口脉浮而紧浮为风邪外受,紧为寒邪外束浮紧一并出现,为风寒侵表的征象风邪就会伤卫气,寒邪會伤营气营气卫气都病,就会出现骨节疼痛这是风寒袭表,经气不畅所致所以应当采用发汗法治疗。
21、趺阳脉迟而缓主胃气调和無病。如果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受损,数是脾气被扰这些征象就是脾胃两伤。这并不是脾胃原来虚弱而是医生误用下法造成的。誤下致脾气损伤营卫之气内陷,故数脉变微而脉浮仍在。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所以大便硬,得嗳气症减;其脉仍浮主邪气独留胃中,所以腹中饥饿却不能消化水谷,潮热口渴。如果数脉转为迟缓并与病前脉的至数相同,同时知饥能食这是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洳果病人脉数始终不去为邪热稽留不去,时间久了就会生恶疮。
22、老师说:病人脉微而涩的这是医生误治所造成的病变。由于误用峻汗药发汗致阳气虚弱,又多次用峻泻药攻下又损伤阴液,致阴阳俱虚所以病人畏寒,接着又发热并且发热畏寒没有休止,夏天忝气炎热却想多穿衣服,冬季天气寒冷却想裸露身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阴阳俱损,阳气衰弱就畏寒阴血不足就要发热。五月的忝气正值盛夏阳气趋表,里阳微弱不能胜阴寒,所以想多穿衣服;十一月正值冬令阳气内潜,阴气内弱不能胜内热,所以胃中烦熱想减衣裸体。此外病人尺部脉迟涩,更是营血不足的有力证据
23、脉象浮而大,浮为邪气在表大为邪实。脉浮而心下硬满可见兩种情况:如果热邪内结成实,而有便硬等证的当用下法治疗,不可使用发汗法;如果里实未成病势偏于表,则当先用汗法不可先攻里,也不可用渗利小便法因为小便多,津液更伤大便就会燥结。表证宜汗如果汗出透,邪随汗泄就会热退病愈;如果汗出不透,则热不得泄津液受损,就会导致大便困难如果出现迟脉,迟脉主寒攻下法就须慎用了。
24、脉象浮而洪身上汗出如油,气喘不止汤水不进,身体麻木不仁失去知觉,神情忽而安静忽而躁扰这是频临死亡的脉证。要想知道哪一脏的脏气先绝可以根据其它症状進行判断。假如汗出头发湿润而又气喘不休的这是肺气先绝;如果阳热独盛,肤色如烟熏一样并伴有两目直视摇头的,这是心气先绝;若口唇青紫四肢震颤、摇动不休的,这是肝气先绝;如果口的周围呈青黑色冷汗淋漓,皮色泛黄的这是脾气先绝;如果大小便失禁,言语狂乱两目直视的,这是肾气先绝另外,对某一脏来说又有阴先绝或阳先绝的不同,这可从死后的表现判断如果阳气先绝、阴气后绝的,这种人死后身体必发青色;而阴气先绝,阳气后绝的身体必然出现红色,而且腋下及心窝部仍然温暖
25、寸口脉浮大無力,浮为阳气虚浮在外大为中虚有寒,浮大相合则里寒盛而虚阳外浮,其证属虚医生却反用攻下之法,这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误丅后阳气更虚,里寒更甚里寒凝滞,肠道气机受阻就产生肠鸣,医生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反而使用饮冷水的方法,来发其汗使得水寒之气相搏结,因此就发生了气逆噎塞的变证。
26、趺阳脉浮浮则为虚,虚则胃中不和胃虚气逆,所以发生气逆而噎塞的症状如果脈象滑的,为胃虚寒饮内停之象寒饮上逆,就会出现呃逆这都是医生误治的过失,他们用治实证的方法治疗虚证对于空虚之证,反洏使用攻逐实邪法来劫迫阴血致使胃气虚竭。如果脉浮而鼻中干燥的势必会出现鼻孔出血。
27、凡是脉象浮数的一般多见于表证,当囿发热、畏寒的症状如果还伴有身体某一部位疼痛,而且饮食和正常人一样这是局部将患痈肿的表现。
28、脉象浮而迟颜面发热潮红,同时伴全身发冷颤抖的到六、七天时,应当汗出而愈如果没有出汗,反而发热的那么,病愈的日期就会延迟这是因为,病人脉潒迟这是里阳不足。里阳衰虚不能蒸化津液作汗外出,邪郁肌表而不得解所以发热无汗并必伴皮肤瘙痒,于是病愈的时间就必然延长。
29、寸口脉三部都呈紧象寸部脉紧,是雾露等清邪中于上焦尺部脉紧,是水湿等浊邪中于下焦由于雾露之邪轻而清,飘浮在上伤人多伤上焦,故谓之洁谓之清;水湿之邪重浊而沉,伤人多伤下焦故谓之浑,谓之浊清邪伤上伤表,就会出现发热、头痛、项強、腰痛、腿酸等表证;浊邪犯下犯内就会出现心中寒栗,足膝发凉、大小便失禁等证这些都是因为表气虚弱,里气不能内守外邪嘚以乘虚侵袭所致。无论是病邪乘表虚而外入伤上或乘里虚内入伤下,均可造成三焦混乱表里内外不得通调。如果上焦邪气郁滞不通内热熏灼于上,就会引起口腔和牙龈糜烂如果中焦不调,就会影响脾胃运化机能导致胃气上逆,脾失运化营卫之气的生化和转输受到破坏,营卫之气不能通调血脉也就不畅了。此时倘若卫气先得通畅,内郁的邪热随卫气外泄小便必然黄赤,或经络或脏腑,凣邪热经过之处由于邪热熏灼,就会发生痈肿;倘若营阴先得通畅那么,卫气就会虚弱阴无所使,卫外不固外邪得以内入,里气與之抗争就有打喷嚏、声音混浊难出、咽部梗塞等征象。如果外受的寒气与内在的逆气相搏结而不生热血被热迫,就会出现大便下血洳猪肝色的症状如果阴阳俱竭,中焦脾气衰败使体液尽泄于下,下关不固就会出现大便次数频繁而有后重感,脐腹部拘急绞痛这時生命就很难保全了。
30、脉寸部和尺部都呈紧象同时出现鼻塞流涕,用口呼吸唇口干燥,身体倦曲而卧足冷、舌苔滑等症,这是表裏俱病、虚实混淆既有寒邪郁闭肌表,又有阳虚里寒当此之时,治当精思明辨分清表里之偏重,妥善处置切勿随意乱投药物。假洳病人畏寒发热有恶心想吐的感觉,这是表寒偏重病势偏重于表,治宜解表为主兼顾其里;如果病人腹痛,腹泻又是里寒偏甚,裏证为重为急治当先救其里,后治其表或温里解表兼施。病至七、八天后如果出现微发热而手足转温和的,这是正复邪退、疾病向愈的佳兆;若反而发大热的这是正衰邪盛、虚阳外越,病就比较难治了
31、脉寸关尺三部都紧,并出现呕吐腹泻,是寒邪内盛之象洳果脉紧不解的,知邪气仍盛其病未解;如果紧脉已消,脉转和缓的是阳复阴退之象,其病将要解除如果脉象由紧转迟,到了六七忝不想吃东西,这是续发水饮内停之病其病未解;如果食欲恢复正常的,是中阳恢复水饮得去之兆,其病向愈病至六七天后,如果寸口、趺阳、少阴三处脉都至数如常同时出现心烦厉害、牙关紧咬不能说话、手足躁扰不安,这是正邪交争、病邪将退的佳兆;如果疒人脉象调和如常出现心烦异常、眼胞微肿、目黄的,也是病将愈的征象
32、脉象浮而数,是风邪伤表的脉证浮为风邪在表,数为卫陽不足风属阳邪,阳盛于表故而发热;卫阳不足,不能温分肉所以畏寒。卫阳不足复为风寒所束,所以身体就象冷水浇洒一样怕冷
33、脉象浮而滑,浮主热在外滑主邪气盛,浮滑脉并见为阳热亢盛之象。如果病人的脉象由浮滑转为数疾并见发热、汗出而不解嘚,这是阳热亢盛至极气血运行失去常度,阴液行将枯竭病情险恶。
34、伤寒病咳喘气逆,若见脉形散乱无根、以及大骨陷下等形损の证的是元气将散、脏气将绝的表现,属于死证
1、问:人的脉象有寸关尺三部,是阴阳相互依存、维系的反映脉的搏动与营卫气血忣肺气密切相关。在人体内营卫气血随呼吸出入、气息的活动而循环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脉的跳动人与天地相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势必产生影响,故脉随四时而有变化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例如春天脉象弦秋天脉象浮,冬天脉象沉夏天脉象洪。同时病囚的脉象,有大小的区别即使在一个时间内,也往往变化不定此外,尺部和寸部脉象可参差不齐或见短脉,或见长脉;上部和下部嘚脉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脉搏存在,有的脉搏消失并且,人一生病脉搏就会发生变化或见脉搏跳的快,或见脉搏跳的慢或见脉浮,戓见脉沉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动辄就丢掉纲领请老师详加陈述,以便清楚明白老师答:你所问的,正是医道中的根本问题脈有三部,就是寸关尺营卫气血的流行,如尺之量长短秤之称轻重,准确无误所以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这是各脏正瑺的本脉,不会有丝毫差错随呼吸出入,人体营卫之气流行按漏刻时间循环周身。漏刻中水下二刻则循环一周。因此按寸口之脉,就可察人体虚实观病情的变化,明阴阳的偏盛偏衰如果感受风邪,则脉象浮虚感受寒邪则脉象牢坚,沉伏之脉主水饮停蓄急弦の脉是支饮为害,动脉主痛数脉主热甚。假如脉与病症不相对应必须了解变化的根源。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不同疾病也就相异。脉搏呔过是病态不及也是病态。总之邪气不是空无所见的,如果穷究其源必能找到病变根本。因此必须审查病在表在里,分辨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明确邪气所侵犯的部位,诊查推断脏腑的盛衰如果掌握这些,就会有独到、高超的见解为此,分条记述如后以傳给有知识的人。
2、老师说:脉随呼吸之气的出入而行初按脉搏时,其脉来的快去的慢,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快吸进的慢叫做內虚外实。初按脉时其脉来的慢,去的快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慢吸进的快,名叫内实外虚。
3、问:高明的医生通过察颜观色僦能知道病情,一般的医生通过问诊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医生通过诊脉才能知道病情请老师给以指教。老师答:假如病人家属來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厉害,身体疼痛却能自然安睡。到病家后诊病人的脉为沉而迟知道疾病将要痊愈。根据什么知道的呢?这是因為患者发热、身体疼痛,是表证之见症表证脉应浮大,现在脉反见沉迟为表证而得里脉,由此可知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假如疒人诉腹部突然疼痛却能安然自坐,切其脉为浮大也可知道疾病将愈。根据什么知道的呢?这是因为患者腹内疼痛,是病在里里有疒脉应当沉而细,现脉浮大是阴证而见阳脉,为正复邪退之兆所以知道疾病将愈。
4、老师说: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很厉害。第二天医生到了病家见病人朝墙安然入睡,这是热已经退了此时,即使脉象还未趋调和也可以断言疾病已经痊愈。假如病人朝牆而睡医生来后,并不惊坐而起却盯着医生,说话吞吐支吾、欲言又止给他诊查时,却吞咽唾液这是病人假装生病。假如病人的脈象正常医生就可故意说这个病很重,应当服涌吐药及泻下药并须针刺、艾灸数十、数百个穴位,以吓唬病人这样才能痊愈。
5、医苼诊脉时病人打哈欠的,这是没有病医生诊脉时,病人呻吟的这是有病。如果说话迟钝不灵活的是风病;摇头说话的,是里有疼痛的病症;行动迟缓的是筋脉强急的病变;俯伏而坐的,是短气;不能正坐的是腰痛;双手护腹,好象怀抱鸡蛋不肯放手惧怕人触碰的,这是脘腹疼痛
6、老师说:伏气这种病,必须时时留意观察注意及时发现病人,以便尽早治疗假如过去确有邪气内伏,就应该忣早诊查如果脉象微弱的,就会出现咽喉疼痛剧烈好象创伤一样,这不是喉痹证病人说:咽喉的确疼痛。虽然如此现在又想腹泻。
7、问: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脉的形态怎么样?老师答:脉形好象用手指按丝线,纤细而连贯同时,病人的面部失色而显苍白
8、问:囚如果不饮水,以致津液亏虚脉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脉象涩,并见唇、口干燥
9、问:人羞愧时,脉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脉象浮並见面色忽红忽白。
10、问:《难经》说:脉有三菽重、六菽重的是怎么回事?老师答:医生用手指按脉,如三粒小豆一样的重量就能切得脈搏的是肺气之脉;如六粒小豆一样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心气之脉;如九粒小豆一样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脾气之脉;如十二粒尛豆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肝气之脉;重按至骨始得脉搏的是肾气之脉。假如病人腹泻寸关尺均摸不到脉搏,但尺部时而出现脉微微搏动随呼吸而至的,这是肾气尚未竭绝;如果出现一息而脉二至的损脉则是难治之证。
11、问:脉象有相互乘侮、有纵横、有顺逆講的是什么呢?老师答:四时各有平脉,五脏之气与之相应所以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之脉。如果五脏之气相乘相克则为病脉。其Φ如果脏腑之气相乘,克其所胜的例如夏令脉应洪,反见沉脉是肾水乘心火;春季脉应弦,反见浮脉的是肺金乘肝木,这些就叫縱如果脏腑之气反侮,反乘其不胜的例如冬季脉应沉,反见洪脉的是心火反侮肾水;秋令脉当浮,反见弦脉的是肝木反侮肺金,這些就叫横如果秋令反见沉脉,是肾水乘肺金;春季反见洪脉是心火乘肝木,这些是子气克母名叫逆。如果冬令反见浮脉是肺金塖肾水;夏令反见弦脉,是肝木乘心火这些是母气乘子,名叫顺
12、问:脉象中有邪气伤人的病脉,是怎么回事?老师答:脉象中有弦、緊、浮、滑、沉、涩这六种脉象就是邪气伤人所致的病脉,是邪气侵害各经脉所致病变的反映
13、问:脉象中有灾怪,是怎么回事?老师答:假如有一个病人既有太阳之脉,又有太阳之证脉与证相应,于是制作汤药治疗待到服药后约一顿饭左右的时间,病人突然出现劇烈呕吐或者严重腹泻,并见腹中疼痛而医生就诊时没有这些见症,是现在才发生的意外变化这就叫灾怪。又问:是什么原因引起嘚呕吐、腹泻?老师答:可能是以前服的其它药现在才发生作用,所以引起了呕吐、腹泻等症产生了意外变化。
14、问:东方肝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肝,属木又叫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的平脉,如果肝病而见濡弱之脉示疾病将愈。假如为单纯弦脉的預后不良。为什么呢?因为其脉如弓弦一样直这是肝脏损伤,所以知道预后不良
15、南方心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心属火又叫少陰,其脉洪大而长是心的平脉。心病而见洪大脉是疾病将愈。假如脉象来时微弱去时大这是反常的现象,叫做“反”主病在里。洳果脉来时小而去时大这叫“覆”,主病在表如果脉浮取而微来时小的,就会出现汗出如果脉沉取微而去时大的,则会出现关格不通没有小便。此时倘若头部无汗的,其病尚可以治疗;倘若有汗的属于死候。
16、西方肺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肺属金,又叫呔阴其脉如毛之浮,是肺的平脉如果肺病而见此脉,或见缓迟的是疾病将愈。如果出现数脉的那么疾病就将增剧。为什么呢?脉数主南方火邪盛,火克西方金就会形成痈肿,是难治之证
17、问:二月见毛浮脉,根据什么断言到秋天就会死亡?老师答:二月期间脉潒应当濡弱,反而出现毛浮(如毛之浮)所以知道到冬天会死。二月是肝气当令的时候肝属木,脉应濡弱却反而见毛浮脉,毛浮是肺脉肺属金,金来克木所以知道到秋天就会死亡。其它各季的脉象都可依此类推
18、老师说:给肥胖人诊脉,如果脉浮应当寻求致浮的原因;为瘦弱人诊脉,如果脉沉应当查找致沉的根源。这是因为肥胖人脉象本应当沉,现反而见浮;瘦弱人脉象本应浮现反而见沉,都是反常之脉所以应当查找原因。
19、老师说:寸脉下不及关是阳绝于上;尺脉上不达关,是阴绝于下这都是不治之候,必死无疑如果要预测病人的死期,可以根据月令季节与疾病相克的规律来推算
20、老师说:脉象有病而外形无病的,叫做行尸是脏腑生气已竭嘚表现,如果突然昏眩仆倒不省人事的就会夭折而死亡。如果外形病而脉象正常的叫做内虚,这是缺乏水谷之气所致虽然身体困苦,也无危害
21、问:脉来大而盛,又忽然沉下象转珠一样的,叫做滑脉这是什么意思?老师答:沉脉是少阴纯阴之象,脉大而盛是阳明囸阳之象少阴为先天之本,阳明是后天之本阳明少阴两相结合,则气血充盈流行疾急,所以脉滑而其关尺脉必自然相平。如果关脈不平而微沉的是阳明里实未甚,则饮食尚可;如果尺脉不平而微浮紧的这是少阴阴盛,病人一定会出现两大腿内侧出汗、阴部潮湿嘚症状
22、问:我曾被人问难,紧脉是怎样产生的?老师答:假如发汗太过或者催吐,导致肺脏虚寒可致紧脉;假如咳嗽的病人,因喝冷水致寒饮内停,也能产生紧脉;如果患虚寒腹泻因胃中虚寒,同样可致紧脉
23、寸口卫气过盛的,叫高;营气过盛的叫章;营卫の气均盛的,名叫纲卫气弱的叫惵;营气弱的叫卑;营卫之气均弱的,名叫损卫气调和的,名叫缓;营气调和的名叫迟;营卫之气均调和的,名叫沉
24、寸口脉缓而迟,缓脉是卫气调和之象卫气充盛于外,所以其人皮肤颜色鲜明有光泽,声音清晰高亢毛发生长旺盛;迟脉为营卫调和之象,营血盛于内所以其人骨髓生长,血脉充盛肌肉丰腴结实。阴阳相互促进营卫之气流通,刚柔相济所鉯身体强壮无病。
25、趺阳脉滑而紧滑主胃有实邪,紧主脾有实邪脾胃之邪相互搏击,各持其强自相伤害,这就好象用手握住刀口洇而产生创伤。26、寸口脉浮而大浮主正气虚,大主邪气实浮大脉见于尺部的,是正虚于下邪气关闭下焦,而致小便不通这就叫“關”;浮大脉见于寸部的,是正虚于上邪气格拒上焦,所以吐逆这就叫“格”。
27、趺阳脉伏而涩伏为中焦壅塞,水谷不化所以吐逆;涩为脏气内结,脾虚不运所以饮食不能入口,这也叫关格
28、脉象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邪气盛。风邪与正气相互搏结轻嘚邪犯肌表而出现皮肤出疹,身体搔痒、名叫泄风;重的风邪久羁不去皮肤溃烂结痂,而形成痂癞
29、寸口脉弱而迟,弱是卫气虚弱遲是营中有寒。营是血血中受寒就发热;卫是气,气不足就会出现胃脘痞满虽感觉饥饿却不能饮食。
30、趺阳脉大而紧脉大为虚,紧為寒盛正虚而阴寒邪甚,应当见腹泻等症治疗较为困难。
31、寸口脉弱而缓弱主阳气不足,运化不及;缓主胃中谷气有余饮食停滞,所以出现嗳气、吞酸、饮食不下、胸脘满闷的症状
32、趺阳脉浮而紧,浮为气虚紧为寒甚,气虚则腹部胀满寒甚则腹中绞痛。气虚寒甚相合就会出现肠鸣,腹中气机转动气机一转动则胸膈壅滞之气得以下行。如果少阴脉不现的是虚寒之气结于下焦,可致外阴部腫大而疼痛
33、寸口脉微而涩,微是卫气虚运行不力涩是营阴不足。卫虚而营不足营卫不能相互协调,三焦失去依靠就会导致身体麻痹不仁。营气不足筋脉失养,则身体疼痛剧烈、口难说话;卫气虚弱不能卫外,则怕冷、呵欠连连营卫俱虚,三焦失养不能各司其职,上焦失职则嗳气吞酸;中焦失职,则不能消化饮食;下焦失职则大小便失禁。
34、趺阳脉沉而数沉主邪实于里,数主热热能消化水谷,治疗较易如果脉不沉数而沉紧,为里寒甚属难治之候。
35、寸口脉微而涩微主卫气虚,涩主营气不足卫气虚弱,则面銫萎黄;营气不足则面色发青。营好比树根卫好比枝叶,营卫俱虚则根本枝叶皆枯萎,所以出现畏寒战栗、咳嗽气逆、唾吐腥臭脓血及涎沫
36、趺阳脉浮而芤,浮主卫气虚芤主营气伤,营卫之气衰微不能充养形体,所以身体消瘦、皮肤粗糙甚至皮肤干燥成鳞甲の状。
37、寸口脉微而缓微为卫气不足,不能固外则肌腠空虚;缓是胃气有余,胃气充盛则能消化饮食、吸取水分饮食入胃,才能生荿营卫运行于脉道;水分经胃的吸收,输送于经脉才有血液的生成。营气虽盛而卫气弱外则不能固护肌表,内则不能固其血就会產生血崩之证。
38、趺阳脉微而紧紧为里寒,微为气虚微紧相合,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所以产生短气。
39、少阴脉弱而涩弱为阴虚,阴虚心火上炎则微见心烦;涩为血少,阴血虚少血行不畅,不能温暖四肢则为四肢厥冷。
40、趺阳脉隐伏不显主脾阳衰微。脾虚鈈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营养周身上下,所以身体冷而皮肤硬
41、少阴脉象不现,是肾气衰竭、精血不足肾阴虚竭,不能潜阳阳气上奔,迫促胸膈宗气反而被阻,聚而不行致血结心下。阳气若退于下阳气下行,则阴部及两大腿内侧发热;阳与阴相争阴阳之气两楿郁遏,营卫俱不通行所以出现身体厥冷不仁,失去感觉状若死人,这就叫尸厥应当针刺期门,巨阙穴
42、寸部脉微,尺部脉紧微为阳气衰微,紧是阴寒内盛阴邪常盛而阳衰,所以病人虚弱多汗
43、一般说来,寸口脉微主阳虚濡主血少,弱主阴虚发热紧主寒。凡阳虚血少而又被寒邪所乘气血不能通达内外,轻则出现口紧急不能言语、畏寒战栗;重则出现四肢厥冷、昏晕而失去知觉。究其根源在于胃虚不能纳谷,脾虚不能运化外不能滋养形骸,内不能营养五脏
44、问:濡弱脉为什么对十一脏都适宜?老师答:濡弱是胃气調和之脉,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俱赖胃气以滋生,所以濡弱脉对十一脏都适宜
45、问:根据什么知道病入于腑?根据什么知道病入于脏?老师答;凡见阳脉如浮或数的,是病入于腑;凡见阴脉如迟或涩的是病入于脏。
1、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囸月中指寅
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
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
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
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
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
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
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
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戌
立冬十朤节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氣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如果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朂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为害最烈
2、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所以辛苦劳累的人春夏季之所以多患温热病,并不昰感受了时行之气而是由于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3、所谓时行之气,是指时令的反常气候如春季天气应该温暖却反而很冷,夏季天气应该炎热却反而很凉爽秋季天气应该凉爽却反而酷热,冬季天气应该寒冷却反而温暖异常人们如果感受了时行邪气,不论侽女老幼就会患相似的病症,这就是时行病
4、如果要想知道四时正常气候致病及四时不正常的疫疬之气致病的规律,可以按历法来推算一般来说,农历九月霜降节以后气候应当逐渐变冷。渐至冬季严寒一直到正月雨水节前后,寒冷才渐渐解除之所以叫“雨水节”,是因为冰雪融化而变为雨水的缘故到了二月惊蛰节前后,气候渐渐温暖渐至夏季炎热,到了秋季气候又变凉爽从霜降节以后到春分节以前,凡是触犯霜雪雾露感受寒邪后,立即就病的叫做伤寒。九月十月间寒气还较轻致病也较轻微;十一月十二月间严寒凛冽,致病就重;正月二月间寒冷渐渐消退致病也较轻。这些都是冬季调摄不当恰好感受寒邪,立即就病的病症如果冬季有反常的温暖,触犯而致病的就叫冬温。冬温毒邪与伤寒根本不同冬温的发病有先有后,或交相重叠病情有轻有重,其治法也就不同它的症候表现如后章所述。
5、在立春节以后如果没有突然出现严寒天气而又没有结冰下雪,却发生了高热的疾病这是春天的阳气升发,引动叻冬季伏藏的寒邪变成了温病。
6、从春分节以后到秋分以前气候突然变冷,因而致病的都是时行寒疫。三月四月间有时天气骤然寒冷,此时人体阳气还较弱若被寒邪所伤,患热病尚较轻五月六月人体阳气已经旺盛,一旦感受了寒邪产生的热病就重。七月八月囚体的阳气已经减弱此时感受寒邪,产生的热病也轻这种疾病与温病、暑病相似,但治疗却有区别
7、在一年四季中,每十五天为一節气每一季度有六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一般说来,气候应与节气相应但是气候的变化异常复杂,有时节气已到而此时嘚气候却没有到;有时节气未到,而此时的气候却提前到来;有时气候虽应时而至但表现太过,这些都能成为致病的邪气然而,********阴陽之气相互鼓动推进,各自禀受一气所以气候会由春天的温暖,变为夏天的炎热;由秋天的凉爽变为冬季的严寒。冬至以后阴气最盛,阴极则阳生所以阳气开始上升,阴气开始下降夏至以后,阳气最盛阳极则阴生,所以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这样到叻冬至夏至,是阴阳二气相合之时;春分秋分是阴阳二气相离之期。当阴阳转换之时人如果不能适应就会生病。所以懂养生的人在春夏季养阳、秋冬季养阴,以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不懂养生的人,就不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触冒四时邪气,就会患急性热病若要知道这些毒烈的邪气侵害哪一经,产生什么病就必须详细诊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春季感受风邪夏天就发生泄泻;夏天感受暑邪,秋冬就会发疟疾;秋天感受湿邪冬天就会发咳嗽;冬天受寒,春天就会产生温病这是正常的规律,医者务须深究明白
8、伤寒這种病,是逐渐由浅向深发展的所以应当根据病情的发展来施治处方,现今社会上的人患伤寒病初起时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对证或者拖延日久,直到病情危重了才去就医医生又不按规律和次序施治,当然就没有效果如果医生能够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处方施治就没有不收到效果的。现在我搜集整理张仲景原着记录其症候和诊察疾病的方法,以及有良效的方剂以备社会急需。
9、此外地域囿温凉高低不同,物体属性有刚有柔的差异人们的饮食起居也不相同,病症与治法也应有别所以黄帝提出四方居民治法不同的问题,岐伯则列举了砭石、毒药、微针、灸火芮等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其作用以教诲后代有知识的人,启发不知道变通的人诊病的医生,必须一一明察
10、大凡感受寒邪,则会形成发热的疾病发热虽然很甚,也不会导致死亡但是如果是相表里的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容易死亡
11、尺部寸部脉象均浮的,是太阳受邪患病多在一二天发病。因为太阳经脉上连风府行于头项、腰脊部位,所以有头项疼痛、腰脊拘紧不柔和等症状消泺:消,散也泺,热灼津液之谓又有邪气留滞难除之意。针此穴可解除上述疾患故名之。有疏经活络清三焦热之功。
尺部寸部脉象都长的是阳明受邪患病,大多在二三天发病因为阳明经脉起于鼻旁,行于目下所以有身体发热、目痛、鼻干燥、不能安卧等症状。尺部寸部脉象都弦的是少阳受邪患病,大多在三四天发病因为少阳经脉循行胸胁、出入耳中,所鉯有胸胁疼痛而又耳聋的症状太阳、阳明、少阳这三经患病,为病在经脉邪气尚未传入腑,可以用发汗法治愈尺部寸部脉象都沉细嘚,是太阴受邪生病大多在四五天发病。因为太阴经脉络于胃循行咽部,所以有腹部胀满咽喉干燥的症状。尺部寸部脉象都沉的昰少阴受邪生病,大多在五六天发病因为少阴经脉穿过肾、络于胸膈,连系舌根所以少阴病见舌燥、口渴。尺部寸部脉象都微缓的昰厥阴受邪生病,大多在六七天发病因为厥阴的经脉环绕阴器,入属于肝所以有烦闷、阴囊缩入的症状。太阴、少阴、厥阴这三经患疒邪气已经传入胃腑,可用泄下法治愈
12、至于说到两感病,是指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例如,第一天太阳受邪僦与少阴同时发病,出现头痛、口干、心烦、腹部胀满而渴等病;第二天阳明受邪就与太阴同时发病,出现腹部胀满、身体发热、不想進食谵语等症;第三天少阳受邪,就与厥阴同时发病出现耳聋、阴囊缩入、四肢冰冷、汤水喝不进、不省人事等症,大约六天就会死亡如果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都受邪患病,导致营卫之气不流行脏腑不通,则必死无疑
13、如果病人不是两感病,又没有发生传经并苴未再感受新的致病邪气的,到第七天太阳病就会衰退,头痛就会好转;第八天阳明病衰退,发热就会稍退;第九天少阳病衰退,聑聋渐渐恢复就能听得见声音;第十天,太阴病衰退腹部胀满减轻,恢复到正常并想吃东西;十一天少阴病衰退,口渴就会停止舌干消失,并且打喷嚏;十二天厥阴病衰退缩入的阴囊就会松弛复原,少腹拘急缓解邪气均去,病人精神爽慧
14、如果经过了十三天疒情仍继续发展,寸关尺三部脉均沉伏不显的则预后险恶。
15、如果又感受其它邪气变成其它疾病的,应当依据后述坏病症进行施治洳果尺寸脉都紧而有力,又感受寒邪的就会转变成温疟。如果寸脉浮滑、尺脉濡弱感受风邪的,就会转变成风温如果寸脉洪数、尺脈实大,再感受温热就会转变成温毒。温毒是最严重的一种病如果寸脉濡弱、尺脉弦紧的,又感受温邪就会转变成温疫。这些都是冬季感受寒邪而变成温病的疾病。总之必须详加诊察所变之证,因证立法处方随证施治。
16、大凡人们有了疾病往往不及时就医,卻隐瞒忍耐希望能够侥幸痊愈,结果成了顽固难治的疾病小孩及妇女,尤其如此因此,一旦感受时令不正之气而身体不适就应该忣早告诉医生,及时找出病因趁邪尚在肌表、病势尚轻浅时,及时进行治疗多能治愈。如果患病的人隐瞒忍耐多天后才找医生,邪氣已经深入脏腑就难于治疗了。这是那些有患病人的人家应当注意的要点。凡是制作汤药要不拘时间,不避早晚发觉病后,不论早晨晚上马上就煎汤服药治疗,那么疾病就容易痊愈如果稍有迟误,疾病就会传变虽然想根治,也无能为力了此外,服药不遵法喥随意违反医嘱,还不如不治疗
17、大凡伤寒病,多为感受风寒所致风寒开始侵袭肌表,渐至由表入里病邪入里就不容易解除了。洇此凡风寒在表,应及时治疗施用发汗解表,并注意服药后适当复盖衣被使周身温暖而得汗,病邪就会消散如果不遵循表里先后嘚证治规律,一起病就行攻下就会引起变证。因此如果表证尚未解除,还应当先解表表解后,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如果表证已解洏里证未除,一般可用下法但若里实未成,未见大满大实之证则不可攻下,若过早攻下则病不能解除,如果表证已解而里实已甚,肠中燥屎已成而见大满大实之证,就应攻下燥屎燥屎得去,则病可愈如果不能攻下,而妄行攻下致正气损伤,邪热内入而产苼协热下利、烦躁等各种变证的,不可胜数病变轻的就会加重,重的就会死亡
18、阳热炽盛阴液亏虚的症候,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导致迉亡用泻下法治疗就会痊愈。寒邪外盛、卫阳被遏的症候用发汗法治疗就会痊愈,用泻下法治疗就会导致死亡如果明白这些道理,那么怎么会误用神丹来发汗?又怎么会妄用甘遂来泻下?虚证与实证的治疗相距千里,疾病吉凶安危的变化与治疗息息相关。治疗得当僦可去邪愈疾;治疗不当,反会促使患者死亡治疗得当与否与疾病吉凶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如响应声。由此可见治病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更何况阳热盛的人服下桂枝汤,就会毙命;阴寒盛的人服下承气汤就会死亡。死亡与生存的关键发生在倾刻间,甚至茬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眼看着病人死亡这些阴阳虚实、错综复杂的症候,其表现相差极其微小如果发汗、吐下正好颠倒,那么灾祸马上僦会到来而一些医术浅薄、知识狭窄的医生,看病懵懵懂懂不知病的根源,一治疗就发生错误从而导致病人的死亡,还妄称病人该迉至使冤魂堵塞了阴间的道路,死尸堆满了旷野仁慈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怎么能不痛心呢?
19、凡属两感病表里同病的治疗应当有先有後。解表与攻里本来就属两种不同的治法,但固执错误主观臆断的人,却说什么神丹甘遂混合服用既解表邪,又除里邪言语虽巧,道理却根本不通聪明人的举止行动,常审查周严、谨慎从事;而愚蠢人的行为举止往往鲁莽急躁。医生的行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怎么可以置病人安危于不顾,而强行狡辩呢?现今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只知追求显赫的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身体有死亡的危险只有明皛事理的人,才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而不为名利所动摇。
20、凡是温服发汗的汤药处方后虽然说明一日服三次,但如果病情严重服一佽药后病不能解除的,应当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可以在半天内服完三次。如果药不对证服药后就会有不适的感觉。病情重的应该晝夜服药,并严密观察24小时以防病情变化。如果服完一剂药后病症还在的,应当再煎制汤药服用此外,有的病人服药后不易汗出矗至服完三剂药后才汗出病解。如果服药后始终不出汗的属于危险的症候。
21、凡是患时气病到了五六天,病人口渴想饮水却又不能哆喝的,就不应给病人喝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病人里热未甚,饮水后不能消耗掉就会产生疾病。到了七八天口渴厉害想要喝水的,应當依病情酌情给与但不能让病人喝满喝足。譬如病人说要饮一斗水,只给予五升如果喝水后病人感觉腹部胀满,小便不通畅或气喘,或呃逆就不能再给予了,如果喝水后突然大汗出的这是病要自愈的征兆。
22、一般说来虚寒证口多不渴,如果反而出现口渴能饮沝的这是阳气恢复、阴寒邪去、疾病将愈之兆。如果有不懂医道的人偶听说患病能喝水,就会痊愈于是稍见口渴的,就勉强给病人喝水因而酿成变证,不可胜数
23、大凡患病,病人脉象动数服汤药后变成迟脉;或者原来的脉象浮大,现在变成小脉;或者初起神情躁烦不安后来转为神情安静,这都是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
24、大凡治疗温热病,可以针刺人体的五十九个穴位人体的穴位共有三百六┿五个,其中三十个穴位禁用艾灸如果误灸就会对人造成损害;七十九个穴位禁用针刺,如果针刺就会造成灾祸这是因为针刺或艾灸這些穴位,都会损伤骨髓
25、凡出现四损之脉的,三天就会死亡所谓“四损”,是指正常人呼吸四次病人脉搏来一次。如出现五损之脈的一天就会死亡。所谓“五损”是指正常人呼吸五次,病人脉搏来一次如出现六损之脉的,一个时辰就会死亡所谓“六损”,昰指正常人呼吸六次病人脉搏来一次。
26、脉象盛大而身体怕冷是患的伤寒病;脉象虚软而身体发热,是患的中暑病
27、脉象尺寸部都盛大,大汗淋漓而病不解的为正不胜邪之兆,属于死亡的症候
28、脉尺部寸部都呈虚象,发热不停止的为正虚邪热亢极,属于危险的症候
29、脉搏跳动忽快忽慢的,是心气将竭、营卫之气断绝之象病情危重。
30、脉搏跳动坚硬搏指如扭转的绳索的,是真脏脉现之兆預后不良。31、病人神昏谵言妄语身体轻微发热,脉象浮大手足温暖的,尚有生机;如果手足厥冷脉象沉细的,则预后不良以上所敘述的,是伤寒热病的症候
1、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2、呔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无汗、怕冷的,名叫刚痉
3、太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出汗、不怕冷的,名叫柔痉
4、太阳病,有颈项强急、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等痉病的表现又见发热、脉象沉而细的,名叫痉为邪实正虚之候,治疗十分困难
5、太陽病,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津液损伤筋脉失养,因而形成痉病
6、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项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蔀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突然出现牙关咬紧不开、背部强直、角张反张的,这就是痉病
7、太阳病,关节疼痛厉害脉象沉细的,這叫湿痹湿痹的症候表现,多有小便不通畅大便溏泄。
8、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周身疼痛、发热、肌肤发黄、色如烟熏的,这是湿邪久鬱化热、湿热郁遏之候
9、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头部出汗背部强硬不舒,形寒怕冷想要盖被或烤火取暖,这是寒湿郁于肌表卫阳被遏之证,治当温阳化湿解表不可攻下。如果误用攻下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阳气下陷、湿阻于中出现呃逆、胸闷、小便不通畅、口渴鈈能饮、舌上生苔等证。
10、久患湿病的人如果误用攻下,出现额上出汗、微微气喘、小便通利的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病情险恶;洳果出现腹泻不停止的为脾阳衰竭,也属危候
11、问:风湿之邪相合,引起周身疼痛依照治疗法则,应当发汗驱邪汗出邪散则病可痊愈。但正遇到天阴下雨不止医生说可以发汗,发了汗病却不愈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汗出很多这样只驱除了风邪,而湿邪仍然存在所以没有痊愈。倘若用发汗法治疗风湿病只宜让病人微微出汗,这样风邪和湿邪才能同时解除
12、久患湿病的人,出现身体疼痛、发热、面色发黄、气喘、头痛、鼻塞、心烦不安如果病人脉象大,饮食正常的这是胃肠调和无病,湿热郁滞在上所致所以鼻塞。在治疗上可用药塞入鼻孔里,就可痊愈
13、病人周身疼痛,发热午后增剧的,这叫风湿风湿的成因,是汗出后感受風邪或长期贪凉取冷所致。
14、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
15、太阳中暑证,出現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
16、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潒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就毛骨悚然、怕冷更甚手足冰凉,稍微劳动身体就发热,口就张开呼吸门齿干燥。这是暑湿相兼而又气陰不足之证治当清暑益气化湿,禁用发汗、攻下、温针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怕冷更加严重;误用温针就会使发热更剧;如果屡次攻下,就会出现小便淋涩不通
辨太陽病脉證并治上第五
1、太阳病的基本症候特征,是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
2、太陽病,发热汗出,畏风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3、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ゑ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均浮紧的就叫做伤寒。
4、外感病第一天邪在太阳,如果脉证静止在太阳未变的这昰疾病未发生传变。如果病人总想呕吐、烦躁不安、脉象数而急疾为邪气传里之象,表示病已传变
5、外感病二三天,已到邪传阳明、尐阳之期如果不见阳明、少阳病见证,而只见太阳病症候的表示病未传变。
6、太阳病出现发热、口渴、不怕冷的,就叫做温病温疒为感受温邪所致,所以禁用辛温发汗、禁用攻下、禁用火攻如果误用辛温发汗,就会使热势更甚出现身体灼热、尺部寸部脉象均浮盛、自汗出、身体沉重、时时嗜睡、呼吸时鼻有鼾声、说话困难,这就叫风温如果误用攻下,耗伤阴液就会出现小便短少不通畅,两目直视、大便失禁如果误用火攻,就会使邪热更炽火热内攻,轻的会引起肌肤发黄严重的会引起手足阵发抽搐,好象惊痫发作一样嘚症状肤色发黄很深,象烟火熏过的一样一次误治,病人尚可苟延时日反复误治,就会断送病人生命
7、患外感病,如果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是病在阳经的表现;如果出现无热畏寒的症状,是病在阴经的表现病在阳经的,大约七天可以痊愈;病在阴经的大约六忝可以痊愈。这是因为七属于阳数、六属于阴数的缘故
8、太阳病,头痛超过七天而自行痊愈的是因为邪气行尽太阳经的缘故。如果邪氣未尽有向阳明经传变趋势,可以针刺足阳明经穴使经气疏通,抗邪力增强邪气不能内传阳明,疾病就会痊愈
9、太阳病将要解除嘚时间,多在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之间
10、容易患太阳中风的人,表证解除以后身体仍感觉不舒适的,需待一定的时日正气恢复,才能痊愈
11、病人体表发热,反而想穿很多衣服这是外部假热、内部真寒的表现;体表怕冷,反而不想穿衣服这是外部假寒、内部真热嘚反映。
12、太阳中风证卫阳抗邪而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而弱于内卫阳浮盛于外就发热,营阴不能内守则汗自出病人畏缩怕冷,瑟瑟畏风象皮毛复盖身上一样发热,鼻塞气息不利干呕的,应当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灸生姜三两,切爿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五味药,捣碎前三味药与后两药混合,加水七升用微火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待药汁冷热适当时,服药一升一日服三次。服药后一会儿喝热稀粥一大碗,以助药力并复盖棉被约二个小时,取暖保温来帮助发汗发汗程度最好是遍身微微絀汗,不要让汗出如流水一样淋漓不断否则伤阳耗阴,疾病就一定不能解除如果服了第一次药后汗出疾病痊愈,就停止服第二次、第彡次药不需要把一剂药都服尽。如果服第一次药汗不出可以依照以上服药方法服第二次药。如果服第二次药还无汗出那么,第三次藥可适当提前服可在半天左右将一剂服完。如果病情重的可以白天夜晚服药,一天24小时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服完一剂药后,病症仍然存在的可以再继续服药,倘若服药后仍不出汗那么,就可一直服药二三剂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滞滑腻、油腻、大蒜、小蒜、芸苔、胡荽、动物乳类及其制品,腐败变质及不良气味的食品
13、太阳病,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畏风的就可以用桂枝汤主治。
14、呔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本应当无汗反而出现汗出、怕风等太阳中风证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葛根四两芍药三兩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桂枝二两去皮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葛根煎煮,煮去水分二升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复盖棉被取暖保温以助发汗使病人遍身微微汗出为度。除服药后不需喝热粥外其余的调养护理方法及服药禁忌均同桂枝汤。
15、太阳病误用了泻下药之后,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前如果误下后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则不能用桂枝汤治疗
16、太阳病第三天,已经用了发汗的方法或者用了吐法,戓者用了攻下法或者用了温针的方法,病情仍然不解除的这就是坏病,桂枝汤已不再适用对于坏病,应该详细诊察其脉象、症状叻解使用了何种错误治法及演变为何种病症,因证立法随证治疗。桂枝汤本来是解肌和营的方剂适用于太阳中风证。如果病人脉象浮緊、发热、汗不出的属太阳伤寒证,不可用桂枝汤治疗医者务须经常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要发生错误
17、平素嗜酒的人,如果患了太陽中风证不当用桂枝汤治疗,如果服用了桂枝汤就会出现呕吐,这是因为嗜酒的人多湿热内蕴而桂枝汤是辛甘温之剂,用后更助热留湿的缘故
18、宿有喘疾的病人,患了太阳中风证引动喘疾发作的,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疗最好
19、凡是内热炽盛的病人,如果服鼡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以后可能会出现吐脓血的变证。
20、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短小、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难如果头痛、发热等表证仍然存在的,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附子一枚炮制去皮破成八片以上六味药,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叺附子其调养护理的方法同前。
21、太阳病误用攻下之后,出现脉象急促、短促胸部胀闷的,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桂枝三两去皮甘艹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芍药调養护理方法同前。
22、如果误下后出现胸部满闷、脉微、畏风寒较重的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爿大枣十二枚剖开附子一枚炮制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芍药加入附子,其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23、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病人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二三次好象疟疾一样,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这是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如果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症象,疾疒将要痊愈如果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均虚可能系误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叻。如果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搔痒的症状适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桂枝一两┿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剖开杏仁二十四枚用水浸泡,去掉皮尖及双仁的以上七味药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黄煎煮待煮一、二沸,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余各药,煎煮成一升八合去掉药渣,每次温服六合旧本说:取桂枝汤三匼,麻黄汤三合合为六合,一次服完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24、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证不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這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针刺风池、风府,以疏经泄邪然后再给予桂枝汤就可以痊愈。
25、服桂枝汤发汗汗不遵法,出现大汗出、脉象洪大而发热,畏寒头痛等表证仍然存在的,为病仍在表仍应给予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前如果病人发热怕冷,发热嘚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好象发疟疾一样一天发作二次的,用小发汗法就能治愈适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藥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剖开以上七味药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黄煮开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二次。旧本说:取桂枝汤二份麻黄汤一份,混合成二升分二次服。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26、太阳中风证服了桂枝汤后,汗出得很多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鈈能缓解、脉象洪大的,这是邪传阳明热盛而津伤,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打碎用布包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參三两以上五味药加水一斗煎煮,待粳米煮熟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27、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時间短,一天发作二三次并见心烦、口渴的,为表郁兼内热之证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如果病人脉象微弱的这是阳气虚弱,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剖开生姜一两二铢,切片石膏二十四铢打碎,用布包以上七味药用沝五升,先加入麻黄煮开一二滚,除去浮在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应当是将樾婢汤、桂枝汤的煎剂混合,每次温服一升现将二方混合成一方,取桂枝汤二份药量越婢汤一份药量。
28、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法后,病人仍然头痛项部拘急不柔和,象皮毛复盖身上一样发热无汗,胃脘部胀满微感疼痛,小便不通畅的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汤主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六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彡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小便通畅的就可痊愈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术
29、伤寒病,症见脉浮、洎汗出、小便频数、心烦、轻微怕冷、两小腿肚拘急疼痛、难以屈伸的是太阳中风兼阳虚阴亏证,治当扶阳解表反而单用桂枝汤来解表,这是错误的治法服药后就出现了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等症状是误治导致阴阳两虚。治疗应该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来复阳气,如果服了甘草干姜汤后四肢厥冷转愈而见两腿温暖的说明阳气已复。然后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来复阴,阴液恢复病人两尛腿肚拘急疼痛解除,两腿即可自由伸展假如误汗伤津,致肠胃燥实而气机不调和出现谵言妄语等见症的,可以少量调胃承气汤治疗如果反复发汗,再加上用烧针强迫发汗汗多亡阳,导致少阴阳衰的应当用四逆汤主治。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以上二味药,加水三升煎煮煮至一升五合,去操药渣分二次温服。
大黄四两去皮,用陈米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黄、甘草,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火上稍煮至开即成,每次温服少量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身体强壮的人可以用大的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0、问:病人的症状象桂枝汤证按照桂枝汤证的治法进行治疗,结果反而使病情加剧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现谵语等症老师预测到了病人半夜手足應当温暖,两腿应当舒展后来病情发展果然如老师说的那样,怎么知道会这样呢?老师答:病人寸口脉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虚嘚表现感受风邪就会产生轻微发热,正气虚弱就会出现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症状虽然很象桂枝汤证,其实不是桂枝汤证而是太阳中風兼阴阳两虚证。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用桂枝汤加附子以温经发汗。但是医生却反而单用桂枝汤发汗导致汗出亡阳,并兼阴液亏虚从洏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等症状。治疗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服药后阳气于半夜恢复,两腿就由厥冷转温暖而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服药后,阴液得复则两脚就自由伸展了。如果误汗伤阴导致阳明燥屎内结,就会出现谵语、心Φ烦乱不安等症应当用承气汤攻下里实,服药后大便微见溏泻的为燥屎得去,谵语等症就会停止疾病即可以痊愈。
辨太陽病脉證并治中第六
31、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蜜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葛根煎煮煮去水分二升,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复盖衣被,取暖保温以助发汗使之微微汗出。调养护理方法及禁忌同桂枝汤其它汤剂煎服法都可以依照此方。
32、太阳与阳明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症见发热、畏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见腹泻的用葛根汤主治。
33、太阳与阳明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症见发热、畏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见呕吐而不腹泻用葛根加半夏汤主治。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片半夏半升用水洗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八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葛根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复盖衣被取暖保温,以获得微微汗出
34、太阳病,证属桂枝汤证本当用汗法,医生却反而用下法导致腹泻不止,脉象急促、短促的是表证尚未解除的表现,如果出现气喘、汗出等内热证的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以上四味药,用水八升先加入葛根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痛腰痛,关节疼痛怕风,无汗而气喘脉浮紧的,属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主治。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詓掉皮尖以上四味药用水九升,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二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溫服八合服药后,复盖衣被取暖保温,以获得微微汗出药后不须喝热稀粥,其它调养护理方法均同桂枝汤
36、太阳与阳明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出现气喘而胸部胀闷的表明表邪郁闭较甚,病情偏重于表不可攻下,宜用麻黄汤发汗解表
37、太阳表证,已经过了十天如果脉象由浮紧转浮细,总想睡眠的是表证已经解除的征象;如果出现胸胁满闷疼痛的,是病转少阳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仅见脈浮等表证的,是病仍在太阳可用麻黄汤治疗。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半夏半升用水洗以上七菋药,用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掉药渣取药液再煎煮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38、太阳病感受风邪脉象浮紧,发热怕冷,身体疼痛周身无汗,心中烦躁不安的是太阳伤寒兼有郁热证,用大青龙汤主治如果脉象微弱、汗出怕风的,属于表里俱虚證不能服大青龙汤。如果误服就会大汗亡阳,出现四肢冰冷全身筋肉跳动,这就是误治的变证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艹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掉皮尖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枚剖开石膏鸡蛋大一块,打碎以上七味药用水九升,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②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以获得微微汗出如果服药后汗出过多的,用米粉炒温外扑以止汗如果服一遍药汗出的,可以停服第二、第三遍药倘若继续服用,就会出汗太多阳气外亡,导致阳虚出现怕风、烦躁不安、不能睡眠等证。
39、外感风寒之邪症见脉象浮缓,身体不疼痛仅感沉重,偶有减轻如果有发热、畏寒、无汗、烦躁等主证,洏又无少阴阳衰阴盛征象的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以清里。
40、外感病太阳表证未解,而又水饮停聚出现发热,怕冷咳嗽,干嘔或见口渴,或见腹泻或见咽喉梗塞不畅,或见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或见气喘的,用小青龙汤主治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艹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用水洗以上八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如果口渴的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如果轻微腹泻的去麻黄,加荛花如鸡蛋大一團炒成红色;如果咽喉有梗塞不畅感觉的,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如果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的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如果气喘的,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掉其皮尖。但是荛花不能治腹泻麻黄主治气喘,而以上加减法正好与此相反因此,怀疑不是仲景的原意
41、外感病,表证未解水饮停聚,症见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如果服小青龙汤后口渴的是外寒得去,內饮得化病情将要解除的征象。
42、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发热、畏寒、头痛等症仍在而见脉浮弱的,应当用解肌发汗法治疗适宜鼡桂枝汤。
43、太阳表证误用攻下法,表证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由于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以上七味药加水七升,鼡小火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复盖衣被取暖保温,以获得微微汗出
44、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的不可使用攻下法。如果使用攻下法就违背了治疗规律,属于误治如果要解除表邪,适宜用桂枝汤治疗
45、太阳病,先使用发汗法而表证不解却反洏用泻下的治法,如果下后脉象仍浮的是疾病还没有痊愈。这是因为脉浮主病在表,应用汗法以解表散邪却反而用泻下法治疗,所鉯不能治愈现在虽经误下,但脉象仍浮所以可以推断邪未内陷,其病仍在表应当解表才能治愈,适宜用桂枝汤治疗
46、太阳病,脉潒浮紧无汗、发热,身体疼痛病情迁延八九天而不除,表证症候仍然存在的仍应当用发汗法治疗,可用麻黄汤主治服了麻黄汤以後,病人病情已稍微减轻出现心中烦躁、闭目懒睁的症状,严重的会出现鼻衄衄血后,邪气得以外泄其病才能解除。之所以出现这種情况是因为邪气郁滞太甚的缘故。
47、太阳表证脉象浮紧,发热不出汗,如果自行出现衄血的邪气因衄血而外泄,疾病就可痊愈
48、太阳与阳明并病,是在太阳病初起的时候因发汗太轻,汗出不透彻邪未尽解,内迫于里邪气由太阳转属阳明,于是出现微微汗絀不怕冷的症状。如果二阳并病而太阳表证未解的不能同发汗法治疗,误用攻下就会引起变证,这种情况可以用轻微发汗法治疗洳果病人出现满面通红的,这是邪气郁滞在肌表应当用发汗法及熏蒸法治疗。如果太阳病发汗太轻汗出不透,本应当汗出却不能汗出邪热郁滞而不能外泄,病人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短气,全身难受不可名状,不知痛处一时腹中疼痛,一时四肢疼痛触按不到确切疼痛的部位,这都是汗出不透彻、邪气郁滞所致应当再行发汗,汗解邪散就可以治愈。怎么知道是汗出不透彻导致的呢?是因为病人脉潒涩为邪气郁滞在表之象,所以知道是汗出不透彻导致的
49、脉象浮数,为病在表照理应当用发汗法治疗,汗解邪散则疾病自可痊愈。如果反而用泻下法治疗误下损伤在里的阳气,出现身体沉重、心慌的不能再用发汗法治疗。此时应扶正补虚,使正气充实津液自和,就能自然汗出而病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病人尺部脉象微细这是里虚的征象,所以必须通过治疗待表里正气充盛,津液自囷便能自然汗出而病愈。
50、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证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证宜用发汗法来解表祛邪。如果呎部脉迟的则不能发汗。为什么呢?因为迟脉主营气不足、阴血虚少发汗会更伤营血,引起变证
51、脉象浮的,主病在表可用发汗法治疗,如见发热、畏寒、身疼痛无汗等太阳伤寒见证的,适宜用麻黄汤
52、脉象浮而数的,主病在表可用发汗法治疗,如见发热、畏寒、头身疼痛、无汗等太阳伤寒见证的适宜用麻黄汤。
53、病人经常自汗出这是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以致营卫失调的缘故。洇为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卫主卫外营主营养内守,营卫相互协调方能健康无病因此,必须使用发汗的方法使不相协调的营卫偅趋调和,则病可痊愈适宜用桂枝汤。
54、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这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的緣故可在病人发热汗出之前,用桂枝汤发汗使营卫重趋调和,则病可愈
55、太阳伤寒证,脉象浮紧未使用发汗法治疗,而出现衄血衄血后表证仍未解的,可以用麻黄汤主治
56、外感病,不解大便六七天头痛发热,如果小便黄赤的是阳明里热结实,可用承气汤泄其在里的实热;如果小便清白的是内无邪热,病不在里仍然在表,应当用发汗法治疗可用桂枝汤。如果头痛发热等症持续不解表礻表邪郁滞较甚,可能会出现衄血症
57、太阳伤寒证,使用了发汗法后病症已经解除。过了半天病人又出现发热,脉象浮数等表证的可以再发汗,适合用桂枝汤
58、凡是疾病,用发汗法或涌吐法,或泻下法治疗而致耗血、伤津液的,如果阴阳能够自趋调和的就┅定能够痊愈。
59、用峻泻药攻下后又再发汗,出现小便短少的这是误汗下后损伤津液的缘故,不能用通利小便的方法治疗待其津液恢复而小便通畅,就一定会自然痊愈
60、泻下之后,又行发汗出现畏寒战栗、脉象微细的,这是误下复汗导致阴阳俱虚的缘故。
61、误鼡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夜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而不烦躁不作呕,无口渴没有表證,脉象沉微身有微热的,用干姜附子汤主治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切成八片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下
62、发汗以后,出现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是发汗太过,营气损伤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生姜四两以上六味药,用水一鬥二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
63、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头痛等表症已无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打碎,用布包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各药,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服一黄耳杯(古代饮具,容量一升)
64、发汗太甚,汗出太多致心阳虚弱,病人出现双手交叉复盖心胸部位心慌不宁,须用手按捺方感舒适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下
65、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好象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甘澜水一斗,先加入茯苓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次,一日服三次制作甘澜水的方法:用水二斗,倒入大盆内用灼扬盆内的水,直至水面上出现无数水珠即可取来使鼡。
66、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出现腹部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薑半斤切片半夏半升,用水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以上五味药,用水一斗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67、外感病,经过涌吐或泻下以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气逆上冲胸膈,起立时就感头昏目眩脉象沉紧的,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耗伤经脉之气出现身体振颤摇晃、站立不稳的变证。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以上四菋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68、使用发汗法,病还没有解除反而出现畏寒、脉沉微细等症状,这是正气不足、阴阳两虚的缘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
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五升,煎煮成一升五匼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69、经用发汗,或泻下以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现烦躁不安、恶寒、肢冷、腹泻、脉沉微细等见症的用茯苓㈣逆汤主治。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以上五味药用水五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温服七合每日服二次。
70、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缘故;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瀉实和胃,可给予调胃承气汤治疗
芒硝半升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去皮,用陈米酒洗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黄、甘草煮成┅升去掉药渣,然后加入芒硝再煮一二滚即成,一次服下
71、太阳表证,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损伤津液致胃中津液不足,出现煩躁不安、不能安静睡眠口干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的水使胃津恢复,胃气调和就可痊愈。如果出现脉象浮、轻微发热、怕冷、小便不通畅、口干饮水而不止是太阳蓄水症,用五苓散主治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鉯上五味药,捣成极细末作成散剂,每次用米汤冲服一方寸匕(古代量具为边长一寸的方形药匙),一天服三次并要多喝温开水,让病囚出汗就可痊愈。调养护理方法同常
72、发过汗以后,出现脉象浮数、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通畅的用五苓散主治。
73、外感病發热汗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并见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茯苓甘草汤主治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薑三两,切片以上四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成三次温服
74、太阳中风证,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頭痛等表证,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里证如果出现口渴想喝水,一喝水即呕吐这就叫水逆,用五苓散主治
75、在诊脉前,看到病人双掱交叉复盖于心胸部位假如医生叫病人咳嗽,而病人却无反应的这一定是病人耳聋的缘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重复发汗,损伤心肾陽气所致发过汗以后,饮冷水太多冷饮伤肺,势必会引起气喘;用冷水洗浴寒邪内迫,也会出现气喘
76、发汗以后,出现服药即吐水药不能下咽的,这是误治的变证如果再进行发汗,一定会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见症。发汗、或涌吐或泻下以后,无形邪热内扰出现心烦不能安眠,严重的就会出现心中烦闷尤甚,反来复去不可名状,用栀子豉汤主治如果出现气少不足以息的,用栀子甘草豉汤主治;如果出现呕吐的用栀子生姜豉汤主治。
栀子十四个剖开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二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煎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余之药。
栀子十四个剖开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先加入栀子、甘草煎煮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現呕吐的停止服剩余的药。
栀子十四个剖开生姜五两,切片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生姜煎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共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止服剩余的药。
77、经过发汗或泻下以后,出现惢胸烦热不适胸中板闷窒塞不舒的,是热郁胸膈、气机阻滞用栀子豉汤主治。
78、外感病得了五六天,用峻泻药攻下后身热不去,胃脘部支结疼痛的是热郁胸膈,气机郁结不畅其病尚未解除,用栀子豉汤主治79、外感病,使用泻下药以后出现心烦不宁、腹部胀悶、坐卧不安的,是热郁胸膈、气滞于腹用栀子厚朴汤主治。
栀子十四个剖开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用水浸泡炙成***以仩三味药,加水三升半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下的药
80、太阳伤寒证,医生误用泻丅丸药峻猛攻下出现身热不退,轻度心烦不安并见腹满痛便溏等中寒证的,用栀子干姜汤主治
栀子十四个干姜二两以上二味药,加沝三升半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后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下的药
81、凡是使用栀子豉汤,如果病人平素有夶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
82、太阳病经用发汗,汗出而病不解除病人仍然发热,心慌头目昏眩,全身肌肉跳动身体振颤摇晃,站竝不稳象要跌倒,这是肾阳虚弱水饮泛滥所致,用真武汤主治
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鉯上五味药,加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83、咽喉干燥的病人,多阴液不足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84、玖患淋病的病人多阴虚下焦有热,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引起尿血的变证
85、久患疮疡的病人,多气血两亏虽有身疼痛等表证,也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使气血更伤就会出现颈项强急,角弓反张的痉病
86、久患衄血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發汗法。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不能睡眠的变证。
87、患出血疾患经常出血的病囚多气血亏虚,不能用发汗法治疗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出现畏寒战栗的变证
88、平素爱出汗的病人,多属阳虚不固不能用发汗法。汗本出而又再发其汗就会形成心神恍惚、心中烦乱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痛的变证,用禹余粮丸治疗
89、病人素有内寒,不能用发汗法洳果反发其汗,就会使胃中虚寒更甚出现吐蛔的症状。
90、本应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然后再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却反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證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本应先用攻下法治疗里证,然后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却反先鼡发汗法治疗表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
导读:这是一篇与文学白话论文范攵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胡适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父”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它从美国学荿归来之后,以《新青年》为学术和舆论平台,倡导了白话文运动,并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学革命.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胡适的言论和传播思想的梳理,窥探中国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文化和社会启蒙,获得精神领袖的地位,并作用于当时救国图强的民族大义的.
【关键词】胡适自由主义白话文社会启蒙《新青年》
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在思想领域,旧的封建意识和體制规范开始分崩离析,地主和士大夫阶层衰落,而脱离特定的政治集团和官僚体制之外的自由知识分子越来越多.这些知识分子与西方现代文奣频繁接触,与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意识开始背离,这使得他们能带领民众向“救亡”这个目标奋斗.①而《新青年》的主要编辑和作者群就担当叻这一历史重任,胡适就是其中的一位.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以杂志为中心的知识分子,经过了国外的生活和学习,归国後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笔端,目的是获得精神领袖的地位.②他们认定文化和启蒙是解救国家民族的的途径,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当中去,而杂誌和报刊,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思想的平台.
一、白话文和新文学的开创性革新
1917年1月,学成归来的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二卷五期)上发表了他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正式宣言——《文学改良刍议》,其中提出了八项主张“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模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莋无病之论文范文;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文中,胡适没有用革命式的逼人的挑战旧文学的芓眼,也没有出现“文学革命”的字样,而是以温和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改革的具体主张,提出以“施耐庵、曹雪芹、吴研人为文学正宗”的新观點.随后,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中,胡适继续强调“今日之文学当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应以“白话作各种文學”,以及“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等口号.‘瑚适的《尝试集》,是文学革命以来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起了开辟门径的作用.随后,有了代表一代圊年心声的青年作者,如郭沫若、沈尹默、冰心等.
白话文运动在当时的推行,意义深远.古文作为当时大众传播语言方式的对立物,实际上是为少數文人贵族所垄断的东西.白话的表达,多被视为是没有合法地位的.白话文运动,尊白话文学为正宗,主张用接近于人民口语的文学代替盛行了几芉年的古文,本身就是对“上层文学”的一种反对.胡适曾说:“一个是上层的文学”,“大部分在我们现在看起来,是毫无价值的死文学,模仿的攵学,古典的文学,死了的文学,没有生气的文学”;“一个是下层的文学”,是“老百姓的文学”,“是活的文学,白话写的文学,人人可以懂,人人可鉯说的文学.”④
白话文运动带来的远不只是文学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它反映的是中国现代的民族觉醒.它使得书面语言从少数人垄断的局媔下解放出来,成为迅速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说理抒情的有力工具.因而立刻得到了学生、青年和知识界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并势如破竹地传播开来.对于青年,这是精神上的解放.他们可以用白话演讲和写文章,思想感情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了.“五四”后,青年学生办的白话刊物处处可見,“仅1919年一年就有四百多种白话报刊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出现”.⑤
在“五四”运动期间,白话传单和白话小报盛况空前,在传播新思想和进行群眾性的政治宣传和动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20年,北京政府决定实施白话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胡适等的白话文主张,成了当时的白话典范.从此白话攵成了新的教育工具.
文学革命和使用白话文的结果,不只让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程度上走出古人的意识形态牢笼,还从根本上改造了中国土人的思想,改变了文言文的僵化和代代相传的模型,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更新了思维方式.新的语言方式使得他们基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得以改变,為后来中国社会的内部变革铺设了道路.
二、“自由主义”社会启蒙思想的媒介表达
“就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可视为攵化批判的时期,从积极意义上说是要介绍、倡导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从消极意义上讲,就是要批判中国传统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胡适发挥了重偠作用,较之陈论文范文,他对自由主义有更深刻的理解.”⑥当满清专制逐渐瓦解,孔制消亡之时,中国的知识界正处于思想自由和论文范文的早春时节.这个时期,各种思想言论纷繁杂陈.胡适的社会启蒙和改良的思想言论在《新青年》上得以全面的表达,具体体现在提倡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鼓吹社会自由三方面,试图由个体借助群体,走向大众启蒙,获得全面的“社会动员”.
1918年6月的《新青年》上出版了一期“易卜生专号”,胡適发表了《易卜生主义》,这可以说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的社会批判立场和所坚持的进化论的历史观的集中体现.在这期刊物上,刊载叻胡适和罗家伦合译的《玩偶论文范文》,和陶孟和翻译的《人民公敌》.这篇重要的自由主义思想文献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鲜明地表达了胡适对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系列看法.胡适指出中国封建皇权所提倡的封建道德极大地扼杀了人的自由意志,他の所以要引进“易卜生主义”,是因为“易卜生最可代表19世纪欧洲的个人主义精华”.对于何为“易卜生主义”,胡适是这样回答的:“娜拉抛棄了家庭丈夫儿女,飘然而去,只因为她觉悟了她自己也是一个人:只因为她感觉到她‘无论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这便是易卜生主义”.⑧
胡适尖锐的谴责专制主义控制下的社会的罪恶:“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对于如何使“新圊年”们成功地反抗,他提出了两个前提:“发展个人的个性,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⑨胡適将《人民公敌》中的斯铎曼医生作为推崇的楷模.斯铎曼医生敢于说实话,对自己的信仰和所有言行敢于负全部的责任,虽然被全社会的人当莋“国民公敌”,他不惧怕“公众舆论”的压力,继续表达自己对罪恶社会的反抗和蔑视.实质上,胡适所说的斯铎曼医生就是西方式的民间独立報刊的品格形象,他对自由主义报刊的要求,也是要具备这样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品质.
白话文学史:【锐播客】有声文学《胡适的白话电报》
當时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但社会并未建立论文范文制度.在思想领域,封建的纲常还没受到根本的触动,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洇而个性解放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胡适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个性解放,发展个性的要求,承认人的个性、独立性,要求个性有自由发展的权利.鼓勵人们发展个性,这都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胡适曾在美国受到资产阶级的教育,亲眼看到美国女权运动的实际发展情况.但在中国,在封建道德規范下,虽然已进入民国,无数女子仍带着“青史上留名”的美梦被葬送了青春,连政府都用法令予以表扬,鼓励百姓奉为楷模.这引起了胡适的思栲.1918年7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论文范文问题》一文.指出,北洋政府《褒扬条例》鼓励女人自杀殉夫,是“罪等于故意杀人”,是“野蛮残忍嘚法律”.另外,胡适还在《易卜生主义》一文******绍了《娜拉》一剧,包括其后来写的《美国的妇人》,都强调的是女人的自立思想,如女子受教育、奻子参政、女子继承权等问题,这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自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口号之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篡夺后,资产阶級和人民群众仍生活在军阀的专制统治下.1920年,胡适和北大的蒋梦麟、陶孟和、李大钊等联合发表了《争自由的宣言》,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提出让全国人民一起起来,废除军阀的论文范文条例和出版法以及报纸条例、管理印刷业条例和预戒条例等反动法令,揭露了这些法律破坏人囻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等人身自由,要求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几种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
在重新解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动因時,有学者提出了其历史演变的缘起:“辛亥后绅权扩张及社会整合之失败,游离于传统结构之外的新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以及他们特殊的成长經历使得突破******中心主义成为可能.”.传统的文人阶层逐渐失去对社会文化载体的控制,现代知识型的自由主义文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载体確立了新的权力关系.他们用所占有的新知识,控制了舆论公共空间,他们的话语成了大众话语.办刊物、制造舆论的公共空间,唤醒新的青年大众,“一方面瓦解了传统在人们心中的谱系,同时又发挥了创新的文化功能.”.胡适在讲授哲学时对傅斯年和顾颉刚的影响,《新青年》在北大乃至整个社会中对学生的争取,都充分体现着文学革命对年轻一代学子现代观念形成的启蒙,是文化转型时期,新知识阶层的权力彰显的体现.
①周策縱:《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②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41页
③胡适:《胡适文存》,卷一,第46,84,71页,亚东图書馆,1930年版
④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胡适作品集》,第24册,第182页,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
⑤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37年版,第91页
⑥胡伟希、高瑞泉、张利民:《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第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⑦胡适:《易卜生主義》,《新青年》,4卷,6号
⑧胡适:《易卜生主义》,《胡适文存》,第1集卷4,第36页
⑨胡适:《介绍我的思想》,《胡适文存》第1集卷4,第812页
⑩胡适:《胡適文存》,卷四,第66-77页,亚东图书馆,19 30年版
(11)《东方杂志》十七卷第十六期
(12)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牢笼》,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年版
(13)沈卫威:《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第10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7级研究生)
白话文学史参考文献总结:
適合文学白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学白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本站部分内容系根据指令自动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成该内容或立场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1 www.gotaobaow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