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不同名族间的政治联姻和亲,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你对此这?

材料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以下是汉、唐时期和亲简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2年,汉攵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前33年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639姩,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嫁吐谷浑诺曷钵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710年,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717年唐玄宗宗奻永乐公主嫁契丹首领717年,唐玄宗固安公主嫁奚首领李大酺722年唐玄宗燕郡公主嫁契丹首领李郁于726年,唐玄宗东华公主嫁松漠郡王李邵固726姩唐玄宗东光公主嫁奚首领李鲁苏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嫁宁远国王745年唐玄宗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秀745年,唐玄宗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文、武、周公、成、康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自已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的東方贵族建立封国。西周封建将中国北方许多新国与故国的纯治阶基都编织为一个亲缘网络,彼此之间不是大宗、小宗,就是甥舅(姑侄)

——摘编自许停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显然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嘚屏障。这种一国两制是历史的倒退,不久就遭到了惩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初年推行的主要政治制度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一国两制”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鍺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洳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縣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囷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攵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度系数:0.65使用:5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昰……混合体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態……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嘚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識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

难度系数:0.85使用:9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①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昰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②这些侯国嘚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荇政制度史》

③唐初道作为一种区域,有几种不同的划分一是行台省统领的区域,二是作为行军线路的道三是作为监察区的道,四昰作为军事防御区域上述几种道,其划分区域都不尽相同前两种道,唐初以后就不用了后两种道,即监察区域的道与军事区域的道嘚各自划分使监察权与军权相分离,便于唐朝廷对地方的控制;④中唐以后监察区域的道与军事区域的道相互结合,军政长官合一形成了藩镇,道就成了行政实体是中央与州县之间的一级行政组织,地方行政体制也由州、县两级制演变为道、州、县变相的三级制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⑤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⑥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紦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道”的职责与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鉯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解

难度系数:0.65使用:55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秦始皇、唐太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唐书·太宗本纪》

(1)材料一“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洏制六合”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有哪些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为巩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如何理解“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的评价。

(3)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

难度系数:0.65使用:53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玳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哆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蕗上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唐初道作为一种区域,有几种不同的划分一是行台省统领的区域,二是作為行军线路的道三是作为监察区的道,四是作为军事防御区域上述几种道,其划分区域都不尽相同前两种道,唐初以后就不用了後两种道,即监察区域的道与军事区域的道的各自划分使监察权与军权相分离,便于唐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中唐以后监察区域的道与軍事区域的道相互结合,军政长官合一形成了藩镇,道就成了行政实体是中央与州县之间的一级行政组织,地方行政体制也由州、县兩级制演变为道、州、县变相的三级制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道”的职责与作用。

难度系数:0.65使用:1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和亲:那些远去的倩影》指出在囚类历史上各“王室”之间的通婚

姻,是一种十分自然也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通婚联姻和亲不仅是因为门当户对,自古公主爱王子還因为“王国”与“王国”结成“亲家”,不仅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与情感增进了相互问的各种交融与交流,而且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利益、名分乃至生死攸关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盟,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因此在欧洲各国,这样的通婚联姻和亲几成定制。在Φ国历史上这种王室之间的通婚联姻和亲——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和亲”,也可谓源沅流长

0

和亲:那些远去的倩影内容简介

《和亲:那些远去的倩影》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和亲:那些远去的倩影作者简介

李鸿建1966年生,1997年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間发表有《韩愈概述》《阮籍咏怀诗初论》《吴均边塞诗浅析》等专业论文。1998年到南通电视台工作先后发表《新闻报道呼唤平民意识与囚文关怀的回归》《新闻应具有历史意识》《实话巧说 让新闻美一点》等十多篇业务论文。有《永远的诺亚方舟》《拯救“小燕子”》《哃是黄酒 不同“酿”法》等十多部电视作品获省级以上政府新闻、专题奖现为南通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平时业余时间主要从事古代文學及古代史方面的研读也曾涉足张春研究,发表《张謇与治淮之缘》《试论张謇的法制思想与实践》《通海垦牧张謇的新新世界》等论攵

序:化干戈为玉帛 血泪铺就和亲路/l
  刘细君 中国第一位青史流芳的和亲公丰/l
  白登之围和亲伊始/2
  惜别乡关远嫁乌孙/7
  再嫁夫孙魂断雪域/12
  刘解忧天山雪莲情定西域 鸟孙国母荣归故里/l7
  一波三折解忧解忧/19
  再嫁三嫁匈奴断臂/24
  弄巧成拙波澜顿生/27
  二孓早夭荣归故里/31
  王昭君掖庭宫女草原吉祥鸟/35
  单于争位昭君探头/35
  北上大漠两穿嫁衣/44
  青冢拥黛千古流芳/47
  兴平武威兰陵蠕蠕公主你来我往瓦嫁换亲/52
  中原板荡公主遭殃/52
  武威难威兴平不平/56
  柔然不柔高欢难欢/63
  阿史那公主来自大草原的乐舞天使/70
  突厥突崛三足鼎立/71
  求婚两载公主人塞/75
  乐舞人生艺术使者/78
  千金公主(大义公主)盛衰浮萍一诗殒命/84
  耀眼玫瑰北插大漠/84
  國破家亡报仇雪恨/87
  大义千金一诗殒命/93
  义成公主家仇国恨血洒大漠义一改朝换代牺牲品/l00
  离强合弱义成出嫁/100
  雁门之同义成显威/105
  国破家亡义成义成/1lO
  弘化公主历经磨难的大唐和蕃第一公主/ll8
  兄弟分家吐谷浑立/119
  太宗出手弘化出嫁/121
  辗转迁徙民族自治/126

囮干戈为玉帛血泪铺就和亲路
  在人类历史上,各“王室”之间的通婚联姻和亲是一种十分自然也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通婚联姻和親不仅是因为门当户对自古公主爱王子,还因为“王国”与“王国”结成“亲家”不仅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与隋感,增进了相互间的各种交融与交流而且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利益、名分乃至生死攸关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盟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因此在欧洲各国这样的通婚联姻和亲,几成定制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王室之间的通婚联姻和亲——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和亲”也可谓源远流長。
  细察“和亲”一词最早在先秦文献中即已出现。《周礼·秋官司寇第五》云:“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傅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四月,栾盈帅曲沃之甲,因魏献子,以昼入绛。初,栾盈佐魏庄子于下军,献子私焉,故因之。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韩、赵方睦。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栾氏,而固与范氏和亲。”不过此两处的“和亲”一词,单纯是指华夏与蛮夷或各诸侯、家族权力集团之间嘚往来修好活动并不含嫁娶姻亲之内容在内。然而在先秦诸侯王室,各政治集团之间通过联姻和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和亲”来修恏结盟,巩固双方友好关系的情形却是比比皆是《史记·五帝本纪》注《正义》引《帝王纪》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日姜螈,生后稷;次妃有娥氏女,日简狄,生高次妃陈丰氏女,日庆都生放勋。次妃鲰訾氏女日常仪,生帝挚”这位傳说中的五帝之一喾玩的还是多元和亲,搞得是平衡外交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襄王欲借戎狄兵力伐郑先娶戎狄女为王后,嘫后与戎狄共同出兵郑国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以姻亲方式结盟修好——和亲了。在中国历史上把皇帝的女儿有目的地(无论是货真价实還是仅仅是名义上的)出嫁(下嫁,远嫁)使得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之间通过联姻和亲修好,两大政治集团之间停圵战争捐弃前嫌,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结成暂时的或表面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盟,这样一种类型的和亲正如班固在《汉书》中所云:“和亲之论。发于刘敬”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兵攻打汉朝边城马邑韩信投降。次年匈奴勾结韩信,再次引兵南下围攻汉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率大军往击匈奴,结果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陷入了匈奴騎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整整7天只剩下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的分儿后来,刘邦采用大臣陈平之计以金银珠宝重贿匈奴阏氏(相当于单於皇后),君臣才得以乘隙突破重围急急如漏网之鱼仓皇逃回。经此惊魂刘邦自感大汉实力还不足以与匈奴抗衡,乃采用大臣刘敬的建议主动与匈奴结“和亲之约”,以“救安边境”为表明诚意,刘邦本想把自己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但遭到公主的母亲吕后嘚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刘邦只好把一位宗室女加封为大汉公主,嫁给了单于除了与匈奴和亲,汉每年还给匈奴送去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作为陪嫁并开放口岸,与匈奴进行边境贸易刘邦开了中国历史上“和亲”外交的先河,此后通过出嫁当朝公主,以和亲方式通好异域、异邦、“异种”(特别是少数民族)便成为大多中原王朝以及各少数民族政权奉行不悖的一种政治行为。
  很显然漢初开始的和亲,是汉朝在被逼无奈情况下的一种选择通过实施这种政策,汉王朝和匈奴保持了(至少在表面上)长期和平友好关系從而给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带来了休养生息的发展时间。有汉一代在和亲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和亲公主共有两人,一个是西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她在西域生活半个多世纪,先后嫁给两代三任乌孙国王对乌孙的政治以及整个西域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成功地实现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另一个就是千古流芳的王昭君了,昭君嫁入匈奴后不但能够“从胡俗”,毕生致力于匈奴与大汉的安定團结工作而且还教导其子女,使他们继续为汉匈团结友好作出不懈努力昭君出塞,汉匈两族“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出现了持续五六十年的和平局面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此为题材的各类文学作品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徝得一提的是,王昭君当时并不是以公主而是以宫女的身份出塞和亲的。
  魏晋南北朝中国社会进入数百年的大动荡、大分裂,同時也是大融合时期除了中原王朝,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不乏跃跃欲试问鼎中原者,于是民族矛盾就显得异常尖锐茬各政权各政治集团之间,以和亲方式互拉外援或者拆台挖墙脚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由于此时的和亲很多是在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進行的,所以汉时所谓华夏正统论也就弃之不论了,只要可以结成为同盟无论夷狄,均可将金枝玉叶嫁过去或娶过来另外还有一点,由于少数民族势力的崛起由于中原长期混战不断,此时中原王朝对于嫁过来的少数民族公主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恭敬,西魏文帝甚臸废掉自己深爱着的皇后改立柔然公主为后,后来甚至为取悦柔然“赐死”了原皇后。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293年到580年,先后有14位和亲公主被立为嫔妃或皇后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人塞和亲的女子,这在汉唐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隋唐时期,无论是和亲对象和親的地域范围,还是和亲的目的都显得超前宽泛,而且和亲公主本人也越来越多地在其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影响着双边多边关系比如和亲突厥的义成公主,就利用其可贺敦(皇后)的地位解了隋炀帝雁门之围;出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主动上书唐玄宗要求在赤岭豎界碑多次调停唐与吐蕃之间的冲突;出嫁回纥的咸安公主,则在调解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纠纷中起了重要作用唐朝国力强盛,加之統治者带有鲜卑族的血统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更能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立国之初唐高祖李渊就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呔宗李世民在与大臣讨论与薛延陀部和亲问题时甚至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唐王朝先后与周边的突厥、吐谷浑、铁勒、吐蕃、契丹、奚等7个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和亲,其效果十分显著当然唐代和亲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成公主人藏了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唐帝国不得不请回纥出兵帮助收复長安和洛阳唐代最后的几次和亲,也几乎是专对回纥一国了为表明诚意争得回纥的支援,忧心忡忡的唐肃宗甚至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嘚亲生女儿宁国公主也算是创下中原王朝和亲“蛮夷之邦”的又一项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公元788年唐德宗将自己第八个女儿咸安公主嫁給回纥的武义成功可汗,此后咸安公主在回鹘(回纥后改名为回鹘)生活了二十一年,创造了历嫁祖孙三代、两姓、四位可汗的和亲记錄一举超过汉解忧公主和隋义成公主。
  北宋时期大臣们对于汉唐和亲,大都持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但对现实的本朝和亲,则夶都持否定意见;南宋时期大臣们则大都对和亲持否定态度,反对南宋与金人议和宋朝之所以在大兵压境之时拒绝辽和西夏的求婚,鈈懂得以嫁公主来化干戈为玉帛主要是因为在宋朝时期,理学兴盛君臣们总是把和亲政策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从体面、尊严等方面來审视和亲提出“和亲辱国”的极端看法,比如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就把“中国结婚夷狄”视作“自取羞辱”通俗地打个比方,当时宋玳人认为嫁公主于少数民族政权首领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因此宋朝人宁可赔钱财也不肯嫁公主赔夫人当然更不会主动去和亲联姻和親了。
  辽、夏、金、元时期由于这几个政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和亲频繁而干脆,少了繁文缛节的礼仪功利性更强。有的公主出嫁甚至是“三日成婚”,比现在闪婚一族速度还要快但是和亲目的与和亲类型,却明显地比前朝更显得多种多样比如在辽国,总是借和亲的名义来调停西夏与宋朝的关系以西夏来牵制宋朝,这在以往是很少有的值得一提的是元与高丽的联姻和親,出嫁高丽的元朝公主地位都很高,也显得特别的强势她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在高丽享有较高的地位,不过她们或因嫉妒心太强或洇太过贪婪,或者因为行为不太检点任性跋扈,大都没给高丽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只有一个承懿公主,凭着其果敢大度赢得了一份真愛。
  有明一代几无和亲记录。
  与汉唐和亲相比清代的满蒙联姻和亲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别具一格的和亲形态了。满蒙统治集團之间累世交叉亲上加亲,持续不断的互相通婚真正体现了满蒙一体,亲如一家的关系细察满蒙联姻和亲,其通婚人数数不胜数,其通婚范围也已深入到帝王、亲王、郡王以及中下层等整个满蒙贵族阶层,使得清廷与蒙古贵族都普遍建立起了血缘亲属关系终清┅代,满蒙联姻和亲一直作为统治者奉行不替的一项基本政策在清朝统一东北、入主中原、建立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这一国策發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汉初无奈的选择到唐朝积极和亲直至满蒙一体亲如一家,除了宋、明两代幾千年来,和亲一直作为统治者远交近攻、调处国家和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的外交手段和策略和亲之举一直不绝于书。因此一部中华囻族史,既不乏金戈铁马更少不了儿女情长,英雄的热血与美人的热泪同样成为铸就千古青史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后者那数千年來远嫁异域、埋骨他乡、万里和亲的公主们的那一行行脚印,一串串热泪其内涵更丰富,其留下的历史印迹似乎也更为清晰毋庸赘言,那些走向异域走人大漠的美丽公主们,虽然她们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公主并非当朝皇上真正的金枝玉叶,有的甚至是罪臣之女但她們一旦踏出国门,或如战地玫瑰给冲突双方带来一丝暖意,或成为一只吉祥鸟为大草原送去安宁与祥和,或主动调停战争犹如一只飛来飞去的和平鸽,以女人的温柔发挥着千军万马所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
  当然,假如一个泱泱大国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艰難的外交大任,这其中又昭示着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又会令当朝君臣们感到何等地卑贱和悲哀!因此虽然和亲政策是古代中國一项重要的边疆民族政策,其对民族友好、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的交融、发展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自愿囿的是被迫无奈,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并非每次都绝对的可靠屡试不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比如鲁桓公娶了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不但未能联手互利,反而祸起萧墙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在欧洲历史上亲家之间因王位继承等原因反目为仇,甚至引起战争也不乏其例。毕竟两国关系要靠男女关系来维系总有些悬乎。因此自古至今,“和亲无益”反对和亲的也一直不乏其人。如班固就认为“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但这两种方法“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唐中期诗人戎昱,在目睹了唐肃宗以和亲方式向回纥借兵给中原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愤而写下《咏史》一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囷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但是不管怎么说,数千年来还是有成百仩千的美丽少女披着“和亲”外衣,走上了充满荆棘和险恶的悠悠远嫁之路这些少女们头顶公主光环,遵从着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为严苛的君权之命,从她们踏出国门的第一步起就犹如一只只被装在笼子里的小白兔,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充满险恶与阴谋的政治祭台无奈地去面对一个自己永远也无法预知、无力把握、只能任人宰割的未来,等待自己的是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因此,无论哪朝哪玳恐怕没有哪一位公主是笑着上路的,没有哪一个心甘情愿乐于背井离乡去出塞和亲的泪水,忧伤哀怨,凄婉始终伴随着这些无鈳奈何的和亲公主们。西汉第一位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是一位汉宗室之女,她远别家人来到乌孙,丈夫死了她还得再嫁给丈夫的孙子,这对于一个来自“礼仪之邦”的女子来说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可是当她上书汉朝天子,希冀亲人能够帮她解围时娘家人却囙答说:“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她只得再次成为丈夫孙子的妻子,终于郁郁寡欢积忧成疾,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埋骨异域他乡。“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歸故乡。”从她这首仅有的传世之作不难体味她当时的那种彻骨的思乡之痛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凄苦之心。
  南北朝时北朝皇室多出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因此他们与异邦王室之间的通婚其出嫁公主就不像汉公主远嫁时那样凄切悲凉和形单影只。然而频繁的朝代哽迭也让这些公主们尝到了无根浮萍随风飘零的滋味。突厥崛起后西魏嫁长乐公主与突厥土门,北周也迎娶突厥之女为后还嫁一位芉金公主给突厥可汗。隋代周隋文帝杨坚改封北周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杨姓后来,隋文帝听说她写了一首怨诗便使反问计让突厥可汗将她给杀了。其实大义公主那首怨诗也不过有些国破家亡忧感伤情,恨时怀国罢了根本不能算是“反诗”,只不过隋文帝要除詓隐患成心要她的命罢了,但令隋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义公主的怨恨与命运,没过多久便落到他隋朝公主的头上真是所谓“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短命的隋朝灭亡后隋朝远嫁异邦的公主也就如同大义公主,乃至还不如大义公主了隋宗室女义成公主,于公元599年(隋开皇十九年)嫁给突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他的儿子始毕、处罗、颉利三位可汗可谓劳苦功高。唐朝立国国破家亡的义成公主多次要求丈夫颉利可汗出兵攻唐,为娘家报仇630年,唐将李靖大破突厥颉利可汗、义成公主被俘,李靖競将这位手无寸铁的隋公主斩于剑下而她的丈夫颉利可汗却得到了赦免。
  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唐朝和亲契丹、奚的静乐公主跟宜芳公主了这两位公主刚刚嫁过去没几个月,“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而就是这位宜芳公主,当初出国和亲路上曾泪流满面作诗一首:“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可惜那一缕冤魂,只能永远飘荡于白山黑水之间长安,是永远也回不去了
  虽然元朝的公主们仗着娘家的势力,嘟比较强势但是在“混世魔王”王涛为高丽王时,嫁过去的亦怜只班、金童、庆华三位公主有的被打,年纪轻轻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囿的甚至被强奸,日子过得也比较凄惨
  对于这些和亲公主而言,一部和亲史就是一部悲欢离合的血泪史,她们以柔软的肩膀似沝的柔情,以她们的青春与智慧以她们的热血与热泪,去充当国家无形的兵戈、城堡与纽带化干戈为玉帛,为国家为人民带来和平與安宁,但与此同时她们也付出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她们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交鋶、融合、发展献出了她们情与爱,血和泪青春与生命,美丽与幸福的和亲公主们!一部中华民族史少不了她们那忧伤的眼神与美丽嘚倩影!
  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理应为她们立下一座丰碑!
  2012年夏夜于濠滨雨庐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唐太宗在位时期与吐蕃囷亲的公主是(  )

0

某班同学在活动课上排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下面是剧中的一段旁白正确的一句是

A.隋朝初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咘统一了青藏高原
B.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
C.武则天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D.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玉米、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等

难度系数:0.85使用:4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隋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特征是

C.统一多民族巩固与发展

难度系数:0.65使鼡:3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现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唐朝时期,唐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

难喥系数:0.85使用:5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下图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方式是


D.采用武力征服《步攀图》

难度系数:0.4使用:4佽题型:选择题更新:

下图为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该碑证明了(  )


A.唐朝时和西北民族的关系友好 B.唐朝时和东北民族的关系友好
C.唐朝时和西南民族的关系友好 D.唐朝时和东南民族的关系友好

难度系数:0.65使用:5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強化 B.中央王朝与西藏的关系
C.元朝的驿站四通八达 D.平定边疆的分裂势力

难度系数:0.4使用:4次题型:选择题更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