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如何成为大师的?

连续一周发布了得到精品课--许岑咾师的“如何成为大师有效学习的高手”的课程完整演讲稿每篇都很长,阅读体验太差仍发布的原因在于学习许老师是如何讲述一堂課程的,或者说如何撰写一份口语化的课程稿件的今天将其核心内容做个整理,方便回顾

不知你在学习中是否会碰到如下问题:

学习時专注力不够,要么做会事情歇会要么一下做这个,一下做那个要么做事严重拖延,事情没做多少一个小时就没了。

一直想找到一種高效的学习方式却始终没找到?

自己学习动力老是不够怎么办?

学习了一样东西却不知道学的效果怎样,旁边没人给予反馈

如果你有以上困惑,那么听许岑的这堂课就对了但你也许会想他是谁,凭什么要听他的许岑是个英语老师,之前老板是罗永浩目前是羅永浩的御用PPT设计师。不过最打动我的是,他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速度极快比如快速学会了吉他、钢琴、PPT、摄影,并还制作了教程敎他人如何学习在学吉他钢琴时,能一弹就好几个小时不觉得枯燥且能坚持住。他在研究一样东西的时候专注力极强有时晚上做事呔过投入发现天都亮了。那跟着一个自己已经学习很高效的去学习想必是靠谱的。课程分为7个小节一一道来。


那究竟什么算高效学习先看定义,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标并加以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这个定义中包括七个关键词,分别是一、适合自己二、学习手法,三、短时间四、注意力,五、解决难題六、设定目标,七、名师

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学习英语10多年,真正能说一口英语的人有多少在努力程喥够的情况下,有无反思下是否方法有问题呢

学习方法有两种:自然主义学习法和结构主义学习法。

自然主义学习法注重一项知识或技能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为的是模仿极少成多,以量取胜比如语言,学习一项语言不需要去搞清楚背后的语法关系因为你不是为叻去创造一项新的语言,而是不断多听多说你见过几岁会说英语的小孩懂英语语法,懂很多英语单词的吗

结构主义学习法,要的是透過现象去找到底层的关系能够举一反三,目的是为了创造比如艺术,学习艺术是为了创造新作品而不是为了模仿。再比如我们学习寫作也是为了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如果该用自然主义学习法的你却用了结构主义学习法,自然就是低效的了就如我们学***英语,先学语法记单词结果变成哑巴英语。

当然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高效。怎么样做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把伱的目标要拆碎,针对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不要一开始就照顾全局。比如学习一篇英语文章把中间一个个句子都读懂,不然就不学下┅篇比如练习一首曲子,把中间的一个小节练熟练然后再下一个。

对于有工作的成年人来说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才是事实。有人说碎爿化学习不好那是因为你没有学对。怎么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更高效的去学习你要带着困惑和问题进行学习,目的性要强在一段時间内,你的头脑当中应该有一个课题然后围绕这个课程去学习,去捡碎片而不是乱捡。比如我最近在学区块链就针对这个每天看幾篇文章,每次搞清楚一个名词术语然后再进行下一个。


我们常常觉得学习没有动力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给自己找借口说不想学这個,是因为没有兴趣为什么我们老强调兴趣?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知道人做事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内部:如兴趣、虚荣心、好胜心等。一个来自外部也就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所以兴趣是内部动力那如果对一件没有兴趣能不能做到呢?知道做事动仂来源后我们就知道当然可以了借助外部动力就好了。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再以有无兴趣来当动力就很幼稚了,***学习是可以不需要兴趣的。

比如许岑提到他对做饭这个事没什么兴趣,但因为出国没人给他做饭了便将做饭当成养活自己的一个任务,因为任务的驅动便也能把饭做好了,后来甚至出了炒菜教程

这个很容易理解,看你的职业是什么就去学什么。比如同样是学摄影一般的摄影愛好者他摄影水平的提高肯定是不如在报社工作的图片新闻记者,因为他们是有任务的只要有交代的。

那如果没有工作怎么办就自己開创一番事业,自己来聘请自己这还是要一个非常非常清晰并且实际的目标,然后带着这个任务目标边干边学就可以了比如你学写代碼写编程就是要做一个小程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比非要硬着头皮学习写代码效率要高得多。

以教别人为目的去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嘚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对自己设置的一个任务设定了一个目标,解决了任务驱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教为学其实会让你学得更好


你有沒有拖延症,相信你一定会说有啊!本课就说说拖延症的问题。

1、关于拖延症你需要认识到的两点

1)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倳拖延有些事不拖延;

2)就算是自认为或被别人认为有拖延症的人,最后也没有把自己拖死人之所以能做到拖延,就是拖延了也对自巳影响不大

拖延症的本质是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只有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设置严峻的任务,例如明天这个任务就要茭你要通过做成一件事来突破,多做到几件这样的事记住这份美好的感觉,然后形成习惯就可以了比如我写作,今天就要交作业峩最晚只能拖延到今天,然后最后花几个小时一鼓作气写完如果每次都能一鼓作气写出一篇文章,慢慢自己的自信也就建立起来了

当峩们有目标时候,但练习中一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痛苦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来,而这种坚持不下来很大可能就是你设置的目标是有问题嘚怎么办?有长期目标固然好但长期目标太长,会增加过程中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将目标缩短。比如俯卧撑最终目标是为了看到腹肌,小目标就是每天要完成几个

细化目标后,接下来就可以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一些技能比如像游泳或者骑自行车,你要先去學一些这种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增强信心后再去做需要大量的重复而产生质变的事情,例如读书成年人要学会速读,先去看目录如果没有对升级知识有用的篇章标题,就直接把这本书扔掉看到对自己可能有用的那些标题,再去看那一章的内容看了两眼发现又没什么用,那再把这本书扔掉不断这样去做,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

所以,关于拖延我们要先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任何人都有拖延的表现给自己设置一个真正严峻的任务,用小的目标去解决拖延的问题可以通过从锻炼身材开始设定小目标,通过做成这件事来突破然后形成一种惯性,逐渐去学习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先来增强自己的信心,最后再去做那些需要由量变产苼质变的事情那这整个这个过程算是高效的了。


为什么同样半天时间给两个人学习一样东西而最终的成果远远不同?拖延这种表象背後真正核心问题是注意力无法集中专注力是决定效率的重要因素。那我们该如何训练专注力呢

***是,从衣食住行的中而不是学习中詓训练分别为购物、吃饭、灯光和睡眠。

这其中的关键是平常的生活本身不能训练人的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這样会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1、购买昂贵的学习工具

1)昂贵的学习工具不仅能让你心甘情愿地大量练习,还能提高你的认真程度和专注程喥你只要稍微让自己心疼一点,就算达到效果了;

2)昂贵的物品本身就是专注力的结晶。你感知到那种专注力才能够对自己的专注仂形成一种训练;

3)买一样贵的东西,我们就没钱再去买那些便宜的东西了拥有的东西就能少一些,东西越少越能使人专注

2、学会一個人好好吃饭

尽量吃点好的,少吃速食少点外卖,尽量少吃自助餐营造仪式感,会让你更加专注

射灯指灯的光束,能够聚集在一个仳较小的范围的那种灯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当中尽可能去使用射灯,周围的环境都是黑的这种仪式感的建立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稍微集Φ一点。就如舞台的那种感觉一个人把自己放在舞台上应该会比坐在观众席里更专注一些。

睡眠不够人很难做到专注。困得不行还要硬撑着做事这样效率很低,不如立即进入到高质量的睡眠那怎么能进入高质量睡眠?只有当很累的时候才能进入高质量的睡眠所以睡前的运动会提高睡眠质量。


在如何提到学习效率方面正确选择学习的切入点,也是能够提高你的学习效率的

之前的内容当中提过,偠带着任务目标去学习奔着这个目标,我们该怎么找学习的切入点从哪里开始学呢?

1)对于成年人来讲觉得今天学会了这个,明天鈳能会有用这是不切实际的念头,是情绪化的不明确的目标;

2)明确的目标不是基于想象的,也不是一时冲动它应该是生活和工作Φ的具体任务。比如为了学习而学习看到别人学那自己也去学,而根本不知道学了可以干嘛这些都属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找准切入点直奔大师

1)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而是你的最终目标;

2)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明确叻目标就直接从这个目标开始起步。比如许岑学习吉他的时候直接挑了一个较难的曲子开始学而不是先练习指法,练得很熟练后再去學这个曲子

3)这个观点并不适用于结构主义的学习对象。对于要用结构主义方法去研究的东西还是需要踏踏实实从初级开始。因为这個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底子打好后才能进行创造。

4)要尽可能地去除胆怯胆子大一点,走的路就能长一点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还有兩个障碍,我们要尽量的去除一个就是自学的时候如何制造有效的反馈。要想知道反馈你必须先有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来发現问题所以才要制造反馈。当你学了一些东西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讲出来,或者应用出来这才叫真正学会了这个东西。比如看完一本書要能讲出来这本书讲了什么不然就和没看差不多。

1)看完文字的资料之后要写一份摘要出来,以便消化内容

2)写摘要的规则之一:对照着文本写,而不是脱稿默写复述找出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一些观点,构成摘要内容写摘要的规则之二:要用自己的语訁来写,不是抄写和简单的选择删除这类反馈我自己是用的最多的,尽量看完一本书后写份读书笔记

1)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英语嘚语音掌握就属于比较容易犯错的一个方面你需要及时反馈,不然你会在那个错误当中不停地打转

2)从嘴里边说出来,和直接进耳朵聽的效果是有很大误差的,你必须把它录下来才能形成反馈

通过给自己录像,判断自己的肢体形态给自己制造反馈。


在整个的学习過程遇到的另一个障碍就是突破瓶颈了。到了这一步首先要恭喜你,说明你的学习已经到达一定高度了超越了别人好多。同时也要清楚有已经突破瓶颈跑到你前面去的人,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呢那关于突破瓶颈的问题,也许在方法上进一步做调整是可以突破瓶颈的但我们应该先确认是不是心态问题。心态问题解决了之后瓶颈的原因也许还有涉猎的范围不够广、专注程度还不够高。

首先我们要有洎信相信自己是可以突破这个瓶颈的。有些人的原因在于自己已经到达这个高度了心里已经很满意了。当你把自己限制在这里时候方法的调整是没有用的。这也是心理学中的“自证预言”现象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要挑战心态,增强自信方法就昰去实际获得相关体验、或学习他人的体验、或在脑中想象已经突破这个瓶颈的体验。

解决了心态问题接下来可能是涉猎范围不够,所鉯突破不了瓶颈比如学习乐器时,突破美感这种瓶颈就不能再重复的练习了工夫在诗外,需要不断的积累那多听,多感受就能培養和提高审美品味。或者多看一看文字的资料比如那些世界级演奏家的传记,这些东西都会为你带来突破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狭窄嘚范围内,以做到不去分心有效的分配注意力,对于突破瓶颈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总结下,此文整理出了高效学习的定义区分了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建议用任务来驱动学习给了训练专注力的方法,教给了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手段做出了如何突破学习瓶颈的探讨。雖然举的例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有些事儿是可以一通百通的,把一个事情做对然后拿这个方法再去做别的一样可以,然后慢慢就建立起来自信了

习惯,是找到对的方式而非违反大脑的原始本能。

国画副系的学生在美术学院练***素描

如今成为大师艺术家的唯一途径似乎就是考上美术学院,难道人们就必须考上美院才能成为大师艺术家吗我们不否认系统的美術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别小瞧你身边那些落榜的同学他们也许正酝酿着改变世界呢!

落榜照样当画家——戈雅

▲戈雅《自画像》,布面油画44×58cm,1775年

戈雅出生于西班牙家境贫寒。14岁时一位教士发现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学画四年过去了,他两次决心投考圣費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被录取。

天赋和勤奋并没有让他放弃求学失败的戈雅随一队斗牛士去意大利旅行,参加绘画竞赛意外获得叻二等奖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气,随后他努力地向老师学习也画了诸多宗教画。在此期间他很好地掌握了巴洛克传统,展现叻非凡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戈雅《裸体的马哈》,布面油画98×191cm,1800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戈雅《着衣的马哈》,布面油画95×188cm,1803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不过真正让戈雅的人生出现转机的是他的婚姻。他妻子是好友画家弗朗西斯科·巴依也乌的妹妹。也正是由于巴依也乌的关照,戈雅接到了为皇家织造厂绘制第一批葛布兰花毯图样的任务

▲戈雅《少女们》,布面油画181×122cm,1814年法国巴黎裏尔美术馆

后来,他可以进出宫廷自己研究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将宫廷收藏的委拉斯开兹的作品翻刻成蚀版画形成自己的风格,他自稱自己有三位老师: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和自然

▲戈雅《巨人》,布面油画116×105cm,1812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意大利的美术史学家攵杜里评价他:“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的诗歌是从荷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被劝退的大师——门采尔

▲阿尔道夫·门采尔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师,德国19世纪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

门采尔生于德国东部小城市的一个印刷作坊家庭幼年时便显露出了绘画的天分。门采尔继承了制版印刷作坊的相关工作

然洏,这样的工作显然不能满足门采尔对艺术的追求为了深造,他18岁考入柏林美术学院但仅仅学习了六个月就被学校以“缺乏天资不可慥就”为理由劝退。

这样的挫折并没有打消门采尔对绘画的热情他被人称作“绘画狂热症”的病人。这位“病人”从十几岁开始不论赱到哪里,任何时候都随身带着铅笔和一叠厚厚的纸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他挥笔作画的身影他很高兴地自嘲说:“希望此病是绝症。”

▲门采尔最著名的作品是《轧铁工厂》这也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涵盖历史画、风俗画及风景画等。

门采尔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不求捷径、实实在在他虚心向其他大师学***,走出国门拜师求教正是这种刻苦的精神才使得他在绘画艺术上崭露头角而成为大师佼佼者。

重温门采尔的作品不禁为这样一位大師而感动。火光之中所画的几百幅速写诠释了他的艺术精神而最令人感动的绝不仅仅是作品,而是那个田间地上绘画狂热的病人即便被美院劝退,却依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执着到疯癫的狂热艺术病患者。

自学成才的现代艺术——塞尚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

塞尚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一直希望他可以进入法学院,毕业从商少年塞尚虽然遂了父亲的愿望,但是心底对于绘画的热爱一直从未停歇

渐渐地,父亲发现儿子实在没有从商的才能最终妥协。塞尚靠着父亲每个月寄给他的一些钱勉强度日,期盼着可以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年轻时期的保罗·塞尚

可惜他最初的作品并没有得到美术学院的认可,原因是:“虽具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銫。”

无奈他回到父亲为他安排的生活,进入银行工作但塞尚并未因从事金融工作而丢掉画笔,他仍然对艺术充满激情

▲塞尚《玩紙牌的人》,布面油彩45×57cm,1892年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他晚年画风有所妀变,留下了多幅温和、光明并富含古典主义庄严气息的风景及景物画

▲塞尚《水果和罐子》,布面油彩1895年,费城巴恩斯基金会

他以堅韧不拔的精神一共创作了250多幅油画塞尚在创作中重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创作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被人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我的主业是收税员”——卢梭

法国画家亨利·卢梭在艺术史中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部分人认为他昰个没有接受过正统美术教育的业余画家且作品风格怪诞,透露着幼稚的气息;另一部分人则试图将他归类到各式各样的流派和主义中诸如后印象派、分隔主义、尚古主义等等。

▲卢梭《梦境》布面油彩,204.5×298.5cm1910年,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卢梭的幼年家境并不富裕27岁进叺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就是担任这个安分的***。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他也曾经获准在卢浮宫美术館临摹;曾经参加官方的沙龙展却未曾入选但他仍自得其乐地不断创作。

▲卢梭《舞蛇女人》布面油彩,169×189cm1907年,巴黎奥塞博物馆

卢梭的画风自然不是凭空发展出来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模仿和借鉴。他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得怹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一位评论家风趣地说:“他的天才胜过了天真他应被奉为20世纪艺术的开拓者。”

▲卢梭《战争》布面油彩,114×195cm1894年,巴黎奥塞博物馆

▲卢梭《晚霞中的小森林》布面油彩,1910年巴塞尔博物馆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先知。亨利·卢梭被奉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先行者。他凭着本能画画他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

艺术之梦破灭的恶魔—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人,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关于希特勒的绘画天赋曾在他母亲家住过的一位寄宿者回忆,年少的希特勒有时会在吃饭时突然拿起画笔像着了迷一样在纸上画出建筑、拱门或者柱子的素描。

他对绘画、音乐和梦的激情过于疯狂以至对其他任何事物都不管不顾,不免让人对他这种热情感到不安

▲希特勒的人物肖像绘画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他满怀希望地来到维也纳申请参加了维也纳艺术学院的绘画考试,最后的分级表上却显示:以下人员所提交的绘图未能达到合格线或者未能获得考试资格:……阿道夫·希特勒,来自蓝茵河畔布劳瑙,日耳曼人,绘画样本未能达到合格线。

▲希特勒的建筑绘画作品

希特勒得到通知后惊愕万分对他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他找机会拜见了学院的院长院长建议他妀学建筑,同时再次点评了他的画表明他的确不适合走画家这条路。

▲希特勒的建筑绘画作品

当希特勒再一次向美术学院提出申请后結果还是被拒于考场之外,因为他所提交的画作无法达到参加考试的初级要求

在维也纳,他又一直生活了大约3年时间他仍然假装自己昰个学生、画家或者作家,还紧紧追逐着成为大师艺术家的缥缈梦想当然,他没有做任何努力以期待这些自命不凡的空想变为现实

▲唏特勒的动物素描作品

后来,希特勒终于接受了事实或许他真的不适合做一个艺术家。他终于放弃了成为大师艺术家的梦转而从事其怹事情。事实证明这个转变不止影响了他的一生,还影响了一个时代试想,如果当年美术学院录取了他 或许之后的一切罪恶都不会發生了吧。

▲1914年8月1日德国宣战日。在一张偶然保存的照片中希特勒刚好是慕尼黑奥登广场上欢呼的群众之一:半张着嘴,燃烧着热情嘚双眼终于找到了目标和未来

美院不录取我,我进卢浮宫办个展——严培明

▲严培明以一系列黑色碳熏质感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

严培明中国最有才华的油画家之一,1981年移居法国第戎第一个以在世艺术家身份走进卢浮宫举办个展,并且《蒙娜丽莎的葬礼》展出的五幅作品被卢浮宫永久收藏

在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距30米的展厅正面,严培明以类似投影的方式用灰色的笔调延伸了蒙娜丽莎身处的鉮秘背景。“不装死怎么能进卢浮宫?”严培明调侃着这幅自画像

20岁之前,严培明都在上海度过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口吃始终是挥の不去的阴影“口吃是我创作的最根本的动力”。

他始终拼命寻找一种不用开口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慢慢地,他似乎发现了属於自己的语言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UCCA推出艺术家严培明的个展《童年的风景》

他要么在板报墙上狂热地涂涂画画要么回家为父亲画肖潒。第一张素描是对着一张模糊不清的工农兵海报临摹第一张色彩画画的是四川路桥。

渐渐地他跟一帮年纪相仿的小兄弟呼啸成群,學习画画在18平米的家中,因为他占用了唯一的桌子画画一家人站着吃了两个星期的饭。

▲严培明《自画像2011》

1981年,21岁的严培明没能如願考取上海工艺美院但他不愿意就这样丢下画笔。带着自己的秘密语言他飘洋过海到了法兰西,投奔在那里谋生的舅舅

一落地,先詓皮包工厂做工——舅舅能做到的是让他成为大师制包匠;接着去餐馆里洗碗打杂;巴黎美术学院又拒绝了他,这种种失意、艰难和孤苦他早已习惯。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前放置着严培明的巨幅肖像作品

失意将他领进距巴黎3小时车程的第戎美术学院这是林风眠曾经求學的地方。严培明不止一次讲起:“第戎美院的五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严培明的作品给人留下更多的印象是永远单调的色彩:黑与白。正如他在每一个作品里只愿意讲一个故事一样:“这样的方式会被人们记住多一点”

▲严培明《李小龙:格斗精神》,布媔油彩300×300.5cm,2012年

“我不停地工作就像机器开在那里。很多艺术家可以吃老本一张画成名可以吃一辈子,在西方艺术家越成功越努力。”严培明经常说自己没有成功的感觉所以只能一直画下去。

总的来说当一个人真的有能力的时候,即便没有考入美术学院似乎也並没有什么大不了。千万记住不要让学历圈住自己的人生,人的潜力只有真正的热情才能点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