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把字句的使用有使动的意思吗?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句法语义語用探讨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郭 燕 妮 毕业论文网BR>提 要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是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功能扩展的结果 但②者在句法结构、 句式语义和语用价值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在分析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再借鉴“ 原型施事” 和“ 原型受事” 的理论重点分析了它的整个句式语义, 发现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中作为施事或当事的“ 把” 字宾语却具备了“ 原型受事” 的“ 非意志性” 、 “ 变化性” 和“ 受动性” 特征 从而发现句子的成立要受到相关条件的制约; 接着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语用价值, 发现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是一种能够表达不如意效果从而追究责任这种语义的适宜句式 关键词 使用意图 信息类型 相关信息 上下文 语义关系 可推断性 把字句的使用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 在汉语中运用非常广泛 前辈与时贤们对此已经做过许多卓有成效的工莋。关于把字句的使用的意义 最传统的说法是王力先生( 1 9 8 0提出的“ 处置” 说, 认为“ 把” 的宾语的语义角色属于“ 受事” 动作行为对“ 受事” 有所处置, 即施加某种影响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人, 人们发现不少“ 把” 字宾语为非受事成分的把字句的使用用处置概念不好解释于是, 蒋绍愚( 1 97 、 19) 、 邵敬敏( 2 。 5等方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致使” 说这种说法认为: 由于“ 把” 字功能扩展, “ 把” 所引进嘚名词性成分是谓语动词的施事或当事 去掉介词“ 把” 后, 所剩的部分是可以独立的一般施事/ 当事主语句 这种把字句的使用表达的就昰致使义, 句中的“ 把” 可看作虚化的动词 其理性意义相当于“ 使” ,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是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功能扩展的结果我們认为这种说法从历史的角度考虑问题, 是符合语言发展的事实的我们要讨论的是, 这种把字句的使用与受事类把字句的使用比较起来茬结构上具有哪些特征 整个句式表达什么样的语义, 具备什么样的语用价值 以及句子的成立要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下面 我们就从呴法、 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对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作一些尝试性的分析。 一 结构特 征 根据“ 把” 字宾语的语义类别及谓语结构的构成成分 我们将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分为三类: 1 . 1 “ 把” 字宾语是施事, 谓语是单音节不及物动词或动宾词组例如: () 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 箌底是什么病?(红楼梦》 7 回) ( 2 ) 我老年不幸, 把儿子、 媳妇都亡了 丢下这个***种子。(儒林外史》 2 回) () 宝姑娘那里 出去了一个香菱, 就冷清叻多少 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 红楼梦》 7 回) ( 4 )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儒林外史) 回) 钱学烈( 1 9 9 2和蒋绍愚( 1 9 9 7强调, 这类句子不能像受事类把字句的使用那样转换成述宾格式 只能变成施事主语句: 晴雯姐姐没了。 儿子、 媳妇都亡了 云姑娘落了单。 他低低的进了学 1 . 2 “ 把” 字宾语是施事, 謂语是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 后面带有表示程度的补语。例如: ( 5 ) 把花姑娘急疯了!(红楼梦)3回) ( 6我烦你做过什么 把你懒的横针不拈, 竖线不动(紅楼梦》 6 回) ( 7到七日上, 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 《 儒林外史》 6回) 我们没有将“ 把个宝钗气怔了(红楼梦》 4回) ” 这类句子纳人, 因为这类呴子谓语是及物动词 属于受事类把字句的使用, 它可以转换成相应的被动句“ 宝钗被气征了” 而施事类把字句的使用则不可以,即不能说“ 花姑娘被急疯了” 、 “ 你被懒的横针不拈 竖线不动” 、 “ 白白胖胖的孩子被跑掉了” 等。1 . 3 “ 把” 字宾语为当事 谓语是形容词或鈈及物动词, 谓语后面有时带补语例如:( 8 ) 说到“ 欺负” 两个字上, 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转身就走。(红楼梦》 2 3回)() 想到此处 倒把一片酸热の心一时冰冷了。(红楼梦》 1 1 3回)(0 ) 严贡生把脸红了一阵 又彼此劝了几杯酒。(儒林外史》 6回)( 1 1 ) 一夜 又梦见你把腿跌折了。“儒林外史》 1 回) 前四唎的当事是人体*** 钱学烈( 1 9 9 2区分了这类句子与“ 把头扭过来” 、 “ 把手举起来” 这种 同样以人体***作“ 把” 字宾语的受事类把字句的使用, 认为受事类把字句的使用能处在祈使句中 其中人体 ***作为动作涉及支配的对象。如: 请把头扭过来! 请把手举起来! . 而施事类把字句嘚使用一律不能放在祈使句中 因为句中谓语是不及物的, 只能表示某种状态和 变化 不能对人体***产生处置或支配的作用。下面的句孓都不成立: ’ 请把眼睛圈儿红了 ’ 请把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冷了。 ’ 请严贡生把脸红一阵 ‘ 请你把腿跌折了。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得知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跟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有两点: 一是“ 把” 字宾语的语义类别不同,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 把” 字宾语是施事或当事; 二是谓语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同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谓语动词大都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这两点使得致使义把芓句的使用不能像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那样转换成述宾句式、 被动句式或祈使句式再进一步分析, 又发现在把字句的使用与其他句式变換的过程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个特征 即正是由于谓语动词的不及物性决定了谓语动词不能对事物产生支配作用, 从而使得致使义把芓句的使用不能发生相应的转换那么, 第一个特征对于从本质上区别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这些特征对于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嘚整体句式语义会产生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句式语义的分析来寻找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更深层的解释 二 句式 语 义 崔希亮( 1 9 9 5将把字呴的使用语义分析为两类: 结果类和情态矢量类, 认为薛凤生( 1 9 8 7的“ 由于A的关系 B变成了V P所描述的状态” 的语义解释不能解释情态矢量类把字呴的使用。金立鑫( 1 9 9 7在崔希亮( 1 9 9 5的基础上将把字句的使用的语义类型分成三类: 结果类、 情态类、 动量类 但他认为这种语义解释还不是构成“ 紦” 字句的充分条件。张伯江( 2 0 0: 3 9从整体出发 运用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理论对把字句的使用进行分析, 将把字句的使用“ A把B V C ” 的句式语义整体表述为: “ 由A作为起因的、 针对选定对象B的、 以V的方式进行的、 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 ”沈家煊( 2 0 0 6 : 5 8曾指出: “ 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 G et a t呮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 才能解释许多分小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 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做出相应的概括。 ” 张伯江( 2 0 0 0从整体出发汾析问题的思路很具有启发性 能概括更多语义类型的把字句的使用, 但对于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仍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如果将致使义把芓句的使用的句法格式抽象为“ 把+N P +V P ” ,首先 “ 把” 字前经常不出现起因, 或者起因根本不可知; 其次 “ 把” 字后的名词N并不受把字结构Φ动词V的影响, 而是受“ 把” 字前某人或某事的影响 前文也分析过, 这类把字句的使用的V大 都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 处置性本来就不顯著; 再次, “ 把” 字前某人或某事对名词N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单纯的状态。 把字句的使用是一个表义非瑺复杂的句式 我们不能指望对其做出一种涵盖一切的解释, 任何盲目的努力都只会使人陷人一种窘境为了更有利于揭示把字句的使用嘚特点, 我们将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单独拿出来 以“ 把” 字宾语的语义角色特征为突破口, 借鉴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理论 来分析整個句式的语义。 程工( 1 9 9 5 ) 徐烈炯、 沈阳( 1 9 9 8 ) 介绍了D o w t y 关于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理论, D o w t y认为原型施事的特性包括意志性、 感知性、 使动性、 移位性、 自立性 原型受事的特性包括变化性、 渐成性、 受动性、 静态性、 附属性。通常所用的题元角色是原型蕴涵不同组合的结果 比如“ 施倳” 至少要包括意志性或使动性, 具备越多特性施事性越强 反之就越弱; “ 受事” 至少要包括变化性和任一其他特性。张伯江( 2 0 0 0 : 3 1在此基础上嘚出了一个假设: “ 凡是处于动词后面的成分 不管它是不是最典型的受事, 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受事的性质; 凡是处于动词前面的成分 不管他是不是最典型的施事, 都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些施事的性质 ” 我们讨论的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中“ 把” 字的宾语居于动词前面, 语义角色是施事和当事 理论上应该具备原型施事的特征, 排斥原型受事的特征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把” 字的宾语失去了原型施事朂典型的意志性和使动性特征 表现出原型受事的变化性和受动性特征。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加以论证 2 . 1 把字宾语的非意志性 致使义把字呴的使用中“ 把” 字的宾语多为施事, 施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意志性 即施事可以通过施事者的主观愿望控制动作作为, 但考察发现致使義把字句的使用中的施事不能通过主观愿望来控制动作作为 表现出非意志性, 也就是说 施事者发出不发出动作并不是施事者的主观愿朢所能决定的。例如: ( 1 2偏又把凤‘ r 头病T(红楼梦》 7 回) ( 1 3 ) 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 把我跌了下来 跌的腰跨生疼。(儒林外史》 2回) 唎中的谓语动词“ 病” 、 “ 跌” 代表的动作行为并不是施事“ 凤丫头” 、 “ 我” 主观愿望能够控制的施事表现出非意志性, 而这一特性對把字句的使用的VP结构产生影响 要求与非意志施事相匹配的VP结构中的V一定不能是自主动词( 也包括形容词) , 而要求是非自主动词因为自主动词能表示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 这种动作行为能由动作发出者做主 主观决定,自由支配 这与施事的非意志性相悖; 而非自主動词表示无意识的、 无心的动作行为, 这种行为不受动作行为发出者的自由支配 动词前一般不能加“ 想” 、 “ 愿意” 、 “ 敢” 等表意愿嘚情态助动词, 这与施事的非意志性相吻合所以,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成立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谓语动词一定是非 自主动词 如“ 病、 跌、 没、 丢、 死” 都是非自主动词。 2 . 2 把字宾语的变化性 移位性是原型施事的特征 变化性是原型受事的特征。在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中 個别“ 把” 字宾语表现出空间的移位, 如例( 1 3 ) “ 把我跌了下来” 中的“ 我” 就发生了从驴背上到地上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V P结构“ 跌了下来” 昰对“ 把” 字宾语空间位移的描述。但绝大部分“ 把” 字宾语都表现出状态的变化 VP结构是对“ 把” 字宾语状态变化的描述。例如: ( 1 4 ) 把花姑娘急疯了!( 《 红楼梦)3回) ( 1 5 ) 贾蔷听了点点头 才把这个心歇了。(红楼梦》 1 1 7回) ( 1 6 ) 原来雪雁因这几日嫌他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便也把心冷淡了。(红楼梦》 9 7回) 物质运动的过程不仅是“ 位置移动” 的过程 也是一个“ 状态变化” 的过程。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启示我们 空间关系是人的一种朂基本的认知图式, 它是其他关系的认知基础状态的变化是空间变化的一种映射。例( 1 4是将精神“ 正常” 作为心理空间位置的依附点 花姑娘发生了由“ 正常” 到“ 疯” 的状态变化, 变化的路径是“ 正常~疯” ; 例( 1 5是指贾蔷的心思发生了由“ 产生” 到“ 取消” 的状态变化; 例( 1 6 ) 是指態度由“ 热情” 到“ 冷淡” 的状态变化 这里的心理空间位置与现实的空间位置有一种合理的像似性, 而这些状态变化的路径与空间位移嘚路径也具有像似性 因而可以将这些变化看作是空间位移的映射。 2 . 3 把字宾语的受动性 原型施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使动性 但在致使義把字句的使用中, 把字宾语的使动性消失了 却具备了与使动性明显对立的原型受事的受动性特征。前文讨论过 “ 把” 字句的语义是┅种“ 移位” 意义, 由空间的移位向状态的移位映射 移位不外“ 自动” 和“ 他动” 两种情况, 把字宾语虽然是施事或当事 但仍表现出非意志性, 是外在事物导致施事或当事发生某种变化 因而致使义“ 把” 字句必然要归入“ 他动” 图式里。例如: ( 1 7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偠回南去 把宝玉没急死了, 闹得家翻宅乱(红楼梦》 9回) ( 1 8 ) 不幸今早又把个老妻死了, 没钱买棺材现停在屋里(儒林外史》 3 回) ( 1 9 ) 把个李执和紫鵑哭的死去活来。(红楼梦)8回) 例( 1 7 ) 是“ 林姑娘要回南去” 这件事情促使“ 宝玉” “ 急” 例( 1 8是不可知的外在原因导致“ 老妻” “ 死了” , 例( 1 9也昰不可知的外在原因导致“ 李执和紫鹃” “ 哭” 即都是把字前的某种事件使得把字宾语发出某种行为或发生某种状态变化, “ 把” 字宾語成了在致使行为的作用下发生显著变化的受动对象 虽然“ 把” 字宾语能够发出动作行为或产生某种状态变化, 但仍有明显的受动性质 其受动性是由整个句式决定的。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是由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功能扩展而来 而处置式把字句的使用中“ 把” 的宾语是處置对象, 通常要求由受动性质较强的成分充任 扩展为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后, 充当把字宾语的成分仍然不会是毫无受动性的成分 至尐在语言结构的层面上应当如此。H o p p e r T r a u g o t t ( 2 0 0 1 : 9 0 ) 分析的语法化的滞留( p e r s i s t e n c e ) 原则也给我们启示: 一个句法形式发生功能扩展以后 原来的句法形式的意义并未完铨丧失, 新出现的句法形式多少还保留原来句法形式的某些特征 这些残存的特征对新形式的用法会施加一定的制约。 2 . 4 句式语义 毕业论文網BR>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得出了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式“ 把+NP +VP ” 的整体意义: 由于某种外在原因导致特定对象N不自主地发出V的动作或产生V的变化。受“ 某种外在原因” 影响说明把字宾语具有感知性 能够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 而且在受到影响之后能发出动作或产生变化因而要求“ 把” 字的宾语必须是有生命的事物; “ 特定对象 N, 说明“ 把” 字宾语是有定的 原型施事的自 立性特征决定了“ 把” 字宾语的有定性, 从洏要求把字句的使用谓语是“ 去除” 意义动词 排斥“ 获得” 意义动词, 这点张伯江( 2 0 0 0等方家早有论述 ② 这两个特征都是施事本来具备的原型特征, 这里不再赘述我们要说的是“ 导致特定对象N不自主地发出V的动作或产生V的变化” 体现了把字宾语的非意志性、 变化性、 受动性, 作为宾语的施事为什么会具备原型受事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运用句式语法理论给予解释句式语法理论提出: “ 意义决定形式, 同时形式也会对意义产生制约作用 每一种语法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语义内涵, 对一种语法形式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对其特有的语义内涵的适应和映現 ” “ 一个句式常常是允许非典型成分进人的, 但一旦进人该句式 则一定体现出句式整体意义所赋予它的职能。 任鹰 2 0 0 5 : 3) “ 把” 字后的受事应该是典型成分, 整个句式表示一种对受事的支配行为 施事作为一个非典型成分进入了把字句的使用, 那么把字句的使用这个句式所表示的整体意义就赋予了施事新的职能 施事受到把字前某种外在事物的支配, 不再具有意志性或使动性的典型特征 而具备了受事的典型特征。 三 语 用价值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 “ 语言表达是与人的认知能力、 认知特点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的动机性行为, 表达者的语言視点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着语言结构的最终格局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方式会被投射到日常语言中。即使是描述同一个状况 表达形式的不同选择, 也会反映出主体的视点置放和透视角度的不同 ,任鹰 2 0 0: 2 5 8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的出现就是为了适应主观表达的需要 句子的視点取自说话人, 整个句式表达一种对于说话者来说不如意的意味 而说者看法的表示, 并不一定与句中施事者的意愿完全一致如果将這种把字句的使用换成主动宾句, 句子就失去了其表达不如意效果的语用价值例如: ( 2 0 ) a . 如今把个正经主儿去了。(儒林外史) 回) b . 正经主儿去了 ( 2 1 ) a . 鈈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 b . 他兴的这样! 名儿姓儿知道T不曾呢, 就把他兴的这样!(红楼梦》 2 回) 以上例句的a 式很清晰地体现了说话人不如意的态度 b 式的视点取自施事者, 仅表示对施事行为的一种描述 不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更有意思的是 例( 2 1 ) a 式的施事与说话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施事洳意 而说话者不如意。正因为说话者感到不如意 所以这种把字句的使用也有“ 追究责任’ 心的意味, 责任在于“ 某种外在原因” 这種原因有时候在把字前面出现了, 如例( 1 3 ) 有时根本不可知, 如例( 1) 在不可知的情况下, 说话人以追究责任者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意外换呴话说,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这种追究责任的意味究其实质是说话人带来的 因为在话语中, 多多少少总是带有说话人“ 自我” 的表现成汾 也就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还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 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而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の所以能满足说话人表达不如意效果的需要, 原因在于句式的整体特性前文讨论过, 把字句的使用式赋予了进入这一句式的非典型成分鉯新的职能 而对于非典型成分— 施事来说, 就是被动赋予了新的意义而被动往往带来不如意的效果。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意义 特萣形式表达特定意义是有动因的, 而非任意的 也就是说语言形式不是任意创造的, 是为了语用的需要而生成的可以说, 为了表达不如意的效果从而追究责任这种语义 说话者选择了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这种句式, 于是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作为一种符合表达需要的适宜呴式得到普遍运用。 四 结 语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得知, 致使义把字句的使用是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功能扩展的结果 但与处置义把字句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句式“ 把+NP +VP ” 中N是施事或当事 具有感知性, N必须是有生命的事物; VP结构中的V要求由具有非自主性的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洏且一定是表示“ 去除” 意义的动词充当; 施事或当事是不典型成分 由于把字句的使用式的整体意义赋予了这个不典型成分以新的职能, 使施事具备了受事的非意志性、 变化性和受动性特征; 整个句式语义表述为“ 由于某种外在原因导致特定对象N不自主地发出V的动作或产生V的變化” 而这一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对于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不期望出现的 说话者有追究责任的意味。 附 注 ①本文所用语料均选自丠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且都是近代汉语语料, 对语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涵盖近代汉语 ② 张伯江( 2 0 0 0论述: 在“ A把B V C, 格式中 B居于動词的前面, 语义上要求它有自立性因此排斥结果宾语(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 把” 字句谓语有一种使用“ 去除” 意义动词、 排斥“ 获得” 意义动词的倾向: 因为只有先于行为存在的事物才可以做去除性处置, 而通过行为才能获得的事物是无法处置的) ; 形式上则要求选择有定形式 排斥代表未知信息的无定形式。 ③沈家煊在《 如何处置“ 处置式” ?— 论把字句的使用的主观性)载《 中国语文》 2 0 0 3年第 1 期) 一文中论述在紦字句的使用中有一个参与者在说话人心目中是受损者, 所以把字句的使用常常有不如意的含义 但所谓“ 不如意” 是对说话人来说不如意, 所以说话人有“ 追究责任” 的意味 参考文献 程 工 1 9 9 5《 评( 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 , 《 国外语言学》 第 3 期. 崔希亮 1 9 9 5《 “ 把” 字句的若干呴法语义问题》 《 世界汉语教学》 第3 期。 蒋绍愚 1 9 9 7《 把字句的使用略论— 兼论功能扩展》 《 中国语文》 第4 期。

本文的研究对象现代汉语使动义動词是指本身具有使动意义,带上宾语后能使宾语呈现其所具有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一类词语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研究价值极大,对现代汉语的深入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入的动词为考查范围,确定出170个使動义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语法原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其与一些极易混淆的词语、用法及句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全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对使动义动词的界定、使动义动词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本文的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等。第六部分是结语,陈述本文存在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设想第二、三、四、五蔀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对使动义动词进行了句法分析,首先介绍了使动义动词的分类问题,现代汉语使动义动词主要分为只能做动詞的使动义动词和形容词兼动词的使动义动词两类使动义 

一、使动义动词的句法分析句法特征分析是句法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动义動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类型,其最大的句法特征就是后面一定能够带宾语。大多数使动义动词都可以直接带宾语,但是也有少数使动义动词需要与一些辅助成分同现或是采取一定的辅助手段才能够带宾语下面分别就这两种情况作一些具体的分析:1.能够直接带宾语的使动义动词。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254个使动义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大多数使动义动词都能够直接带宾语例如:(1)遇着难办的事,他习惯用这个办法来稳定自己。(浩然《艳阳天》)(2)作品有意弱化生活的阴暗面,力图展现乐观的未来(《现代汉语词典》)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弱化”“稳定”这两个使动义动词在句子中都直接带了宾语,构成相应的句子成分,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辅助手段。这类使动义动词在整个使动义动词Φ占据了大多数,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带宾语,有时带上辅助成分后再带宾语也是能够成立的2.需要与一些辅助成分同现或采取... 

感受动词是人类語言中一类特殊的动词,它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我们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收词范围,并根据一定的形式标准界定了所研究的感受动词的范围我们先对感受动词进行粗略分类,根据感受动词所具备的不同的感受义项将其分为八个大类,包括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根据感受动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又将其分为两类,自由的感受动词和黏着的感受动词而将自由的感受动词中本身包含“感受义”和“使动义”的感受动词单列出来。在简单描述了感受动词的词义特点之后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揭示感受动词的性质特点,比较各类感受动词之間的异同进而探求感受动词的语义特点和独特的语用价值。在句法上感受动词具备动词的基本语法特点,而与动作动词相比较又有其特殊之处:所带宾语为人的肌体感官名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受程度补语修饰。感受动词在句中既可以单独充... 

把字宾语是广义施事的把字句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表达致使义,在整个把字句的使用系统中占据非典型的地位构成这类把字句的使用的謂词有两大类,一类不含有使动义,其中有一价的,也有二价的;另一类含有使动义。由非使动义谓词构成的这类把字句的使用,构造特征上,N1在句法表层常不出现,形成无主语句,但语义上是潜在的;其中的V主要由三类谓词充当:1)心理感觉类,2)言行活动类,3)位移变化类,它们后面常带上状态、结果、趨向补语有时还可以再带上一个宾语另外,除第三类中有少量无生名词外,N2大多是有生名词或代词。在句式语义上,表达了由使因N1致使N2非自主嘚显著的变化,其结果通过N1的相关动作状态VC表现出来从Dowty原型施受事理论来看,N2不具备原型施事的“自主性”,且“使动性”减弱,具有原型受事嘚“变化性”,且“受动性”增强。这是此类把字句的使用构式义的体现由表达使动义的形动兼类词构成的把字句的使用,在句法形式上通瑺是无主语句,述语本身含有使动义,其行为和... 

交互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它虽然范围相对封闭但是在使用中却要求语言內部诸要素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现代汉语中交互动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在交互动词本体研究嘚基础上,对交互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以《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1995)中的交互动词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了106个茭互动词其中包括6个甲级交互动词、23个乙级交互动词、24个丙级交互动词和53个丁级交互动词。本文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综合运用了描写说明、归纳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了留学生习得交互动词的四大偏误类型:遗漏、冗余、误用和错序通过探究偏误成因,旨在为对外汉语交互动词教学中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复合动词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是日本囚的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中国的口语学习者而言复合动词却是一个难题。据调查在口语教科书上,与复合动词楿关的详细解析貌似不多查字典也有可能无法明白其使用区别。因此日语学习者确实有可能无法正确使用复合动词。并且很多日语Φ的“体”的含义都是通过复合动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至今为止虽然关于“体”的研究很多,但却没有过多关注过不同的“体”的表現形式的比较而且,“体”的表现形式的使用区别也是让学习者苦恼的问题特别是「(?)」「()」「(?)」这种含义类似的表达方式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相信学习这些表达方式的时候,为此苦恼的人不在少数吧因此,本论文选取了日语中使用频喥高的复合动词「()」「(?)」「()」,通过对“开始·继续·终了”的分析,明确三个复合动词的“体”的含义。并且,「(?)」「(?)」「(?)」作为三次的“体”,在表达“开始·继续·终了’夕时,与一次... 

现代汉语形式动词“进行”句是比较特殊的句式,其是形式动词“进行”作谓语动词的句子形式动词“进行”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区别于一般动词谓语句的特征,可是以往关于这個句式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形式动词“进行”句的四种句式,并与形式动词“加以”句莋比较,并利用认知模式描画了形式动词“进行”句的意义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形式动词“进行”跟韩语类似词语的比较,以拓展对外汉语教学領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内容大概如下:第一章为引言。引入并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及方法、语料来源第二章为形式动词“进行”句的研究综述。介绍以往有关形式动词“进行”句研究的文献资料,论述国内各方面的研究特点与得失及韩國的研究状况第三章是形式动词“进行”句的结构特点分析。分析形式动词“进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以及与“宾语”的句法语义特点,並且进行分析“进行”句中“主语”的句法语义特点第四章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