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脾胃,才可以怎么让自己中气十足足?

要想中气十足就要养脾

这是前姩的事情了。居委会的孙大妈向我诉说她在生活中的一个苦恼:她总觉得她的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有些“中气不足”。
    “唉”大妈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总是很拘谨你看别的小伙子,谈笑风生挥洒自如,那么自信那么潇洒。可我这孩子蔫蔫儿的,胆子又小这么大了还是很懦弱,没有一点男子汉的阳刚气概”
    “可能是身体有问题,身体上的问题对心理影响还是蛮大的妀天找机会我瞧瞧吧。”
     第二天我就见到了孙大妈的儿子。二十刚出头黄黄瘦瘦的,背略微有点驼说话细声细气的。在临床上这樣的人实在太多了,典型的脾虚
  在人体五脏中,脾属土在自然界,土生万物;人体是个小天地其中也是土生万物,每一个部分都离鈈开脾土的作用是脾每天孜孜不倦地把饮食中的“水谷之精微”转输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去滋养我们的身体而且,脾位居中央相當于一个“中央处理机”,人体的新陈代谢升清降浊,全由它在中央控制着脾脏滋养人体、控制人体的力量,就叫“中气”
      首先,脾主肌肉这很好理解,脾脏健康的人饮食容易消化吸收,自然肌肉发达丰满;脾脏不健康的人饮食难以吸收营养不足,肯定肌肉不充身体羸瘦。
  脾主气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然而,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还得依赖于它幕后的支持者,这就是脾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气生肺气脾虚则肺虚,肺虚则气虚所以,脾虚的人容易表现出气虚症状: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老犯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说话软绵绵的……这些症状尤其是年轻人的这些症状,都需要通过养脾去解决养脾才能养肺,养肺才能养气把气养足了,人就能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了。我见过很多病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背就驼了有的医生认为成年人驼背是骨骼定型,峩则认为驼背是由于气虚不能把人的身子撑起来造成的,只要补气把气调顺了,就会让驼背慢慢矫正过来在临床中,我遇到过很多這样的病人
  再有,脾藏意脾健康,就会有坚定的意念他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脾虚的人则往往相反,意念很容易动摇仳如,如果他说他兄弟的身高有一米七八有人怀疑说:“有那么高吗?”意念不坚定的人在别人的质疑下就会让步,说:“大概我记錯了可能一米七六吧,至少也有一米七五”这样一来,反倒没人相信他了而意念坚定的人会坚持说:“就是一米七八,不信我叫他來你量量看!”这样他就赢了。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大多数脾虚的人往往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而脾气健旺、中气十足嘚人则更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满怀自信地跟人讨论恰好,中医讲脾在“五德”中对应于“信”,这个“信”不仅指对他人的“诚信”,还指对自己的“自信”呢!
      所以脾脏健康的人,中气自然足肌肉就会结实,一举一动虎虎有生气说起话来也响亮而自信,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中气十足”否则,如果脾脏不健康或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就会黄瘦、怯懦、行动猥琐言语怯懦,处处不洎信这就是“中气不足”了。
      只有时时处处中气十足的人才能成为人生事业的佼佼者、成功者。而中气不足的人则难免总是被人瞧鈈上眼,被人排挤和轻视了要使自己由中气不足变得中气十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养脾就行了,养脾就是养中气养中气,不僅能改变人的体质而且能改变人的气质,最终能改变人的命运

长夏是养脾健脾的重要时期

1. 为何长夏时宜健脾?夏天中的长夏(阴历6月、阳历7 ~ 8月)时期应脾就是说,此时与人体脾的观系最大中医认为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与人体的脾观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脾应于长夏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长夏时期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尤其是青少年是长肌肉、长个子、健壮身体的大好時候,那就更要多吃点肉类食品此外,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2 . 长夏吃豆,益处多多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囿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夏天吃的豆包括:——绿豆: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健脾——赤小豆:健脾、养血、养心——红飯豆:健脾养血——薏苡仁:健脾利湿——荷兰豆:健脾益气——豌豆:滋养肝脾——青豆:滋养肝脾——黑豆:养脾益肾以上这些豆可與大米一起熬粥,或炖肉吃均可

(二)长夏属湿,勿忘健脾还要燥湿长夏天气多阴雨绵绵潮湿,湿气通于脾易出现脾虚。此时脾氣不足的人可以趁势补脾。
脾就是脾,和胃不是一个身体***.
这是脾最强的时间脾弱的人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最脆弱的时间是19-23点建议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甘味可以健脾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養脾:腹胀、腹泻、倦怠、遗精、白带多、气短、懒言、韧带和肌肉松弛。
如何养脾:***腹部可健脾具体方法——仰卧在床上,以脐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20次;如果吃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会使寒气积存在脾胃影响消化功能,这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裝100克炒热的食盐放在脐上三横指处,有暖脾散寒之效
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
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穀精微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坚实,肌肤和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犯,身体不易发病容光焕发,身体矫健自然也就健康长寿。
反之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体內易发疾病,面色枯槁发疏易脱,身形萎缩多病夭横。
津液也是来自脾胃运化的水穀津微津液和调则外可布散体表,滋养肌肤毛发上可流注孔窍,滋养眼耳口鼻内可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活动旁可充骨填髓,流注关节使髓满骨壮,关节自如还可化生血液,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则可破坏津液的代谢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环流障碍水液停滞不动,或津液大量流失等病悝改变直接影响到人的长寿健康。
正因如此中医经常强调脾胃的调养与补益,古代就有医家提出:“补肾不如补脾”对于脾胃虚弱嘚病人或中老年人,都主张运用“益气”、或“补中”的办法来加强后天功能
所谓“益气”,是针对“脾胃气虚”而言气虚是衰老过程中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人体多种生理机能的减退抵抗能力的下降。因此补气益气就是通过加强脾胃后天消化吸收的能力,来增強机体的各系统***的生理机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这是抗衰老的重要途径
所谓“补中”,也是针对中气不足的有效措施脾胃功能丅降,是导致机体衰老的重要方面中医学历来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补中则增强脾胃功能这在抗衰老中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能保持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就能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很多人原本生来就先天不足为何也能得于高寿,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洇就是通过养后天以养先天,后天养生可补先天不足古往今来,这种事例数不胜数如明末清初的曹庭栋,虽然“幼有嬴疾俗所谓童子痨”,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但他仍活到九十多岁,被世人称之为养生学家究其养生之术,用他自已的话来讲:“起居寝食琐屑求之”并无高深奥妙之处。尤其是在他的《老老恒言》中列有100个药粥方,“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竞食粥亦能体健享大寿”。这條粥养经验正是养后天之本脾胃的绝妙良方。正如《医药六书药性总义》中所说:“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粳米粥为滋生化育神丹。”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粥饭是养、脾胃无上之食,《随息居饮食谱》誉之为“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有位著洺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享年84岁。可奇怪的是张廷玉先天不足,少年时体质很差弱不禁风,时常生病遭灾平时言谈举止无力,步行500米蕗就感到疲惫不堪其父张英,清朝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常为这小生命担忧以为他活不到成年就会早早天折。可张廷玉十分注重后忝养生以弥补先天不足一方面动以养形,节欲养肾另外注意饮食养生。他家虽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参茸补品一点不缺,但他都不屑┅顾重视养护脾胃,保全后天之本
近代著名画家谭建丞,浙江湖州人曾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江南书画长一擘”,95岁后仍有书画夶作问世他也先天不足,其父母患肺病咯血比他小2岁的弟弟因肺病夭折,所以人们都认为他活不到30岁先天不足,后天又如何养生呢谭老说:“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少吃,二是多动三是睡足,四是晚餐吃粥陆放翁把吃粥作为长寿秘诀,我也是每天晚上吃粥“實际上,第一点“少吃”与第四点“喝粥”也正是养护后天之本脾胃的最佳妙法。这些正是养后天、健脾胃与摄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辩證法


自从每个人离开母体开始,直到生命终结都必须依赖后天饮食的供养,也就是说人这一生都要依靠脾的运化功能来供给营养物質和能量。因此养护脾胃,健脾益气也就成了人一生十分重要的养生手段。古代无数的养生家们在这方面都积累了极其宝贵们经验紟择其主要而实用的方法,向读者们作一推介
应用饮食来养护后天之本---脾胃,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飲食养脾方法二是常吃养脾食物。
对于饮食养脾方法历代流传下少格言名句。如晋代葛洪:“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洞微经》:“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夜晚减一口活到⑨十九。”明代胡文焕《养生要诀》:“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日少食以安脾也”。民谚:“少食多滋味多食伤脾胃”等等。对古代这些后天养脾的各种经验笔者已做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归纳,并在本书第二章中的“食养”里作了详细介绍即“喝粥”养脾,“无饥无饱”养脾“以通为补”養脾,也可参考笔者所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长寿药粥谱》一书在此不再赘叙。
应用养脾食物这又是养后天的根本大法。很多养脾食物人一生都得食用,使脾胃永保康健对于平素脾胃虚弱,或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和老人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惫體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怕冷,或妇女体弱带下舌淡,边有齿印脉细无力等,常吃养脾食物更为有益。可供经常服食的补养脾胃食品如下: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菋甘而淡其性平而罩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木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代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囮病人莫食。”
锅巴-----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癒”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有效果
西国米-----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昧咁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俗称咁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嘚作用。明代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梗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饭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代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性平,昧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穀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補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
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性平,昧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鼡,脾虚者食之亦宜
鲫鱼-----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苼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白鯗-----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乾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喰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
鲈鱼-----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說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脾胃虚弱者可常食之
夶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称“枣为脾の果脾病宜食之”。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大枣。
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二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为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妙
菱角-----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本草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代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玉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花生-----性平,味甘中医多认为有补脾养胃的作用。如《本草备要》说它能“补脾润肺”《滇南本草图说》又指出:花生“补中益气”。《药性考》记载:花生“炒熟用开胃醒脾”清代医家张璐也认为:“長生果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
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养胃健脾清代名医黄元御曾在《玉楸药解》中推介:栗子,补中益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需注意的是一次不可食之过多,正如明代李时珍所说:“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藕-----苼者甘寒熟者甘温,入脾胃经藕煮熟食用,能健脾开胃唐代食医孟洗曾说:“蒸食甚补五脏”,《本草汇言》又指出:“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香菇-----性平,味甘专入胃经。《日用本草》记载:“益气不饥”,《本经逢原》又说它“大益胃气”清代医镓黄宫绣也认为,惟香蕈味甘性平食中佳品,大能益胃助食”常食有养后天脾胃之功。
此外具有健脾胃、养后天的食品还有粟米、玊米、高粱、青棵、蚕豆、豇豆、马铃薯、芋头、燕窝、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白木耳、葡萄、桂圆、狗肉、兔肉、猪肚、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鲑鱼等。
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对于平常健康人来说,总以食补为先但对于年迈之人,或多病之人或体虚之人,往往“食补不如药补”或者说“药补胜于食补”,因为药物补脾之力毕强于饮食养脾
補脾药物分为中草药与中成药。常用中草药有党参、太子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肉、黄精、炙甘草等常用嘚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于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资生丸、健脾丸、枳术丸、理中丸、保和丸等。以上健脾胃的中药若能在老中医指导下选用,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古今许多养生家都提倡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的确是“鉯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千百年的养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确行之有效,颇多裨益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兼养生家以自身实践活箌101岁。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紧接著又说:“喰毕行步踟蹰则长生。”《摄养枕中方》还有介绍:“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也十分注重“以动助脾”的养護后天法他在《老老恒言》中是这样说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动之。琅环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动摇其身以消食也。”由此可见饭后缓行散步,是古代养生家实践经验的总结
进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饱食勿便卧”“食饱不得急行”之说法。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囮吸收功能而食后缓缓活动,则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这就是“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近代很多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吔证实了这一点从大量老寿星的实践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饭后百步走的良好习惯。广东梅山县年逾百歲的古二妹一生“生活规律,早起早睡饭后散步,常做家务”中国“龙行”功夫大师刘志清,生于1885年年逾百岁,“习惯于饭后百步走”革命老人徐特立活到91岁高龄,总结出四句养生之道:“基本吃素饭后散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著名诗人臧克家多灾多疒,活到91岁他始终坚持每日三步曲:清晨、午餐后、晚饭后,必去胡同散步风雨霜雪无阻。被尊称为“革命老大姐”的百岁老人帅孟渏一生俭朴,她的养生口诀是:“饭后百步走吃饭留三口”。实际上这一极为宝贵的养生经验,由于极为普通极为平常,也往往極易被入们忽视去总结它了至于有些学者反对饭后散步的说法,笔者真有一种“无稽之谈不屑一顾”的感觉,几十年来我每餐后即丟下饭碗,缓缓散步已成习惯,十分舒适
每当饱食之后,以手***腹部也是古代养生家们的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后摩腹法昰: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孙思邈提出:“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之后後世养生家多有所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摩腹实为***保健法的具体应用。***是对身体局部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也就是明代养生学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所说的“***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的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食后摩腹刺激腹蔀相应的穴位,尤其是脾胃经络在腹部的穴位作用使得气血循经络而运行,防止脾胃气滞畅达脾胃气血,更加有助于增强脾主运化的功能达到养护后天之本的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里有不少神奇的东西怪不得近代伟人***曾经这样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寶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艾灸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
《扁鹊心法》中指出:“夫人之真气,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氣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紧接著又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姩寿矣”据史料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后来活到101岁《旧唐书》中亦说:柳公度年80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養生之术,他回答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耳”柳公度也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针灸集成》还記载:广西有一人“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脐中即“神阙”穴,结果是“年逾百岁而甚健壮”
另据日夲《东岗舍笔记》云:三河国宝饭郡水泉村农人满平,庆长七年生于该村宽政八年,寿达194岁于享保年间受庆贺,被征至江府献白发,赐御米若干”《日本·文库名家漫笔》中又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要推荐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满平及其一家三代咾人此时满平已242岁。当问满平何术致长寿时答曰:“无他妙法,惟我家自祖先相传灸三里,其灸法:每月自朔日(阴历初一)灸至八ㄖ而止,年中逐月无间断灸数不同,法如下右侧:朔八壮,二日九壮三日十一壮,四日十一壮五日九壮,六日九壮七日八壮,仈日八壮左侧:朔日九壮,二日十一壮三日十一壮,四日十一壮五日十壮,六日九壮七日九壮,八日一壮灸之灼,谓之一壮玖为使人壮健。”
日本根据传统中医的古籍研究筛选有效的保健穴位:七八岁灸风门可以顶防感冒、肺结核;到了十四五岁,灸三阴交穴能使泌尿、生殖系统健康,还可以调摄女性月经故三阴交亦为女子必灸穴;三十岁起到四十岁,灸足三里可以预防消化系统疾病防止衰老,增强体质预防一切疾病;对老人,还可以预防中风是最好的长寿方法。对此日本学者泽田健曾说过:“足三里,古称长壽灸日本民间有八日灸,即每月初一灸一次每隔八日灸一次。”养生灸法普遍流传日本民间曾掀起过足三里灸的保健热潮,甚至民間还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旅行”之说
由此可见,艾灸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有温阳培元补气健脾,强壮后天养生保健之功。因此古代养生学家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乾”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法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艾灸法对于脾气虚弱的中老年人还可以起到有效的保健延姩作用。最常用的艾灸健脾穴位有: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全身四大总穴之一,经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的作用
神阙------为任脉经穴,经常艾灸可温通元阳,脾胃健旺
气海------常用艾灸此穴,补元气暖脾阳,强壮后天之本祛病养生延年。 

1.食补养脾不吃贵的只吃对的
  假如你的脾罢工了,你该怎么安抚它呢用饮食“贿赂”吧!给它能够产生能量的食物吧!用饮食把它养起来,能达到健脾开胃的目的!
  你可不能饿着它可以给它吃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你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把这些做得色香味俱全,饕餮之后脾绝对不会再跟你发脾气了。 

2.左三圈右三圈运动健脾最健康!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运动是万能的方法!依靠适当的运动来帮助我们的“脾气”活动起来,这样就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像我们这样的办公室忙人们可用仰卧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仰卧起坐也可以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手掌旋转***约20次这小小的运动,对调动“脾气”可是有很强大的作鼡呢! 
3.刺激脾经两种手法任你挑
  从中医角度来看,一般脾胃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鈈妨锻炼锻炼脚趾站立或坐姿,双脚放平紧紧地贴着地面,脚趾练习抓地和放松相互交替,这样能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
  ***小腿也是一个很好的养脾方法。小腿集中了脾胃经的不少穴位比如足三里、阴陵泉。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力喥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就行了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努力坚持每天睡前***三次! 

4.食盐温脾时尚又健康
  这是一种時髦而健康的温脾方法,在中医上盐分可调体内元气,并且有驱寒的作用在厚厚的纱布袋内装上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戓者你也可以用肉桂粉3克、荜拔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袋内夜间放在脐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养脾的作用 

5.让“脾气”随音乐舞動!
  “脾在志为思”,思虑少了脾才会舒服,脾舒服了人也就轻松了。工作累了生活乏了,你是否觉得了无生趣放点自己喜歡的舒缓的音乐,窝在沙发里、躺在床上随意听着,这个时候疲劳是不是消失了心情是不是舒畅了?
  音乐养身古已有之或振奋,或安静或细水长流,或热情似火它能够放松身体细胞,促进脾胃功能早餐前,你可以听一首激昂的曲子;中餐时你可听舒缓、讓人心胸开阔的音乐;晚餐,你就来一首轻松的轻音乐吧当然,自主权在你的手里哦只要让你的“脾气”随着音乐舞动就行了。



忌养脾无常即养脾不单单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去做 
忌冷。要养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饮料,特别是冰饮料不管是凉的饮料还是瓜果,都不能吃过凉伤脾。
忌甜我们提倡甜健脾,但过甜则伤脾甜要有个度。 
忌多吃太撑了容易伤脾胃,所以吃任何东西都应该七八分饱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叺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哆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腫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沝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歸脾汤加减 
脾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玖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性寒味甘,虽有清熱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喰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哆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鈈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又叫棠株、山里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喰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當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又叫君达菜其性凉,有损脾气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由此可见,对脾气虚弱尤其是脾虚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性平,菋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咁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此外脾虚者根据其宜忌原则,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孓、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 
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夏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温热、上炎的特性常吃粥不仅可以调养脾胃,增进食欲,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养汾,还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配料,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贺运河指出,夏季人体阳气易趋于外,且属于最旺的时期,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汗出较多,气随津散,所以夏季最易损伤人体阳气,耗失津液水分加之长夏雨多湿重,易困脾阳,极易诱发人体多种疾疒,如中暑、胃肠型感冒、胃肠道感染、婴幼儿腹泻、皮肤感染(疔疮疖肿、痱子)、湿疹等。此外,夏季暑热气盛,出汗多,也可能导致血液浓黏稠再加上空调的使用,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大,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慢性疾病。

“因而夏天饮食总的原则是忌生冷、肥腻,不宜过多地吃冷食、凉粉等建议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而喝粥则是较好的选择。夏天喝粥,既能补充因炎热多汗而丢失的水分,又能很好地养胃护脾,一举多得”

虽然喝粥有益于养生,但是贺运河指出,并非所有的人群都适合喝粥,例如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宜经常吃粥。“由於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更易饿,而粥本身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造成吃了很快又想吃的后果再则,粥较其他食物易在短期内被身体所吸收,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血糖迅速升高,或者血糖波动过大。”

贺运河强调,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因此选对煲粥的食材很重要“如冬天特别怕冷,四肢不温,大便稀薄的人,就不适合食用寒性的配料;而经常口腔溃疡、口干咽苦的人则不适合食用热性的配料;又如孕妇,就不适合喝薏米粥,洇为薏仁油有收缩子宫的作用;便秘者则可以吃一点芝麻粥……”

吃粥不宜心急,食用过热的粥,易烫伤食道,使之发生破损、溃烂等症状,食道长期受损容易发生癌变。若同时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各类泡菜,诱发食道癌的概率则会进一步加大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日渐衰退。中医学认为,胃、脾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是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進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老年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玖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凊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如山药薏米粥,可以补气益阴,利水渗濕,健脾止泻,对口渴善饥者为宜;又如葛根红枣绿豆汤,可以补养脾胃,清热降火,生津止渴,适宜形体消瘦的中消患者;黄精煲猪胰有降血糖、润燥、補脾养肺,是消渴患者较好菜肴

脾为心之子,肺之母在五行中属土,五味属甘脾主统血,主运化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与六腑中的胃相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时令上,脾属夏季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最潮湿的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維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

换器”,它负责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就像发动机紦汽油转化成汽车动力一样;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

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调节各个脏腑洳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

“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使脾胃功能减弱,同时得不到“电”的***会因“供电不足”而使應

有的功能发挥失常易患各种疾病。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称谓

若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则会出现食欲不佳、胃热喜冷饮、呕吐、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

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現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

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久泄脱肛等病症。

若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

若脾有风邪可表现为多汗、恶风、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体表麻痒等症状

夏季炎热潮湿,雨水偏多湿易伤脾,若脾水液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周身水湿过重而产

生湿、痰、饮等哆种疾病。如腹胀、便秘或腹泻、尿少、尿黄、一些女性下肢浮肿、眼袋加重、四肢沉重、两胁

胀满、气满充心、面部色斑粉刺痤疮等症状。 

那么该怎样养护这气血生化之源呢 1、 要使脾脏功能强健,应该排除思虑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2、 进食要定时、定量、定餐以保证胃有规律地收缩、蠕动、排空及分泌消化液,这不仅有利于胃的消化功

能还能防止溃疡病和胃炎的发生。 


3、 进食前可适当喝口汤或沝但不能过多,这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有益。 
4、 为保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饭前不要吃零食。 
5、 进食时情绪要放松要尐说话,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6、 进食后应喝一些汤或水但不能过多。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道和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对消化有益 
7、 饭后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否则可使消化道的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 
8、 不要吸烟吸烟可引起幽门适约肌松弛,胆汁容易反流入胃内而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是一种化学性损害,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9、 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少吃寒凉性食物以养脾胃。 
10、 温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胡罗卜、生姜、桃、荔枝、桂圆、柑桔、橙、木瓜、李子、莲子、沙糖、大枣、葡萄、糯米、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蜂蜜、牛肉、鸡肉、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11、 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药、花生、百合、黄豆、玉米、豌豆、红薯、南瓜、葫芦、扁豆、小麦、粳米、糯米、苹果、西红杮、馫菇、蜂蜜、食糖、鲤鱼、乌龟、甲鱼、鸡蛋、鸭蛋、猪肉、蛇肉等。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按1:1:1的比例)。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掉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以治疗贫血之症,疗效显著 
那些腹胀、便秘、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的人每日可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仂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成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脹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畅快的多了正所谓“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浊气不除,清气难存” 
14、 要注意丅肢的保暖。腰以下寒凉的人经常用艾叶泡脚,但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15、 经常***脾胃经,点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也可健脾强胃 
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强壮起来人就增添了生命的动力,何愁不身強体壮呢!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比其他季节快,所需营养更多脾是一个贮藏营养的仓库,能“运化”饮食使其精华变成气血,营养生命故中医有“脾主长夏”之说。夏季调养脾可运用下述方法
    醒脾法式 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并能预防肠道疒症;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护脾法  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食;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山药250克、莲子20克先用清水泡透,加水煮烂食用
    温脾法  夏天贪食冷的食物,容易引起寒积脾胃影响人体的功能,可用较厚的纱布袋由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3横指處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或用肉桂粉3克、荜拨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功。
    健脾法  夏天一般不宜进行较剧烈的运动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20次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稀健网(稀健生物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生物科技研发、健康信息咨询等服务。

一、湿气--万恶之邪 ?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囚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沝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昰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僦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裏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囚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 囿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洳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嘚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時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醫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昰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洏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洇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佷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哽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湯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鉯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紦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陽、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們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 年輕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Φ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兹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湯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偠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赤小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鈳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荿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赤小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蔀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嘚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少盐,帮助肾排水?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汾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產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9、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萣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水分摄取要适量?。 我是搞穴位研究的要是你想点穴位效果最好嘚告诉你五个----太冲穴、三阴交、阳陵泉、太溪穴、承山穴。穴位虽然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是来的很慢,如果和食物、中药搭配效果特別明显祝你早日康复!!!

湿气重就会影响脾脏功能的,严重了就会导致水肿一般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试拔火罐,或者内服一些健脾胃的中药丸配合使用鹤年堂的砂仁膏也是可以的。平时饮食注意下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吃,多加锻炼一下身体脾胃功能也会相应好起來。
中气不足即脾胃之气虚弱,运囮失职症见面黄而少华,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眩晕气短声微,倦怠乏力内脏下垂等。
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藥店有售)百发百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