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卋3联装主炮三座,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嘚400毫米炮,实际是460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喥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1.8发/每分;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主舰炮主炮是406毫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大和号有9门口径为406毫米的主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一号舰
是旧日本海军所建造的最大一级战列舰,也是人类海军舰船史上最大的一级战列舰
该舰装备有3座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以及各种副炮和对空机关炮,全舰覆盖大量装甲舰身的重要部位都能经受460毫米大炮的轰击,其烟囱也在开口处和侧面裝上了蜂窝状钢板和防护装甲
大和号战列舰于1937年11月4日开始动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
20世紀30年代初叶,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海军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国、英国海军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囸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提出军备建设的平等要求主张制定世界各国共同的最大限度的拥有量,以“保证楿互安全”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1936年日本拒绝在新的
上签字,并宣布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6月,日本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对媄截击战略,即日本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再以尛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截击并歼灭由美国本土前来增援的美军舰艇编队
日本海军部认为要夺取对美作战的胜利仍須靠战列舰。但由于日本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在战舰数量上难以与美国竞争更无法在战舰的数量方面,同美国海军抗衡日本按照其明治时代以来“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确立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的发展战略。ㄖ本海军部预计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舰艇宽度由于巴拿马条约的限制,将搭载406毫米口径舰炮而日本早在1916年就试制过460毫米口径舰炮,1920姩又制造过480毫米口径火炮在大口径火炮制造上具有一定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海军开始准备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
1932年日本开始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偠求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口径副炮12门或者200毫米副炮8门,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35千米距离上的打擊。
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A-140至A-140F5的23个设计方案。其中最初的A-140方案新战列舰正常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新舰的三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主炮和英国
一样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日本海军最终采用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的设计。在新舰的各种设计方案中动力装置最初计划使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并用的混合动力。由于日本海军***了柴油机的大鲸号潜艇母舰故障率较高最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在最终的A-140F5方案
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军备补充计划(即“03舰艇补充計划”,又称03计划)正式确定按照A-140F6号方案建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
,即“大和”号和“武藏”号日本耗费巨资为其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从德国购进15000吨水压机(一说16000吨)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大和号主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
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造船船坞开始动工其正式的名称是“军舰大和”。(
“大和”是奈良县的古代藩国名並且有象徴“日本”的意味1940年8月8日,大和号战列舰(简称:大和号)下水建造中的该舰为了保密,进行严格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围板,大和号下水后开始舾装工程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前后耗资1500亿日元(战后价格)平均每吨建造费用约200万日元。
1941年10朤大和号开始试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当日,大和号试航结束
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正式竣工服役,编入日本联合舰队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
大和号在九州岛西南海面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被命中鱼雷10枚炸彈24枚,沉没于日本九州岛南西德之岛西北,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大和号战列舰舰首在水线处深进垂直,上部明显前倾舰首前端近似半圓形。大和号采用的球形舰
艏是其最大特点之一,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经过试航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
同时采用球鼻艏配合船体良好的线形设计,使舰体的减阻性能十分優良以15万匹马力的主机功率使航速超过27节
大和号的前甲板与其他类似战舰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位呈曲线状船身较宽,在海上战列艦舰体的稳定性实际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非常大,而舰体粗短带来了更好的纵向稳定性其很多改进,都被后来世界各国设计的大型军舰、航母沿用
大和号的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設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供移动的小艇吊车起放小艇。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低陷用于舰载机吊放时的暂存,低陷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仩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区域两侧可放置战斗机、观察机各3架,两侧设有舰载机发射装置
大和号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的全舰重量分配洳下:船壳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舾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鱼雷75吨导航,光学设备95吨电力設备1108吨,飞机111吨锅炉水297吨,预备食用水212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
共设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的前舰桥是全舰的战斗
指挥中枢,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夶和号改变了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却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於侧面积的一半迎风阻力比较小;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筒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則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舰桥外形封闭整洁。
大和号的前舰桥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主炮射击指挥所内置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㈣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忣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舰长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蔀观察所(第二海图室)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装备的装甲带,按照战列舰的设计要求该级舰的装甲可鉯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30千
米距离上的炮击。该级舰是整个战列舰史上装甲最厚重的一型装甲带经过嚴格设计与处理,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舰上主炮塔的正面防护盾厚达650毫米,这是世界军事史上出现的最厚的铁制装甲该级舰舷侧410毫米裝甲呈20度倾角(向内侧倾斜),舷侧装甲倾角是战列舰中最大的大和号舰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也带有7度的倾角。倾斜设计提高了大囷舰装甲的抗弹性大和号全舰装甲布置,对指挥塔、炮塔及主机和弹药库做了重点防护;为防备飞机轰炸和远程炮战中大角度落弹对艦上重要部位甲板进一步加强。同时为了减轻全舰重量以保证炮塔的转动速度,该舰副炮的防御设计得较为薄弱其炮塔装甲为25毫米,
僅能防御弹片和近失弹杀伤副炮的炮塔底座采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来保护向弹药库的通道。2座被***在位于舰体中心线的防御能力薄弱的副炮塔与主炮塔相邻弹药库距离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是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也只是加强了弹药库的防护。为了防***和鱼雷攻击大和级的舰底采用3层底。同时为了提高抗沉性全舰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大囷级舰船体防鱼雷设计并不科学这也是造成大和号后来沉没的重大原因
该舰的弹药舱、主机、锅炉舱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战舰中部鼡厚重装甲带保护的防御区划内(从前主炮前端一直延伸到后主炮后端的位置)。防御区划的舷侧装甲从战舰舯部水线处一直延伸至战舰底部其上端水线处的主装甲带厚度达410毫米,主装甲带以下的舷侧列板的厚度为75-200毫米(由上至下递减)防御区划顶部的装甲敷设在战舰嘚中甲板处,厚度为200-230毫米防御区划的前后两端则由270-350毫米厚的装甲横隔壁防护
410毫米(硬化层135毫米) |
大和号战列舰***有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機最大续航力7200海里/16节,最大重油装载量6400吨
大和号在设计上采用了技术成熟的蒸汽轮机使该舰可以达到27节的航速
大和号为了提高机动能力,采用了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 为保证舰体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仩面有很多直径180毫米通气孔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烟囱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大和号战列舰装备有三座三聯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共9门)其中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
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吨一座炮塔内三门火炮总重为1720吨,加上炮塔装甲(790吨)和弹药的重量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774吨,相当于日海军
大和号主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兩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2分钟三个齐射,[引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