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7 浏览:4144 提问时间:
2005-07-05 12:32
条评论...
最佳***
此***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漂移的产生的原理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A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A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A1、A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B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B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A1、B;猛踩刹车,就满足A1、A3、B2,不一定满足B1;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就可能满足A2、B。
说到最白了,产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C2、转弯中拉手刹;C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C4、转弯中猛踩刹车;C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C1、C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注意C1和C2,C3和C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千万不要相信《头文字D》里面的漂移过弯可以更快的神话!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包括《头文字D》里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转的漂移方式。这是一种增加重量转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况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右前轮正压力。为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右前轮压力?去复习一下重量转移啦。而又为什么要增加右前轮压力呢?因为利用C3或C4方式产生漂移时外侧前轮的压力是四个车轮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增大它的压力,就可以使车身旋转得更快。
2005-07-05 23:25
提问者对***的评价:
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6条回答
头文字D看多了吧!
特技效果,未经保护,请勿模仿。
2005-07-05 12:51
条评论...
是一种高难度的驾车技术!一般只能在电影特技中看到
2005-07-05 16:10
条评论...
头文字D,真是害人啊!
2005-07-06 15:22
条评论...
换一辆前轮驱动的二驱汽车,转弯时先用最高速,然后小幅度刹车,转弯幅度再大点,就行了
2005-07-06 21:34
条评论...
自己有车最好不要瞎漂这玩
小心漂死了了!!!!!
2005-07-08 19:34
条评论...
漂移入门技术-首篇
说到Curve,你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嗯~~~~~我首先想到的是。。。啊!珍尼佛洛佩兹的身材!(流鼻血ing)”
“我靠!你怎么不去死?这里是skyelf的漂移学术站!你在想什么????”
“哦~~~555555555(痛哭ing),决心痛改前非~~~~”
好了,现在切入正题----曲线,弧线,因为对赛车稍有了解的人又会知道“切线”,所谓的“外,内,外”就是指这个,完美的切线,是要将每个弯的行车线顺滑的连接起来,已得到更大的速度和稳定性,这就叫Curve或者是Cut the line,而崇尚观赏性的漂移也不例外。
首先,因为漂移是一项能够衡量一个车手技术,而不是车子马力的赛车运动(相比之下,0—400M短程冲刺赛就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了),驾驶技术正是漂移运动的精髓所在,而衡量漂移技术的好坏只在于一个词:控制(control)。在漂移中,通过技术种类,级别,运用,是能够区分初级者和职业车手的标准!而这种衡量标准可以将车手的技术区分的就好像让生锈的收割机去和WRCar比赛一样明显。而正规的漂移,就需要车手拥有多样化的技术,而很少有教程或是指南来帮助漂移爱好者提高自己的技术!
到此为止,我们先不谈那些太过于基本的东西,比如说经历和学会如何使轮胎打滑,以及方向盘控制技巧的提高。为什么?因为即便是刚入门的漂移车手,也是具备一些最基本驾驶的技术的!
对于大多数的漂移学习来说,我们同时将这些技术分为四个等级:初学(Novice),中级(Medium),专家级(Expert)和职业级(Profe ional)。比较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在任何级别的漂移中都会被使用,所以,级别的决定,是在于车手会什么,而不是在于使用什么!
记住,有很多的技术需要提高,所以,所以希望你能够在日益成熟的技术学习过程里乐在其中,千万不要在很难练习的技术中因陷于泥沼而沮丧!
不打滑怎么漂移呢?那还是打滑吧~~不,这不是漂移,至少现在还不是...但是尝试在低速的时候运用手刹转向来培养基本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车子在干地,草地(因为赛道的周围都会有),以及湿滑路面侧滑程度的判断力,要让你的身体成为敏感的侧滑感应器,同时,对于策划的停止程度,时间,方位的预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两样是早今后的练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要认真哦~~~
D1GP的车手野村谦选手是一个很好的典范,首先从没有停车动作的180度掉头开始练习,然后练习围绕着女巫帽(施工时候用的塑料圆锥体,不用也可),用手刹做90度转弯,然后保持车身运动并加速去到下一个女巫帽...如此反复练习。
直到你能够熟练的在没有停车的状态下用手刹做半圆掉头,然后继续加速离开,在进行这项练习的时候(见右图),可以以大概40km的速度来接近女巫帽,将离合踩下而且不要松开,入一挡,拉起手刹使车尾开始侧滑。记住,千万不要松开手刹扣(顶端的按钮)在手刹拉起的这段时间!在车身侧滑到一半的时候,同时松开离合,放下手刹,以及开启节流阀,加速!这个并没有听起来那么难。因为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技巧,所以也被称作“前驱漂移”。
稍加练习之后,你应该就可以做到在没有停止动作和套圈打结的现象下围绕着女巫帽做若干的绕圈,然后可以顺利的是轮胎恢复抓地力,顺利地加速离开!而所谓的套圈打结,指的就使行车的轨迹就向线圈一样进行,多数是因为回方向的时间和角度掌握得不好!
利用节流阀的开启使车子进行侧滑是漂移的基础之一,以及几乎所有在漂移过程中的入弯和出弯都要用到这种被日本车手称作是“Power Out”或者“Power Over”的技术。这项技术在所有的赛车运动里都会接触得到,从方程式到拉力,都要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虽然训练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度都很高。如果不去重视这项技术的训练的话,那就永远无法突破漂移技术的初级阶段。
这里有一些对此技术本质的定位:通过开启节流阀带来的动力使后轮发生侧滑(这个很简单);通过节流阀的开启闭合以及方向和反方向的控制,还平衡与调节车身侧滑的角度(这个就有点儿难度了);在减弱或者是维持节流阀的开启程度刚好可以使轮胎恢复抓地力,这一切都需要在一个顺滑的过程里完成(这个在高速的时候就会变得很难掌握)。
在典型的Power out动作中,从小角度到180度,整个漂移的过程,可以大致将弯角分为两部分。从理论的角度讲,让车子减速让车子通过行车线的前半段,直到车子运动道弯角的切点(Apex Point),一般这个时候车子正是处在整个弯道的一半,然后再加速的状态下,利用动力输出和反方向的控制,来完成后半段弯道,而实际的操作方法有10种左右,这些会在“Curve,学习Curve (下)”中作详细的解释。但是,随着漂移技术的不断进化,好的车手可以做到进入弯道之前就已经让车子侧滑(一般是在较长较宽阔,能以高速通过的弯),并且以精确的运用节流阀操控技术和具有攻击性的角度(见右图),利用轮胎的横向摩擦力来减速,或者是运用减速来造成转向过渡和Power Out,这些都是很难处理的部分!
反方向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太迟会造成车子旋转,太早的话车子的侧滑会被突然强行遏制住。记住,永远让方向盘旋转的顺滑(指的不是“慢”),而且让你的眼睛一直盯住你想要前进的方向,因为你紧握方向盘的手会紧跟着转向那个方向!
不要因为失败的尝试和频繁出错的练习而感到沮丧。因为在这些失败和失误里面,你会慢慢积攒倒在任何漂移技巧都需要的感觉,一种能够深切体会到哪里是极限的感觉!
2005-07-09 14:46
条评论...
欢迎登录知识人
会员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新浪会员请直接登录
2011 Sina.com登录后才能访问 拍子号/邮箱:
密码: 视频
今天有
位玩家分享了精彩视频!
看我怎么漂移
( 布衣9级
成就:
粉丝:0
暂无动态,到作者空间去看看哦。
鲜花:
请下载Flash控件
全民有奖分享
本作收到鲜花:
位美女帅哥在激情讨论! 发表评论
插入表情
发表评论
可以使用
Ctrl + Enter
快速提交
(剩余500字)
%=page_view%
%=com_count%
条评论
%for p in data%
%=p.parse_name%%=p.autor_name%
%=p.parse_mail%< an onClick="checkloginNew(pop_friend,{_t:this,name:'
',bid:'
',avatar:'
'});return false;" cla ="cmt_friend" title="加为好友">
%=p.time%
%=p.floor%
%=p.top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