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 world.net或www.gun-world.net
( Fri, 5 Aug 2011 11:54:44 +0800 )
Description:
在二战结束后,根据战时的经验和研究,许多国家都开始研制和装备突击步***。苏联首先采用了
中间威力步***弹及
突击步***,而一些欧洲国家也在研制类似的武器,例如英国人在研制
步***弹。而美国人却仍然坚持步***远射程的理念,并以强势政治迫使北约把
步***弹作为北约标准弹。但到了越战初期,他们发现长而沉重的
并不适合丛林战的需要,而且交战距离太近,也发挥不出
北约标准弹的远射程优点,于是,美军又采用了发射
45mm M193
步***。
在越战中的战斗经验表明,
弹在近距离内杀伤力相当好,又能轻松穿透普通的竹房茅屋的墙壁,尤其适合经常有近距离接触的丛林战中的遭遇战。于是美军把
定为新的制式步***以取代
,后来更把
步***弹推广为新的北约标准弹,但把弹头重量从
格令增加至
格令,以新的
弹代替
弹作为标准弹。
但随着使用时间渐久,有关
的抱怨也慢慢多了起来。主要原因在于作战环境和交战方式的变化。
步***弹的弹头轻、初速高,近距离命中生物体目标时由于弹头失稳翻滚而造成较大的创伤。但翻滚和碎裂的效果是与命中软目标时的速度成正比的。如下图所示:当目标距离较远时,由于弹头的存速大为降低,此时
弹头在软目标体内的杀伤效果也会大为降低。
弹在不同距离上射入明胶后的变形情况,如果从
卡宾***上发射时,其初速只相当于从
步***上发射后在
米距离上的存速。
在越南丛林中,
步***的交火距离并不远,多是在
米以内的战斗。在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只是互相对峙而没有发生武装冲突,而且他们对欧洲平原上预想的战斗形式是以装甲集群为主,因此也没人研究过小口径步***在开阔地上战斗的能力问题。然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军在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些地区上所进行的战斗形式都是小规模的步兵分队战斗,和冷战时期的预想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当缺乏重武器支援的轻步兵成为主角,
步***弹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在索马里的巷战中,美军发现
弹缺乏侵彻砖墙和其他障碍物的能力,这在城市地形中是普遍遇到的问题。一名经历过索马里战斗的美军军官在给《步兵》杂志的投稿中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提供良好的火力,只是还需要更远的射程和穿透力。”另一个问题是,特种兵在卡宾***上发射的
弹往往需要多次命中才能使对方停止活动,尽管许多索马里人都并不长得粗壮。
在越南丛林中取得较大的成功
年在索马里的游骑兵特遣队在卡宾***上发射
弹,其杀伤效果受到抱怨。
年以后,
步***弹停止作用不足的问题被迅速放大,原因在于短***管的
系列步***被使用得越来越多。例如第
空降师、第
空中突击师和第
山地师这些部队都已经用
卡宾***取代了原来的
步***。此外,在其他一些单位也有类似的考虑,比如斯崔克旅不光是把
卡宾***作为标准配备,而且还打算把标准的
轻机***也换成短***管的伞兵型,在更大的范围内,比如整个美国陆军也在考虑把
换成更短更轻一些的
Mk46 MOD0
在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师,使用短***管的M4卡宾***
***管更短的
在特种部队中使用得越来越多
正如前面所说的,要保证
步***弹杀伤力的关键就是命中目标时的速度。当
英寸***管上发射时,在
米内仍然有相当高的存速,但当
英寸***管的卡宾***上发射时,由于初速降低,导致在
米外的存速也大为降低。而在阿富汗的山区或伊拉克的沙漠上,美军步兵经常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战斗。在伊拉克,有些美军士兵说他们经常要在
米的开阁地上进行攻击;而在阿富汗,一些绿色贝雷帽的士兵说,他们的战斗距离经常是在
米,为此他们不得不增加在小分队中的
步***的比例。类似的是,美军其他一些部队也在步兵班内增设一支
作用辅助手段。
但如果
恢复老路子,重新以
全威力弹作为制式步***弹已经不可能了,除了使用习惯上,另一个原因,是无论步***还是弹药的负荷数量,小口径步***比起中口径全威力步***都有无以伦比的优势。
5.56与7.62并存,是目前美军部队的真实写照
当年HK公司宣传无壳弹优势时的一张弹药负荷对比图,虽然G11是失败了,但5.56在携带量上比起7.62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好像常规部队那样,以长***管的
作为制式步***,可以部***决问题,但特种部队和轻步兵都已经习惯了使用更轻更短的
M4/M4A1
卡宾***,因为这种武器在城市地形的战斗或进出装甲车、直升机时,都相当灵活,而且重量轻,对于经常要徒步作战的轻步兵来说,携带
系列比携带
要轻松。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短***管的卡宾***也具有和长***管步***一样的甚至更好的战斗力呢?摆在美军前面的有几种方案。
:采用一种
的“重弹头”
武器的作战潜力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弹头重量。这已经被特种部队所少量采用,其中的代表者是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的
比赛弹。这种
格令重的“开尖弹”匹配的弹头在较远距离上也能有效杀伤无保护的敌方人员,使用开尖弹的结构其实是由于新的比赛弹加工方法导致的,这种开尖弹是把被甲从弹尾向弹尖方向包上去,最后导致弹尖上有一个小孔,这样的工艺比起传统的从后方将弹芯挤入被甲的方式可以减少铅芯的形变,从而提高弹头精度。但开尖的设计使其在对付障碍物时不如全被甲弹(
)为路障弹丸穿透能力,砖墙,车辆和其他“硬“目标。如果设计一种
格令重的普通结构全被甲弹,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成本也会降低。
其实在
年代,一家德国公司就已经研制出钢被甲的
格令弹头,这种“重弹头”在远距离弹道性能和对硬目标侵彻表现都优于后来的
弹。但那个时候的
***管膛线与这种重弹头并不匹配,导致这种重弹头无人问津。如果是现在,把这种德国重弹头在
上使用会稳定得多,因此重新采用这种重弹头也许是一个解决方法。
不过,
5.56x45mm
***弹的增长潜力有限,如果想提供实质性的改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得采用一种全新的口径。但如果考虑到换装新口径时仍然可以使用当前配发的武器,既有利于保持士兵的使用习惯,也降低了全面换装武器的成本,这就限制了***弹的全长不能超过
5.56x45mm
步***弹,所以,一些美国人便考虑放大
的直径。
的弹头结构对比
英寸***管上
的弹道性能曲线对比图,可以看出即使在较远距离上存速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破碎
:使用比
更大的弹头
这种提高
***弹性能的方法,最初是美国民间的射手想出来的。他们试着“增大”
5.56x45mm
弹壳的颈口尺寸,装入一枚
弹头,其结果就是诞生了
“野猫”弹(与美军在
年代研制的
6x45mm XM732
***弹不是一回事)。这种“野猫”弹使用
格令重的全被甲弹头,全弹长与
5.56x45mm
一致,而
弹的射程和杀伤力都比
弹高,只需要更换***管就能使现有的
武器能够发射这种弹药。
年一些民间***匠进行另一项改进,就是进一步加大
5.56x45mm
弹壳的颈部,装上
弹头,弹壳长度缩短至
使全弹长仍然维持在与
弹相同的长度上,但弹壳直径加大以容纳更多的发射药,其结果就是导致了
6.5x42mm
多用途弹(
)的推出。经过试验,在正常的并战距离(
米)上,
6.5mm MPC
弹的动能高出
%以上。而且和
“野猫”弹一样,
6.5mm MPC
弹也能够直接使用
5.56mm NATO
弹的弹链和弹匣供弹。
野猫弹
6.5mm MPC
:使用一个更大的弹头和弹壳
弹在阿富汗作战期间有部分士兵认为效果不好,他们想要设计一种更有威力的
卡宾***弹药。某些个人在雷明顿弹药公司的协助下,研制了
6.8x43mm
特种用途弹(
)的。
6.8mm SPC
弹在各种距离上都比
弹有更强的杀伤效果,但由于弹头重
格令以及弹头气动特性一般,所以弹道性能和抗风能力比起
弹只有很少的提高。
6.8mm SPC
弹在大约
米距离上对付点目标是足够的,但由于弹道弯曲,不适合更远距离的精确射击。于是又有一些比赛射手和***支制造商合作研制新***弹,让
也能准确射击
米目标,其结果是命名为
格伦德尔(
GRENDEL
,这是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名),这种
6.5x38mm
弹的弹道平直,抗风偏强,在
米内甚至比
7.62x51mm
弹有更高的精度和杀伤效果。
这两种新弹药据宣传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
弹匣,不过由于弹壳直径加大以容纳更多的发射药,一个
弹匣只能容纳
6.8 SPC
格伦德尔,而且如果不想在战斗中弹匣“掉链子”出问题,最好还是使用专门的弹匣,比如
公司专门为
6.8 SPC
生产的
发弹匣可靠性就相当高。
从左到右:
51mm NATO
6.8mm SPC
45mm NATO
从左到右:
7.62 NATO
格伦德尔,
5.56 NATO
几种弹匣,
从左到右:
弹匣,
弹匣,
弹匣,
综合考虑:
如果仅是从性能上考虑,方案
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然而,把
步***和卡宾***转换成
6.8mm SPC
格伦德尔口径的投入是相当高的,需要改变的不仅仅***管和***机,还需要更换弹匣以保障供弹可靠性。而把
轻机***转换成这两种新口径则困难得多,成本也更高,因为必须重新设计供弹机构,而且还要采用新的金属弹链。方案
虽然是最有升级潜力的,但这个方案也是成本最高的。
除了成本和转换的复杂性,使用
6.8mm SPC
格伦德尔弹的另一个缺点是弹药的重量比
5.56mm NATO
弹增加约
。此外,
发弹匣通常由两大块钢板构成,因此它们比
标配的铝弹匣要重。如果把步***手的弹药基本负荷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重量,那么使用较大的新弹药就会减少携弹数量。而减少弹药数量后会降低持续作战的能力和火力密度,并为战场补给增加压力,甚至为战斗的胜败带来影响。比如,一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就把许多战斗行动的胜利归功于使用
的步兵比起使用
的步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而一名士兵可携带
弹匣时,共
弹,但相同的负重下,他只能携带
发弹匣共
6.8mm SPC
格伦德尔弹。
然而,携带弹药既要有足够的数量,又必须兼顾杀伤效果、侵彻能力,还要考虑武器的可控性以及其他因素,理想的口径并不存在,因此只能作出妥协。
如果选择方案
6.5mm MPC
口径,虽然对于步***来说只需要更换***管,但机***仍需要更换***机和重新设计供弹机构,一点都不轻松。而且性能提升有限,继续升级潜力也比方案
要低。
总之,无论方案
还是方案
,花费是相当巨大的,而且要十数年时间来逐步更换士兵手中的武器。而
5.56mm NATO
弹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还不至于到不能忍受的地步。美军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新口径也不是什么超级武器,性能上也不是产生质的飞跃,显然目前还没有迫切的需要去更换新的小口径弹药。
有意思的是,虽然
6.8mm SPC
是由几个特种兵和弹药制造商一起研制的,但最反对这种新口径的也正是特种部队。例如一些海豹队员试用过
6.8mm SPC
后的感觉是:不习惯,也不需要。
在美国,特种兵是从现役士兵中选拨上去的,这些人在军队里最少也服役了两、三年,而入选后训练量比在常规部队中更大,所以他们早已经习惯了
,这时如果突然要他们使用一种后坐力介于
之间、而且弹道性能也完全不同的新口径,对于这些对自己战技水平很有自信的人来说会很难接受,也必然影响他们的临战水平的发挥。
而且既然这些新口径也无法取代
全威力弹,即使把小分队里的
武器都换成
6.8mm SPC
武器,但原来的
武器仍然不可取代,反而还减少了弹药携带量,更换口径反而得不偿失。
巴雷特公司生产的
步***就是发射
6.8mm SPC
,使用巴雷特公司设计的
发容量弹匣,但这种***和弹一直都卖不出去。
由阿历山大公司生产的
格伦德尔口径的步***,可用于较远距离的精确射击,但现在也就民间玩的多
从左到右:7.62mm的Mk48轻机***、5.56mm的Mk18短突击步***、7.62mm口径的Mk17卡宾***。既然任何一种企图取代5.56的新口径都无法同时取代7.62,那么5.56在有效射程、杀伤效果和单兵携带量上所具有的均衡性就成了作战部队抗拒新口径的理由。 此外美军特种部队大量采用
弹,这种比赛弹虽然最初是为
Mk12 SPR
这类战术狙击步***研制的,但现在也大量地在
卡宾***或
短卡宾***上使用,而且效果很好。所以特种部队都认为不需要去使用一种不习惯的新口径,只要保证
供应充足就行了。 最终结果: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比较后,最终美军还是决定放弃了后两个方案,但方案一也没有选择。虽然最终选择的是研制新的
弹药,但却不是像
这样的重弹头,而且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各自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海军陆战队的选择是
Mk318 MOD0
弹,这是专门针对短***管步***发射
步***弹而研制的专用弹药,这种
的弹头重
格令,和
弹一样,但弹头结构设计成“破障弹”的形式,虽然和
一样是开尖弹的设计,但其前半段为铅芯,后半段为整体式的厚铜底。这样的设计使
在穿过挡风玻璃、车门和其他障碍物后的目标时,不仅比
有效,而且比
弹也更有效。虽然
是专门为特种部队研制的,但美国海军陆战队注意到这种弹能极大地提高
卡宾***的战斗性能,在
年初他们就订购了
Mk318 MOD0
提供给驻在阿富汗的远征旅使用。不过由于
Mk318 MOD0
的价格比
弹要贵,所以海军陆战队只是把其作为卡宾***的配用弹药,与
并列装备。
Mk318 MOD0
特种弹
无铅弹
美国陆军的想法则比较有趣,他们打算用新的无铅弹全面取代现有的
弹,这种无铅弹已经被命名为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保组织给陆军施加的压力,陆军官方说国内的轻武器训练每年会使大约
吨铅散布在自然环境中,而且曾经发生过环保组织阻止某些州的国民警卫队使用靶场训练。所以
一开始研制就指定要采用无铅结构,必须是一种环保的“绿色”弹药。但既然要研制新弹药,自然也得把解决
弹在较远距离上停止作用不高的缺点也列入目标之一。
这项“绿色”弹工程的最初试验的是钨和尼龙的复合弹芯,但效果表现不佳,而且在试验中也发现钨合金一样对环境有害。于是他们改用钢和铋锡合金的复合弹芯,在早期试验中也发现这种
确实比
能更有效地对付车门或其他轻型障碍物,然而在
月的试验中却发现铋锡合金对高温环境敏感,弹道性能变得很差
由于弹芯融化问题,原定的生产计划被中止,
的研制人员不得不再一次寻找新的弹芯材料,最后决定用铜来代替铋锡合金,目前美国陆军官方表示对新的
很有信心。但陆战队也不愿意再等了,所以才放弃了
而转而投资特种部队的
Mk318 Mod0
日,美国陆军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发言人宣称,头一批新的
已经交到在阿富汗的作战部队手上,据他们宣称,在测试中已经发射了
多万发这种新的
弹,其表现已经超过所有人的预期,
无论是对对硬目标的侵彻能力、命中精度还是杀伤效果都比
弹有较大的提高。 长远计划:
目前美国陆军也正在研制和试验无壳弹轻机***,而且无壳弹步***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开展。如果美军一旦采用无壳弹的话,那么这次是一个更换新口径的机会,然而无壳弹项目却仍然是采用
口径,这样看起来美军至少在将来很长时间里都不会考虑更换新的口径,不论有壳还是无壳,
仍然会服役很长时间。而且
的无壳弹也已经列入研究计划,可见,除非能出现一种包打天下的理想口径,否则,
即使进入无壳弹的时代,仍然会是
并存的局面。 5.56mm口径的无壳弹才是美国陆军未来的方向
试射中的LSAT塑料弹壳轻机***,这只是无壳弹之前的过渡计划
由于预计到无壳弹能够取得成功,所以无壳弹突击步***已经进入预研阶段
( Mon, 25 Jul 2011 21:58:41 +0800 )
Description:
警方暂时未公布嫌疑犯的武器照片,不过已知嫌疑犯一共带了3支***。一支7年前买的
一支去年买的
,还有一把今年买的
,GLOCK好像是17型。据说他听说在捷克可以搞到黑市军火,就跑去布拉格想买AK和RPG的,结果只买到一套警服。
从这把Mini-14来看,欧洲人现在也喜欢玩圣诞树啊。不过并没有在前托上装上很多导轨,而是把战术灯、激光指示器和GriPod前握把直接挂在***管上,瞄准镜架上有EOTECH和一个倍率镜。据说他曾经专门跑去捷克去打算买AK和RPG,因为听说在那里有大量的黑市武器,结果只买到一套警服。
另外有些新闻指他可能使用了达姆弹,因为有主治医生发现受害者体内只找到微小的子弹碎片,但其实即使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5.56mm全被甲弹头,也能造成这样的效果,这不正是世界各国军方采用小口径突击步***的原因么。
( Thu, 21 Jul 2011 11:10:06 +0800 )
Description: 有个鬼佬写信到THE FIREARM BLOG骂娘,原文及评论在
。全文我就懒得翻译了,大致是说TG是本届比赛的赞助商,所以出现裁判不公的情况,又提前两个月在现场进行针对性训练,而其他参赛队在比赛前一晚才开始在现场练习。
不过下面有些评论也挺偏向中国队,认为这封信里面的事实要打个折。
而且TG也要喊冤啊,人家4月才从全军选拨中选出参赛队员,5月就出国比赛了。而且这经费都是722自己的,上级领导也只是精神上支持————比赛打好了,是领导的关怀下出成绩,打不好,也是你们722自己的事。722这么有钱去赞助这比赛啊?
据说这次比赛上有人和中国队吵过架,看来就是这个写信的老美了。
老美说我输得冤啊。TG说,我才冤呢,这俩月时间你赔给我啊?这赞助费你赔我啊?
( Tue, 19 Jul 2011 21:37:37 +0800 )
Description: 这两天N多门户网站都在转载一条新闻,说花旗国军工研制成功一种机***手的弹药背包,叫什么钢铁侠弹药携带系统(Ironman Ammunition Carriage System)。一看照片,NND,这算什么新研制啊,这不是当年海豹在越南丛林里用过的M60弹链背包么?这还没到年度争预算的时候就急着花钱出去?敢情纳蒂克立这个项目是为了马扁经费么?
话说在越战期间,海豹针对丛林战的需要让海军地面武器中心整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这种专门为LRRP(按意思翻译叫渗透侦察,或者按字面翻译叫远程侦察)任务而改装的M60,它是把一挺M60拆走了瞄具、两脚架和***托(有时还锯短***管),又把一个UH-1直升机上用的
武器系统的500发弹箱固定在一个无线电台的背架上,再通过柔性
弹滑槽把机***和弹药箱连起来。这样的机***有强力和持久的火力,但却没什么准头(没有两脚架和瞄具,只能端着做概略瞄准射击)
为什么会有这样只适合在近距离内输出强大火力的怪物呢?当海豹们在密林中遭遇敌人,此时排在前头充当尖兵的机***手就可以立即发难,用火力死死地压住敌人,然后指挥官有两个选择:A,敌人MS很少,立即让其他队员在机***的掩护下直接进攻,或从侧翼包抄,或者用榴弹发射器“点名”敌人的藏身处;B,敌人MS不少,立即向相反方向前进,绕过圆形的地球进攻敌人的背后吧,M60的500发持续火力可以掩护他们跑得远一点,反正丛林里稍远一点就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了。至于***管可能会烧红?——打废就算了,反正就一近距离用的伏击/反伏击机***,不需要多好的准头。
现在纳蒂克整的这个铁淫背包,不就是把一个500发弹药箱用精斑迷彩布包起来背到身上,再用柔性
弹滑槽和机***连起来嘛。根本就是新瓶装旧酒,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对了,为什么当年海军搞的这个东西不再继续用,而要让陆军重新“发明”出来呢?这种在伏击反伏击M60虽然在丛林里除了累了点之外还算好用,但如果背上满载500发7.62NATO弹爬山,经常会一直滚到山脚下的,所以海豹后来就不再用了。不知道纳蒂克整的这个铁淫背包以后会不会让陆军的士兵们背着去爬阿富汗的山呢? 海豹在越南用过的伏击反伏击M60武器系统
UH-1上的M23门***系统,就是一个装在支架上的M60D,还有500发弹药箱,弹链通过输弹滑槽进入机***,是为了防止弹链被钩挂住
这种伏击反伏击M60的根本就是把改轻改短的M60和M23的输弹系统组合起来
这个就是铁淫背包,很多网站说这是M249,其实是7.62mm的Mk48才对,精斑背包里的弹药箱估计还是现成的M23弹药箱吧?
( Wed, 11 May 2011 12:14:39 +0800 )
Description:
今年51劳动节这一天,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干掉了乌萨马·本·拉登这件事了。这次行动是联合特种作战单位121特遣队的又一次正常行动,因为负责行刑的人是DEVGRU,所以大家都说是海豹干掉了本·拉登。
121特遣队(Task Force 121)是一支联合特种作战单位。美军特种部队经常会根据某些任务需要而在不同的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些临时性的部队。这种单位通常称之为“联合特遣队”,其实这种打乱部队原有建制而组成临时混合部队的做法在全世界都很常见,比如二战史书里经常提到的“特混舰队”就是这样的形式。
美军特种作战史上比较有名的联合特遣队就有1-79联合特遣队(Joint Task Force 1-79)和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
JTF 1-79是1980年“鹰爪行动”的实施部队,目的是营救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主攻部队是三角洲,另外还有第75游骑兵团啊、空军的飞机和飞行员啊、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飞行员啊和海军提供的直升机,总之是一个杯具,事后美军成立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和特种部队司令部(SOCOM)来解决多单位协同的扯皮问题。
而TF Ranger就是1993年到索马里抓捕艾迪德的“哥特蛇行动”(Operation Gothic Serpent)的实施部队,主要构成是三角洲、第75游骑兵团和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这个著名的“黑鹰坠落”事件都拍成电影了。
当年的TF Ranger
而这次的TF121则是美国开展反恐战争后成立的,TF121的成立目的就是专门追杀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的高级成员(萨达姆很不服气地说:人家怎么成恐怖组织了,人家好歹也是国际承认合法政府的大统领嘛,而且人家从1991年后就一直是小受受嘛,跟拉登那个小攻攻不是一起的啦)。
TF121的主攻部队构成是三角洲和DEVGRU,以及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60SOAR),正好是美军特种部队编制体系中的第一梯队(Tier 1),也就是负责全球行动的24小时待命单位。至于Tier 2中似乎只有作为特种部队中的尖兵、火力支援和救援单位的第75游骑兵团有参与,而Tier 2中的其他部队,如陆军的绿色贝雷帽和另外十来支海豹部队似乎没有位列其中中,不过我认为其中负责中东战区的几支部队也可能曾经配合参与过部分行动。总体来说,负责下黑手的主要就是Tier 1的人。
三角洲部队以前已经写过
,而且本次攻击中没有露脸,也就不细说了。
DEVGRU的全称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加强大队(United States Naval Special Warfare Development Group,有些地方翻译为“发展群”或“开发组”),其前身是理查德·马辛柯组建的海豹6队,虽然现在改了名不叫海豹6队,但仍然是海豹部队中的一支——只是他们位列Tier 1,而其他海豹单位都在Tier 2。我下次再专门写海豹和DEVGRU的波纹,这次也不细说了。(海豹6队的老爹也趁这次事件赶紧出来露脸了:
在阿富汗的DEVGRU,但这几个不是TF121的成员,他们是卡尔扎伊的保镖
至于160SOAR,则是1980年鹰爪行动失败后美国陆军组建的一支专门用于支援特种作战的直升机部队,最初是160航空营,后来扩编成现在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993年在摩加迪沙掉了两架黑鹰,这次在阿富汗又留下一架黑鹰的尾梁,就这样把隐形黑鹰给泄了。
在TF121的常务成员里其中还有CIA、陆军情报和保密司令部(INSCOM)这些情报单位。此外,TF121还经常和其他友好国家的特种部队一起展开多国联合行动,例如英国的SAS、澳大利亚的SASR、挪威的海军别动队员、加拿大的JTF2和波兰的GROM等等都曾经参与过TF121的部分行动。
在伊拉克和美军联合行动的SAS
在阿富汗和美军联合行动的、样子很“美国”的GROM
在TF121下面其实是分成两支小分队的,一支是第5特遣队(Task Force 5),一支是第20特遣部队(Task Force 20),分别负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TF121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行动都没有公布,再加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很多特种部队的行动是中央司令部下面的,和TF121无关(比如2005年的红翼行动),所以在这两处地方出现的海豹或三角洲不一定就是TF121的人。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联合特遣队也可能是TF121派生出来的,例如俗称猎杀队(hunter-killer team)的TF88,根据资料,也是由三角洲和DEVGRU组成,任务与TF121重叠。还有2006年6月抓捕了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领导人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TF145,则是由美军和英军特种部队组成的联合特遣队。游戏COD6里面的由游骑兵、SAS和160SOAR组成的TF141的原型很可能就是TF145。
TF121之前比较著名的战绩,就是在伊拉克打死了萨达姆的两个儿子(虽然是现场配合的101空中突击师用陶式导弹打的),和活捉了萨达姆本人。之后一直比较沉寂,直到最近打死了本·拉登才再次进入公众视线。不过由于开***的人是DEVGRU,所以媒体上都说海豹打死了本·拉登,TF121这个名字再次被忽略了。但是,一次成功的斩首行动肯定不是几个勇敢的飞行员开着直升机把十几个特种兵扔进目标的藏身之处就大功告成的。起码情报搜集、判研、反复核实等工作就做了几年,行动计划也肯定做了不少,还可能做过演练。
打死本拉登的是什么***?Mk18 MOD0/1?(这几个也是DEVGRU,不过他们是TF Khowst的人,这支由DEVGRU、游骑兵和DEV构成的特遣队是在阿富汗扫毒的)
还是HK416?(这个人是陆军的,不素海豹)
在Military Times上就有人爆料,说在希拉里的位子后面看到的现场画面,海豹队员手上拿着416。此图就是HKPRO上流出的DEVGRU装备图,不过这两支416未必就是本次行动的装备,目前所有行动照片还没公开。
关于这次行动有很多资料都很混乱、模糊,且不说白宫自己是一天一个变化,其他渠道的公开资料也是乱七八糟的。比如有资料中说一共有79名海豹参与,而最后负责拉灯的是二十几个海豹中的海豹。也就是说是由二十几名DEVGRU和其他海豹队的人一起干的。另外还有退役的海豹军官明确指出是DEVGRU中的红色中队(Red Squadron)下手的,说当时红色中队在弗吉尼亚州处于待命状态,这次行动最少从里面抽调了一半的人(整个中队50人左右)。(感谢AMWF的补充)
另外,这次行动的许多具体策划和经过都没有披露出来,除了开飞机的160SOAR和开***的DEVGRU,还有没有其他部队一起行动呢?例如三角洲也有人参加攻坚吗?游骑兵有派人在目标建筑周围布置防线吗?又或者有没有准备万一DEVGRU失手,由三角洲的预备队顶上呢?或者会另外有一支游骑兵全副武装地待命,在主攻部队失陷时就过去救人呢(当海豹被包围时就让游骑兵去解救是光荣传统啦,比如1983年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比如红翼行动)?就在行动当时,后方支援的人就一直在***巴基斯坦的无线电通讯,生怕巴方会派军队来啊,万一巴军出去,应变措施是什么?开打还是撤退?应急计划中有其他支援部队吗?
又比如会不会还有其他单位的人也在行动中负责一些小细节呢?比如空军的CCT负责无线电通讯,空军的PJ随时等着救人,CIA的SAD(可能是抽调三角洲或绿色贝雷帽或海豹的人来)也可能早已经住进附近的住宅里提供实时情报等等都有可能。而且说不定还可能出现像弗·福赛斯的《阿富汗人》的情节,CIA或MI6派了个退役SAS混进了敌人的大本营。
总之,能够顺利地干掉拉登,绝不是几架直升机扔进去24个海豹就打完收工了。
其实,一开始巴基斯坦还说是他们掉了一架直升机,搜救部队在坠机现场遭到攻击,于是便奋起还击,直到打扫现场的时候才知道刚好打死了本拉登。在半天后他们才改变说法去附和美国的官方发言。呃,要不是现场有最新的隐形黑鹰尾梁,现在只是看着白宫自己的口风天天变,我还真有点相信是巴基斯坦中大奖了。
其实啊,花了差不多十年才把拉灯给毙了,这效率也算是低了。要是CIA早点宣布吃拉灯是壮阳的,而且是濒临绝种的稀有动物,保管不到三个月中国人就能把本拉灯给找出来打火锅、泡药酒了。 话说,如果这次的事拍成电影,会不会叫做《隐形黑鹰坠落》?
隐形黑鹰到底长什么样子?根据尾梁作出来的猜测很多啊。
据说现在美国众议员很担心啊:巴铁会与TG一起分享隐形黑鹰的残骸吗?
( Thu, 17 Feb 2011 11:35:53 +0800 )
Description: 上面两个图是昨天超大上一个ID为jambooray的童鞋爆的猛料,说是前年乌市警展上展出的图片(竟然两年了都没人注意到哇),所以至少算是半公开状态了。不过也有童鞋说,无壳***、金属风暴都预研过,搞几个这类东西不奇怪吧。想想也是,其实空炸榴弹的技术在国内早已成熟运用在高炮上了,对于单兵武器来说,其难点不过是轻型化小型化罢了。 其实山寨OICW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光了,第一次是这张图。当时就有童鞋说,这是一个预研中的东西,不过也有童鞋说这只是一个演示用的模型。但我觉得如果是模型,外观可以做得更漂亮更小巧一点嘛,就像花旗国的XM29 BLOCK3的模型一样,和能发射的实物差距大着呢。 第二次曝的是这张图,但这图里明显没有火控系统,而且据爆料人说,只是木头模型而已,新的(/真的)也不是这个样子。 而这次曝的这一种了和前两次不同的是,外观上好了许多,看起来也小巧,而且前两次的步***弹匣在后面,而这次步***弹匣在前面。有人猜测以前是用95的设计搭配上小口径榴弹,现在是改成把小口径榴弹装到03的机匣上面。不过仔细看这快慢机的位置,明显比03的位置要好,所以不会是直接用03的机匣。不过既然某童鞋都说了“搞几个”了,那么很有可能这些图片都是属于不同单位或不同研究小组搞出来的样品。
不过就算是老美现在也卡在轻型化小型化上了,理想中的OICW空重是5.5公斤,但现在怎么降也只能降到6.35公斤。而国内这个东西写着小于等于5公斤,这是最终目标?还是现阶段样***的重量?如果是现阶段的?那这5公斤的重量也包括了火控系统吗?另外那火控系统除了实现榴弹空炸外还有什么功能?可以进行目标追踪吗?总之疑问还是很多哇。而且就算是OICW也是发展了那么多年也没有达到实用化阶段,估计这国产的东西还需要些时间才能达到实用化的目标吧。(另外有人猜测这是05,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绝不是已经定型和已经生产出来的05)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未定型产品来说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一个展会上呢?所以也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某厂家竞争失败的产品拿出来找别的客户。但即使是这样,这至少也说明确实有几个类似的项目在搞了。
不过就像黑丝曝光一样,就算不能立即形成战斗力也足以让西方的4代机研发作出重大调整一样(虽然我认为真正的赢家是洛马公司的推销员,这下他们可以跑到东南亚周边说:瞧,人家都有4代机了,你还不买F22?),这两张前年的图片,今天就这么通过网络流传出去后,估计也可能促使花旗国把锁在柜子里的XM29翻出来,吹吹尘,继续搞下去吗?但仔细想想,这可能性不一定大,毕竟现在的美军步兵早已经沦落为空军前观了,他们会觉得有钱不如多买几架F22吧。 OICW也是搞了十几年才搞成这个样子 XM29 BLOCK3的演示模型,呃,还只是最终目标状态的模型而矣,继续研制的话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至于那宇宙第一大国的K11——就是那个榴弹部分只能手动装填的山寨OICW,还会继续改进吗?至少那火控系统要设法减重吧,榴弹部分会改进为半自动吗?
( Wed, 9 Feb 2011 23:51:23 +0800 )
Description:
2010年5月《啊咪太捂屎报》刊登了一篇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驻在阿富汗的第4步兵师的作战单位对一些常用装备的意见(
在文章里有几个调查结果都显示美军在减负,首先是防弹衣方面的:接受调查的士兵都不喜欢穿IOTV这类防弹衣,而喜欢穿携板背心(Plate carrier)。携板背心不同于OTV这类防弹背心,自身不具备防弹功能但又能携带防弹插板。一件IOTV本身就重3.6磅(约1.63公斤),再加上前后胸的插板和两侧的小插板就重15公斤。而且IOTV虽然加强了腰侧和脖子、肩膀这些软弱部位的防护,但却影响了身体的灵活性,这是适合那些悍马车的士兵使用的。其实在
里我也提到过,因为插板本身有足够的防护能力,没必要再去穿一件超过1.5公斤重却只能挡手***弹的防弹背心,所以有些人是只使用轻便的携板背心,虽然防护面积小了,但可以大大地减负。而现在连在阿富汗的常规部队都不用IBA,改穿Plate carrier了。
受访士兵中尤其喜欢Eagle的MB***-A。接受访问的人都说穿上MB***后行动更迅速、呼吸更轻松、射击更容易。而且MB***-A是模块式结构,这就可以让士兵们按照自己对防护能力的需求去决定装不装腰侧防弹板、软防弹内衬和其他附件包。其中一位旅长就说服了REF(快速装备部队)在2009年12月份时把所有战斗人员的装具都换成MB***。
Eagle MB***-A是一种模块式的Plate carrier,不但可以带前后胸两块板,腰两侧也可以带板,但如果不喜欢,把腰两侧的插板袋拆掉也能正常使用。
另一个最能体现减负思想的就是鞋子的问题。虽然军队原本都发了制式的山地战斗靴,但是作战部队却弄了500双“卖了牌”(Merrell)的变色龙(Chameleon)轻便登山靴。这些“变色龙”不是军品,只是用军靴面料的时尚运动鞋,但很轻,底又比较柔软,与公发的山地靴相比,这些民品的保护能力比较弱,而且“卖了牌”也只是户外品牌中的中低档产品,鞋底通常两个月就会裂开或磨穿,但当兵的就是喜欢穿着来打仗,因为够轻便,就算户外用品中的高级货被当兵的这么折腾估计也就顶用三个月,两个月换一次“卖了牌”的成本还比较低。
卖了牌的变色龙
穿卖了牌变色龙的时尚美军
后来当官的干脆花100万美元买了几千双不同牌子的鞋子给当兵的选用,还向当兵的发布了一份指引,罗列了一堆建议的牌子,告诉他们如果公发的不合适就可以自己去买别的。至于公发的山地靴则遭到痛骂,当兵的都说穿那个在夏天里太热了,在山地里运动时又嫌太重了,如果RP不好踩地雷了,就算厚重的战斗靴也保护不了你,还不如干脆换轻便的穿。那些不用的公发靴子往何处去了呢?其中一名士兵告诉陆军时报的记者,他用一双新发的靴子换了套制服,另一个哥们则从在基地里打工的阿富汗民工那儿换了一条烟。想换美军原装军品的人,快去阿富汗打工吧。
此外在其他一些个人装备上也看出士兵们更喜欢轻便的物品,而不是厚重耐用的东西。比如睡袋,他们都不喜欢陆军配发的称之为“睡眠系统”的***装备,而喜欢用一个叫Mountain Hardwear的牌子里的一款叫Ultralamina 45的轻便睡袋,虽然不厚,但他们认为这款睡袋搭配上露营帐篷再穿上秋衣,就能在寒冬的在山头上睡觉了。再比如护膝,公发的护膝都是专用的军品,但当兵的同样不喜欢,他们宁愿用滑雪用的Arc'teryx护膝,这种护膝是公发护膝重量的三分之一。就算是又厚又大的“军品”护膝也是消耗品,不可能用一辈子,他们宁愿用更轻更薄的滑雪护膝。
看起来很不军品的滑雪护膝
手上提着的包包修似乎就是睡袋吧,地上那堆可能就是帐篷吧,后面的就是他们夜晚的安身之处
在武器上的问题也是一样。比如原本是特种部队才装备的Mk48 7.62mm轻机***,现在就很受第4旅的欢迎,虽然陆军正在进行M240B的减负计划叫M240L,但新机***还在研制过程中,还不能立即装备部队,于是他们就临时用这种特种兵的轻机***顶住先。虽然Mk48的射程、精度和耐用性都没M240B的好,但Mk48加上100发弹链的重量就相当于一挺M240B的空***重量,而且长度也短了20多厘米,背着爬山更灵活,又不像M240B那样头重脚轻,紧急的时候可以扛起来就打。
穿Plate carrier扛Mk48的驻阿富汗花旗国陆军士兵
其实不要以为美军上下都这样,这只是在阿富汗的现象而矣。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阿富汗的作战部队经常要带着几天的弹药、食品和宿营装备在阿富汗的山区徒步巡逻或建立观察哨,因此他们都宁愿其他装备轻一点,好带上更多的必须品,比如弹药。
在前几年的
中就有提到,8成的受访问士兵会把MRE拆开,只带上足够8天的营养成份高的部分食物外出。而在伊拉克的大多数美军部队平时主要是乘车巡逻,偶然的徒步行动也只是坐着车去到目的地建立路障而矣,晚上又不用自带帐篷去露宿街头,因此在伊拉克的美军大都宁愿穿上***的IBA,能插上防弹板的地方都插上了板子,怕就怕哪天坐在车上突然有一颗子弹从街边射过来穿过悍马的薄皮车门打到腰上就糟糕了。要这些乘车步兵像驻阿美军那样减负,估计打死也不干。
( Sun, 23 Jan 2011 14:41:59 +0800 )
Description:
话说在2011年新春佳节之前,趁着学校放假少年宫放假家里也没开始大搞卫生,和一堆怪黍黍一起带着各自的二代目前去烧***。有了上次的经验后,这次武安郡主打15米罐子的准确率提高不少,上次是40%,这回有60%,算60分合格了。 难的是打靶纸啊。
其实放15米是最好的,可是靶杆都固定死在25米,结果A4纸放在那里显得太小,而且打印出来的图画颜色也不够深,不容易看得到,要正确瞄准就更难了。
结果……
杯具的羊质啊,就这样被爆头了
杯具的威廉泰尔儿子啊,苹果没打着几***,喜羊羊倒是被命中眉心 火种源倒是被命中了
唯一幸免的是多利
为了下次打得更好,先来做手指灵活性的练习 还要多吃饭,养足体力
( Wed, 12 Jan 2011 14:01:19 +0800 )
Description:
( Thu, 6 Jan 2011 01:47:03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发生在山东泰安市的袭警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件事件中导致多名***和无辜市民受伤。事件虽然是发生在2011年1月4日,但起因却是2010年12月29日德州市发生一起杀人案件,事件当日正是刑警侦查人员到重大嫌疑人之弟家中调查,请注意,他们是到有重大嫌疑人的直系亲属的家中调查,在亮明身份准备入户时遭到嫌疑人隔着栅栏式防盗门***击,嫌疑人击伤4人后驾车逃跑时继续开***拒捕,虽然最后一自杀一被捕,但已经造成多人受伤,并有3名民警、1名协警殉职(截止1月5日)。
我们再回顾一下2010年另外两起影响较大的开***袭警拒捕事件。2月,清远民警在查缉一辆形迹可疑的无牌豪华轿车时被***击;7月,惠州2名***押着被反拷的毒贩在现场取证时被***击。
我每次看到这类新闻时,都替牺牲的民警感到可惜,替他们的家人感到悲伤。几名***的牺牲对100多万人的***队伍来说只是个小数字,但对个人家庭来说,简直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这三起案件其实都有一个共通点:牺牲的***原本都是不必牺牲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事后诸葛,谁事先知道嫌疑犯会开***呢?
是的,正因为事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当***在执行查缉任务时,就应该有充足的危机预见能力和警惕性。而这三起案件中牺牲的***与近些年来大多数同类事件一样,都是由于警惕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所导致。
郑三炮在几年前写过的“***拦截车辆和迫近战术”中提到:
绝大多数情况下警员拦截查车都是面临未知风险,而绝大多数的警员殉职都是出现在这种拦截行为中。他认为所谓低风险拦截是不存在的。也许警员拦截某车辆的原始动机 是简单的交通违规,甚至只是想提醒该驾驶员在傍晚打开车灯。然而***不知道自己拦截的车辆里面坐着凶残的罪犯。而罪犯却可能以为自己已经暴露,所以孤注一掷。
清远牺牲的***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情况,他们以前一定查缉过很多次车,每次都是平平安安地结束,有时或者会与驾驶员发生口角甚至冲撞,但从来没有拿***出来打他。然而,当他们遇上第一次被查缉对象射击时,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查缉行动。
而泰安的几名牺牲***虽然不是在拦截查车,但情况却是一样的,他们一定不只一次到过与犯罪嫌疑人有关的民居进行排查,但以前都是平平安安就结束了。或者他们自己没遇到过,但在公开或不公开(内部通报)的各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躲藏在亲友住所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通过各方面新闻报道的细节,我们可以想像出当时现场的情形:这几名***在杀人犯罪嫌疑人的直系亲属的房屋门前大大咧咧地叫开门,直到开***前,他们都一定以为这次和以前一样,不管有没有收获,问完问题就可以离开了。于是,几个毫无防备的***面对有精心准备的罪犯时,一如既往地由***一方付出血的代价。没有防备的举动甚至持续到追捕过程中,因为有一名伤者就是给一名罪犯戴上手铐带后,正准备带走的时候,被另一个还未被控制的歹徒从后面打了一***。
中国有14亿人,才160万***,建国60年平均每年要牺牲130多人(据说最近几年达500多);美国3亿人,执法人员约近100万,每年牺牲60-70人,可是美国民间还有上亿条***呢。
有一本叫《美国***自卫术》的旧书,前言部分中就用“俄罗斯轮盘”来打比喻。或者你这一次的任务只是又一次无惊无险的例行公事,但也可能会遇到需要你使尽混身解数才能存活下来的危机。而那些牺牲的***,都是赌输了。在很多时候,你所执行的任务都只是平淡而例行的,但绝不意味着你下一次任务就是如此,只要一个疏忽,生死就是一步之遥。所以美国***在处置警务工作时,总是把最小的危险可能最大化。
我不只一次看到和听到有个别***说,除了培训时学过的知识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找些看些国外执法知识和经验的资料来学习,每次执勤时都是小心翼翼。其中有一个就跟我说过一个例子,有次他和另一个人(也不是新人了)排查可疑房屋时,那同伴就直直地站在木门前敲门,他连忙把这同伴拉到门边,事后证明这所房子里没有危险,同伴还埋怨他小心过度。但他跟我说:如果当时屋内的人有***,隔着门打出来就可能没命了。所以在那件事之后被同事嘲笑过,但他仍然是那么的“胆小”地执行任务。
在执勤中,机敏的***应该随时设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万一发生危险时,就如何处置。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同样是郑三炮在“***拦截车辆和迫近战术”中,他就提到过他自己经历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自我保护意识。
有一个下午,一家公司的仓库警报突然响了,警卫公司报警。
我们前去检查。发现仓库们开着,一辆卡车停在门口装货。是公司自己派人去货还是小偷往自己车上装东西,我们不知道。我的同伴用电脑查询那辆卡车,我去盘问司机。然而我没有往前走接近对方,反而平行接近仓库的墙。
因为我不愿意接近他控制的区域,我不知道黑仓库里面是否藏这人,如果我接近隐藏的敌人只需一个铁棍子就可以把我干掉。所以我往墙跟接近,这样给埋伏的人一个锐角,即使他扑过来也要一个急转。
然后我摇晃手电筒,示意司机过来。在他走到离我5-6米的地方,我命令他原地站住,然后开始盘问。这时候,他大约站在仓库大门和我的中间地带。这样我看他的时候,也随时注意到仓库大门。一旦有人射击,我稍微一躲,就可以利用司机当我的掩体。我的附近还有一棵树,紧急之中也可以利用。
如果是司机扑向我,我的准备动作时快速向后倒跃(有过练习),以我的反应速度,5米距离,加上我自己的倒退,可以在对手扑到面前的时候抽出***,打响第一***。这些想法,自然不是当时考虑的,而是养成的习惯。***会有一种直觉,会感到某些状态不舒服,没有安全感,自己自然而然想办法避免。
另外一点就是,想办法调动对方,而不要跟随对方。如果你能够让对方行动别扭,你自己就更加安全。
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司机有什么疑点,但是在打***跟他公司核实身份的时候,我还是让他坐在草地上。
其实除了意识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配***问题。综合各方面的报道细节,不但去犯罪嫌疑人家属处侦查的几名***没有携带武器,甚至连所谓应急预案也是让没有***的交警去追赶和拦截歹徒,牺牲者之一正是撞停歹徒汽车的***。
这种现象在国内其实不少见。很多领导都担心下面的警员用***出事,一旦有下属开***出事,自己就要负上领导责任。所以为了自己地位的安全,宁可收***。反正中国实行***禁政策,一般市民也是没有***支的。然而禁***规定从来只是对守法公民有效,犯罪分子总能找得到***,赤手空拳的***又如何面对持有***支弹药的罪犯呢?不光是领导这样想,就连下面的民警也有类似的想法:没事的时候怕带***出事,有事的时候也担心用***使自己(包括领导)倒霉,所以宁可不带***。有一个***也跟我说过,虽然他那个局子不收***,但平时很少做射击练习。他自己找一些战术训练的资料来学习,平时又会用空***做一些练习,结果被领导视为有暴力倾向的“危险人物”。昨天就在一个讨论泰安事件的贴子里,就有人说到:
我们新来个领导第一件事也是收***,收到我头上,我就说了一句,没***,没***出了案子别让我去,我怕死。结果,再也没人和我提收***这事了。
就在1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也发生了一起袭警案,一名女警殉职。在美国,***牺牲和受伤,是领导的责任,因为事后会有人调查***为什么死?如果他的装备有问题,那是领导没有为下属提供合适装备的错。如果是他自己失误被打死,那也是领导没有训练好下属的的错。总之,这名女警死了,她的上司之中会照惯例找出一个出来负责。然后她的经验教训会总结出来,会成为***训练课程上的又一个典型案例,让其他***避免发生同类事件。
但在中国呢?领导不需要担负责任,他会给出一个烈士称号,给烈士家属安排好抚恤安排好工作,而他自己也会因为培养出一个英雄而受到表扬。但对于失去了丈夫、儿子、父亲的家庭来说,烈士锦旗就能安慰他们吗?广州话里有句谚语“斩脚趾避沙虫”,也就是“因噎废食”的意思。某些地区***缺乏警械去执行任务就是怕警械出事而作出的保护措施,但最后受到保护的是谁?肯定不是牺牲在前的基层民警。
***也是人,他们的工作虽然有风险,但因公殉职不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职业生涯必经之路。
作为一个老百姓,我没能力改变这种现象。如果我祝愿各位***在处置警务时都不会遇上危险,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只能祝愿大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保护好自己。***有一句话: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其实套用到处置警务上也是一样的:***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
注:在我的网站上已经转载过郑三炮的不少资料,那些都是他还在LASD当***时在QBQ发表的内容,现在他已经改行,他就是编剧
补充:QBQ上的相关讨论
遥想十来年前,最近五年之前,我曾借助自己可以随便出入本地多个靶场、***弹库的有利条件,帮助过不少***兄弟。有的是64弹、51弹随便通过我非正式领取,放开练习***法;有的是直接在我设计的山上野外半实战“靶场”上迅速实现了出***就打、一打就八九不离十的目标,基础较好者当天就能打中鸡兔;就连本地***队伍中第一根甩棍,也是由我赠送的……我相信,这些朋友至今还在感谢我。
可是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痛心……
——强装五点六 2011-1-5
明天要去抓捕一伙蒙面持刀抢劫团伙 内勤拿表去领*** 局长说对付几个毛孩子还用领*** 领出来别出了事 最好别领了 拿单警装备足够了 !!!!
这是今天下午的情景再现 可以充分反映出现在公安机关的现状
无语中
向泰安的殉职兄弟表示哀悼
要探讨我觉得主要还是体制问题 最根本的一方面要严惩害群之马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的绝对威慑力 现在只抓害群之马 抓得所有***都成了过街的老鼠和社会的弱势群体 难道还不值得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反思吗
另外我个人认为泰安警方在这次行动中也存在着重大失误 首先当配合德州警方排查杀人案件嫌疑人是否在其弟弟家藏匿时 应该秘密的在外围了解其弟弟家最近是否来过生人 和生人的体貌特征 然后再派人在其家周围蹲守监视 如果发现嫌疑人踪迹应该通知特警或者领取武器装备和防护器材 制定严密的抓捕方案 最好将他们引出来再抓捕 避免一切可能伤亡 不管站在哪个角度出发 也不应该直接到嫌疑人弟弟家 敲门亮明身份进入
另外现在绝大多数***都不愿意主动领*** 因为受束缚的条条框框很多 怕找麻烦 轻者纪律处分重者丢饭碗进监狱 以至于有一天到朋友单位办事 朋友给他一个同事介绍了我的身份 屋里暖气很热我把外套脱了 他同事见我带***了 非常惊奇大叫道 ***有******有*** 令我啼笑皆非
——防爆*** 2011-1-5
我觉得中国的***制度要改革,取消交警这个警种。要做到所有***都懂得交通执法,让一线警员全部带***上岗。要改革训练,要有明确的使用武力的概念,什么情况下该使用什么武力。警员要定期体测。温哥华警局所有***,从督察到一线警员,年年都体测,体测必需过关,否则坐办公室去。所以,你很少看到温哥华警员超胖的事情。。。。。按中国国情,上班取***领子弹,下班还***和子弹,子弹都数过就行了嘛!我们这里射击都是自己去练的,每年还自己掏钱买些子弹。一年我放的炮仗,光自己的警***就是按千发算的。你***法不好,被人看不起,同事都怕和你一起干活。我们有同事说不喜欢***,我说你不必喜欢,但你必须打得准些,因为你吃饭靠***。。。。。靠,中国要改革的事情太多了!
——滚石 2011-1-6
泰安方面只是协助走访查证,并没有估计到凶犯碰巧刚好就在那里,基层单位一年到头类似这样的协查走访数都数不清,绝大绝大多数都是白跑一趟,谁知道就这一趟撞出这么大的事来?
第一现场是“干休所”,军队地盘,一般说来这种地方群众的配合程度较高,不太可能出现抗法的状况,几个因素凑到一起,造成了轻敌的局面,我认为,这个事情最大的责任方不在泰安,而在德州,你去找人家协查,至少你是清楚案情的,要找的是什么人你比当地警方清楚,有没有危险性你也该更清楚,你自己不带***去就算了,但你至少提醒一声:“那家伙是暴力犯,事很大,可能要考虑下安全”,当地警方自然知道怎么安排。
我们这里一般都会先问,要找的人是犯什么事的,如果是命案或者其他暴力犯,人肯定要去够,肯定要带武器,即使人不在我这里,这么一个森严庞大的场面也能让这个家伙不敢再来,把危险因素排除在自己辖区之外,总之,敲门是个危险活,成都的吕新民同志也是在敲门的时候被隔着防护栏射中牺牲,我们有个女同事,习惯非常好,每次敲门都是躲在门边伸手去敲。
——危险关系 2011-1-6
( Mon, 3 Jan 2011 12:10:04 +0800 )
Description:
在上一篇波纹里,因为我使用了几个平时在论坛上惯用的恶搞称呼而受到几个老夫子的批评,说什么侮辱人啊说什么不懂念字啊说什么素质低下啊什么的。其实时下军事论坛流行的恶搞作风里,叫得难听不一定是侮辱,如今大家 “黑丝”啊、“城管”啊什么的叫得多亲切?这哪里有恶意或不认字的成份了?都是在亲切地恶搞嘛。反而是“宇宙第一大国”这类华丽的名字未必是赞扬的意思。
左黑丝,右城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虽然我的网站
上的内容写得比较健康向上,平时给《轻兵器》《现代兵器》等传统纸媒杂志投稿的文章也写得比较严肃正规,不过在我经常灌水的几个论坛上相熟的人都知道,“无恶不搞黄夏留”这个头衔不是扯的。在我决定把BLOG作为网站的补充的时候,我就定出调子:网站继续走严肃风格,而BLOG则和混坛子一样走轻松恶搞的路线。一开始我在波纹中的恶搞词汇还不是太多,只是有时吐槽一下。不过考虑到这么久,大家也该适应得差不多了,所以在最近几篇波纹里的文风就逐渐接近混坛子的风格了,对于那些我独创的黑话,熟悉的朋友一看就懂。至于不熟悉的,因为这些黑话多用于图注,所以我认为阅读的人稍为认真看一看图片或联系前后文就明白个大概。
其实我这样写也就是恶搞一下图个乐子罢了,有必要上纲上线么?
如果不是《世界名***》这类靠抄袭我的网文来赚钱的懒人,我这样的文风其实对大家的阅读理解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吧。所以在回复中看到很多人表示理解与支持,我很欣慰,也坚定了继续走恶搞文风的路线。不过也有个别人表示不容易看懂,还有人理解错误。嗯,大丈夫,萌大奶,且让我在下面解释一下吧,还有一些暂时还没有在BLOG中出现,但已经在其他论坛上经常使用的黑话也顺便解释一下,因为以后也一定会在这里使用的。
首先讲讲国名,其实那些国家名称通常都是有出处的。
花旗国是哪个国家就不用解释了吧?看民初背景的电视剧就知道。不过有时我是写成“阿妺例假”的。
罗刹国是哪个国家?看过《鹿鼎记》就知道了,其实还有另一个称呼是露西亚,这个日语发音用中文读起来其实很黑塔利亚哦。其实就算是毛子这个词现在在各大军坛都变成中性词了。
而加拿大写成大家拿,其实是出自1980年代的一段顺口溜,有些年纪的网友应该记得吧?
至于把格鲁吉亚称为乔治亚国,是因为当年俄军在格鲁吉亚刷装备时,美国那边有人在网上吐槽说:“不是说乔治亚州被入侵了吗?为什么我在街上看不到俄国人。”(
奥运时跑去乔治亚国刷装备的罗刹兵刷走的大批大便蛇M4
另外还有把法国称为香水国或公鸡国,把丹麦称为童话,把澳大利亚称为袋鼠国,还有大卫国自然就是以色列了。其实大多数国家因为不熟悉有什么典故,所以有资格起外号的都应该高兴才对啊。不过也有些名称是用音译,比如大***国,但现在这个词在许多论坛都过不了,所以用得很少了。
至于部队名称方面,那些纯粹恶搞就是觉着好玩,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不明真相群众就别构陷我的本意了。
比如月经队,其实是因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缩写是USMC,而月经的缩写也是MC。陆战队的武力侦察队因为缩写是FR,所以有时我也会写成芙蓉队。FRJJ是哪位网络名人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了吧。
海豹队有时我会写成印章,那是因为SEAL这个单词也有印章的意思。
美国陆军我曾经写成阿米,但经常被误认为阿妺例假的意思,后来又用过土鳖军(因为是在土地上的),但又经常被大家搞混成土鳖(PLA的恶搞)搞混,所以现在我就没再恶搞美国陆军的称呼了。
至于绿帽子,是指美国陆军特种部队(ARMY SF),因为他们又叫绿色贝雷帽嘛。至于RANGER为什么要叫油漆兵而不是黑帽子,因为黑帽子听起来没意思嘛。
还有一些恶搞词也是因为不容易让大家弄懂所以自己也少用,比如苏琴,这是SOCOM的粤语发音,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肯定很难看懂,所以也用得少了。
至于在轻武器上的恶搞名称大多是用音译的近音词。
比如MAGPUL公司,发音是妈个扑,而我喜欢写成猫扑。自从非典后那一年我就没去MOP了,人气多了,但太多脾气急燥的新人看不懂内涵贴张嘴就骂这就没意思了。猫扑公司的MASADA被称为马傻大,也是用近音词。
还有被雷打,其实就是Beretta公司。而傻哥是指SIG,GLOCK是搞来靠,STYER是死胎儿,如果是我不感性趣的公司才懒得给它起名字呢,而且没有名气的公司你起个奇怪的外号普通读者还不一定能联想起来。
傻哥傻儿屁贰贰陆(SIG SAUER P226)其实是我最萌的手***之一
而上次关于
里,NATO=奶头,MAGNUM弹=马个卵蛋,自然都是用谐音字。
至于消音器叫削阴器或小淫器,主要是因为其形状加上谐音,尤其是KAC那些带浮点的,真是绝配啊——哦,不对,不是浮点,应该是凹点的。
KAC的浮点棒状物
不过也有一些恶搞名称不是用音译,而是用一词多义。比如HK在一些论坛上也常常称为香港公司,但在本波从来没用过,因为这是最容易被理解错。
另外也有既不是音译也不是一词多义的恶搞,例如BUSHMASTER公司,我在强暴世界上是称为***,但在坛子上,则喜欢称为大便蛇,这并非是我独创,而是从海外党们那里听来的,显然是因为它的标记形状。
大便蛇的LOGO,明白了吧?
至于我最喜欢的FN SCAR,为了让那口号能念得顺口,最初是用一词多义把SCAR称为疤痕,再后来把“疤”字读作BRA(凶兆),而不是用发音更相近的BAR(酒吧),其原因就不需要多说了吧?这个纯粹是个人的恶趣味而矣。
各位BRA痕饭们,让我们一起高呼:
万般皆下品,唯有BRA痕高!
不过还有很多黑话其实不是我原创的,我只是使用了大家熟悉和惯用的称呼。比如煮鸡手,发明这个词的家伙明显是在吐槽那些把狙击手写成阻击手的小白。
比如把CP公司的全地形迷彩叫做精班,据说是因为它的斑斑点点……这就不是我的原创了。
虽然也叫MC,不过没有被称为“月经”,但“精班”总比莫名奇妙的“天蝎”好听
比如在以前的波纹里把脑润靠称为***控,其实这个不是我发明的。始作俑者是谁就不清楚了,不过05年10月时在那个自称“军网我最黄,黄网我最军”的地方曾有人恶搞了一篇短文: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胡朔)中国NORINCO公司总经理马之庚1日在背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NORINCO的中文名称改为“***控”,“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一词不再使用。马之庚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NORINCO”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汉语中的诺基亚、马可尼、柯尔特也都是根据这些公司的固有英文发音来标记的,只有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早期名称“北方工业”。随着公司与外界的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控”取代“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马之庚说,“***控”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英语发音最为接近,并采用多用于外国公司和影视作品的常用汉字,并已经在世界各国享有一定声誉,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也容易熟悉这一新名称。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今后将在公司的中文网站、所有中文发行物和各种标牌上采用新的中文名称,同时要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各个机关、车间和办事处采用新名称,在广告、宣传页和公司标志及说明书、标书等出版物上也使用新名称。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早在2004年年初就成立了“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文名称改名推进委员会”,就改名方案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原计划于2004年4月公布新的名称,但由于在新名称的确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故而新名称公布日期一再推迟。最终确定的汉语名称“***控”可解释为“由***控股的公司”。记者当天登录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中文网站发现,网站上的大部分“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字样已经被修改为“***控”。
如果不是这些地下出版物的懒编辑,我这种文风其实没啥困扰吧
( Thu, 30 Dec 2010 11:02:58 +0800 )
Description:
在大葱的新波纹
中所提到的那篇《狙击箴言》(Sniper Truths),是由一个叫Michael Haugen的美国陆军的狙击手写的并于2005年发表在雷明顿MPD的网站上的。那篇《狙击箴言》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有意思,和普罗大众的对狙击手的“认识”有些差别,可以作为很好的狙击手知识普及教育,并且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常识作了辟谣。不过正因为是“箴言”,所以作者写得很简单,对于一些初涉足的新手军迷,有必要在这里作一些补充解释。
首先是两条关于射击精度的内容:
军队狙击手不能保证在1000米外冷膛(首发)击发命中人的头部。这不是说没有过这种事,但只是巧合,现有的7.62毫米狙击步***不能确保这样的效能。.308口径(7.62mm奶头弹)的弹头在飞行了约800米以后速度就会降到亚音速,而1000米外人的头部宽度约合1 MOA。
野战条件下对1000米外目标的狙击达不到0.5 MOA的精度。尽管有人声称能够做到,但只有极少人能保持这个成绩,而且其中几乎没有军人。
早前我在《
》里就提到过各种影响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那些还都只是主要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而且我还没提温度、空气湿度、横风等气像环境这些外部条件,就算***是最好的,弹是最一致的,射手水平和经验也是极高的,但射击距离越远,对气像环境的准确把握就越难,在扣下***、弹头离开***口到预定目标的这几百米、一千米路程上,影响弹头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太多了。除非是人造的环境稳定的1000米距离,在野外条件下,有时能达到0.5 MOA的精度不奇怪,但一直能保持0.5 MOA的水平就困难了。在《
》里我就已经说过,“能打中”和“保证打中”是两个概念。1/2的命中率是能打中,1/10000的命中率也是能打中。而保证命中,就算没百分百,至少也应该有99%。所以虽然偶然有用7.62mm狙击步***创下超过1000米的命中记录,但这是没有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个别事件,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射手再打,未必能再次打中。如果把这个射手拉到比赛场上跟一大堆射击高手较劲,他也未必能拿第一名。
战场上的狙击手一般会射击目标的躯干部位,而不是象训练中要求的那样对400米以内的目标瞄准头部,这是因为对付战场上飘忽不定的目标时瞄准躯干更适合。我并不反对射击头部,只是认为狙击手应该练习在一瞬间做出最佳判断。
虽然狙击手的口号是ONE SHOT ONE KILL,而且这样的实例也不少,但实际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在面对人质危机、自杀式袭击这类恐怖事件时才对一***一命有真正的需求,不只是要一***一命,更是要一***就立即停止对方的活动能力(参见停止作用一文)。但对于军队的狙击手来说,除了斩首行动外,大多数任务中都不需要一***一命。我在04年时翻译的
里面就提到,被访人安德烈在担任狙击手期间,经常得不到狙击弹,但在实际任务中并不需要每一***都要打死一个人,只要随便打中目标前胸什么位置就行了,即使没有当场死亡也不紧,这样就已经能够让目标退出战斗,更理想的情形下甚至可以迫使敌方分出人来照顾伤员。
即使美国陆军狙击手所装备的M24 SWS及配套的M118狙击弹可以在比SVD更远的距离上命中头部大小的目标,但战场上的环境比***执法环境要复杂得多,战机稍纵即逝,与其花时间来慢慢瞄准致命部位,不如快一点射击面积更大更容易打中的胸部,然后好转移目标或转移阵地,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电影电视里经常出现的爆头镜头,纯粹是出于观赏性。
不过事实上很多军用狙击步***和***狙击步***的性能是共通的,例如M24 SWS也能满足***用途,因为***狙击行动大多在100米以内,而能够在1000米以内打中前胸的武器,通常也能在100米以内打中Fatal T(致命T区)。
纽约***的M24
罗刹国也意识到只有600米打中胸口的***,没有100米打中脑干的***是不行的,所以后来也搞了比SVD更准确的SV-98
没有哪种狙击步***能达到1/4 MOA的精度。即便有,也只能用精心制作的手装弹,而且要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
这一条的意思是,某些比赛场上或者出现精度超高的狙击步***,然而,这样的***也相当娇贵,不能像军用狙击***那样经得起折腾。如果抱着一条有1/4 MOA水平的步***爬山涉水后,1/4 MOA恐怕也会变成1 MOA,甚至可能更糟,因为这样的金贵玩意儿不像只有1 MOA的军用狙击步***那么耐操。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坚固又有1/4 MOA的东西总会出现的。
现有的.50口径(12.7mm)狙击步***并不能可靠的击中2000码(约1800米)以外的人体。这个口径的狙击步***主要用于摧毁装备和坚固目标,而且现有的武器和弹药并不能保证时时可靠。
那个在阿富汗创出2430米(2657码)的命中纪录的加拿大狙击手多少有些碰运气的成份在,而且他是打了三***后才命中一***,后来在历史频道的狙击手纪录片I ide The Cro hairs(明明是“瞄准目标”的意思,“身在瞄准镜”这不是倒过来当靶子的意思么,谁这么有才搞出来的神翻译?)中有人试图重演,结果连弹着点都找不到。虽然阿富汗山区的海拨高度比纪录片里重演的要高得多,空气稀薄,弹道下降值会小一些,速度衰减也会低一些,但假设在2430米仍然有0.5 MOA的超理想情况,那是散布在直径34厘米的圆里面了,这个尺寸应该算是一个大胖子的身体宽度,但塔利班人通常比较瘦。何况在这个距离能否保持0.5 MOA还是个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7.62口径的狙击步***在1000米最多也只能维持在0.5~1 MOA之间,而.50口径的狙击步***主要是作为反器材步***,在1000米以内其精度通常比7.62mm的还要差一些,虽然在1000米以外.50口径的精度恶化不像7.62mm那么严重,但如果在2000米仍然能维持在1 MOA已经是运气好了。
后来英军用.338老婆弹的***创下更高的纪录8120英尺(2475米)更是运气爆发的典型,因为.338飞不了那么远,在这个距离上的精度比.50更不堪。据说当时他射击的是一大群敌人,难怪有人开玩笑说,也许他打中的目标并不是他原本瞄准的目标。凡是超出***/弹能力限制的超常发挥,其实都是有运气成份在内的。
大家拿狙击手与TAC-50
花旗国陆军的M107(巴雷特M82A1M)在1000米内的散布其实不如M24 SWS,但这主要是作为反器材步***使用
狙击步***上应该保留***具作为备用。多个战例表明有时***具比光学瞄准镜更快、更有效。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狙击手也免不了有近距离射击或需要快速反应射击的时候,这时候***具就比那些10倍瞄准镜要快得多了。不过赞同这个观点的看来不太多,虽然美国陆军的M24 SWS有***具,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系列却没有。英军的L96A1备有***具,德国的G22也有***具,但也有一些AW狙击步***的用户选用没有***具的型号,比如瑞典的PSG90。而这篇《狙击箴言》的作者是美国陆军的狙击手,所以他代表的就是美国陆军的观点。
其实不只是军队的狙击手有使用***具的时候,就算是执法机构也不例外。我前几年翻译的
中就提到一个战例,由于狙击手的潜伏位置距离犯人太近(只有40至50英尺,大约12至15米),那个狙击手的身边有两支***,一支是配高倍瞄准镜的手动步***,一支是只有***具的自动步***,于是他选择用那支自动步***目标进行射击。
德国的G22有***具
瑞典的PSG90没有***具
这个更是使用狙击***打近距离目标的典型。这是在亚丁湾上空巡逻的英俊,只要直升机飞近到黑蜀黍小艇的上面,AW50可以准确干掉黑蜀黍小艇上的发动机,但又不像机***那样到处散布子弹伤到人。不过直升机是一种飞起来相当震动的灰行物,坐在直升机上用高倍镜是不容易瞄准细致的目标的,所以这个英俊煮鸡手就在AW50上***一个EoTech。据说花旗国海岸警卫队在空中巡逻时也常常这么干。
绝大多数的狙击任务都用不到吉利服。受过训练的狙击手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来消除自己的踪迹并寻求隐蔽。吉利服太笨重,在战斗中很难用。
这一条很有意思。虽然身披吉利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狙击手“形象”,而且很多狙击手册中都用较大的篇幅去描述伪装、潜伏等技巧,但事实上军队的狙击手执行得最多的任务是战术支援任务,好像电影《双狙人》那样花上几天时间潜伏和暗杀一两个目标并不是军队狙击手最常干的事,像《兵临城下》那样潜伏半天打上一两个落单的敌兵也只是战争对峙期间的骚扰行动。在现代战争,尤其是攻防双方都在快速机动的机械化战争中,狙击手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随大部队到处跑,在展开战斗时为友军提供战场监视和射杀重要目标的支援任务。比如下面的这张图,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狙击小组,要是此时他们还穿着吉利装,不但自己跑动起来不方便,和队友呆在一起的时候的也等于告诉敌人的狙击手:“我是狙击手,先杀我吧。”
伊拉克战争中的月经队狙击手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因为坐着车在伊拉克的公路上到处跑,所以也没必要穿吉利装
伊拉克战争中的英俊煮鸡手,他们的穿戴也和普通步兵一样
在《杀戮一代》中,那两个伴随主角单位一起坐着悍马到处跑的狙击手也没穿吉利装,虽然导演为了让观众能一眼认出他们俩是狙击手,特意让他们俩的脑袋上裸奔,但他们的穿戴和其他步兵基本相同。
绝大多数针对预定目标的狙击任务都不要求远距离射击。几乎所有的军事狙击任务都要求狙击手在阵地上潜伏数日以等待最佳时机。狙击手的主要工作量来自于收集情报,射击是第二位的。
不管有些文章对狙击手的名词解释是多么的天花龙凤,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的时髦叫法;而狙击手,就是打冷***的人。历史上最早的狙击手仅仅是由***法比较好的人用精选出来的步***(有些人甚至只使用普通步***)隐蔽好在战斗中挑出有价值的目标来射击,但因为打冷***不同于火力覆盖,通常只有打一两***的机会,为了提高一击即中的能力,除了挑选***法好的人来射击外,也有人在器材上下功夫,因此就开始出现给普通步***加装瞄准镜的做法,然后就发展成专门的狙击步***和使用高精度的比赛弹用于狙击行动。由于狙击手有远距离观瞄器材的装备优势,为了开***前不会被发现又要精于隐藏和潜伏,于是指挥官们又开始给狙击手加上其他任务类型,于是侦察和情报收集就成了现代狙击手的职能。
下面这张图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一张图,这是狙击手在一场典型战斗中的使用和部署情况。
在战斗前,他们就要在主力部队的进攻发起地附近潜伏,为主力部队的进攻行动提供实时的情报,当进攻部队的位置转移后,他们也应该适时地转移,继续提供战场观察的任务。因此他们就不能随便开***,因为一旦暴露了目标后,自己就要转移,这个时候就会暂时不能提供情报。而且他们还有提供战场侧面的监视任务,如果有敌人迂回包抄过来,狙击手可以提早发现,甚至可以打上一两***来迫使敌人过早地展开战斗队形,并让敌人知道已经有狙击手在面前,从而达到阻滞其行动的目的,为友军的应对行动争取时间。
再比如下面的另一张图,同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是狙击小组在行进纵队中的位置,就是处于尖兵(Scout)单位的后面,就是说,他们是侦察单位的一份子。
正因为现代狙击手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是打冷***的角色上有了更多的任务类型,因此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冷***手,所以USMC的狙击手编制是称之为狙击侦察排(SNIPE/SCOUT PLATTON),这个SCOUT,是包含了侦察、观察、监视。
另外现代狙击手的侦察任务与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兵虽然有重叠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狙击手的侦察行动通常是进攻行动前就进入阵地,为战场指挥官提供情报,而不是渗透到敌人后面一来一回,为后方的高级指挥官提供制定战略战术的情报(有时渗透侦察分队中编制有狙击手,这是另一回事)。
有一些特种作战单位中会安排狙击手担任前导,但这一类狙击手通常不会是使用那些高精度的手动狙击步***,而是使用配备的瞄准镜的突击步***(现在则有Mk12可以担当此任务),例如下面这张海豹狙击手手册上的图例,就是海豹小队在秘密抢滩中让狙击小组作为前导的做法。
狙击步***射击曳光弹时并不会给***膛造成损害。曳光剂是在弹头飞离***口以后才开始燃烧的。曳光弹的被甲很硬,会在***膛里留下残渣,但是清理起来和铜垢一样简单。
作者写的这一条主要是辟谣,告诉那些担心在狙击***上使用曳光弹会不会损害步***的人说:放心大胆地用吧。不过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狙击手的任务形态。要知道,曳光弹的精度不如专门的比赛弹,甚至连普通弹都不如,但却是狙击手的装备之一,比如像是《终极狙击手》这样的教材上就有提到军队的狙击手除了携带狙击弹外,还要携带曳光弹。
这一条和前一条其实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狙击手的任务中就有侦察/观察一项,当他们在战斗中发现了自己难以对付或不适合对付的目标(例如躲藏在掩体后的目标,因为角度问题无法射击;或是一个隐藏的集群目标,打一***还不如打一炮),就可以曳光弹来为友军火力进行目标指示,引导友军的火力摧毁之。
.223口径(5.56mm)用作狙击非常好用,尤其是配用SS109弹在城区使用。其钢芯对付玻璃和薄装甲效果很好。在配用77格令空尖比赛弹头以后,5.56mm口径的狙击效果更是空前得好。
看到这一条,有人可能会问:咦?有什么狙击步***是5.56mm口径的?就是下面这幅图了。
于是,一些比较熟悉轻武器的人又要问了,咦,这不是那啥啥精确射击步***吗?怎么成狙击步***了?
没错。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所谓的精确射击步***,其实也是狙击步***的一个分支。所谓的精确射手,其实就是没有经过专业狙击手学校训练的班组一级的狙击手。早几年我在敝站翻译DMR、SAM-R这些词的时间曾纠结于字面上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搞清楚这些人在战斗中的角色后就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狙击手,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就是在班组一级内承担狙击手的主要任务——观察和打冷***。
大家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前面已经说了,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的时髦叫法,人们对打冷***心理阴影最大的时候(也是最重视狙击手作用的时候)就是在战争僵持阶段的互相骚扰。而在常规战争中狙击手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大葱的文章
一文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我也不重复说明了)。前苏联因为二战中的经验而很重视狙击手的作用,所以他们研制了SVD,并分配到每排一支。因为在冷战时期,步兵排往往是常规作战中最小的战斗单位。也就是说他们在排一级可以得到狙击手的支援。不管美国的专业狙击手们怎样恶意解释SVD,对于俄国人来说,SVD就是狙击步***,狙击手就该是班级火力的精确延伸。
SVD的研制,是基于机械化部队的需要
美军在越战后建立的狙击手单位通常是配属到营一级的,例如海军陆战队每营有一个狙击侦察排,排里有两到三个狙击小组,战斗时由营长指派到个别单位中去,像《杀戮一代》中作为主要角色的那一个前导连就有一个狙击小组被指派到他们那里。但近些年来在伊拉克的战斗经验中表明,战斗中经常是分割到班一级的独立行动,这样一个营才两、三个狙击小组的话根本不够分。而且在许多战斗行动中也确实不需要在800米准确命中目标头部,何况城市战斗中狙击距离也比较近,但城市战中的作战单位经常分割得很小,假如一个战斗小组中有一个人是使用狙击步***的话,就会影响到这个战斗小组的火力输出。于是美军就搞出类似于SVD那种类型的武器,不过是和突击步***口径相同,如果没有狙击弹的话,还可以通用班组内其他人的弹药。不过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其他原因,美国佬玩起文字游戏来,他们不把这些班一级的狙击手叫做狙击手——而且花旗国军种之间互相斗气的老毛病发作,你要叫SDM,我就偏要叫SAM。
右边就是月经队的SAM-R,左边是普通的M16A4,两者看起来差不多,因为前者是后者换上比赛弹***管和加上Leupold Mark 4 MR/T 2.5-8x瞄准镜搞出来的
陆军的DMR不叫DMR,而要叫SDM-R,配的瞄准镜是只有4倍的ACOG
另一方面,前面提及狙击手的侦察任务形态中,那些为特种作战小分队提供前导任务的狙击手,也更合适使用突击步***装的“非专业狙击***”,在海豹的狙击手手册中就有提到使用突击步***作为狙击武器。而海豹现在所装备的Mk12则是专门执行此类任务的狙击步***——既可以在600米内提供准确的射击,必要时也能拨到全自动挡进行火力压制争取逃命的机会。所以海豹又给这样的狙击***起了另一个名字,叫“特种用途步***”,还真是没有个性的名字啊。除了海豹外,陆战队也在考虑用Mk12换掉SAM-R。
右边那支***口上套着削阴器的就是Mk12 SPR“特种用途步***”
但其实使用5.56突击步***进行狙击在美军中是有”光荣传统“的,早在越南丛林中美军就已经这样用。只不过后来美军在狙击武器上追求“更远更准更强”,除了特种部队外,常规部队都忘记了这些光荣传统。如此不是这几年打多了城市战斗,他们也不会重新重视起用这个东西来。另外,在《终极狙击手》里面提到美国一些执法机构也曾试用过.223口径进行狙击,这一方面是因为执法行动中的射击距离通常不会超过100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23不像.308那样担心过度穿透的问题。不过试用了几年后又觉得致死效果没预想的好,现在又重新捡起.308。看来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对于ONE SHOT ONE KILL比军队更执着。郑三炮以前就说过,美国***不轻易开***,但一旦开***就必定死人于死地,因为犯人不当场打死,就可能要死***死市民。
这种***AN/PVS-2的M16是花旗军夜间狙击武器之一,因为早期的单兵夜视装置的观察距离并不远,小口径突击步***的精度就足以配合这种夜视瞄准镜,而且5.56步***弹的***口焰也比7.62步***弹的要弱一些,配合上消焰器,对微光夜视器材的干扰也较小。
这份至少是1991年后编写的海豹狙击手训练手册上,仍然把这种***AN/PVS-4的M16列为夜间狙击武器
要成为优秀的狙击手必须练习所有的技能。如果让我培养两个小子,一个***法很好但野外技能很差,另一个野外技能很好但***法一般,我宁愿培养后者。因为让一个人练习射击比熟悉野外生活容易得多。
这一条是针对专业狙击手的,但一些像DMR之类的狙击手只需要***法好就可以了。但即使是专业狙击手,也确实不需要很好的射击天赋打出1/4 MOA的水平来,在战场上能进1 MOA就已经足够了,但隐藏、追踪、野外生存都是专业狙击手在预定行动中必须的技能。
虽然前面说了狙击手不一定穿吉利装,但穿吉利装后潜伏仍然是专业狙击手的必修技能。请大家阅读本文后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反狙击是一种任务而非态势,不管你是否狙击手,只要你需要猎获敌方狙击手,那就是在“反狙击”。但是反狙击这种任务对于任何狙击手来讲,其难度都有些过分了。
虽然在许多有狙击手情节的YY小说和电视电影中都很流行两个高手对决的段子,而某些狙击手介绍文章中也经常反复强调对付狙击手最佳的方法就是另一个狙击手,但事实上,对付狙击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炮——我这里不是说一怀疑有狙击手就呼叫炮火覆盖,我这里说的“打炮”包括了坦克炮、步兵战车的机炮、步兵手上的榴弹发射器、无坐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战术飞机的轰炸等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火力支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轰死他”)。只是因为这种打法太平淡,读者和观众会觉得不给力,所以作家和影视制作人们更喜欢那些看起来“很传奇”和“很演义”的狙击手对决游戏,看起来就好像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在紫禁之颠对决一样吸引眼球。
比如在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次进攻海夫吉时被隐藏在城市中的狙击手所阻碍,再加上与其他国家的友军协调不力而出现误伤和情报混乱的情况而被迫撤出。在第二次进攻时,他们就发动手头上一齐的直接火力支援,用坦克炮、榴弹发射器、火箭筒、陶式导弹一边轰掉眼前的建筑一边派人去清剿废墟,便迅速占领了海夫吉。
又比如在伊拉克的城市战中,美军就经常利用艾布拉姆斯坦克来消灭伊拉克狙击手。在妖土鳖上有一个视频,是04年进攻费劳杰时呼叫激光制导的宝石路炸弹炸掉一栋隐藏有伊拉克狙击手的房子。
现在在伊拉克大量用狙击手进行反狙击的战例其实是在美军士兵转入维稳角色后不能再开着坦克和飞机在街上到处乱炸,才不得不使用狙击手这种附带伤害小的手段。
下面有一段车臣战争中俄军反狙击的视频,他们也是先用***挂榴弹轰击,再冲进屋里扔手榴弹去清剿狙击手,如果费时失事地找另一个狙击手来慢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别说不一定能成功(你就能保证你派出的狙击手一定比敌人的水平高?),就算能成功,这个作战单位估计也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的战斗目标了。
罗刹国特种部队围剿藏在一所房子里的车臣煮鸡手,本来我还上传了一个花旗军狙击小组被反美武装用迫击炮全歼的视频,不过几个视频网站都审核不通过,可能是因为里面有反复展示血淋淋的尸体镜头吧。
电影《绿区》开头对付狙击手则是在没有坦克等火力支援条件下常用的方式,一开始机***手压制,然后榴弹射手发射M203,在他们的掩护下突击部队接近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最后没有入屋大概是因为这段反狙击情节在电影中并不是重要的场面,所以草草收场。
所以在常规战争中,打炮始终是世界各国军队中最常用最有效最便捷的“反狙击战术”(参考大葱的文章
)。当然,也不是说狙击手中反狙击行动中毫无作用,他们可以为友军提供逆向思维,指出敌方狙击手可能的潜伏位置。
英俊装备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在马尔维纳斯岛(福克兰群岛)上就爆掉了不少阿军狙击手。不过也别怪英俊奢侈,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罗刹国领导的东方集团的装甲集群突击,西方阵营恨不得人手一具反坦克导弹(如果不是成本和重量问题限制)。结果但当这些有反坦克职能的步兵用两条腿彻夜横穿整个岛屿后,他们都乐于把阿军的掩体和狙击手作为有价值目标,把这些累赘都射出去。
月经队在伊拉克的城市中经常使用巴雷特M82A3“反狙击”,虽然这把大***在1000米内的精度没旁边那把M40A1准确,但一来城市中的狙击距离并不远,二来.50 BMG可以轻松穿透普通房屋的墙壁,用来对付躲在窗口后面的狙击手最好用了。没办法,现在不给打炮,只好打“炮阻”了。
讲个题外话:上面视频中那个车臣狙击手使用的只是一把***了瞄准镜的AK,在《全金属外壳》(其实Full Metal Jacket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全被甲弹头”)里那个阻滞了美军进攻的越共狙击手所使用的只是没有瞄准镜的Vz58。有人说,这也是狙击手吗?
没错,是狙击手。狙击是一种战斗形态,专业狙击***和专业狙击手可以执行专业的狙击任务,但专业狙击手打专业狙击***并非“狙击”的唯一形态。正如前前一条的解释中所说到的,“狙击”其实就是“打冷***”的时髦叫法,不是只有披上吉利装趴上三天再一***打爆掉一个1000米外的脑袋才叫狙击,而且并非只有狙击手才能执行狙击(打冷***)任务。这个道理就好像司机是以开车为职业,但并非只有以开车为职业的人才能开车一样。所以张桃芳也是狙击手——虽然在当年称之“打冷***”,而不是“狙击”。
由于小口径步***弹在阿富汗的山区力不从心,而使用M24的专业狙击手是营一级的编制,下面的作战小分队经常分不到,所以01年美军就已经在阿富汗重新启用M14作为所谓的“精确射击步***”使用,也就是美版SVD。
这个罗刹国的SVD射手背上还有火箭筒。他和上面那个使用M14的花旗兵一样,这就是精确射手的杯具啊,谁叫你不是专业煮鸡手,既然你的***不配那么多子弹,就背些重物吧。
英俊新装备的类精确射击步***不叫精确射击步***,而叫做神***手步***,又是一个玩文字游戏的。
-------------------
本文专供网易军事(
),禁止商业性转载,非商业性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及本声明。
( Fri, 17 Dec 2010 22:55:31 +0800 )
Description:
话说我的网站被某些地下出版社印刷成纸媒杂志骗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今天在C2上看到有人贴出的照片,我真是气乐了。这个叫《世界名***》杂志以前就听说过,是把网上资料东拼西凑出来的一本烂书,抄我的网站已经是常例,没想到这回不但把黑手伸到博客上,居然连我故意恶搞的文字都不改过来就直接印书了。极品啊~~~~~~~~~我怀疑下次我的文章里出现什么削阴器、被雷打、煮鸡手都会被它照单全收吧。 ( Thu, 18 Nov 2010 18:21:34 +0800 )
Description:
前两天因为某报一篇文章引起了关于金牌大国和体育强国的讨论,关于体育精英和全民身体素质的情况如何如何对比我这里就不说了,我这里只是以一个喜爱射击运动的老百姓身份发个牢骚:其他运动的爱好者们,你们知足吧。你们想打蓝球?并不难;想踢足球?也不难;想打乒乓球羽毛球更是容易;跳水是难点但一般游个泳也不难;而跑步竞走什么的更是场地不限,就数射击最难。
别看中国射击队老是拿金牌,小老百姓最不容易玩的就是射击啊。现在对平民开放的射击场地太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这样的场地,而有射击场的现在价钱也是越来越贵。区区一颗.22LR要两三块钱的已经算便宜了,宝岗球场两小时两百到四百块钱——人家还可以摊分的说,但YY会前一个月带女儿去烧***,够踢一场足球的价钱,两父女合起来不到十分钟就全烧掉了,贵呀!!!弄得我都想白天当五毛党晚上当美分党好多赚点外块呀。 打12号两***就烧掉了16块钱 .22LR打完一个弹匣就要15块钱(3块1发)。 现在武安郡主已经喜欢上射击了,要不是价钱这么贵,每个月至少带她去打一百几十发啊。
( Sun, 17 Oct 2010 22:06:21 +0800 )
Description:
话说今天是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好日子,真是打***的好天气啊。趁今天有顺风车不用挤地铁,把我家年纪大的那个带去打.22。话说在她出生时我就说过6岁就该学打***了,现在已经是比预定时间换了一年了。
虽然30发8中不算好成绩,而且只是15米和20米。但第一次打就有这样的成绩还算勉强吧,还嫌少。临走时还得跟她拉钩保证下回再带她来。 连中双元 在山庄吃饭前
吃完饭后步行去靶场
靶场的环境
先看别人打
或帮靶场打扫卫生什么的 然后自己上
一开始动作姿势不怎么规范,毕竟头一次,要在旁边不断提醒
( Thu, 14 Oct 2010 11:46:45 +0800 )
Description:
今年国庆时重庆的闪电突击队在上街露面活动中,其中一名队员手上拿着一把外形酷似MP5A5的冲锋***,在许多军事论坛上都引起了争论。有不少人都认为是假的,因为这几年里,公安或武***手拉鸡训练或公开活动的新闻可不少,大家上当太多,都神经敏感了,有人说,这次不用手拉鸡,升级成高档的***了。不过我在QBQ上提出过疑问:兴许这次是真的呢。
关于中国山寨MP5的事,其实早在去年和前年就有人说过。MP5出来这么多年,为什么中国直到现在才山寨呢?无它,因为直到现在才有外国人想要买廉价的MP5。虽然在许多国家都有山寨MP5,但中国毕竟是军火出口大国,有些人就是不想买伊朗MP5、土耳其MP5或巴基斯坦MP5,他们就是想要***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