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为什么要迁移?

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北极旅熊为什么要自杀
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09-8-13 15:34
提问者:
请大家快一点,谢啦。
还有一个问题爱斯基摩人主要生活在地球上什么地方
最佳***
北极旅熊??? 有这种动物吗?
应该是北极旅鼠吧
旅鼠大迁移时,经常遇到狼和鹫鹰的袭击,这时狗和猫也来参战。但旅鼠群并不在乎,也不胆怯,仍然继续前进。最后,庞大的旅鼠队伍来到大海边,就不顾一切地全部投入大海中。
?北极旅鼠繁殖力极强,然而为了整个种族的长久生存,旅鼠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除了数千公里的死亡大迁移(成千上万的旅鼠向海边奔去,然后集体自杀),还会在数量过大时将毛色变为醒目的红色,橘***,以引起天敌的注意,达到自杀的目的。旅鼠自杀的目的是防止数量过大,引起生态平衡失调,造成种族性的灭绝。?迫使旅鼠大迁移的原因,是因为食物短缺,可为什么它们偏偏要拚命地奔向大海,走向死亡呢?它们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寻找生路呢?对这种奇怪的现象,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对我有帮助
回答时间:2009-8-11 23:38
回答者:
擅长领域: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的评价:
相关内容
2009-9-5
2010-12-22
2010-10-25
2009-12-18
2009-5-20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北极熊不是自杀,是它无路可走,因为那些冰融化的太快了,北极熊没有地方休息,最终只有死。
回答者:
2009-8-11 23:15
汗...北极旅鼠吧,怎么成了北极旅熊?
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的争论,我倾向于食物因素,因为旅鼠的主要食物是植物,而北极地区也会有气候的年际变化,有的年份植物生长的早,这给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得其大量繁殖;而第二年或几年后由于植物生长的晚,或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使得茂盛程度要小于正常年份,由于食物短缺,旅鼠就会产生迁移。由于可能是远古环境因素使得它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记忆就是我的正前方一定是陆地,且这种记忆会不断传下去,因此旅鼠便以直线前进;而现在海陆变化,使得海洋产生,因此旅鼠到达海边时,远古传下的记忆使得旅鼠认为前方依旧是陆地,因此便不断“投海”,因此便产生“自杀”的现象。
爱斯基摩人主要生活在环北极的大陆之上,比如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等
回答者:
2009-8-11 23:22
他们生活在寒带地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2009-8-12 01:17
分享到:
推广链接
用户名: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2011 Baidu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0
课题: 《
旅鼠之谜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过程和方法:
自主阅读、跳读、圈画、探究析疑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
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
三、教学关键或突破口:
旅鼠有哪些待解之谜?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说说你听到过的大自然未解之谜。
、(出示旅鼠、北极图片)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关于旅鼠的故事,我相信听了之后,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大自然的未解之谜。
提出突破口
整体感知
、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再次自由阅读课文,根据文章说说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旅鼠身上还有哪些谜。
、请学生开动脑筋,推测旅鼠自杀的原因:
、默读,初步了解内容并动笔概括旅鼠三大奥秘
交流明确:(
)惊人的繁殖能力;(
)控制繁殖,吸引天敌;(
)死亡大迁移
、学生可能的疑问:
)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四年周期他们如何知道的?
)旅鼠自杀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学生自由讨论旅鼠自杀的原因。
推测: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寄生虫;疾病;天敌追赶……
如:文章第
节讲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这一奥秘的时候,采取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强,达到了骇人听闻地步了等等。
初读课文概括旅鼠三大奥秘,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本文的兴趣。
方法学习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能否简单讲讲?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
、本文在介绍旅鼠三大奥秘时,既富知识性,读来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作者是如何做到的(提示:与前面的文章进行比较)?
、既然是记叙文的框架,请找出文中记叙文的要素在概括本文内容。
、教师总结
、常用的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等。
本文运用的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
、学生思考、明确:课文采用“讲故事、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学生找出文中增加阅读趣味的语句并进行交流。
、概括:
有一天,在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明确: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记叙文的框架)介绍科学知识。
(2)叙事对话的形式提高了文章趣味。
(3)说明方法的运用提高了知识的可信度。
此文是本说明文单元学习的总结,因此,说明文的知识在此进行回顾、巩固。
要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就必须从本文中分离出所运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明确各自在文中作用。
与前面所学说明文进行比较,可以较快地发现本文的记叙性特征。
深入思考
研讨难点
质疑、释疑。还有什么问题?
、本文有一个地方提示了文章主题,请找出有关句子研读。
、说说你从旅鼠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归纳文章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讨论前面学生的提问,交流。
、学生跳读文章,寻找圈画相关句子。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分组讨论,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
、可以得到的启示: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人类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之道。
)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无限索取。
)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利用,总有一天会伤害我们自己。
通过学生的团体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关注社会问题,探索自然奥秘,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解并抄写词语,自己补充
写一篇小作文,通过一个自然故事(现象),揭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0
一八 旅鼠之谜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2、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再说文中人物的对话,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可见本文情节一波三折,可谓新奇有趣;结局有趣隽永且意味深长,让人读来饶有兴味。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析疑的学习方式,体会自然的奥妙无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体会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难点:多角度理解对人的启示,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关注人口问题。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可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二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运用跳读、圈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使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出示旅鼠图片)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也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2、(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学生出示课前查找的关于旅鼠的图片与资料,自由发言说说北极,说说旅鼠,说说大自然的未解之谜。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标题入手
整体感知 1、请学生交流课前查找解决的生词,进行积累
2、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请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再去发现除了课文里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旅鼠身上其他的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请学生开动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插入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1、学生交流生词:媲(pì)美 挑衅(xìn) 迷惘(wǎng) 笃(dǔ)信 啮(niè)齿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做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旅鼠的三大奥秘(1)惊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敌;(3)死亡大迁移
学生可能的疑问:
(1)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2)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3)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3、学生自由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如:文章第11节讲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这一奥秘的时候,采取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强,达到了骇人听闻地步了等等。 课前预习积累生词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读书习惯。
初读课文概括旅鼠三大奥秘,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本文的兴趣。
品读写法
重点探究 1、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2、从记叙的要素、说明的方法两个侧面来探究。 1、学生思考、明确: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学生找出文中的依据并小组交流: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2)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好处:可信度高;通俗亲切。)
(3)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运用说明方法的典型语句: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运用圈划、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写法,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研讨难点
深入思考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中值得你思考的地方,并与你的组员交流一下。
2、想想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3、归纳归纳文章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1、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圈划质疑,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学生可能有的***:
(1)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2)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否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3)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4)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5)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促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探索自然奥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思考,激发想像,发展思维能力。
拓展迁移
思维训练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
2、课后观察与收集: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完成作业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二度创作,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后观察与搜集资料,开拓视野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思路点拨】
学者先要会疑,这篇文章的标题充满神秘色彩,引人入胜,可以尝试以标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质疑,进而阅读,从而释疑并且产生新的探究欲望。可从欣赏旅鼠图片导入,围绕课文的标题多角度质疑;在文中寻找疑问的***。再读课文,就课文其他部分进行再次质疑。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归纳出***。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
【练习举隅】
1、神秘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你读完了这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一定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请把它谈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
2、文中人物都是喜欢观察而且喜欢探究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应该学习他们,养成平时多留心我们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作一番研究,布置小短文写作:观察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并试着去了解它,写一段文字,尽量给人带来新奇感。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1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从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连想到人类毫无限制的繁衍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从而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关注生态平衡问题。内容前显,但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深刻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 图片导入,阅读课文,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3、 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体)。
4、 讲述自然界还有那些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5、 课堂练笔:把你这堂课的收获、感想写下来,注意推敲词句。
教学目标
1、 概括北极旅鼠三大奥秘。
2、 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3、 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4、 培养学深热爱科学,用于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5、 课堂练笔。
教学重点:1、概括旅鼠三大之谜。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
教学可是: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访旅鼠图片)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他们的奥秘。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产生探索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写了旅鼠的三大之谜。这些内容集中在课文的那几个段落?7至17段,这三大之谜是通过丹尼斯和“我”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这几个段落。朗读时要注意旅鼠之谜的句子。
2、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旅鼠三大奥秘,要求语言要准确、见解。
三大奥秘(1)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约百万只后代。 (2)能控制繁殖,一旦过多,就停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周期性死亡大迁移,汇成数百万的队伍,葬身大海。
三、 讨论、探究
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 作者写作本文只是向人们介绍旅鼠的奥秘吗?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
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美国35年就增长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 想一想,说一说在本文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启示?
A、 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剂制,一旦被破坏,会相新的平衡转化。
B、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C、 从位梦华、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D、 探索奥秘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苦的精神。
E、 大自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类去研究。
2、 把思考的结果拿到小组交流、讨论。
3、 找代表发言。
四、 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
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
(1) 记叙文。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急需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 说明文。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
五、 拓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旅鼠的奥秘,科学家研究了几个世纪,至今也未解开谜团。大自然神秘莫测,尽管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但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你还能说出一些人类为破解的自然之谜吗?
1、 你对此有兴趣吗?想不想将来用自己的努力揭开谜团?
2、 现在我们要怎么样?
六、 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把本子拿出来,把这堂课的收获、感想记下来。
七、 布置作业 板书 繁殖能力惊人 旅鼠之谜 自我暴露于天敌 死亡大迁移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1
13 《旅鼠之谜》
学习目的:
1.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
2.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
3. 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
1.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法指导:感悟研讨、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读著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苔藓( )前赴后继( )
2.归纳文中词语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道听途说
3、作者介绍: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3、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四、研读课文 讨论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迁移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六、随堂达标检测:
1、听写:
2、模仿本文课下写一篇〈〈-----------之谜〉〉
3、学会用下列成语造句
鼠目寸光——
前赴后继——
相辅相成——
道听途说——
4、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看法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1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及主旨,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简单的科学小品。 2、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科学小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简单的科学小品。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导入(2分钟)
1.展示北极冰雪、极光、北极狐、北极熊的图片,作者照片、北极旅鼠图片、课题
2.导言:这里有千年不化的冰雪;奇异炫目的极光;娇小可爱的北极狐;高大威猛的北极熊。这里还有许多让科学家们魂牵梦绕的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首次北极点科考队总领队位梦华先生,一起来探索北极旅鼠的奥秘。板书课题、作者。
二、理解课文内容。(8分钟)
1.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北极旅鼠,去始终无法解开旅鼠之谜。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奥秘呢?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开到97页,我们来共同寻找***。(1’)
2.幻灯片:速读课文,圈画出介绍旅鼠奥秘的内容。然后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3.学生阅读。(5’)
4.请同学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北极旅鼠的奥秘。(1’)
5.教师板书:三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奇怪的自杀行为、死亡大迁移 (1’)
三、学习本文的文体特征。(10分钟)
1.介绍北极旅鼠的材料有很多,这里也有一份。
幻灯片:北极旅鼠,外形与田鼠相似,颜色稍深。繁殖能力极强。当种群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密度,就会主动攻击天敌,变换毛色吸引天敌。甚至进行“死亡大迁移”。只留下少量以保持种族的延续。
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说说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具体的理由是什么?(2’)
2.学生发言,教师作适当的引导。(5’)
3.同是介绍科学知识,由于本文采用的是记叙的框架,波澜迭起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使得平实的知识变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了。***粉笔板书:科学知识、板书: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那么,我们把这样别具一格的文体称为什么呢?1934年,一个叫《太白》的杂志创刊,为这类以文学的手法为载体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叫“科学小品”。板书:科学小品(1’)
4.幻灯片:(2’)
科学小品 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作为散文小品的一个分支,也是科普写作的一个分支。具有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特点。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区别科普短文不注重文学表现。科学小品和散文小品的区别科学小品是科学知识的载体。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话。
四、仿写练习(14分钟)
1.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仿照本文的写法,把老师出示的这段介绍鸟类迁飞的说明文改写成科学小品。幻灯片: 螃蟹为什么要横行 地球形成以后,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 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体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蟹的胸部左右比前后宽,八只步足伸展在身体两侧,它的前足关节只能向下弯曲,这些结构特征也使螃蟹只能横着走。
2.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评价,教师点评归纳。(8’)
①只叙述故事,缺少描写。(不够生动形象,不能体现出趣味性)
②描写过多,冲淡了说明内容。(记叙是框架,对话是形式,它们都是载体,要装上科学的内容,为介绍科学知识服务。描写过多,就喧宾夺主了)
③恰到好处。(即体现了科学性,又体现了趣味性)
五、了解文章的主旨(5分钟)
1.科学知识插上了文学的翅膀就会飞得更远。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向我们介绍旅鼠的知识吗?他还有怎样的深意呢?幻灯片:跳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1’)
2.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1’)
3.教师板书:红色粉笔板书: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1’)
4.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借丹尼斯之口说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大自然对旅鼠的繁殖进行了干预,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应该怎样自我调节呢?这个提醒是必要的,看看下面的数字吧!
幻灯片:1987年世界人口达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2009年世界人口达68亿,生态学家认为,地球最多能养活80亿人。我国的尚玉昌等学者认为,地球大约只能承受70~80亿人的生存。 (1’)
5、人口的激增,恶化了自然环境,增加了地球的负担,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所以让我们齐读
并记住《敬畏自然》中的这段话吧!幻灯片:“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看做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的生物仅仅看做是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1’)
六、小结: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记住这段话,让我们以自然为友,与万物为伴,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七、作业(1分钟)
必做:1、积累课文中的雅词。
2、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选做:制作一期主题为“动物之谜”的小报(电子文版、手抄版均可)。
附:板书 旅鼠之谜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2
13、旅鼠之谜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媲美(pì):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挑衅(xìn):故意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饶(ráo )有兴趣;非常有兴趣。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阅读课文,思考文后练习题。
二、课堂活动(1课时)
(一)积累知识
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科学小品”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要而言之,“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是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二)研习课文
1、阅读课文,完成下边题目。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① ② ③ (2)我们得到的启示:
答: 2、句段品读
细读课文第17~16段,思考回答以下的问题。
(1)概括这几段所写的内容。
答: (2)当旅鼠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哪些怪现象?
答: (3)“所有这些怪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一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3、探究质疑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尝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答: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三)运用迁移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了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课文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本文段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
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自动调节生育,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
答: 三、课外作业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原因,在班上交流。 参考***
十三、旅鼠之谜
二、(二)1、(1)①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②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③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2)***不止一个,鼓励大胆谈出自己获得的启示。 2、(1)写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2)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不能。“可能”表明是猜测而已,去掉后变成肯定,这不符合事实。 3、(1)见教参。 (2)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我”对隐鼠的奥秘的探索,使读者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越读越有起劲。而且小品文有对话,有讨论,方便内容的展开,而且适合阅读心理。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三)1、旅鼠繁殖能力极强;如果人类如果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言之成理即可。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2
旅鼠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没法揣摩
迷惘:由于辨不清而困惑不至怎么办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三、朗读课文
(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第一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的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四、问题探究
1、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的奥秘是我们人类研究了几个世纪仍无法理解的,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2、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记叙文的几要素交待很清楚
(2)用记叙文的框架,通过对话的形式,色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
3、采用对话方式的好处
(1)可信度高
(2)通俗亲切
五、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六、作业
(布衣教师)
当前离线
27429 精华
65643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0 最后登录
2011-8-8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2-2 10:53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2)难点设置的原因及怎样突破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因此确立为难点。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应该是大智慧。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读完课文之后,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加以点拨,相信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1、选择哪些媒体?何时用?怎样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的自读情况一览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图片。研究启示时,利用多媒体把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补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学?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研讨氛围。对于本文,我采用朗读、点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认识课文引发的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针对群体中的共同任务,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讨论补充,增强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2、让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总体问题。
3、欣赏旅鼠图片。
4、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
5、对课文的其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7、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8、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9、总结
GMT+8, 2011-8-9 03:18,
Proce ed in 0.109284 second(s), 6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2001-201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