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Wed, 18 Aug 2010 14:28:31 +0800 )
Description:
大家一想到主板构造可能觉得对那方面的维修很深奥,比如电子电路那方面的还有关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因为我刚才开始就这样觉得.其实学修主板,不一定就要那些知识的,不过要求要学到很精通的话就要学那些了.实质上能看电路图就可以了.对于主板维修的基础方面的电路都非常容易看懂的.什么数字、模拟我了解的也非常少,因为我并不是高手,呵呵!不过刚开始主要是要掌握电子电容,二极管三极等主板的零件的知识。其中所涉及的不多也不难的.再者就是跑电路了,这个也是最重要的,涉及的也最多的,但并不要被这个吓倒.没有搞个这个的可能有些不知所措,跑来了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个也要多拿些不同型号的来练习.跑多了自然也就下"笔"如有神了.当然了,工具也必不可少的,包括:电风***,电烙铁(平嘴的,最好是进口的),吸锡***,电子万用表(怎么使用,说明书那里有),假负载一套。 首先要知道主板上的各个零件的称呼。其次就是焊接技术,这个开始一定要多练的,最好找些坏的主板,拆下来然后再焊上去,先学焊接小零件,再到大一点的,比如那些很多引脚的芯片,要一定的技术才能焊接的,这个就要多去练习了。对于主板上的有关的电子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知识,那些知识都不深的,而且涉及的也不多,如果还有不能看懂的到百度那里搜一下,能找到很多***。 有几个我这里介绍一下的。一,晶振,用于产生频率用发生波形。32。768(型号)晶振,也就是实时钟晶振,位于南桥附近(圆柱体)断电后由电池供电,电压0。2~0。8左右,波形为正弦波。开机的基础作用:为南桥里的RTC横块芯片(开机芯片)提供脉冲信号;在开机电路中起到一个启动脉冲的作用。二、14。318晶振,主时钟晶振,与时钟芯片一组成时钟发生器,为主板上的大多元器件提供工作频率,供电1~1。5V左右,波形为正弦波。帮障点:晶振有电压,无波形,晶振坏。有电压而芯片外部有供电——芯片坏。24。XXX为声卡晶振,25。XXX为网卡晶振。检测晶振一般都用示波器的,不过那个有点贵,没有的话检测起它的起振电压就可以了。二、门电路芯片,以74为标识,就是代号是74开头的。有十四个引脚。 以上的都弄懂的话,以下的就是要掌握那些开机、复位的流程等等,下一步就是要学会跑电路,这里我不方便介绍,在书店里买本那方面的书,都有那些介绍的。书上的知识是要的,就算有师傅也要去买一本看看的,网上的也能找到,不过那些没有一定的完整性的,所以还是建议去书店买.上面所说的话能掌握的话,慢慢的就能成了师傅了,不过还要不断地学习的,而且这个过程是不用很长时间的,聪明一点的话几个月就可以了..呵呵 一些有关于那些的文章我在版块那里也发了很多,比如那个开机供电检测流程等等,搞这行最重要的是经验,不要死按理论去做,所谓理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最好就是买本书看一下,很多都很详细的了,关键就是有条件去操作。如果有什么问题可能在版块那里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我的技术也不是很好,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Wed, 18 Aug 2010 14:03:31 +0800 )
Description:
入门级新手该如何学修主板。。。
这里的新手是指:无电子电路知识;只懂装装系统换换硬件者。 对于一名想自学的新手,我不赞成先去学什么理论基础。比如我看到不少人让新手先去看《电子电路基础》《电子元件基础》等这类型的书,这乃内功,内功好功夫自然深。然而叫一个新手自己学内功,那是万分之艰难~~~自学的新手,应该直接练外功,剑走偏锋,也就是说应该直接学怎么样修板。如何抛开理论知识直接学修板,这其实很容易~~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此论坛的《主板维修实用技术》。再买一些相应的工具。就可以开始动手学了。当然,要有板;如果没板你也能学,那不是你该挨板子就是该挨我的板子~~~~。 如何直接学外功,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字:记。要说复杂点就两个字:硬记。
要记些什么,一是要记主板上各种元件;二是要记主板的各种测量点;三是要记主板主要元件的测量方法;四是要记主要元件以及各测量点的正常数据;五是要记一些主要元件的代换原则。只要多加测量多多测试,睡觉前背背醒来后记记,这些东西全存进脑子里怕不是太难吧~~~这里难点只在于主板上主要元件的测量方法以及记忆正常数据。能记好这几个方面的东西并在练习过程中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你就具备了初级“修板”的能力。 剩下的就是练习拆焊的技术,一定要熟练掌握热风焊台、电烙铁等工具的使用。在这里,除必要的工具外,我不推荐一开始就用很好又贵的工具,至于象阻值卡等一些辅助性质的工具则能不用就不用,这不利于初学者学习。练习拆焊,重点在于练拆焊IO、场管、贴片电容电阻等,一定要练到拆焊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至于别的比如烟囱电容——太容易了~~~~南北桥——非我等能为之。 如此学习加练习,快者一头半个月,慢者三、五、数月就能成此境界:什么都不懂,也能修主板(混鸟一个) 到此境界,如只想挣钱养家糊口,不想再深入者,可以止步。仍有兴趣再进一步者,在此基础上,可以深究主板运作的一般原理流程,主板上各主要元件运行的一般原理,把主板上的东西都弄懂吃透。要学会看得懂主板上电子原件的简单电路图;要懂得跑一些简单的电路比如开机电路、供电电路等等。这时要多看书、多提问、多思考、多查资料;请教前辈,请教同行,请教老鸟中鸟小鸟(记得抽空帮下菜鸟);最好是能私下交好三两个大师级前辈人物。这时你再去看那天书似的 《电子电路基础》《电子元件基础》这类的书,你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时你在网上论坛里提的问题得到大师前辈们的指点帮助后就会有 师傅一点~~~口袋有钱 的实惠————记得有空有可能就去孝敬一下——顺便支持一下本坛VIP版——虽然我没进去。
如此边练习边学习(边挣钱),快者三数个月,慢者一两年,可成此境界:内功小成,已经入门。(高手了喔)
有如此境界者,已差不多等同于一般电子修理专业出来的人员,可称为专业主板修理师(偏门)。如再想进一步,有两条路子。
一条路子则是要深补理论,精益其精,广博见闻,把理论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已远超出本人能耐,想象不了),以期某个时段后可成此境界:内功有成,见招拆招。此时可称大师也;再由此而进,功力日深,练就七十二绝技,见到什么电器都可以操刀动手——登堂入室——宗师也! 另有一普通正常路子,则是多元发展。一边继续加深主板理论知识,力求精博系统。一边向着修显示器,硬盘,显卡,内存,电源,光驱等方面发展。能走多远,能进多深,就看各人能耐如何啦~~~~反正总有一日你也会有此能耐:见什么修什么,如同独孤九剑,每招都有对象~~~~~~
不知不觉,又过去一个多小时,以上是偶睡不着觉的梦游之作,做不得数,各位新手们千万不要当真,要是真按这样去学,学不到东西我不负责任的~~~~~)
( Fri, 20 Mar 2009 19:43:39 +0800 )
Description:
无线家庭组网
无 线局域网(WLAN:Wirele Local Area Network)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地说就是在组建局域网时不再使用传统的电缆线而通过无线的方式以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作为传 输介质来进行连接,提供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无线局域网的基础还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它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集线 器、无线访问节点、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来实现无线通信的。目前无线局域网使用的频段主要是S频段(2.4GHz~2.4835GHz)。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Ad-hoc模式,即点对点无线网络;另一种是Infrastructure模式,即集中控制式网络。
,Ad-hoc模式
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的对等式移动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通过多张无线网卡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要建立对等式网络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为您的电脑***好无线网卡,并且为您的无线网卡配置好IP地址等网络参数。注意,要实现互连的主机的IP必须在同一网段,因为对等网络不存在网关,所以网关可以不用填写。
)设定无线网卡的工作模式为Ad-hoc模式,并给需要互连的网卡配置相同的SSID、频段、加密方式、密钥和连接速率。
注:确认你的无线网卡产品是否支持此应用模式。
,Infrastructure模式
集中控制式模式网 络,是一种整合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无线网卡与无线AP进行无线连接,再通过无线AP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实际上 Infrastructure模式网络还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一种是无线AP与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
无 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是目前很多家庭都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无线路由器相当于一个无线AP集合了路由功能,用来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连接。例如 我司的无线路由器系列,它们不仅集合了无线AP功能和路由功能,同时还集成了一个有线的四口交换机,可以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混合连接,如下图所示:
另 一种是“无线AP加无线网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无线AP应该如何设置,应该如何与无线网卡或者是有线网卡建立连接,主要取决于您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以 及您预定要用到的设备。因为无线AP有多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它所能连接的设备不一定相同,连接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AP有5种基本的工作模式,分 别是:AP模式、AP client模式、repeater模式、Bridge(Point to Point)模式和Bridge(Point to Multi-Point)模式。
)AP模式
(Acce Point,接入点模式),这是我们无线AP的基本工作模式,用于构建以无线AP为中心的集中控制式网络,所有通信都通过AP来转发,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的功能。这种模式下连接方式大致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无线AP即可以和无线网卡建立无线连接,也可以和有线网卡通过网线建立有线连接。如果AP只有一个LAN口,一般不用它来直接接电脑,而是用来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直接连接前端的路由器或者是交换机。这种模式下的设置具体的如下图所示:
首 先是设置该网络工作的频段,选择的范围从1到13。选择中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周围环境中还有其他的无线网络,尽量不要与它使用相同的频率段。然后选择工作 的模式,支持11M 带宽的802.11b、54M 带宽的802.11g模式(兼容802.11b模式)。同时注意开启无线功能,就是不要选中 ‘关闭无线功能’的这个选项即可。选中‘Acce Point’选项,设置好SSID号即可。注意,通过无线方式与我们的无线AP建立连接的无线网卡上设置的SSID号必需与我们无线AP上设置的SSID 号相同,否则无法接入网络。
客户端模式
AP client
模式下,即可以有线接入网络也可以无线接入网络,但此时接在无线AP下的电脑只能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不能以无线方式与AP进行连接。工作在AP client模式下的无线AP建立连接的方式大致的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无线设备A ,即可以是无线路由器,也可以是无线AP。注意在进行连接时,我们的无线AP所使用的频段最好是设置成与前端的这个无线设备A所使用的频段相同。
当需要用AP与无线路由器建立无线连接时,在无线AP上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首 先当然是频段、模式等基本设置,注意开启无线功能。然后选择AP的工作模式工作在AP client模式下,并注意关闭WDS功能,否则无法与无线路由器建立无线连接。在client模式下,可以有两种方式使无线AP接入前端的无线路由器, 一种就是通过设置和无线路由器相同的SSID号,从而连接无线路由器;另一种就是通过在‘AP的MAC地址’处填写无线路由器的LAN口的MAC地址来建 立连接。
注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无线AP下面只能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一台电脑。如果需要下面还可以连接多台电脑的话,可以在我们的AP下面连接一个路由器,AP的LAN口与路由器的WAN口连接,路由器LAN口下面可以接多台电脑。
当需要我们工作在AP client模式下的无线AP再与另外的无线AP建立连接时,连接的无线AP可以是AP模式,也可以是repeater模式。此时AP client模式下的WDS功能即可以是开启的,也可以是关闭的。
当与设置为AP模式 的无线AP进行连接时,我们设置为AP client模式下的无线AP可以通过设置一个SSID号,使这个SSID号与设置成AP模式下的无线AP的SSID号相同来建立连接;也可以通过在 client模式下的‘AP的MAC地址’栏中填写前端设置为AP模式的无线AP的MAC地址来进行连接。
当前端的AP设置为repeater模式时,它并没有SSID号,因此,我们设置为AP client的无线AP要与它建立连接,只能通过在‘AP的MAC地址’栏中填写前端AP的MAC地址来实现连接。如下图所示:
)Bridge(Point to Point)模式
无线网桥模式下,无线AP不能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网卡进行连接,只能使用无线AP的LAN口有线的连接电脑。在这种模式下使用时,一般都是两个AP都设置为桥接模式来进行对连,其效果就相当于一根网线。具体的如下图所示的连接:
设置成桥接模式的无线AP是没有SSID号可以设置,因此只能通过指定要接入的AP的MAC地址来进行连接,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要通过桥模式来进行连接的两个无线AP上,设置好对端AP的MAC地址来与对端的AP来进行连接。设置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无线AP必须设置相同的工作频段,否则可能无法进行连接
( Thu, 19 Mar 2009 19:54:00 +0800 )
Description:
在计算机刚诞生的年代,还没有硬盘,那时数据存储主要靠软盘。软盘驱动器按照顺序占据了A和B盘符的位置,后来随着硬盘的应用,它只能按顺序占据C盘以后的盘符了。
A是给3.5英寸软盘预留的
B是给5.2英寸预留的
A,B两个盘符是给软驱的,过去有五寸软驱,***两个软驱时就有B盘了,现在一般安一个软驱,就没有B盘了
a盘是原来的 3.5英寸软盘
b盘 是原来的5.3英寸软盘
c盘以后都是硬盘分区
windows沿用dos下分区的设置
再者 5.3英寸软盘 后来 退出市场
所以 就没有 b盘
windows xp 可以自定义 盘符的
也就是说 你可以自己设置 某个盘为 B盘
( Tue, 21 Aug 2007 14:13:00 +0800 )
Description:
方法一:设置定时开机
主板上有实时时钟(Real Time Clock,RTC)负责系统的计时,我们可以通过RTC指定开机的时间,就像闹钟一样。不过,由于这项功能很少被人使用,部分虽然提供了此功能的主板(如INTEL原装主板)其实并不能在指定时间开机,所以用户在正式使用前最好先进行测试。
具体操作方式为:
1、电脑开机之后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信息按“Del”键进入主板BIOS设置画面,与定时开机有关的设置功能一般放在“Power Management Setup”选项下。
2、在BIOS中有一项“RTC Alarm Poweron”的选项,应设成“Enabled”(启用)。之后用户可以具体设好定时开机的日期、小时、分钟、秒钟。
3、为了保证电脑准确无误地实现定时自动开机的功能,用户还要先检查一下主板BIOS中的系统时间是否与现实时间相同。
4、最后一步要记得将主板BIOS中的设置修改结果进行保存,即可在预设的时间定时开机。某些主板上还能够设成每日同一时间从BIOS自动开机,方法是将“RTC Alarm Date”一项改为“Every Day”。
不过要提示大家一点,如果利用BIOS自动开机的话,用户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只能使用一个帐户,否则不可能实现自动开机再自动登录Windows。
如果有人问你,你的电脑怎么开机?回答不外乎是:“直接按电脑机箱上的电源开关按钮不就得了”。这当然是最简单方法。不过,其实打开电脑还有许多方法,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四种神奇的电脑开机方法。
方法二:利用键盘/鼠标开机
如果电脑机箱放置在难以触及的地方,使用键盘/鼠标开机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要注意的是此功能只支持以PS/2接口连接的键盘和鼠标,使用USB接口连接则不行。启用主板BIOS中“Power On By PS/2 Keyboard”的选项,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开机热键,如Ctrl+E是最常见的开机热键。
或者选“Power Key”一项后,可用键盘上单独设计的一个电源键开机,但前提是只有部分符合Keyboard 98技术规格的键盘才支持此功能。当然,机箱上的电源按钮仍然能够使用。至于用鼠标开机也很简单,在BIOS中的设置选项与键盘开机设置类似,然后只须轻点鼠标按钮就能启动电脑。
方法三:利用网络唤醒开机
要使用Wake On LAN (WOL)网络唤醒功能,需要网卡支持,而具备WOL功能的网卡都有一条特殊的信号线连接主板上的WOL接口,负责将开机信号传送至主板。不过,目前具备WOL接口的主板已经不多,厂商改为在主板内置的网络芯片上提供WOL功能。
WOL的原理是电脑在开机时或S5休眠模式(Su end to Disk,休眠到硬盘)下,网卡仍以极低电压维持基本运作,这时在网络上的其他电脑便可通过软件传送一个称为“Magic Packet”的神奇封包至要唤醒的电脑。网卡接收信号后就会发出开机信号至主板,使主板启动。由于电脑在唤醒前仍处于开机状态,因此我们要知道网卡的MAC地址(每张网卡均有自己独特的MAC地址,软件以此进行识别)。
网络唤醒功能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主板BIOS中打开WOL选项。注意部份主板只支持从S5模式中唤醒(Wake On LAN from S5)。
其次,从网上下载WOL软件
。这个名为“Magic packet”的网络唤醒软件,其设置和使用方法都很简单。运行后在其操作界面中只有5个选项。
其中:网卡的“(MAC Addre )(MAC地址)”一栏,用户可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命令行模式下输入“ipconfig/all”的指令来获得。另外,“Internet Addre ”(互联网地址)一栏是要进行广播的栏目,在此栏及“Su et Mask”一栏中输入“255、255、255、255”则可进行本地广播(Local Broadcast)。第四栏为“Send Optio ”,应选择“Local Su et”。第五栏“Remote Port Number”则随意输入。注意,上述设置只针对本地网络(Local LAN)而言。如要经互联网进行唤醒则涉及更多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最后单击界面下方的“Wake Me UP”按钮即可实现从网络唤醒电脑。
方法四:用电视卡开机
具备自动开机功能的电视卡已经大量面市,将其连接好后,利用电视卡提供的软件设置开机时间即可。 ( Mon, 23 Jul 2007 11:23:44 +0800 )
Description:
网线也能“引雷入室”?!日前,家住郊区的许先生,在雷雨夜后一觉醒来,发现家里的两台电脑全都罢工了,这让他很是郁闷. 记者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发现大部分人对此不甚了解,有的就算知道也不以为然.上海市防雷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晓虹提醒网民,雷雨时最好拔掉网线.
现象:雷雨过后电脑罢工
6月23日晚,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下起了瓢泼大雨.“平时,我使用电脑有个习惯,关机后随手关闭拖线板电源.这天晚上,雷雨下得很大,睡觉前我还特地关掉了家里的电源总开关.第二天醒来,家里的空调、彩电、音箱等家用电器使用全都是正常的,惟独两台电脑罢工了.”许先生回忆说,“当时,我们全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找来电脑维修人员检修,电脑主板、显卡、网卡、液晶显示器都损坏了,他们说雷电可能是通过网线引进来的.”
网线也能“引雷入室”?许先生很是惊讶,于是,他找到了网络供应商.许先生认为,在这次事件之前,他并不知道这一点,网络供应商也没有在***时明确告知,他们应该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供应商表态,以后会进一步加强对用户的告知工作.
调查:很多市民不知道
日前,记者随机调查了50个市民,大部分被访市民都显得很迷茫:“听说过雷雨天不能看电视,没想到网线也会引雷电啊”;也有人听说过,但并不当回事.
在网络上,记者发现遭遇网线“毒手”的还真不少.网友“叮当”(化名)在雷阵雨过后,准备开电脑上网,可怎么也开不了机.便自己打开机器查看,发现是主板坏掉了.于是,自个儿掏钱买了块主板换上.当时,他就很纳闷,主板怎么会坏掉呢?后来听别人说才知道是“雷击”的.
像“叮当”这么迷糊的还不少呢.在一个社区论坛上,就有个名为“苦命人电脑遭雷公打到了”的帖子.原来,有次在下雷阵雨时,他自以为没那么倒霉的,便继续泡在网上.不料,突然间“晴天霹雳”,在房间保险闸门断开的瞬间,眼巴巴地看着电脑黑屏.事后经检修,换了主板、显示器和网卡.他发帖子痛下决心,今后打雷绝不能心存侥幸.
专家:雷雨天最好拔掉网线
上海市防雷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晓虹向记者证实,确实存在网线引雷的情况,且比较普遍,很多人都不注意,有的甚至以为是电脑坏了,并不清楚实际上网线和雷雨才是“罪魁祸首”.就在许先生的电脑遭遇雷击的那天晚上,据他事后所知,6月23日晚,本市一郊区大部分宽带用户因雷击原因,上网受影响,无法正常使用.
黄晓虹解释说,目前为止,很多住宅特别是老式公房和里弄房子,网线全部是架空的,在打雷时,这些网线很容易成为雷电感应设备,通过网线线路雷电波入侵终端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也就是俗称的“引雷入室”.就算房屋有避雷针,也不可能杜绝这类意外.
黄晓虹提醒广大市民,雷雨天最好拔掉网线、***线、有线电视线等,尽量做到物理断开.同时,雷雨天最好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如果雷声很响,判断雷电离自己不远时,应尽量避免打***,也不要靠近窗户,不要靠在窗框上.在室外时,尽量不要站在大树、高墙、电线杆底下,也不要用金属伞顶和伞柄的伞.
( Mon, 23 Jul 2007 10:16:19 +0800 )
Description: 在二手市场买整台的主机,一般都是回家直接接上电就用,不会拆散。而大家在购买这样机器的同时大都会注意CPU、主板、内存等配件的新旧程度和质量。有的高人甚至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能判断这个配件还能正常使用多长时间,所以现在二手市场这些的交易大部分都是正当交易。但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电源。 电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脑整机的运行稳定性,所以在装机的时候配置一个好的电源非常重要。尤其是二手机,已经运行了N长时间,如果新的时候是个质量不过关的电源,那么在这么长时间的使用后,又在二手装机商那呆了这么长的时间,稳定性很是另人堪忧。但是现在没有一个软件能测试电源的好坏,而且大家也没办法直接判断。 如果是功率不足,以及在滤波部分偷工减料,电脑会经常出现死机,不稳定,自动重新启动。 长期使用更会导致电脑各元件使用寿命大幅度减短,硬盘出现坏道等事故。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电源呢?如果你有一定的电工基础,可以看他的铭牌,看电路,看元件质量。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电工知识,也不是没可能。下面我列出我总结的几个挑选电源的方法。 1.看电源的品牌。如果是大厂原装的电源(电源都有自己的封条的,如果完好就说明没开过,一般***二手的小商贩是不会动这里边的脑筋的),新旧程度还说的过去,可以放心拿回家。(不是我相信品牌效应,没有经验的话相信品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如果牌子没听说过,如果封条完好而且装机商不叫打开电源检查,就叫他换个大品牌电源,宁可加钱也不买个“定时炸弹”回家。 3.可能叫商人把电源拆下来,如果电源很轻,说明肯定用料不足。再者从电源散热孔里边能看见个最大的电容,那就是高压电容,如果能看清上边的东西,就找uf前边的数字,现在一般都是300W以上的电源,uf前边的数字应该不低于680。如果低,这个电源肯定先天不足。 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不能光靠这一点来判断电源是否优良。主要还要进行第4步。 4.就是买回家后测试,也就是“烧机”。一般要连续开机15小时以上,如果可能就多跑跑大型游戏,如果出现死机,不稳定,自动重启。在排除自己电压不稳这个因素后,就要考虑自己买的机器是否有毛病了。再排除所有非电源毛病后,问题还在,就要借个朋友的好电源回来检测了。如果出问题解决,就直接拿电源去装机商那更换。这个东西可凑合不得!!加钱也要换。 如果你有相关的电工经验,大可以用检查线路,电感,电容等。我上边检查电源电容的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易行的。
( Fri, 20 Jul 2007 21:28:46 +0800 )
Description:
一、前言
現代的電腦系統由許多不同的軟硬體相互配合運行,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早期電腦中常出現的「相容性」問題,目前已不多見。但由於不同的軟硬體之間硬體線路或軟體程式設計的影響而造成系統錯誤、當機等問題仍時有耳聞,而解決的方式就是將有問題的模組或組件與系統隔離,然後修復並測試。
當開機進入作業系統後發生系統啟動錯誤的情形,可使用安全模式進入系統以解決這些問題。一般而言,在啟動時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先透過使用安全模式進行測試,如果在安全模式下系統可以順利啟動,那麼發生的問題理論上應當不會太嚴重。當系統啟用在安全模式下時,只驅動一些基本的系統功能與硬體,如:滑鼠、顯示器、鍵盤、大容量儲存設備等(其中大容量儲存設備主要指硬碟)、基本的 VGA 驅動程式、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系統服務,但並不包括網路連接功能和一些其他週邊裝置。如此的系統啟動設定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分析途徑,有助於消除在裝設一些新的硬體和軟體時所造成的系統錯誤。
二、使用安全模式的時機
一般情況下,在系統出現下列情況時,建議可先透過安全模式進行除錯與修復:
1. 在啟動作業系統時出現失敗的資訊。
2. 電腦在啟動作業系統時很長時間沒有反應。
3. 在進入作業系統後,工作不穩定,或者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4. 電腦出現經常性當機。
5. 電腦的顯示色彩出現問題。
6. 電腦在運行系統時速度突然降低了。
三、安全模式的作用
對於經常使用電腦的使用者均瞭解安全模式是 Windows 用於修復作業系統錯誤的專用模式,是一種不加載任何驅動的最小系統環境。用安全模式啟動電腦,可以便於排除問題、修復錯誤。但實際上安全模式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 修復系統故障
如果 Windows 運行起來不太穩定或者無法正常啟動,此時先不要急於重裝系統,可先嘗試著重新啟動電腦並切換到安全模式,之後再重新啟動電腦,看看系統是否已恢復正常?若是由登錄編輯檔(Registry)有問題而引起的系統故障,透過此方式通常會有效,因為 Windows 在安全模式下啟動時可自動修復登錄編輯檔的問題,在安全模式下啟動 Windows 成功後,一般就可以在正常模式(Normal)下啟動了。
2. 回復系統設置
如果使用者是在安裝了新的軟體或者更改某些軟硬體配置後,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也可以進入安全模式下解決。若是因為安裝新軟體引起的,可在安全模式中移除該軟體。若是更改某些軟硬體配置,如:顯示卡更新頻率超過顯示器的顯示範圍,導致螢幕沒畫面,那麼進入安全模式後便可修改回來,此外若將內建密碼鎖定的螢幕保護程式放在開始功能表的「啟動」中,卻忘記密碼,導致一開機便執行螢幕保護程式,造成螢幕鎖定的狀態而無法正常操作,也可以進入安全模式更改。
3. 移除鎖定的文件
我們在 Windows 下刪除一些文件或清除資源回收筒內容時,系統有時會提示「某某文件正在使用中,無法刪除」的字樣,不過這些文件並無使用中,此時可試著重新啟動電腦並在啟動時進入安全模式。進入安全模式後,Windows 會自動釋放這些文件的控制權,便可以將它們移除。
4. 安全移除程式
當在 Windows 中欲移除某項已不使用的應用程式,此時建議進入安全模式中移除。因各軟體開發公司程式設計的緣故,當軟體安裝後會與系統檔案作連結,或是引用系統動態連結檔(dll 檔)。當在一般模式下移除該程式時,可能會影響系統檔案,因此建議開機至安全模式下移除。
5. 徹底清除病毒
現今病毒的氾濫而導致無法正常操作電腦的問題時有耳聞,防毒軟體也跟著必須不斷地更新病毒碼來防範。但是,在 Windows 正常模式下,因為病毒已感染某些系統程序,也可能交互感染,而導致無法徹底地移除病毒。就目前的一些防毒軟體並無法在 DOS 下運行,此時我們可以把系統啟動至安全模式,使 Windows 只載入最基本的驅動程序,如此便可以將病毒或遭受感染的系統程序修復。
6. 磁碟重組
在磁碟重組的過程中,是不能執行其它程式的,每當其它程式進行磁碟讀寫操作時,磁碟重組程式就會自動重新執行。而一般在正常啟動 Windows時,系統會載入一些自動啟動的程序,有時這些程序又不易手動關閉,因而常常會對磁碟重組程式造成干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進入安全模式中,在安全模式內是不會啟動任何自動啟動程序的,可以確保磁碟重組程式順利進行。
四、啟動Windows XP安全模式的方式
啟動 Windows XP 安全模式的方法可從兩方面來看:
1. 電腦僅有Windows XP作業系統,非多重開機介面
● 方法一:
當電腦開機並完成 POST(Power On Self Test)自我檢測後按下鍵盤「F8」,出現 Windows 進階選項功能表後選擇所需啟動的安全模式即可。
● 方法二:
進入系統後由「開始」→「執行」→輸入 msconfig 後按「確定」→選擇「BOOT . INI」的頁籤→勾選「/SAFEBOOT」→選擇所需啟動的模式,如:MINIMAL、NETWORK、DSREPAIR 或 MINIMAL(ALTERNATESHELL)→點選「確定」→選擇「重新開機」即可。
若下次不需要啟動至安全模式,重複方法二取消勾選「/SAFEBOOT」即可。
※ MINIMAL、NETWORK、DSREPAIR與MINIMAL(ALTERNATESHELL)相關細節於第五項會做說明。
2. 電腦擁有 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多個作業系統,為多重開機介面。
● 當電腦開機並完成 POST(Power On Self Test)自我檢測後按下鍵盤「F8」,出現 Windows 進階選項功能表後選擇所需啟動的安全模式後再選擇所需啟動的作業系統即可。
五、Windows XP 安全模式開機選項說明
當我們進入開機功能表後會有許多不同的安全模式,以下將一一說明。
1. 安全模式—(Minimal)
這個選項會使用最基本的裝置驅動程式與服務來啟動 Windows,不載入網路支援。載入的驅動程式和模組用於滑鼠、顯示器、鍵盤、磁碟機、基本的顯示和最少的系統服務,在安全模式下也可以啟用開機記錄檔。這種模式有助於診斷系統產生的問題所在,如果新增加的裝置或對驅動程式進行更改後導致的系統問題就可以進入安全模式,將出現問題的裝置移除,然後再安裝。如果安全模式下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則多半需要重新使用安裝光碟來修復系統。
2. 安全模式(含網路功能)—(Network)
這種模式使用基本系統檔和驅動程式,與「安全模式」相比多載入了網路驅動程式。主要作用與基本安全模式相同,但是並不支援 PCMCIA 卡連接網路。如果電腦已經接上網路,且用安全模式啟動時沒有檢測到任何錯誤,則可能是網卡問題,用此模式可以發現一些在安全模式下潛藏的問題。
3. 安全模式(含命令提示字元)—MINIMAL(ALTERNATESHELL)
使用基本系統檔和驅動程式啟動 Windows,啟動後進入命令提示字元視窗。此模式下將不會出現桌面和開始功能表,如果不小心關閉了命令提示字元視窗,則關機只能通過按『Ctrl +Alt +DEL』來打開「Windows 工作管理員」,然後從它的「關機」選單下選擇;或者在工作管理員中「應用程式」頁籤下選擇「新工作」,輸入 explorer.exe 即可出現桌面和開始功能表,然後可像正常模式一樣關機。
4. 啟用開機記錄檔
如果電腦以任何一項「安全模式」選項啟動(除了「上次的良好設定」以外),這個選項就會啟用記錄。開機記錄檔的內容記錄在 Windows 資料夾的 Ntbtlog.txt 檔案中,透過這個記錄檔文件可以分析系統啟動時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
5. 啟用 VGA 模式
這個選項會使用目前的顯示卡驅動程式 (而不是 Vga.sys),以 640 x 480 模式啟動 Windows。如果顯示卡是設定成螢幕無法顯示的設定值,此模式就派得上用場。不過安全模式、含網路功能的安全模式及含命令提示字元的安全模式,均載入 Vga.sys 驅動程式。Vga.sys 驅動程式為Windows 系統預設的顯示驅動程式。
6. 上次良好設定(您上一次正常運作的設定)
使用 Windows XP 在最後一次關機時保存的設定(註冊資訊)來啟動Windows XP,僅在設定錯誤時使用,並不能解決因驅動程式或系統檔案毀損或遺失而引起的問題。當使用者選擇「上次良好設定(您上一次正常運作的設定)」選項後,則在最後一次正確的設定之後所做的修改和系統設定將會遺失。
7. 目錄服務還原模式(只給 Windows 網域控制站)
這個模式只有在 Windows 的網域控制站才有效用,此模式會執行目錄服務修復功能。用於還原網域控制器上的 Sysvol 目錄和 Active Directory 服務的,實際上也是安全模式的一種。
8. 偵錯模式
這個選項會在 Windows 中開啟偵錯模式。偵錯資訊可以經由序列電纜線傳送到另一台執行偵錯工具的電腦,此模式預設為使用 COM2。
9. 正常啟用 Windows
這個選項以正常模式啟動 Windows。
10. 重新開機
這個選項可命令電腦重新開機。
11. 回到 OS 選擇功能表
電腦如果設定成以超過一種以上的作業系統開機,這個選項會回到開機功能表。
六、結語
如果電腦無法正常啟動,可以先行使用「安全模式」來修改一些設定以排除系統故障,或是透過其他方式,如:「系統還原」、「回復驅動程式」及使用備份文件來恢復系統。如果系統在啟動時的問題是由一些致命的錯誤造成的話,譬如系統檔案遺失、硬碟啟動磁區毀損,那麼安全模式也愛莫能助了,這時就必須透過其他方式,如:重裝作業系統來解決。
( Fri, 20 Jul 2007 21:10:23 +0800 )
Description:
一、0.0.0.0 嚴格說來,0.0.0.0已經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IP地址了。它表示的是這樣一個集合:所有不清楚的主機和目的網絡。這裏的“不清楚”是指在本機的路由表裏沒有特定條目指明如何到達。對本機來說,它就是一個“收容所”,所有不認識的“三無”人員,一律送進去。如果你在網絡設置中設置了缺省網關,那麽Windows系統會自動產生一個目的地址為0.0.0.0的缺省路由。
二、255.255.255.255
限制廣播地址。對本機來說,這個地址指本網段內(同一廣播域)的所有主機。如果翻譯***類的語言,應該是這樣:“這個房間裏的所有人都註意了!”這個地址不能被路由器轉發。
三、127.0.0.1
本機地址,主要用於測試。用漢語表示,就是“我自己”。在Windows系統中,這個地址有一個別名“Localhost”。尋址這樣一個地址,是不能把它發到網絡接口的。除非出錯,否則在傳輸介質上永遠不應該出現目的地址為“127.0.0.1”的數據包。
四、224.0.0.1
組播地址,註意它和廣播的區別。從224.0.0.0到239.255.255.255都是這樣的地址。224.0.0.1特指所有主機,224.0.0.2特指所有路由器。這樣的地址多用於一些特定的程序以及多媒體程序。如果你的主機開啟了IRDP(Internet路由發現協議,使用組播功能)功能,那麽你的主機路由表中應該有這樣一條路由。
五、169.254.x.x
如果你的主機使用了DHCP功能自動獲得一個IP地址,那麽當你的DHCP服務器發生故障,或響應時間太長而超出了一個系統規定的時間,Wingdows系統會為你分配這樣一個地址。如果你發現你的主機IP地址是一個諸如此類的地址,很不幸,十有八九是你的網絡不能正常運行了。
六、10.x.x.x、172.16.x.x~172.31.x.x、192.168.x.x
私有地址,這些地址被大量用於企業內部網絡中。一些寬帶路由器,也往往使用192.168.1.1作為缺省地址。私有網絡由於不與外部互連,因而可能使用隨意的IP地址。保留這樣的地址供其使用是為了避免以後接入公網時引起地址混亂。使用私有地址的私有網絡在接入Internet時,要使用地址翻譯(NAT),將私有地址翻譯成公用合法地址。在Internet上,這類地址是不能出現的。
對一臺網絡上的主機來說,它可以正常接收的合法目的網絡地址有三種:本機的IP地址、廣播地址以及組播地址。
( Fri, 20 Jul 2007 20:49:28 +0800 )
Description:
死机原因大全
电脑死机大全,看完你就是高手了本人前阵子电脑出现很严重的问题,问题是开机进入系统时会出现花屏,接着当进入系统时就会死机,进入安全模式时会有很多竖条,有时勉强进入了系统也会频繁死机,找了很多人来修,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搞定。开始时只是查出内存烧坏了,后来换了内存条,问题一样如此。没办法,只好自己一个人借同学的硬件来试,结果硬盘,内存,主板等等都没有问题,然后我就猜想可能显卡出了问题,可能是里面的某些芯片不稳定,但是认识的同学中都是集成的显卡,无法测出是否显卡的问题,无奈只好再找电脑维修公司的人借个独立的显卡过来,后来一换,还真的是显卡的问题,无奈只好再去买个新的显卡。电脑是修好了,但是花了近500块的钱,还真的是心疼!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按照上面的原因所对应的方法去做,蓦然无法解决电脑的问题,但是也提供给大家。有需要的同学和坛友可以参考一下。
电脑死机原因大全
死机是令操作者颇为烦恼的事情。死机时的表现多为“蓝屏”,无法启动系统,画面“定格”无反应,鼠标、键盘无法输入,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等。尽管造成死机的原因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因永远也脱离不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由硬件原因引起的死机
【散热不良】
显示器、电源和cpu在工作中发热量非常大,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非常重要,如果显示器过热将会导致色彩、图象失真甚至缩短显示器寿命。工作时间太长也会导致电源或显示器散热不畅而造成电脑死机。CPU的散热是关系到电脑运行的稳定性的重要问题,也是散热故障发生的“重灾区”。
【移动不当】在电脑移动过程中受到很大振动常常会使机器内部器件松动,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引起电脑死机,所以移动电脑时应当避免剧烈振动。
【灰尘杀手】机器内灰尘过多也会引起死机故障。如软驱磁头或光驱激光头沾染过多灰尘后,会导致读写错误,严重的会引起电脑死机。
【设备不匹配】如主板主频和CPU主频不匹配,老主板超频时将外频定得太高,可能就不能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因而导致频繁死机。
【软硬件不兼容】三维软件和一些特殊软件,可能在有的微机上就不能正常启动甚至***,其中可能就有软硬件兼容方面的问题。
【内存条故障】主要是内存条松动、虚焊或内存芯片本身质量所致。应根据具体情况排除内存条接触故障,如果是内存条质量存在问题,则需更换内存才能解决问题。
【硬盘故障】主要是硬盘老化或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坏道、坏扇区。这样机器在运行时就很容易发生死机。可以用专用工具软件来进行排障处理,如损坏严重则只能更换硬盘了。另外对于在不支持UDMA66/100的主板,应注意CMOS中硬盘运行方式的设定。
系列硬件问题导致死机
【CPU超频】超频提高了CPU的工作频率,同时,也可能使其性能变得不稳定。究其原因,CPU在内存中存取数据的速度本来就快于内存与硬盘交换数据的速度,超频使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加剧了在内存或虚拟内存中找不到所需数据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异常错误”。解决办法当然也比较简单,就是让CPU回到正常的频率上。
【硬件资源冲突】是由于声卡或显示卡的设置冲突,引起异常错误。此外,其它设备的中断、DMA或端口出现冲突的话,可能导致少数驱动程序产生异常,以致死机。解决的办法是以 “安全模式”启动,在“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在驱动程序中产生异常错误的情况,可以修改注册表。选择“运行”,键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通过选单下的“查找”功能,找到并删除与驱动程序前缀字符串相关的所有“主键”和“键值”,重新启动。
【内存容量不够】内存容量越大越好,应不小于硬盘容量的0.5~1%,如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换上容量尽可能大的内存条。
【劣质零部件】少数不法商人在给顾客组装兼容机时,使用质量低劣的板卡、内存,有的甚至出售冒牌主板和Remark过的CPU、内存,这样的机器在运行时很不稳定,发生死机在所难免。因此,用户购机时应该警惕,并可以用一些较新的工具软件测试电脑,长时间连续考机(如72小时),以及争取尽量长的保修时间等。
由软件原因引起的死机
【病毒感染】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工作效率急剧下降,造成频繁死机。这时,我们需用杀毒软件如KV300、金山毒霸、瑞星等来进行全面查毒、杀毒,并做到定时升级杀毒软件。
【CMOS设置不当】该故障现象很普遍,如硬盘参数设置、模式设置、内存参数设置不当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启动。如将无ECC功能的内存设置为具有ECC功能,这样就会因内存错误而造成死机。
【系统文件的误删除】由于Windows 9x启动需要有CoMMand.com、Io.sys、Msdos.sys等文件,如果这些文件遭破坏或被误删除,即使在CMOS中各种硬件设置正确无误也无济于事。解决方法:使用同版本操作系统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然后键入“SYS C:”,重新传送系统文件即可。
【初始化文件遭破坏】由于Windows 9x启动需要读取System.ini、Win.ini和注册表文件,如果存在Config.sys、Autoexec.bat文件,这两个文件也会被读取。只要这些文件中存在错误信息都可能出现死机,特别是System.ini、Win.ini、User.dat、System.dat这四个文件尤为重要。
【动态链接库文件(DLL)丢失】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还有一类文件也相当重要,这就是扩展名为DLL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这些文件从性质上来讲是属于共享类文件,也就是说,一个DLL文件可能会有多个软件在运行时需要调用它。如果我们在删除一个应用软件的时候,该软件的反***程序会记录它曾经***过的文件并准备将其逐一删去,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被删掉的动态链接库文件同时还会被其它软件用到的情形,如果丢失的链接库文件是比较重要的核心链接文件的话,那么系统就会死机,甚至崩溃。我们可用工具软件如“超级兔仔”对无用的DLL文件进行删除,这样会避免误删除。
【硬盘剩余空间太少或碎片太多】如果硬盘的剩余空间太少,由于一些应用程序运行需要大量的内存、这样就需要虚拟内存,而虚拟内存则是由硬盘提供的,因此硬盘要有足够的剩余空间以满足虚拟内存的需求。同时用户还要养成定期整理硬盘、清除硬盘中垃圾文件的良好习惯。
【BIOS升级失败】应备份BIOS以防不测,但如果你的系统需要对BIOS进行升级的话,那么在升级之前最好确定你所使用BIOS版本是否与你的pc相符合。如果BIOS升级不正确或者在升级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断电,那么你的系统可能无法启动。所以在升级BIOS前千万要搞清楚BIOS的型号。如果你所使用的BIOS升级工具可以对当前BIOS进行备份,那么请把以前的BIOS在磁盘中拷贝一份。同时看系统是否支持BIOS恢复并且还要懂得如何恢复。
软件问题也会导致死机
【软件升级不当】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软件升级是不会有问题的,事实上,在升级过程中都会对其***享的一些组件也进行升级,但是其它程序可能不支持升级后的组件从而导致各种问题。
【滥用测试版软件】最好少用软件的测试版,因为测试软件通常带有一些BUG或者在某方面不够稳定,使用后会出现数据丢失的程序错误、死机或者是系统无法启动。
【非法卸载软件】不要把软件***所在的目录直接删掉,如果直接删掉的话,注册表以及Windows目录中会有很多垃圾存在,久而久之,系统也会变不稳定而引起死机。
【使用盗版软件】因为这些软件可能隐藏着病毒,一旦执行,会自动修改你的系统,使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死机。
【应用软件的缺陷】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如在Win 98中运行那些在DOS或Windows 3.1中运行良好的16位应用软件。Win 98是32位的,尽管它号称兼容,但是有许多地方是无法与16位应用程序协调的。还有一些情况,如在Win 95下正常使用的外设驱动程序,当操作系统升级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使系统死机或不能正常启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找到外设的新版驱动。
【启动的程序太多】这使系统资源消耗殆尽,使个别程序需要的数据在内存或虚拟内存中找不到,也会出现异常错误。
【非法操作】用非法格式或参数非法打开或释放有关程序,也会导致电脑死机。请注意要牢记正确格式和相关参数,不随意打开和释放不熟悉的程序。
【非正常关闭计算机】不要直接使用机箱中的电源按钮,否则会造成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引起自动启动或者运行中死机。对于Windows 98/2000/NT等系统来说,这点非常重要,严重的话,会引起系统崩溃。
【内存中冲突】有时候运行各种软件都正常,但是却忽然间莫名其妙地死机,重新启动后运行这些应用程序又十分正常,这是一种假死机现象。出现的原因多是Win 98的内存资源冲突。大家知道,应用软件是在内存中运行的,而关闭应用软件后即可释放内存空间。但是有些应用软件由于设计的原因,即使在关闭后也无法彻底释放内存的,当下一软件需要使用这一块内存地址时,就会出现冲突。
( Fri, 20 Jul 2007 18:45:43 +0800 )
Description:
AMD和INTEL
Tualatin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um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范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列CPU。
Willamette
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采用的核心,最初采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采用0.18um制造工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 主频范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缓存!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采用的PPGA等等。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范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这是Intel新的CPU核心,最早使用在Pentium 4上,现在低端的赛扬D也大量使用此核心,其与Northwood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0.09um制造工艺和更多的流水线结构,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以后会全部转到LGA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总线频率为533MHz(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800MHz(支持超线程技术),主频分别为533MHz FSB的2.4GHz和2.8GHz以及800MHz FSB的2.8GHz、3.0GHz、3.2GHz和3.4GHz,其与Northwood相比,其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而L2缓存则从512KB增加到1MB,封装方式采用PPGA。按照Intel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很快取代Northwood核心并且很快就会推出Prescott核心533MHz FSB的赛扬。
Prescott 2M
Prescott 2M是Intel在台式机上使用的核心,与Prescott不同,Prescott 2M支持EM64T技术,也就说可以使用超过4G内存,属于64位CPU,这是Intel第一款使用64位技术的台式机CPU。Prescott 2M核心使用90nm制造工艺,集成2M二级缓存,800或者1066MHz前端总线。目前来说P4的6系列和P4EE CPU使用Prescott 2M核心。Prescott 2M本身的性能并不是特别出众,不过由于集成了大容量二级缓存和使用较高的频率,性能仍然有提升。此外Prescott 2M核心支持增强型IntelSpeedStep技术 (EIST),这技术完全与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中节能机制一样,它可以让Pentium 4 6系列处理器在低负载的时候降低工作频率,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它们在运行时的工作热量及功耗。
Palomino
这是最早的Athlon XP的核心,采用0.18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1.7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
Thoroughbred
这是第一种采用0.13um制造工艺的Athlon XP核心,又分为Thoroughbred-A和Thoroughbred-B两种版本,核心电压1.65V-1.7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和333MHz。
Thorton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6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333MHz。可以看作是屏蔽了一半二级缓存的Barton。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65V左右,二级缓存为512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333MHz和400MHz。
新Duron的核心类型
A leBred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64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没有采用PR标称值标注而以实际频率标注,有1.4GHz、1.6GHz和1.8GHz三种。
Athlon 64系列CPU的核心类型
Sledgehammer
Sledgehammer是AMD服务器CPU的核心,是64位CPU,一般为940接口,0.13微米工艺。Sledgehammer功能强大,集成三条HyperTra rot总线,核心使用12级流水线,128K一级缓存、集成1M二级缓存,可以用于单路到8路CPU服务器。Sledgehammer集成内存控制器,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是服务器CPU,当然支持ECC校验。
Clawhammer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1MB,封装方式采用mPGA,采用Hyper Tra ort总线,内置1个128bit的内存控制器。采用Socket 754、Socket 940和Socket 939接口。
Newcastle
其与Clawhammer的最主要区别就是二级缓存降为512KB(这也是AMD为了市场需要和加快推广64位CPU而采取的相对低价政策的结果),其它性能基本相同。
Wincheste
Wincheste是比较新的AMD Athlon 64CPU核心,是64位CPU,一般为939接口,0.09微米制造工艺。这种核心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 rot总线,512K二级缓存,性价比较好。Wincheste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使用新的工艺,Wincheste的发热量比旧的Athlon小,性能也有所提升。
Troy是AMD第一个使用90nm制造工艺的Opteron核心。Troy核心是在Sledgehammer基础上增添了多项新技术而来的,通常为940针脚,拥有128K一级缓存和1MB (1,024 KB)二级缓存。同样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 rot总线,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并且可以支持ECC 内存。此外,Troy核心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和Intel的Xeon相同,总的来说,Troy是一款不错的CPU核心。
Venice核心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技术参数和Wincheste基本相同:一样基于X86-64架构、整合双通道内存控制器、512KB L2缓存、90nm制造工艺、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 rot总线。Venice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用了Dual Stre Liner (简称DSL)技术,可以将半导体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高24%,这样是CPU有更大的频率空间,更容易超频;二是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和Intel的CPU相同;三是进一步改良了内存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处理器的性能,更主要的是增加内存控制器对不同DIMM模块和不同配置的兼容性。此外Venice核心还使用了动态电压,不同的CPU可能会有不同的电压。
SanDiego
SanDiego核心与Venice一样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技术参数和Venice非常接近,Venice拥有的新技术、新功能,SanDiego核心一样拥有。不过AMD公司将SanDiego核心定位到顶级Athlon 64处理器之上,甚至用于服务器CPU。可以将SanDiego看作是Venice核心的高级版本,只不过缓存容量由512KB提升到了1MB。当然由于L2缓存增加,SanDiego核心的内核尺寸也有所增加,从Venice核心的84平方毫米增加到115平方毫米,当然价格也更高昂。
闪龙系列CPU的核心类型
Paris核心是Barton核心的继任者,主要用于AMD的闪龙,早期的754接口闪龙部分使用Paris核心。Paris采用90nm制造工艺,支持iSSE2指令集,一般为256K二级缓存,200MHz外频。Paris核心是32位CPU,来源于K8核心,因此也具备了内存控制单元。CPU内建内存控制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内存控制器可以以CPU频率运行,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使用Paris核心的闪龙与Socket A接口闪龙CPU相比,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Palermo
Palermo核心目前主要用于AMD的闪龙CPU,使用Socket 754接口、90nm制造工艺,1.4V左右电压,200MHz外频,128K或者256K二级缓存。Palermo核心源于K8的Wincheste核心,新的E6步进版本已经支持64位。除了拥有与AMD高端处理器相同的内部架构,还具备了EVP、Cool‘n’Quiet;和HyperTra ort等AMD独有的技术,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冷静”、更高计算能力的优秀处理器。由于脱胎与ATHLON64处理器,所以Palermo同样具备了内存控制单元。CPU内建内存控制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内存控制器可以以CPU频率运行,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
回答者:
7-9 13:00
CPU适用类型”是指该处理器所适用的应用类型,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不同应用范围,CPU被设计成各不相同的类型,即分为嵌入式和通用式、微控制式。嵌入式CPU主要用于运行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程序,配备轻量级操作系统,其应用极其广泛,像移动***、DVD、机顶盒等都是使用嵌入式CPU。微控制式CPU主要用于汽车空调、自动机械等自控设备领域。而通用式CPU追求高性能,主要用于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系统(即PC台式机)、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笔记本三种。
台式机的CPU,就是平常大部分场合所提到的应用于PC的CPU,平常所说Intel的奔腾4、赛扬、AMD的AthlonXP等等都属于此类CPU。
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的CPU,因其针对的应用范围,所以此类CPU在稳定性、处理速度、同时处理任务的数量等方面的要求都要高于单机CPU。其中服务器(工作站)CPU的高可靠性是普通CPU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大多数的服务器都要满足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满符合工作要求。由于服务器(工作站)数据处理量很大,需要采用多CPU并行处理结构,即一台服务器中***2、4、8等多个CPU,需要注意的是,并行结构需要的CPU必须为偶数个。对于服务器而言,多处理器可用于数据库处理等高负荷高速度应用;而对于工作站,多处理器系统则可以用于三维图形制作和动画文件编码等单处理器无法实现的高处理速度应用。另外许多CPU的新技术都是率先开发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CPU中。
在最早期的CPU设计中并没有单独的笔记本CPU,均采用与台式机的CPU,后来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和体积成为发展的瓶颈时,才逐渐生产出笔记本专用CPU。受笔记本内部空间、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笔记本CPU在外观尺寸、功耗(耗电量)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笔记本电池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性能,CPU的功耗大小对电池使用时间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降低功耗笔记本处理器中都包含有一些节能技术。在无线网络将要获得更多应用的现在,笔记本CPU还增加了一些定制的针对无线通信的功能。
服务器CPU和笔记本CPU都包含有各自独特的专有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在各自的工作条件下发挥出更好的性能。比如服务器的多CPU并行处理,以及多核多线程技术;笔记本CPU的SpeedStep(可自动调整工作频率及电压)节能技术。
封装方式三者也有不同之处,笔记本CPU是三者中最小最薄的一种,因为笔记本处理器的体积需要更小,耐高温的性能要更佳,因此在制造工艺上要求也就更高。
三者在稳定性中以服务器CPU最强,因为其设计时就要求有极低的错误率,部分产品甚至要求全年满负荷工作,故障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
台式机CPU工作电压和功耗都高于笔记本CPU,通常台式机CPU的测试温度上限为75摄氏度,超过75摄氏度,工作就会不稳定,甚至出现问题;;而笔记本CPU的测试温度上限为100摄氏度;服务器CPU需要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在散热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
在选购整机尤其是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如笔记本、服务器等)时,需要注意CPU的适用类型,选用不适合的CPU类型,一方面会影响整机的系统性能,另一方面会加大计算机的维护成本。单独选购CPU时候也要注意CPU的适用类型,建议按照具体应用的需求来购买CPU。
二 系列型号
CPU厂商会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一个系列型号,而系列型号则是用于区分CPU性能的重要标示。英特尔公司的主要CPU系列型号有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4、Pentium 4EE、Pentium-m、Celeron、Celeron II、Celeron III、Celeron IV、Celeron D、Xeon等等。而AMD公司则有K5、K6、K6-2、Duron、Athlon XP、Sempron、Athlon 64、Opteron等等。
三 接口类型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Socket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Socket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Socket 478的逐渐淡出,Socket 775将成为今后所有Intel桌面CPU的标准接口。
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低端的Athlon 64和高端的Sempron,具有754根CPU针脚。随着Socket 939的普及,Socket 754最终也会逐渐淡出。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高端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具有939根CPU针脚。Socket 939处理器和与过去的Socket 940插槽是不能混插的,但是,Socket 939仍然使用了相同的CPU风扇系统模式,因此以前用于Socket 940和Socket 754的风扇同样可以使用在Socket 939处理器。
Socket 940
Socket 940是最早发布的AMD64位接口标准,具有940根CPU针脚,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服务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随着新出的Athlon 64 FX改用Socket 939接口,所以Socket 940将会成为Opteron的专用接口。
Socket 603
Socket 603的用途比较专业,应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采用此接口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具有603根CPU针脚。Socket 603接口的CPU可以兼容于Socket 604插槽。
Socket 604
与Socket 603相仿,Socket 604仍然是应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采用此接口的CPU是533MHz和800MHz FSB的Xeon。Socket 604接口的CPU不能兼容于Socket 603插槽。
Socket 478
Socket 478接口是目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
Socket A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处理器的插座接口。Socket A接口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频。
Socket 423
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几种Socket类的插槽类似,对应的CPU针脚数为423。Socket 423插槽多是基于Intel 850芯片组主板,支持1.3GHz~1.8GHz的Pentium 4处理器。不过随着DDR内存的流行,英特尔又开发了支持SDRAM及DDR内存的i845芯片组,CPU插槽也改成了Socket 478,Socket 423接口也就销声匿迹了。
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构是英特尔开发出来代替SLOT架构,外观上与Socket 7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CPU是370针脚。英特尔公司著名的“铜矿”和”图拉丁”系列CPU就是采用此接口。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取代Socket 7而开发的CPU接口,并申请的专利。这样其它厂商就无法生产SLOT 1接口的产品。SLOT1接口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样子,而是变成了扁平的长方体,而且接口也变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针形式。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Pentium Ⅱ系列CPU设计的插槽,其将Pentium Ⅱ CPU及其相关控制电路、二级缓存都做在一块子卡上,多数Slot 1主板使用100MHz外频。SLOT 1的技术结构比较先进,能提供更大的内部传输带宽和CPU性能。此种接口已经被淘汰,市面上已无此类接口的产品。
SLOT 2用途比较专业,都采用于高端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的系统。所用的CPU也是很昂贵的Xeon(至强)系列。Slot 2与Slot 1相比,有许多不同。首先,Slot 2插槽更长,CPU本身也都要大一些。其次,Slot 2能够胜任更高要求的多用途计算处理,这是进入高端企业计算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当时标准服务器设计中,一般厂商只能同时在系统中采用两个 Pentium Ⅱ处理器,而有了Slot 2设计后,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中同时采用 8个处理器。而且采用Slot 2接口的Pentium Ⅱ CPU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0.25微米制造工艺。支持SLOT 2接口的主板芯片组有440GX和450NX。
SLOT A接口类似于英特尔公司的SLOT 1接口,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在技术和性能上,SLOT A主板可完全兼容原有的各种外设扩展卡设备。它使用的并不是Intel的P6 GTL+ 总线协议,而是Digital公司的Alpha总线协议EV6。EV6架构是种较先进的架构,它采用多线程处理的点到点拓扑结构,支持200MHz的总线频率。
四 针角数
目前CPU都采用针脚式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习惯用针脚数来表示,比如目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Socket 478接口,其针脚数就为478针;而Athlon XP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Socket 462接口,其针脚数就为462针。
五 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 (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 。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 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 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 Tue, 17 Jul 2007 20:46:26 +0800 )
Description:
1.“双128”
这应该是比较老的但是在很多版友心中“根深蒂固”的用来形容显卡的词语,但是对我来看,这几乎没有意义,特别是两个128里前面那个形容显存大小的 128,因为显卡的性能并不完全有显存大小来决定,如果以100分来计算显卡的整体性能,显存大小的影响只占5-10分,除非是在极高的分辨率下,一般运用上,128M的显存就足够了,如果你有22寸以上的显示器,用个256M显存的显卡就够了,而显存的速度对显卡性能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DDR、 DDR2、DDR3以及马上要出现的DDR4,同显存容量同显存芯片的显卡,如果用这4中内存做出4个显卡,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将非常大!现在主流显卡都是使用DDR3显存,而常见的DDR3显存也存在1.0NS到2.0NS之间11种,当然越低NS的速度越快
2.“64位”
64位相对32位而言确实是技术的一个大提升,但是目前而言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没有任何意义!不说别的,64位的XP和64位的vista系统,在中国,买的人可能没有超过千位...为什么?因为64位离普通使用者还非常遥远!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上又有什么意义呢?32位太过成熟,64位太过早熟...
3.“DirectX 10”
听说现在已经有几个D10游戏在开发了,但是我粗略看了下配置要求,半天没合上嘴~截取个网络上的评论:测试平台我们采用了Core 2 Duo处理器超频2.9GHz,根据测试,ATI 5月份即将发布的R600显卡在DirectX 10版的《Call of Jauze》中仅有20f 左右,高分辨率下帧数更值急转直下,一下跌到只有5f 左右。特别是这句“有显卡没有游戏把玩是痛苦的,但是有游戏连顶级显卡也无法流畅运行更痛苦。”
可见D10还离我们有点远,而D10游戏离得就更远了,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新装机者,千万不要冲着支持D10特效而现在买D10显卡,到了你有D10游戏玩的时候你现在的显卡也应该换代了~
目前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游戏绝大部分是D9的,还有一部分是D8甚至D7的,主流的D9游戏都对D9进行的优化,非常的适合D9显卡,而D10显卡却是对于D10游戏进行的优化,同档次的D9和D10显卡玩D9游戏,D9显卡占绝对的优势!
既然不可以玩到D10游戏,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暂时算是过度产品的GF8500或者GF8600呢?而这个显卡却又不能完美的支持我们正在玩的D9游戏,这是不是有点烧钱了?
而且AMD的D10显卡马上要发货了,AMD加入D10阵营势必会引起强烈的价格变化,也将正式开始D10取代D9的序幕,到那时D9和D10显卡都将降价来面对显卡的更新换代,它们的价格也将变得合理!
4.“DDR2/800内存”
内存的主流频率在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DDR2/533到现在的DDR2/667,再到马上要成为主流的DDR2/800,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主流的1G 容量DDR2/667价格只要300块钱了,所以很多喜欢追赶“潮流”的朋友将目光抬高到了DDR2/800,觉得一步到位免得以后升级什么的,但是我非常的不建议这么“追赶”!
1G的DDR2/667价格是300,而1G的DDR2/800却要430-450,价格贵了50%,性能的提升呢?整机性能提升不足5%,专业内存测试性能提升不足10%!为了这最多10%的性能提升,我们要多花50%的钱,值得吗?!
用过DDR2/667的朋友绝大部分都可以将其超频到DDR2/800以上的频率,而普通的DDR2/800极限频率却只有DDR2/900以内,很多甚至根本不能继续提升频率,是“踏踏实实”的DDR2/800~花DDR2/667的钱却可以得到DDR2/800的性能,我为什么还要多花50%的钱去买 DDR2/800?
DDR2/800目前颗粒的品质还不是很强,只有很少的几个可以冲击DDR2/1000的频率,价格却更加的高昂,但是DDR2/1066却在AMD的强势推崇下即将全面出现,对于内存频率的追求才刚开始啊~
内存应该先在乎其容量和价格,再去追求其频率,因为内存容量对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内存频率!
5.“带散热片的内存好”
内存加上散热片确实非常漂亮,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在乎这点!在DDR400时代就有过很多测试,有散热片和没有散热片的同内存,极限频率几乎没有变化。而 DDR2内存电压在DDR基础上下降了很多,由2.5V下降到1.8V,更低的电压也对应这更低的发热,增加散热片可以降低内存温度,但是内存的发热相对其它配件是非常低的,而且内存的质保也是电脑里最高的!3年包换甚至5年包换的内存越来越多,根本不需要为内存没有散热片会不会影响寿命而担心!
6.“超频到底好不好”
我没见过默认电压下,风扇正常运转而烧毁的CPU
我没见过默认电压下,散热控制好而烧毁的内存
超频我一直遵循不加电压这个原则,我认为不加电压的超频是非常非常安全的!
而到底超还是不超呢?这是个问题...~
对于超频的理解,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论,我只想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可以以奥拓的钱享受宝马,我为什么不呢?
7.“300W电源”
我遇到这个词常常会纳闷,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啊?
形容电源功率最真实的词语只有一个:额定功率!而不是“峰值”,不是“MAX”,不是“最大功率”!!!我个人非常喜欢航嘉电源,一是因为联想电脑全是用它的电源,二是因为航嘉电源的铭牌里标示的功率全是“额定功率”,而不像别人一样喜欢玩“虚”的,弄个“峰值功率”“最大功率”“MAX功率”来忽悠不懂的朋友。另外,长城、TT的电源也是非常不错的!
8.显示器品牌的选择
我从来没有给朋友推荐过三星和飞利浦的显示器,不是因为三星经常忽悠中国消费者,用别人的屏贴上三星的LOGO就按是三星的东西卖,也不是因为飞利浦的显示器和LG和AOC的关系,就因为它们只有一年质保!
显示器是个比较保值,使用时间比较长的配件,也是个我们天天要直接面对的配件,它不给你“面子”这台电脑就算再高级在你面前和废铁也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像 CRT显示器这么“庞大”的身躯,搬运起来也是非常麻烦,LCD虽然轻巧却非常娇贵,它一旦出了问题,你离电脑城近还差不多,远点的话,真是郁闷死你啊,常常见人像抱媳妇一样抱着显示器~
在现在这个显示器品质和性能都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显示器的售后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只有可以做到3年质保的显示器品牌才值得我们普通消费者选择!
9.“AMD的CPU很热,容易烧毁并容易烧板子”
这句话如果是对现在的硬件比较熟悉的朋友看到,相信他都会很想笑
AMD的CPU有个“不死鸟”技术,可以在温度过高,电压过高的时候自动切断电源来保护CPU,并且AMD还要求主板生产商在主板上设计了类似的断电技术!
我也不和你说别的,就说我自己的两个经历吧,我自己有次换CPU,散热器没***好,和CPU不是直接接触的,就是说几乎没有给CPU散热,我还继续开机并给CPU进行“常规”的超频,以前不加电压的情况下该3000+到2.5G才会无法进系统,这次才2.3G就重新启动了,连续试了几次都不成功,以为是 BIOS没设置好,进BIOS设置,惊讶的发现CPU温度达到了79度,但是仍然可以看到BIOS并开机,打开机箱才知道散热器没装好...
朋友的一台也是3000+的电脑,突然无法开机了,我跑去看,按下电源按钮后不停的重新启动,开机箱一看,那把电源线掉到CPU的风扇上,卡住了风扇,温度过高,自动重启...
如果这些现象发生在P4或者PD的INTEL处理器上,我认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AMD的CPU在04年以前,确实有温度过高的毛病,在雷鸟1G和毒龙1G的CPU上表现的比较明显,不过到了05年,这个毛病被INTEL完全的接收了,AMD却转型为一个低发热,低风扇噪音,对散热要求不高的品牌,INTEL却在P4和PD产品中比较全面的学习了AMD以前的“传统”,直到 INTEL推出酷睿处理器
10.“某某品牌的东西非常烂,而且还是旧货,买回去用两天就会坏掉”
相信朋友们在很多品牌产品的评论里见N多的人说这样的话,而且这几乎已经涉及到了绝大部分的品牌
我们先不考虑说这些话的人是什么居心,是不是竞争对手请的“***手”,我们冷静的想一下,如果某某品牌真的如此所说,那它为什么还没被中央台曝光,为什么还没有被这么多“慧眼”的群众的唾沫所淹没,为什么还没有破产?难道它有很大的后台和背景,吓得执法机关和舆论不敢报道和打击?难道那么多仍然继续买它产品的消费者全是瞎子聋子,全不知道它这么烂?都不是!
一个产品如果卖得火,制造得多,就算同一条生产线,也会有残次品,卖得越多自然出现的问题越多,所以我们不能以有多少人买了出了问题这个数量来衡量这个品牌的质量!
一个品牌做得好,自然会有同行嫉妒,自然诋毁的声音和动作会慢慢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要排除掉其中的***手和谣言!
就算真的出了问题,我们都只是通过文字了解,并没有看到,没有看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相信我们所听到的!如果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没有真实证据的,那这个声音是绝对不能相信的!不是你亲眼所见,不了解的,就应该怀疑!
除去这些,我们就真的有了一双慧眼,这时候再去选择!
11.“到底买品牌机还是组装机”
品牌机和组装机都各有优缺点,将它们对比一下
品牌机的服务懂电脑的人根本用不上,不懂的人也只是使用它的800免费***服务,因为品牌机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派人上门的....买品牌机的人都经历过“通过免费***学习电脑知识”的“服务”...
同样的性能,品牌机差不多比组装机贵20%的价格....而且还“默认”情况下“帮”你花800大洋买了个HOME版的操作系统~而街上5块钱就可以买到PRO版的更好的系统....
而且品牌机,包括JS的组装机都有非常“情投意合”的选择垃圾显卡和内存,而使用你根本利用不上的,撑面子的“高性能CPU”....浪费钱啊!
买品牌机!联想、DELL都很不错!质量有保证,售后一流,出了小问题有800***免费技术支持,大问题可以***,免去了你的后顾之忧!
买组装机,需要你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如果被人骗了,买回个垃圾心里不舒服,使用也不方便。另外还需要你去电脑城比较方便,一旦出问题,搬电脑跑半个城市去修是非常麻烦非常痛苦非常耽误时间和非常败坏心情的!现在电脑城里JS多的是,一见不懂电脑的就猛砍,以前组的全是“双128”的小影霸显卡,一定是给你个256M的“HY兼容内存”加个频率让你数都数不过来的P4塞杨,不明白的还以为这“HY兼容内存”兼容性好,其实是用垃圾颗粒“兼容”在一块PCB板上的电子垃圾,不明白的还以为P4塞杨就是P4,不知道它就算跑到4G性能比1.4G的2500+还差几个档次!
买品牌机吧,图个心里舒服售后服务好!4000是可以买到不错的液晶电脑啦!联想和DELL的品质和服务都是世界一流的,相信它们!
另外再来一个评论:
别人不懂电脑,只做一般使用,求的是稳定和放心,出问题也不用背个大机箱到电脑城找人帮忙,出问题打个***就可以,不用求祖宗一样去求别人修,图个方便,买组装机可以满足这些吗?电脑城那么多几乎和骗子无异的奸商,买个组装机给点残次品给你,你放心吗?有的时候有的人买电脑没什么用,像个摆设一样,甚至是图个面子,买电脑差不多是赚面子给别人看的,组装机组个谁都不认识的品牌给你,别人还以为是洋垃圾咧!
说回来,我这辈子给自己、很铁的朋友和亲戚买电脑,我是绝对不会买品牌机,为什么,因为我懂,我这两年给同事配了几十台电脑了,全说好,回头看,基本上全满意,没买过假的或者容易坏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我熟悉每个品牌每个型号配件的参数和品质,而这些也是我近6年来积累起来的关于电脑方面的知识在起作用,可这几年刚接触电脑的人有这些积累吗?能够买到中意的吗?能够保证自己不被骗不买鸡肋不买有问题有缺陷的配件吗?
而在这求到的配置,实际自己到电脑城去配去买,又可以买到完全一样的吗?现在商家的谈单员的口才可全不一般啊!我带个朋友去配电脑,说好了也决定了买个 19的纯平,可一去电脑城,在一个长得确实非常漂亮的谈单MM的几句“规劝”下,我那朋友拍板决定买17的大水牛的液晶,丢我一句“就按用这显示器来配吧,就要它了!”我的天....这下好,几乎所有配置都要换,闹到最后甚至差点上了“现代兼容内存”,这还是在我这个懂点电脑的人面前啊!这还是已经“决定”了配置的情况下啊!我有什么办法,人家PLMM的魅力比我强!我有什么办法,我那朋友根本没管我,一个劲向MM要QQ号码去啦,留我一个人尽可能的挽回“损失”.....还买组装机?
12.“买内存什么的就怕假货,但是有800***和短信查询就方便和放心多了”
我认为,既然加内存都做出来了,一个编码,一个“镭射”标志也就两张纸片,有什么难度,印刷上多下点成本就可以了!
用CPU-Z这款软件里的SPD辨别真假才是王道,SPD修改比较麻烦,虽然容易,但是得一批批的修改,还有改坏的可能,成本就上去了,如果做假的做得SPD都和真的一样,那他就没什么利润,没利润的假货还要承担做假的风险,请他做他都不会做啊!
我确认真假内存的方法就是看SPD和看做工,如果有假内存可以做到和真的一样SPD,和真的一样做出饱满的排阻甚至电镀金的金手指,就算它是假的我也买!因为这假货搞不好比真的品质还好啊~
13.“买80G的硬盘还是160G的硬盘啊”
07年底,“蓝色记忆真不是东西,就只知道让我乱花钱,叫我买这么大个硬盘干什么啊,根本没用!早知道买个80G的就可以了,多的钱又可以买件不错的衣服了,蓝色记忆真不是东西!”
08年底,“这160G的盘也还算可以吧,可以装这么多电影和游戏,基本上够用吧,蓝色记忆可能没说错”
09年底,“蓝色记忆真好,这160G硬盘确实不错,性能好,容量也够用,蛮好的,当初真该谢谢他”
10年底,“奇迹,我天天下BT,下最新的游戏,用了3年半了,没点毛病,160G刚够我用,不错!”
11年底,“真..爽!4年多了,终于把160G用完了,当年那个什么什么的,说得确实不错,可惜忘记名字了,当时他怎么不叫我买个250G的呢?真是的!
( Mon, 16 Jul 2007 15:28:56 +0800 )
Description:
从事电脑维修工作已经4年有余了,在维修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维修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勉。
1、搭配CPU风扇时请尽量选择质量过硬的名牌风扇,以便获得较稳定的性能,尤其是AMD的CPU,对其所采用的风扇一定要留有一定可扩展的余地,切忌采用极限搭配,比如用只能支持到XP2500的风扇支持与XP2500搭配。***风扇时,一定要保证风扇与CPU之间的紧密接触,但还要防止用力过猛。
2、ATI的显卡与支持AMD架构的主板可能会产生不兼容的问题,请在使用此类配置注意向厂商的技术服务部门咨询搭配问题。同时创新声卡也可能会与AMD架构的主板会产生不兼容的问题。MX400的显卡由于所需启动电流较大不宜与845E主板搭配使用,否则会出现个别时候不能启动系统的问题。
3、使用最新的中高端显卡时注意显卡上是否辅助电源接口,若有此设计,请与相应电源接口连接,以便使显卡能够正常工作.
4、优质内存、电源对主机稳定性很有好处,同时采用优质电源使硬盘产生损坏的几率降低。P4E CPU、120G以上硬盘、5700/9600Pro以上显卡建议采用额定功率在300W以上的名牌电源!
5、劣质网卡将影响系统的启动速度、稳定性,甚至会导致很多网络问题。某些低价8139杂牌网卡可能是ST201芯片打磨而成的,此类网卡性能较差,质量低劣,慎用!
6、确认主板是否已开启双通道的方法:开机自检看到“Dual Cha el”即为已开启双同道。支持超线程功能的主板上使用支持超线程功能的CPU,在WINXP操作系统下,查看设备管理器,你会发现有两个规格相同的CPU设备。
7、除了inter865/848/915主板外,***WIN2000/WINXP系统时,如果使用是串口硬盘或带有RAID功能,注意当系统盘启动时应当按F6,以便使系统识别串口硬盘或RAID控制器,同时将主板附送的软盘驱动插入软驱,让系统***驱动程序。(如未附送软盘,则须通过从附带的光盘驱动拷贝到软盘中)。而***WIN98则不必如此.同时请仔细阅读主板说明书,以便正确操作。
8、使用新型号的显卡时注意其驱动是否稳定,若在游戏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可先查阅厂商技术支持的网页或拨打技术支持***,反映情况。使用新款主板时,尤其要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详细了解其***事项.
9、使用E版核心的P4 CPU、高功耗的显卡(如5900/9800/6800等)、大容量的硬盘一定要使用功率充足的优质电源,建议采用额定功率300W(或以上)名牌电源,以免由于功率不足导致CPU、主板等损坏。一定要采用真正满足E版CPU散热要求的CPU风扇,以免导致CPU由于散热不良而烧毁。
10、XP启动时等待时间较长,可能由于硬盘、光驱未设为主设备,板卡接触不良(如网卡未插好、翘起),网卡没有指定IP地址。
11、采用12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必须使用win2000+SP4补丁或WINxp+SP1补丁,方能识别全部容量。分区时建议采用DM、Sfdisk等分区工具。
12、主板上凡是标注“1”的地方说明此处为线缆的红线一侧或起始处。某些主板型号可能会同某些显卡产生不兼容现象,如花屏、启动速度慢等。某些软件卸载后不能正常***,这时候需要删除原***的目标文件夹,再重新***即可。某些压缩视频播放没有视频或音频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解码器,***相应的解码器即可.
13、不支持Direct9的显卡在玩使用Direct9技术的游戏时,可能会因为不能处理其特效技术而导致黑屏、跳出、不能进入游戏。Direct9.0B是相对稳定的D9版本。
14、除了winXp系统之外,建议在使用其他操作系统时将拥有超线程功能的电脑的超线程功能关闭,否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软硬件问题,比如可能会造成上网死机、部分程序不能正常工作。目前D版用户暂时只好关闭超线程,或采用其他系统,正版用户可向微软索取补丁。win98、winme系统有512MB内存限制问题,超过此内存容量会使此类操作系统出现“内存不足”或蓝屏报错。Intel芯片组在WIN9X平台***主板驱动后重启应先进安全模式,再重启进入正常模式,否则可能会出现蓝屏现象,导致系统故障。WINXP SP2补丁会造成很多软硬件兼容性问题,除非是04年下半年以后新出产的产品型号,否则,强烈建议客户不要***!
15、支持串口硬盘的主板附送的串口数据线有插拔次数限制,只能插拔500次,一小时之内不多于50次,超过此限制将不能保证主板与硬盘间传输数据的稳定性。
16、在使用USB设备如优盘、移动硬盘、USB键盘、USB鼠标时需要注意,个别时候,由于多数USB设备采用的是USB1.0的接口设计,插在支持USB2.0的主板上有可能会导致工作不正常或不能识别,这时需要将主板上的USB2.0控制器关掉,使之成为USB1.0。
17、液晶彩显没有闪烁的概念,所以不要刻意指定刷新率,另外请在***时调到推荐的分辨率,以免个别产品会因为达不到指定的分辨率而频繁提示。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