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高级时装中,如果再合成一件dnf稀有时装合成的、高级的整套…

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腾讯旗下网站:
2010 Tencent一个时尚爱好者,半个时尚媒体人,四分之一个时尚撰稿人,八分之一个时尚专栏作者,不是时尚达人。工作事宜烦请联系MSN:oo ygoing@hotmail.com或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freshboy
( Mon, 25 Jul 2011 21:46:48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正在选车,某人吵着要Mini,尽管这个小家伙确实有着宝马的血统和秒杀所有姑娘的外表,我却一直不敢考虑把它作为出行的伴侣。原因很简单,Mini车如其名——它太小了。对于我这样出门去楼下超市买瓶饮料都要带个被各种物件塞得满满当当的包,否则就很没有安全感的怪胎来说,Mini真的不能满足我驾车出游时对储物空间的要求。
但当我看到Mini基于国际最知名的箱包品牌之一Tumi的两大经典系列——Alpha(黑色版)和 Alpha Bravo(绿色版),活生生打造出两款“MINI Goes TUMI”的特别涂装版汽车后,我觉得我有些动心了——这绝对是世界上最美的两个超大号“移动旅行箱”。
此次跨品牌合作的MINI Goes TUMI基于MINI ONE CLUBMAN(绿色版)以及MINI COOPER S CLUBMAN(黑色版)打造,全球仅此两台。同时,其设计风格分别融合了Tumi品牌两大经典系列——Alpha Bravo 和Alpha的完美特质。每一处细节均经过精雕细琢,大至车身外观、轮胎轮毂,小至进气格栅和行李厢板;无论是材质选择、色彩搭配还是整体质感,均在MINI CLUBMAN上展露无遗。
MINI Goes TUMI的精彩出世如破茧成蝶般充满艰辛与挑战。以车身喷漆为例,为了以最逼真的效果呈现TUMI的专利弹导尼龙布料的纹理,设计师对布料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通过放大布料上面的纹理,将纹理的结构分为6个层次,先后为:
? 深浅色的格(像赛车旗的黑白纹路)
? 浅色格中间的横线;
? 深色格中间的竖线;
? 深浅格之间的横线;
? 深浅格之间的竖线;
? 色格子上的白色点。
其中,第3、4层使用同一颜色,其它4层则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喷涂,从而在整体视觉上呈现出布料编织的层次感。
完美工艺源于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提高工作效率,该款车的设计师采用3M防腐蚀塑料胶片制作出6部分不同工序的特质镂空胶片。每一张镂空胶片上有1560个小格,每台车上约有80组胶片大小的面积需要进行彩绘。整车大概有12.48万个小格。按照工序计算,完成车身花纹图案需要74.88万小格。此外,设计师在MINI Goes TUMI上大胆尝试质感封釉,在完成漆面作业后加盖至少6层以上的釉,在对其抛光后再进行6层以上的封釉处理,是普通高档轿车的3倍。
MINI Goes TUMI令人惊叹之处远不止于此。在车辆内饰、轮胎、行李厢乃至贴膜工艺上继续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特别是内饰,红黄两个版本的强烈冲击基调很是抢眼,覆盖的织物也都是来自于Tumi旅行箱上的高科技面料。
上个月,一直对网上流传的美图念念不忘的我,终于有幸受邀前往北京五棵松体育场,现场观摩了Mini和Tumi限量版跨界车的盛大发布,亲眼见到了这世界上唯一的两辆美艳的四轮旅行箱。
世界百大奢侈品中,入选品牌最多的行业无疑就是时装类和汽车类。当两者相互爱慕,那必定是激情四溢,火花四溅!这边厢是久负盛名的服饰品牌,那边厢又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汽车精品—在当今汽车行业的背景下,两者的暧昧甚至“激吻”,乍一看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两大品牌在互相交流各自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独特技巧和精湛工艺后,便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设计灵感。奢侈品牌的基因注入,让汽车的设计带上了时尚的色彩。而巨大的移动式广告,也让服装品牌的影响力更趋巨大,这就是跨界“1+12”的魅力所在。
( Thu, 21 Jul 2011 11:04:56 +0800 )
Description:
5月戛纳电影节给《风尚志》写的一篇小稿,留个念想。老规矩,无删节原文如下(编辑把汤唯的部分给删了)。
这里的红毯是最“红”的
文/FreshBoy
仅有7万人的法国小镇戛纳,虽然没有花都巴黎叫得响亮,但这里从不缺乏人气。每年5月不期而至的戛纳电影节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一流的电影节之一,对名流的吸引力自诞生以来就根植在它的DNA里。正因如此,戛纳一直是华人女星首选的“镀金”圣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相比起征服挑剔的国际评委,在红毯上谋杀国际媒体的菲林,投入产出比要高得多。于是乎,即便是华语影片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集体失踪无一入围,也丝毫不妨碍5月戛纳的红毯,因为范冰冰、李冰冰、巩俐和汤唯等华人女星的集体轰炸,是2010年最“红”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毯外交,就是靠的“衣商”比高下。而中国军团此次已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初级阶段,可以肯定的是,过去一周她们在戛纳红毯上的每次惊艳,都有幕后时尚大牌和专业团队的鼎力支持:范冰冰有御用造型师和工作室团队,李冰冰被亿元珠宝“护航”,巩俐的背后是巴黎欧莱雅,而汤唯显然被Chanel力挺。正是在这样日趋专业成熟的运作下,华人女星通过这次戛纳的红毯之旅,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与好评。
去年一袭龙袍征战戛纳的范冰冰,依靠6天6场红毯6套造型的高密度出镜,终于被外媒加冕“戛纳女王”的美誉。在6天里,除了Elie Saab,Atelier Versace,Oscar de la Renta等国际大牌礼服加身,最令人惊艳的还是开幕式红毯上夺得全场最佳的那套散发浓浓中国风情的“仙鹤装”,来自御用造型师卜柯文最新的“CHRIS BU”系列。这一袭70多位匠人耗时四个月手工刺绣而成的红裙,虽非国际大牌,但很好的抓住了范冰冰的桀骜之美,将她的婉约和张扬完美融合在一起,搭配着金棕色的烟熏妆一起上演了一出鹤舞金滩。正如范冰冰本人所说:“作为一个中国的演员来到一个全是金发碧眼外国人的地方,我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当中国风不再成为华人女星走出国门的首选,范冰冰再一次用唐风汉韵成功突围,着实是“会穿且敢穿”的胆色之选。
“双冰争艳,双姝对决”的话题似乎就没有停过,不过一旦走出国门,内部的竞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面对范冰冰偏强势的女王造型,李冰冰并未针锋相对,而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女人另外的一面——淡雅。最具代表的非首次亮相时那件“天鹅装”莫属。一袭靛白色的纺纱晚礼服,由黎巴嫩著名设计师George Chakra打造,上身由亮片雕饰出天鹅羽毛状延展至腰间,下半身半透明的纺纱拖地摇曳,营造出不同质感带来的层次,和同色系的伯爵高级珠宝和Alexander McQueen白金手包相得益彰,整体上是圣洁但有力的感觉。这套造型也被外媒评为当日最佳。
巩俐已经算是资深红毯人,同时也是戛纳的常客,论资历早就跨越过了“衣穿人”的阶段。可能正是这份随性的心态,巩俐这次的红毯造型并未过分雕琢,胜在和年龄共同生长的那份气质。首日红毯上,巩俐选择了Roberto Cavalli的绛紫色鱼尾定制礼服,曲线毕露。晒成古铜色肌肤无需浓妆,略施紫金色眼影,发型也很是随意。整个造型散发出有别于另几位后生的成熟与风韵,随性自然,掩不住的王者气质依旧。
汤唯以Chanel“新宠”的姿态亮相戛纳,在电影节开幕前,就以嘉宾的身份出席了Chanel2012早春度假系列时装发布会。对于汤唯的时尚品味,大家都一致认可,不知道是否就是因为这份自信,这厢范冰冰工作室倾巢出动,那厢的汤唯在戛纳5天7套的造型却全部是自己“自己挑好礼服,然后让发型师看看衣服”,典型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整体上,汤唯自己打造的型格还是相当符合自身灵动的特质,尤其是CHANEL 2011春夏羽毛刺绣礼服搭配***Chanel高级珠宝的造型,将她的轻盈与灵气全盘托出。可以看出,她确实是个清楚自己应该穿什么的中国女孩。
东方神韵、富于才华和个性,是在国际舞台上被世界认可的关键因素。四位中国美人,在地中海边,用四种不同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四种不同的中国美,实属难得。当她们走在红毯上,展现的是身后这个国家对电影的态度。因此,只有一部中国电影参展的戛纳电影节,并为让我们感到过分的落寞,至少在大荧幕之外,她们为中国扳回了一城。
( Mon, 18 Jul 2011 22:31:43 +0800 )
Description:
在三伏天看秋冬装,这真是时尚爱好者的独家怪癖。前一秒还在地面温度超过35度的大街上热得喘不过其来,下一秒就钻进空调房里看各种皮革和毛料编织出的下一季流行。比如在ILARIA 2011秋冬新品预览发布会上我拿着手机拍下这身长短内外轻重繁简都处理得错落有致的冬装时,台下包括我在内的各位看官们还都穿着短裙裤衩,但依然不能妨碍到我们从中仿佛看到20年代复古风格在今年秋冬季即将大规模流行。
这已经是第二次跟ILARIA见面,上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中国时装周,ILARIA用颇具国际化的设计气场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堪称上届中国时装周Top Shows之一。本季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在巴黎偶然发现的一本摄影集《Crook Like Us》,书中记录了上世纪初一群自由不羁的西方社会边缘人物的肖像,虽然这些人物并非当时的主流时尚代表,但却个个拥有在今天看来都富有个性的着装风格。照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独特的品位和随意中流露出的优雅,让设计师为之着迷。
以此为起点,设计师挖掘出了几乎100年前的边缘时尚中的时髦元素,将之重新创作:巧妙运用了男装领带、领结等特点的设计感白衬衫,让女性在稳重含蓄之中增添了一抹趣味;裁剪非常合体的西装,大胆搭配同材质的西装马甲和中、长款西裤,却毫无刻板职业套装的印象,凸显出女性的帅气和精致,在“男装女穿”潮流继续盛行的今年秋冬注定将成为衣橱必备单品。
秋冬的夹克、外套和长短款大衣则体现了“随意中的优雅”这一气质:钟形廓形、斗篷式插手设计、部分垂至脚踝的长度,加上经典的暖色格子印花、精品粗花呢和高级羊绒,让穿着显得随意但富有质感。通过和不同长短比例的白衬衫、印花雪纺系蝴蝶结衬衣、极长围巾,紧身裤等单品的搭配,更能轻松地营造出摩登感觉。
ILARIA一贯标志性的不同长短结构比例和顶级奢侈面料的混搭仍然是今年秋冬系列的亮点,从衬衫、外套、大衣到裤子等多样化的单品中均贯穿了这一品牌设计特色,使搭配更有效果和新意,亦真正适合于中国女性的身材比例和美感。
在穿衣态度方面,ILARIA的秋冬新系列旨在传达“随性优雅”的信息,融合意大利时装和中国当代生活的美学,使女人将复古的边缘时尚和当下的优雅时髦混搭,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轻松体现魅力大胆打破职业和时尚的界限,充分地享受穿衣的乐趣。
PS:个人觉得摄影师拿单反拍的没有我上面那些拿iPhone拍的美,你们说呢?LOL……
( Mon, 18 Jul 2011 22:25:45 +0800 )
Description: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Palermo 市诞生了一间纺织物和家饰的小店铺,名为GIGLIO。
上世纪 70 年代,第三代家族传人 Michele Giglio 着手于服装和服饰用品店的改造,并购置了新的展示空间。在这一路上, Michele Giglio 先生都遵循着他的父亲和祖父对布料和服饰用品的传统基本教义:对细节的热情和为客户利益的用心。
左手边伫立着一栋华丽的建筑物就是目前GIGLIO IN 的店面。如今,Giglio已经成长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时尚集团。共有九个店面,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则是位于Palermo市中心Cri i广场上的精品店。主要提供设计师品牌,堪称整个Palermo市、甚至西西里岛最理想的购物地点,也是各国观光客的最爱。
喜欢看亦舒小说的读者,势必不会忘记70、80年代在她小说中女主人公经常穿着的意大利Fiorucci牛仔裤。在当时,Giglio也和这个代表意大利时尚风潮的品牌有密切来往。而在Gia i Versace发布第一个设计系列时,Giglio就已经慧眼识英雄,和他发展了一些独家合作的伙伴关系。目前,Giglio仍持续拥有与Gia i Versace的妹妹,如今Versace品牌掌门人Donatella Versace的合作。
Giglio的网上商店(http://www.giglio.com)如今也开张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Giglio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购物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时尚品牌和商品。
亮点1:意大利本土品牌 在Giglio的网上商店,可以找到许多意大利本土品牌。除了知名的Dolce&am Ga ana、FENDI、GIORGIO ARMANI、GUCCI以外,例如PACIOTTI 4US、FAY、PIRELLI等相对低调,但同样强调意大利式的贴身裁剪、性感设计以及优良品质的品牌。对于有个性、讲究特立独行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亮点2:时尚品牌的儿童系列 Giglio的在线商品,除了男女装及配饰,儿童服装配饰也是一个亮点所在。例如Fendi的连身婴儿服、婴儿帽与围兜组合(售价82.5欧元),或者Gucci的粉红色浮雕logo发箍(58.33欧元),都能令顾客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高端时尚品牌带来的优秀生活品质。 亮点3:轻松订购和运送 (详细情况以Giglio官网说明为准) 运送有效准时
Giglio只和著名的快递公司UPS 合作,有效保障商品能安全、有效、准时抵达顾客手中。
交易安全
客户于网络上订购,并提供信用卡信息,于受保护的网络银行系统,由主要的意大利银行所提供 (Nazionale del Lavoro 银行)。Giglio只有当包裹准备运送时才会进行扣款动作。
在Giglio网站购物,所有商品价格均为实际零售价格。并未包含意大利当地***税款。运送于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外的订单并不包含意大利免征***。
额外运输优惠
订单超过五百欧元不需支付运输费。(客户只需支付的费用是DDU,即为货物抵达地进口税,地方税和海关费用。)
Giglio包裹都由坚固印有Giglio官方标志的白色包装纸和胶带精心包裹着整个外框。
商业规范
按照法律商业和贸易规范,所有货物和每项产品都附有正式申报欧元价值的***。优惠商品显示优惠价格。
轻松退货
如果出于任何原因,客户对商品并不满意,商品于未使用的情况下,可于10日内退还交货。将退还全额的商品价格但不包含商品的运送费用。 现在GIGLIO网站针对中国顾客,开放免运费的超值优惠,到7月30日截止。请点击: 优惠码是:ship2china
( Wed, 13 Jul 2011 16:59:54 +0800 )
Description:
电脑里翻出这张旧照片,大概是一年前,在伦敦的一个露天Cafe,脚上穿的这双鞋我想应该不是那么容易能猜到——Timberland,没错,或许会出乎很多人意料,就是那个Timberland.
之所以难猜,也许是缘于Timberland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OUTDOOR专业户外品牌,鞋类产品在大家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大多以侧重功能性的登山靴和工装靴为主,各种饶舌歌手对其的偏爱,也让Timberland在和时装的交集仅限于嘻哈街头潮流这块小天地。
而这双看上去似乎很不Timberland的Timberland,实际上是Timberland另外开发设计的一个Vintage鞋靴品牌支线——Timberland Abington系列。与主打功能性的主线相比,Abington系列以精致复刻阿美咔叽文化为主旨,除了维持高机能与耐用的特性之外,在鞋款设计上有非同一般的大突破,一直走的是富有怀旧气息的复古时装路线,因此自2009年首次推出以来,一直都很受时装爱好者的欢迎。所以我当时毫不犹豫地把人生中第一双Timberland的机会,留给了Abington系列。
关于Timberland Abington系列的命名,起源于替Timberland公司生产鞋款的一家历史悠久的老鞋厂,而这家鞋厂就叫做Abington。Timberland品牌创始人Nathan Swartz于1955年创收购了Abington制鞋公司,
以纯熟的的工艺著称
的Abington鞋厂
制造出的鞋款以高质量和高耐用性而闻名,于是此后的10年中,Timberland成长为全美最成功的鞋业公司。为了纪念这段历史,Timberland便将新的鞋靴支线品牌命名为Timberland Abington,毫无保留地将这家制鞋厂的名字直接印在了鞋名的标签上,以表示最这家制鞋厂的尊敬。
我这双是TimberlandAbington的Brogue Oxford款,在Timberland Abington刚发布不久的2011春季Lookbook里,我发现新一季的Brogue Oxford将面料换成了麂皮,配色方面则是驼色和铁灰两色入。说到面料,Timberland Abington鞋靴全部使用的是美国Horween公司出产的皮革和英国Charles F. Stead &am Co公司生产的翻毛皮原料,非常舒适耐穿,我穿了快一年了,品质依然没得说。而在功能性方面,鞋内特别设计具有anti-fatigue防疲劳科技的鞋垫,深得我心,脚踩上去就像堕入云海,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也不会产生太强的疲累感。
而在摄影师Timothy McGurr掌镜的2011春季Lookbook里可以看到,除了Brogue Oxford,Timberland Abington的鞋靴产品包括Moc Boots、Guide Boot、Boat Shoe、Boat Wedge、Boat Chukka等不同系列,包括登山鞋、徒步鞋、船鞋等多种款式。这次的型录以戶外拍摄为主要设计,佐以大自然风景表現出具有怀旧质感的品牌走向,将Abington的鞋靴与充满电影胶片感的画面结合,充满纵深感的图片配上胶片的质感,营造出一幅梦境般的户外画卷,更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Timberland Abington能适应户外旅行和各种工作环境下的穿着需要,同时又可以运用在日常的穿着搭配中,仿佛可以随时随地与你同行。现在我已经发现Abington系列在北京部分店有售,喜欢的同学可以去找找。
( Tue, 12 Jul 2011 12:05:47 +0800 )
Description:
一篇旧的小稿,刊载于《Surface》六月刊,立存此照,留个念想。老规矩,未删节原稿如下:(本来我写稿的时候取的标题是“记忆之美”,编辑改成了“逃离灵感”,感觉顿时就洋气多了)
逃离灵感
文/FreshBoy
出生于巴厘岛的印尼裔设计师Heave Tanudiredja如今俨然已是新晋的欧洲配饰设计之王。自2007年首次发表个人名义的珠宝首饰系列,到2011年春夏与韩国时装设计师JUUN J.合作登上巴黎时装周的最高殿堂,Tanudiredja用摆脱常规设计定律的作品征服了挑剔的评论家,成为买手和收藏家的不二之选。女装设计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却在珠宝配饰领域找到另一番天地,Tanudiredja的作品注定会因此承载太多的记忆,而正是这些专属自己脑海中的零光片羽,成就了他设计作品的独家之美。
尽管15岁就担任助理设计师,其后在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和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修习时装设计,并获得Drie Va Noten颁发的特别奖项,还成为了Joh Galliano御用的设计部成员,但在女装设计领域上的这般顺风顺水并未让Tanudiredja抹掉记忆中对珠宝首饰的那份最原初的痴迷——9岁那年对法国黑玉石(French Jet)珠宝的一见倾心,才是他打开时装艺术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于是仿佛是冥冥之中,在2007年他决定回到记忆中那个炙热的原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公司,专注于珠宝首饰设计,并在同年低调发布了自己的首个系列。没有出乎任何人的意外之外,主题便是藏在他童年记忆深处的1920年代法国黑玉和古董水晶。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首个系列便大受欢迎,订单纷至沓来,其中更是不乏纽约的Barneys和伦敦的Liberty这样知名的老牌精品百货店。超大的尺寸与雕塑味浓的廓型设计,赋予Tanudiredja的作品超强的后现代感,但古董珠宝和法国黑玉的大量运用,又透出很重的古典风格。经典与现代的激烈碰撞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成为了Heave Tanudiredja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风格,一直延续至今。在Tanudiredja设计的珠宝里,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有节制的疯狂”,而这些也都离不开他的人生旅程和沿途遇见的旅伴带给他的记忆。“与Joh galliano共事,我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挖掘梦境,然后演变成最超凡的作品。而Drie Va Noten则教会了我走近现实,将最深沉的幻想用解构的方式转化为可穿性。”他说,“我觉得与其他设计师工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的所见所闻平衡了我自己的设计。”
Tanudiredja对工艺和细节的完美追求任何时候都让我们惊讶,最新发布的作品再次打破了常规设计定律。“这一季我尝试着不去寻找所谓“灵感”,相反的我希望能摒弃关于“设计师找寻灵感”的这一说法。我试着让思想挣脱束缚,自由地去操纵双手,打造出一些我在电影里捕捉到的东西。”这条项链承载了超过50部电影留给Tanudiredja的记忆:从《埃及艳后》到《变形金刚》,从《星球大战》到《国王演讲》……“我每天都会看很多部电影,甚至在我睡着并开始做梦的时候,也不会停止播放。因此我在梦中获取到了一些东西,并在醒来之后将它们转化成你所见到的这件珠宝。”
他最终于打造出这条散发着诗意的新作,并以《飘》中Scarlet O'hara的名字命名了这条镶满了埃及古董蓝宝石,197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彩花石,1920年代的法国黑玉石,以及数不清的古董水晶的项链。正如他自己所说:“捕捉那些来自电影的记忆,幻象,氛围,角色,思想和戏剧冲突,在我看来,这条项链就像一部全部由珠宝扮演角色的电影。”Heave Tanudiredja的每一件珠宝作品,都闪耀着记忆之美。“我不得不说的是,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都无时无刻地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直到今天,我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位老师,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特别是在我工作时,他们曾经给予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筑了我的梦想,以及灵感的全部来源。”
( Thu, 7 Jul 2011 23:38:30 +0800 )
Description:
我身边的人都知道,大概是和年岁的增长有着一种微妙的关联,我最近一段时间对腕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我甚至还特意在上个月飞去上海,只是因为听说世界顶级腕表品牌积家(Jaeger-LeCoultre)作为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伙伴及指定腕表,将于上海电影节开幕那天在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举办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与隆重的公益晚宴。
这就是当天的主角,我冒着雷暴雨也要飞去上海一睹真容的心水之物——积家向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捐赠的全球限量,编号为001的全新Duomètre à Quantième Lunaire双翼月相日历腕表。这款表将积家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一呈现:飞返秒针每1/6秒跳动一次,日历和月相则显示于独立表盘上,而最出类拔萃之处则是其Dual-Wing(双翼)机芯的设计。 要明白双翼机芯的过人之处,就得先了解过去复杂机械腕表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毎给腕表增加一种复杂功能(如计时码表运行之时,自鸣报时开始之际,甚至是每天仅发生一次的日历翻转齿轮啮合)都会降低摆轮的振幅,并消耗发条盒的部分动力,从而影响动力供给的稳定性,而经过精心调校的调整控件恰恰必须依靠持续的动力供给,才能保证其准确度,因此,复杂功能长此以往而导致腕表走时误差,将令如此完美的腕表名不副实。但当今世界对钟表精确度的要求偏偏又是越来越严苛的,而事实上,动力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发条盒输送到传动齿轮系统与擒纵装置,才是保障计时精准的首要因素。若能为复杂功能的运行专门设置一个完全独立的动力来源,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积家Dual-Wing(双翼)机芯就是为此诞生的伟大发明,此机芯拥有两个独立的动力来源:第一动力来源专为时钟精确走时而设,由擒纵装置和摆轮控制;而第二动力来源则为时、分、秒显示,以及日历和双半球月相显示提供动力。通过擒纵装置所驱动的飞返秒针机构实现两个动力来源同步运行。这样一来,任何复杂功能的开启都不再会影响腕表的精准走时了。
当然,除了这个绝对主角,在上海电影节红毯出席的明星身上也随处可见积家的“表”情。积家作为一家拥有178年悠久历史的世界顶级腕表品牌,与电影的渊源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已连续六年成为著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长期合作伙伴,熟悉明星红毯的同学可能还会记得许多扬名威尼斯的影坛传奇人物在走红毯的时候,手上都会有一块积家的高级腕表作为整个行头的点睛之笔。这次在上海电影节举办的积家“外滩之夜”公益晚宴,据我目测至少有200余位中外名流,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好莱坞著名影星马特?狄龙(Matt Dillon)、美国著名导演,第十四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巴瑞?莱文森(Barry Levi on)、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Shunji Iwai),以及国内的蒋雯丽、袁立、张梓琳、张雨绮、吴秀波、夏雨以及导演王全安等,均佩戴积家高级珠宝腕表或高级复杂功能腕表亮相。
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佩戴积家Reverso玫瑰金翻转腕表准备参加电影节开幕式
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Shunji Iwai)佩戴积家Reverso Ultra Plate超薄翻转腕表准备亮相红毯
好莱坞著名影星马特?狄龙(Matt Dillon)佩戴积家Grande Reverso Duo大型双面双时区翻转腕表走上红毯
蒋雯丽当天戴得是积家101机芯珠宝腕表Joaillerie 101 Manchette(如下图)
袁立佩戴积家Master Twinkling钻石大师系列腕表(如下图)
张雨绮佩戴积家101机芯珠宝腕表(如下图)
张雨绮佩戴积家101机芯珠宝腕表(如下图)
夏雨佩戴积家AMVOX2 Chronograph DBS计时腕表 ( Thu, 30 Jun 2011 20:10:01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几乎每天都能在新闻头条里看到各地落大雨的消息,大半个中国在这个月都被泡在了水里。同时被泡在水里的,还有臭美鬼们的心情——在马路上每走三步就会遇到各种水洼的日子真是太见鬼了,鞋柜里blingbling的爱鞋都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天啊,难道真的要因为没有能在下雨天穿的美鞋,就被关在家里,没有约会,逛不了街,甚至不能上班了吗?
这个时候,一双防水又透气,还超美的雨靴应该会成为雨季里的大明星。雨靴,也叫Wellington Boots,名字来自于滑铁卢一役中打败拿破仑的Wellington公爵,在19世纪早期,这双本是记载军人的威严和飒爽英姿的塑胶靴,就从英国流行开来。
现如今的雨靴,已经一改往日的传统形象,再也不是给人笨重呆板闷热不透气的印象,它们采用最优质的进口天然橡胶原料,除了保留传统雨靴的防水防滑的特殊功能外,穿上了时尚的外衣,还为雨靴增添了不同的色彩图案,如古典印花,苏格兰格纹,波点几何,甚至是各种兽纹图案,既具有潮流性,又不失实用主义,这也许是雨靴再度受到时尚分子青睐的另外一个原因。 鉴于它从功能性转变到时装化的结果以及独有的防水性能,一双时髦的雨靴,毫无疑问应该是雨季里扮靓的不二之选。
就像说到篮球鞋就不得不提到NIKE一样,提到雨靴就不得不提到AIGLE,这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法国户外休闲品牌。我大概是上中学的时候认识的这只来自法兰西的“飞鹰”(AIGLE本身则为法文「鹰 (eagle)」的意思),那个时候AIGLE还没有进入中国,但对其在时尚雨靴设计制造领域的名声已经有所耳闻。
1853年创建的AIGLE就开始手工制作闻名于世的惠灵顿(Wellington)长筒雨靴,而在狂热的20世纪20年代, AIGLE开始为巴黎的时尚女性提供黑色胶靴及别致的防风外套,50-60年代巴黎女性将超短裙搭配胶靴,出入时髦DISCO舞厅。到70年代,AIGLE胶靴走进航海、马术、狩猎等专业领域,从深受水手喜欢的REGATE靴子,到世界最畅销的ECUYER马靴,还有传统的WELLITON惠灵顿长统靴,在每个领域都写下了经典一笔。
尽管现如今AIGLE早已谙熟如何把握雨靴的时尚潮流,但一双出色的胶靴,除了拥有时髦的外衣,功能性也一点也不能打折扣:完全防水,功能全面,易于穿着,AIGLE能够做到如上几点承诺并不容易,它需要特殊的诀窍,将创新科技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在一起,这些数字说明了一切:
每双胶靴都有着
多年历史;
每双胶靴走过世界
多个国家;
每双胶靴出生于法国专业的胶靴工厂,工厂每年使用
吨纯天然橡胶;
每双胶靴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打磨而成,每天手工制作胶靴
1双完整的胶靴需要
个生产步骤,
公斤橡胶;
1双胶靴需要承受
℃高温硫化过程,
%防水测试;
1名合格的胶靴鞋匠需要接受
个月的培训;
1名成熟的胶靴鞋匠需要数年的实际操作经历…… 在优酷上找到一段AIGLE雨靴制作过程的视频,可以看到,从橡胶的混合、精炼、轧制,切割,再到鞋帮、鞋底和鞋里,AIGLE雨靴的制造几乎都是靠手工完成,就像生产瑞士钟表一样,完全就是用指尖进行芭蕾舞表演。
而各种潮流元素的加入,让现代的雨靴充满了Cheap &am Chic的意味,也不再是雨天专享,更不是在音乐节上才能出风头。我已经不忍称之为雨靴,更愿意把它们看做是橡胶质感的时装鞋,它们已从雨中走到骄阳下,从货架上的劳保产品中跨进了时尚的单品行列,从宽广的农场来到私密的花园,从远航的帆船到荒芜的草原,从学校的操场到海边的沙滩再到城市的广场,你大可以像《史密斯夫妇》中Angelina Jolie那样,无论身在哪里都以雨靴的造型示人,把自己标榜成为一个胶靴党,这确实是很有个人风格的选择。 ( Mon, 20 Jun 2011 14:30:56 +0800 )
Description:
荒木经惟说:“如果要改变人生,就要换男朋友,换女朋友,或是换个地点;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摄影风格,那就换台相机吧。”所以最近一直在用iPhone拍照,并非想要证明iPhone照相功能如何强大,也不是在和长***短炮较什么劲,其实就是觉得方便,这和流川枫因为离家近而选择湘北大抵上是一个道理。
荒木经惟还说了:“摄影,要运用自己的身体来拍,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于是我瞬间明白了那些新闻里说不惜卖肾捐精来换钱买iPhone的大学生,他们肯定是热爱摄影的人。
不无厘头了,说正经的,这些都是用一个叫LOMOLOMO的APP拍的,现在好像有了中文,叫乐么乐么,应该很多人都在用。我最常用的是一个叫Heaven的滤镜,黄黄的,色调很柔和,重要的是没有太过浓重的LOMO味,很合我意。
( Thu, 16 Jun 2011 11:28:17 +0800 )
Description:
就像这张照片所表现的,我最近生活的主题只有一个字——“画”。上个月初,刚过完26岁生日,我就找了个纹身师,在左手的小臂上“画”了一排字;接着我找了两件森马的“什么TEE”,自己在上面画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纹身,在皮肤上作画的感觉很微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身体这张白纸上作画,就仿佛是第二次生命的开端。
纹身其实就是用感情作画,“什么TEE”亦是如此。在时尚界,总有一些元素永不过时,一条直筒牛仔裤,一件海军上衣,黑色高跟鞋,黑色小礼服。恩,当然,还有纯白T恤。洁净而经典,是我们的常见装备,无论我们是单独穿着它,或者与其他服饰搭配,或者当做周末休闲装,或者当睡衣。在日常风格中,它是能进行百搭的一个基础,重要的是,你要将其转化为你自己的独特个性。
“什么TEE”就是一件神奇的白T恤,它能变成一件什么样的TEE,就看你自己想把它变成什么样了。白色T恤就如同白纸,赋予了我们无穷的创意空间跟信手创造的机会。这个季节不在乎花哨的剪裁,只比拼头脑的创新力量。
正如照片所示,我在第一件“什么TEE”上画了一个骷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图案,除了向正在热映的《加勒比海盗4》致敬,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其实骷髅元素更久远的文化记忆是源于刺青,最初非洲人将骷髅头图案文在身上,以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这件被我打造成“骷髅TEE”的“什么TEE”和胳膊上的新纹身遥相呼应。 第二件“什么TEE”是女装,于是我颇有些自恋地把自己的样子画在了上面,想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直接——希望穿上这件T恤的女孩能把时刻把我放在心上。这本来是我的一个画插画的朋友在去年给我画的一副漫画肖像,一直很喜欢,所以就直接在T恤上把它临摹了下来。虽然本人画技不精,在T恤上画出来的效果远不及我朋友的原作。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TEE”是T恤,是态度,是年轻人经过创意表达自我主意,洞察大千世界的舞台。只需有梦,只需敢做,只需满怀自我的时髦态度和创意热诚,即便伟大,即便稚嫩,仍然能够以你的独到视角定义专属于自己的“什么TEE“,表达唯我一切的潮流特性。
一言蔽之,那就是什么都可以是TEE,什么都可以由TEE表达。用自己的态度赋予T恤更丰厚更长远的肉体外延,这就是You wear what you are的精髓。
( Mon, 13 Jun 2011 11:11:12 +0800 )
Description:
这两天清理硬盘的时候翻出几篇差不多一年前的旧稿,做个记号。这篇是去年9月去伦敦小游回来后,就着拍下的照片,写了一点感想,很个人很主观,求同存异吧。老规矩,无删节原稿如下:
图/文 FreshBoy
犹记得香港时装人黎坚惠在其编著的《时装时刻1987-2007》一书中,将BOY LONDON、马丁靴和Levi’s 501比作她心目中的“英伦三宝”,意为这三件皆是英伦风格的朝圣之作。就在前几日,终于等到一个让我首次探访伦敦的机会,可以亲眼佐证这道听途说来的“三宝”。但走出希斯罗机场大厅之后,却发现遍寻不着Winifred Lai***笔下着BOY LONDON衫和501裤,蹬马丁靴的英伦潮人。BOY LONDON早已作古,更多人嘴边念叨的,是BURBERRY LONDON;也没见有人蹬马丁靴,501倒瞥见有那么一条,却偏偏是穿在同行的中国同胞身上。
原来是干了一桩刻舟求剑的蠢事。想来也对,麦当娜在BOY LONDON盛行的年代还顶着Boy Toy的光环,现在已是唯有靠Photoshop度日的半老徐娘;马丁靴自从将生产线从本土铺到第三世界,就已和“英伦”二字相去十万八千里;至于501,被提及时,新青年们多半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陈姓艺人而不是伦敦吧。这样看来,就着此次伦敦之行的所见所闻,也许该是时候与时俱进,更新一下“英伦三宝”的百度词条了。 聚宝盆——伦敦时装周
伦敦的两大经济支柱,一为金融,二为创意。经济危机让“Banker”(银行家)在英国变成了和“Liar”(骗子)一样不太光彩的词汇。所幸的是,时尚业作为创意产业的中流砥柱,还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瑰宝。而其中,伦敦时装周这一世界级的时尚盛会,就像一个聚宝盆,尤为闪耀。
伦敦2011年春夏时装周于2010年9月17日至22日举行。6天时间里,数百名设计师举办了官方的、非官方的、T 台的、静态的时装展示,最后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总价大约1亿英镑的订单,直接为伦敦经济贡献2000万英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仅如此,倘若你和我一样恰好在伦敦时装周举办期间抵达英国,你会发现从机场到酒店,甚至是街边的商店,伦敦时装周的LOGO无处不在,伦敦时装周吸引大批的游客和媒体人员,带来如零售业等其他行业的间接受益还远远不止这个数目。英国时装协会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时尚产业对英国经济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高达210亿英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则达到160亿英镑,伦敦时装周这棵摇钱树功不可没。
伦敦时装周的聚宝效应不仅体现在吸金能力上。伦敦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兵工厂”的角色,为时装界输送新的Modern Bomb,其自由、新锐和疯狂的氛围吸引了大批初出茅庐的设计新人选择在这里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待名利双收之后便远走他乡,在米兰、纽约和巴黎修成正果,一如当年的John Galliano。尽管频频为他人织嫁衣有些凄冷,但伦敦人对新鲜血液的热情却从未停歇过。值得一提的是,以发掘、培养和支持年轻设计师的Fashion Fringe(边缘时尚秀)活动,已经连续举办7年了,一共有13位设计新人通过此活动的选拔得以在伦敦时装周举办自己的个人发布。此次伦敦时装周期间的Fashion Fringe在9月18日晚的Covent Garden如期举行,曾经的伦敦骄子John Galliano更是现场出席并为今年的冠军——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马丁毕业生Corrie Nielsen颁奖。正如当天Galliano在现场不禁唏嘘道:“我多么希望,当年自己出道的时候,就能遇见Fashion Fringe这样的平台”的确,伦敦时装周不仅聚“财”,还聚“才”,敢把世界性的舞台放心交给新人的,大概仅此伦敦一家了。
不死药——圣马丁
如果说伦敦时装周是充当了时尚界的输血管,让Made in UK的新鲜血液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那么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 College of Art &am Design,简称CSM)就是一剂能保证母体不至于因失血过多而衰亡的老字号不死药。
提及圣马丁与英伦时尚之间的关系,有说法称:“英国的近代时装史,就是一部圣马丁的近代校史。”这一点也不夸张,翻看圣马丁历届毕业生的校友录,这一长串的华丽名单几乎占去了整个国际时装帝国的半壁江山: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Phoebe Philo、Luella Bartley、Hu ein Chalayan、Giles Deacon、Louise Goldin、Kim Jones、Stephen Jones、Christopher Kane、Zac Posen、Gareth Pugh、Marios Schwab、Riccardo Tisci、Matthew Williamson……
虽然当你真正站在圣马丁的门口时,应该和我一样,会诧异它的老旧,甚至是破旧,着实与光鲜亮丽的时尚行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论及硬件设施,若清华大学都曾被调侃为“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由此观之,圣马丁应该连“伦敦职业技术学院”的名号都配不上。但这丝毫不妨碍每年的伦敦时装周上,圣马丁人在这栋被他们称作“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灵感”的这幢老楼里,用锈迹斑斑的剪刀和老掉牙的熨斗打造出的圣马丁毕业生时装作品发布会,成为诸多国际时装品牌和媒体关注和挖掘设计新秀的焦点。在08年圣马丁毕业生作品发布会上声名鹊起的Mary Katrantzou,在刚刚结束的2011春夏伦敦时装周上用华丽的数码印花征服了所有人,甚至收到了“可能成为下一个it设计师”的高度美誉,她只用了2年。圣马丁就是这样,永远在大后方有条不紊地帮助母体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保持着英伦时尚的常年长青。
指南车——TOPSHOP
去过伦敦的人普遍都会有一个新发现——在伦敦生活的800万人,有说300多种不同的语言,但都用同一个品牌作为自己生活中的时髦指南,但绝对不是想当然的Burberry和Mulberry云云,而是TOPSHOP。
去伦敦,可以不去Bicester Village捡便宜,也可以不去Harrods血拼,但TOPSHOP和下午茶一样,是伦敦人丢不掉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在光临了坐落于伦敦Oxford Circus,世界上最大的TOPSHOP门店之后,你会对此深信不疑,这个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庞然大物每星期有20万人光顾。“你在时装周上看到的潮流毫无疑问也会在TOPSHOP这样的高街品牌中看到”。毫不夸张的说,在里面逛上一圈,当下英伦大地上最时髦的是什么,甚至刚刚结束的时装周上又发生了什么,便可了然于心了。
一个品牌在30年间,从一个小专柜转变成零售品牌,在英国本土开出309家分店,最后跃升到能在伦敦时装周走秀的平民大牌,,甚至能够出自己的杂志,TOPSHOP是“快时尚”的商业奇迹,以至于前不久和Kate Mo 合作之路的终结都显得云淡风轻。TOPSHOP在天桥上就像一个娱乐明星,尤其在“衣不惊人死不休”的伦敦,不可能唱主角,当然也没人期待,但正是因为伦敦人的创意与锐进,To hop反而成为一面从天桥折射入平凡的镜子,让那些看起来不轻松的美,也能宽宏于普罗大众。或许有人会说其实还不就是抄抄写写,但当你知道TOPSHOP集团其实在普及“快时尚”的同时,也非常热衷于支持青年才俊的年轻设计师(比如当年的Gareth Pugh若没有TOPSHOP的鼎力支持,09年都熬不过去)时,这样一个惹人爱的品牌,叫英国人怎能不把它当作宝?
( Tue, 7 Jun 2011 17:24:44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某意大利奢侈品牌的“产地门”事件尘嚣甚上,让“Made in Italy”这一时装封印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其实,若在我的学生时代,提及“意大利制造”,我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足球、披萨,还有法拉利,甚至还有文艺复兴;而现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意大利时装,尤其是意大利男装。
人人都识得意大利男人的魅力,却不知其实在意大利男人的身材并不足够高大完美的实际情况下,大半功劳都得归意大利男装所有。因此,意大利人素来都很懂得夸耀自己的男装――”意大利裁缝想方设法遮盖穿着者的身材缺陷,尽量使男人看起来更苗条,更优雅,更高大,能弥补上帝曾经犯下的错。”此话虽夸张,倒也点破了意大利男装立足于世的关键:既不同于法国时装的实验性,也不同于美国时装的纯粹商业性,而是拥有高超的生产技术、精良的做工和新奇的面料,以及相对简约实穿的设计。
这一点,在我亲自参加Canali在北京举办的2011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之后,体会愈发深刻。坦白说,对于Canali这样的顶级男装品牌,年岁和阅历尚浅的我知之甚少,只是听说过它是“美国富人最推荐的男装品牌”,以及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那天,穿的就是此牌。实际上,在1934年,Giova i和Giacomo Canali两兄弟成立了这家男装制作公司,并为这个家族品牌留下了称雄整个阿尔卑斯山脉的最好的男装制作工艺,包括Canali独有的西装支撑结构和其运用新的360支羊毛制作的西装面料,这种面料能够达到和羊毛衫一样的舒适度,还包括身体不同部分的格纹也精准对接等细节。
不只是这些,我更是通过秀前的展览知道了制作一件Canali的上衣所需要的部件相当于一枚豪华腕表所需的零件数量;一件大衣背片的缝线等于威尼斯运河上桥梁的总数;制作一件大衣和外套所需的制衣师的数量, 相当于F1比赛期间,一辆F1赛车所配技师数量的五倍……毫无以为,Canali代表着时装的缝纫水平、物料材质和意大利传统,三者的相互融合。
最苛刻而珍稀的天然纤维
当其他一线男装渐渐在领口标识上出现“Made In China”等字样时,Canali则含辛茹苦地继续保持“百分之百手工制作并全部在意大利生产”的珍稀血脉,即便它的副牌“Canali Exclusive”也同样如此。Canali对于选材的苛刻久负盛名,他们只选用经过全面检测的天然纤维。诸如喀什米尔羊绒和精品super 150羊毛;为加工各种帆布衣料而准备的马毛和纯棉;特殊的羊毛处理工艺;配饰也选取***棕榈、动物角质和珍珠母制成的纽扣等。
偏执的意式精细裁剪
米、白、黑和灰等基础色调的“厚重”西服和外套,却搭配了明快的深蓝,还有色彩斑斓的条纹,都抛却了传统老牌给人的老气横秋之感。而裁剪的技艺手法讲究到了极点——袖孔的包扎;肩部的棉、毛衬和马尾衬都是预制成型,并在缝制衣袖前镶嵌进去,从而方便日后的度身修改。裤装方面,纯棉内芯被小心翼翼地缝制在面料和衬里上,然后经手工折制成形,这是为了给穿者腰部提供最大的舒适感;高档纯棉裤袋被缝制在包裹腿部至膝盖的内衬外侧,内侧也附有同样质地的棉料;还有一些多出来的袖扣眼儿和用线订工艺加固的表袋,细心周到的内袋设计使穿者无需解开纽扣就可使用,鹅毛衬垫不仅恰到好处地增强了服装坚挺效果,同时也不会对服装的耐穿性有丝毫影响。这一切细节和用心都让再挑剔的男士觉得无话可说。
时尚和夸张的设计完全不是Canali。尽管如今时尚几乎已经取代了奢侈,但你很难在Canali的成衣上找到Logo,而是不言自明的贵重天然纤维和上等的手工工艺,将Canali固执又精细地打造成意大利上流社会衣橱首选。而在中国先富起来的男士群体中,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服饰和着装,没有惯例可依,甚至缺乏最基础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中国男人的衣橱,需要的这是像Canali这样“正确”的榜样。
( Wed, 1 Jun 2011 16:59:14 +0800 )
Description:
这个细手细脚,还留着一头大偏分的玩偶,和我iPad里的那个人是不是超像呢?对啦,就是韩火火。iPad里的这张照片,是13号在北京西单大悦城拍到的,当时火火正作为爱心大使,在大悦城中庭搭建的[MO_art] POP-UP STORE里慈善义卖MO&am Co.×Andrew Yang慈善限量手工时装娃娃套装。
当然,这个娃娃并非是以韩火火为原型(但不得不说确实神似啊),而是纽约著名的时装玩偶设计师Andrew Yang专门为MO&am Co.打造的两只玩偶MOMO&am COCO其中的一只-COCO。说起Andrew Yang,关注时尚的同学不会陌生,这个从小就有着玩偶梦想的华裔男孩,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Fashio Doll Designer。他用天马行空的艺术幻想与高级定制般的手工技艺,打造出了每只售价可以高达上千美金的Kouklitas高级定制布偶系列,在时尚界声名鹊起。去年为美国的两大时尚女魔头——美版《VOGUE》的A a Wintour和Grace Coddington度身定制的人偶入驻纽约Barney‘ New York百货商店,更是当时的焦点话题。
而他这次专门为MO&am Co.设计的MOMO&am COCO,一如既往地带有Andrew Yang标志性的强烈个人风格,蓬松精致的头发,哥特的妆容,rough手工感的缝制。MOMO和COCO***气质迥异,一个看上去比较easy chic,另一个则比较rock,但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对生活浓浓的热爱。这大概就是玩偶的魅力所在,小小的身体里,其实承载着大大的梦想。
虽然在慈善义卖的当天,Andrew Yang本人没有现身,但超模秦舒培和潮人韩火火两人的出现,并充当爱心义卖的售货员,还是在大悦城的人潮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一个是四大国际时装周上的新宠儿,一个是各大街拍镜头下的新偶像,就冲着这两人在时装界的人气和影响力,柜台前瞬间就排起长龙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每个MO&am Co.×Andrew Yang慈善限量手工时装娃娃套装分别包含一个Andrew Yang亲自设计的娃娃吊饰和一件Desig T-shirt,以“I”“LOVE”的概念装入环保瓦楞纸盒中,原价899,对于Andrew Yang的名气来讲,已经是很具性价比了,当天还打出了599的义卖价,很是诱人。当然,在现场吸引大家购买的,除了冲着Andrew Yang在国际时尚界的名气,以及两位本土时尚偶像的卖力吆喝,还有这次义卖真正的慈善意义。据悉,MO&am Co.会将这次售卖的所得捐给中华慈善总会黄丝带《关注青少年艺术发展公益项目》,以进行艺术启蒙教育的资金,通俗点说就是让更多贫困山区儿童有机会拿起画笔,绘画梦想,获得艺术启蒙教育的机会。
当天义卖的POP-UP STORE中,以骰子为概念和元素,代表机会和可能,寓意每个人的付出都有机会帮助到更多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儿童,让他们有接触艺术、放飞梦想的可能。在骰子形状的爱心义卖窗口中,大家能穿梭其中购买慈善产品。以黑色和桃红色为基调的POP-UP STORE带给人时尚、自由、爱心无限的感觉,而每套以环保瓦楞纸包装的MOMO和COCO手工时装娃娃套装,不单非常特别,还在概念店中组合出一面以“I”“LOVE”为主题的墙身,十分有创意。
时尚行业一直流行这么一句金科玉律:Sex Sells,但我一直更相信的是Love Sells,或者是Dream Sells,时装的背后其实是对爱和梦想的执着追求。所以我对现在这个坐在家里沙发上的小妞很是喜欢,我不光拥有了Andrew Yang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这个小小的玩偶里,仿佛看到了时装、梦想和爱的相遇。
( Tue, 31 May 2011 16:05:45 +0800 )
Description: 原谅我在标题中用了“Sugar Daddy”这样的词,其实我只是想借这个形象的单词表达一下,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这一天,爸爸们都理所应当过得像糖果一样甜蜜。如果我没有记错,从我开始有可支配收入之后(一开始应该是大学里的奖学金),我就习惯于给父母亲自挑选各种时髦的小礼物。而我挑选礼物的准则,并不侧重于实用与否,相信上一辈的人在经历了比我们艰苦许多的生活后,对于实用性的追求已经不需要我们通过礼物再一次强化了。所以在我看来,缺什么送什么才是礼物的唯一要义,而相对于蒸蒸日上的年轻人来说,垂垂老去的父母最缺的,除了子女的陪伴,应该就是时髦了。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的逝去,时髦,或者说追求时髦的精神,正一点点地远离我们的父母。正因如此,我给父母挑选礼物的标准就是,送他们自己永远也不会去买的时髦小物。2011年的父亲节,依旧如此,我选了6个可以考虑送给爸爸的时髦物件,来表达我对他永葆青春的祝福。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钞票夹
中国男人用钞票夹的不多,但这的确是一个很方便的东西,既实用也彰显品位。当你不想带钱包而将一叠现钞松松地卷成一卷放在衣兜里,很可能在掏钱时弄得一团糟。钞票夹可以使钞票始终整齐,给人以安全感。而这个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钞票夹造型一如既往地简洁到不加修饰,是非常特别的选择。
TOM REBL 唇印造型腰带
受够了老爸死气沉沉的金属方扣腰带,对吧,怎么看怎么像乡镇企业的领导,对吧。这条TOM REBL 唇印造型腰带会不会让你眼前一亮,N年前那个多情的情圣老爸是不是又回来了呢?
COR SINE LABE DOLI 陶瓷领结
这个绝对够时髦,见过黑领结白领节条纹领结波点领结,就是没见过陶瓷做成的领结。试想一下老爸戴着COR SINE LABE DOLI的这个陶瓷领结参加儿子或女儿的婚礼,几乎都会把主角的风头抢尽了吧!
NATIVE SON 迷彩风格领带
领带也是送爸爸的常见礼物,但是这个NATIVE SON的迷彩风格领带还是有别于其他正经兮兮的传统领带,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活力,而且据我所知很多60年代生人的爸爸都有从戎的经历,这个迷彩的设计也定会勾起他们过去的很多军营记忆。
BLACK EYEWEAR 圆形眼镜
眼镜也是男士品味战争的兵家之地。这款来自BLACK EYEWEAR的圆形眼镜,充满了50年代的怀旧气息,圆形的镜框设计也是今天的大热款式,爸爸戴起来应该会很dandy吧。
OLMA Sea Cup海杯系列限量版腕表
当然,看了这么多新奇的时髦玩意,一款既实用又时髦的经典手表作为时尚硬通货,也是送给爸爸的绝佳父亲节礼物。关于OLMA,这个诞生于1906年的百年瑞士手表品牌,最出名的当属1952年问世的Sea Cup海杯系列,当时所采用的“Monoflex”冠齿轮、“BP”型径向压缩冠齿轮等多项技术获得瑞士防水专利,这使得“Sea Cup”在当时几乎成了防水手表的代名词。
而这款限量版海杯系列男装机械腕表,是复刻1952年的经典旧款,优雅而富有时代感。而之所以会对这块表情有独钟,是因为这几大元素,特别符合中国男士的审美需求:
1.黄金表壳
其实在欧洲和北美,高级腕表的玩家更多偏爱白金表壳,因为它的硬度和耐磨性要强于普通黄金。但在中国,男人们更喜欢亮粉色和金色的黄金表壳,他们喜欢那种放射出金色光芒的感觉。OLMA的这款玫瑰金表壳,恰恰比较适合中国老爸们的个人喜好,对于日常的着装搭配来说,无论是正装还是休闲装,都能胜任。
2.圆形表盘
据说苏富比拍卖行统计过,超过70%的中国腕表买家喜欢圆形表面的手表,位列第二的是“桶装”或椭圆形的手表,方形和其他形状排在最后。我个人也非常倾向于圆形的表盘,圆形相对于富有棱角的其他形状来说,更显的谦虚和优雅,带圆形表盘的男人,看起来更有亲和力,谁不希望自己的老爸人见人爱呢?
3.限量发行
这个就不用说了,送礼也讲究物以稀为贵,特别是男人的“表”情,当然是独一无二最好。这款OLMA限量版海杯系列男装机械腕表分皮带款与全钢壳带款,共限量发行490只,送给父亲让他也尝尝做限量版老爸的滋味吧。
( Thu, 26 May 2011 20:25:29 +0800 )
Description:
从小到大都不喜欢过生日,这次也不例外。这么说起来,我好像从来都没好好地做成过一件例外的事。
扯远了,还有几个小时就26岁了,活了25年,最应该感谢爸妈合伙给了我一个男儿身,并让我去爱女人,it hurts so good!
其余的没有了,大概这就是双子的命,生日快乐。
放首欢快的歌吧,算是庆祝了,Dragonette - The Boys
( Wed, 25 May 2011 23:39:25 +0800 )
Description:
眼镜不仅是单纯的饰物,还是生活的伴侣,这个鼻梁上的家伙,每天都与我们见证与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场景。不论是方是圆,是单纯朴素或奢华烂漫,框架眼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俨然已经成了展现个人魅力的重要工具。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Giorgio Armani发起了一个名为“Frames of Your Life”的互动活动,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北京、上海等时尚之都,力邀当地的摄影师和时尚博主,走上街头用相机捕捉行人和Armani眼镜的各种表情,然后将这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照片汇集起来做巡回展出,旨在展现全世界潮人佩戴Giorgio Armani眼镜为特色的生活场景,分享平凡人的眼镜以及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和着装。
而我的好朋友,大家都爱的Fashion Blogger——MISS F在北京街头用相机捕捉到的数十位眼镜达人,将和其他国家的时尚博主(比如街拍界当红炸子鸡Tommy Ton,明星街拍第一热门网站JustJared的Jared Eng)拍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
上,供全世界各地的眼镜爱好者欣赏。
除了上网浏览,这些街拍作品还连同Giorgio Armani最新推出的“Frames of Life”系列眼镜一起,在溥仪眼镜位于北京星光天地的店铺里展出,我也有幸被邀请前往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和到场的所有人,以及特别邀请的明星嘉宾张梓琳一样,我也试戴了Giorgio Armani Frames of Life系列眼镜,发现这个新系列虽然以二十年代为设计灵感来源,却并不是对原有产品的复制,而是对原有眼镜制作工序的全新探索:完美的卵形和圆形框架,复古味甚浓,镜腿饰以轻巧的管状塑料镶饰和铰链,那个年代它们曾是时髦品,今天将以现代方式重新演绎。
( Tue, 24 May 2011 10:53:24 +0800 )
Description:
应该没有人对她陌生吧,这只可以说是捕获了全世界大多数时尚爱好者想象力的手袋——Lady Dior。
Lady Dior手袋在1995年9月首次推出。当韦尔斯王妃黛安娜出席由LVMH集团赞助、于巴黎Grand Palais大皇宫举行的”塞尚展览会”时,伯德纳黛.希拉克夫人(前法国总统夫人)将一个Dior新款的手袋赠予黛安娜王妃。Dior的该款最新设计立刻赢得黛安娜王妃的青睐,之后她更订了所有的版本并携之出席各种活动。自此之后,Lady Dior手袋与世上深受媒体欢迎的女性联系上,所有女士都趋之若鹜。在1996年,为了向黛安娜王妃致敬,在她本人的同意下,该手袋以她的名字而重新命名为“Lady Dior”。
Lady Dior的精髓除了悬挂在包把上的D.I.O.R四个字母的金属吊扣(可以说这是Lady Dior的灵魂)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独有的“Ca age藤格纹”(Lady Dior的全称正是Lady Dior Ca age Tote)。Ca age图案源自编织芦苇、麦秆及藤枝的传统专业工艺,此后成为18世纪家具的主要元素。但Dior独特的藤格纹图案其实是源自16世纪一把拿破仑三世座椅的椅背,Christia Dior在早期透过一系列作品推介这款精美图案后,Dior产品无论是手提包、鞋、珠宝、手表、桌面陈设及各式布料上都采用了同一灵感。
虽然诞生于1995年,但在某些方面,个人觉得Lady Dior是个非常“80年代”的手袋,格外的大家闺秀和昂贵闪亮的装饰物覆盖了我们所有的弱点,这是一款真正值得享受的手袋,她会吸引任何一个具有极端的女性审美品味,享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但没有哪一个设计仅仅因为完美就可以成为经典,一个经典从来都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态度和崭新的生存态势而被载入史册,好比60多年前Dior的“New Look”。所以,尽管Lady Dior依然风靡了十余年,但直到60多年后的今天,在看到Lady Dior在上海举办的这个“我之所见 A See By”的艺术展后,我才感觉,进入21世纪Dior品牌不再只是优雅,如同这个时代一样,一切都说无序杂乱的,复古未来时常混为一坛,没有既定的风格和归属感,焕发第二春的Lady Dior正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经典之作。
在上海恒隆广场的中庭,Dior力邀了全球著名的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影像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分别挑选一件Lady Dior作品,作为自己的灵感缪斯,通过自己的二次创作,自由诠释出的他们眼中独一无二的Lady Dior。参展艺术家包括了阿纳·奎兹(Arne Quinze)、Recycle组合(Recycle Group)、名和晃平(Kohei Nawa)、奥林匹亚·斯卡瑞(Olympia Scarry)、马丁·巴斯(Martee Baas)、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艾克·索斯(Alec Soth)、南·戈丁(Na Goldin)、卢文?阿法纳德(Ruve Afanador)和大卫·林奇(David Lynch)等人。 个人最喜欢的,当属瑞士艺术家Olympia Scarry打造的这件Lady Dior的作品。很早之前在微博上发的也正是这张,视觉冲击感很强。正如毕加索曾说:毁灭中孕育着创造。这件名为“淑女驾到 2011”(The Lady Ha Arrived 2011)的透明包展现了当今女性的力量和毁灭行为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毁灭的创造性潜能。不破不立。爆炸:毁灭之美。 同样极具视觉效果的雕塑作品来自巴黎的艺术家Vincent Beaurin,无论是色彩、廓型还是质感,都充满了现代波普的风格,给Lady Dior注入了不少前卫气质。
美国80后的新生代艺术家Daniel Arsham的这个作品将Lady Dior正中穿了一个洞,好像是正处在一个腐蚀变化中的形态,引人深思。
来自中国的60后雕塑艺术家刘建华创作的这只颇具分量的黄金Lady Dior甚是抢眼,Lady Dior雍容尊贵的一面不言而喻。
这张来自全球数一数二的时尚摄影师Peter Lindbergh的摄影作品我也很喜欢,熟悉时尚摄影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Peter Lindbergh也是Dior广告大片的御用摄影师。这次他交出的作品,主人公仿佛是一个遭遇上狗仔的明星,画面戏剧感十足,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英国摄影师Simo Procter的这幅摄影作品交织着神圣而又荒诞的复杂情绪,冲突感强烈。
还有来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要支持。70后的摄影师和艺术家时晓凡,平时看时装杂志的同学,应该见过他拍的很多时装大片。
最后放一张最喜欢的作品,来自哥伦比亚时尚摄影大师Ruve Afanador眼中的Lady Dior,看他的摄影作品,你总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叛逆性格,但不矫揉造作。欲望的手袋和残酷的束胸遥相呼应,可见女人对美的追求有多么的痴狂。
你眼中的Lady Dior又是怎样的呢?展览将持续到6月15号,喜欢Dior和艺术的同学可以去上海恒隆广场看看。
( Mon, 23 May 2011 12:14:26 +0800 )
Description:
已经很久没有穿T恤了,今天早上穿去这件公司上班就被女同事赞可爱,大概就是源于时装插画的魅力。
插画(illustration)是平面设计里面最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时装结缘后,时装插画(fashion illustration)最初也只是时尚杂志里一个新鲜而时髦的卖点。而现在,时装设计师似乎比杂志的时装编辑更热爱这玩意,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街头品牌,纷纷让插画在时装上安家。
送来的时装插画T恤,是Diadora与来自中国香港和内地的7位本土创意人合作发布的。意大利时尚运动经典老牌Diadora在2011年启动了一项名为 'The Generatio Now Project'的长期创意策划项目。这个项目的旨在发掘和支持大中华区的创意人才,扶植中国本土创意产业的崛起,实现‘Created i China’的愿景。而这个“跨界慈善插画T恤”的跨界企划,正是'The Generatio Now Project'的启程项目,由Diadora和
共同举办,该基金会致力于为全球生命垂危儿童达成心愿,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Diadora共邀请活跃在香港和内地设计界的张瑞燊、梁美燕、刘犇、姚文爽、林书懿、孔孔惟和张脱,共7名年轻插画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不拘一格的创意,围绕 ”Enjoy Sports, Enjoy Life” 这一主题设计了多款插画T恤。我身上的这件出自香港创意人张脱(Tore Cheung )之手,名为《男女之间的斗争》。男女两款上的图案分别是拿对方的身体取乐的场景,虽然乍看上去是有些骇人的黑色幽默,但细细一想,也夹杂着一份另类的甜蜜与浪漫,大概是想表达男女是生活永远的两极,相互吸引也相互排斥,而幸福生活更多是在对抗中磨合,如果男女之间的斗争可以透过运动来发泄,其实你会发现相爱的人们就连争吵也是满怀甜蜜和趣味的。
还记得红到巴黎春天百货的中国潮牌HI PANDA吗?Diadora这次的慈善T恤也有熊猫出没,还和老佛爷Karl Lagerfeld一起骑着自行车逛***。设计者刘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现居蒙特利尔,2009年于魁北克被评为 “杰出新人艺术家”,并被提名为“年度人物 ”,其独创的“Benda”熊猫卡通俏皮时髦又可爱,自成一格。这次他为Diadora设计的Benda化身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位时尚大拿——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Vogue女魔头A a Wintour和Lanvin设计师Alber Elbaz,开名人的玩笑,是非常大胆的想法。
这件颇具奇幻清新风格的作品出自国内的独立插画师孔孔惟之手,童年的梦是懵懂的青涩与憧憬的图画;是翠嫩的芽儿与粉红的花儿;是窗外金色的音符与耳畔繁星的悄悄话。通过回顾童年时期爱好的跳舞、玩耍、跳绳等活动表现出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是很有《小王子》的感觉呢?实在是太适合不想长大的女孩儿们了。
另外上面这款由居住在北京的香港创意人林书懿(Yuki Lam )设计的图案我个人觉得也不错,画面干净,线条简洁,但设计感十足。这个系列已经在全国部分城市的Diadora专卖店发售,还有其余3位插画师的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登陆Diadora官方网站的Minisite(
)或Diadora官方微博(
)查看详情。
( Mon, 16 May 2011 19:41:28 +0800 )
Description:
已经不是第一次吃到Tiffany专门准备的Macaron了,但每次我都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来,因为这画面出奇的和谐。我也曾经疑惑过,为什么每次都必须是Macaron,而不是Mou e,抑或是别的什么?细细一想才发现,这个知名的珠宝品牌竟然和同样知名的法式甜点有着诸多的相似。
Macaron(马卡龙),身为法式甜点中的贵族,你可以在
《Go ip Girl》里看到纽约上东区的女孩们对其爱不释口,同时也
因为其甜美的外形和口感让你产生无限的亲近感,
在很多男孩送给心仪女孩的礼物中都能觅得其鲜艳可爱的身影——这像极了Tiffany,尽管是珠宝界数一数二的顶级品牌,同时也是伴随着无数普通女孩成长为女人的一个有关浪漫的终极梦想。在这两者身上,似乎都能找到一种既高贵又甜美,还快乐纯净的独特气质存乎其中,所以个人觉得把Tiffany比作珠宝界的Macaron,简直就是神形兼备。
所以即便是在Tiffany黄钻这样超奢华系列的发布Party上,你依然可以看得到满眼都是令人恨不得全部打包回家的可爱糖果。实话说,当我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时,怎么也不会想到Tiffany香港广场旗舰店到了晚上会是这般热闹的场景:来自纽约的爵士歌手唱到忘情,平日里酷劲十足的各路明星像孩子一般地抢糖果,和做各种Tiffany黄钻主题的美甲与彩绘……我记得当时一边喝着特制的Tiffany鸡尾酒,一边还在想:之所以长久以来很喜欢Macaron的口感,就在于我完全无法将它的外型与口感作联想,咬下第一口,有种惊喜,却说不出为什么,必须回过神来,再咬一口,才有思绪发生。Tiffany亦如此,无论是一万颗中才能有一颗的顶级黄钻,还是挂在脖子上的银质小件,它都是一个擅长不断制造惊喜的百年珠宝品牌。
还记得在现场用手机拍下这排做成小点心的Tiffany Blue Box发布在微博上,随即引来一众女士轮番大呼“可爱”“好想要”,于是很惊叹Tiffany能拥有这样一种高贵却又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的独特气质。不由得又想到法国甜点界流传着一句话:“不会做Macaron,就称不上是真正的西点师傅。”于是斗胆即兴改编一下:“没有拥有过Tiffany,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甜美人生。”
在优酷上搜到当天黄钻Party的现场视频,没能到现场的同学通过视频也来感受一下吧(:
( Tue, 10 May 2011 22:50:41 +0800 )
Description: “跨界”在当下已然不是什么新事:时装设计师为汽车和手机量体裁衣,艺术家宠爱酒瓶远胜过手中的画笔,连家具设计师也开始着手研究摩天楼的曲直是非。看似“不务正业”的错位组合后,界限的概念被成功混淆,一个“从有界到无界”的大同世界迅速朝我们迎面奔来。
就拿酒来说,本是漂浮着欲望的水,有了瓶之后,才成为一种文化。而跨界时代的来临,则让饮酒变身艺术成为可能。在品牌精神“Keep Walking 永远向前”的引领下,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特邀12位来自绘画、雕塑、摄影、时装、多媒体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以尊尼获加「黑牌」苏格兰威士忌新瓶为灵感来源,创作瓶上新艺术,以12匠心之作打造视觉艺术的饕餮盛宴。
画家薛松在瓶身上烧制李白的《将进酒》;当代艺术家杨泳梁将新媒体置入瓶中;陶瓷雕塑家李立宏让“向前迈步的绅士”成为“走在浪尖上的人”;时装设计师周翔宇为新瓶穿上苏格兰格纹新装;雕塑家于凡将“向前迈步的绅士”塑造成了一位信仰坚强的行者;画家计文于让攀登的绅士撒下五彩缤纷的花雨,送上对品牌的美好祝福;摄影家李鸥的作品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实验艺术研究生陈明强创作的新瓶犹如一座拔地而起的纪念碑;珠宝设计师张凡将首饰与新瓶完美融合;画家周小庄以宣纸为媒介,在瓶身上即兴交错拼贴;画家、多媒体艺术家孔令楠创造蜡制新瓶,封存品牌历史;跨界艺术家王开方,叠加多种优质材质,立体呈现尊尼获加「黑牌」苏格兰威士忌深邃复杂的口感。 12位艺术家的作品绚烂丰富,引人入胜,消费者同样可以创作专属新瓶。尊尼获加「黑牌」苏格兰威士忌在展出现场特别设立了互动专区,消费者可以在互动平台的网页上调色、涂鸦,创作新瓶。而未到现场的消费者,也可登陆尊尼获加新瓶的官方网页
,创作属于自己的创意新瓶。
( Tue, 3 May 2011 11:17:23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参加了不少钻石珠宝品牌的活动,感受颇多,但若用一句话总结起来,那就是:广告商们应该感谢上帝——无论现代女人已经炼成了何等刀***不入的功夫,好在总有个命门是炼不到的,那就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梦想,关于爱情和钻石。
远于盘古初开的亿万年前,钻石已经深藏于地壳深处,至今仍是大自然最坚硬持久的瑰宝。但即便贵为石头中的王者,如果用完全唯物的观点视之,也会索然无味——“Oh,it' just a cold rock.”
但浪漫的古希腊人偏偏要赋于钻石种种美好的遐想:“钻石是星辰碎片降临人间”,“钻石是天神的泪珠”,“钻石内敛的火彩是永恒的爱火……”。于是钻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权力、财富、地位和尊贵的象征,且为王公贵族独享。在13世纪,法国皇帝圣路易斯,甚至禁止妇女佩戴钻石饰物,他认为只有圣母玛利亚才有资格佩戴。
但是,自1477年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与法国勃艮地的玛丽公主将钻戒作为订婚信物,到15世纪法王查理七世开启平民也可拥有钻石之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相爱的男女便开始期待着自己能被箭端镶满钻石的丘比特“爱神之箭”射中,更是相信佩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的钻戒,能将爱情之脉通过指尖引进新房,心心相印。于是,这首有关钻石的爱情变奏曲,就从那时一直到今天,唱了几百年。
敢问一句,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钻石更令女人无法拒绝?也许有,爱情。但有时即便是爱情也敌不过钻石,玛丽莲·梦露在《嫁给百万富翁》中唱到:“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是只有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换句话说,钻石寄托了女人对完美爱情的所有近乎算得上不切实际的渴求:亘古不变,坚不可摧,纯粹清澈,还要美得超越凡尘。
因此,我已然能完全理解女人面对钻石时的种种表现:瞳孔放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因为在那颗小小的的石头里,她看见的,是自己一生的最美的梦——在一个天空中飘着紫色云彩的黄昏,一个英俊的男人捧着大束的玫瑰,款款而行,走到你面前单膝跪下,优雅地掏出那颗比星光更灿烂的名钻“希望”(或是“北极之星”),然后深情地将它穿过你的左手无名指。当然,最好再补上一句,“亲爱的,我会一辈子给你买钻石。”
容颜容易老去,体力亦日久衰竭,但对爱情执著的人们还是会终日地祈祷,愿自己这段莫名的恋情能像钻石般始终如一,正如钻石鼻祖De Beers(戴比尔斯)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上一次见到De Beers,还是去年在伦敦的Bond Street老邦德街,没想到不到一年后,再次相遇竟然是在北京的新光天地,一楼大大的“Coming Soon”标语昭然若揭,De Beer Diamond Jewellers在中国的第一家精品店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开张。 不得不再絮叨一下,戴比尔斯珠宝(De Beer Diamond Jewellers)创立于2001年,由戴比尔斯珠宝有限公司(De Beer SA)负责独立管理及运作,是全球顶尖钻石供应经销商De Beers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路威酩轩)合作的结晶,用一句老话套用,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者现在应该说是含着钻石出生。
Coco Chanel曾经这样评价钻石:“钻石以最小的体积,凝聚了最大的价值。”而这样的小身材,大价值都是拜De Beers所赐。一百多年以来,De Beers为各大钻石品牌提供钻石,而且只提供质量最好的钻石,它还是衡量钻石好坏的4C标准(颜色Color、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和切工Cut)的创立者,一句话概括——De Beers简直就是钻石和钻石行业的代名词。可想而知戴比尔斯珠宝(De Beer Diamond Jewellers)中的钻石是何等的精挑细选。
De Beer ADONIS ROSE钻石戒指
尽管身为4C标准的制定者,De Beers仍然不断用超越4C的另一个标准来检视自己——火光(Brilliance),以确保所有De Beers的钻石都能保持完美。只有精准地计算出每一个切面,严格地要求切工,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钻石应有的光芒,因此每一颗De Beers的钻石,与市面上一颗同净度、颜色的钻石,比较之下,呈现出的是前所未见的极致火光。因为火光通过肉眼鉴别难度较大,因此De Beers运用独家的Beauty Scan仪器,运用光影的流动与折射,能清楚观察到钻石在光影下的不同表现,即使不懂钻石鉴定的人也可以用平凡的双眼,专业地检视出每一颗钻石的细微切工,辨别出De Beers钻石与其他钻石的不同。
Coco Chanel说过:“不抽烟的女人没有过去,不爱珠宝的女人没有未来。”百年沧桑,千年轮回,世间万物生灭交替,然而钻石永存。跨越时空,永挚不渝,唯独一颗钻石得以见证无尽千年纪念的来临,以其璀璨生辉的闪烁光芒,延伸永远。
De Beer ADONIS ROSE钻石戒环
( Fri, 29 Apr 2011 13:36:46 +0800 )
Description:
这张照片是我上周末在杭州万象城举办的FENDI“手”创未来设计展现场,用iPhone抓拍一名FENDI的意大利工匠师的现场手工制作。顿时觉得,
对于时尚,人人都可以有发言权,但对于奢侈品,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我个人一直同意一个观念:“手做的,才是完美的奢侈品。”在奢侈品的世界里,流行的是与这个数字化时代格格不入的法则:手工比流水线更好,传统比高科技更好,慢比快更好……相对于冰冷的流水线商品,手工商品的人情味是奢侈的;相对于进城民工临时培训的简单技术,百年师徒传承的手工艺是奢侈的;相对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手工商品耗费的漫长工时是奢侈的。所以,所有奢侈品的极致,都应该是手做的。
没错,人情味是最奢侈的。就连这样简单的木片,打上镂空的FENDI LOGO,再绞上各种色彩的皮绳,就让人觉得散发着暖暖的体温,恍惚觉得就像是小时候妈妈熬夜织出来的毛衣裤,不起眼的旧物也因为编织进了人情味而变得弥足珍贵。
这次展览的主题为“AWAKING 唤醒”,品物流形的的FENDI手工工匠与设计师合作完成十件作品的创作,利用全新的语言对残损的家具进行再次设计,赋予了新的功能,对本来沉睡多年的老家具,用设计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新生命,而原本这些旧家具完全来自杭州乡村。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手工技艺遭遇当代创新家具设计理念后擦出的灵感火花——受到FENDI家族SELLERIA百年制包工艺之感召,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设计师张雷,以全新视角探索传统工艺在现代创新理念下的运用,创作了一组极具大胆创意的华美家具作品。原本即将被时间湮没的十余件明清时代古家具,通过全新的设计语言展开再次设计,结合FENDI能工巧匠之手,为其赋予新的功能,沉睡多时的老家具终于破茧重生。
设计师们多利用FENDI Selleria 包具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废弃原材料,并受其考究的制包工艺启发,创作出现代生活人们常见的各种实用物品。将一切创作领域的极端元素融合到一起,呈现出传承与未来、传统与实验、设计与时尚互相浸染的景象。于是,充满戏剧张力与感官愉悦之兼具功能性和先验性的探索成果相继诞生。
在随后的FENDI晚宴上,我有幸在餐桌上坐在张雷的对面。通过简单的交流,我得知
他是目前最为炙手可热的中国青年设计师之一。张雷与意大利颇有渊源。在意大利的Domus设计学院深造期间,他亲身体会到了意大利人对保留传统文化及基于此的延续性创新所拥有之惊人魅力。自那以后,张雷将中国传统哲学、生活方式和传统手工艺进行实验性创作,并因此赢得了包括2011年IF产品设计奖、2010年亚洲最具影响力奖等一系列设计领域内的大奖。
最后放一张FENDI纯手工制作的Patch Work大抱枕,第一眼看到就真心想拿回家。枕着手工匠人的体温与情怀入眠,想起来就觉得,真是一件诗意得让人感到无比奢侈的美事啊。
( Fri, 29 Apr 2011 13:34:37 +0800 )
Description:
北京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让黄伟文都频频发出艳羡之叹的时尚之都,各大时装巨头前赴后继纷纷入驻,尤其是三里屯Village,俨然就是北京炙手可热的潮流新地标。I.T Beijing Market及BAPE STORE? BEIJING在2010年尾的强势亮相留下的余热还未散尽,我又收到了I.T 2011春夏时装发布会的邀请函。
当天晚上,在三里屯VILLAGE北区的下沉广场,共15位外籍男女模特演绎了I.T旗下多个品牌共31套2011春夏最新时装,京城潮人及媒体纷纷到场支持,内地演员李晨及袁泉也前来助阵。
当晚参加时装秀的I.T旗下品牌应该都早已为时装爱好者熟知:A.P.C.、ISABEL MARANT、mercibeaucoup,、SONIA BY SONIA RYKIEL、TSUMORI CHISATO、CABANE de ZUCCa等等。时装秀每个look均由I.T引入的品牌当季key item配搭而成,令人在欣赏中不但能够简明扼要的把握当季风格,更深切体会到I.T宛如时装梦想家般悉心经营,将不同风格品牌融于一体而另成一派的前卫理念。废话不多说,上图,没有到场的同学,饱饱眼福也不错。
( Tue, 26 Apr 2011 20:29:01 +0800 )
Description:
不可置否,运动是人类钟爱的特殊生存形式。早在母亲的胎盘中,我们就已学会游泳,运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我们亲肤而居,呼吸共存。而时装则是人类精神世界中对审美的永恒追寻,穿心爱的衣衫,做喜欢的事,享受欣赏的目光,修炼一个光彩熠熠的自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时装是一场无声的运动,运动则是一部永不谢幕的时装秀。进而当运动与时装的界定被一再地模糊,两者的耳鬓厮磨终于带来了革命性的产物——运动装。
虽然最早的运动装大概可以追溯到“胡服骑射”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运动服作为一个正式的服装大类,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实际上,直到1928年,时装杂志才将这一类便于身体自由活动的服装成为“运动风格”,接下来的1930年代,服装工业才正式将其定义为“运动便装”,并作为服装的新类别而批量生产。然而今天早已不是哪个简芳达穿着莱卡紧身连体衣喊出“运动健身”口号,身体力行为运动摇旗呐喊的年代,当我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生活需要C罗、科比和刘翔,另一部分认为运动装简直可以和衣食住行并列成为生活第五元素的人群产生了——他们从来不靠运动减脂、不看体育频道和热门赛事,却极端在意用什么运动鞋来搭配高级时装,我们称他们为“零运动一代”。 对于“零运动一代”来说,加点斜条纹或者在背后印个球衣号码,显然满足不了他们。在他们的眼里,并非真要背负汗流浃背的消耗感受才叫运动,时装对于运动更高级的阐释是:见诸于神。
没错,见诸于神,不在形而在神,我前几日在微博上见到有几个朋友转发的最新一期Diadora 2011春夏
型录季刊后,便萌发了对运动装的新看法——最入骨髓的运动装,不是运动装,而是装运动。
说起Diadora这个意大利国宝级的经典运动老牌,回忆就会拦不住地跑到我的孩童时代。在我上小学的时候,90年代初,我们把球鞋叫旅游鞋,把蝌蚪型商标的Diadora叫“迪多”,而一双“迪多”的旅游鞋,和梦特娇的POLO衫一样,在当时都是“奢侈品”的代名词。后来因为巴乔和托蒂,认识了Diadora飞鱼型商标的专业运动系列,“迪多”在我中学到大学期间,就是足球的代名词。直到在微博上偶遇到让人眼前一亮的那本
,然后追踪到焕然新生的
,我才发现运动装的另一种表情。
运动装,在意的就是洋溢在阳光下的喜悦和活力,把运动精神穿梭于不同的物料间,如果你身上那套行头可以洒脱得不着痕迹、动感十足,这就是运动时装的精神。重获新生的Diadora做到了,过去把足球穿在身上身体力行,今天却用复古摩登的时装元素重新解构了爱身体爱自我的独立精神,把所有的动感隐藏在极度的优雅之中,反而滴水不露。而在Diadora与
的合作的这一辑充满电影感的春夏大片,更是让人能真实感受到这个焕然新生的经典老牌是如何在清新的尘土与荷尔蒙气息中寻求肉身与精神的完美平衡。
一位时装史学家曾说过:“运动装是一个全球化的标志性产物,聪明的人踩着球鞋,套上拉链衫,轻松自在地冲向未来。”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
( Tue, 12 Apr 2011 22:35:26 +0800 )
Description:
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补色是黄、品、青,但若只剩下黑、白、灰,世界竟然可以安静得不像话。
自从买了iPhone,就很少拿着相机拍照了,感觉现在和身体以外的环境交流,变得如快餐一般简单暴力,生活中的很多本质也渐渐因为各种色彩的侵扰而被掩盖,习惯性的变得不真实。
于是你就会羡慕兔斯基的人生。 ( Mon, 11 Apr 2011 23:07:37 +0800 )
Description: 其实这些照片都是去年12月初参加Lacoste 2011春夏新品预览时拍的,当时的北京虽然初雪还未光临,但光秃秃的大街上俨然也已是一副萧瑟的光景了,所以特意把它们一直捂到现在春暖花开再拿出来晒晒,到网球上和春天约会,也算应时应景。
当天的新品预览是在北京朝阳公园网球中心博德维网球俱乐部举行的,九十年前,网球明星René Lacoste在网球场上掀起了一股“时尚大鳄”风暴;九十年后的今天,Lacoste 2011春夏系列再次回归网球场,网球俱乐部内充满动感活力的氛围在瞬间诠释了LACOSTE纯正的体育血统。
在开阔的网球场上,LACOSTE家族集聚一堂——包括成衣、鞋类、皮具、香水、眼镜,各大产品线的经典明星单品逐一亮相。
在成衣这块,LACOSTE在这个春夏的Sportswear系列拥有全新的诠释:以往几季的Sportswear系列由不同的设计主题构成,今年Lemaire先生和他的设计团队将尝试以色彩来划分这一系列。2011的春天将基于经典的黑色调和白色调,而火焰蓝,浪花白,晶莹紫和宝石绿等从大海中得到灵感的冷色系,Lemaire先生称之为“新潮流”,将是今年早春的点睛之笔。
LACOSTE成衣在2011春夏尽现“超凡优雅”,高雅的设计结合高质量的面料和做工,赋予每一件成衣LACOSTE的设计精髓。春季里全新的沙漠靴与彩红格纹系列休闲鞋呈现了充满现代感的经典设计,将运动的时尚感演绎到极致!皮具系列彰显了优良的品质与风范,回归LACOSTE一贯的简约优雅。兼顾时尚与实用的LACOSTE眼镜系列为您倍添风采,全新的香水系列则为整个活动现场增添了浓郁的法式浪漫气息!
春夏交替之际,“设计变得更为活力四射,并运用丰富的色彩”,Lemaire先生解释道。“这样的设计很英伦,明亮欢快的色彩,像是在摆弄一盒彩色粉笔。”此次还设计有全新的双面穿着的polo衫代表了LACOSTE一直追求的创新精神。“众所周知,René Lacoste先生在1927年发明了网眼Polo衫。今天,L.12.12已经是LACOSTE的一个举世闻名的标志。” Lemaire先生补充道。由于这个系列专为盛夏而设计,色彩方面特别选择了日晒后的退色效果,这是从Jean-Luc Godard的电影《轻蔑》中汲取的灵感。
在这一季中,LACOSTE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系列——休闲运动,设计介于Sportswear和Sport系列之间,包括polo, T恤,运动衫,夹克在内的9种款式,组成了一条更为完整的高科技运动服饰系列。
休闲、优雅的Club系列为LACOSTE 2011春夏季画上了完美句号。高雅的设计结合高质量的面料和做工,赋予这个系列的每一件成衣LACOSTE的设计精髓。“我们特别注重面料的品质,如亚麻和棉的混纺及热带夏季薄呢,” Lemaire先生如是说。这一季中,他特别提到他最钟爱的“超凡优雅”单品,是一件从航海夹克中汲取灵感的薄棉夹克衫。
在我最感兴趣的鞋类专区,我看到了非常多的选择:给男士们充满现代元素的经典沙漠靴——ARONA CANVAS与NUVERA,给女士们1963年上市的RENE LACOSTE,BATEAU帆船鞋以及经典L27帆布绑带鞋,优雅弧形线条搭配鲜亮色泽,无疑让夏日整体搭配更添趣味。
第三片场地,则是全新LACOSTE L!VE系列的专属区域,欢快明亮的色彩庆贺着这位更年轻更具时尚感的成员活力新生。鳄鱼家族中这一更年轻更具时尚感的成员曾在09春夏的纽约时装周初次亮相,红色的惊叹号与鳄鱼logo并列,当时LACOSTE将这一新系列命名为RED!。
LACOSTE L!VE沿用了标志性的“!”——这个象征着其与众不同的独特身份的符号,是经典的LACOSTE血统与鳄鱼DNA的现代演绎,代表了乐观与运动,也向那些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文化潮流致敬,例如音乐对时尚的冲击。
2011 LACOSTE L!VE春夏系列中,设计团队充分展现了对于色彩的驾驭,将同一种色彩变幻至两个完全不同的效果。第一个主题运用了灵感源自欧普艺术的原色设计,明星款为一件超级修身剪裁的香菜绿Polo衫,胸前环绕着鳄鱼logo,设计有向外呈发散状的白色框纹,让我们想起关于视幻艺术的作品。这个主题所展现的这股“新浪潮”,给予我们强大的视冲效果。
LACOSTE L!VE系列的第二个主题则运用了水彩色,运用与第一主题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原色,但采用了色彩被稀释的效果。条纹Polo衫与T恤,如同以水彩手绘而成。毛衣与Polo衫的某部分,看似是在染色缸中被浸泡过一般,为LACOSTE一直以来的休闲优雅添入了几许清新气息,使得整个系列变得更加完整。
( Thu, 31 Mar 2011 21:55:19 +0800 )
Description: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国时装周,由于工作上的变化,我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全面关注。不过仅仅从我亲自前往现场观看的两场发布会,还是发现了不少变化和惊喜,其中就包括这场ILARIA 2011春夏发布。
首先是秀场前排有新气象。正如你在上面这张照片中看到的,过去中国时装周善打的明星牌和领导牌有所收敛,我在ILARIA 2011春夏发布现场搜索了半天,发现除了董洁一人,其余更多的熟面孔都来自于时尚行业,而不是相关部门和娱乐圈,这是进步的表现。不得不说,由中国时尚媒体的两大女魔头——Vogue中国的张宇和时尚芭莎的苏芒亲自坐镇中国本土品牌的秀场,虽然少了几分所谓璀璨星光,但终归代表了本土时尚品牌和本土时尚媒体开始协作共创的时代来临。
接下来是国际化的设计团队。ILARIA的设计班底可以说是一个多国部队:ILARIA品牌创始人Ilaria He女士,早年从中国远赴意大利求学后定居罗马,ILARIA品牌设计总监是曾经担任著名设计师Valentino先生第一设计助理的Antonio Bandini,ILARIA品牌CEO是先后担任Valentino及Prada品牌亚太区总裁的Giova i.Di Salvo先生。
品牌设计主创ILARIA HE女士与ANTONIO BANDINI 先生在秀后出场谢幕,并表达了这个国际化团队为中国女性设计的理念。“ILARIA和其他很多奢侈品品牌不同的是,我们从国际化的视角进行创作,我们使用意大利面料并精通意大利风格,但是我们充分了解中国女性的身形和生活方式。中国时尚女性不仅仅是我们的客人,她们是我们设计的女主角。”
最后,就是国际化的设计了。一位二十年来深入于中意时尚圈的幕后设计推手,加上来自世界级著名设计师团队的设计主创,以及深谙亚太奢侈品市场的管理大师,当然不仅仅只是为品牌带来ILARIA这一个英文名。这个全新的国际化团队理念,使ILARIA品牌拥有目前中国奢侈女装品牌中独一无二的特点,也是第一次将中国品牌“无缝链接”于世界最先进的品牌设计运营模式中。
本季,设计师把来自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几何色块灵感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通过色彩和剪裁两种表现方式,为ILARIA春夏系列女装带来极具垂坠感的简洁线条与轻盈素雅的块状几何图形。西方现代艺术的经典元素,通过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崭新演绎,首次呈现出东方式行云流水的诗意美感。
春夏系列的设计中也出现了更加年轻的元素。如藏青色调系列套装一改其给予女性古板严肃的职业套装印象,通过大胆点缀和等比加长的剪裁方法,配合同样等比加长的衬衣或T 恤等单品,令着装效果变得更修身更时尚。而时髦单品“Jum uit”(跳伞装连体裤)在本季经过再设计后亦能与西装等轻松混搭,彰显了都市精英女性多姿多彩的风格和多元化的角色。
另一重要的设计亮点,来自于ILARIA对顶极面料的严格选择。若干全球少数几家顶级品牌才有资格选用的欧洲顶级面料,也在ILARIA本季产品中呈现。如TAFETTA SUR CHAINE,这款在经线上印花后织成的面料,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