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生命和全能炼气士点上后还会持续消耗吗

相信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 个人形象
上海,松江,23岁 自我介绍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img]http://images13.51.com/22/a/20/41/wzy4510/250_200_8f56042bdd23fb33.gif
...... 我关注的朋友 问问
我发起的问题 我的音乐
播放列表
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 状态
积分:20674分
魅力指数:200点
人气指数:664点
留言评论:29条 相册 我的更新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9
肘后飞金晶第五 《金诰》曰:阴阳升降,不出天地之内;日月运转,而在天地之外。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昼夜不息,寒暑相推,积日为月,积月为岁。月之积日者,以其魄中藏魂、魂中藏魄也;岁之积月者,以其律中起吕、吕中起律也。日月运行,以合天地之机,不离乾坤之数,万物生成虽在于阴阳,而造化亦资于日月。   《真原》曰: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一日之间而分昼夜。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而定寒暑。日月之状,方圆八百四十里,四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凡八刻二十分为一时,十二时为一日,一月三十日,共三百六十时,计三千刻一十八万分也。且以阳行乾,其数用九。以阴行坤,其数用六。魄中魂生,本自旦回,盖九不对六,故三日后月魄生魂。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魂于魄中一进七十里,七昼夜共进四百二十里,魄中魂半,乃曰上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魄中魂全,阳满阴位,乃曰月望;自十六日为始,魂中生魄,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魄于魂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共进四百二十里,而魂中魄半,乃曰下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魂中魄全,阴满阳位,月中尚有余光者,盖六不尽九,故三日后月魄满宫,乃曰月晦。月旦之后,六中起九,月晦之前,九中起六,数有未尽,而生后有期。积日为月,积月为岁。以月言之,六律六吕,以六起数,数尽六位,六六三十六,阴之成数也;以日言之,五日一候,七十二候,八九之数至重九,以九起数,数尽六位,六九五十四,阳之成数也。一六一九,合而十五,十五一气之数,二十四气当八节之用,而见阴阳升降之宜;一六一九,以四为用,合四时而倍之,一时得九十,四九三百六,变为阳之数二百一十六,阴之数一百四十四,计三百六十之数,而已满周天。   《比喻》曰;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比心肾气液交合之法也;日月运转在天地之外,比肘后飞金晶之事也;日月交合,比进火加减之法也。阳升阴降,无异于日月之魂魄;日往月来,无异于心肾之气液。冬至之后,日出乙位,日没庚位,昼四十刻,自南而北,凡九日,东升西没,共进六十分,至春分昼夜停,停而夏至为期,昼六十刻;夏至之日,日出甲位,日没辛位,昼六十刻,自北而南,凡九日,东生西没,并退六十分。至秋分昼夜停,停而冬至为期,昼四十刻。昼夜分刻,准前后进退,自南而北。月旦之后,三日魂生,魂生于魄,六日两停,又六日魂全,其数用九也;月望之后魄生,魄生于魂,六日两停,又六日魄全,其数用六也。岁之夏至,月之十六日,乃日用离卦之法,乃人之午时也;岁之冬至,月之旦日,乃日用坎卦之法,乃人之子时也。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来之理,尚以数推之,交合有序,运转无差,人之心肾气液、肝肺魂魄,日用虽有节次,年月岂无加减乎? 《真诀》曰:坎卦阳生;当正子时,非始非终,艮卦肾气交肝气,未交之前,静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盘膝,蹲下腹肚,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头子后,后闭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一二,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关而放气过关,仍仰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勿开之,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须身耐寒暑,方为长生之基。次用还丹之法,如前件出胸伸腰,紧夹脊,蹲而升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至火起为度。自丑行之,至寅终而可止,乃曰肘后飞金晶,又曰抽铅,使肾气生肝气也。且人身脊骨二十四节,自下而上三节,与内肾相对;自上而下三节,名曰天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内肾相对尾闾穴之上,共十八节,其中曰双关,上九下九当定,一百日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必于正一阳时坎卦行持,乃曰肘后飞金晶。离卦采药,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一百日飞金晶入脑,三关一撞,直入上宫泥丸,自坎卦为始,至夏卦方止。自离卦采药,使心肾气相合,而肝气自生心气,二气纯阳,二八阴消,熏蒸于肺,而得肺液下降,包含真气,日得黍米之大而入黄庭,方曰内丹之材,即百日无差药力全。凡离卦采药,用法依时内观,转加精细。若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自兑卦为始,终在乾卦,如此又一百日之后,肘后飞金晶。自坎卦至震卦方止。离卦采药之时,法如旧以配,自坤至乾卦行持,即二百日无差圣胎坚。勒阳关法,自坤卦为始,至乾卦方止。如此又一百日足,泥丸充实,返老还童,不类常人。采药就,胎仙完而真气生,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丹田,而作陆地神仙。三百日后,行持至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即行玉液还丹之道,故自冬至后方曰行功,三百日胎完气足,而内丹就、真气生。凡行此法,方为五行颠倒,三田返覆。未行功以前,先要匹配阴阳,使气液相生,见验方止;次要聚散水火,使根源牢固而气行液注,见验方止;次要交媾龙虎,烧炼丹药,使采补还丹而煅炼铅汞,见验方止;十损一补之数足而气液相生,见验方止。上项行持,乃小乘之法,自可延年益寿。若以补完坚固,见验方止,方可年中择月,冬至之节,月除,以绝欲内观,则朗而不昧,昼则神采清秀,夜则丹田自暧,上件皆是得药之验。验既正当,谨节用功,以前法加添三百日,胎仙圆,胎圆之后,方用后功。解曰:日月并行复卦者,一阳生时,在日为子时,在年为冬至也,所谓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也。蹲升,说已在前。数日,是定一百日开关,是先开中关,次开上关。贪向扬州聚会,扬州者,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在卦为离。聚会者,真阴真阳交媾,故曰采药。乾为六宫,火是气也。勒阳关而聚气,以肺气为金,而下肾之下田,故曰火满金田。乃行乾卦而勒阳关,聚火下田矣。又曰终南者,圣人隐意在中男也,中男即坎卦。又为山,山是艮卦。飞金晶至巽卦方止,第二百日下功之时也。升身频过三关、贪向扬州聚会,说已在前。争如少女烧天者,少女是兑卦也,勒阳关至乾卦而方止也。又曰:兖州,艮卦,徐州,巽卦,自艮卦飞金晶,至巽卦方止也。起来走损车牛。车为阳,牛为阴,是夹脊一气飞入泥丸也。九州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与前采药同也。西南,坤卦也,雍州,乾卦也,勒阳关自坤至乾方止,第三百日下功之时也。 玉液还丹第六 《玉书》曰: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见于上者,积阳成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日月也;见于下者,积阴成形,形中有神,而丽乎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质隐于山川,秀媚之气浮之于上,与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为祯祥,鸟兽得之以为异类耳。   《真原》曰: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阴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 《比喻》曰:积阴成形,而内抱真阳,以为金玉,比于积药而抱真气,以为胎仙也。金玉之气,入于地而为醴泉芝草者,比于玉液还丹田也。金玉之气,凝干空而为瑞气祥烟者,比于气炼形质也。凡金玉之气冲于天,随阳升而起;凡金玉之气入于地,随阴降而还。既随阴阳升降,自有四时,可以液还丹田,气炼形质,比于四时加减,一日改移也。 《真诀》曰:采补见验,年中择月,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三时用事,一百口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胎仙圆。谨节用功,加添依时,三百日数足之后,方行还丹炼形之法。凡用艮卦飞金晶入脑,止于巽卦而已。此言飞金晶三百日后也,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只此兑卦下手勒阳关,至乾方止。既罢离卦,添入咽法炼形。咽法者,以舌搅上腭两颊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凡夏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法日用艮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肝气弱,咽法日用坎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法日用震卦(飞金晶法咽亦不妨);凡四季之月,脾气旺而肾气弱,人以肾气为根源,四时皆有衰弱,每四时季月之后十八日,咽法日用兑卦,仍与前咽法并用之,独于秋季止用兑卦咽法,而罢艮卦之功。凡以上咽法,先依前法而咽之,如牙齿玉池之间而律不生,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颊以虚咽而为法,止于咽气,气中自有水也。咽气如一年三十六次至四十九次为数,又次一年八十一次,又次一年一百八十一次为见验,乃玉液还丹之法。行持不过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气愈盛。若行此玉液还丹之法,而于三百日养就内丹,真气才生,艮卦飞金晶,一撞三关,上至泥丸,当行金液还丹之法,自顶中前下金水一注,下还黄庭,变金成丹,名曰金丹。行全液还丹,当于深密幽房,风日凡人不到之处,烧香,叠掌盘膝坐,以体蹲而后升,才觉火起,正坐,绝念忘情,内观的确,艮卦飞金晶入顶,但略昂头偃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冷之水,味若甘香,上彻顶门,下通百脉,鼻中自闻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漱而咽,下还黄庭,名曰金液还丹。春夏秋冬,不拘时候,但于肘后飞金晶入脑之后,节次行此法,自艮至巽而已。晚间勒阳关法,自兑至乾而已。凡行此法,谨节胜前,方可得成。究竟止于炼形住世、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超脱也。   《道要》曰:识取五行根蒂,方知冬夏春秋,时饮琼浆数盏,醉归月殿邀游。又曰:东望扶桑未晓,后升前咽无休,骤马邀游宇宙,长男只到扬州。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晶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采药,添入咽法,咽法随四时而已。此系炼形法。用卦后添入炼形,自震卦为始,离卦为期,不限年月日,见验方止。身体色光泽,神气秀媚,渐畏腥秽,以冲口腹,凡情凡爱,心境自除,真气将足而似常饱,所食不多而饮酒无量,尘骨已更而变神识,步趋走马,其行如飞,目如点漆,体若凝脂,绀发再生,皱脸重舒,老去永驻童颜,仰视百步而见秋毫,身体之间旧痕残靥,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圣丹生味,灵液透香,口鼻之间,常有真香奇味,漱律成酥,可以疗人疾病,遍体皆成白膏。上件皆玉液还丹炼形之验,见验即止,当谨节用功,依法随时而行后事。解曰:识取五行根蒂者,为倒五行相生相克,而用卦时不同以行咽法。方知冬夏春秋,改移有时候也。琼浆,玉液也。月殿,丹田也。醉归,咽多也。又曰:东望扶桑未晓者,日未出艮卦之时也。后升,飞金晶也;前咽,玉液还丹也。骤马起火,玉液炼形也。邀游宇宙,遍满四肢也。长男,震卦也;只到扬州,离卦也。玉液炼形,自震卦为始,至离卦方止也。 金液还丹第七      《金诰》曰:积阳成神,神中有形,形生于日,日生于月,积阴成形,形中有神,神生于金,金生于土。随阴阳而生没者,日月之光也,因数生光,数本于乾坤;随阴阳而升降者,金玉之气也,因时起气,时本于天地。   《真原》曰:日月之光,旦后用九,晦前用六。六九,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降,天地之时。金生于土,玉生于石,石生于土,见于成形而在下者如此;日中金乌,月中玉兔,月待日魂而光,见于成神而在上者如此。   《比喻》曰:日月比气也,肾气比月而心气比日;金玉比液也,肾液比金而心液比玉。所谓玉液者,本由肾气上升,而到于心,以合心气,二气相交而过重楼,闭口不出而津满玉池,咽之而曰玉液还丹,升之而曰玉液炼形。是液本自肾中来,而生于心,亦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说也。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熏蒸于肺,肺为华盖,不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既还下田复升,遍满四体,前复上升,乃曰金液炼形,是亦金生于土之说也。凡欲炼形飞金晶者,当在净室中,切禁风日,遥焚香,密启:三清上圣,臣所愿长生在世,传行大道,演化告人,当先自行炼形之法,欲得不畏寒暑,绝啖谷食,逃于阴阳之外。咒毕,乃咽之。  《真诀》曰:背后屋闾穴曰下关,夹脊曰中关,脑后曰上关。始飞金晶以通三关,肾比地,心比天,上到顶以比九天,玉液炼形自心至顶以通九天,三百日大药就,胎仙圆而真气生,前起则行玉液炼形之旧道,后起则行飞金晶之旧道。金晶玉液行功见验,自坎卦为始,后起一升入顶,以双手微闭双耳,内观如法,微咽于津,乃以舌抵定牙关,下闭玉池,以待上腭之津,下而方咽,咽毕复起,至艮卦为期。春冬两起一咽,秋夏五起一咽。凡一咽数,秋夏不过五十数,春冬不过百数。自后咽罢,升身前起,以满头面四肢五指,气盛方止,再起再升,至离卦为期。凡此后起咽津,乃曰金液还丹。还丹之后而复前起,乃曰金液炼形。自艮卦之后炼形,至离卦方止,兑卦勒阳关,至乾卦方止。以后起到顶,自上而上,号曰金液还丹。金丹之气前起,自上而不,曰金液炼形,形显琪树金花。若以金液还丹来到下元,而前后俱起,乃曰火起焚身,此是全液还丹炼形,既前后俱起,兼了焚身。凡行此等,切须谨节苦志而无懈怠,以见验为度也。   《道要》曰:起后终宵闻耳,随时对饮金波,宴到青州方住,日西又听阳歌。又曰:饮罢终宵火起,前升后举焚身,虽是不拘年月,日中自有乾坤。此须于玉液还丹炼形见验正当,方以谨节幽居,焚香而行此法。金液还丹而相次炼形勒阳关,如是一年外,方得焚身。焚身即是坎卦前炼形,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背后为乾,焚身午前烧乾飞金晶,午后烧坤勒阳关。凡烧乾自下而上,前后俱起,冬夏三日或五日,而行既济之法,以防太过,使金丹之有润,乃焚身火起中咽也,见验方止。内志清高,以合太虚,魂神不游,以绝梦寐,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时不畏寒暑,神采变移容仪,常人对面,虽彼富贵之徒,亦闻腥秽,盖其凡骨俗体也。功行满足,密授三清真篆,阴阳变化,人事灾福,神灵而皆能预知,触目尘冗,心绝万境,真气充满,口绝饮食,异气透出金色,仙肌可比玉蕊,去留之处,当所神祗自来相见,驱用招呼,一如己意。真气纯阳,可干外汞。上件金液还丹,还丹之后,金液炼形之验也。解曰:起后终宵闭耳者,为行金液还丹,须是肘后飞金晶,一撞三关,其气才起,急须双手闭耳,耳是肾波之门,恐泄肾气于外,而不入脑中也。随时对饮金波者,既觉气入脑中,即便依前法,点头曲项,退舌尖近柱上腭,清甘之水有奇异之验,甘若蜜味之甜也。当艮卦飞金晶一咽,至震卦方止,青州乃震卦也。日两,兑卦也。又听阳歌者,自兑卦勒阳关,直至乾卦,日用离卦,不必采药也。又曰此一诀是金液炼形之法也。饮罢终宵火起者,是依前法金液还丹,而艮卦炼形是起火也。前升后举,飞金晶而起火也。凡玉液炼形之时,先后起金晶入顶,次还丹而复前升之以炼形,是比金液炼形之法不同也。当其飞金晶而起火入顶,便前起而炼形,前后俱起名曰焚身,火起而行还丹,须依四时加减之数行之。此法不拘年月日时,但以谨节专一,幽居绝迹可也。日中自有乾坤,盖午前烧乾,午后烧坤,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而背后为乾。午前烧乾者,为肘后飞金晶,前起炼形也;午后烧坤者,自兑卦勒阳关,至乾卦方止故也。 已上乃长生不死之诀。 上中乘法三门,系地仙。 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 朝元第八     《金诰》曰: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帝之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气;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六气;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之五气;黄帝之子戊己,受之天真土德之一气。自一气生真一,真一因士出,故万物生成在上,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而生也。   《玉书》曰: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数;金、木、水、火、土,道之变而有象;东、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黄、黑,道之散而有质。数归于无数,象反于无象。位至于无位,质还于无质。欲道之无数,不分之则无数矣;欲道之无象,不变之则无象矣;欲道之无位,不列之则无位矣;欲道之无质,不散之则无质矣。无数则道之源也,无象则道之本也,无位则道之真也,无质则道之妙也。 《真原》曰:道原既判,降本流末。悟其真者,因真修真,内真而外真自应矣;识其妙者,因妙得妙,内妙而外妙自应矣。天地得道之真,其真未应,故未免乎有位;天地得道之妙,其妙未应,故未免乎有质。有质则有象可求,有位则有数可推。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即天地之有象可求,故知其质气与水也,即天地之有数可推,故知其位远与近也。审乎如是,而道亦不远于人也。   《比喻》曰:天地有五帝,而比人之有五脏也。青帝甲乙木,甲为阳,乙为阴,比肝之气与液也;黑帝壬癸水,壬为阳,癸为阴,比肾之气与液也;黄帝戊已土,戊为阳,己为阴,比脾之气与液也;赤帝丙丁火,丙为阳,丁为阴,比心之气与液也;白帝庚辛金,庚为阳,辛为阴,比肺之气与液也。凡春、夏、秋、冬之时不同,而心、肺、肝、肾之旺有月。   《真诀》曰:凡春三月肝气旺,肝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若遇木日,甲乙克土,于辰、戌、丑、未之时,依时起火炼脾气。余日兑卦时,损金以耗肺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坎卦时,依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入室,多入少出,息住为上,久闭次之,数至一千息为度。当时内观如法,一意冥心闭目,青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寅至辰,以满震卦(一千息以上尤佳,以息息渐微为度。如息住,不须连数。下同)。凡夏三月心气旺,心旺者,以父母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心。若遇火日,丙丁克金,于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余日坎卦时,损水以耗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离卦时入室,依前行持定息,赤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己至未,以满离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肺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若遇金日,庚辛克木,于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余日离卦时,损火以耗心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巽卦时,依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入室,依前行持,白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申至戌,以满兑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肾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若遇水日,壬癸克火,于离卦时,依法起火炼心气。余日辰、戌、丑、未时,损土以耗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坎卦时入室,依前行持,黑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亥至丑,以满坎卦。以至黄气成光,默观万道,周匝围身。凡定息之法,不在强留而紧闭,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从有入无,使之自住。采药之法,含津握固以压心,使真气不散也。凡入室须闭户,孤幽静馆,以远鸡犬女子,一切厌触之物。微开小窍,使明能辨物,勿令风日透气,左右有声。当灰心息虑,事累俱遣,内外凝寂,不以一物介其意。盖阳神初聚,真气方凝。看待如婴儿,尚未及老。日夕焚香,默祝天隐于山林,功行将半者地仙,跪拜稽首,默祝天寄于海隅洞府,与天下立大功,与黎首除大害,潜迹者天仙,跪拜稽首,三礼既毕,静坐忘机,以行此法,仍须前法节节见验。若以此便为道,但恐徒劳,终不见成,止于阴魄出壳而为鬼仙。解曰:春炼肝,千息青气出,春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而终日静坐以养脾,而炼己之真气,乃可坎卦起火炼肾,恐耗其真气。夏炼心,千息赤气出,夏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而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震卦时起火如前。秋炼肺,千息白气出,秋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而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巽卦时起火如前。冬炼肾,千息黑气出,冬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而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兑卦时起火如前。《道要》曰:凡行此法,不限年月日时,一依前法,以至见验方止,其气自见。须是谨节不倦,弃绝外事,止于室中用意,测其时候。用二个纯阳小子,或结交门生,交翻往复,供过千日,可了一气。一以夺十,一百日可见功,五百日气全,可行内观,然后聚阳神以入天神,炼之而合道,入圣超凡。炼气之验,但觉身体极畅,常仰升腾,丹光透骨,异香满室,次以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顶中下视,金光罩体,奇怪证验,不可备纪。 内观第九     《金诰》曰: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其理可究。以体言道,道之始有内外之辨;以用言道,道之始有观见之基。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真原》曰;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余;以万物挠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矣。   《比喻》曰;以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所可比者,如人之修炼,节序无差,成就有次,冲和之气,凝而不散,至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于自然。当此之际,以无心为心,如何谓之应物,以无物为物,如何谓之用法,真乐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渐入无为之道,以入侵夷之域,斯为入圣超凡之客。   《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气;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烧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和,自然喜悦。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如认,收境自散,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退,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偃,偃不伸腰,少时前后火起,高升其身勿动,名曰焚身,火起魔军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如此三两次已,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火,火毕清凉,了无一物,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亦不得认为好事,盖修真之士,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劬劳,而历潇洒,-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阴魔,将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胎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日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且,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作仙子,到此可惜!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 超脱第十     《金诰》曰: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称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相,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希夷亦未免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玉书》曰: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杳冥莫测名曰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   《真诀》曰:超者是超出凡躯而入圣品,脱者是脱去俗胎而为仙子。是其神入气,胎气全性,须是前功节节见验正当,方居清净之室,以入希夷之境,内观认阳神,次起火降魔,焚身聚气,真气升在天宫,壳中清静,了无一物。当择幽居,一依内观,三礼既毕,平身不须高升,正坐不须敛伸,闭目冥心,静极朝元之后,身躯如在空中,神气飘然,难为制御,默然内观,明明不昧,山川秀丽,楼阁依稀,紫气红光,纷纭为阵,祥鸾彩凤,音语如簧,异景繁华,可谓壶中真趣,而洞天别景,逍遥自在,冥然不知有尘世之累,是真空之际,其气自转,不须用法依时。若见青气出东方,笙簧嘹亮,旌节车马,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臾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出,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结聚而为彩云,乐声嗜杂,喜气熙熙,金童玉女,扶拥自身,或跨火龙,或乘玄鹤,或骖彩鸾,或骑猛虎,升腾空中,自下而上,所遇之处,楼台观宇,不能尽陈,神祗官吏,不可备说,又到一处,女乐万行,官僚班列,如人间帝王之仪,圣贤毕至,当此之时,见之傍若无人,乘驾上升,以至一门,兵卫严肃而不可犯,左右前后,官僚女乐,留恋不已,终是过门不得入,轩盖覆面,自上而下,复入旧居之地,如此上下不厌其数,是调神出壳之法也。积日纯熟,一升而到天宫,一降而还旧处,上下绝无碍滞,乃自下而上,或如登七级宝塔,或如上三层琼楼,始也一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辄不得下视,恐神惊而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寤,身外有身,形若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观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然不可顿弃而远游,盖其神出未熟,圣气结而未成,须是再入本躯,往来出入纯熟,一任遨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形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自此而或行满而受天书,骖鸾乘风,跨虎骑龙,自东自西,以入紫府,先见太微真君,次居下岛。欲升洞天,当传道积行于人间,受天书而升洞天,以为天仙。凡行此法,古今少有成者,盖以功不备而欲行之速,便为此道。或乃功验未证,止事静坐,欲求超脱;或乃阴灵不散,出而为鬼仙,人不见形,往来去住,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夺人躯壳,复得为人仙;或出入不熟,往来无法,一去一来,无由再入本躯,神魂不知所在,乃释子之生化、道流之尸解也。故行此道,要在前功见验正当,仍择地筑室,以远一切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不止于触其真气,而神亦厌之。既出而复入,入而不出,则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而浩劫不死;既入而复出,出而不入,如蝉脱蜕,迁神入圣,是以超凡脱俗,以为真人仙子,而在风尘之外,寄居三岛之洲者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息矣。 已上乃超凡入圣之诀。 上大乘法三门,系天仙。
2011-04-24 20:49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8
]钟离权 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 匹配阴阳第一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于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于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真原》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辰。十二展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六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来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道。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至:故曰夏至、冬至。阳对于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不,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貌,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大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校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其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其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运行不已,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 《真诀》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完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气出,一吸元气入,接天地之气,既入不能留之,随呼而复出,本宫之气反为天地夺之,是以气散难生液,液少难生气。当其气旺之时,日用卯卦,而于气也,多入少出,强留在腹,当时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暂住,二气相合,积而生五脏之液,还元愈多,积日累功,见验方止。 《道要》曰:欲见阳公长子,须是多入少出,从他儿女相争,过时求取真的。此乃积气生液,积液生气,匹配气液相生之法也。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进得饮食而疾病消除,头目清利而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时闻风雷之声,余验不可胜纪。解曰:阳公长子者,乾索于坤,如气升而上也。儿是气,自肾中升;女是液,自心中降;相争,儿女上下之故。闭气则生液,积液而生气,匹配两停,过时自得真水也。 聚散水火第二    《金诰》曰: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矣。   《真原》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阴阳不失其宜,宜分于八节。冬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至阳太极而一阴生,秋分阳中阴半,过此纯阴而阳尽。冬至阴太极而一阳生,升降如前,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体。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天地之中,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冬至阳生而上升,时当立春,阳升于阴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阳难胜于阴也;天地之中,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夏至阴生而下降,时当立秋,阴降于阳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阴难胜于阳也。时当立夏,阳升而上,离地六万三千里,去天二万一千里,是阳得位而阴绝也;时当立冬,阴降而下,离天六万三千里,去地二万一千里,是阴得位而阳绝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即丑、寅时)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阳气难升之时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乾(即戌、亥时)卦也,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人之致病者,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   《真诀》曰:阳升立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阴中阳半矣(艮卦丑、寅气微);阴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阳中阴半矣(乾卦戌、亥气散)。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当艮卦气微,不知养气之端,乾卦气散,不知聚气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阳,使真气不旺;走失真气,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长久者,盖以此矣。故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朝屯者,盖取一阳下,屈而未伸之义,其在我者,养而伸之,勿以耗散,暮蒙者,盖取童蒙求我,以就明弃暗,乃阴间求阳之义,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以走失。是以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当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二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呵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充美,肌肤光润(艮卦养元气)。又于日人当用乾卦之时,以聚元气,当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乾卦聚元气)。使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一含真气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递互伸缩,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炼形也。   《道要》曰:花残叶落深秋,杨妃懒上危楼,欲得君民和会,当时宴罢频收。此纳心气而收膀胱气,不令耗散而相合肾气,以接坎卦气海中新生之气也。必以交立冬为首,见验方止。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容颜光泽,而肌肤充悦,下田温暖,小便减省,四体轻健,而精神清爽,痼疾宿病,尽皆消除。如惜岁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阴阳功内稍似见验,叙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乾卦三元用事,应验方止(三元乾、艮、震也)。解曰:花残叶落深秋者,如人气弱日暮之时。阳气散而不升,故曰懒上危楼。楼者,十二重楼也。心为君火,膀胱民火,咽气搐外肾,使心与外肾气聚而为一,放曰和会。宴乃咽也,收乃搐也。早晨功不绝者,此法为主本也。 交媾龙虎第三    《金诰》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无,太无之中而有太虚,太虚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质。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质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阴降阳升,与天地行道,而万物生成也。   《真原》曰:天如覆盆,阳到难升,地如磐石,阴到难入。冬至而地中阳升,夏至到天,其阳太极而生阴。所以阴生者,以阳自阴中来,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夏至到天,积气成水,是曰阳太极而阴生也。夏至而天中阴降,冬至到地,其阴太极而生阳。所以阳生者,以阴自阳中来,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气,其气无形,冬至到地,积水生气,是曰阴太极而阳生也。   《比喻》曰: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子时乃曰坎卦,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心中液生。肾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其水无形,离卦到心,接著心气,则太极而生液者如此,心液到肾,心液与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中来,液中有真气,其气无形,坎卦到肾,接著肾水,则太极而生气者如此。可以比阳升阴降,至太极而相生,所生之阴阳,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   《真诀》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阳到天而难升,太极生阴;阴到地而难入,太极生阳。天地之理如此,惟人也,不得比天地者,六欲七情,感物丧志,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当离卦肾气到心,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如吐咽下,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及坎卦心液到肾,接着肾水,自然心液与肾气相合,太极生气。以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液与真水本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气,气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名曰交媾龙虎。若以火候无差,而抽添合宜,三百日养就真胎,而成大药,乃炼质焚身,朝元超脱之本也。   《道要》曰:一气初回元运,真阳欲到离宫,捉取真龙真虎,玉池春水溶溶。此恐泄元气而去真水于身外也。气散难生液,液少而无真气,气水不交,安成大药?当此年中用月,以冬至为始,日中用时,以离卦为期。或以晚年奉道,根源不固,自度虚损而气不足之后,十年之损,一年用功补之,名曰采补还丹。补之过数,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济,可以延年益寿,乃曰人仙,功验不可备纪。若补数足而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欲不动,百骸无病,而神光暗中自见,双目时若惊电。以冬至日为始,谨节用法,三百日脱其真胎,名曰胎仙。解曰:在外午时为离宫,太阳为真阳;在人心为离宫,元阳为真龙也。真虎乃肾中之水也,真龙心液中之气。口为玉池,津为春水。 烧炼丹药第四    《金诰》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大道之气。寒热温凉,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雨、为霜、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阳气不升,击搏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阴气不降,坚固而生雹霰。阴阳不谐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霓。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贵者金玉。阴阳见于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真原》曰: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积阳而神丽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以相成也;积阴而形壮于地,而贵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也(戌、亥行持,离卦采药,乾卦进火)。   《比喻》曰:真阳比心液中真气,真阴比肾气中真水。真水不得真气不生,真气不得真水不成。真水真气比于离卦,和合于心上肺下,如子母之相恋,夫妇之相爱。自离至兑,兑卦阴旺阳弱之时,比日月之下弦、金玉之在晦,不可用也。日月以阴成阳,数足生明;金玉以阳生阴,气足生宝。金玉成宝者,盖以气足而进之以阳;日月生明者,盖以数足而受之以魂;比于乾卦进火,炼阳无衰,火以加数,而阳长生也。 《真诀》曰:离卦龙虎交媾,名曰采药。时到乾卦,气液将欲还元,而生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肾之前,脐之后,肝之左,肺之右,小肠之右,大肠之左,当时脾气旺而肺气盛,心气绝而肝气弱,真气本以阳气相合而来,阳气既弱而真气无所恋,徒劳用工。而采合必于此时,神识内守,鼻息绵绵,以肚腹微胁,脐肾觉热大甚,微放轻勒,腹脐未热,紧勒。渐热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满乾坤,乃曰勒阳关而炼丹药。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经脾官,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气液造化时,变而为精,精变而为珠,珠变而为汞,汞变而为砂,砂变而为金,乃曰金丹,其功不小矣。   《道要》曰:采药须凭玉兔(采药心气,玉兔肾水),成亲必藉黄婆,等到雍州相见(雍州,乾卦),奏传一曲阳歌。此乃与采药日用对行,凡以晚年补完十损一补之功,此法名曰炼汞补丹田。补之数足,止于日用离卦采药,乾卦烧炼勒阳关。春冬多采少炼,乾一而离二,倍用功也;夏秋少采多炼,离一而乾二,倍用功也。随年月气旺,采炼之功验在前,可延年住世而为人仙。若以补数既足,见验进功,谨节用功,采药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而胎仙完。凡药力全而后进火加数,乃曰火候;凡圣胎坚后,火候加至小周天数,乃曰小周天;凡胎圆真气生,火候加至大周天数,乃曰周天火候。采药而交媾龙虎,炼药而进火,方为入道。当绝迹幽居,心存内观,内境不出而外境不入,如妇之养孕、龙之养珠,虽饮食寤寐之间,语默如婴儿,举止如室女,犹恐有失有损,心不可暂离于道也。解曰:药是心中真气,兔是肾中真水,黄婆是脾中真液,和合气水,而入黄庭。雍州,乾卦。勒阳关,胁腹也。 已上乃安乐延年之诀。 上小乘法四门,系人仙。 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2011-04-24 20:48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7 白骨观实修心要
一. 骨观实修法要
㈠.不静观;
㈡.白骨观;
㈢.白骨流光观;
㈣.白骨生肌观。
二. 白骨观实修心要(白骨静光)
㈠.不静观。
观自身发红,发肿,发胀,发青,发紫,发黑,皮肤溃烂,全身上下坏血涂漫,血渐渐地化成脓,肉烂得一块一块地往下掉。五脏六腑也开始变坏发烂,臭不可闻。且生出大量蛆虫来吃脓血烂肉,最后吃完了,蛆虫化成飞蛾,飞去无踪。所余的骷髅架子,就是一副洁白的白骨。白骨上下,无一丝一毫的牵挂。除白骨外,无有余物,只有一副白骨,具洁白之性。
㈡.白骨观。
白骨观的顺序是由上观到下。在观之前,先在两眉之间向上,在额头印堂向内的位置,也就是在天目的位置,观出一只眼睛。即以双目神光向天目一聚化成一只眼睛,圆明无障。
此眼观成后才接修以下各个步骤:
此眼放射光明,意到何处,光明即遍照何处。所到之处,白骨愈发变得洁净、纯白,先观头颅骨(骷髅壳)。先头盖骨,观清以后,再顺次观清每一个部位,乃至观清全身的白骨。两个眼睛空洞洞,两个耳朵空洞洞,鼻子空洞洞,牙齿咬拢,头颈骨一节一节的,肩锁骨,上臂骨,下臀骨,手掌骨,手指骨,脊柱骨,胸肋骨,盆骨,尾闾骨,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脚跟骨,脚掌骨,脚趾骨。由上而下依次观清以后,观全副白骨松松荡荡,松静空明,就像有一根绳子吊在头盖骨上,将全副白骨吊起来一样,无一丝一毫的紧张,松松荡荡,松静空明。观清以后,再由下观到上,要领同前。如是上下可观数次
再观最可爱的人,也是一具白骨,自己也是一具白骨,没有什么可爱。
观冠家仇人,也是一具白骨,自己也是一具白骨,没有什么可恨。
观周围的人,全城的人,全国全世界的人都是白骨,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大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都是人的形的一具白骨。
㈢.白骨流光观。
在骨架内,生发宫的位置,有一颗红色的宝珠,通红发亮,炙热异常,尤如烧红的铁块一样。此红色宝珠放出红色光明和热量,光明遍照全身骨骼,热量也遍布全身骨骼。在骨骼里面的骨髓腔中,有红丝丝,犹如灯泡中的钨丝一样,发出红色的光明,越来越亮,遍满全身骨骼,再向外放射,放出一臂之远,越放越大,触到白骨。再观外白骨也同样放出红光,三千大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白骨一起放光,光明返空,回照到内白骨,内白骨放光,加持外白骨,遍照法界。此时光光相入,光光相融,如一室千灯。
此时如心若散乱,应将心观注于二足心。如若昏沉,应将心观注于眉间。散乱也不昏沉时,应观注于心间或尾闾。
最后将光明收回到骨髓腔中。
㈣.白骨生肌观。
观想两个大脚趾生肌,十个脚趾都生肌,脚掌生肌,脚跟生肌,小腿生肌,膝盖生肌,大腿生肌,下部生肌,中部五脏六腑生肌,上部生肌,手指生肌,手掌生肌,小臂生肌,肘部生肌,大臂生肌,头部生肌,然后全身转成十六岁的童真文殊,清静四大,遍体通明,成光明琉璃之体。观想三千大世界,遍法界尽虚空,一切有情全部生肌,全部转成十六岁的童真文殊,清静四大,遍体通明,成光明的琉璃之体。
出定、下座,白骨观实修圆满
2011-04-24 20:47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6 最上一乘天仙口诀 (注解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1-25 11:53:41
最上一乘天仙口诀 (注解版)
以真心为主,以真炁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耳目口)不漏,内三宝(精气神)自合,始得天人(内外)感应,先天一炁自然摄入身中。
吾人肉体所有物质,皆属后天阴浊,不能超凡入圣。惟先天纯阳之炁,至灵至妙,杳冥莫測,恍惚难图。虽曰外来,实由内孕。先天(元动力)若不借后天(物质),将何以招摄?后天若不得先天,亦不起变化。此乃无中生有,有里含无。无因有孕之而成象,有因无点之而通灵。
仙家妙用,虽着重采取先一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凡躯而成圣体,须知道法自然,非勉强作为可致也
(最上乘天仙修炼法)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
不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炼自纯熟,工夫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
神守神(坤)宫,真炁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炁。
热力蒸腾,恍恍惚惚,似有形状。
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采。倘或丝毫念起,真炁遂丧。
(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天之轻清在上,地之重浊在下。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二气氤氲,化生万物。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
神守坤宫,真炁自聚。
始则凝神于坤炉,煅炼阴精,化为阳炁上升。
次则凝神于乾鼎,阳炁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
此时内真外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
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炁来之候,泥丸生风,丹田火炽。
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后天之气子气,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子气,人气,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哉?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
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牡府。
杳杳冥冥之中,红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
自己身内真炁,立刻起而翕引。
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
即此便是金液还丹。
须要身如磐石,心若***,方免走失。
(注曰:玄宫即玄关,炼黍米之所。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此日圆满乾坤之时。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
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
身外有身,显则神彰于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于神。
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注曰:黄房即黄庭宫,故为乾之下坤之上,规矩之中。金胎即仙胎,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邪教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余观前人所著丹经,多用喻言,满纸异名,读者头昏脑胀,而且条理不清,程序错乱,使人无从下手。往年阅过《道藏》五千四百八十卷,又道外的杂书、道书数千卷,共计约近万卷,皆未见有如此直截了当、简易明白者!
此篇口诀,虽昔由师授,而纸笔记载者,则始于今日。凡我同志,以夙世因缘,方能遇此,幸勿轻视,永宜珍藏爱护,切不可妄传与人!
一九五五年乙未立秋日陈撄宁抄于慈海医室
2011-04-24 20:46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4 本功为万法之尊,奇易筋洗髓返老还童之神效,三年功成后,养生则赤身睡卧雪地而不寒,曝晒烈日而不热,可百日不食不饥,已成金刚之躯,用于武功,只要把真气引出就可成为伤人的剑气,护体的罡气.
口诀:一日立鼎除内伤,二日安炉探阴阳,三炼睾丸造精血,四镇心原不惊惶,五锁玉关真精长,六透三田气自刚,七贯任督河车路,八藏马阴龙虎降,九易筋骨成神勇,调摄补益不老方.内外动静在筑基,莫把玄关须臾离,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功元海无喘息,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逼,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精,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木御无敌,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九转易筋九转晴,把握阴阳五行经,天地万物到真物,除去水土谁能行,柔能克刚水没土,以刚克柔土截流,既知易筋行功诀,还不精进猛修行.
“九转呼吸法”,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之核心
本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时练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闭合,眉头舒展,面带微笑,舌尖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于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入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辍。这样一往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到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歧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要求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也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达到“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以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在,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气晴朗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币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之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侯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四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炼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彻,心中有白色号(倚天按:应该不是“号”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
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
字导气至命门,
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
字导气在夹脊,
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
字导气至顶门,由
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
字导气至喉间,泥丸之
下行至喉,变成白色
字导气至心原。
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
字又下行至丹田,化为白
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转。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之后,存想气透手指脚趾之末梢,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
在原文中应该是藏文,可惜无法打出来,故只好这样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怀疑这六个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于印刷有误也不能确认,不过我想不必观想出具体文字的形象,只要存着这个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燃,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步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成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感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顶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轮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罐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主,吸、停、呼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想,与佛法密宗相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 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 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双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体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2011-04-24 20:44
我的日记
2011-04-24 20:41
五帝大魔神功是天山大魔神功体系中《天山度法门之一》的主体部分 五帝大魔神功是天山大魔神功体系中《天山度法门之一》的主体部分。关于五帝大魔神的文字,本门《大降魔神通心经》中有这样的论述:“五帝在天为五行,在方为五方。在色为五色,在人为脏。青帝居东。护魂治肝;白帝居西·待魄治肺;赤帝居南,养气治心;黑帝居北,通血治肾;黄帝居中调和脾胃。五帝与天地同在,阴阳始判,化生五行,人有五脏,故欲达天人合一‘,修丹之士当顺明攒簇五行颠倒之术,乃可一气周流于中黄之宫?万神混合于九窍之内,邪魔不可干扰,五帝降神而炼金液,降气以结胎婴,久之则五气朝元擒铅制汞。归真而丹成。”由以上论述可知五帝大魔神功是修道者“五气朝元”的必修之门,是保养五脏、治疗五脏疾病的最好方法,但同时也是通过调和自身五行之气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无论是修真之人还是普通俗士皆有五行之气,五行在天地间行运也,曰水曰木 曰火 曰土曰金。五帝归真乃成先天之气,后天五行不再偏全颠枯。修道之人初涉道门,应以术识法,以法悟道。昔张紫阳真人云: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但信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虽术法不过枝叶,然有无之路,无为之途,以有悟无,以无会有,乃修真参玄之径也。本门张虚白祖师亦言:大道从有而入无,万法归于天地宗。诀曰:五帝神功归五气,纵横魔道运神兵,一分阴阳化作五,妙理参得显灵真。今江湖旁门左道之辈以小道伎俩欺骗世人,我今仰观天星,尊崇五帝,选择良日,选本门之五帝大魔神功献与有缘诸君,一助修真之兴,五帝昌元,以扬太上正教,不至道统衰落。二者为修真之士健安道体,修五行法财,悟五行真元,改命运之五行枯损,以为日后修真作辅。下面将分节论述五帝大魔神功的修炼方法:首先要寂静操工,伫神拜地,默祭宗祖,以承道力。然后根据自身之阴阳五行所属炼功。 一、青帝大魔神功 凡是肝部有疾病或命中属木或木元亏或损或旺极者或春天出生的人。皆可修炼此功,有治病延年增功开慧之效。方法: (一)时间以寅时最好.其它时间也可以,练功前洗手洗脸,排清二便,然后宽衣解带。面向东方盘坐(单、双、自然盘均可)。双手合什于胸前。心里默念“青帝大魔神”十三遍,接着舌抵上腭,双手结降魔印。降魔印能降一切心魔,天地之魔,并能护卫自身,其诀印为双手相对,拇指,无名指伸出相对结。其余双手三指屈握,双手结合成印。此印为本门秘之秘,其它功用我先暂不公开。闭目,用鼻深吸气一口,沉于小腹,闭气不出。之后缓慢睁开双眼。双目用力向东方无限远处瞪视,意念集中在眼神上穿透一切障碍物。观看在无限远处的东方.整个天空充满了青绿的光。进而青绿光把自己照得通体透亮。闭不住气时,用口发“须”音.缓慢吐出。发音时肚部震动,然后再深吸气.继续闭气.瞪视东方,、共吸呼气十三口。 (二)呼吸够十三口后,即改为自然呼吸。微合双目。闭目观想自己的肝部人出青绿色的光,化作灵珠一颗,此为肝帝灵珠,纯色无杂,祭在东方,此珠把你的身体照亮进而照彻整个宇宙,使整个宇宙都充满了青绿色的光。并心里默念先天咒语十三遍或念天山真言“唵、摄、灵、吽”十三遍.念咒时全身震动。 (三)收功时,意念把灵珠收回,其青绿色的光慢慢缩回自身肝脏,然后把双手搓热,用双手掌心贴眼球温养,共搓热十三次。然后用还丹印收功。还丹印为两手内拢掌心向内,两手虎口交叉,左手掌在内右手掌在外,相叠成还丹印,(女则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四)功理与功效:青帝大魔神为主管东方肝气之神.凡是肝胆部有疾病的修此功可疏通肝气、排除病气、对治疗肝胆病和眼部疾病有奇好的疗效。 (五)注意事项: 1、练功中不能闭气时即可换气,闭气时间越长越好,但以以舒适为准; 2、瞪时双眼流泪时不可用手擦,应继续练功; 3、要严格按照:打向,呼吸次数去做, 4、瞪视时眼神应集中,不可分散。 二、赤帝大魔神功 凡是有心脏疾病和命中属火或火元亏或损或旺极者的或夏季出生的人皆可修此功,有治病延年增功开慧之效。方法: (—)时间以巳时:最好,其他时间也可。练功前要求同前。静坐,双手合什面向南方,心里默念“赤帝大魔神”十九遍,然后,宽衣解带,面向南方自然盘坐(单、双均均可)双手结降印,接着舌抵上腭,闭双目,用鼻深吸气一门,沉于小腹闭气不出,之后缓慢睁开双眼,双目向南方无限远处瞪视.意念集中在眼神上穿透一切障碍物,观看无限远处的南方,整个天空充满了红色的光,进而红色的光照亮了自己全身,把自己照得通体透亮。闭不住气时,用口发“灯”音将气缓慢吐出。(发音时心脏震动),然后再深吸气.继续闭气瞪视南方,共吸气、闭气九口。 (二)呼吸够几口后,即改为自然呼吸,微台双目、闭目观想自己心脏是—朵红色莲花,随着自然呼吸一开一合。莲花开合时放出红光把自己身体照得通红透亮,进而照彻宇宙,心里同时默念先天咒或天山真言“唵、掇,灵、吽”念咒时全身震动,莲花缓慢开合十九次后即可收功。 (三)收功时,把双手搓热,用双手掌心贴眼球,温养共搓热9次,然后用还丹印收功 (四)功理与功效;赤帝大魔神主管南方之火,凡是心脏有疾病。心、脑血筲等病都可以使心气和南方之气沟通,进而治疗心脏等疾病。 (五)注意事项同前。 三、黄帝大魔神功 凡是有脾胃疾病和土命者或土元亏或损或旺极者,修炼本功可达治病延年增功开慧之效。方法: (一)时间以辰戌丑未四个时辰最好,但也可不限,练功前净手脸,静坐,双手合什面向南方,心里默念“黄帝大魔神”-十五遍,然后宽衣解带,面向南方自然盘坐(单、双盘均可),双手结降魔印于胸前。接着舌抵—上腭,闭目、用鼻深吸一口气?沉于小腹闭气不出,之后缓慢睁开双眼,双目用力向南方无限远处瞪视,穿透一切障碍,观看无限远处的天空中充满金光,进而金光把自身照得通体透亮,闭不住气日寸用口发“中”音缓慢吐出,{发音时脾胃震动),然后再深吸气,继续闭气瞪视南方,共吸气十五口。 (二)呼吸十五口后改为自然呼吸,微合双目闭目观想自己的中宫(黄庭)或观想脾胃部位,中宫放出万道金光结成一灵珠,纯色无杂,祭在中央,放万道光芒把自己照得通体透亮,进而金光允满天宇,同时心中默念先天咒语十五遍或念天山真言“唵、摄、灵、吽”十五遍。念咒时意想全身震动。 (三)收功时,意念把灵珠收回,其金***的光慢慢缩回自身脾胃之脏,把双手搓热,用双手掌心贴眼球温养,共搓热十五次,然后用还丹印收功。 (四)功理与功效:黄帝大魔神是五帝大魔神功中的总枢之所在,因为在人体中黄帝宫即中黄之宫在黄庭,在五脏中主脾、胃,而脾胃的功能又主消化和运化,因此说此功不但但治脾胃病,也是修炼金丹大道的秘密法门。 (五)注意事项同上。 四、白帝大魔神功 凡是肺部有疾病或金命或金元亏或损或旺极者或秋季出生的人,修炼此功可达治病延年增功开慧之效。方法: (一)时间以申时为佳,也可不限,练功前净手脸,自然盘坐(单,双盘均可)面I句西方,双手台什,心里默念“白帝大魔神”十七遍,然后双手结降魔印于胸前,接着舌抵上腭闭目,用鼻深吸气—口,沉于小腹。闭气不出,之后缓慢睁开双眼,双眼用力瞪视西方无限远处,穿透一切障碍观看无限远处的天空中充满白光,进而白光把自己全身照得透亮,闭不住气时用口发“尚”音缓慢吐气;发音时肺部震动。然后再深气,继续闭气瞪视西方,共吸气、闭气十七口。 (二)呼吸十七口气后,改为自然呼吸微台双目,闭目观想肺部放出白光,化作灵珠一颗,此为肺帝灵珠,纯色无杂,祭在西方把身体照得透亮,进而白光流满了整个宇宙,同时心逆念先天咒—十七遍,或念天山真言“唵、摄、灵、i吽”,念咒时意想全身震动。 (三)收功时。意念把灵珠收回,其白色的光慢慢缩回自身肺脏,把双手搓热,用双手掌心贴眼球温养,共搓热十七次。然后用还丹印收功。 (四)功理与功效:白帝大魔神是主管西方之神,在人体内主肺脏。有肺部疾病,气管、支气管病练此功有奇特效果。 (五)注意事项同前。 五、黑帝帝大魔神功 凡是肾脏疾病糖尿病和水命的入冬季出生者修炼此功可达治病延年增功开慧之效。方法: (一)时间亥时最好也可不限,练功前净手后,自然静坐(单、双盘均可)南向北方双手合什,心单默念“黑帝大魔神”十一遍,默念时全身轻微震动。然后,双手结降魔印于胸前.接着舌抵上腭,闭目,用鼻深吸气一口,沉于小腹,闭气不出,之后缓慢睁开双眼双目瞪视北方无限远处,穿透一切障碍物,观想无限远处的北方充满黑色的气,进而黑气笼罩了自己全身。闭不住气时。用口发“羽”音,(发音时肾脏震动),缓慢吐气,然后再深吸气,继续闭气瞪视北方黑气.共吸气,闭气十一口。 (二)呼吸十一口气后,改为自然呼吸。微合双目闭目观想自己肾部双肾放出黑气,化作灵珠一颗,此为定海灵珠,纯色无杂,祭在北方,灵珠之光充满自己全身。进而充满宇宙,同时心取默念先天咒十一遍,念咒时意想全身震动。 (三)收功时,意念把灵珠收回,其黑色的光慢慢缩回自身肾脏,把双手搓热,用双手掌心贴眼球温养.共搓热十一次,然后用还丹印收功。 (四)功理与功效:黑帝大魔神是主管北方之神,在人体内主肾脏,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练本功有奇特疗效。从中医理论讲。肾属水,方向为北,颜色为黑色。练此功可补肾气。 (五)注意事项同前。 大魔神功为何单以寅申巳亥四生之时修炼,是因为此四生之时乃天地万物生发之时,道长魔亦长,非同子午卯酉四专之时练功其气纯之可比也,此为本门修炼之玄机所在。 本套大魔神功可以单独修炼也可五气归元,一起修炼。但顺序必须为木火土金水。
2011-04-24 20:41
网友列表推荐
2011-03-31 20:14
来自: (yangdingyun521)
2011-03-31 20:14
我的日记
2011-03-23 19:01
一般人们所谓练劲就是指纯练力量,这种力量在太极拳中称为拙力。拙力为外劲,用力则显力,不用力则甚轻浮。而太极拳练劲就是指练巧力,巧力就是内劲。内劲具有弹性,如棉里裹铁,分量极沉,又绵绵不断,变化灵活。在应用中具有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功能。
太极拳练到高深功夫时,着重的是意而不是劲。这种劲是太极拳爱好者步入太极拳神宫的唯一阶梯,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劲,才能真正领悟太极拳的奥妙。
一、沾粘劲
沾粘劲应该分为沾劲和粘劲两种劲。沾劲主进不丢。就是与人接手,对方力小要走化时,我要跟进而又不能丢。粘劲主退为不顶。就是与人接手,对方力大,我要引对方的力走化而又不去硬顶。这两种劲在劲路上非常接近,故在这里将两劲合为“沾粘劲”。沾粘劲总起来讲就是不丢不顶。
沾粘劲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内劲,不掌握沾粘劲,就不知道太极拳的真意。初练沾粘劲必须有高明的老师带着从推手练起。初练时,两手像木棍不知所以然;受明师指点,久而久之,逐渐由手而臂、而胸、而背以至周身皮肤感觉灵敏。皮肤感觉灵敏就是沾粘劲的进展,当沾粘劲练成,与人交手就可将对手吸住为我所制。练习此劲有相当程度之后,皮肤上便生有似云似雾的一层气,功夫越深,气层越厚,面积越大。这种气眼看不到,鼻闻不着。只能自我感觉或者是有同样功夫的人互相感觉。
二、听劲
听劲不是用耳朵听,而是凭借皮肤的感觉反映能力来判断对方的劲路,这是太极拳的术语,也是推手的关键。在练听劲之前,必须先练好沾粘劲,做到不丢不顶,沾粘连随。丢了,无法听;顶了,听不准。只有掌握了沾粘劲后,在明师的指导下,以推手为手段,平心静气,全身放松,敛气凝神,用感觉加思索去练习听劲。只有坚持锻炼,逐步“听”准对方劲路的大小、方向、刚柔、虚实,才能提高自己听劲的灵敏度,应付对方动作中每一瞬间的变化。
三、懂劲
懂劲,懂就是知道了,明白了。所谓懂劲,本身并不是一种劲。而是指对方劲的理解合应付,拳论云:“由着熟而渐至懂劲”。懂劲的基础,就是明白阴阳的生克合五行的变化之理。你刚我柔,你柔我刚;你实我虚,你虚我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实践虽变化万端,总是阴阳一理。
懂劲是由听劲而来,劲只能听懂,但并不一定能够运用,必须有明师口授与自己结合实际去研究,方可明白其中道理。比如,对方来的是挤劲,当自己听懂后随即用按劲去破其功;如果对方用的是按劲,自己应马上走化扌履”之。懂劲就是明规矩。按规矩练。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四、走劲
走劲,就是走避对方的来劲。与人交手,手部一感觉彼来的劲大,我随即变虚,避其重力不与之抵抗,使避处处落空,毫不得力。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走劲是由懂劲而来,只有懂劲才能遇大劲不抵抗而走避,走劲必须用腰腿来变化,不能只靠两臂划来划去。
五、化劲
化劲,就是化解对方的来劲,或者破解掉对方的招势。比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随即用右手腕接住;同时,用腰带动手臂,向对方来劲的横向加力,将对方手臂引到我的侧面,使其来劲落空。
化劲是由沾粘劲和走劲而来。掌握了沾粘劲后略加掤劲,将对方的来劲改变方向就是化劲。化劲的目的在于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使我顺人背。“顺”就是得机得势,占主动;“背”就是失去了稳定而被困,不得劲,失去了进攻得能力。
六、引劲
引劲,就是引动对方或将对方的来劲引到我所需要的劲路上去,所谓引动对方,就是在对方不动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比如,对方不动,我先按对方,对方履我,我不可硬往回拉,要依然随之,但我却横向逼近对方的胸腹部,使其履劲落空不顺,此为之引。我逐用挤势、靠势皆可击之。如对方先用右手向我胸部或面部击来,我随即起右小臂向上掤架将其来劲向上引起;同时,我起左手向对方胸部或肋部击去。
引劲是区于化劲和拿劲之间。引劲由化劲而生,引劲可生拿劲。也就是说,没有化劲就没有引劲,没有引劲就没有拿劲。
七、拿劲
拿劲,就是控制住对方的腕、肘、肩等活关节处,否则就会被对方化脱掉。拿劲必须在引劲的基础上,造成我顺人背之势的时候拿,要注意步法、身法和方位的配合;同时,也要注意将拿和拿 玩家最喜爱的网页游戏资讯门户!
通行证:
密码:
验证码:
搜索游戏:
字母搜索:
当前位置:
《梦幻封神》三大职业创神话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2011-06-22 12:15
华丽坚挺彪悍妹,大刀凶悍。武将姐
妖娆妩媚美娇娘,勾心勾魂。炼气公主
活力娇嫩小太妹,可爱迷人。药师*** 武将、炼气师、药师,《梦幻封神》三大职业乱入神话世界,缔造新奇迹。6月23日限量封测即将开启。 《梦幻封神》官方网站:http://mhfs.365ub.com/ 《梦幻封神》发号激活码专题页面:http://a .365ub.com/mhfs20110118/sendno.a x 武将:忠诚的卫士 坚固的守护神。 根骨若金刚,原先天神力者,身手敏捷者,是结合各种招式,单凭物力就可以和高深的修道者对抗的战士,这就是武将。
武将擅长物理单体攻击,拥有最高的物理攻击和魔法防御能力,是团队坚强的护盾,为队友抵挡和吸收伤害,是团队的保护神。 炼气师:疯狂的一团火 极至的伤害输出 元气盈丹田,修炼各家宪法,将风、火、雷、水等元素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挥手间千万人丧命黄泉,这就是修道者中最强输出的存在的炼气师。
无论是单体攻击或者是影响巨大的范围攻击,只要是攻击,炼气师都能打出最出色的一击,他们虽然有着脆弱的生命力和防御力,但在强大的攻击面前根本毫无畏惧。 药师:妙手仁心 美丽的白衣天使 仙识辨万物,善用道术拯救万民,她是叛逆的小精灵,有着天地不仁我自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烂漫性格,她就是药师。
药师拥有出色的治疗能力,能够治愈或复活在战斗中受伤或死亡的队友,提高全队的持久战斗能力。此外,药师还掌握这高超的施毒技巧,能够造出持续性的削弱和伤害敌人,是各队争相抢夺的抢手职业。 姐姐、公主和***各有各的绝活,你究竟喜欢哪一个呢?《梦幻封神》6月23日等你来哦。
关于365ub.com 365ub.com是由苏州游宝电脑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游宝)于2010年推出的上班族休闲娱乐互动社区。365ub.com致力于打造真正符合上班族需求,游戏与SNS高度结合的多元化网络娱乐平台。用户不仅可以体验时下火热的社区互动功能,还能与亲朋好友在社区中轻松休闲地分享网络游戏的乐趣。
365ub游宝平台网址:www.365ub.com
关于《梦幻封神》 《梦幻封神》是继2009年最佳战争策略游戏《封神无敌》后,苏州游宝自主研发的封神系列第二款网页游戏产品。《梦幻封神》面向寻求轻松娱乐的广大人群,游戏背景源自宏大的东方史诗级神话封神演义,是包含了RPG,养成,休闲竞技在内的多元素游戏。
365ub《梦幻封神》官方网址:mhfs.365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