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软件可以把视频dota第一视角视频转换别的镜头来观看

影像的基石(转自NGACN)
影像的基石(转自NGACN)
少校 UID: 5369 精华: 0 积分: 3835 帖子: 589 威望: 3835 左江币: 3774 贡献值: 7103 试客币: 0 经验: 07级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9-6-22
发表于 2009-8-2 00:23 影像的基石(转自NGACN)
2002年首次尝试用Premiere制作游戏视频,当初纯粹是以一种狂热的心态,为那些值得珍惜的朋友去做一点事。和所有初学者一样,总想在作品里弄点特效,把视觉搞得更华丽,更赏心悦目。
WoW中也曾经录制过一些拍摄素材,但屡次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左右,始终没能有一部完整的作品。软件的进步和硬件的飞速发展,使游戏视频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看了很多Wowmovie,在技术进步画面华丽音乐更狂野的同时,能抓住人心的却越来越少……
我想很多人和初学的我一样,走进了一个怪圈,单纯地去追求视觉盛宴而非打动人心,也难怪,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任何事都可以快餐,一切只为“我爽我做主”。
此帖旨在抛砖引玉,作为一个搁下视频制作好几年的准新人,软件上我已经脱离了时代,但作为一部作品的基础部分,我很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去制作一个有完整叙事结构,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电影式作品……
为什么会有16:9和4:3的区别?因为早期电影使用胶片拍摄,其色彩饱和度远非电视和DV所用的磁带所能比拟,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16:9都是电影的标准格式。而16:9宽屏幕效果,更符合人眼的视觉宽度和审美要求,相信这在宽屏液晶普及的今天,这已不是难事了。需要注意的是Pal制式和NTSC制式纵向分辨率480和576像素的区别,如果在后?谑涑龅氖焙蛎挥醒≡裾?返母袷剑?蚧嵩斐苫?娴那嵛湫巍?
视频画面中的元素过多,会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视频又是动态进展的,很有可能观众并不明白制作者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突出主体,是大多数视频所忽略了的问题。电影制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小景深镜头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达到突出画面重点的效果。何谓小景深?即一个镜头里,你能清晰地看到影片主角人物,而他背后的场景,完全被虚化模糊掉。这一点在游戏中不容易直接实现,使用抠像的前景,并将背景进行适当的虚化,可以营造这一效果。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根据软件和教材的不同,实现的方法也很多。
同样我们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游戏里的环境、反射等光源都是运算好的,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尝试营造不同的效果。纳格兰晴朗的日光让人印象深刻,也许你应该在圆月当空的时候,再探访一遍远征队营地,看看篝火闪烁下的夜晚,会让环境产生什么变化呢?
运镜稳定性
运镜的稳定性,是我们的一个大敌。在某次patch使得几个视角命令失效之后,wow里我们能做的只有那么多了,鼠标的推拉旋转能否更轻柔,更平稳,往往决定了观看的心情。如果是以主观视角录制,地形的起伏都会让摄影机运动看起来不那么流畅。手持DV的运动摄影,好像最近几年蛮流行的,用来表现激烈紧张气氛很合适,但你在缓慢展示美丽风景画卷的时候,突然中间停顿一下,就好比呼吸的时候被人卡住喉咙,一口气呼不出来,多难受……
如何解决?用视角调整宏,如有需要,请看精华区
色彩和风格
如果你经常看电影,并且把那些曾经让你印象深刻的影片重新拿出来揣摩的话,你会发现大多数电影都不像我们在wow里看到的那样锋芒毕露——我指的是画面的柔和程度。wow的锯齿是可以用技术手段降低的,一块稍好一点的显卡就可以胜任了。
多数影片都带着自己鲜明的色彩特点。打个比方,《黑鹰坠落》和《指环王》,各取一段对比,你会发现两部的色彩构成是如此强烈,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会有一个主题色调,所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也因此不同。
对比wow,其实每个区域也是有它自己的色彩风格的,冬泉谷和黑石山、纳格兰和影月谷,它们是多么地不同,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你想要叙述的人物或者故事,出现在合适的场景里,或者是让场景在切换的时候,显得更自然一些,柔和一些。再或者以某种色彩作为全片基调,用色彩修正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突出你的人物。
内容和剧本
言而有物方能令人过目不忘,Talent of past是个例证。如果你的在拍摄之前没有完整的规划,抑或剪辑的时候手里没有一份较为清晰的大纲,试问您制作的东西制作再精美,除了得到几声赞叹之外,还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内容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基石,没有了它,任何华丽的画面也只是堆砌而已。如果你能有计划地按照时间线把整部作品叙述出来,这其中所需要的文字功底,也得花不少力气,当然也更容易被人记住。
剪辑手法
剪辑是一部视频的重头部分,好与不好,制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叙事方法。现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里,转场效果是越来越多,几十种,上百种,一一去尝试吗?我认为毫无必要。我们需要让观众理解的是内容,而不是镜头间的切换是用什么手段实现的。电影讲究的是“无技巧”剪辑,即硬切。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场景转换都是从一个画面直接跳到另一个画面,这叫硬切,淡入淡出或者溶入溶出这些转场特效,都不可能频繁地使用。
在心理学上,人的注意被区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形式;针对观众的这种心理特点,电影的叙事机制所要完成的首先是把观众的有意注意转变为无意注意,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影片的故事情景之中。比如类似于叠画、划像、淡入淡出这样具有明显的技巧痕迹的剪辑,就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像的表现形式的层面上,而影响到他们对影片内容的关注。所以说: 电影里的惊人的说服力有赖于电影的基本特质:如何选择和剪辑激动人心的镜头。('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编著:《电影剪辑技巧》,第30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再回头看wow的视频,旋转出入、百叶窗出入、缩放出入,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你想你的作品更有质感,请放弃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专心投入到内容中去吧。
音乐不是陪衬
我一直认为,音乐不只是画面的陪衬,两者并不是红花和绿叶的关系。突出主体,是大多数视频所忽略了的问题。而我们在wow movie里听到最多的是什么?Gothic、Doom、Folk、Death Rock,摇滚,全是摇滚!大部分摇滚乐带有强烈的感***彩,听多了什么感觉呢?审美疲劳……用颓废和死亡之音来表现抗争和奋斗?至少我不同意
虽然大部分wow movie表现的是战斗、是竞技,但是……就不可以来点管弦乐表现团队的勇往直前?就不能用史诗般的咏叹合唱来表现激动人心的那一刻么?或明或暗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会引领这观众随着情节产生心理的变化,从头到尾嘶吼的摇滚乐,并不一定能促进肾上腺的分泌增加
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意见,不代表左江论坛的立场!转贴请注明出处!
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怎敢以身份卑微而忘忧国
少校 UID: 5369 精华: 0 积分: 3835 帖子: 589 威望: 3835 左江币: 3774 贡献值: 7103 试客币: 0 经验: 07级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9-6-22
发表于 2009-8-2 00:23 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构成手段。在我们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里,通常叫转场,可分为切分和组合两种。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心理变化合乎逻辑、有节奏地切分或组合,从而起到引导、规范观众注意力,支配观众思想与情绪的作用。
镜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画面: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画面
一个画面较为常见,数个画面首推近两年很红的一部美剧24小时,把事件作为一条主线,几个画面同时展开,算是把多画面叙事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一个代表
2.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多样的景别可以使你的影片视觉感丰富,也可以满足观众对于了解人物或事件特征的好奇心,从而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3.角度:平、仰、俯、正、反、侧
镜头如同作者观察生活的眼睛,不同姿势和角度,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通过角度的变化,可以引导观众察觉制作者的感受,正在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4.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变焦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 而大部份的入门者还是在婴儿‘学讲话的阶段’,所以无法透过‘言语’很清楚的表达他想说的话, 甚至于颠三倒四语焉不详,更甚至语无伦次令人摸不着头绪。所以你只要把‘镜头语言’搞懂, 三言两语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说得凊凊楚楚,不再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以上用‘语言’当做比喻,来说明摄影就像在讲话,用词美不美倒是其次,要让人听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透过镜头来表达一件事件,让别人很轻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达什么, 同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拍摄时把它幻想成你在说故事,如此一来就不会脑袋空空,不知道要拍些什么画面及内容。
以下援引一篇关于剪片的心得,作者不明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包含在画面的内容也不同。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直到制约作用。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因此如果重点要表现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槐硐志驳牟糠质保?蚧?娉中?ざ扔Ω蒙晕ひ恍?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对于彩色画面来说,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7.镜头组接节奏
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整理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
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镜头的组接方法
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
·连接组接: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
·队列组接: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
·黑白格的组接: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组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两级镜头组接: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闪回镜头组接:用闪回镜头,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同镜头分析: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
·拼接:有些时候,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插入镜头组接: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插入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动作组接:借助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性,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
·特写镜头组接: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
·景物镜头的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
感谢您耐心地看完全篇,相信我们都从这个帖子里有所收获。希望有一天,有一部作品能让我说出:“完成了!”这样的话,迈出第一步并不难,以此共勉
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怎敢以身份卑微而忘忧国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11-8-5 10:23
界面风格
Powered by
2008-2011
Proce ed in 0.124249 second(s), 7 queries. 广告:【视角的选择】关于写文时人物角色视角转换的相关讨论,写手们请进。
【视角的选择】关于写文时人物角色视角转换的相关讨论,写手们请进。
当前离线
113637 帖子
5763 精华
13 积分
36380 威望
8 阅读权限
14 性别
女 在线时间
28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11-1-14 积分
36380 性别 在线时间
28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跳转到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07-7-14 14:09
此帖被阅读
【视角的选择】关于写文时人物角色视角转换的相关讨论,写手们请进。
近日碧水风波不断,一直很想单纯的讨论下写文的问题,这个文是我自己录入的,本来想放在自己的私人坛子里和朋友们讨论一下就好了,可是还是想发到碧水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某包
视角的选择
主讲人:罗伯特.索耶 译者:黄倩 (外加参与讨论者:某包)
新手们在创作短篇故事或长篇小说的时候,常为视角的选择发愁。实际上,这是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现代推理小说都采用同一种视角:限制性第三人称视角。
(某包:JJ百分之五十的言情,用的第一人称视角,另外百分之十五是限制性第三人称视角,还有剩下来的,全部都是全知性第三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她怎样怎样/他如何如何)指的是,故事不是以第一人称(我怎样怎样),或那种让人厌烦的第二人称(你如何如何)来讲述的——这么说够简单吧。不过,限制性又是什么意思呢?限制性指的是,虽然对所有角色均采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来叙述,但在每个相对独立的场景中,则会根据某一特定角色来变换叙述语气。
(某包:罗伯特举例非常的简单明了,某包在这里补充一些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东西:第一人称叙述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只能写“我”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不能写“我”活动范围以外的人和事,更不能直接写“我”所不可能知晓的别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基本原则,是基本的语文写作知识,请各位用所谓“第一人称全知性视角”的写手们,不要用“这样写也是可行的”这种错误的思想来理解上帝视角。)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视角没有被限制,而是一种“全知性第三人称视角”。在这种情况下,看不见的叙述者如同上帝一样的全知全能,知道所有角色的内心世界。
“您好,斯佩德***,我是皮埃尔.塔迪弗。”他意识到自己那不大好听的魁北克口音此刻听起来是多么的刺耳,提醒他自己是个外来分子。片刻之后,斯佩德***才想起来,她认识此人。
本段的开头部分,我们仿佛就在皮埃尔的脑袋里一样——
他意识到了自己不大好听的……
但到了段尾,我们却从皮埃尔的脑袋里出来,进入了另一个人物的脑袋里——
斯佩德***才想起,她认识此人。
下面我们用限制性第三人称视角重写此段(皮埃尔的视角)。
“您好,斯佩德***,我是皮埃尔.塔迪弗。”他意识到自己那不大好听的魁北克口音此刻听起来是多么的刺耳,提醒他自己是个外来分子。斯佩德***上上下下大量了他一番,这时候,皮埃尔瞧见她脸上闪过“我认出你来了”的神色
看到差别了吗?我们这回可是在皮埃尔的脑袋里扎了根。皮埃尔除了通过斯佩德***眉目之间的神色来揣测她的内心活动
(她的脸上闪过“我认出你来了”的神色)
以外,别无他法。
把你的读者想象成小人儿吧,他钻进了某个人物的脑袋里。这时候他就能去看、去听、去触摸、去闻、去品味主人公正经历的一切,当然还能知道那个人的全部想法。不过,要是让他从一个角色的脑袋又飞进另一个的脑袋里,可是有点费劲的;不仅如此,这么飞来飞去的,还会让人头晕目眩。
(曾经有JJ的写手说:可以采用一种镜头式的视角(又叫所谓的导演视角),在第一人称文中,就可以一章描写主角本人的视角,下一章又跳入别人的视角中,其实这是非常可笑的。第一人称,是以主人公的视觉去记叙一个故事,自然应该严守它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很多时候,写手们写文,就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主角在做一件事,却来了一个“同时”,于是行文跨越十万八千里,或者几条街,去描写另一件事,另一个人。
2、在某一个人物出场时,主角会在心里说出对这个人的看法和印象,却又来了一个跳笔,转而去描写那个人对主角的看法和印象。
3、主角干了一件事,马上迫不急待地转移场景,描写旁观者或参与者对主角的评价,甚或是心理观感。
————首先,影视拍摄和小说写作完全是两码事,其次,所谓“导演视角”,也是第三人称视角的一种,如果电影叙事是通过“我”的描叙来产生的话,镜头也会随着“我”身上事情的发展而转动,决不会突然跳到别人身上,除非是一种回忆形式的,主角时候知道了“别人”的一些事情和心中所想,在回忆的过程中,导演用演绎的形式表现出来。)
瞧瞧这个:
迈克冲琳娜笑了笑。她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身姿曼妙,曲线有致。
毋庸置疑,一个男人遭遇一个美女,我们则以这个男人的视角来讲故事。不过要是变成这个样子呢?
迈克冲琳娜笑了笑。他是个英俊的男人,身材标准,体格壮硕。
嗯?怎么回事?我们突然从一个人的脑袋蹦进了另一个脑袋里边,这是种古怪的感觉,我们整个人都晕晕乎乎。我们不仅搞不清身在何处,甚至不明白自己是谁了——我们该对谁产生认同呢?
乍一看,全知性视角能让读者了解故事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不错的理想视角,可实际上,它最后会让读者觉得自己与所有人物都毫不相干。其实,规矩很简单:选一个视角人物,然后在整个场景中都只通过他的视角来讲述。
当然,通常我们也想知道点儿故事里其他人物的想法和感受,这可以通过描写来实现。为了表现某个非视角人物的疑惑与困惑,我们可以这样描写:
他挠了挠下巴
。或者:
她抬了抬眉毛,一脸嘲讽。
——一脸嘲讽是视角人物对她抬了抬眉毛的理解,为了表达人物的愤怒之情,我们可以这样写:
他用力握紧双拳
。或者:
他的脸涨得通红。
再或者:
他提高了嗓门。
很少有什么情绪是不能通过外在的点滴神色流露出来的,这和我之前说的“展示,而非告知”正好有所照应。
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时常会发现自己并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这通常是由于别人有意躲在面具后面,有所保留。如果你采用全知性视角,而不是限制性视角,就不能切实有效地刻画这类人物。下面是一个限制性视角的例子:
卡洛斯望了望温蒂,不知是否该继续下去。见她脸色铁青,像石头一样冰冷,她只好说:“对不起,”然后又补了一句,“非常对不起。”
这样的限制性视角比全知性视角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全知性视角:
卡洛斯望了望温蒂,不知是否该继续下去。温蒂觉得他受的折磨够多了,打算原谅他了,可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这时卡洛斯不安地说:“对不起,”然后他又补了一句:“非常对不起。”
在前一个例子中,我们感受到了卡洛斯的不安,也有点担心事情如何才会出现转机,而在后一个例子中,我们却没有这份挂虑。(如果你在悬念小说中坚持用全知性视角,你的故事就完了。读者必须对各色嫌疑人的想法毫不知晓,否则谁是罪犯就一目了然了。)
请注意,虽然我建议在每个特定场景中选定一个人物视角,但是当场景发生变化时,你还是可以自由地改变视角人物,可以在章节结束的地方改变,也可以在章节之间空一行后改变。许多小说都是由几条独立的情节线索交织构成的,每条线索都有自己的视角人物。然而,当他们出现在同一场景里时该怎么办?那时你会选择谁?
大多数情况下,在某个特定场景中,谁是行动的核心,你就选择谁;不过也有些例外。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视角人物快死了。
我们来看看现代小说吧,
(这里所说现代小说不是指现代背景的小说,而是指现在的小说形式——包子按)
很多现在小说实际上已成为了一种新闻报道式的东西,你所读到的故事不过是真实事件的记录,而作者需要做的,不过式采访被记录场景的每个目击者罢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你的主要人物会在一个场景中死去,那接下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该如何继续记录有关死人的故事呢?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要死去的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视角人物,你最好还是换作他人的视角,然后看着那个人死去。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评分人数
谢谢分享
人气 + 30
当前离线
113637 帖子
5763 精华
13 积分
36380 威望
8 阅读权限
14 性别
女 在线时间
28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11-1-14 积分
36380 性别 在线时间
28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发表于 2007-7-14 14:10
打破新闻式叙述模式的一个出色例子式电影《公民凯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讲的就是新闻行业的故事,整部影片都围绕着查理斯.福斯特.凯恩临终遗言中的“玫瑰花蕾”展开,试图发现其寓意所在。然而,影片却清晰地标明,凯恩是一人孤独死去的,没有人亲自见证他说过那句话。因此,除非你是一个能同该片导演奥逊.威尔斯媲美的天才,否则就不要在你的小说中冒险采用这种“另类”的叙述方式。
有时候,除了主角之外,你还想再选个别的什么人物作为一两个场景的视角人物。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偶尔在某一个场景中使用配角的视角来描写,你会发现效果极佳,这样一来,读者也能以他人的眼光来欣赏你笔下的英雄。在这方面,菲利浦.K.迪克的小说《高堡中的男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爱德华.麦卡锡极力说服商人罗伯特购买他和同伴涉及的珠宝。爱德华似乎很聪明,他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费尽心思要把珠宝卖出去,这几个场景都是以他的视角来讲述的。但是到了他真正要兜售珠宝的那一幕,迪克又把我们丢入了商人的脑袋里,于是我们便能以崭新的视角看待爱德华.麦卡锡:
他(麦卡锡)穿着一套不太时髦的衣服,说话时压低着嗓门。奇尔丹知道,他会把一切都说出来的。他每隔一会儿就用眼角的余光瞟我两下,看我是不是有一点儿兴趣。然而我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所以说,要谨慎的选择每个场景的视角人物,然后在这个场景中紧紧的抓住他,这样你就会发现,读者也被你紧紧抓住了。
(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罗伯特的写作讲堂,就连夜把文章给录入到了电脑上。认为作为一个写手来说,不断的学习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也包括审视自己过去的错误,在不断自省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作品完善完整,在JJ写文的,其实有很多是连基本语法都弄不清楚的小MM——希望能给所有的写手们一点点帮助和思考的东西吧。)
PS::本文由某包独家录入,若要转载,请申请授权。
(妈妈呀,打字累死了……某包按)
本帖最后由 K魔怪 于 2007-7-14 23:17 编辑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闲品落花)
当前在线
文学天地顾问
101754 帖子
128902 精华
48 积分
334365 威望
134 阅读权限
18 在线时间
140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8 最后登录
2011-8-5 积分
334365 性别
保密 在线时间
140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8 发表于 2007-7-14 16:38
谢谢魔怪 ,有空再来研究:em07:
本文来自:创幻论坛 http://www.chcj.net 好好看家哈,我们到文学天地上班去!!
不嘛,我也要去!! 拒绝任何人
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欢迎大家对不合法及不健康内容进行监督和举报。举报***:0595-85555775
GMT+8, 2011-8-5 10:23,
Proce ed in 0.02431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2001-2009 转一个无忌上的帖子,关于器材选择
(海鸥4B205)
当前在线
1115 帖子
1670 积分
2709 毒药
69 毫克 金币
2312 枚 粮票
5176 张 警告
0 次 诚信
0 分 所在地
上海 首选器材
PENTAX K10D DA*16-50/2.8 DA*50-135/2.8 阅读权限
150 性别
男 来自
上海 注册时间
2010-1-22 跳转到
字体大小:
海鸥4B205
发表于 2011-2-12 22:26
原帖地址(点击复制):
PS:将本帖宣传链接推荐给好友,同样可以获得粮票。
您是本帖第
个浏览者
转一个无忌上的帖子,关于器材选择
评分人数
精品文章
金币 + 1 枚 对于器材你是否还在纠结:全画幅?APS-C画幅?微单(4/3)?单电?高端DC?
下面为一个摄影资深人士从2009年至今的答网友问,问答中即有技术问题,又有器材问题,还有很多摄影理念,值得大家参阅。希望您看到本帖的内容后,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心民——一个热爱摄影的人,激情的摄影教育人(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有着34年摄影经历、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毕业、做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十来年、经营摄影广告公司十余年。从事摄影教学二十多年(摄影业务在身,在各大学做客座教授,教学始终是我的兼职)。是个酷爱摄影的人,是个喜欢分享知识的人,是个能把有些大师说的让人们仍然难懂的问题,转化成通俗易懂语言的“知识传授人”。
佳能 EOS 5D Mark II
佳能 EF 24-105mm f/4L IS USM
佳能 EF 70-200mm f/4L IS USM
佳能 EF 35mm f/2
佳能 EF 135mm f/2L USM
佳能 TS-E 17mm f/4L
佳能 EF 16-35mm f/2.8l II USM 镜头
宾得 K5(DA15/DA21/DA70)
便携机:莱卡X1、松下GF1(7-14mm,14-140mm)、佳能 PowerShot S90、佳能 PowerShot G11、适马 FOVEON DP-1、适马 20mm F1.8 EX DG A herical RF
做业务我使用5D2全画幅和L镜头,大业务就使用宾得645D。
买单反和买小型相机(比如松下GF1或者三星NX10),这不是价钱的事,是生活方式的差别。轻便小巧,不再是相机问题,它们的差异,带来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品位。
我买莱卡X1,两万元,比5D2还贵,值得么?这不是数字问题。轻轻松松放在口袋里的,比起体积大、分量沉、举起来招惹视线、然而平时又不带的东西,你认为可以一起讨论么?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你说呢?
买设备,总是这样,宁死了也要走一段弯路,然后才能觉醒。我不可能让大家都来按我说的办,这是一种深层的觉悟,不经历,就不能理解。
“入门相机”不全是商业用语,多数属于“外行用语”,很多人以为刚摄影入门的人,就该买低端相机先凑合玩玩,玩的水平高了,再买高级相机。这就是外行人的看法。
说老实话,没有花很多钱,就不要事事求完美了,器材上寻求完美,没有止境。而且,纠结在器材上的人,我们看看他的摄影画面,其实一般都还差得远啊!
底片是我过去的最爱,我也喜欢德系的镜头味道(我过去用哈苏和仙娜座机),如今我也用莱卡数码,我通过后期完全能做出来底片味道,而且还多了很多味道。底片直接放大效果更好,可是太累;拍了底片再扫描,细节损失太大了。放大微喷到30寸以上,比起我做的数码,135底片不在了。我最爱和心平气和的底片人交朋友,就像看到了我的过去。
相机对焦的方式很多:被动对焦和主动对焦,被动对焦又分作“相位检测”、“反差检测”;主动对焦主要是红外线或者对焦灯。单反使用相位检测和对焦灯;DC使用红外线;实时取景使用反差检测。最快的是相位检测,但是都有优缺点。
用定焦头,是一种文化、一种个性。它轻巧、快捷(小型定焦对焦很快)、成像更好,所以,很多玩纪实摄影的人特别喜欢。用在人像、风光上,确实有点不方便。但是很多人文、旅游媒体记者,都会考虑带上一个比如35mm定焦。小DC使用定焦,会更轻便小巧,更快捷迅速,带来的好处,比多了一个能变化到长焦的镜头,更重要。
单反的优势特别多,就是没有下面四个优势:体积小(可以天天带着)、量很轻(长走不累)、无声音(利于抓拍)、不张扬(利于靠近陌生人)——这四个优势带来更多的摄影快乐、更好的摄影效果。所以,我越来越不爱用单反(除了广告业务,我完全不想用我的单反)。
然而,过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相机,都是小DC,成像太差(包括佳能G11、松下LX3,适合初学者和不想花钱的人玩玩,对于讲究的摄影要求,都远远不够)。今天,可换镜头的微型4/3相机、不能换镜头的适马DP1和2(芯片比4/3大)、即将上市的三星NX10(芯片更大,是APS-C),已经上市的莱卡X1芯片也是APS-C(在目前体积小巧的相机里,它的成像最好,也最贵)。这是我们的幸福,未来会有更多好的小相机诞生。
你买单反,就等于你拍摄数量减少,这是必然的,你还会买小相机的,而且不买普通的小DC,最后,用得最多的是小相机。不信你同时拥有500D和GF1,你会发现GF1简单快捷,对焦果断,连拍很快速,高感噪点足以接受,高清视频比500D好用得多(能做到“实时自动对焦”,这在任何单反上都没有)。GF1配上20mm/1.7饼干头真是非常轻便,给你无数摄影的乐趣!500D会让你常常放在家里,因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最关键的问题是:单反的曝光有太大的声音(反光板的运动),干扰被摄人,而GF1几乎没有声音!这是我最喜欢的。
******************************************************
答网友问
******************************************************
原本由 chihir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
您曾说过宾得的DA15、DA21、DA70饼干头比较合适轻便随身的拍摄,画质也不错。不知道您对DA 35mm F2.8 Limited Macro这只镜头怎么评价?
我感觉作为微距镜头来说它的工作距离太短,布光不太容易,但又觉得焦段很吸引人,适合挂机,所以在它和DA21之间很犹豫。不知道你觉得微距方面是选择DA35(顺便挂机),还是另购DFA 100mm f/2.8 macro WR呢?
此外也有朋友说选择DA70不如选择DA*50-135mm 2.8,您觉得有道理吗?谢谢!
--------------------------------------------------------------------------------
我从来都在说,我不认为50mm是理想的标准镜头,我认为,50mm是使用最少的焦距段,它的视角与人的视线感受不一样,而35mm更符合人的平时生活中的视角感受,包括透视感觉也是这样。当然,当人的眼睛聚焦于远处某一物体,就很像长焦镜头的视角,其他东西视而不见了。
所以,35mm放在宾得1.5系数的芯片上,就是52.5mm,这样的视角会让人觉得视角太窄,和生理上的眼睛所见大不一样。所以,纪实摄影师们,多喜爱28mm或者35mm定焦头。百年前的大师“布列松”在他的摄影前期一直使用50mm标头有迫不得已之嫌(当时只有这样焦距的镜头生产的品质最好),布列松晚年也开始使用一只莱卡35mm镜头了。
你为什么要考虑宾得这只35mm镜头, 你测过成像一定比那几个饼干头都好么?没有人测过,他们却都说好啊好!其实,拍摄后,放大30寸,我们可以比一比到底好不好!我的看法是,绝对看不出差别来!如果30寸照片(75x50cm)都看不来差别,还有什么更大的意义么?既然成像没什么差别,视角又那么不好用,我看,不必要考虑那只镜头了!
微距镜头,我看还是距离远一点才有实际意义,100mm微距镜头更实用!除非是室内专业摄影灯光下,台案上面的微小静物拍摄,50mm镜头视角的微距镜头或许有用。
饼干头70mm对焦速度非常快捷,远远不是50-135可以比的,我对比过,成像差不多,但是对焦速度还是DA70快!你可以试试街头连续对焦拍摄移动物体,连拍起来,你会感觉很大不同!不过,我使用宾得,才不看重体积硕大的变焦镜头。我只关心小巧、便携、迅速。
[心民 编辑于 2011-01-24 15:50]
GF1成像和宾得K-5差不多?
我对比了我新买的K5和我原来的GF1,今天上午在家里简单拍拍书架,看看噪点表现。分别使用广角镜头,松下7-14mm高端广角变焦头,拍摄时调整在11mm左右(折算焦距22mm);宾得是15mm定焦头(折算焦距21.5mm),饼干头之一,虽然不是宾得最好的广角镜头,但是成像也很好。
宾得K-5感光度范围很宽,ISO从80-51200,果然噪点控制非常好!GF1最高3200控制噪点比较吃力。我拍摄了RAW和JPEG,JPEG两相机都会有机内降噪,这里没有贴图。我贴一张RAW文件ISO3200,没有任何降噪的原始状态。见下面的图。
做了很多比较,这里就不多上图了,我的结论是:GF1的噪点比K5多很多,但是细节表现很好,镜头锐度更高(松下7-14mm变焦是获得大奖的、世界上最小的超广角变焦头)。因此我认为:两机成像差不多,但是宾得K-5速度更快!对焦更快、连拍更快。录像过程中的对焦也非常快!
我明明有佳能5D2和七八个红圈头,为什么买宾得?因为,我喜欢宾得的小巧,机身和佳能550D一样大,性能很棒和佳能7D相仿(比7D噪点控制更好),我原来就有宾得饼干镜头,这样三只饼干镜头15mm、21mm、70mm配上K-5真是小巧可爱,我的手大一点,为了持握更舒适,我为K5配了原厂手柄电池盒,有了它,应急的时候可以使用5号电池了。
原本由 wzx91417 发表
心民老师:
小女子19了~挺喜欢拍照的,身边的人都喜欢让我帮他们拍照,说出来的效果跟他们自己拍的就是感觉不太一样。
手边也没有DC,特想入一个单反。
一眼就看中宾得,之后再看N和C家怎么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家人比较希望买N家或C家的 觉得是主流 还考虑了售后等问题。因此考虑过60D 550D,本来都定了就550D了 。但是不甘心,还是喜欢宾家的。
我也去过各大论坛比对参考,今天就逛到这来了,发现您也挺喜欢宾得的。
在我看来,
我感觉KR总体比KX还是提升了一些。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值得。
而且我觉得KR的可玩性还是比较高的。
都说K7现在的性价比是挺不错的,当然我更倾向于K5,但是现在价格有点虚高,是不是应该再等等.?
我一个入门的爱好者是不是KR就够了呢,先用好18-55的套头?
还是现在就可以考虑直接上中端一点KR K5了呢?
我一共用过2次单反,都是同学的A350
下面是我拍的照片中的一张。 不知道如何吧照片压缩到300K内,我就用QQ截图了。
希望您能再kr k7 k5中推荐一款比较适合我的。
谢谢老师。O(∩_∩)O~
--------------------------------------------------------------------------------
喜欢摄影女孩子真是很少呢,尤其是最终坚持下来、迷到相当深度的更少见了。宾得很适合你,机身方面一定不要考虑Kx,只能从Kr开始考虑。不买Kx的理由,我在这帖子里说过,可去搜索“宾得Kx”。不仅是Kx使用上有问题,而且在对焦能力、降噪效果,都不如Kr,这还叫作“升级不大”?真是可怕的观点!
至于K-5,最大的好处是比K7降噪好一些了,倒不是像素提高方面。我试用了一会儿,发现宾得K-5对焦速度有惊人的提高,实时取景过程中的对焦能力超过佳能7D(更别说K7)。实时取景过程中还可以连拍(佳能尼康都做不到此时还能连拍)。比起Kr,K5主要是防尘防水滴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很需要,即使价格高一点也值得拥有(迫于价格放弃防尘防水而买Kr也可)。K5的综合指标和佳能7D差不多,价格也该差不多。比起佳能7D,K5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这就是宾得的魅力。宾得的饼干头也使得单反变得更轻巧好用。
镜头方面,你为了方面,应该考虑宾得的18-135这款新镜头,具有防尘防水能力。18-55也有一款有防尘防水,但是55mm对于拍摄人像,还是短了很多。
结论:购买选择应该是下面的顺序:K-5;K-7;K-r。镜头每个人想法不同,我赞同定焦头,更能获得轻巧便携、好的成像、更快的对焦和对于初学者的画面训练(我前面说过,变焦镜头对于初学摄影的人,是在“害”他们)。你喜欢变焦,首选宾得18-135,如果不差钱,就不买18-135,应该同时拥有:16-50/2.8;50-135/2.8这两款专业级变焦头(每只7600元左右)。
原本由 lalune 发表
之前刚入手GF2,其他配件都没有什么跟上
最近得知UV镜片对镜头来说非常重要,不知道哪位为GF2配备了呢?
有什么牌子和型号能推荐一下?
--------------------------------------------------------------------------------
人人都配镜头保护片,或者使用UV做此角色。一般使用肯高的就差不多了,关键是多层镀膜+超薄
我现在主要是对于镜头上还有些犹豫,主要是风景和花草,人物不多,是不是先用18-135的套头,看看哪些焦段用的频繁,再选择别的头啊...谢谢老师
--------------------------------------------------------------------------------
变焦和定焦是两个理念,定焦的对焦速度更快,而变焦更方便,但是体积大、分量沉。理念跟不上,只能跟着感觉走。我的感觉,当然是定焦。所以,你我感觉不一样。
没必要看看用什么焦段频繁,你今天的频繁,不是日后的频繁。因为你还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摄影理念和习惯,所以,用一个21饼干多多拍,半年月后,再不喜欢变焦头!
原本由 龙珠果 发表
买个家用机。想要画质好些,选哪个。看到G12或是S95挺不错的。G12上次去苏宁上没货,S95有看到机子。看介绍,95多个手动的。12屏幕可以转。这两个哪个好些。主要用于拍风景,美食。松下ZS7也可以吗?松下的这个也有货。小地方机子不多。烦你给推荐一下。有些卡片现在是CMOS以后会取代CCD吗?
--------------------------------------------------------------------------------
G12有热靴,可以外接闪光灯,这样才可以拍摄美食,拍摄美食总不能使用自然光吧?那也太不讲究了!使用两三个影室灯,相机上装个引闪器,这叫做静物摄影。S95很小巧,但是没有热靴。成像也是G12稍稍好一点(镜头更好)。
CMOS和CCD问题,这是厂家的事,这与用家有什么关系吗?今天的时代全变了,这两样东西再没有更大的区别(有区别的时代是多么老黄历的事了?七八年前就已经看出来CMOS综合优势明显),所有专业级的135单反全都CMOS了,只有柯达在大尺寸感光芯片上面仍然使用CCD。去年佳能已经研究出来十寸大的优质CMOS,数十亿像素吧,尺寸为202×205mm,为35mm全片幅的40倍,直逼A4纸的大小。它可以用做天文摄影,因为它的感光能力非常强,能感受极弱的光线,老百姓不需要。过去CCD更好,今天CMOS更好,或许又有一天,CCD又焕发青春、鲤鱼打挺?你能左右一台相机使用什么原件吗?成像好、操控好、体积好就行了,深度的技术和摄影创作无关,多多拍片子吧,我不建议初学者考虑这些,这叫做“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心民 编辑于 2011-01-30 10:53]
刚刚看了这个帖子一般的回复,觉得无论是原帖还是后续的回复对我都受益匪浅。。。
顺便有一个问题也想在这里请教一下心民老师:
我一直对摄影很有兴趣,但是大米有限,之前都是使用普通DC进行拍摄。今年第一次拿到年终奖,想为自己购置一款单反,算上套头,预算为4000至5000,网上浏览了很多帖子,主要意向在D3100以及PENTAX KX两款机器中,但不知道如何选择。。。
另,Pa onic的GF2这类的单电相机与KX等价格低廉的单反相机最主要差别是在哪?我之前也考虑了单反携带起来不方便,所以考虑过购入单电相机,不过一直不清楚两者的区别,所以迟迟未能下定主意。
--------------------------------------------------------------------------------
你说:“GF2这类的单电相机与KX等价格低廉的单反相机最主要差别是在哪?”好好看看我这个帖子,我关于此问题说过无数遍了,看过,你的收获会很大。
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在成像相似的情况下,GF2的优点是对焦速度和单反差不多,体积重量更小更轻,便于携带,远足无负担。同时,拍摄人文显得摄影师很含蓄不夸张,容易接近陌生人;单反的优点是连拍更快,连续对焦(不是说单次对焦,而是AF-C连续对焦,佳能叫做AI SERVO)单反能力更强。这里说的单反是中低端单反。高端的单反是为了做很大的放大,看你的需求了。
尼康D3100是低端机里面不错的,宾得的K-x不要考虑了,请你搜索本帖关键字“宾得Kx”,我不建议买它的原因说过好几遍。宾得低端机K-r可不低端,性能直逼宾得旗舰K-5,价格是K-5的一半。
说老实话,三五千真的买不到什么单反,你要考虑机身加镜头,价钱分别计算。机身太便宜的(低于4000的机身真的会让你没多少天就后悔)。镜头还不建议买最低端的镜头。单反镜头我主张较低的选择是购买18-135焦距段(防尘防水滴的宾得镜头更好),这样的花销超过你的计划,那你就买便宜的镜头吧,宾得18-55(WR)是全世界唯一的防尘防水滴的低端镜头!
所以,即使低端单反,配了合适的镜头,就已经七千以上,再配了三脚架、各种镜片、闪光灯、摄影包、快门线或遥控器等等,又是两千多,所以,一万元倒是基本靠谱。
钱太紧,就先买佳能G12,3700元,性能也很好!GF2加上UV镜片5000元左右。
[心民 编辑于 2011-01-30 10:58]
原本由 流沙逝水 发表
心民老师上几张入了K5后的作品吧,给我们放放毒,我准备春节前后买呢...嘿嘿
--------------------------------------------------------------------------------
网上看图如果不做50%或100%局部截图,什么你也看不出来。照片好坏,只能看到构图用光之类,所有相机都可以做到(哪怕你用一个千元卡片机)。
就像有的人,受相机厂商委托,拿到新相机拍一次街头或者体育比赛,发上来的“相机使用体会”帖子里几乎一言不发地上传一大堆小图片(最大1024),既没有局部截图,也没有使用细节的感受文字。这对于想了解相机怎么样的影友来说,完全没有帮助,无非是摄影者的自我拍摄水平的展示,和相机成像能力彻彻底底的没有关系!
我如果谈相机使用体会,会多做局部截图,让大家多多看到相机自身的能力。同时谈谈相机在操控上面的感受。等春节休假期间吧,希望我有机会多多拍照,少一点赶路和应酬。不过,这类帖子,写起来可费时间了,很累,我轻易不敢写,体能有限啊。
心民老师,这一机三镜大概要多少钱?谢谢
--------------------------------------------------------------------------------
我的K-5加上三个饼干头(15/4;21/3.2;70/2.4),也到了一万九千。一机三头,同样的佳能7D配置三个定焦比如佳能原厂的:20/2.8;35/2;85/1.8,且不说这三个镜头焦距对于7D很不理想,而且也比较老了,数码优化甚至有的没有做过,成像大打折扣,光是说说体积大小,就比宾得的三个饼干大很多,加上7D硕大的机身,真是够体积、够份量啊。宾得则轻松远足没负担。
购买单反相机的新建议:
我一直认为,相机要轻便随身,除非迫不得已(商业需要和专业镜头需要),轻便可以带来很多摄影的快乐。所以万元以下建议考虑GF1这样的小相机,加上不同镜头就接近万元。一万五至两万左右轻便随身的单反也有(单反功能多、更快速、成像一般也更好)。确实应大家需求,目前市场上机身小一些的单反越来越多,比如佳能550D、尼康D90、索尼的低档单反,但是镜头太大,拖累整体尺寸和分量。
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那么一个“静静的品牌”叫做“宾得”,这是香港人起的名字,原名在我国大陆叫做“潘泰克斯”Pentax。它几十年生产相机的最大特点是:品质很好+体积很小。目前宾得粉丝真是不少,可惜大多数还是“收藏相机”爱好者(一天到晚纠结于大公主啊小公主),真正用到宾得特点的人不占大多数。它特点既然是“体积小”,那么,首先表现在非常高端的机身也很小,不像其他品牌,都是低端相机才做到体积小。同时,就是镜头很小。有非常小巧的定焦镜头,超级轻薄而被影人爱称为“饼干头”;变焦镜头体积也很都不大。体积小了,品质却仍然很好,这就是宾得!可惜是,很多买宾得的人还是跑不了“很俗的选择”方式,配上了大大的、长长的变焦镜头。
选择相机涉及到5个方面:
1、成像如何?
2、操控如何?
3、体积与重量如何?
4、镜头和配件是否丰富,购买是否容易?
5、总体价格怎么样?
我这里简单说说,以后用更多实例来详细说说。
1、成像怎么样?前两天我刚刚看到了世界著名相机测试网站DxO测试了所有市场上流行的相机,从五十万元的中画幅到一两千元的卡片机,大混合做了画质的对比测试。我就不说其他画幅的了,在APS-C非全画幅单反相机里面,画质获得最高分的是宾得K-5。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动态范围”,K-5在所有相机里面(包括中画幅),“动态范围”最大,排名第一。这一点我真是深有体会,我的学生和我在晚上聚会一起拍摄合影,用不同相机使用了ISO1600在室内拍摄,结果发现,其它相机的画面总有高光溢出和暗部溢出的区域(吊灯和深色服装),而同样场景(几台相机一起拍),宾得K-5却完全没有溢出,画面层次丰富、细节异常细腻!这就是动态范围大不大的标志。
英文网站链接:
2、操控如何?相机各个按钮的位置和功能设计、菜单设计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更人性化、更便捷?是不是更符合摄影人的需求?这是相机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索尼NEX系列设计不合理,那么就不适合摄影人使用;GF1很合理,就很适合摄影人使用。说起宾得K5,各项设计非常丰富,操控很便捷,菜单非常容易理解和翻阅(佳能菜单也比较容易阅读和操作,尼康相机的菜单是所有相机里最繁琐的)。我在对比佳能和宾得的时候,会有这样感觉:宾得所有的优点,包括那些比佳能更合理的按钮位置、更方便的菜单设计,感觉上是理所当然的,十几个佳能没有而宾得有的优点,哈哈感觉理所当然!而遇到宾得不如佳能的地方,哪怕仅仅一两个,就让我很生气!比如有一点让我生气:在实时取景并做手动对焦时,宾得可以做放大画面显示,但是显示效果并不是很清楚!远远不像佳能5D2的效果那样清晰夺目的显示,让你很快就知道到底是不是对焦清晰了。也就是说,手动对焦,宾得K5不方便!录像过程也不能自动对焦,5D2可以,但是慢;7D可以,比较快;60D可以非常好用!对焦速度,长镜头一般都不如佳能更快。这是操控方面的问题。比起佳7D,K5的总分比较高,但是操控方面,可能我更喜欢佳能。
K-5和佳能7D都是每秒7张,然而实际拍起来真是很有趣,佳能尼康连拍的时候声音很大,而宾得的连拍就像夜行者,刷刷刷,轻柔细润,非常不引人注意,凡是这几天听我拍照的学生们,都大大的惊讶于宾得K5的快门声音,都感觉是那么的轻柔,那么的含蓄。我拍摄街头摊贩,一米距离,他根本不知道。
3、体积重量:那还用说么,世界上只有宾得有四款超小的定焦镜头(奥林巴斯单反只有一款),这四款饼干镜头成像优异,对焦快捷。到网上去搜搜“宾得饼干镜头”,你会看到无数夸奖!我认为,这四款中,40mm的视角没什么用(等效焦距60mm),所以我买全了另外三款:15mm\21mm\70mm,系数1.5,就是:22.5mm\31.5mm\105mm,你看看这三个镜头是多么好的焦距段!风光、人文、肖像全照顾到了,体积小得把仨放在一起还没有机身大,换镜头时一只手就可做,非常容易简单,不会因为换大大的镜头时拿不住镜头而手忙脚乱。K-5机身和佳能550D差不多,可是相机档次完全不同!宾得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分量轻,宾得机身加上饼干镜头,把这一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当然了,体积大有体积大的需要,比如大光圈恒定变焦头。但是宾得的16-50/2.8恒定光圈变焦头,体积也很小;配上50-135/2.8恒定光圈变焦,体积也不大。因为这两支镜头都是专门为了非全画幅数码单反而设计的,所以体积可以小型化。
4、镜头和配件丰富吗?好多人说:“宾得虽好,但是镜头不全”。我看这观点基本属于闭眼胡说!你要什么镜头,说说吧,宾得在常用镜头方面要什么有什么。常用的镜头你还嫌不够吗?又有多少人在使用特殊镜头?没错,我本人喜欢使用特殊镜头,每每出远门,我总是带上我的佳能5D2和17mm移轴镜头(这是全世界佳能独有的镜头)。至于摄影人最多使用的佳能镜头:高端变焦比如16-35、24-105(或70)、70-200(小小白或者小白)、100-400(大白)、300定焦,低端变焦比如18-55、55-200、18-200mm等等等,这些镜头,相应的焦距段,宾得全有!而且非常全、非常多。比如高端广角变焦:10-17mm3.5-4.5\12-24mm4.0\16-45mm4.0\16-50mm2.8\17-70mm4.0\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很多!又比如50-135这个焦距段更适合非全画幅相机,全画幅相机的70-200是非常多用的镜头,那么70-200放到7D上面就有一点太长了!所以,50-135等效焦距正相当于全画幅70-200这个焦距段。宾得这支镜头是超声波对焦镜头,配合K-5速度还算快(但是比佳能的小小白慢),关键是体积不大,只是佳能小小白的一半体积。长焦和低端大变焦这里就省略说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宾得低端低价变焦镜头居然还有防尘防水能力(新镜头,WR标志),这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品牌。当然喽,宾得镜头在世界上一向的品质优越,我这里就不用多说了。想当初,底片时代,佳能尼康镜头要拜在宾得镜头身下的!今天的宾得数码镜头,也是最有德国味道的日本镜头,焦外虚化柔润,用宾粉们的说法,叫做宾得镜头拍摄的画面有“空气感”。
饼干镜头宾得独有,佳能尼康最小的镜头也要比宾得饼干头大上一倍,比如佳能35mmF2\尼康35mmF1.8,体积大,焦距段对于非全画幅也没什么用!
快门线、遥控器、闪光灯无所不全,国产的也生产很多宾得配件。
当然,宾得没有数码时代的移轴镜头。底片时代的移轴镜头也搞不到了,其它移轴通过转接环,做手动对焦很难。
5、宾得价格如何?我感觉和其他品牌差不多,因为宾得是机身防抖,K5号称能达到4级防抖,所有镜头都能防抖了,所以没有佳能尼康防抖镜头更贵这一说,这样,宾得镜头就显得不贵。机身,我看也是和佳能持平。宾得K-5和佳能7D相仿,所以和7D同价;宾得K-r和550D相仿,价格却低几百。
好啦,非全画幅宾得K5确实不错,体积和重量如果你很关心,那就不考虑佳能7D、60D,更不考虑尼康D7000和D300s(尼康体积更大)。成像,正如本文开始所说,K-5在所有APS-C里面测试结果成像最好。我购买K-5一周后,看到了这个刚刚诞生的测试,加上这么多年对不同相机的使用体会,加上最近又对比了几台相机,总的感觉我很认可DxO的测试结果!
[心民 编辑于 2011-01-28 08:42]
原本由 瞬间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看了帖子很收益,谢谢您辛苦付出。
请问一下,奥林巴斯新出的 XZ-1您什么评价,和S95、LX5比较如何,在这三款中选择,哪个为好?谢谢!
--------------------------------------------------------------------------------
经过对比,还是S95更好,镜头分辨率和噪点控制都好一点;LX5噪点比S95多一点,XZ-1镜头分辨率最差,噪点控制也比较差。
原本由 hotwind2 发表
心民老师:你好。很不幸的是我的尼康D90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坏点,(购买1年3个多月)维修站给屏蔽了,说没关系。是不是真的啊。
--------------------------------------------------------------------------------
这种屏蔽只是针对了JPEG文件,让相机生成JPEG文件时取消了那个坏点的显示,只是显示上没了,不是真的没有了。RAW就会露出原形,坏点还是坏点,不可能真正消失。只是可惜,三个月一个坏点(红色的?应该不算真正坏点,算作固定的杂点),看来不可能退换相机了。
原本由 wujun0521 发表
心民老师,你好,非全副7D+15-85,还是17-40好?
再顺便帮朋友解惑一下D7000,60D,7D进哪个好?配什么头(预算1w5),谢谢!
--------------------------------------------------------------------------------
请你使用本帖上面的关键字搜索“17-40”或者搜索“15-85”就知道我说到“关于非全画幅在这两个镜头之间如何抉择”说过很多遍了。
你这三台相机,目前D7000毕竟是刚刚出来的新机型。数码相机总是新的技术更好一些,虽然D7000档次比佳能7D低,好的方面主要是噪点控制比7D更好。但是,7D的对焦系统非常先进(比尼康最好相机的对焦系统也不次),实时取景和录像功能也比D7000更好操控(当然佳能60D录像功能更好)。尼康也有一个镜头不错:16-85mm,等效焦距24-127.5mm,也很实用,大多数场合都够用了。
另外,我刚刚看了国外著名相机测试网站DxO的一篇文章,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中,宾得K-5得分最高!
原本由 chihiro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
您曾说过宾得的DA15、DA21、DA70饼干头比较合适轻便随身的拍摄,画质也不错。不知道您对DA 35mm F2.8 Limited Macro这只镜头怎么评价?
我感觉作为微距镜头来说它的工作距离太短,布光不太容易,但又觉得焦段很吸引人,适合挂机,所以在它和DA21之间很犹豫。不知道你觉得微距方面是选择DA35(顺便挂机),还是另购DFA 100mm f/2.8 macro WR呢?
此外也有朋友说选择DA70不如选择DA*50-135mm 2.8,您觉得有道理吗?谢谢!
--------------------------------------------------------------------------------
我从来都在说,我不认为50mm是理想的标准镜头,我认为,50mm是使用最少的焦距段,它的视角与人的视线感受不一样,而35mm更符合人的平时生活中的视角感受,包括透视感觉也是这样。当然,当人的眼睛聚焦于远处某一物体,就很像长焦镜头的视角,其他东西视而不见了。
所以,35mm放在宾得1.5系数的芯片上,就是52.5mm,这样的视角会让人觉得视角太窄,和生理上的眼睛所见大不一样。所以,纪实摄影师们,多喜爱28mm或者35mm定焦头。百年前的大师“布列松”在他的摄影前期一直使用50mm标头有迫不得已之嫌(当时只有这样焦距的镜头生产的品质最好),布列松晚年也开始使用一只莱卡35mm镜头了。
你为什么要考虑宾得这只35mm镜头, 你测过成像一定比那几个饼干头都好么?没有人测过,他们却都说好啊好!其实,拍摄后,放大30寸,我们可以比一比到底好不好!我的看法是,绝对看不出差别来!如果30寸照片(75x50cm)都看不来差别,还有什么更大的意义么?既然成像没什么差别,视角又那么不好用,我看,不必要考虑那只镜头了!
微距镜头,我看还是距离远一点才有实际意义,100mm微距镜头更实用!除非是室内专业摄影灯光下,台案上面的微小静物拍摄,50mm镜头视角的微距镜头或许有用。
饼干头70mm对焦速度非常快捷,远远不是50-135可以比的,我对比过,成像差不多,但是对焦速度还是DA70快!你可以试试街头连续对焦拍摄移动物体,连拍起来,你会感觉很大不同!不过,我使用宾得,才不看重体积硕大的变焦镜头。我只关心小巧、便携、迅速。
[心民 编辑于 2011-01-24 15:50]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心民老师,拍摄模特人像全身甚至头部,相机距离被拍摄人多远合适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
这类问题我前面回答过:
如果不要变形,摄影距离应该是被摄体厚度的十倍。比如人的身体和头有20cm厚,那么起码应该在2米之外拍摄。我们一般还要远一点,这样模特更舒服,没有镜头的压力。三五米常见。于是全画幅的70-200是人像常用的变焦镜头。其他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那就要你好好系统学习人像摄影了,不是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了。(拍出好的人像,用光角度和质感、背景变化与选择、光圈控制、语言沟通、画面构成等等要考虑的事多着呢!)
原本由 俺家天下 发表
老师你好,我想问点问题,关于Camera Raw 6(匹配CS5)的***,我作为新人不太了解,能否指点一二。非常感谢!
--------------------------------------------------------------------------------
先把CS5***完,软件自带了CR6.0版。然后不要打开CS5,直接去CR6.3文件夹里面找到那个应用程序图标,双击***即可。它会自动***到指定的位置。
[心民 编辑于 2011-01-23 11:58]
原本由 fuguanyi 发表
心民老师,这两天一直在看你的回复,准备出手GF2+14 2.5的套机,以前都是用卡片机,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是很了解,请心民老师帮忙推荐两本入门的书呗。不过不方便公开推荐可以短信我,哈哈!
--------------------------------------------------------------------------------
我一直推荐大家好好阅读《纽摄》,吃透一套书即可,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拍摄,然后找到能把问题说得明白的“高手”给你说说、点点,很多高手其实仅仅是拍摄的料,不太会传授知识。我国摄影界在过去一直不如美术界的文化层次高,文化基础不好,但是艺术悟性不错,好作品不多,但是确实有!文化高也不意味着会表达,语言能力又是另一种天赋。我父亲原来是清华大学教授,他在文革前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他说,很多有研究天才的人,其实做不了好老师。
网络是个好东西,但是网上的照片都被大大压缩破坏了,有的网络说是接受很大原作,其实后台给你压缩了,最终画质变得很差了。但是,网络沟通知识并不妨碍。而认真的观赏作品,应该去看现场的作品展览(比如美术馆、文化馆、798艺术园)。
多多参加摄影活动,多多见到各种高手和影友,你也会得到会多启发。只是可惜,目前网络和影友中间流行着很多错误看法(摄影方面和器材选择方面、后期处理方面),我为了纠正那么多错误观点,一直在努力,在网上说个没完没了,希望我有精力写一本书,痛批那些错误的、误人子弟的观点!
当然,《纽摄》里面也是错误不少,但是基本结构很好,易读性很高,基本知识多数也是正确的。适合初学者看看。
原本由 阿珂 发表
心民老师,NEX5和GF2之间怎么选择啊?相比较起来NEX5高感好,拍夜景很有优势,而GF2貌似对焦快一些,夜景就差很多了
--------------------------------------------------------------------------------
什么叫做“貌似快一些”?快一些涉及到“对焦速度”、“操控方便”,这后一点是NEX的致命伤!一台相机操控麻烦,就不是为了摄影人设计的,不懂摄影的人其实也就没有买这种能换镜头相机的必要!
你好像特别关心夜景摄影,那你难道要手持相机拍摄吗?你或许不明白,真正的夜景摄影是在三脚架上,ISO使用最低,缩小光圈慢慢的拍!这样慢慢的拍比如15秒曝光,还可以在城市里拍到车灯划出的红色白色的长长光迹,俗称——“拉线儿”。既然此时ISO使用最低,也就无所谓高感噪点问题了!如果你想手持拍摄夜景,就属于不想把夜景拍好的那类人,那你买这么贵的相机干什么?
原本由 a1z1a1 发表
心民老师:
您好.谢谢您给我的回复.再向您提一个问题:一 用RAW(原始)格式拍摄后转成JPEG(压缩),是用随机的软件好还是其他专业软件好.二 从原理上怎样解释用RAW拍摄后转JPEG一定比用JPEG的最大格式拍后直接出要好.如果是这样,那么相继软件的设计者,为自己品牌相机设计的转换软件其优势何在.谢谢您了.
--------------------------------------------------------------------------------
软件设计可是高科技,也许我孤陋寡闻,总之我知道目前还没有哪个相机公司设计的软件能全面超过Photoshop。做软件的,和做硬件的,这还要问问谁做的好么?谁做得好,就用谁的,可惜,目前,还是Photoshop最好,最全面。调整能力决定了你转换格式之前的效果,调整了好效果,再保存成JPEG,影调就变好了。软件好用,你就有空间调整得更好。另外,PS做成的JPEG也是压缩,但是压缩的算法都是保密的,所以,还是用PS更好。不过,据说,富士公司设计了好的软件,处理图片非常好,可惜据说价格昂贵(数万元),也没盗版。飞思公司(哈苏的数码大后背就使用飞思的感光芯片),它的软件Capture One做RAW效果也很好,可惜功能太少,没有图层配合,更没有图层蒙版和通道这两样特别好用的功能。
都是造飞机,凭什么欧美人造的就更好?这是什么问题。
[心民 编辑于 2011-01-19 15:37]
原本由 nokwang 发表
老师,评价镜头的性能时畸变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好像很多镜头的畸变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矫正。对此请教两个问题:
1. 如果使用的软件合适的话,软件能不能完全矫正畸变,或者达到没有影响的程度?
2. 软件矫正对变焦镜头能不能做到整个焦距范围的连续矫正?也就是说,镜头可调节到的每个焦距都可矫正?
--------------------------------------------------------------------------------
在相机里,可以对JPEG文件校正很好,是相机自动校正,你不能干预。比如佳能G11镜头就很变形(主要是广角端的桶形变形),拍出来的JPEG你看不出来,但是RAW就现了原形。
后期处理在电脑里也可以针对不同画面轻松矫正,无所谓什么焦距。关键是操作人员的能力,你能矫正,他不一定做得比你好。需要学习和训练。
变形校正对画面损失很小,看不出来给画质带来的问题。当然了,使用好镜头,不用做这部分后期处理,就省了时间和精力。
现在PhotoshopCS5有了更好的镜头矫正功能,在矫正变形窗口中可以根据具体镜头进行选择,软件里存储了很多镜头的参数,点击一下,轻松矫正。
原本由 hellowdq 发表
刚入手GF2,本来打算购14-140的镜头,可这报价8千左右,实在下不了手。这个镜头价格可以配一个佳能550D+18-135了。不知心民 老师有何建议?另外GF2简体中文说明书发到您邮箱,希望您能适用。
--------------------------------------------------------------------------------
14-140北京5400元左右,怎么会八千?无论如何,其实现在不一定需要,你先使用14饼干多多拍照吧,等相机完全熟悉了,发现了自己喜欢的题材,再考虑买不买长焦镜头。佳能550D+18/135那体积是什么样啊?这可不是能比的。价格不是重要的,体积、重量、便携性才是第一考虑的。
谢谢你的邮件,我的学生里面不少人买了GF2,我有GF1,不需要GF2了,但是辅导他们,或许需要看看说明书。
原本由 oldweng 发表
心民老师:最近买了GF2+14mmF2.5,想再进一个变焦头,您推荐14-140mm,但14-140mm配GF2,貌似头重脚轻,背在身上是不是镜头会垂下来?因此考虑14-42mm这个头,不考虑价格因素您的意见呢?另外松下要出25mmF1.4的定焦,有必要考虑买进吗?谢谢!
--------------------------------------------------------------------------------
14-42的成像比14-140差远了,14-140不会垂下来,阻尼很好。头重脚轻才是配了好镜头的“范儿”,君不见,佳能尼康凡是上了好镜头,无一不是头重脚轻:200mm/2L配上1D也是头大身小!
定焦和变焦是两个理念,不能混着对比啊。25定焦我看用途不大,如果用定焦,出门带两个镜头:14饼干+45微距(这个头是莱卡原产微型43卡口,成像非常好!)。
[心民 编辑于 2011-01-18 21:59]
原本由 Stacy 发表
--------------------------------------------------------------------------------
原本由 黑衣 发表
您为什么给网友推荐D700+35/1.4拍合影的组合?而不是其他呢?这个组合的优势您能讲解一下吗?
尼康这个35mm1.4的头太贵了,用1.8G或2D的替代怎样?
[黑衣 编辑于 2011-01-15 15:23]
--------------------------------------------------------------------------------
你要在弱光下面拍摄合影,不用好的镜头怎么行!用了就知道,35/1.4这头,尼康里面到了顶级了!佳能的35/1.4也很好,你要每秒7张以上,只能选佳能1D 马克IV,那就比较贵了。想要好的效果,就别提钱。提钱,就别提高要求。没有折中。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又来麻烦你了,非常感谢您对大家的指点。
淘宝网的服装摄影原来很简单,但现在竞争激烈后对相片要求的质量已经过过去高多了。他们的摄影环境根据不同服装的需要,基本有3种,棚内,街区,风景区。
非全副,棚内,我想焦距最好不大于50或者40,这个要看空间大小。
非全副,街区,有2个需求,1个是要一定的虚化背景,不能太虚,虚的什么也没有,又不能不虚,2是和背景和镜头的距离都不能太远,否则街区的人肯定多,影响效果。所以,假如模特1.65M,紧靠背景的情况下,人离镜头2.5米,拍出全身而且有中等虚化的图片。非全副选什么镜头呢?佳能非全副和全副距离换算是简单的1.6吗?
风景区,这种地方基本不需虚化了,有时可能需要一些,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广角,广角的风景加人物,带来的效果是震撼的。下面这个淘宝网址的图片就是这样,用的基本是24MM焦距拍摄,1个40D,1个5D2,都是广角,镜头我怀疑1个是17-40,1个是16-35。
如果想综合起来,不用几个头,只用1个,哪种最合适呢?17-40,17-55,15-85,24-105?还是其他。
另外,我想知道,像这样服装摄影镜头一般能用几年,机身呢?
--------------------------------------------------------------------------------
网络图片质量要求再高,全画幅和非全画幅出来的片子都没有区别。全画幅相机拍摄人像摄影多使用70-200,摄影距离不能太近,2.5米太近了!5米左右,在大街上拍摄,不会受到行人的影响。你说的那些广角镜头17-40、15-55拍摄“服装人像”其实都没有太多的用途。宾得有一款50-135/2.8,是非全画幅人像摄影的利器(图丽也有这样的镜头,可以配合其它非全画幅相机)。
原本由 slws 发表
60D已到手,希望老师给推荐几本比较好的入门的书,谢谢!
--------------------------------------------------------------------------------
读懂了《纽摄》,已经非常受用。平时多多看图。还要学习后期处理。
GF1成像和宾得K-5差不多
我对比了我新买的K5和我原来的GF1,今天上午在家里简单拍拍书架,看看噪点表现。分别使用广角镜头,松下7-14mm高端广角变焦头,拍摄时调整在11mm左右(折算焦距22mm);宾得是15mm定焦头(折算焦距21.5mm),饼干头之一,虽然不是宾得最好的广角镜头,但是成像也很好。
宾得K-5感光度范围很宽,ISO从80-51200,果然噪点控制非常好!GF1最高3200控制噪点比较吃力。我拍摄了RAW和JPEG,JPEG两相机都会有机内降噪,这里没有贴图。我贴一张RAW文件ISO3200,没有任何降噪的原始状态。见下面的图。
做了很多比较,这里就不多上图了,我的结论是:GF1的噪点比K5多很多,但是细节表现很好,镜头锐度更高(松下7-14mm变焦是获得大奖的、世界上最小的超广角变焦头)。因此我认为:两机成像差不多,但是宾得K-5速度更快!对焦更快、连拍更快。录像过程中的对焦也非常快!
我明明有佳能5D2和七八个红圈头,为什么买宾得?因为,我喜欢宾得的小巧,机身和佳能550D一样大,性能很棒和佳能7D相仿(比7D噪点控制更好),我原来就有宾得饼干镜头,这样三只饼干镜头15mm、21mm、70mm配上K-5真是小巧可爱,我的手大一点,为了持握更舒适,我为K5配了原厂手柄电池盒,有了它,应急的时候可以使用5号电池了。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60D+17-55如何?我也不想未来上全副了。就是上,也直接5D2+24-70或者35F1.4。
唯一担心的是60D没有焦点微调。如果出现焦点不行,可以去佳能***那里调吗?
--------------------------------------------------------------------------------
你为什么买5D2就上24-70?不上24-105?
原本由 oldweng 发表
请教心民老师:奥林巴斯M4/3镜头可以用在松下GF1或GF2相机上吗?
--------------------------------------------------------------------------------
替老师回答:
接口上是可以的,而且自动对焦什么都没问题。
问题是奥林巴斯是机身防抖,镜头没有防抖功能。松下是镜头防抖,机身没有防抖功能。
这样搭配的话整套系统就没有防抖了。用广角还可以,长焦的话就需要架子或者铁手了。
原本由 亲亲小明 发表
老师您好
最近想给500D换个镜头,预算六千下,现在手上俩头,小狗和痰盂,用了快一年了,嫌狗头焦段有些个短了,想出掉狗头再买个,看来看去,15-85 和 24-105
由于工作性质各地奔走,我感觉15-85焦段在500D上太合适了。。出去逛街又轻巧又方便,现在偏向买这头,但是四五千块钱花出去买个白圈套头还真是有些不放心 ,呵呵,慎重起见还是问问老师的意见,这头值不值这钱?如果买这头,以后再配个小小白,不知这样的组合怎么样。
另外看了一下24-105,这头吧,焦段没了广角,出去逛街什么的,没有广角焦段,很多场景就有些个不够用。如果买这头以后再配个类似12-24的广角,这样的组合又如何呢?
如若这俩都不行,还有什么样的推荐
--------------------------------------------------------------------------------
如果只是谈非全画幅相机配镜头,15-85在你的500D上面比任何红圈镜头都不差。配两个镜头,用起来很麻烦,那还不如配几个定焦,干脆麻烦到底、革命到底,成像更棒!
全画幅的配置一般是三个镜头:17-40、24-105、70-200
心民好:
宾得18-135这只镜头出片素质怎样?不知能不能和佳能15-85比?
--------------------------------------------------------------------------------
我觉得挺奇怪,你怎么不拿一样的镜头来比?佳能也有18-135镜头啊?宾得18-135头比同样的佳能尼康18-135镜头都更好!它们成像接近,但是宾得这支镜头具有防尘防水滴的能力,非常实用!佳能15-85成像也差不多,好一点也有限,但是15-85的焦段在非全画幅上面,更实用。
原本由 Stacy 发表
老师,替朋友问个问题,朋友需要一台具有广角,适合室内光线不足时拍20-30人合影,速度快(1秒7张)的相机,有什么推荐的吗?谢谢!
--------------------------------------------------------------------------------
尼康D700加上35mm/1.4,你这问题问得太没有边际。
室内合影和用光有关,和相机没关系!室内拍合影我们正经做事的人一定加两个大灯箱,光线均匀,效果极佳!而使用自然光,不可能拍好!室内现场光比较暗,合影又不能使用大光圈,起码F8需要足够的景深;ISO又不能提高到ISO800以上,ISO高了人物五官分辨不佳;曝光速度又不能长,时间比1/60秒长,人物必然会动态模糊,因此,所有条件都不允许使用现场光拍摄合影!
还要连拍,你只说合影,又没说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如果是人物的一般会议和一般活动(不是体育活动),根本用不上什么每秒7张的相机!七分之一秒的瞬间你都不错过,你干什么用?什么高速瞬间等着你?人物社会活动每秒4张足够用。如果有钱,起码应该买佳能1D马克4,或者尼康D3s。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60D+14-40F4L,过几个月60D应该有一定降幅,然后准备入手这个。拍摄服装,室内以及室外,14-40应该可以吧,相比18-200如何
--------------------------------------------------------------------------------
没有14-40头,只有17-40头。在你的60D上相当于27-60mm镜头视角,不适合网店摄影用。
拍摄服装不仅仅把服装放在地上拍吧?如今国外最常见的还是让很有镜头感觉的模特穿着、在大街上、人群中,穿着亮丽的服装在普通人群中招摇过市,于是,你的服装最引人注目。我看,还是18-135好用,网店没必要使用什么恒定光圈的好镜头,网上图片那么小,什么好赖镜头都没有差异了。
原本由 峰景如画 发表
老师,上次看了您写的关于灰板的帖子。灰板可以DIY么?
--------------------------------------------------------------------------------
几十元钱的事,DIY不必了吧。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D3100,550D,D7000,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
还用说,当然D7000!我只是奇怪,这么大的差距,居然没有看出来?呵呵,说说玩笑。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距,D3100比较低端就不说了,550D和D7000成像其实没有很大的差距,关键是D7000机身坚固、操控非常好!对焦快速、快门反应迅捷!这就够了,单反相机的最大魅力的就是“快”,不是成像有多好。一分价钱一分货。D3100卖三千多;550D卖四千多;D7000卖八千多。这么大的差距没有可比性。
原本由 will21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你看拍出和这个网页一样好的图片需要什么样的单反和镜头?
另外,拍摄服装选择尼康还是佳能呢?我自己倾向于用5D2+2代小白或者700D加2代小竹炮,但资金比较紧张,同时担心这样做,成本太高了。
--------------------------------------------------------------------------------
网上发图,什么相机都差不多,拍摄的效果也绝不是全画幅就能帮你忙,照片水平和相机不成正比。我使用宾得小单反加上70饼干头,一定能比你的样图拍得更好。做生意,千万不要在投资上不做计算。
除非你要在客户面前拍摄,为了虎一虎外行的客户,当然要用专业的、巨大的(没有手柄的相机就加上一个)相机、镜头越粗越长越好,拉上一个巨大的铝箱子,巨大的三脚架,带上两三个助手(临时拉来的也可)......
我用的A55.明年推出新的全幅机时,再升.现在的A900优点和缺点太突出,不打算购入.试了一下A55感觉还不错,以后作备机.
索尼的35 F1.4G头,蔡司24 F2 SSM头,两者价格都差不多,就是不知选哪个好?
--------------------------------------------------------------------------------
我认为蔡司24更好。
原本由 水底鱼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
我关注很久了,也学到很我知识.
今天看到您讨论用24 35头的文章了.
现在我想学拍人文照片,有两个头很纠结,不知选哪个?一个是蔡司24 F2,另一个是美能达35 F1.4,现在用的是半副机,不知选用哪个镜头.计划明年升全副.半副机做备机玩.
--------------------------------------------------------------------------------
你用什么相机啊?美能达的老镜头一向不错的,但是,如今数码时代,这类老镜头用在数码相机上就会出问题(边缘分辨率严重下降、紫边严重等等...),蔡司的新镜头配佳能尼康成像都很好,手动对焦只能看取景器下方的绿色提示,适合风光摄影(实时取景、手动放大对焦),用来拍摄人文纪实抓拍,我看,够累人的!
您觉得现在买5D2是否合适?都说今年会出5D3……
--------------------------------------------------------------------------------
预测的事做了不讨好,不过,如果真的如网上所说5D3那么好,我会很喜欢,但是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也许很高,上市后的三五个月,价格也许更高,之后会慢慢下降。如果现在没有急着做的摄影业务,那你就等等看。
技术永远是新的更好,买快过时的产品,必有你的遗憾!5D2最大的问题是反应慢,对焦慢、存储也不快,释放快门行程有点长,所以不是抓拍用的好设备,适合风光摄影、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街拍不适合,人文纪实摄影方面它显得反应迟钝!
原本由 aircon 发表
心民老师,怎样估计像素在照片画质中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单纯就象数不同画质也不同吗?比如佳能60D相机可以输出RAW,M-RAW,S-RAW不同的格式,而我最终只要一张12寸的照片。
--------------------------------------------------------------------------------
M-RAW可以用,放大12寸够了。但是一般都不建议这样用,因为这会使得可放大的画幅尺寸变小,后期如果做剪裁,像素损失更大。如果像素多了,就能够放大更大一些。1200万像素,我做过90cm长的照片,没问题。当然,后期处理的手段要恰当。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mRAW?大的RAW无非是占用一点空间,空间算什么?无非是几个小钱而已!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
我这次去吴哥,使用佳能5D2,每一张都使用最大的图片尺寸:RAW+L。回来后才发现,如果这些古迹的照片不做放大,而且要放大两三米,就不足以能产生强烈的冲击视线的感觉。回来后,一边抽空做后期处理,一边把我的摄影学校的空间做设计,找出几面大墙,联系了放大装裱的公司,准备制作4米的大片子。呵呵,玩玩而已。
[心民 编辑于 2011-01-11 15:11]
原本由 keyi 发表
心民老师;请您评价一下松下M43 最强机GH2如何?他相当于单反相机那个级别,人文摄影一般生活摄影,小创作等一个14-140够用吗?
--------------------------------------------------------------------------------
它的级别大致和佳能500D、50D差不多。14-140对于你的需求,完全够用了!
原本由 锦瑟华年 发表
潜水时想拍热带鱼,需要购买什么配件?拍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
抱歉啊,我不了解水下摄影的设备。摄影爱好对于很多人来讲真的像你一样,玩得很快乐,玩得越来越花活。
我真是“不幸”,从小受教育说:摄影的最高境界是记录人的生活,感受人的命运,打动观赏者的内心,纪实摄影承担了书写人类历史的责任。所以,我不喜欢拍摄花花草草,认为那不过是雕虫小技。然而,生活是丰富的,快乐来自多个方面,羡慕你啊!期待你的水下作品!
心民老师,请教下550D配135mm和D7000配105mm之间 要如何选择呢?
这个差价是否值得?而且我听说D7000的问题还是挺多。成像方面D7000有比550D要好很多吗? 多谢老师啦!!!
--------------------------------------------------------------------------------
尼康D7000的问题应该是暂时的。它的综合指标当然远远高于佳能550D,这不是一个时期的产品,佳能550D已经上市一年了,而且,D7000本身的定位也比550D高,大约是和佳能60D相当的档次,很多指标接近佳能7D呢!
不过,指标是一回事,成像效果是另一回事。我前面的回帖说过很多次,图像好坏与你使用图片干什么有关,如果相机的成像达到了一定水准,就无所谓什么相机,相机的最大差异就不是成像,而是操控、菜单设计、对焦速度、存储速度和是否有防尘防水滴能力等等这类差异了。
那么“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是指什么呢?比如,你的图片从来也不是为了投稿杂志发表,也不想做24寸以上的大幅照片(长边60cm),主要是家庭玩玩,网上分享玩玩,拍照就是一个乐,在于享受摄影的过程。那么什么单反的成像都差不多了,都能满足你。
如果想很认真的拍摄风光,同时为了画面的好看而认真做后期处理。那你该考虑全画幅相机。
我昨天又遇到一个拿着佳能5D2的人说:“后期处理?我才不做那玩意儿,那是给拍的水平低的人去做补偿,摄影,主要是拍好!”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拍好,相机直出的JPEG一定很棒了。唉,这么自信的糊涂人,我不敢多说一句话,于是,点点头,笑一笑,快点开溜。我想,等到他永远也“拍”不出来他想要的效果(假设他想要的水准会逐步提高),他才会明白后期处理到底是干什么的。
——也就是说,得到好的照片,在数码时代很多时候不再是相机好坏和你的拍摄技术水平,还在于你后期处理能力的高低。
原本由 云逸仙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目前我的机身是450D,镜头有17-40、50 1.8、ISXXB,红圈百微。想升级机身,在7D和5D2之间犹豫,还是等明年的5D3?
上全副的话资金稍微有些吃紧,我一般拍摄人文的内容比较多。
请老师指点,谢谢!
--------------------------------------------------------------------------------
全画幅吧,体积重量和7D差不多,画质更好,速度7D虽然更快,但是人文纪实没有那么快的需求,可是高ISO表现力,5D2好多了!弱光环境不用闪光灯只能提高ISO,这是人文摄影常遇到的。
原本由 wjjouc 发表
老师,我是纯纯的纯菜鸟。我今年马上要去台湾交流生了,去宝岛自然少不了旅游,旅游自然少不了拍照片。现在纠结于是买个好一些的DC还是个入门的单反,毕竟预算是有限的。
1,单反的画质就一定比DC强好多好多么?是不是单反的拍摄比较麻烦啊?
2,如果DC的话,上那一款好一些呢?》
3,如果单反的话,入什么型号的好一些?需不需要另买镜头啥的?
PS:我不是很想当摄影发烧友,但是对照片的质量是非常有追求的。起码不能拍一堆马赛克会来。谢谢老师的指导!
--------------------------------------------------------------------------------
你的问题我错过了。抱歉!
我觉得,好的小DC就对你很合适,外出学习会比较忙,平时你先拍一阵子,学习空隙玩玩照片,感受一下摄影的乐趣。因此比如松下LX5、佳能S95和G12就很棒了!很轻便,效果也很好!如果想拍摄快速的物体,可以考虑松下GF2配14饼干头。单反太大,平时根本不可能让你带着,毕竟是学生,你哪有空天天带着单反啊?小相机令你相机不离身,这很重要!
原本由 red008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
再问一事,那种校色方式比较好,那些什么蜘蛛需要都买么?我用的显示器是菲利普240PW,请问买那个校色仪器就差不多够用了?
--------------------------------------------------------------------------------
玩图片人的显示器必然需要校正,每个月校正一次很正常。
我不用蜘蛛,我用EYE ONE(爱色丽)校正仪。我改用艺卓CG系列显示器后,显示器自带的软件就必须使用爱色丽,所以我更离不开爱色丽的Colormonki,你想想,艺卓显示器只有爱色丽的东西被支持,可见,其校正能力!要知道,艺卓CG系列显示器都是万元以上(贵的几十万,咱也买不起),拿汽车档次来说,飞利浦240PW9相当于国产捷达车(在低档次里,它还是不错的),那么艺卓CG系列就是劳斯莱斯(比奔驰更上档次),和它连体的校正仪能不好么?
原本由 seasunhr 发表
G12功能很多还要继续摸下去,用在论坛上和帖子中经常看见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用好手头上的相机”。
还想请教心民老师一个问题,是关于相片的层次感,我以前学画画的时候,老师教过,但是用手中的相机来选择图面的时候,发现很难快速地确定,拍出来的东西感觉上平平。请教一下心民老师:
1、我知道在街景拍摄的时候要利用道路两边的建筑物形成透视关系,达到图片层次感深,但是,我不知道相机要如何设置,焦点放在那里,是放在近物还是放在透视点上呢?
2、G12在逆光拍摄的时候,应该如何设置;
3、什么叫做曝光,怎么样叫做曝光准确,老师能举例子吗?
谢谢,菜鸟提问,麻烦您了,给您造成的困扰,深表歉意。
--------------------------------------------------------------------------------
你这些问题和G12有那么直接关系吗?哈哈,你要累死我啊,看出来了!
心民回复你的问题:
1、G12的景深非常大,你把焦点对在两三米的位置,全画面都清晰!这类小相机没什么焦点位置问题,对在哪里都差不多!除非微距摄影拍摄花草,那要打开微距功能,并近距离好好对焦。
2、逆光摄影是艺术需求不同而拍摄方法不同,一般是减少曝光一级比较好,这和G12没关系,什么相机都一样,都需要看你需要什么效果,没有标准方法。去好好看看书吧,学习完了,再来提问更具体的问题,别这么泛泛的提问,难道你要我在这里给你写一本书?知识无价,也就是说,要个天价也应该,我如果写书,里面尽是绝活,嗯....那可贵了!
3、曝光准确不准确,在于你的摄影目的,没有标准!
有人说,曝光分作正确曝光和准确曝光或者是正常曝光,等等一大堆绕脖子的名词,我看都是繁琐哲学,讨论这问题很无聊!我在前两年在佳友在线一个帖子里和别人讨论过(我的跟帖,他的原帖叫做什么我忘了),后来他们绕来绕去就是纠缠词语问题,我觉得没意思,退出了讨论。我认为,只有你自己需要的曝光量,能达到你的摄影目的就是合适。关键是,往往初级影友连达到自己目的的曝光量都找不到,所以需要学习和训练。
那么如何得到符合需求的曝光量呢?恰当的曝光量一般就是主体层次丰富,你可以用相机长镜头测量主体本身,也可以测量最亮和最暗的区域后做权衡,也可以直接使用外置测光表测量入射光,测光方式多种多样,拍拍看啊,没有实践的痛苦,你问不出来具体的问题。曝光关键是达到你的摄影目的,“怎样曝光准确?”你这个问题能写好几本书,你还是先去看看书,看书里面怎么说的,我建议你去看看《纽摄》。没有自学的疑问和实践的痛苦,就不知道怎么提问。
[心民 编辑于 2011-01-10 08:50]
原本由 mrdxy 发表
心民老师,又麻烦你来了,我这几天在从capa杂志上学追焦摄影。杂志上引用一个摄影师的话说,要只中央对焦点,开启自动伺服,对焦后按af钮连续对焦,随物体平移,快门在1/30s左右。我的相机是550d,因为没有专门的af钮,我就在自定义中将*钮自定义成自动对焦锁,平移的时候按住*不放,请问老师这种方式追焦正确吗?
--------------------------------------------------------------------------------
看了你的说法(杂志上某摄影师说的),我认为错误不少,可是又要说好多话,所以一直把你的问题放着,没时间回答。
1、题材:动体追拍。比如:路上的汽车、奔跑的马拉松运动员、时装T型台上面快速行走的模特......
2、对焦模式:连续对焦(这是肯定的,“摄影星球人都知道”),佳能叫做AI SERVO;
3、对焦点选择:大多数使用多点对焦(不要中心点对焦),因为我们的构图是灵活的,怎么能总是把主体放在中间拍摄?“多点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帮你找到焦点,没什么不好,因为主体前面根本没有遮挡物,所以,多点对焦不会把焦点找到无用的地方,一定是那个动态的主体落在焦点上,除非你的构图稀松,画面里拍摄了很多的其它物体。另外,就算是使用单点对焦,也要考虑手动选择黄金构图位置上面的焦点,让画面更舒服。
4、启动对焦方式:前面的和后面的都是习惯而已。不过一般而言,动体摄影一向是考虑快门启动最灵活的方式。半按快门释放钮时,对焦启动并随时继续按下拍摄。使用后面的AF启动按钮(佳能叫做AF-ON或者使用*号键),会使得把持相机不稳定(大拇指起起落落,却不专注于抓紧相机?),使用后面的AF启动按钮一般都是拍摄比较静态的题材,此时比较多的使用单次对焦(ONE-SHOT),先用右手大拇指按下AF-ON钮,并且按住不放,然后重新构图拍摄,这比较适合旅游摄影、人物生活照摄影。当然,先对焦后构图也照样常常使用快门按钮启动AF。不过风光摄影经常使用手动对焦,那是另外一套方法了,和这里话题无关。后面的AF启动钮我常常使用在多种题材。低端的佳能相机需要设置哪一个是AF启动钮,设置了,更改起来就很麻烦,所以这种相机还是建议使用快门按钮作为启动AF同时兼顾释放快门,毕竟这种方式多年证明有效、好用。佳能5D2不需要设置切换,前面的和后面的随时可以工作,想按哪个就去按哪个。
原本由 slws 发表
心民老师,我想问一下出去旅游(马尔代夫),是用定焦就可以(如GF2+14饼干头)还是应该用变焦(如550D+18-135)。我是纯粹的外行,还望您多多指点
-------------------------------------------------------------------------------
马尔代夫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除了海边的一些看似相识又相当重复的景色,没什么人文活动可拍,所以,一个广角定焦头太够用了!GF2+14饼干,又比550d更小巧轻便,无疑是享受度假快乐的好伴侣!
原本由 倾城影 发表
心民老师,我是一个非常想学摄影的上班族,现在用的是富士S2000HD,觉得成像太差。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摄影知识,现在想学,多用于风景拍摄,偶尔拍下人像。看中了几款机器:索尼NEX-5,松下GH1,佳能EOS1000D、450D,尼康D3000,索尼A290、A390、A450、A500、A33这些不知道成像各怎么样?本来想下手LX5的,但是觉得买个入门单反可以学学。还有不知道松下GH1能不能配转接环用佳能、尼康、索尼的镜头呢?
或者老师有别的机器推荐吗?谢谢!
--------------------------------------------------------------------------------
你罗列的这些机器,真是没有一台让人心动的!不是价格,而是没有特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的更是很老的机型了(GH1、1000d、450d)。上述都不如GF1和佳能550D,当然,价格不同,那也不买太差的!因此你说的这些,我认为都不好。
GF1和其他单反又是两类东西,你自己需要什么?看来你也不清楚,我们说的“需要”,不是说相机,而是说拍摄什么,拿相机做什么?刚开始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要拍,什么都能拍的相机一定很昂贵(准备花十万)!一般的风景摄影、常见的生活摄影、一般的活动场合(不是运动会),那么,松下LX5、佳能G12、佳能S95都胜任了。如果比较在乎快速抓拍,就买五千到九千的单反。性能和体积介于两者之间的就买GF1(GF2)。
原本由 isfreeman 发表
老师您好,我是个新手,近期一直学习您的帖子,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段时间非常的喜爱摄影,很希望通过影像记录下身边的美好,记录下家人的美好瞬间,而且我现在也要加入松下GF阵营了。请问老师,GF1的20mm与GF2的14mm哪个更加适合于两三个人的合影?我想在这个年里记录下家人的精彩时刻;还个问题是我现在有一个柯尼卡美能达的Z10(320万像素2004年的产品)和惠普的卡片机CB350(1200万像素2010年6月朋友送的),可是论效果总感觉是柯美Z10好,惠普的卡片机照出来的颜色总是发灰。是不是应该把惠普卡片淘汰掉。谢谢老师,祝健康快乐!
--------------------------------------------------------------------------------
不明白拍两三人合影与镜头有什么关系。这是摄影距离的事。当然,长镜头有长镜头的效果,标头有标头的效果,广角有广角的效果。拍了人物还要不要旁边的风景?还是仅仅拍摄人的特写?哈哈,把我搞糊涂了。家里的精彩时刻可是很多效果呢。看看下面的图片,有远景、近景、特写,镜头经常不一样,摄影距离也不一样。
如果以大家的活动场景为主,不以人物面部特写为主的话,如果先只买一个镜头,我看,14饼干(等效28mm)更适合拍摄就听环境活动和很多题材,包括风光里的人物纪念照。但是拍摄特写会有变形。
你的惠普那么老的卡片机无所谓淘汰不淘汰,放家里做回忆吧,没有卖的必要,能卖一百么?也就值一两百吧。我看,没意义。
下面的图片:远景母女使用了长镜头(135到300mm);三人海边使用了比较广角的镜头(比如14饼干就能拍出类似这样,20饼干也可以,摄影距离远一点就是了。事实上这图片使用了中焦距镜头,比如85mm在五六米左右拍摄);三人特写使用了中焦距镜头(85到100mm)。也就是说,人像和风景摄影不同,如果人像为主、环境为辅,镜头焦距往往比较长。
原本由 leecq 发表
心民老师,我现在有了s90,想换gf1,有必要没有啊?
--------------------------------------------------------------------------------
GF1拍起来很快速,S90就显得太慢了!很多抓拍的场合,S90完全不胜任。当然,如果你只是拍拍花花草草,拍拍旅游景色,两台都无所谓哪个好了。当然,GF1如果放大显然更好,这毕竟是两种不同档次的相机。
原本由 梅生63 发表
本人纯爱好、无专业摄影打算,自学摄影2年左右,原用尼康D80.现自觉D80画质差,想更换相机。如仅考虑画质,拍摄纪实、风光的话松下GF2还是宾得K5更合适。请指教。
本来很想参加华影锐视的风光、后期提升班等,无奈还要上班,等有空一定前来受教。
--------------------------------------------------------------------------------
心民回复:
又来这个问题了:单反好还是微型相机好?
总有人这样对比,为什么?其实只有一个原因:没有懂得小相机的用途!
小相机是因为体积小、分量轻,可以随身天天携带、可以远足而不辛苦,最关键的是,它可以在拍摄时不引人注意!有人买白色的、红色的机身,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不管别人怎么看。可是好的人文摄影师必须考虑相机的外形和颜色!体积小了,成像足够用了,就全明白需要什么相机了。
而单反,那是为了更快的操控、更快的对焦和连拍、更多的特殊镜头。比如移轴镜头非常特别,也非常重要,只是99%的摄影爱好者不用它,因为,99%的摄影爱好者不是缺钱而是不知道。如果你不是为了快快快,那么单反必要性不大了。高级全画幅也是为了巨幅放大,那另作别论。
同时也同样应该有接近99%的摄影爱好者,没有明白“成像好与好到什么程度”算合适!前两天遇到一位看我的这个帖子人,看过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买单反和不买单反,显然他没好好看帖啊,呵呵。
他说:“单反成像好,GF1成像不如单反。”
我问:“何以见得成像好?”
他说:“我在电脑上看得出来啊?”
我说:“100%电脑看图的结果和最终打印出来的不一样,20寸你看不出来差别,印刷画册更看不出来。既然电脑上看出来的差别最终已经没有了,那叫做‘无意义的差异’。哈哈,你真该看看我在去年10月25日在这帖子里的回帖,看看那张图,看看有病的人看图片的方法!”
宾得K-5是一台特别有魅力好相机!如果你为了更快速的拍摄,不在乎体积和重量,一定要考虑宾得K5。我不仅很喜欢他,而且因为我有好几个宾得饼干镜头,正想配机身呢。宾得加上了饼干镜头,体积不算很大(比佳能550D配任何镜头都要小),携带方便也不太引人注目。不引人注目,你就可以更接近被摄影者,被摄者也更放松,陌生人拍照,一上来就举个大炮,那么张扬,像是记者找他的毛病,他一定很不舒服!
[心民 编辑于 2011-01-09 10:13]
原本由 云烟 发表
请教心民老师:刚上的70-200 4L IS 在自动对焦时一直存在一种响声,松开快门一会或摁下快门过一会儿才停制,正常吗? 各位用过的老师请多拍砖为盼! 多谢
晕啊.....里面是不是像是有个小铁环在滚动啊。。
这个是你镜头的IS系统在运行啊。。。...呵呵,别奇怪
--------------------------------------------------------------------------------
正常情况就是IS在工作的声音,不同镜头或许不同的声音。我的小小白也有声音,只是,到底有多大的声音?你的耳朵很灵,还是我的很差?总之,我的声音不大。其他情况请你快去维修站,不要在这里问了,耽误维修时间,说不定哪天急着用,它真的开始不工作了。
防抖马达很容易坏的。我在十年前的28-135镜头就换了一个马达(现在早就不用它了,不过我居然看见风光大师李元前两年还在使用这个镜头)。
[心民 编辑于 2011-01-07 09:59]
原本由 草履虫 发表
心民老师好,上次在帖子里向您咨询KX的问题现在定下来买GF1了。我现在拿不定主意买哪只镜头开始学习?我是从卡片过来的,想学点摄影的皮毛。
我喜欢照人文,人像(不是棚拍那种)和微距。微距头先不买,想先学习基础的东西。
1,14MM定?
2,20MM定?
3,14-45?
或者其他镜头?
--------------------------------------------------------------------------------
我们初学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只有50mm所谓“标头”,于是大家就不习惯广角,结果十年后发现28mm左右的广角更实用,再也不用标头!14mm饼干等效28mm视角,这个28mm镜头太有用了,我看,即使初学,也可以使用这个镜头慢慢摸索,习惯了这个镜头,你会受不了20饼干(40mm)的窄不窄、宽不宽的视角。
将来用什么,现在就用它来学!这是现代教育理念,传统教育里面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所用的地方属于浪费生命!
你今天使用14mm饼干,将来再考虑其它焦距,根据摄影创作需要,不要盲目买大广角和大长焦。14饼干毕竟是广角(刚刚进入广角的行列),很适合人文摄影,摄影距离往往比较近,只有近距离摄影,广角的优势才能发挥。有的人喜欢远距离拍摄(心理问题),因而长镜头更有用,比如14-140更有用,但是价格问题啊,嘿嘿......。
我的朋友里就有人特别喜欢长镜头,看上了松下微型43新出产的100-300mm镜头,带防抖、体积不大(镜筒长126mm)、分量很轻(520克),乘以2的系数,达到200-600mm焦距视角了!真是够长的啊!
原本由 hellowdq 发表
请教心民老师,女儿喜爱跳舞,不知GF1是否能对付这种不是很剧烈的动态物体的拍摄。谢谢!
--------------------------------------------------------------------------------
如果是是很快的运动,GF1不行,还是单反好,那也要看什么单反。GF1只能拍摄一般的运动,比如爱跑的小孩,街头人们的一般动作。
单反,佳能7D和宾得K-5比较快,尼康D7000也挺好。一般单反,也是不够快。
--------------------------------------------------------------------------------
谢谢心民老师,我只想在佳能550D和GF1之间选,女儿跳舞时抓拍一下。听老师的意思这两款拍运动物体差别不是很大是吗?
--------------------------------------------------------------------------------
差不多快,550D更快一点。可是拍摄起来,GF2(GF1)或许比550D更简单、方便。
原本由 轮胎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我是个在摄影方面完全不懂的女孩子,想买单反又觉得平时带着会很重,所以最近看中了gf2,看了心民老师的帖子之后对gf2的套机也多了点了解,只是我喜欢看演唱会,也想拍点图片视频自己留着做纪念,每怎么在帖子里看到关于演唱会的,请问该另外配个什么镜头呢?对了,心民老师,新年快乐哦
--------------------------------------------------------------------------------
能够上传视频的网站是专门的,比如中关村在线有这个功能,专门谈论视频的论坛可以。
GF2有很好的视频功能,而且没有时间限制,一口气拍三四个小时。只要文件不超过4G以后刻盘也没问题。
镜头当然是14-140mm那只镜头非常适合视频和摄影。松下这个镜头针对视频做了特别处理,变焦非常柔顺,而且变焦非常静音,这是其它变焦头没有的特点。
原本由 woangta 发表
问心民老师或者了解的网友一个问题,我看到相机上可以设定“色彩空间”,可选项是“sRGB”和“Adobe RGB”。 请问这两个选项有什么差异吗? 对成像的质量有影响吗?
--------------------------------------------------------------------------------
说起来要说很多话,这里简单说吧:
RAW文件无需在相机里面设定色彩空间,可以后期改变,而,JPEG文件必须sRGB才能交流,如果你用了Adobe RGB的设置,对你的JPEG帮助也不大,反而帮倒忙!你要转换过来才能上网交流或者拷贝给别人看。因为网上支持sRGB,大多数人的看图软件也默认是sRGB,你不做转换,直接给人家看Adobe RGB彩色就不真实(非常难看)。
相机上请设置成sRGB的色彩空间就可以了,拍摄RAW+L,RAW可以后期改变毫无损失;JPEG可以直接给别人用或者上网。
相机里色彩空间的设置仅仅影响JPEG,对RAW毫无影响。那些主张在相机上设置色彩空间为“Adobe RGB”的人,我想他们是不懂RAW的人,或者他们以为这样可以更好的调整JPEG。哈哈,我写过无数帖子,抨击那些拿JPEG调图的人!
[心民 编辑于 2011-01-04 20:52]
原本由 zydll 发表
关注心民老师这个帖子很久了,昨天终于下决心入了7D+15-85套机(如果没看到这个帖子可能就入550D了 :-)。特向老师请教一下滤镜选购的问题,是否也是在资金范围内选贵(自然也好)些的,还是用一般的就行?选普通镀膜的还是多层镀膜的呢?对于7D而言,您能否推荐一款,我主要是拍人像。另外一直挂着UV镜,对成像的影响大吗?谢谢!
--------------------------------------------------------------------------------
心民回复:
镜头前面的镜片越讲究越好!它决定了你的镜头总的成像品质!所以当然要多层镀膜、尽量是超博的(不影响广角镜头)。德国品牌B+W(超薄多膜)的很好,肯高的L37系列也很好,罗德刚的非常好!一千元买个滤色镜(CPL偏振镜,风光必备);UV镜可以永远戴着,外加偏振镜可以不拿下,如果不使用超薄,就需要先拿下UV再装上偏振。三五百元的UV镜不算贵。值得!
--------------------------------------------------------------------------------
心民老师,我再多问一句,您提到“如果不使用超薄,就需要先拿下UV再装上偏振。”,这里您指的是UV镜要超薄,还是CPL要超薄,还是两个都要超薄? 原因是什么呢?
--------------------------------------------------------------------------------
两个都薄才好用,否则,落在一起用,广角镜头的视角会缩小。
看了看网上的滤镜,B+W,Tiffen, Formatt, Heliopan, Hoya 五牌子比较多看花眼。
目前暂时看中B+W 67mm UVA (Ultra Violet) Haze MRC Filter #010。 有评价比 L37/Hoya系列要好,老师认为如何?
--------------------------------------------------------------------------------
kenko和Hoya没区别,已经是一家了!同一个大老板下面的两个品牌。L37也是一样的。确实很好。别克车和雪弗兰没区别。
原本由 seasunhr 发表
2010年,突然发现自己一直浑浑噩噩地生活着,身边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正以我所未能察觉的速度成长或老去,于是乎,提起购买相机的念头,以此记录我身边的人和事。
在百度无数相机之后,在无忌论坛上发现了老师帖子的连接,用了2天的时间看完了224页,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收购了我人生的第一台相机G12。当然我也去试过松下的机子,然而,觉得松下操作系统人机对话界面好难看,放弃了。我现在每天都带着G12,上班,下班,不停地拍摄中觉得找到了摄影的乐趣,但是随之好多问题不断地出现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真的好难,于是乎,把帖子看了第二遍,并且注册了,估计还要再看第三遍,里面说的一些东西才能摸明白。啰嗦了这么多,想请教老师的问题是:
1、G12拍摄小孩玩耍时,要如何设置?因为,一些动态的东西瞬间即逝,我是选择快门优先模式,光圈2.8,快门1/500,ISO80,但是还是拍得不好,经常会糊了。要怎么样调整呢?难道只能是使用特殊场景里面的儿童模式?
2、G12的C1、C2,一直搞不明白如何保存设置值,设置好了以后,重新选择又没了。
3、对焦点只能在正中心吗?不能偏移吗?包括M档的手动对焦模式的方框,也是不能偏移的。
以上问题,可能会很幼稚,麻烦老师了。
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圣诞节快乐。
--------------------------------------------------------------------------------
我在这帖子里反复说过:G12这类机器对焦慢、拍摄反应也慢(存储慢),不适合儿童生活抓拍,也就是说,几乎拍不下来!你用什么模式也枉然!松下菜单你看着不好看,那是不了解,其实松下菜单和科学好用,GF1对焦速度、拍摄速度都不是G12可以比的!拍摄你的活跃的子女,一定让你很爽!
G12的C1和C2可以存储你的摄影模式和其他设置,存不同的设置,以后一开机就进入你的某个喜欢的设置,不用重新调整了。比如:你喜欢街头抓拍,于是设:Tv(快门优先)设在1/60秒以便持机稳定,日光白平衡,RAW+L,取消对焦灯和闪光灯,这样,存在C1。以后开机,放在C1挡,就是上述的设置,即使你临时改动了,重新开机,C1的设置仍然不变。C2以此类推。
对焦点可以变位置,你在任何一档,按后轮左上的按钮(那按钮是一个白框,框里面像个十字),按两下,就出现橙***的框,然后你就通过后轮的外轮和方向键,改变对焦框的位置。但是不能先调出来MF,那就不能改变位置了。在橙黄框时,按DISP键可以调整焦点的大小,小的更精准(微距摄影才有意义);按MENU键可以立刻锁定人脸。
唉,要说起G12的功能,那实在太多了,但是,它就是不适合动体抓拍,适合风景、花卉、静物摄影。
原本由 abczj007 发表
心民老师你好。最近想升级我的佳能A530,看中G12和NEX5C(18-55)。我自己分析如下,NEX5C的优点在于1,高感光下噪点控制好。2,宽容度好。3,高速连拍。4,全高清拍摄。G12的优点在于1,操控好。2,体积相对较小。没见过NEX5C的实机,不知道配18-55头后平时天天带着方不方便,和GF1加14-45的头比体积相差大吗?一个做为老牌的相机厂商,一个做为相机技术的急先锋,选择起来真的挺难的,我想和我有同样困惑的人应该有不少人吧,哈哈。祝老师元旦快乐!
--------------------------------------------------------------------------------
对比相机可不要越界,G12怎么能和NEX5对比?只能拿GF1来对比,720p高清足够用,松下14-45镜头非常小巧!更没觉得,你说的“宽容度”谁更好!我们使用“动态范围”来说对高光和暗部的表现力,那么,两者的RAW差不多!看看NEX的操控,那叫一个麻烦!镜头硕大,那叫一个粗笨样!因此,如果是我,当然选GF1,体积更小,对焦更快,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更何况,GF2更小巧了!
[心民 编辑于 2011-01-09 11:53]
原本由 wasy 发表
心民老师您好!
原来看您的帖子,您不建议买60D,可能是因为60D比550D综合性能提升不多,但价格贵不少。本计划买550D+18-135(6700元),但现在60D+18-135套只要8000元左右,价格相差1300元左右,您觉得现在是否值得买60D套机?谢谢 !
--------------------------------------------------------------------------------
价格越低,越值得买。
原本由 woangta 发表
心民老师,拍照接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另外是不是接片就不能调整RAW了。
--------------------------------------------------------------------------------
接片也要拍RAW,这样可以保证画面品质很好,锐度更好。回家之后批量修改RAW,修改的数值都相同,以主体位置的影调为主,所有其它图都做“同步”,个别不同步可能会出问题。好在目前接片软件很智能,即使曝光不一样的画面,也能接片并混合,过渡得很自然。
原本由 dodolook 发表
今天在群里,某人说15-85 是个鸡肋头。说什么4K多 还不是个恒定光圈。。心里很不爽。想去K他,呵呵。。
老师来安抚下学生平静不下来的心灵吧。
--------------------------------------------------------------------------------
呵呵,我来安抚你,说说几句实在的话:
一、镜头在什么相机上用?说鸡肋,是因为他想马上买全画幅,上了全画幅,这15-85mm镜头就用不上了。但是,如果不是马上买全画幅相机,比如很多刚摄影的朋友,钱有限,上了非全画幅相机,比如7D、550D之类,使用三两年也不一定换全画幅,因此,我就不建议今天就买全画幅镜头,那样会很不方便!而且,今天买了全画幅镜头,使用几年后,等到全画幅相机买了,镜头也用旧了,镜头是有寿命的,使用多了,密封会变差,成像也下降。好不容易用上了好相机,却在使用旧镜头!
二、成像品质:佳能这款镜头15-85是非全画幅里成像最好的一款变焦头,谁说不好,拉出来“走两步”,不妨我们PK!在550D上面试一试,17-40和这款15-85比一比。话说回来,怎么比?当然要放大成照片,在电脑里看看没意义!放大到多大?16寸如何?20寸如何?24寸如何?有多少人会每个月放大一张24寸这么大的照片么?即使这样大的尺寸,你一定看不出来差别!所以,15-85比起17-40又方便,又好用了!
三、恒定光圈:为什么要恒定?恒定了,在手动曝光时将不容易失误,但是那在于你的用法;恒定了,也是好镜头的标志,但是前面说了,好,放大多大?你一台550d本身的芯片品质又能放多大?再好的镜头,配个非全画幅相机,又能有什么好的发挥么!恒定了,意味着价格高,成像不一定更好(如前所述)!恒定了,意味着体积大、分量重、变焦范围短,对于一般摄影者并不实用!
结论:说15-85是鸡肋的人,他一定没买这个镜头,或者没有认真与恒定光圈镜头做过对比,属于“信口开合”、“毫无根据”。
好了,说了这么多,安抚了你,也让我出了一口气!因为,我常常被那些“为恒定论”、“为红圈论”的盲目器材论者包围,听着他们的毫无根据的器材宏论!特别是有很多销售器材的业务员,他们自诩专家,宏论很多,却没有做过任何严格的对比测试!
原本由 neweast 发表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谢谢。现在怎么落地。从何开始呢?还请指点。
--------------------------------------------------------------------------------
拿你现有的设备拍起来吧,多多的拍,好好学习人像摄影基本技术(构图、用光、人与人的沟通),好好学习人像后期处理基本技术(懂得更多的色彩知识),功夫到了,就知道什么风格怎么做了。没准儿,你学会人像摄影之后,该流行非洲风格了....呵呵。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但是有一点你需要知道,人像摄影是多人合作的事情,你需要找到很顺手的摄影助理;找到很棒的化妆师和发型师;找到很懂服装搭配、服装色彩的专业人士。否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