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页 末页
转帖:
2010-01-01 20:38 浏览/回复
0 】 黄石的孩子 [淘股吧] 译 名:The Childre of Huang Shi (台译:黄石任务,港译《战火逃城》) 在线观看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39/39412.shtml ========================= 官方中文网站http://www.huangshidehaizi.com.cn/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罗杰·斯波蒂伍德 Roger Spottiswoode 编剧 Writer: 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 演员 Actor: 周润发 Yun-Fat Chow .....陈汉生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 Rhy Meyer .....乔治·霍格 拉达·米契尔 Radha Mitchell 杨紫琼 Michelle Yeoh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黄石的孩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的背景是1930年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电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英国人乔治,带领60个孤儿踏上不平凡的征程。他们为了最终到达安全的蒙古沙漠,走过将近1000英里的险途,穿越了六盘山。在这过程中,他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当乔治环游世界抵达上海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他从牛津大学毕业不久,目标是成为一个作家。他年轻,鲁莽,渴望体验一下年轻冒险家的经历,就像现在在阿富汗或者伊拉克的一些人一样。他急于知道自己从何开始,于是努力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记者,虽然他还并不了解战争真正的恐怖。 米切尔建议去黄石(现湖北省黄石市) 当乔治成为让人恐惧的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时,才真正明白战争的涵义。他见到男人、女人、孩子被残忍的屠杀。因为他照的照片被日本人发现了,于是被带到附近的公园里,日本人要用武士刀解决他。在紧要关头,一支***游击队救了他。他们由“Jack陈”(周润发饰)——一个受美国教育的***支持者带领。陈和乔治成为了朋友,乔治受了伤,陈必须为这个高大的不会说一句中文的英国人找一个躲藏的地方。澳大利亚自由主义护士米切尔建议去黄石。 60个男孩生活孤儿院 黄石是传教士之家,战争中的孤儿们躲藏在崎岖而美丽的山脉。最后一名传教士死于斑疹伤寒。当乔治到达的时候,60个身心受损的被抛弃的男孩正在孤儿院里疯狂地跑动,可怕的经历让他们成为没有法律意识和顽劣的人。乔治看了一眼立刻决定离开这个地方,重返前方“真正的战争”,可是米切尔突然离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处理。乔治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资源想法喂饱和保护这些暴力的男孩子,以博取他们的信任。一个已经成为零售商的本土女贵族Madame Wang(杨紫琼饰)成了他的救命草。 带孩子们穿越丝绸之路 当米切尔和陈回来后,乔治不仅赢得了男孩们的信任,还有他们的热爱。但是战争拼命地追赶着他们。日本人一天天地接近了,蒋介石的爱国主义者们想要招募这些男孩子,让他们加入军队。乔治认为他们只有一次逃生的机会——前往著名的丝绸之路,穿过一万英尺的高山,通往甘肃山丹的沙漠绿洲。 乔治、米切尔、陈三人和60个男孩带着手推车和骡子启程了。除了要对付路途上大自然的凶险,比如暴风雪和沙尘暴,他们还勉强躲过了与一队日本人面对面的惨剧。现在三个成年人的关系已经转变成一个三角关系。两个男人开始发生碰撞,米切尔的悲哀的秘密也就要揭晓了。 终于,他们在牺牲一个人的情况下,成功抵达山丹。乔治、米切尔和男孩子们计划建造新的家园和一所新的学校。但是乔治在旅途中受的一点小伤导致了破伤风,尽管大家为他疯狂地寻找血清,最终他还是死了。但是他留给孩子们无限的鼓舞,给与他们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信心。今天的山丹,人们仍清清楚楚地记得乔治,一个从来没有想过会和黄石的男孩们在一起的年轻的英国人。 乔治死于1945年7月22日。时年30岁。距离日本人投降只差23天。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当地为了纪念乔治,特意建立了一座纪念馆。在今天的山丹,还有乔治·霍格的墓碑,碑文是一首诗: 彩色绚丽的生命啊 光辉而又温暖, 为了它,人们一直奋发向前 他已逝世了, 从此不再奋战,在战斗中, 逝者的生命, 却更辉煌灿烂。
[顶楼]
分享到: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 ·
2010-02-18 00:38 】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15—1980) [淘股吧] 赵丹的父亲在南通开设影戏院,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中学时代,曾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并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改名“赵丹”,深入工厂、市井、学校,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从业经历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导演李萍倩看中,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纨跨子弟,从此成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先后参加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的女儿》(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空谷兰》(1934)、《乡愁》(1934)、《落花时节》(1935)、《热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时节》(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极有表演天才,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 与此同时,他还活跃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剧《娜拉》中饰演海尔茂、《大雷雨》中饰演吉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在影、剧两个方面,均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话剧演员和电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扮演失业大学生老赵,刻画了这个天真、纯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马路天使》里,赵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生活出发,经过概括提炼,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淳厚质朴、又爱自作聪明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受到广泛赞许,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于1939年参加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1939年6月,他与徐韬、王为一等前往新疆开拓进步戏剧工作,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系狱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遥远的爱》和《幸福狂想曲》,并导演了一部讽刺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下山摘桃”进行掠夺,标榜接收,实为“劫收”的影片《衣锦荣归》。 1948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他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最负盛名,他把这个生活在旧社会都市里的小市民典型,刻划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同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他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他饰演的李时珍,付出了艰巨而创造性的劳动,准确地把握了李时珍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环境的变迁,把角色青年时的稚真倔强,中年时的执著追求和进入老年后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细致入微,形神毕肖;他饰演的林则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感情真挚浓烈,气势宏伟磅礴,创造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聂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性格鲜明,时代感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烈火中永生》谱写了一曲缅怀、歌颂革命烈士的悲壮颂歌,也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他塑造的许云峰,是一个坚毅沉着、正气凛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这些形象,都是镶嵌在社会主义电影银幕上的明珠,具有征服观众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囚禁达5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热情地为高等学府讲授表演艺术,并不顾重病缠身,于1979年完成了《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以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趣在法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张用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洒脱自如,形神兼备,意境深邃,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获奖情况 曾凭《乌鸦与麻雀》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 乌鸦与麻雀http://video.baidu.com/v?word=%CE%DA%D1%BB%D3%EB%C2%E9%C8%B8&ct=301989888&rn=20 =0&db=0 =0&fbl=1024
[第142楼] 淘股宝一周订阅:
1、 2、 3、 【 ·
2010-02-18 00:41 】 孙道临http://baike.baidu.com/view/103838.htm [淘股吧] 孙道临(1921.12.18-2007.12.28),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不夜城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詹天佑(2001年,导演) ·继母(1992年) 电影《渡江侦察记》 ·非常大总统 Speclal President(1986年,兼编导) ·雷雨 Thunderstorm(1984年,兼编导)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Mika o taikyoku ·李四光(1979年) ·早春二月 Early Spring(1963年) ·51号兵站(1961年) ·革命家庭 Revolutionary Family, A(1960年) ·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年) ·红色的种子 The Red Seed(1958年)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 ·不夜城 (1957年) ·春天来了 Spring Ha Arrived(1956年) 电影《革命家庭》 ·家 Family, The(1956年) ·南岛风云(大陆 1955年) ·渡江侦察记 Reco ai ance Acro The Yangtse(1954年) ·女司机 Woma Locomotive Engineers(1951年) ·民主青年进行曲 Democratic Youth March(1950年) ·乌鸦与麻雀、大雷雨(1949年) ·大团圆(1948年) [编辑本段]【儿时被老师同学称为神童】 孙道临出生地是北京惜薪司附近的四合院。儿时个性内向,有点儿反叛精神。上中学后被老师同学称为神童。15岁写成了短篇小说《母子俩》,后考入了燕京大学哲学系。 [编辑本段]【一次机缘改变了一生】 当时,黄宗江正自译独幕话剧《窗外》,一次路遇孙道临,情不自禁地为他讲起了剧情,并力邀他出演。孙道临答应试试看,想不到演出一举成功,从此又演了《雷雨》、《镀金》、《生死恋》等剧。由此放下哲学书,一头栽进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几年后,孙道临考入唐槐秋的“中旅剧团”,与黄宗江一起开始了从艺生涯。 [编辑本段]【婚姻生活】 电影演员孙道临和越剧演员王文娟于20世纪60年代结婚,但对二人世界的生活一直做低调处理。孙道临在他出版的专集《走进阳光》中,甚至对两人的婚事只字未提。 《永不消逝的电波》 孙道临出生于北京,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逐渐走上电影的道路。之后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角色,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年届四十的孙道临一直没有理想的意中人。 王文娟是浙江嵊县人,13岁到上海学唱绍兴文戏,因聪明好学,很快挑起头肩花旦的重任。20世纪50年代由她主演的《春香传》《红楼梦》《追鱼》。但因为忙于演艺事业,直到50年代末,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娟仍待字闺中。 有段时期,孙道临几乎被越剧醉倒,只要能腾出时间,他就去观看由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有一次,孙道临直率地去找黄宗江和黄宗英兄妹俩:“嗳,我想结婚了,请帮忙找个对象。”黄宗江说:“算来只有越剧团的王文娟还待字闺中,不知你对她感觉如何,如合得来,这大媒人我包下来了。”孙道临的心事被另一位热心人也察觉出来了,她就是孙道临的同事张瑞芳大姐。在几位好心人的促成下,60年代初,这一对大龄男女终于完婚了。这一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 当孙道临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摄《红楼梦》被戴上专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时,两人又共渡劫难。80年代,他俩迎来了新的艺术青春。年过古稀,夫妻两人又携手合作,把越剧《孟丽君》移植到荧屏上且好评如潮。 [编辑本段]【人物特写】 ●从“哲学王国”跌入“艺术世界” 影迷观众只晓得孙道临演过众多难忘的角色:《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不夜城》中的资本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雷雨》中的周朴园……执导过不少优秀影片:《继母》、《雷雨》、《非常大总统》、《詹天佑》……为《哈姆雷特》、《白痴》、《列宁在19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配音脍炙人口,朗诵李白、杜甫、陆游的诗词感人肺腑,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大学念的是哲学。这位祖籍浙江嘉善的传奇人物,出生地却是北京薪司附近的四合院。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念的是名气很响的崇德小学,儿时的他个性内向,却有点儿反叛精神,觉得四周的胡同太窄小而紧锁了一颗动荡的心,觉得学校的功课太死板,氛围也过于沉寂而束缚了个人兴趣的施展。于是,他下了课常常拿了自制的大鹏风筝穿过胡同来到皇城根下,在一片田野里尽情放飞,心情也象风筝般荡扬起来,天空是如此湛蓝,田野是如此辽阔。他立志长大后要象大鹏展翅那样高翔,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上了中学,他果真被老师同学称为神童,15岁就写成短篇小说《母子俩》,发表于题头为大鹏的校刊上。小说的人物来自于他上学路上常见的贫民窟众生相:垂暮的老人、打架的乞丐、拾荒的女孩,故而真实感人、轰动全校。他就是凭着这股子才气顺顺当当地考入了燕京大学哲学系。本来,沉默寡言善于思索的他与哲学结缘如鱼得水,整天沉湎于古希腊的遐想与柏拉图、康德的思考中,求索思想之哲理、人生之奥秘,与此同时,未名湖的波涛塔影、钟亭畔的霞光夕照仍会激起他的创作灵感。他仍与诗文同体,他在《燕园集·细柳》中一首《风的预感》诗中写道:今夜是低气压的夜/难道怪罪于我的敏感吗?/我看见一个大风圈拥着湖水/群树在月下睡眠着/可是我却独自醒来了……这首诗被他的校友黄宗江激赏,一次偶然的机缘终于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当时,生性豪放的黄宗江正自译了独幕话剧《窗外》,一次路遇孙道临悄悄跟踪了好一阵子,越看越觉得他象剧中男主角,情不自禁地讲起了剧情,并力邀他出演。学艺术的打动了学哲学的,孙道临答应试试看,想不到演出一举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又演了《雷雨》、《镀金》、《生死恋》等剧,成了名扬全校的潇洒小生。由此他放下哲学书,一头栽进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几年后考入唐槐秋的“中旅剧团”,与黄宗江一起开始了从艺生涯。 ●儒雅文人演出了“兵系列” 走上银幕与舞台后,孙道临演了不少与自己气质相符的文人形象。但万万想不到的是却与演兵结缘,文人演兵,不单同仁与影迷为之惊奇,连他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表面上看似乎出人意料,其实之中自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全国解放为他带来艺术的春天,他作为上影的一名年轻演员,与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敲锣打鼓扭秧歌,迎接解放军进城。见到英姿勃发的战士,他心潮激荡,献上一束花,端上一杯水表示爱慕之心,不久他又随文艺考察团到山东老区参观学习,结识了拥军模范姚大娘,曾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在她的照护下养好伤,重上前线。他从姚大娘那儿听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动人故事,彻夜难眠,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了《姚大娘》散文,发表在《解放日报》,引起过不少人的共鸣。他还结识了一位屡建战功的地雷英雄,形象瘦削精干,却拼死炸毁敌人十几座碉堡,虽然一字不识,却自制了各种土地雷,与乡亲们一起打退了敌人的多次扫荡,他一一记下了这些传奇故事,称为塑造角色的创作素材。接着,孙道临又与铁牛、冯哲等演员一起奔赴战火连天的抗美援朝前线,这回他亲身感受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并且作了牺牲的思想准备。出发途中路过北京,他到姐姐家辞别,并告诫不要告诉妈妈,以表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到了战争第一线,他们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夜行军百里不叫累,下战壕为战士演出,哪怕一段朗诵一段快板都会激励战士的士气,而战士们的斗志反过来也激励他们的创作激情。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英雄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林弹雨的战争环境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一名为国而战的战士该有多光荣,他在日记中写下了切身体会。在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与他同时赴朝的另一位演员范正刚同志真的牺牲在朝鲜战场,牺牲时范正刚的手里还捏着为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