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3 积分
已累计签到0次
发表于 2003-12-30 16:27:00
如何安置家中每一盏灯 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心情,客厅、餐厅、卧室、走道、玄关、休闲室、书房等,不同的空间转换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那么如何利用照明,缔造一个好心情?美居中心的照明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玄关
回家后第一盏迎接你的灯,便是玄关里的灯,所以,选一盏能带来好心情的玄关灯具十分重要。最好采用较亮的吸顶灯,搭配壁灯或射灯。而感应式的灯具系统,更可解决回家摸黑入内的不便。
客厅
客厅是家里的公共空间,也是生活起居的重心。因为功能的多样性,所以灯具照明的使用也更多样,可用的如吸顶灯、嵌灯、落地灯,皆可因不同需求而设置。
1.吸顶灯 直接装置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简易,款式简单大方,可以赋予空间一种清朗明快的感觉,在居家的空间里,吸顶灯常被用在客厅。
2.嵌灯 这种嵌装于天花板内部的隐置性灯具,所有光线都向下投射,属于直接配光。可以用不同的反射器、镜片、百叶窗、灯泡,来取得不同的光线效果。嵌灯不占据空间,可增加空间的柔和气氛,如果想营造温馨的感觉,可试着装设多盏嵌灯,减轻空间压迫感。
3.落地灯 落地灯在空间的使用常常是局部的照明,它不讲全面性,而强调移动的便利。对于角落气氛的营造,也十分实用。落地灯的采光方式若是直接向下投射,适合阅读等需要精神集中的活动,若是间接照明,可以调整整体的光线变化。
餐厅
餐厅的灯光照明可以影响家人的食欲和交谈的气氛。一般说来,用餐的灯光以餐桌为重心,多是吊灯为主,再在其他的点搭配一些辅助性的灯光。所以,餐厅的照明主角,大都是餐桌中心的那一盏吊灯。
现今有许多开放式的餐厅,使客厅、餐厅成为两个相通的空间,这样灯光的利用就应该考虑搭配合理,使餐厅的吊灯与客厅的照明可以相互辉映。一般说来,风格的一致和统一很重要。
卧室
1.主灯 使用灯源是要制造温馨柔和的感觉,***的灯光是不错的选择,可加装调光器,制造浪漫氛围。主灯的款式可有不同的选择,锻造灯饰造型典雅,花形吊灯风格浪漫,而吸顶灯则简单大方。
2.更衣区的灯 更换衣物的地方光线要均匀明亮,灯光最好从穿衣者与镜面之间照射,不要只从穿衣者或镜子后方照射,如果有镶壁式全身镜,注意光线角度最好是45度,以免造成刺目的反光。
3.梳妆台的灯 灯光尽量放置在靠近自然光源的地方,并有辅助灯具加以补充。灯光投射最好由化妆台两侧而出,而不是由上到下,避免造成镜面不美观以致化妆不均匀。
其他,如卧室内的床头柜可摆设床头灯,满足轻松随意地阅读。再如,其他的装饰照明——壁灯、射灯、嵌灯、落地灯等,只要设计合理,都能点缀出卧室的好气氛。
楼梯、走道间
这也是需要充足光线的地方,可以使用带有调光装置的灯光,以便随时调整灯光强弱,紧急照明的设备也不可缺,以防停电时的不时之需。
[rm=0,0]rt ://218.7.160.75:554/music5e8/j/金海心/2/13.rm[/r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0 16:34:55编辑过]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04-2-29
在线时间
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
2003-12-29
初级会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3 积分
发表于 2003-12-30 16:48:00
书房:细节处散发书香 书房设计总是流露着主人独特的文化韵味。虽然书房有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视频***等现代设施,但是,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元素仍然是书房设计常用的。在电脑与对联、打印机与青花笔筒的碰撞中,产生出别致的设计效果。
电脑与棋盘对话
这一书房设计方案以米色为主要色彩,简洁、明朗的色彩给人温馨自在的感觉。书房的面积不大,但是采光较佳,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漫射而入,青花瓶中随意地盛着几朵百合、菊花……用“窗明几净”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设计者在书架外面***了一扇玻璃门,所以在外面看不见书。平常玻璃门关上,要查找资料时才打开。这样一来,无论何时整个书房都整齐干净,不会乱七八糟。
对于主人来说,电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围棋是他的最爱,所以在书房的当眼处,电脑桌旁摆放着软绵绵的布垫与矮木几,木几上的围棋盘,残局没完,胜负未分,仿佛在与电脑对话:主人对谁青睐些?
设计心得:若家中藏书多,可以为书柜设计一道拉门或者一道布帘作为装饰,既美观,又可以遮挡零乱的书本. 细节体现独具匠心 几乎每一个设计师都强调家居设计细节的处理。因为细节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初看这一设计方案并无特别之处,整体以沉稳、大方为主。但细细品尝,却从几个细节的处理看到设计者的心思。首先是窗帘的选择,浅褐色的窗帘与深棕色的书桌、书柜显得和谐一致,而且减轻了深色带来的厚重感。更重要的是,设计者精心选择了一款印有甲骨文字图案的窗帘布。古老的文字为书房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书房内的装饰品以大小不一的绿色盆栽为主,令房间生机勃勃。
设计心得:细节可以体现你的独具匠心。几盆植物是最好的装饰品,如果没有空间放大的植物,则可以在书桌上、书架上插点鲜花或者养些小盆栽。
红木流淌书卷味
红木书桌也许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味道的书房家具。看看这个设计:墙壁用大理石铺平,光滑而明亮的质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书房里面的家具很少,一张红木书桌上摆放着惟一的现代用品***机。墙上挂几张挂画,靠墙角的小木箱用来放书籍。在这个可以说简单的书房内,没有电脑、没有太多的现代化设备,你可以感受到这个静谧的环境中散发着的书香味。
设计心得:红木家具以深色为主,适宜用浅亮的色彩平衡。房间要保持充足光线,减少红木家具给人的厚重感。·嘉丽· 书房设计的四个关键词
如果家中有一间书房,那最理想不过。
如果没有专门的书房,也可以选择舒适的角落辟出空间作为书房。在进行书房设计时,有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关键词一:通风
书房内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如果房间内密不透风的话,机器散热令空气变得污浊,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应保***房的空气对流畅顺,有利于机器散热。同样,摆放绿色植物,例如万年青、文竹、吊兰,也可以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关键词二:温度
因为书房内摆放有电脑、书籍等,因此房间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30摄氏度之间。某些机器的使用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电脑不适宜摆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也就是阳光直射的窗口旁、空调机吹风口下方、暖气机附近等。
关键词三:采光
书房采光可以采用直接照明或者半直接照明的方式,光线最好从左肩上端照射。一般可以在书桌前方放置亮度较高又不刺眼的台灯。
关键词四:色彩
书房的色彩一般不适宜过于耀目,但也不适宜过于昏暗。淡绿、浅棕、米白等柔和色调的色彩较为适合。但若从事需要刺激而产生创意的工作,那么不妨让鲜艳的色彩引发灵感。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04-2-29
在线时间
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
2003-12-29
初级会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3 积分
发表于 2003-12-30 16:56:00
| 卫生间的三大芬芳方案
由于功能使然,一般人家的卫生间,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有一股异味,这不仅令家人在客人面前很没面子,对自己的心情也是一种破坏。其实,你只要稍稍动动心思,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蔬菜水果甚至调味品都可以成为你美化、芬芳卫生间的“神来之笔”。
■芬芳提案一:干燥的花、叶、植物、木香等都是很好的储存香气的物品,它们的香气一般能够保持两周以上。
1.买两只自己喜
欢的广口瓶,将干花插入瓶中,摆放在卫生间里,每隔一段时间滴几滴香水即可。2.柠檬是最好的除臭剂。将鲜柠檬切成片,干燥后放入器皿中置于卫生间内,可以防霉除异味。注意:不要直接将柠檬片放在陶瓷表面,以免印迹不易清除。3.各种调味料也是不错的除臭剂,如大料、辣椒、香叶、桂皮等不仅能调出上好的美味,也能散发出宜人的香味。
■芬芳提案二:洗脸池周围是潮湿的场所,我们每天在这里洗脸刷牙,难免会有陈腐的味道,如何改善水盆周围的气味呢?运用各种小的装饰品使面盆保持干爽清香是个实用的方法。
1.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既可以装点生活,也可以散发芳香。2.选用各式香味挂片、挂画装饰卫生间,可谓一举两得。
■芬芳提案三:卫生间“味道”最关键的始作俑者还是马桶,但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它就不会给家里添麻烦了。
除了清洁剂、香精、香水等芳香剂,就连水果也是除臭的好东西。1.入厕后要及时冲水,冲净后将马桶盖盖好。2.选用除臭型清洁剂,卫生、芳香两不误。3.适当用些香精、香水也无妨。4.各式小香贴、洁厕香泡等都是马桶、卫生间除臭的好帮手。5.绿色植物和水果是最好的除味剂。如洋梨、香瓜、小南瓜等,将它们放在马桶水箱上,既环保,香味又自然,还有益健康。注意:瓜果不要洗,需要时可以用干布擦拭,否则容易腐烂变质。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04-2-29
在线时间
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
2003-12-29
初级会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3 积分
发表于 2003-12-30 17:00:00
| 设计个有女人味DE家
房子买到手后,装修和布置也令人伤脑筋,怎么样布置才能让房间多一些情调?怎样装修才能让自己的衣物都有安家之处?怎么设计房间才能使这个家更有女人味?几位设计师朋友来为女性朋友们指点迷津。
量身定做女人储物间衣帽间是女人最钟爱的,因为她们对房间内的储物空间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合理设计有限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使再大的房间也会显得很凌乱。建筑设计师提供的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房间加以利用。地面收藏:采用合适空间即地平抬高的方式,架高后的地板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储物空间,再将这个空间分成不同的格子,这样就可以将物品分类存放,而且丝毫不占用平面空间。如果是复式结构的房间,不妨利用楼梯,楼梯下面的空间可以做成柜子,存放杂物,而台阶也可做成抽屉。
设计师建议:垂直分类。如果你的房间在12平方米以下,且高度仅2.6-2.7米高的话,最好不用大橱,组合柜等,可直接在一面墙上装个大型“藏物壁橱”,当壁橱的各扇门均关闭时,它俨然是“一面墙”的外观,既整洁又有特别大的容量,给人的感觉是空间并不显得狭小。
女人的衣服多,将里面的衣物分类,既可以减少寻找时的烦恼,也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变得大些。在壁橱中做一些格子和隔断,将衣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放一些不常用的物品,比如旅行用的箱子,夏季时也可把冬季的棉被放在上面。
洗浴区要大盛下女人所有的心事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她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自己疲惫的身躯放松的地方,因此一个带浴缸的卫生间是女人最需要的。在浴缸中放上各色精油、温泉粉,让身体在这里彻底地放松,是对自己最大的关怀。女性对于卫生间所用的材质是非常讲究的,洗浴区域里大多数女性选择用马赛克,洗手池很多女性喜欢用玻璃材料的,玻璃做的洗手台和洗手池,会给整个卫生间增色不少,从透明的池子中掬一捧清水,让心情也跟着透彻起来。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06-5-1
在线时间
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
2003-10-8
发表于 2003-12-31 12:09:00
顶,清风喜欢设计!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1-7-13
在线时间
231 小时
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
2006-6-7
高级会员, 积分 3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72 积分
发表于 2007-6-12 09:29:00
[em01][em01][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站内公告
升级过程,部分功能和页面可能不正常,敬请原谅,我们会尽快完善
2001 宜宾集合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蜀ICP备05000075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5115000001 备案号:宜工商备字[2009]1号
Powered by
2001-2011
GMT+8, 2011-8-3 12:09
, Proce ed in 0.12769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Might not be beautiful tomorrow,but sure to come beautiful tomorrow |
| 查看文章 朝鲜族3
2009-01-28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
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婚姻为
。按照传统习惯,
、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
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
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
、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民族传统服饰叫则高利和契玛。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
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
。打糕是用蒸熟的
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
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
;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
外,还可以用
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
。冷面的主要原料是
、小麦面和
,也可用
、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
、辣椒、泡菜、
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 五谷饭:朝鲜族吃五谷饭由来已久。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
、大黄米、
做成五谷饭吃。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
先吃哪一种,便表示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
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欢迎,成了朝鲜族日常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
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
;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用餐礼仪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女子们还要为老人举办
(也叫花甲礼)。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朝鲜族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放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
、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者敲鼓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唱歌、跳舞,欢庆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六一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
。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
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习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终于访求到一智者,告诉他,要打败这妖魔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行。要想有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得用一条布带,让年轻的媳妇或亲人缝上一针,就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缝在带子上了。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近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我国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鲜族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宗教信仰】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
,有的信
。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
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
影响较深。先后传入
、佛教、
、天主教等。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国际的影响,在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增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教。 【民族名人】
(明朝名将,李成梁长子)
(明朝名将,李成梁儿子)
(作家)
(中国影星)
(作家)
(作家)
(中国作曲家)
中将,原空军副司令员)
(中国解放军上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主任,中央
副部长)
(长征***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
国际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歌手)
(中国歌手)
(中国明星)
(中国歌手)
(中国作曲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2年~ )现代朝鲜族诗人。原名金龙燮,出生于日本
。幼年曾随在渔船上当锅炉工的父亲,流落于
一带。1945年中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某部担任文工团编导,写过《血红的日记》等诗篇。1953年回吉林省延边任《东北朝鲜人民报》文艺副刊编辑和记者,发表《拔界石》等诗作。1956年加入
。1962年后,先后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主席、延边文联主席、
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金哲的第一部
是1957年出版的《边疆的心》。以后陆续出版的作品有诗集《东风万里》(1958),长篇
《破晓》和《晨星传》、叙事诗集《金波荡漾》、
集《山乡之路》、《伽耶琴集》、《通往太阳的路》和《人世间》等。1982年获
。他的诗乡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感情丰富,韵律优美。
(1907~1984年)现代朝鲜族诗人。曾用名鹤城,笔名月树。出生于
,3岁时随父母来到吉林省延边定居。青年时代曾在农村劳动,担任过小学教员。1925年发表
《生命的礼物》。此后,创作了《罪囚》、《愤怒之歌》等抒情诗。1946年,担任延边文艺协会文学部部长,负责编辑文学刊物《
》。1948年从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
》杂志社任总编辑,兼延边图书馆馆长。翌年,诗集《北陆的抒情》问世。自1951年起,任教于延边大学,讲授世界文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还出版有诗集《
》(1947年)、《故乡的人们》(1957年)、《长白山下》(1959年)、《李旭诗选集》(1979年),他的诗作哲理性强,以简洁凝练见长。
(1934年~ )中国舞蹈演员。朝鲜族。1951年考入北京
舞蹈研究班。1952年入
,开始舞台生涯。1962年调入
演员。她的舞姿舒展、典雅,热情而不失含蓄。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她领舞的《
》获金质奖。
| 浏览(
| (0) 最近读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2011 Baidu| | 朝鲜族_百度百科
(转载)
收藏于
2010-07-04
阅读数:
公众公开
| 百科
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
,已为您做自动跳转。
朝鲜族
【民族概况】
朝鲜族
,中国的
之一,主要分布在
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
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
人口中的朝鲜族居民使用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
著称,生产的
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
产区之一。延边
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林区的特产
,被誉为“
”。
朝鲜族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
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
中,角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
和朝鲜族。
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数百年间陆续从
迁入中国的
。早在明末清初,朝鲜族已在中国定居并形成单独的族群,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如辽宁省
朴家沟村的朴姓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民族历史】
早期迁徙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
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
等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随着
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
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
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
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民族融合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
、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
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保家卫国
朝鲜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06年日本侵入朝鲜族聚居区以后,朝鲜族人民便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的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抗日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
1919年3月13日,在苏联
和朝鲜“
”的影响下,朝鲜族人民大规模的抗日斗争终于在延吉县龙井(今龙井县)爆发。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吉林
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20世纪20年代初期,
部分经典著作和介绍
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
、朝鲜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
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后建立中国***的组织。在中国***的领导下,朝、汉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立起来。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师生也罢课罢教。同年5月26日,
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
。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
、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敦暴动”。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
1932~1933年,
、延吉、和龙、珲春、
、珠河、
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1932年4月,在***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
(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并建立了“东北工农义勇军”。
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
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
“
”
在
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以物资支援抗日联军,而且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了战斗。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抗日诗篇。
1938年秋,有8名汉族、朝鲜族女游击队员在强大敌人面前,射完最后一颗子弹,砸碎武器,纵身跳入
光荣牺牲,谱写了著名的“
”的悲壮抗日诗篇。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
1945年11月,***延边地委成立。劳动同盟、农民同盟、青年同盟、妇女同盟等群众团体分别合并为“民主大同盟”(延边地区)、“民主同盟”(牡丹江地区)、“民主联盟”(辽宁、
等地区)。1946年,朝鲜族人民又积极参加和支援
,仅延边参军的朝鲜族就达5万人。
爆发后,大批朝鲜族青壮年响应“
,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
,普遍开展爱国***运动和拥军优属工作,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社会经济】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在长白山下,朝鲜族人民开拓了这块富饶的疆土。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以野果、
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
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
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
”齐名于世。
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变成自己的
。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
。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
经济成分。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活租”租率达50%。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时期,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聚居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6年进行了
成立后,特别是中国***
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
。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为了充分利用朝鲜族聚居区的地上地下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延边州已拥有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纺织、橡胶、化肥、造纸、印刷、食品、陶瓷、制药等工矿企业,工业体系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是中国北方的水稻之乡,其品种优良,气候条件好,他们积极引进科学技术.使水稻连年增产。水果品种齐全,以闻名全国的
为大宗。烤烟产量也很可观,是我国的主要烤烟产区之一。人参、鹿茸也是该地区传统产品,久负盛名。
延边自治州内有
,四通八达,县县通火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延边在对外开放方面得地势之利。珲春经济特区已经
批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劲之势。
【文化教育】
民族舞蹈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
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
、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
、猎人、
、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
)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
(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
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
原为朝鲜族古老的
,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民族歌曲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
》、《
》、《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 结构完整匀称。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
、片鼓、
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
的演奏。
(Xie Pi Li):朝鲜族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个按音孔(前7后1),哨长4厘米,
。用于
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装饰性
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
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
。伽倻琴由共鸣箱、
、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
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
。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形制如汉族洞箫,短细,长约35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音色柔和高亮。
民族文学
朝鲜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朝鲜族神话有《檀君神话》、《高朱蒙神话》、《朴赫居世神话》、《金首露王神话》、《昔脱解王神话》、《金阏智神话》、《创世记》、《史妹结婚》、《木道令与岛女成婚》、《巴里公主》、《成造本歌》、《先门后门》、《帝释歌》等。
民间文学还有民谣、传说、民谭(故事)、民间剧等多种形式。朝鲜族民间传说有历史传说、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等。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的代表作品有《金达莱》、《百日红》、和《三胎星》等。民谭多是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主要的作品有《年轻的大力士》、《红松与人参》和《母子情深》等。这些故事在人物关系上,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十分鲜明。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小说、诗歌等开始发展,诗歌和小说有《闻安重根报国雠事》、《感中国义兵事五首》、《晨星》、短篇小说《梦天》等。“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展开,朝鲜族文学得到蓬勃发展,流传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歌谣和戏剧,揭开了现代朝鲜族新文学的序幕,其中如《反日歌》、《民族解放歌》、《统一战线歌》、话剧《血海之唱》等,为朝鲜族文学增加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新内容。这一时期短篇小说和诗歌的代表作有《暗夜》、《名落孙山》、《北斗星》、《五月的红心》等。另外,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民族体育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
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
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
跳板: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多在
、端午和
举行。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
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表演”则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摔跤: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朝鲜族武术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连极”为著名器械。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度尺余,舞动起来双手握棍,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种身形,异常精彩。
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民族刺绣
朝鲜族刺绣反映了朝鲜族妇女美好、细腻的生活感情,是民族美好的一种工艺表现形式。朝鲜族妇女自古以来创造并发展了自己固有的
技法,到了今天,它的形式和技法更加完美了。刺绣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以艺术欣赏为主的手工刺绣品,另一种是装饰生活环境的机绣品。手工刺绣亦称绘画刺绣,主要描绘美丽的自然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现实。手工刺绣以多样化的形式、材料和多种刺绣技法装饰的刺绣作品,都反映着刺绣家们苦心思索和探求,创造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势力。机绣是用机器在白地上用色线绣各种花纹的刺绣形式。
民族教育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
。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各级教育网已经形成。各类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教育学校。农业、林业、文、史、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科技】
朝医药是我国朝鲜族在固有文化基础上,吸收
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治疾病的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简称朝医学或朝医。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医、
、维医、
是我国目前发展成熟、从医人数众多的六大
朝医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20年以前,历时50年的民族医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延边仍处于开垦初期,我国的朝鲜族人口由1907年的8万猛增至30多万,医疗卫生主要以朝鲜族民间
及其医书的传入和本地草医、针灸医队伍形成为特征时期。此时,已从朝鲜传入了很多医著,如《东医宝鉴》《
》等经典著作和《医方活套》等民间医籍及《百症赋》等针灸
。由于《东医宝鉴》的理论较深,故绝大部分民族医主要靠《医方活套》起家,当时,这一类民间民族医队伍的基本力量,约有二百人之多。
第二阶段是自1920年到1945年近25年历史的民族医药普及提高时期。此时我国朝鲜族人口达60多万,朝鲜族民族医队伍得到很大发展。据当时和龙县公安局和延吉道尹公署文件记载,我国朝鲜民族医队伍里的一些有志之士,配合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民族医学教育,于1920年在和龙县成立医学研究会,吸收会员48名,开展民族医学教育,此后各地又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医学研究会,大量吸收民族传统医药人员和民间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医学理论。1938年成立了汉医讲习会,主讲东医与中医相结合的《汉方医学指南》一书,培训民族医567人次,至1945年末统计,延边民族医已达460人,民族药人员270人。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延边朝鲜族“四象方”医学派,对民族医药队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阶段是自1945年开始,至1952年建州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三大原则指引下,民族医药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1953年国家统计,民族医药人员达720人,进入了延边朝鲜族医疗队伍最兴旺发达时期。
朝鲜民族医学医籍较丰富。其中以《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为主要代表经典。
《
》是境外朝鲜医学家俞孝通、卢重礼、朴允德合著。此书萃集了朝鲜和中国著名医著之精华,更主要的是引用了大量朝鲜传统医著,具有明显的朝鲜医药传统的特色。共85卷,记载有959病证,10,706个方剂,1471条针灸法,乡药本草和炮制法等。于1433年刻字刊行,于1984年朝鲜科学百科全书出版社释文出版。本书是朝鲜民族医学第一部较完整地反映民族医学特色的巨著,可谓朝鲜民族传统医学奠基医著,对朝鲜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
》是境外朝鲜医学家金礼荣、柳诚源、闵普和、金汶、辛顾康、李芮、金守温、金循义、崔闰、金有智等历时三年合著。于1455年完成。由于此书卷帙浩繁,直到1477年始用活字排版刊出。共266卷,内容包括各科理论及证治95门,先论后方,都注明出处,按引用书籍年代顺序排列,收方5万多条,约950万字,博引中朝古代医籍153种,兼收传记、杂说及道藏佛书等有关医药内容,堪称15世纪医方之大成,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引用医籍中保存了40余种已佚的
典籍,对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
》是境外朝鲜医学家许浚所著。最初,他于1596年奉宣祖之命,同太医杨礼寿、金礼泽、李命源、郑礼男等组成编纂局编写,但因战事中断,后于1596年由许浚单独编纂,于1610年完成,1613年刻版刊行。共25卷,25册,分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大部分,选方丰富实用,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参考中医药书83种,朝鲜医书3种,是朝鲜最佳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该书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丙戍年(1766)由
人左翰文在
刻版,
丙辰年(1796)又在
重刻,于1955年
根据朝鲜重刊本影印发行。该书在朝鲜和中国医学的发展中有积极的影响。
《东医寿世保元》是朝鲜族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1894年由境外朝鲜医学家
完成。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四象医学”学说,并用于临床,为朝鲜族传统医学奠定了基础。《东医寿世保元》共四卷625条。第一卷是基础理论部分,创造性地阐述了“天、人、性、命”整体观、
、四象人论、四象脏腑论、四象病因病理学、四象诊断学和药物方剂学,为朝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奠定了基础。第二卷着重阐述了
伤寒六经病证与四象人的关系,提出了“病证关于人”的独特理论,并详述四象人的伤寒病局限病论,较完整地提出了“辨象论治”、“同病异象异治”、“异病同象同治”的治疗原则。第三卷由“ 少阳人表寒病论”、“少阳人里热病论”和经验药方19条、新定药方17条组成;第四卷阐述了预防保健学说,强调人的精神心理修养、生活习惯和劳动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卫生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东医寿世保元》作为朝医学的经典之一,在近100年来对朝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的朝鲜民族医用药,究其来源,大体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引用
(汉族药),一是发掘乡药。
引用中药:基于中朝医药交流两千多年的历史,逐步引用中药作为本民族防病治病的武器。如四象药物271种,全部引用了中药;《东医四象金匮秘方》收载的1297个方剂,《汉方医学指南》收载的1500多个
,《东医宝鉴》收载的15类,1400多种药材,《增补方药合编》收载的41类515种药材,基本都引用了中药。
发掘乡药:乡药指在长期的防病治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族特用药物。乡药已有较长的历史,尤其是1949年以后,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开展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1986年对延边朝鲜族聚居的图们江流域7个县(市)38个乡镇,133个村屯的朝药资源普查统计,植物药有429种,动物药170种,矿物药17种。
据统计分析,朝医药开发利用现状是:
利用乡药与中药异物同用:如
的干燥根;
的干燥根,
为东川芎的干燥根茎;
为细辛幌子的干燥根茎和根;
的干燥韧皮部;
分别为
的干燥根茎和块茎;白何首乌为
的干燥根茎及根等。这类药物约占朝药的3℅。
发掘乡药直接运用,如白花桔梗的根,炖鸡补虚,治妇女
的全草,熬膏,治妇女冷病,保肝;狗肉,补身、治痨;海带的
,熬汤,用于妇女
、治产后瘀血;
的根,制米酒,治
,制米酒,治肝腹水;草丛蓉的全草,泡酒,治
;黑(棕)熊的胆,泡酒,治跌打损伤、瘀血、肝炎等。这类药占朝药的绝大部分。此外,很多民间药物,如
的根,用于乌发,治疗腰痛;
的全体或口中分泌物,治
的粉末,治一切外伤出血;苦参虫的幼虫全体,治
;核桃秋皮为主料的治癣膏,治疗
等皮肤病;荞麦杆为主药的保肝丸,治疗
为主料的麻花散,治疗疼痛诸证;关苍术为主料的苍术散,治疗急、慢性
我国朝鲜族医药的剂型,以
为多。最常用剂型为汤剂,占全部临床用药剂型的80℅以上。我国朝鲜族民间非常普及
疗法,如牛心炖
炖朱砂,治疗
;母鸡炖
,治疗
;母鸡炖
,滋补气虚;母鸡炖
;鹿胎膏,治妇女虚损;鹿角胶,用于滋补强壮剂;还有
米酒,治疗
;五加皮酒、独活酒,治疗风湿病;蜂蜜炖服,治一切
和虚证等。
我国朝鲜族民族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58年,即
结束的时候,全延边包括东当归、东川芎在内的民族药材种植面积为41公顷;部分制药厂内设置民族药车间,生产朝鲜族成药鹿胎膏、延龄固本丹、风湿俞、五味子酒、独活酒等近20个品种。现在,延边民族医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延边民族药在内的药材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民族成药品种也增加到80多个品种。
【民族建筑】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
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婚姻为
。按照传统习惯,
、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
”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
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
、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民族传统服饰叫“则高利”和“契玛”。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
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
。打糕是用蒸熟的
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
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
;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
外,还可以用
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
”。冷面的主要原料是
、小麦面和
,也可用
、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
、辣椒、泡菜、
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
五谷饭:朝鲜族吃五谷饭由来已久。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
、大黄米、
做成五谷饭吃。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
先吃哪一种,便表示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
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欢迎,成了朝鲜族日常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
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
;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用餐礼仪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
”
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女子们还要为老人举办“
”(也叫花甲礼)。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朝鲜族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放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
、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者敲鼓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唱歌、跳舞,欢庆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六一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
的嘴里还要叼一只
。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
”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习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终于访求到一智者,告诉他,要打败这妖魔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行。要想有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得用一条布带,让年轻的媳妇或亲人缝上一针,就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缝在带子上了。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近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我国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鲜族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宗教信仰】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
,有的信
。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
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
影响较深。先后传入
、佛教、
、天主教等。
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
近年来,因为受到国际的影响,在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增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教。
【民族名人】
(歌手,星光大道08年度三个总冠军之一)
) 洪皓《松漠纪闻》记载:女真酋长(指函普)乃新罗人。《金史?世纪?始祖函普纪》记载:金之始 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
名将,星州李氏,朝鲜王朝皇族后人)
(明朝名将,李成梁长子
(明朝名将,李成梁儿子)
(中国作家)
(中国影星)
(中国舞蹈家)
(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
卢东彪(中国画家)
(原北京
教师,牛博网创办人)
(中国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
(中国红军炮兵的鼻祖,中国八路军第一支炮兵团团长)
李红光 (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
中将,原空军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主任,中央
副部长)
(中国长征***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
国际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歌手,中国摇滚乐之父)
(中国舞蹈家)
(中国歌手)
(中国歌手)
(中国作曲家)
姜景山(中国工程院院士)
(足球运动员)
(中国足球运动管理官员,现任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中国朝鲜半岛问题学者)
(中国作家)
(中国作曲家)
(中国歌手)
(中国医学家)
(中国诗人)
(中国歌唱演员)
(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区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任州委第一书记、自治州州长、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州政协主席等职,同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原名吴基涉
(中国诗人),原名金龙燮
(中国诗人),曾用名鹤城,笔名月树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门户网站:
相关词条:
开放分类: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19800 次
编辑次数:140 次 最近更新:
2天前
创建者:
©2009 Baidu
") howMsg()};
此文来自 的文件夹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2007-02-02
2009-10-13
2009-03-22
2009-12-07
2006-07-19
2006-10-11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 | | |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11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0】0370-00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