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文章 中国刀剑铸造历史
2009-01-12
神铸剑须配合天时
一年中以春秋两季最佳
夏天太热,冬天太冷,皆会影响材质
尤其农历五月
俗称「毒月」
聚积各种毒气;而七月则为「鬼月」代表至邪之气
对象徵正义化身之剑
皆不适合。除节气之禁忌外
天阳亦有属於自己之最佳时辰
因生肖属龙
而龙之地支为辰
因此选择於辰日、辰时铸剑
於「三龙调合」下
方得於心理、上实际上铸造出完美无缺之名剑。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工匠中,最受人尊崇的,就是战国时代吴、越两国的铸剑师。他们不但名留史册,甚至许多刀剑,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在现代,也有浙江省龙泉铸剑师后代努力复原和开发中国的刀剑文化。。。。。。铸剑名工干将被楚王召见进宫,据说王妃生下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造一把剑。将铁块捧回家後,干将与妻子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三年时间,铁块未
,铁水不下,夫妻俩剪下头发、指甲,投入火中,铁水终於流出。最後开炉时,哔啦啦地腾上一道白气;漆黑的炉子里,躺着通红的两把剑,干将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这样
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精气遥指斗牛间这是鲁迅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铸剑」一篇。关於造剑,自古就有许多引人的神话故事,不但铸剑过程惊天地、泣鬼神,故事中的宝剑甚至还有「神性」。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越王句践就曾请名剑师欧冶子为他造了五把宝剑,後来越国战败,只得将三把送给吴王夫差求和。然而吴王无道,其中的湛卢剑竟「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一天楚王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一把宝剑,十分惊异,就请来当时着名的剑师风胡子来评剑,问他这把剑值多少钱?风胡子告诉他,无法算出它的身价。当造这柄剑时,赤堇山裂开,现出锡矿;若耶溪也乾涸,露出铜矿;雨神降下大雨洒扫、雷神拉动鼓风炉、蛟龙捧着熔炉、天帝装炭,由通晓天机的铸剑师欧冶子经过千锤百炼,才作成鱼肠、湛卢等这五把宝剑。古代炼一把宝剑名刀,是要山崩水枯、诸神出动,还要出现一位上通天机的铸剑师
日本的武士刀在国际市场上最有价值,被公认为艺术极品
因为日本刀的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刀最早仿自我国西汉,到了唐朝又模仿「唐样大刀」,其後便以此为蓝本,对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型变化等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日本对於历代刀工名录、各系锻造方法都做了极有系统的整理,因此技术一脉相承下来。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刀剑铸造技术却失传了?「还在刀剑等『冷兵器』的时代,每个政权都不喜欢人民拥有刀剑,不是没入,就是大量摧毁」古书记载,干将为楚王炼成世间无二的剑,却因楚王怕他再去给别人炼剑,便把他给杀了。在《列异传》及《搜神记》中,就有干将之子持「莫邪」剑为父亲复仇。为了掌握「军事机密」,锻冶刀剑的资料,中国书籍出现得不多,可以说是很禁忌的话题。道家由於炼丹,对中国早期的化学及冶金技术发展,有很大贡献。南北朝的道家学者陶弘景就在《刀剑录》中说过:「刀剑之由出久已,前王后帝莫不铸之」,可惜古代文献中「不甚详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中国刀剑工艺最高水准,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的,应该是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日本在三十五年前出土一把中国的钢刀,上面的错金铭文中,有「中平」、「百炼清刚」等字。而中平,就是东汉灵帝(西元一八四年)的年号。百炼,则是反覆加热、折叠锻打一百次,使得杂质尽出,最精纯的钢。可惜这样的技术太费工,动辄耗费数年,才得宝刀三五把。到了唐末「安史之乱」,社会大乱,十室九空,百炼钢的技术就逐渐失传了。到了北宋,当时的大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到他造访磁州锻坊,观看炼铁,才认识所谓「真钢」。他还记述了当时的一把宝剑:有人将十支大钉钉入柱中,挥此宝剑一削,钉子全部截断,剑锋却纤毫无损;用力弯曲,剑身如勾,放开来铿然有声,又如箭弦一般平直。到了明朝,更是每下愈况。戚继光在《练兵实纪
杂集》中指出,当时的工匠不肯好好磨刀,结果「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非常重视文治武功的一位。他尤其喜爱刀剑,从乾隆十三年到二十二年,不惜人力物力,制作了一批带款识的精美刀剑。由於「今上」的重视,当时冶炼刀剑的技术又大幅提升。花纹钢就是百炼钢?根据中国自唐朝後就少有刀剑着作、墓葬出土来推测:百炼钢的技术,唐以後可能就失传了。「清朝扣鸣刀上花纹钢的技术,很可能是从日本、东南亚、中东、印度学习的。」世界上最好的花纹钢不在中国;我们古代刀剑的铸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 中国的百炼钢就是一种花纹钢
大马士革刀上的花纹,是钢铁坩埚铸造时结晶的天然花纹;日本刀上的花纹,则是局部淬火法形成的温度线;中国的花纹钢,是百炼钢制作过程中不断折叠锻打後出现的纹理。魏晋时代的文学作品「魏都赋」就形容当时的宝剑「流采之珍,素质之宝,乍虹蔚、波映,或龟文、龙藻。」「古代对於花纹的形容,如雨、如云、如流星。以前看到这些文字,觉得古人真是夸张,後来看到刀剑上的纹路,才知道真有其事」中国的百炼钢之所以会发展出各种花纹,是因为可以从花纹的排列整齐、细密与否,鉴定工匠锻造时所花的心血与其功力。淬绿水,鉴红云刀胚完成後,要用锉刀小心地锉出平而直的「荒面」,再刨出血槽、继续刨光。刀身打造好之後,还需要经过入水「淬火」。金属经过急遽冷却,可以增加刀的硬度,而变得锋利异常。据《太平御览》记载,三国时代蜀国有一位着名的兵器制造家,名叫蒲元。有一次诸葛亮命他在斜谷造钢刀三千把,蒲元嫌汉水的水质「钝弱」,不适宜淬火之用,就派人到成都,取来「爽烈」的蜀江水。结果士兵取回水後,蒲元一淬火,就发现不对劲,找来取水的人问道:「这水里怎么掺了涪江水?不能用了。」士兵不肯承认,蒲元再问:「掺进去八升,是什么原因?」那人知道再也瞒不住,赶紧叩头认罪:「我过涪江时,背的水桶翻了,我怕回来交不了差,只好掺进八升的涪江水。」蒲元能够分辨水桶里有多少比例的蜀江水与涪江水,或许过於神话;但是用什么水淬火,在科学上确实有讲究。北齐时代,分别用牲尿和牲脂淬火。牲尿含有盐分,淬火时比水冷却得快,淬火後刀刃钢质坚硬锐利;用牲脂淬火冷却慢,因此刀背钢质柔韧,可以抵销刃口受到的冲击,以免折断。
中国古代的钢铁技术有两个高峰
一个直接衔接了青铜器的最高峰
也就是东周到秦这段时间
另一个则是南北朝到唐 ,而从第一个高峰到第二个高峰之间
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文化能与匹敌
. 第一个高峰的象徵物
第二个高峰的象徵物
无论是剑或刀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剑
制剑的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
也是最神秘的魔术
着名的铸剑师具有如同国师一般的地位
可以驱使国君为他兴筑炼铁的高炉
可以牺牲活人为他的作品献出生命
铸出的名剑
成为国君的珍藏
价值连城
最珍贵的宝石珠玉
都用来作它的陪衬
就有如今日的导弹一样
它的数量也充分代表了国力
名剑也是文人歌咏赞颂的对象
即使文人对制造它的技术一无所知
仍然以优美的词藻夸张地描述的它的美丽
它的精神
还有它的神力
然而这也使得中国人在之後一直迷迷糊糊
不知道哪些描述是真哪些是假
而历代的迷信
更使它蒙上层层的面纱
. 而中国人
在第一个高峰与第二个高峰之间
即使也曾经有过国力不如人的时候
即使也曾经有过忍辱负重的时候
却未曾真正失掉过自己的尊严
以现在的眼光看
这段历史不免带有侵略的意味
但作为後人的我们
仍然必须感谢先人为了生存发展所做的努力
正是这些先人
使汉文化得以延续数千年而没有灭绝过
这种尊严
是用刀与剑换来的
是英雄以刀剑换来的
即使过了千百年
即使後人早已忘记这些英雄的勇武事迹
那份骄傲却依然存在
既是我们的资产
也是我们的包袱
说是资产
是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持续奋斗时所需的勇气
也是我们民族韧性的基础
说是包袱
是因为我们的惰性与健忘
忘了先人勇气之外的智慧
但知所骄
不知所警
. 有干将与欧冶子的善於铸剑
还需要薛烛的眼力
. 名剑固然可贵
然而世人更看重的是挂剑的季札
. 汉朝年轻的大将霍去病率领骑兵横扫匈奴
当他死了以後
哀痛的汉武帝命令他的军队肃立在道路两旁为他送葬
数十万玄甲军从都城一路排到霍去病的墓前
大军静寂无声
那样的静寂无声
显现出一种尊严
汉朝年轻的大将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
同样率领军队跟匈奴作战
他只有五千人
在塞外遇到匈奴大军
以五千之众
力敌十数万强敌
在友军不肯出援的状况下数度接战
歼敌数万
最终不免以无力再战而降
那样的无力再战
却也是一种尊严
. 从东汉开始
环首铁刀就成为日本人学习模仿的目标
三十炼也好
一百炼也罢
日本人可以说是亦步亦趋
这一千年以来
日本人对
唐样大刀
基本上只作了两处更动
一个是刃形变弯
以利挥砍
一个是装具可以拆卸
以利保存名刃
都是承袭自中国的
古人炼刀炼剑
有百般讲究
其实以现在的科技水准来看
十之八九都是有科学根据的
而这些技巧
日本人可以说学了个八九成
并且比中国人还讲究
讲究季节
是为了环境的稳定
讲究原矿
是为了成分的精确
讲究工法
是为了钢材的均匀
讲究水质
是为了淬火的效果
讲究研磨
是为了最终的锋锐
. 日本正仓院中所收藏的唐样大刀
曾经见证过中国人的辉煌
曾经代表了中国人的尊严
唐代的武将
曾经使半个世界为之艳羡
他们雄强的体魄
非凡的武艺
穿着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
也最美丽的明光甲
衬着精心织绣的丝绸
腰间配着最锋锐华丽的大刀
还有世界上最强劲的弓***
最优良的战马
所到之处
金甲耀日
令人不敢逼视
盛唐的风华
正是日本人的标竿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日本的刀匠仍然坚守着传统
由政府分配每人每年一点
从冶炼到锤锻
从烧刃到研磨
世界但知日本刀匠的技艺超凡
却不知每一个细节都是沿自中国。
| 浏览(
| (2) 最近读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2011 Baidu
很好的文章,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亲自打造一把,也许只有等到不用为钱发愁的时候吧,呵呵!
长见识了。长见识了...查看完整版本: [--
stm2010
2009-06-17 14:14
刀剑铸造之花纹钢
花纹钢是我国古代工匠用特殊工艺锻造出来能显示花纹的一种铁碳合金。但在国内已经失传。本文
在文献研究、民间调查的基础上对花纹钢的生产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复制出花纹钢剑。文中还介绍
了花纹钢。 花纹钢原是我国古代工匠用特殊方法生产出来、自身能显示花纹的一种铁碳合金,主要用来制作宝
刀宝剑一类名贵器物,今在我国已经失传。但由于它在文化史、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待开发的
经济价值,又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为此,我们在文献研究、民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了模拟试验,并复制出了几把带花纹的钢剑,今将有关情况介绍如后。
一、我国古代花纹钢的简单历史和当前的一些情况 我国古代关于花纹钢的记载约始见于东汉时期,*据曹植“宝刀赋”云,建安中,曹操命有司作
宝刀五枚,分别以龙、虎、熊、马、雀为识;据曹丕《典论》载,丕为太子时,曾命国工精炼宝剑
三枚,宝刀三枚、匕首两枚、露陌刀一枚;皆因姿订名:宝剑“色似彩虹”的便叫“流采”,宝刀
“文似灵龟”的便叫“灵宝”,“采似丹露”的便叫“含章”,露陌刀花纹“状如龙纹”便叫“龙鳞”。
稍后,西晋傅玄“正都赋”也说到了带花纹的钢剑,云“苗山之铤,铸以为剑;百劈文身,质美铭鉴”。
晋代大约也制作过这类文身刀剑的。张协“文身刀铭”说;“宝刀既成,穷理尽妙;繁文波回,流光
电照”。张协“七命”说:“神器化成,阳文阴缦;流绮星连,浮采泛发”。此外,曹毗“魏都赋”
、“治城赋”、裴景声“文身刀铭”等都有过类似的记载。这样一些带有特殊花纹和光彩的刀剑,一般
来说都应当是用花纹钢制作成的。 在我国古代关于花纹钢的各种记载中,大约以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所述最为形象和具体,说
“古剑有湛卢、鱼肠之名;湛卢,谓其色湛湛然黑色也。......鱼肠即今幡钢剑页,又谓之松文;取诸
鱼熟,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依沈括之说,宋代蟠钢剑的花纹便象盘伏屈曲的鱼肠,又象
刨光后的松木文理。 有关花纹钢的记载直到清代仍可看到,乾隆五十一年成书的海宁陈克恕《篆刻缄度》,和之后的仁
和叶尔宽《摹印传灯》都说需用菊花钢再炼为刀,此菊花钢应是花纹象菊花一样的铁碳合金。据调查,
近代浙江还有一种云花钢,其花纹正象蓝天上的云彩;本世纪三十年代时,北平还有一种折花钢,其
花纹或象云彩,象木纹,又象流水之波。 但自日寇铁蹄进入了北平后,因有关工匠被迫改锻了日本式钢刀,现代唯一存留着的北平折花钢便
从此调令,之后就一直未曾恢复过生产。近年来我们在北京、浙江等地进行过许多调查,当年凡参加过
或者亲眼看到过花纹钢烘炉锻制的工匠今已很难找到;民间虽有少量花纹钢刀剑收藏者,但由于各种原
因而不肯轻易示人。学术界对花纹钢工艺虽比较重视,周纬《中国兵器史稿》、杨宽《中国土法冶铁炼
钢技术发展简史》及再版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等都曾提及;不过总的来看,学术界对其工艺
原理和操作还是不太了解或说了解不多的。 国外也有一些与我国花纹钢相类的工艺,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锻焊大马士革钢和日本刀“地肌”。大
马士革钢包括“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
入我国的大凡都称为镔铁,它们在罗马帝国时代便已相当发展,主要流行于南亚、中近东和欧洲等地。其中的铸造型原产于印度,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入后便
逐渐衰落;焊接型又可分为锻焊式和接焊式两种,其分布地域较广,中近东和欧洲等地都能制造,二十
世纪初,人们还用它制作过热兵器的管筒。日本刀兴起于平安朝时期(公元794~1192年),其花纹有地
肌文、刃文、人工文三种,今人常说的日本刀花纹指的是刃文。日本技术界、学术界对日本刀工艺都比
较重视,新近在东京博物馆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百余人的产品评比会,这是对其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自
然是起了促进作用的。二、花纹钢剑模拟试验
试验前最重要的准备是要对花纹钢工艺原理和操作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此,我们对民间调查资料,文献
资料都进行了许多研究,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试验方案来。
(1)民间调查资料研究
前面提到,民间调查主要是在浙江和北京等地进行的,调查对象是那些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老锻工、
老金工。北京的这些匠师一般都掌握着“第一、二手资料”,有的作过花纹钢刀剑的冷作工。有的则亲
自听过烘炉匠师的介绍。从调查可知,不管是被凭折花钢还是浙江云花钢,都是用一种称之为“铁”、
一种称之为钢的铁碳合金,通过多层积叠、多次折叠、反复旋拧等方式把它们锻合在一起而得到的。我
们感到北京折花钢最为重要的工艺环节是两个:
a.选料,钢料和“铁料”含碳量的差距必须较大,但又不宜过大,否则钢“铁”料不易焊合得好。
b.锻打。
锻打的目的有二:一是锻合,以构成花纹。二是“锻炼”。《说文解字》云:“锻,小冶也。”从现代
技术观点上看,反复锻打可以去除夹杂、均匀成分、致密组织,从而改善材料机械性能。
锻打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以及折叠锻打的方法和辞书。加热温度过高,轻则会影响到花纹清晰度,重则
会晶界过烧:温度过低又不易焊合得好。锻打次数过多则会导致花纹过细而不够清晰,过少则花纹过于
简慢粗大。据说北平折花纲要反复折叠十余次,若折叠前为两层(一层钢料,一层“铁料”)的话,折
叠十次后便是2048层了。
折花钢不但操作艰难,劳动强度大,而且废品率较高。哪怕是最为超群拔萃的工匠。经过千锤百炼后,
也难得保证不出一点焊疵,焊合得完美无瑕的;一旦出现焊疵,便是前功尽弃。那些合格了的产品,往
往也是十斤原料方能做出一斤刀剑来,金属收得率很低。
(2)文献研究
这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两个方面。
A.国内有关花纹钢工艺的资料唯见于某些诗文,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大约有两点:
一是“百辟”说。前云,曹操命有司作了五把带花纹的宝刀,都叫做“百辟刀”;曹丕命国工精炼了九
枚宝器,都是“至于百辟”才炼成的,其刀叫“百辟宝刀”,剑叫“百辟宝剑”,匕首叫“百辟匕首”
;傅玄“正都赋”也说其剑为“百辟文身”。这“百辟”到底是什么意思?“辟”,原是指衣服上的褶
裥或折叠衣服的;但对刀剑制作过程来说,这“百辟”便应是指钢铁材料的多次积叠、多次折叠了。由
此便可推知,花纹钢是经过了多层积叠,反复折叠锻打后才得到的。
二是“万辟千灌”说。万辟即多层积叠,千灌即反复灌炼。我们由此可以推制,张协说的花纹钢剑是使
用了两种含碳量相差较大的铁碳合金,即生铁和“熟铁”,经多层积叠,反复灌炼后才得到的。
这两点对我们了解我国古代花纹钢工艺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民间调查的结果大体上也是一致的
上一页 下一页
B.国外花纹钢工艺研究
唐惠琳《一切经音义》卷35云:“镔铁出自外国,以诸铁和合,或极精利,铁中之上者也”。这是我国
古代文献中关于镔铁工艺的唯一记载。此“诸铁”,应指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与我国花纹钢一样,“镔铁”亦可由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锻合而成。
A.K.安捷仁所著《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马士革钢》一书载:1859~1863年,丹麦的尼达沼泽发掘出了106枚
公元三世纪的宝剑,其中至少有90枚是焊接大马士革钢的。有关研究认为,它约有三种不同的操作工艺
:一是一层钢料一层“铁料”地积叠锻合,可得到流线形花纹。二是把具有流线形花纹的材料拧成铁麻
花,一股向左拧,一股向右拧,再把两股方向相反的铁麻花焊合在一起,可得到尖角状花纹。三是把两
股具有尖角状花纹的材料焊合在一起,可得到双角状或花瓣状花纹。
日本刀工艺有许多流派,但刃部常用焊碳量较高的钢,其他部分则常由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各部分均
经多层积叠、多次折叠、千锤百炼后制作而成。
可知上述几种外国花纹钢与我国古代的,以及流传下来的北平折花钢工艺原理是一致的。所谓花纹钢,
实际上是组织和成分极不均匀,并且变化陡峭的钢铁集合体;这不同的组织和成分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
。再自然光作用下,铁素体部分,或说低碳部分颜色往往较淡;珠光体、马氏体部分,或说高碳部分颜
色往往较深;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说纯钢“黯然青且黑”,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引方中通说“喜
鹊青乃钢”,说的都是同一意思。若在同一器物中造成了一薄层含碳较高,一薄层含碳较低时,相应地
就会出现一层颜色较深,一层颜色较淡的现象;它们黑白相间,明暗相映,便构成了所谓的花纹。又因
不同的组织耐蚀能力不一,若再用某种腐蚀剂腐蚀一下。这花纹就会更加明朗起来了。
2.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料:选择一种钢,一种“铁”作为原料,并分别把它们加工成条状和块状。
(2)锻打:把上述两种材料一层钢一层铁多层积叠起来,并通过多次折叠,反复旋拧等方式锻合成一个料坯。(按:这便是花纹钢坯件,可用来加工成宝刀宝剑一类器物。)
(3)夹钢:即把另外一块含碳量较高的非花纹钢从侧面嵌入到花纹钢料坯中,以作钢剑的刃部。这是钢
铁锋刃器的一项复合材料技术。夹钢后便可锻打成器。(按:三十年代的北平折花剑也曾夹钢。日本刀
锋利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便是复合材料技术掌握较好。除去了夹钢外,我国古
代钢铁锋刃器使用过的这类操作还有贴钢、包钢等。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
钢包裹其外”。此“百炼钢”指经过了反复锻打、含碳量高、夹杂较少、性能较好的钢。这两段文献说
都是复合材料技术。)
(4)淬火和回火。这操作再钢剑成形后进行,其目的有二:a.提高钢剑刃部的
硬度和强度,且使之具有一定韧性。b.使花纹更为清晰。我们使用的冷却剂是自来水。(按:曹丕《典
论》说其百辟刀剑锻成后要“淬以清漳”,可见古代花纹钢也要淬火的。)
(5)研磨和抛光。这是花纹钢剑工艺的最后工序。目的是提高表面光洁度,以显示花纹。我们是用机械
方式抛光的,由粗到细,分级进行:抛光一定程度后,花纹即现。试验用过的腐蚀剂有硝酸酒精溶液和
稀硫酸。因具体操作不同,模拟出来的花纹有竹叶纹、流线纹、人字纹、彩云纹等,后者最为绚丽。(
按:北平折花剑是用砥石研磨,以布抛光的;腐蚀剂是明矾酒精溶液。镔铁的腐蚀剂有金丝矾等。)
以上是模拟试验的几项主要操作,前二项主要对花纹钢料坯言,后三项主要是对花纹钢刀剑器来说的。
从试验情况看,选择好原料应是制作花纹钢的先决条件;原料选择不当时,定然作不出花纹钢来。在相
同的原料条件下,锻合方式对花纹形态和清晰度影响最为明显;但掌握好火候则是花纹钢成败与否的一
个关键。 三、关于复制花纹剑的性能 由文献记载和民间调查可知,我国古代花纹钢刀剑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花纹细腻、华茂、清新;二是
有的刀剑比较锋利,如曹植说其父之宝刀能“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其中最重
要的自然是第一点,这也正是花纹钢区别于一般铁碳合金处。从试验情况看,我们复制的花纹钢剑大体
上也是具备了这两大优点的,尤其是花纹,可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花纹钢相媲美。花纹的特点是:
(1)它是钢铁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平面花纹、自然花纹;它发于内露于外,看得见,难触摸;纵经千万次
砥磨,只要刀剑并未磨光锈尽,其组织和成分的不均匀性、不连续性还存在,花纹就存在;这与北平折
花钢,与铸造大马士革钢、锻焊大马士革钢、日本刀地肌都是一致的,图1是我们复制的花纹钢,图2、
3、4分别是铸造形、锻焊形、接焊形大马士革钢,图5是日本刀地肌纹、刃纹。将他们一一的细加比较后
便可知悉,我们复制的花纹是比较细腻、华茂、清新、活泼的。古籍和民间所说的许多剑纹形态,都可
在此找到它的行迹。一些老艺人认为,这花纹形态已恢复到了三十年代的水平。
从工艺上看,我们复制的花纹钢,与锻焊大马士革钢、日本刀地肌也是一致的;唯铸造大马士革钢、接
焊大马士革钢各有特殊,前者不是用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锻合而成,而是用熟铁渗碳法,或者直接冶
炼法在坩埚中冶炼得到的。这坩埚钢俗称乌兹钢,它在冶炼过程中并未完全达到液态,而是一种胶融态
,冶炼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和成分即不均匀的钢铁集合体,就具有了花纹。后者则完全是用接焊方式
,把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一块一块地焊接成的。
(2) 对花纹钢的基本形态,人们可通过改变钢料、“铁料”的积叠、折叠方式和锻打次数来适应控制,
但其具体形态却又难以预测,难以控制;并在同一器物的任何一个砥磨面上的花纹都不会完全重复,经
常是每砥磨一次都有新的变化。大凡锻焊大马士革钢、日本刀地肌也是这样的;铸造大马士革钢亦可通
过增加折叠锻打次数的方式使花纹变得更加细腻均称;接焊大马士革钢花纹则完全是人为的,显得比较
关于锋利性,因我们复制的钢剑未曾开刃,其锋利程度如何未曾试过。但前已言明,它是夹了钢的,故
理应比较锋利。大凡古今中外,不管是花纹钢刀剑还是非花纹钢剑,欲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既较锋利又不容易折断时,都是要施以复合材料技术的。今龙泉宝剑能劈开四个铜板,其宝刀能劈开十
四个铜板,也与夹钢有关。
以上是关于我国古代花纹钢及其模拟试验的一些情况。花纹钢工艺在我国至迟发明于汉代,汉晋时最为
兴盛,之后似一直未曾间断过,在我国沿用了相当长一个时期;因其制作艰难、性能较好,千百年来受
到了世人的多方赞许,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金属冶炼、锻打技术的先进水平。模拟试验基本上
获得了成功,我们认为它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又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应当开发出来为四个现代化
stm2010
2009-06-17 21:13
我要国防币 11474
2009-06-19 00:33
花纹钢不是通过反复锻打形成的吗?
檐下听雨
2009-06-28 11:51
我也记得花纹钢是通过反复锻打出来的呀!
2009-07-06 21:58
现代的压床能压出来么?
pqqapqq
2009-07-15 12:35
是反复折叠锻打
ming600
2009-07-21 11:34
呵呵 学习了 一直不明白呢
wn007123
2009-08-11 08:22
按图看来,根本这不是花文钢,花文钢折叠锻打出来的,而这图是小日本,日本刀的包钢技术,也就是是我国唐代的夹夹钢技术,至于表面上的花文小日本叫它作地讥,
fenghanguo
2009-08-11 11:55
中国人伟大,古人真厉害。
farocean
2009-08-20 17:03
直觉上感觉应该是反复折叠锻打形成的纹路,用酸处理后而使得纹路现显出来的
2009-08-20 21:52
楼主提供的图是日本武士刀的结构,名称也是日本的称呼。现在山西,龙泉有大批制造花纹钢刀剑的作坊。好一点的用高碳钢与中碳钢折叠锻打,差一些的用碳钢加镍锻打再酸洗。一把刀剑炒到数万元。
2009-08-30 01:01
中国失传的东西太多了
四川胡杨
2010-02-04 15:54
引用第9楼farocean于2009-08-20 17:03发表的 :
直觉上感觉应该是反复折叠锻打形成的纹路,用酸处理后而使得纹路现显出来的
现在很多刀是这样处理的,所以不要迷信这些了。
至尊神玄
2011-01-15 07:34
地球都事中国人造的 知道不
查看完整版本: [--
--] [--
Powered by
Code 2003-08
Gzip enabled
You can